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年級語文 > 初中語文作業怎麼布置好

初中語文作業怎麼布置好

發布時間:2021-01-26 03:51:57

A. 如何提高初中語文家庭作業有效性的思考

應該做好以下幾點:
(一) 作業設計要重視開放性
1、語文學科是最具開放性的,因此,我們在設計作業時,要立足課本,著眼課外,放眼社會,放在社會生活這個大環境中,充分利用語文課外資源來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
(1)、是作業內容要開放,既可以與教材內容相聯系,也可以與學生生活相結合,還可以與社會活動"接軌",題材廣泛,思路要開闊,要讓學生有"自由馳騁"的餘地.
(2)、是作業形式要開放,或摘或錄,或寫或畫,或唱或演,或講或說,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特長和表達的需要自主選擇.
(3)、是完成作業的方法要開放.查閱、訪問、調查、實踐……可以自己獨立完成,也可以幾個同學合作完成,甚至可以請家長、老師來共同完成.
(4)、是完成作業的時間要機動靈活,有的可以一兩天完成,有的可以一周內完成,有的還可以一月內完成,甚至可以一個學期完成.
(5)、是檢查評估作業的方式要開放,檢查型的、匯報型的、展示型的、交流型的、評比型的……應樣樣俱全;評估的過程也是學生互相啟發,互相學習,共同合作,共同提高的過程.
十個指頭有長短,學生存在著層次差異,只有開放作業不搞一刀切,才能使各種學生盡所"知"完成作業,"各盡所能"做好作業,才能保證展示在教師眼前的作業內容豐富,形式多樣.
2、開放性家庭作業的類型
(1)、選擇型.根據班級學生的差異,設計適合不同基礎學生需要的多層次作業,供學生自主選擇,使優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飽,後進生吃得消.
(2)、擴展型.為了實現預定的教學目標,教師根據教學需要,設計出與教學目標有關的擴展型作業.如教學《長城》之前,我布置學生開展課外閱讀,搜集有關「長城」的圖片和文字資料.
(3)、合作型.通過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學生與家庭等方面的共同合作來完成某項作業.例如,為了訓練學生的感情朗讀,在教完《夜鶯的歌聲》後,我設計了一道家長與學生合作完成的作業題:家長與學生共讀課文,家長重點讀好「鬼子軍官」的話,要讀出其陰險狡猾;學生重點讀好「小夜鶯」的話,要讀出他勇敢機智的特點.
(4)、實踐型.主要指讀寫背以外的調查、訪問、觀察、實驗、參觀、製作等活動性作業.例如,為了寫好《我學會了製作風向袋》一文,我就布置學生先讀懂《風向袋的製作》,而後依據文中所述,親自動腦動手,一步一步學習製作風向袋.
(5)、自編型.即讓學生根據教師提出的一定要求,自己編擬作業的內容.例如,教學了按一定順序排列幾個詞語後,我就要求學生結合自己的認識實際,擬出一組詞,並按序排列.
(二)、作業設計要講究趣味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能激發求知的慾望,促進思維的活躍,保持學習的持久.因此,"自主作業"的設計首先要有趣味性,要能"吊起"學生的胃口,使學生一看作業的內容就有勁,就想躍躍欲試,這樣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就會高漲,作業的質量還愁沒保證?
為此我設計了以下一些作業:
1、朗讀作業
(1)、朗讀錄音.每個星期都市置一份朗讀錄音的作業,要求學生每人錄一篇課文,星期一帶到學校,利用早自修和午自修播放給同學聽,然後評選出「最佳播音員」.這樣,學生在家每天要堅持練習十分鍾的朗讀.通過這種練習,既提高了學生的朗讀能力,同時也培養了學生持之以恆把事情做好的良好品質.
(2)、配樂朗讀.這一類作業布置根據課文內容而定,如學了《我是一條小河》,可以布置這樣的回家作業:「回家後,為《我是一條小河》選配樂曲,明天我們舉行一次配樂朗讀比賽,看看誰選的曲子最恰當,誰的朗讀最動聽.」這樣的訓練既培養了學生的審美能力,又激發了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真摯情感.
2、畫畫作業
