㈠ 六年級課文 劈山救母 全文
要知道故事的根底,還得從王母娘娘的蟠桃盛會說起。
有一年,王母娘娘壽誕,大擺蟠桃會,天上的各路神仙都來赴宴、拜壽。玉皇大帝的小女兒三聖母和殿前金童也來了。拜壽期間,他倆互相笑了一笑。庄嚴的蟠桃會,怎容得這種輕薄行為。眾仙議論紛紛,玉帝知道之後,大發雷霆,把三聖母貶到西嶽廟旁雪映宮去了,金童卻打下凡間。
金童滿懷煩惱,托生在一個姓劉的家中,起名劉璽,字彥昌。劉家非常喜愛彥昌,每天教他攻讀詩文,二十多歲的時候便中了秀才。那年,皇王開科,劉璽上京趕考,路過華陰,聞聽人說三聖母十分靈驗,遂進廟求簽,問問前程。他望著三聖母秀麗、端莊的塑像,不覺肅然起敬,便恭恭敬敬地搖簽筒。事不湊巧,適逢三聖母外出赴宴,看門童子不敢貿然賜簽。他虔誠地抽出第一簽,一看是個白板空簽,心中有點詫異。抽了第二支,還是空簽。焦慮、慌恐使他抽第三簽時,把簽筒搖了又搖簸了再簸,久久不敢去取。最後一支簽落在地—上不看則可,一看使他的滿腹希望頓時化為雲煙,全身癱軟。原來,還是一支白板空簽。劉璽定了定神看了看三聖母的塑像,提筆在牆上寫道: 「劉璽提筆氣滿腔,怒怨聖母三娘娘,連抽三簽無靈驗,枉受香煙在此方。」寫罷揚長而去。
三聖母赴宴畢,腳踏祥雲,高高興興地回到宮里。看門童子侍奉之後,將剛才的事情經過說了一遍。她看了看牆上題詩,又羞又惱,不由得罵道: 「膽大的狂生,竟敢如此,不給他一點教訓,怎知我的厲害!」於是她喚來風伯、雨師、興起雷電交加的狂風暴雨。劉璽正在趕路,忽然狂風大作,烏雲四起,雷鳴電閃,大雨傾盆。一個軟弱的書生,怎經得住風吹雨澆?他踉踉蹌蹌,掙扎前行,終因雨大路滑,精力不支,倒卧在泥水之中。這時,三聖母透過雲層,看見劉璽相貌堂堂,一表人才,便產生了愛慕之心,馬上收了雷雨『點化一座「仙庄」,與劉璽結為夫妻。
一天,玉帝的兒子二郎神楊戩,閑暇無事來到煉丹爐,老君送了些桃子給他。他來到西峰北面,邊吃桃,邊扔核。桃核恰好打在齊天大聖孫悟空的頭上。你知道這齊天大聖怎麼來到華山呢?原來,他保駕唐僧西天取經,憑著一片忠心,仗著火眼金睛,手執金箍棒,足蹬筋斗雲,一路遇妖降妖,逢魔降魔,白骨精三遭變化,都被悟空識破。可是那愚昧的唐僧,人妖顛倒,是非混淆,不但不誇獎悟空,反怪罪他不守佛法,殺傷人命,強令回山。那悟空回得花果山來,滿腹冤屈,心頭煩悶不堪,他一個筋斗,來到太華山遨遊,以消心中的悶氣。他聽說過西峰的半山腰有水簾洞,好奇地前來觀賞。正看得入神,忽然什麼東西打在腦門上,他心想:這是誰來欺侮我老孫?仔細一瞧,是一個又小又粘的桃核。於是,他一隻手遮眼向上望去,嗬!楊戩那小子正在貪婪地吃桃。他氣沖沖地喊道:
「咳!為何用桃核傷人?」楊戩聽到喊聲,朝下一看,原來是瞪著一雙紅眼的孫悟空,還在發脾氣。他滿不在乎地嘲笑道: 「唔!我當是哪路大仙,口氣不小!你這個猴子,被唐僧除了名,不安分守己地呆在花果山,來到這里做甚?別說一個桃核打著你,就是十個桃核砸了你又有何妨?」說罷哈哈大笑。
孫悟空聽了這番話,氣得搔頭抓耳,大聲吼道: 「好神氣呀,真不嫌丟人!」
「我丟什麼人?請講。」
「別裝糊塗啦,你家出了醜事,還問別人!」
「猴子,你把話說清楚,開口傷人,小心你的猴頭!」
