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年級語文 > 高中語文基礎知識銜接

高中語文基礎知識銜接

發布時間:2021-01-24 04:14:27

A. 需要高中語文語句連貫題及解析答案,最好稍微多一點

1、小明爬到床底下,偷偷躲了起來, ,從床底下拽了出來,送到幼兒園去了。
A.媽媽找了好久,最後才發現了他
B.但後來還是讓媽媽給找到了
C.使媽媽找了好久,終於把他找到了
D.但媽媽畢竟發現了他
[辨析]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保持陳述對象的一致性,是做到語言連貫的重要因素。從給定的語境上看,這道題的陳述對象(主語)是「小明」,要找到銜接恰當的語句,必須把握這一特點。A、D兩項是以媽媽為陳述對象的,與給定的語句銜接欠佳,先排掉。再比較B、C,C項後一分句「終於把他找到了」的陳述對象是「媽媽」;而B項有「但」,能連接上句構成語意本身存在的轉折關系,這樣全句的陳述對象是「小明」,是最佳的答案。

2、填到橫線上,與上下文意吻合,銜接最好的一句是
對於愛好文科的考生,加強文科輔導是必要的,但是否可以忽視理科的學習呢?還要不要他們學習數學、物理、化學和生物呢?
A.從長遠觀點看,我們認為這樣做是很不恰當的。
B.如果我們缺乏戰略眼光,就可能作出錯誤的回答。
C.為了使學生有合理的知識結構,我們的回答是肯定的。
D.只要認真想一想中等教育培養的目標,我們就會說:不可以。
[辨析]簡明、連貫的語言要做到句與句間概念清楚、判斷准確、前後一致、關系明了。給定的語句含有兩個不同的問題,從語意上看:前一個問題的回答應該是否定的,後一個問題的回答應該是肯定的。再看給定的選項:A、D是完全否定,C是完全肯定,顯然與原句中的關鍵詞「是否」「要不要」不照應,排除A、C、D三項,正確答案就只有B了。

3、為畫線處選擇適當的句子,使上下文銜接。
崖壁下有好幾處墳地,墳前立著的石碑許多已經破碎,字跡模糊;枯水季節,伏在江里的石頭有的已經露出水面,周圍一片寂靜。
A.一列青黛嶄削的石壁夾江高矗,被夕陽烘炙成一道五彩的屏障。
B.沒有太陽,天氣相當冷,藤蘿葉子多已萎落,顯得這一帶崖壁十分瘦削。
C.在夕陽的照射下,枯草和落葉閃著不定的光,崖壁像一道巨大的屏,矗立在江對岸。
D.一行白帆閃著透明的羽翼,從下游上來,山門半掩,一道陽光射在對岸的峭壁上。
[辨析]給出的語句中,荒墳殘碑,瘦水枯石,構成了一種凄冷沉寂的情調。而A項的五彩斑斕。C項的夕陽落照,都是暖色調;D項「透明的羽翼」則透著「亮」色,都跟原語境不合。只有B項無論從情景氛圍,還是從描寫景物的空間順序上看,都是最恰當的。這一道試題,除情調問題外,也有事理邏輯上的問題:A項說石壁「夾江高矗」,C、D兩項都說「對岸」,而原語境中交代的是墳前石碑「字跡模糊」,如果真在「對岸」,如何看得清「字跡模糊」?

4、填人空白處恰當的一組語句是
甲:小河上的薄冰融化已盡,小草從暖濕的泥土中蘇醒, ,造化的神功又一次使人們驚異了。
乙:陽光融化了河冰,細雨潤澤了山色, ,造化的神功又一次使人們驚異了。
①春風吹綠了柳枝 ②春風把柳枝吹綠③柳枝被春風吹綠 ④柳枝在春風中染綠
[辨析]甲句中用「冰」和「草」作主語,與選項中的「柳」是同類事物,可初步選定③④,再按句式一致原則,排除用被動句式的第③句,故甲處應選④。乙句中用「陽光」和「細雨」作主語,「春風」與其為同類事物;再從句式來看,排除用「把」字句的②,最後選定①。

5、依次填入下列兩句中橫線處的語句,與上下文語意連貫、音節和諧的一組是
(1)每逢深秋時節, 松竹山茶,色彩絢麗,美景盡覽。
(2)遠眺群山環抱, 近看小河流水,茶園蔥綠,松竹並茂。
①置身山頂,俯瞰槐榆丹楓,②置身山頂俯瞰,槐榆丹楓,
③白雲繚繞,層林疊翠; ④層林疊翠,白雲繚繞;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辨析]本題中的(1)句,「每逢」為六字句,若選①,「置身山頂」是四字句,「俯瞰松竹山茶」又是六字句,顯得參差雜亂,極不平穩;若選②,兩個六字句相對,接下來是四個四字句。不僅句式對稱,而且「瞰」與「覽」也押韻。所以第(1)句應該選②,這樣,A、B兩項就可以排除了。(2)句「遠眺」與「近看」形成對稱,後面各跟三個四字句。但從押韻上看,若選③,韻腳是「抱」「翠」「水」「茂」,顯然讀起來不大和諧;若選④,韻腳字成了「抱」「繞」「水」「茂」,韻腳和諧自然,表達流暢自如。選③顯然沒有選④更好。這樣,C項又可以排除了。只有D項最符合題乾的要求。