在教學一些按方位順序寫的文章,如《三味書屋》《我們的教室》《北京》時,要求學生根據課文內容畫出示意圖.通過畫圖,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課文.在教學了《北京》後,我布置了這樣的家庭作業,「自讀課文後,把你看到的北京用圖畫表現出來.」這樣的畫畫作業,既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又增強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能力,同時也充分發揮了學生想像設計的能力和繪畫的能力.
3、手工作業
在教學《三隻小板凳》時,我布置了這樣的作業:「自己動手製作一樣小作品,明天進行小製作比賽.」第二天上課,學生帶來的作品是五花八門的,有稻草編的青蛙,有廢紙盒子做的傢具,有廢雪碧瓶製作的花籃等.雖然這些作品很粗糙,甚至有些東倒西歪,但它們都是由學生精心設計製作的,很珍貴.通過製作,學生體會到了製作過程的艱辛,從而也懂得了珍惜別人的勞動成果.在閱讀《三隻小板凳》時,學生大都能自然地理解愛因斯坦當時的心情,體會愛因斯坦當時的感受,對愛因斯坦產生敬佩之情.
在教學《皮球浮上來了》後,我布置了動手做實驗的作業:「你能不能用同樣的方法把皮球撈上來?想一想,還有沒有其他方法?」當檢查作業時,學生紛紛講述了自己做實驗的過程.有的還想出了其他的辦法.如此動手做實驗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進一步理解了課文內容,而且鍛煉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動手做小製作和小實驗不僅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創造性技能,而且還有利於加深他們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在學習一些科學性較強的課文時,都可以布置小製作和小實驗的作業.
4、想像作業
想像能夠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發揮學生學習的創造性.新大綱指出:「要鼓勵學生寫想像中的事物,激發他們展開想像和幻想,發揮自己的創造性.」因此,在布置家庭作業時,根據教材的特點,我注重布置相應的想像寫活的練習,以拓展學生想像的空間,增強和豐富他們的想像力,進而促進學性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如在學習《狼和小羊》《小猴子下山》《狐狸和烏鴉》《龜兔賽跑》等課文後.就可以布置想像作業.在學了《龜兔賽跑》以後,我讓學生們寫一寫龜兔第二次賽跑.這樣的想像作業,學生有常做常新之感,所以完成作業的積極性都非常高.
5、表演作業
對於故事情節性較強或場面描寫具有較強動作性的課文,可以讓學生在熟讀課文、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親自演一演.低年級的課文以童話、寓言故事為主,為此,我按家庭住址把全班學生分成12組,讓他們在學完課文後,按小組排演課本劇.通過分角色表演,使學生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課文內容,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表演能力.
(三)、作業設計要注意實踐性
新課程標准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因此,作業設計還應注意實踐性,讓學生在實踐中獲得直接的經驗,取得第一手資料,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實現認識的第二次飛躍,把獲得的知識和經驗用於實踐,在實踐中運用知識,"盤活"知識,通過實踐使之再學習,再探索,再提高.
在設計作業時,我們要做到"三"結合:一要結合家庭生活,讓家長提供語文實踐的機會,如給家長當"秘書",為家長寫家庭檔案,記經濟收支帳,寫書信,寫自家農副產品廣告,寫春聯等;二是要結合所學教材,設計作業,可以繪畫,可以實驗,可以製作,可以查閱收集等;三是要結合社會生活.社會生活中處處有語文,可以讓學生模仿商人推銷產品,可以組織學生為商家草擬廣告,可以為某條街道找錯別字,可以做一些社會調查,在重大節日來臨時,布置一些可操作性的題目,如傳統端午節來臨時,可以動手包粽子,做香囊,劃龍船,搜集詩、辦手抄報等,這樣讓學生的手、眼、腦等多種感官協同活動,學生就會樂於寫,也能學得生動活潑.