「嘿嘿,不說就清楚,說了更明白,你聽著: 『天上三聖母,配了凡間人,如今身懷孕,羞煞眾家神』。嘿嘿!嘻嘻!嘿嘿嘿!」
楊戩滿臉脹紅,四肢發抖,強打精神辯道, 「滿口胡道,不要血口噴人!」
「誰胡道,那位神仙不曉得?」
楊戩羞愧難當,不好再辯,提起他的三尖兩刃刀,匆匆地向雪映宮奔去。
三聖母見哥哥的來勢很兇,急忙施禮問安,端茶讓坐,楊戩劈頭便問孫悟空所講之事。三聖母怎敢承認?這時楊戩拿出閃閃發光,寒氣逼人的寶刀,讓三聖母照刀上吹一口氣。三聖母嚇得魂不附體,顫嗦嗦地吹了一下。楊戩一看果然懷孕,大罵三聖母不顧羞恥,私配凡人,違犯天條,有失仙體。馬上把她壓在華山西峰頂上的一塊大石頭下面。
劉彥昌和三聖母結為夫婦,百日之後,上京考取了進士,做了洛州知縣。可憐的三聖母在那塊石頭下,受盡各種苦難,生下一個男孩起名沉香。她怕二郎害了沉香,包好嬰兒,寫好血書,交給丫環靈芝,讓她送往洛洲。沉香長到十幾歲時,在南學讀書。一天秦國舅的兒子秦官保,譏笑沉香沒有親娘,是個私生子,沉香大怒,失手打死了秦官保,跑回家去,向父親說了闖禍的根源,劉彥昌只得講出真情實況。沉台聽後,決心到華山救出母親,便匆匆地逃出洛州。
那日,呂祖正在蒲團上閉目靜坐,忽覺心中翻騰,屈指一算,沉香要來華山救母。心想這是一樁義事,我定要助他一舉成功。呂祖便親身前往山下等候。沉香米到山下,見了一位道長,急忙施禮:
「請問道長,這山可是華山?」
「問華山做什麼?」
「拯救母親。」
「你母何人,現在哪裡?」
「我母玉帝女兒三聖母,被舅舅楊戩壓在山上的一塊石頭底下,故到此來救。」
「去不得!去不得!楊戩乃是天上凶神,心毒手狠,武藝高強,你小小年紀, 豈是他的對手,勸你罷了此念!
沉香大瞪兩眼,說: 「為了救出我母,那怕粉身碎骨,也要和他較量一番。」
「有志氣,有志氣!」呂祖向沉香說, 「如不嫌棄,我願給你傳授武藝,不知意下如何?」
沉香聽罷,歡喜滿懷,急忙跪拜師父。從此,沉香便在呂祖門下學藝。他每天起早貪黑精心學練,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一天呂祖外出,囑咐沉香在家好好習藝。沉香閉了廟門舞槍弄棒,用心練習。到了飯時,不見師父回來,他又練了起來。就這樣練了又練,等了又等,直到太陽偏西,肚子實在餓得不行了,才去廚房做飯。他進了灶房,發現籠里蒸好了用面捏成的九頭牛和二隻虎,覺得有些奇怪,但飢餓難忍,顧不得許多,就大口吞小口咽地吃完蒸好的九牛二虎,馬上覺得力大無窮。來到院中拿起平時用的武器,好像輕飄飄的很不應手。他東張西望,見牆角放——條碗口粗、八尺長的鐵杵,用手一抓,不輕不重,便揮舞起來。正在這時。呂祖回來了,他哈哈大笑,說: 「好了!好了!」沉香收住鐵杵,雙膝跪下。呂祖對他說: 「你的武藝學成,可以上山救母。開山的鑰匙在你舅父楊戩那兒放著。他有一鷹一犬,十分厲害。我賜你葯丸二枚,圓的伏犬,長的治鷹,到時自有用處。」沉香聽罷,提著鐵杵,邁步上山,去找楊戩。他到了天門,看見許多天將簇擁著一位威風凜凜、 傲氣十足的大神,便打躬問道:
「請問大仙,楊戩在哪裡?」
「你是何人,問他做甚?」
「我叫沉香,前來救母,問他要開山的鑰匙。」