B. 如何優化初中語文作業設計

其一,練習題要有典型性。從教學實際考慮,教師一般應針對教學內容選擇典型的練習題,且多應以中考題為例。這樣做,既可減輕教師的負擔,也減輕了學生的負擔,利於學生舉一反三,便於學生鞏固知識形成能力。其二,練習要突出技巧性。因為中考不僅是水平考試,而且也是選拔考試,所以平時的練習既要強調基礎,又要突出技巧。這樣才利於在有序的訓練中形成能力。其三,練習要將定量與定性訓練結合起來。練習的量不足,不利於學生認知,也不可能形成能力。但量太大,又會成為機械重復,而使學生墜入題海,這是不利於學生的能力形成的。定性,就是訓練要有針對性和診斷性。練習的設計必須要有目的,要能通過定量練習後,反饋學生掌握的程度,思維的速度,判斷准確度等具體特性。其四,練習要將專門性和綜合性結合起來,這樣既便於學生鞏固某一專門知識,形成某一種能力,又利於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利於學生通過綜合練習,建構知識間的聯系,從而提高綜合水平。其五,練習要有趣味性。興趣是最好的教師。復習本身就比較單調枯燥,如果練習設計不注意趣味性,勢必會降低學生的注意和學習效果,也最終會影響教學效果。此外,還應注意練習的方式和方法,如為提高速度,可採用限時小組競賽的法。這樣既利於激發學習動機。對提高課堂效率也十分有利。再如,可讓學生自編自練。這樣做既可檢驗出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而且利於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從而大大提高效益。

C. 初中語文作業怎樣做的快

主觀題一般分為兩種。
不論是哪一種題目,要先迅速的通讀全文,掌握文章的大版意。接著,看問題,權並再一次細讀文本,把文本中的有關信息用筆畫出來。接著,概括歸納。
一種是原文信息的復述和概括。這種題的答題技巧是通讀全文,細讀全文。
另一種是賞析之類的活題,這種題就需要日常的積累和做題了。這種題的答題公式是:手法(修辭,寫作手法)+寫出了什麼+表達了什麼思想感情。
還有一點你有記住,其實語文的閱讀就是文科的材料分析題,一切答案都在材料中。
總之,要常練習,熟能生巧

D. 如何讓初中語文作業設計多姿多彩

一、課題目前研究的現狀和選題的意義:
1、目前相關研究的現狀:
根據當前的新課程改革形勢,結合教育實踐,很多的語文教育工作者對語文家庭作業設計的有效性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力求使語文家庭作業「打通」學生的課內、課外生活,讓語文家庭作業成為一座橋梁,連接學生課內、課外生活,進而向更廣闊的社會生活延伸。從而讓語文家庭作業促進學生的可持續性發展。但這項研究工作尚缺少系統性,缺少必要的科學理論基礎。
2、本方案選題的意義
(1)、切實做好語文家庭作業設計有效性的研究,有利於提高教師的理論素養和教學實踐經驗,使全體教師對新課改視眼下語文家庭作業的設計有一個全新的認識,同時對學生來說,好的家庭作業設計對課堂教學的收獲是有益的補充,從而可以更全面地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和語文能力。
(2)、切實做好語文家庭作業設計有效性的研究,有利於更好地做到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觀察力,豐富學生的課外學習生活,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養成主動積極地學習語文知識的好習慣。
(3)、切實做好語文家庭作業設計的有效性的研究,有利於使學生積極主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現實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形成實際操作技能,更好的與他人搞好團結協作關系。
二、設計的主要思路和重要觀點:
主要思路:
根據新課改理念,以及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現代社會要求公民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具備創新精神、合作意識和開放的視眼具備包括閱讀理解與表達交流在內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運用現代技術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因此,光靠語文課堂教學是不夠的,還必須有課後的延伸,家庭作業就是很好的利用時機。尤其是語文家庭作業的有效性問題,更值得研究。認為,作為教師首先要從語文家庭作業的設計上多下工夫、多研究。要改變一貫的語文機械性的作業,要一定程度地解放學生的大腦和雙手,是他們有一定的時間從事他們所喜歡的作業內容和形式。對此,的思路是:語文作業要走向開放,要向思維、生活、個性開放;
語文作業的設計要講究趣味性,要情趣結合,使學生對語文作業願做、樂做,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
語文作業設計要講究實踐性,使語文作業與生活實踐相結合,更好地培養學生處理和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能力;
語文作業同樣也要講究探索性,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

E. 初中語文詞語作業應該怎麼布置才好 百度網盤

語文布置作業包括兩方面一個方面就是基礎部分每篇課文當中學到的生字詞一定要鞏固所以這一部分是需要布置作業的另外每天還應該有小練筆也就是我們說的寫日記通過寫日記記錄生活提自己的寫作能力

F. 如何進行初中語文家庭作業的有效布置

看是什麼年級的,初中一年級的,可多布置背誦及閱讀的作業,如果是初中2,3年級的,我認為應該重點加強閱讀理解及寫作方面.

G. 初中語文作業可以進行哪些方面的分層創新

1.作業分類:一般分為課前作業、課堂作業和課後作業三塊。
課前作業:即課前預習部分;課堂作業:即課中反饋部分;課後作業:即課後遷移部分。
2.設置作業時要明確作業的目的。這是指對教師而言。作業內容要符合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的要求,要有目的性與針對性。能使學生鞏固新知識或掌握一定的技能技巧,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布置作業時,對題目要有選擇,不能簡單重復課堂內容,讓學生照著課本填空,思維沒發揮任何作用。特別是按照學案提綱進行預習時,題目的設置一定要精心。
3.作業難度要體現層次性。對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有選擇性的布置作業,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特別是課後作業要注重學科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等基礎性教學任務的落實,同時保證升學應考能力的逐步提高。作業可分成必做題(基礎題)和選做題(提高題);有的同學要全做,有的同學可以只做基礎題,少做或不做提高題。真正體現因材施教的原則,讓不同情況、不同程度的同學都得到提高,都感到滿意。如果一概而論,不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必然造成一些程度好的學生吃不飽,而基礎較差、程度不高的學生吃不了的現象。一些學有困難的同學,對於一時沒能理解或無法解決的問題不能真正理解,最終只能是不做或者迫於教師的壓力而抄襲他人的作業。
4.作業要進行批改。教師批改作業,是教師檢查教和學的效果,對學生進行指導的有效手段。批改學生作業的目的重在了解學情,了解教情,重在及時反饋。作業批改的認真與否,直接影響教學的反饋信息。批改不一定全批全改,可以選取不同層次的部分學生的作業進行批改,充分了解學情。對學生作業批改情況要有評價,把學生在作業中錯誤率高的題目在課堂中進行分析,鞏固知識點;對不認真的作業要嚴肅指出,並曉之以利害,引起警示。通過分析評價,引起學生對作業的重視。