楊戩聽了,雙眉豎起,大瞪兩眼,吼道: 「膽大畜牲,竟敢放肆,早早滾開,免你一死。」
沉香看他那股神氣,料是楊戩,先禮後兵地說: 「請把開山鑰匙給我,以便放出母親。」
「孽障!不給你點顏色,怎知我的厲害!」楊戩拿起三尖兩刃刀,朝著沉香的腦前砍來。沉香舉起鐵杵,奮力一揚,只聽哨啷一聲,那把刀斷為兩截,上半截朝半空飛去。二郎又氣又急,一聲咆哮,叫來了哮天犬。哮天犬張著血盆大口,騰空撲來。沉香拋出圓形葯丸,哮天犬張口吞下,霎時間牙關緊閉,躺在地上打滾。楊戩看見哮天犬死去,又放出神鷹。神鷹雙翅一展,遮天掩地,兩只利爪,猶如尖刀。沉香又拋出長形葯丸,把那神鷹的兩只翅膀釘在上半空,上也不得上,下也下不來。這時威風一世的二郎神滿臉紫青,頭疼身癱,撲通一聲,坐在一塊石頭上。沉香向前,索要開山鑰匙,他只得命天將取來。沉香一看,原來是一柄閃閃發光的月牙斧。
沉香提著月牙斧, 「娘啊!娘啊!」從北峰喊到南峰,從南峰又喊到東峰,這邊叫那邊應。但始終找不見娘在那裡。他心想:縱然有了開山鑰匙,找不見娘的住處,也難以搭救出來。於是他放聲大哭,直哭得天昏地暗,日月無光。一位山神聽見沉香的哭聲,深受感動,跑來說「孝順的孩子喲,你娘在西峰。」沉香這才抖擻精神,邁步登上西峰,大 喊一聲: 「娘呀!」立即聽到「兒呀,娘在這里!」的回聲。沉香朝著頂峰,高舉鐵斧、奮力劈下:只見萬道金光一閃,霹靂之聲震天,峰頂裂開一道縫子,三聖母徐徐走了出來。
當年沉香放聲大哭的地方,後來就叫「孝子峰」。
劉彥昌在洛州聽到沉香救出了三聖母,便棄官不做,來到華山為民。現在毛女洞隔澗石壁上的「劉璽台」,就是當年劉彥昌隱居的地方。
沉香劈山救母的故事,早已在民間廣為流傳,深入人心。現已被搬上戲劇舞台,秦腔劇「劈山救母」與京劇「寶蓮燈」均演唱的是這個故事。
㈡ 南門小學六年級420名學生去祭掃烈士母每次人排成一排前後兩排學生相隔一米隊
隊伍=(402÷2-1)×1=200米
時間=(200+200)÷80=5分鍾
㈢ 六年級學生拿刀想自殺把自己關在廁所里不肯見家長,情緒激動要叫消防員嗎
這個情況家長盡量安撫孩子情緒,實在擔心還是請求警察幫助,如果因為什麼事情產生的矛盾,盡量不要再刺激小孩的情緒
㈣ 六年級學生拿刀想自殺把自己關在女廁所里不肯見家長,也不說話,也不出來,情緒激動要叫消防員嗎
孩子手上拿了刀,廁所門反鎖外面打不開,加上孩子情緒激動,為了以防孩子自殺,應該馬上叫消防員過來。
㈤ 我恨我媽,從我出生以後,她就沒帶過我,今年我13歲,六年級了,考試只要考不到全班第一就是一頓毒打,
虐待兒童是犯法的。你可以報警,警察會跟你媽媽做好溝通,應該不會抓起來的。
㈥ 北大清華復旦的高材生都怎麼了,殺母下毒
不要以偏概全,這種事也會發生在其它高校的學生身上,只是出名的高校影響力大而已。人多了,總會有敗類的。
㈦ 六年級的故事
原文在網路貼吧有: http://tieba..com/f?kz=122962236 觀後感是:今天我讀了安徒生童話故事的一片文章叫《小克勞斯和大克勞斯》,故事內容講的是在一個村子住著兩個克勞斯,有四匹馬的叫大克勞斯,有一匹馬的叫小克勞斯,大克勞斯他很愚蠢,小克勞斯他很聰明狡猾。小克勞斯利用自已的聰明賺了很多錢,可是大克勞斯也想賺這么多錢,可是他為了賺錢連他自已的馬和祖母都殺了,最後他自已沒有賺到錢,掉到了河裡死掉了。