H. 如何布置初中語文作業

課改專家、華東師大崔允郭博士說:「教學有沒有效率,並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得認真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麼或學生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學習沒有收獲,即使教師教得很辛苦也是無效教學。同樣,如果學生學得很辛苦,但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也是無效或低效教學。
作業布置是語文課堂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可以減負增效,還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培養學生的獨立精神和創新精神,正確認識學生的作業布置,樹立科學的練習觀,就能更好地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和綜合能力。為此,我結合本人三十多年的心得體會,就如何布置語文的有效作業,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認清現狀,提高認識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語文課程應效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學生的語文素養包括必要的語文知識、豐富的語言積累、熟練的言語技能、良好的學習習慣、深厚的文化素養、高雅的言談舉止六個方面。可是,近幾年,在新課程改革穩步推進的過程中,各種思潮蜂擁而至,多種理念急劇交匯,使得很多教師無所適從,往往「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如對練習的認識,就曾一度迷失,要麼談「練」色變,認為練習就是應試教育,練習就是「題海戰術」,練習就是不人文等等。所以,在教師內心對練習的重視不夠,為創新而反傳統,徹底與傳統決裂,致使傳統中合理的、優秀的成分也得不到繼承與發揚。語文教學走向了「消解語文」的誤區。要麼多多益善,練習機械、重復、刻板教條,語文不像語文,學生不願意學語文。
二、培養習慣,注意積累
良好的習慣使人終身受益。習慣的養成是一個長期的、艱巨的過程,在教學中,我尤其突出了對學生習字習慣和預習習慣的培養。在習字方面,要求學生字跡工整,對於錯誤之處學會運用修改符號進行修改,不得使用塗改液、改正紙等,評價時注意縱向比較和橫向比較相結合,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及時給予表揚,激發學生的上進心。長此以往,學生的寫字態度逐步端正,部分同學的書寫有了顯著提高。在預習方面,要求學生做到寫好、讀好、畫好、想好,即認真掌握課後「讀讀寫寫」中詞語的寫法,理解詞義;最少讀讀課文三遍以上,畫出文中欣賞語句(段)和不理解或有困難的語句(段);想想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有了「四導」學案後,指導學生用好,把預習落到實處。
積累是語文教學的基本點,為此我做了一下嘗試:
1、用筆記本做課內積累,篩選容易讀錯、寫錯的字抄寫;對教材中的佳句、好段,要求學生在每篇文章學完之後至少要摘抄兩句(段)做點評並背誦。
2、對教材中要求背誦的篇目,教師應盡量採取合適的形式讓學生在課堂中完成,以減少其課後作業的負擔。
3、課外積累是課內積累的有效補充,每周要求學生寫兩千字以上的讀書筆記,內容可以是名人名句、成語典故、寫景狀物、詩詞曲賦乃至謎語、笑話、廣告語等等。每周要求學生寫一千字以上的「成長記錄」。每學期評兩次「積累之星」獎勵做得好的同學。
三、准確理解,科學定位
有效的作業是語文課堂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不是附庸。
傳統的練習僅是對教學的補充,對知識的機械的強化訓練,方式陳舊、呆板以及大量無味的重復練習的因素,更多要求的是規范、統一,結果是學生缺少一種靈性、活潑、有趣的學習,倍感語文學習的枯燥,學習變成了一種負擔。而與新課程標准一致的課堂學習,不是為難學生,不是為了考學生的薄弱環節,而應重在面向全體學生,追求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發展,是生成性、發展性訓練。形式上,應從傳統的「獨立思考,獨立完成」轉向多樣化,如「生生合作」、「師生合作」;層次上,因人而異,體現差異,分層要求,盡量知識性、趣味性並重,力求人人都有信心「動」起來;內容上應從側重「溫故」轉向「探究創新」,「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通過練習,引導學生鞏固知識,活用知識,培養能力,體現和提升學生的情感、價值觀、人生觀。
四、重視運用、提倡個性
語文作為一門交際工具,正確運用顯得很重要,我採取了以下做法:
1、充實基礎重詞句。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材每篇課文之後都有「讀一讀,寫一寫」,這當中的 詞語都是課文要求掌握的詞語。對這項作業,預習時不再要求學生抄寫,不管用何種方法,只要能記住字形,理解詞義即可。每次上新課之前,教師都會進行預習檢查,或聽寫或用一個詞寫一句話。課後要求他們將這些詞語連成一段或幾段內容相關的話,只要詞義運用准確、內容健康即可(課後詞語多的再做篩選)。這下學生的興致高了,不用死抄硬記,自己可靈活掌握,展示自己的才華,結果同學寫出來的片斷異彩紛呈,有的是對課文的縮寫,有的是改寫,有的完全是另闢蹊徑,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寫出令人刮目相看的文章。這就是一種能力,一種遣詞造句、想像聯想的能力。
2、仿寫改寫學寫作。這道題同樣是源於課後的「研討與練習」。其實語文的學習,最令人頭痛的還是寫作,有些學生是談「文」色變。其實課後的這道題是個很好的「引子」,剛學完一篇課文,學生對課文內容及老師的分析記憶猶新,這時做這樣的片斷練習是不難的,比較容易上手,也易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在做的過程中,潛移默化般無形中提高了自己的寫作水平。
3、課外實踐練綜合。語文是一門工具性學科。語文能力包括聽、說、讀、寫的能力,它必須運用於生活。我們曾開展過許多課外實踐活動,如家庭采訪、看新聞、寫廣告、詩配畫、查資料等。這樣把作業設計與學生的家庭生活、社會生活及其他各科的學習活動結合起來,構成了一個和諧的學習整體,以鞏固應用深化所學的語文知識,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
4、作業內容多樣化。課內課外、校內校外採取畫一畫(在文中畫出好詞、好句、好段)、評一評(評析好的詞、句、段)、寫一寫(仿寫、改寫、續寫)、背一背、說一說(課堂發言)、做一做(做主持人、做手工)等形式,加強綜合性練習,讓每個學生都有一定的機會表現自己。
5、作業選擇自主化。主要是設計一些彈性作業,讓學生主動去選擇,如設計不同層次的作業,學生選擇適合自己水平的作業去做,或小組成員互相命題,自選答題。這樣每個學生都能從教師的肯定性評價中享受成功的喜悅,主體作用得到發揮,個性品質得到發展。
重視學生的作業練習,需要教師們轉變觀念,樹立正確的練習觀,這樣就可以克服學生學習的盲目性,增強學生對教學知識的鞏固性與有效性,提高課堂效果,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全面、有效地完成素質教育的任務。