這篇故事告訴我們:人不要貪得無厭,這樣到最後什麼都得不到,反而失去自已最寶貴的,甚至連自已的生命都失去了。
小克勞斯和大克勞斯故事中,大克勞斯為了金錢利益,不惜謀財害命,要加害於小克勞斯,卻接二連三被小克勞斯騙至身無分文。而小克勞斯雖然運用了他的聰明才智,但為了獲取利益,不惜詐騙農夫,要脅牧師,以死去的祖母的遺體去騙取旅店老闆的錢,更騙了一位老人代他而死。因他的報仇之心,累死了四匹馬及兩條人命,與一位殺人兇手又有何異?文中表面上滿口仁義道德的牧師,卻暗地裏做著不可告人的勾當,以魔鬼作比喻最適合不過。在這故事中,我深深體會到人性丑惡的一面,發人深省。
讀後感想:安徒生的童話的文體簡潔樸素,但充滿豐富想像力與濃厚詩情及哲理,使得作品具有獨到的吸引力,又能反映所處時代和社會生活,表達平凡人的感情與意願,不愧是丹麥的「文化國父」啊!
㈧ 如果自己的小孩(小學四年級)被一個六年級的學生打了,做為一個母親,應該怎麼樣用最打擊那個六年級的人
只有死人才不會報復
㈨ 六年級學生拿刀把自己關在女廁所里想自殺,見了家長情緒更激動,叫警察嗎
這種情況是應該報警的,因為她已經情緒失控不願意聽任何人的話,如果讓她繼續下去很可能發生更大的問題。
㈩ 父親病逝,母親被兒子故意殺死,受害人的親屬有權向兒子提出民事訴訟。
2015年7月,北大學生吳謝宇在家中殘忍殺害生母,半年後才被發現。這一事件當時曾轟動全國。2011年4月,23歲旅日留學生王某回國,在機場向前來接機的母親連刺數刀,導致母親當場昏迷;2018年12月3日,湖南沅江六年級12歲小學生不滿管教持刀弒母。「弒母」的背後,隱藏著嚴重的倫理和心理危機。弒母案只是個別極端的情況。但這些個案,不得不讓我們內心產生深深地擔憂和恐懼。歷史學者孫隆基寫過一本書,名叫《美國的弒母文化》,分析了美國19到20世紀之交的社會和文化狀況,就講到了這一時期美國文化中各類「殺母」現象,認為美國的「殺母」文化現已成為今日美國大眾文化的主要內容,體現了美國社會人性中的陰暗面與非理性。有著世俗化的意味。這本書還有個副標題——「20世紀美國大眾心態史」。當然,我們和美國的文化有著巨大的差異,不能作單純的比較。但是,在現代文明、法治社會,弒母始終是違反倫理道德的,是違法犯罪行為。大到成年人,再到在校大學生,甚至小學六年級學生,居然都做出了殺害親生母親的行為,這讓人唏噓不已:我們的孩子怎麼了?我們的家庭怎麼了?我們的教育怎麼了?很多人都在說,這種問題產生的根源,是教育的失敗和家庭關系的惡化,更重要和關鍵的,還是心理問題和倫理道德底線的突破。如果每個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有健康向上的心理,都對道德、倫理乃至法律保持敬畏,那這類悲劇應該會少很多。最起碼,不會讓人瞠目結舌、顛覆「三觀」。吳謝宇被抓後,等待他的將是法律的嚴懲,而教育與倫理的問題,仍然在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