I. 我認為初中語文作業沒必要布置那麼多,我們老師經常布置很多連其他作業加起來都沒有在語文上花的時間長。

我兒子也是語文作業太多,都是生字解詞、古詩默寫、文言文及翻譯默寫,每天都聽寫默寫,作業量特別大,用在語文作業的時間遠大於其他課程所有作業時間的和,現在的教育真是無語

J. 初中語文需要每天布置回家背誦的作業嗎

不需要。語文教學過程中常涉及到對人物的性格、思想、心理的分析,內在這類分析中,有時要用容到語境分析,有時要用到背景分析,而大多情況下則要用條件分析。所謂條件分析,即對人物所處的客觀環境現狀進行分析。如《孔乙已》一課中對孔乙已的外貌描寫即反映了孔乙已生活的客觀現狀。「他身材高大;青白臉色,皺紋間時常夾些傷痕;一部亂蓬蓬的花白鬍子。穿的雖然是長衫,可是又臟又破,似乎十多年沒有補,也沒有洗。」

按照描寫的句序對人物的現狀條件進行分析,就可以得出如下判斷:孔乙已「身材高大」表明他具有勞動能力;「青白臉色」是長期不參加勞動和營養不良所致;「亂蓬蓬的花白鬍子」表明其年事已高且精神潦倒;

「又臟又破,似乎十多年沒有補,也沒有洗」的長衫,表明了他的貧窮、懶惰、生活潦倒。孔乙已對人說話「總是滿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表明他受封建教育毒害之深。
指導學生學會進行條件分析的前提是學生對條件內容的把握,這就需要在指導分析之前,首先引導學生認真讀書。

閱讀全文

與初中語文作業怎麼布置好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