6、去年夏天,我在杭州一所療養院里休養。江岸後面是起伏的山巒和綿延不斷的樹林。
①這兒的景色真是美極了!②那兒的景色真美!③六和塔靜靜地矗立在錢塘江邊,④六和塔在錢塘江邊靜靜地矗立著,⑤帆影點點的江面上碧波粼粼,⑥江面上帆影點點,碧波粼粼,
A②③⑥B①④⑤C②③⑤D①④⑥
文段第一句點明了「去年」,因此下面銜接的句子應該以「那兒」起頭為好,即選用②句,文段的後一句是「江岸後面」與「江面上」協調一致,故選用⑥句,選用③句「錢塘江邊」與「江面上」構成頂真,銜接緊密,因此該題選 A。

7、與下句銜接適當的一項是:
自從五四以來,翻譯介紹先進國家的文化成果就成了中國人民的迫切要求。
A這些翻譯作品促進了中國學術文化的發展,同時也影響了中國的書面語言。B翻譯作品日見其多,一方面這些作品提高了中國學術文化的素養,另一方面也促進了中國書面語言的發展。C翻譯作品日見其多,這些作品促進了中國學術文化的發展,同時也影響了中國書面語言。D這些翻譯作品提高了中國學術文化的素養,同時也促進了中國書面語言的發展。

A、D以這些翻譯作品開頭,很突兀,原因是缺少過渡;B、C兩項以翻譯作品日見其多作為過渡句,與前文銜接就很緊密自然。B句關聯詞語位置不當,是病句,所以選C。

8、與下句銜接適當的一項是:
要使我國的四個現代化加速發展,我們要不要學習外國的先進經驗呢?根據我國的國情可不可以完全照搬照抄西方的模式呢?。
A不能,我們要有自己的創造和發展,走中國式的社會主義的道路。B我們必須作出正確地選擇,否則就會犯政策上的錯誤。C我們的回答只能是肯定的,否則就沒有改革的出路。D我們的回答是只有深化改革,不能躊躇停滯,更不能知難而退。
原文就學習外國先進經驗和照搬西方模式一正一反提出兩個設問,應選項必須與兩個設問相互對應,不能顧此失彼,因而只能選 B。

9、「硅藻的大量生長為海域內幾億噸甚至幾十億噸磷蝦的生長提供了充足的條件。磷蝦用途甚廣,它將是人類大有希望的蛋白質來源之一。磷蝦是南極生態中一個關鍵性的生物,沒有它就不會有那麼多的鯨類、企鵝和海豹等。」給上文一個最佳結尾:
A有人認為,把磷蝦、企鵝、鯨類和海豹作為南極生物的象徵十分恰當。B有人認為,硅藻、磷蝦、企鵝、鯨類和海豹都是南極生物的象徵。C有人認為把企作為南極生物的象徵比起鯨類、海豹來說更為恰當。D有人認為,把磷蝦作為南極生物的象徵比起企鵝來更為恰當。

這段話說明磷蝦在海洋生物鏈中的重要作用。 AB把磷蝦與其他生物並舉,C略去磷蝦未提,都不能作為結尾。只有D體現了這個意思,是全文最好的收束句。

10、與下句銜接適當的一項是:

巍峨挺秀的秦嶺沒有消滅在濁霧里;田堰層疊的南塬,模糊了;美麗如錦的渭河平原也驟然變得醜陋而蒼老。

A天氣陰沉了,滿天是厚厚的、低低的、灰色的濁雲。B在夕陽的輝映下,滿天彩雲飄動。C夜幕下垂,遠山漸漸隱沒了,田野像死一般寂靜。D北風呼呼地叫著,枯草落葉滿天飛揚,樹枝都成光胳膊了。

原文由上而下寫秦嶺,雲霧和渭河平原的自然景色,情境是陰沉凄清的,從意境和描述層次上考慮應選擇 A。

B. 初高中語文教學哪些方面需要銜接

做好初中與高中的語文教學的銜接工作 ,應該注重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研究兩個「課標」,了解銜接工作的任務
初高中語文教師要認真研讀《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和《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准》,找出其中的差異,明確各自要求,熟悉各自特點。
從比較中,我們看到高中語文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的繼續和深入,但在教學目標、內容上與初中存在明顯差異,也可看出其中有些差異環節明顯存在「斷層」和脫節 。
二、熟悉兩種教材,明確銜接工作的重點
種種跡象表明,相當多的學生在升入高中後感到不適應。初中和高中語文教材存在著銜接不自然的情況,不少學生甚至出現了無法跟班學習的情況,原因之一就是,高中語文教材所涉及的基礎內容,初中階段竟沒有學或學的不扎實。比如,文言文教學,初中階段「閱讀淺易文言文,能藉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高中階段則「閱讀淺易文言文,能藉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詞句含義,讀懂文章內容。了解並梳理常見的文言實詞、文言虛詞、文言句式的意義或用法,注重在閱讀實踐中舉一反三」。這里所說的「文言虛詞、文言句式的意義或用法」在初中階段就基本沒有系統學習,更不要說「在閱讀實踐中舉一反三」了。 所以,只有對初高中教材進行深入的分析,才能明確初高中兩個階段的教材在培養目標上分布點和差異性,從而初中教學才能做到「顧後」,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打好基礎,實現知識的遷移,才能做到學習自然銜接。
三、加強知識技能上的銜接。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 培養良好的文面意識
書寫規范,不寫錯字,不規范的字,強化基本功。
寫字對增強學生語文素養至關重要,也是提高中考、高考成績的重要手段。字寫不好,在中考和高考中就會失分,這是非智力因素失分,就會給學生的高中語文學習留下遺患,從而直接影響學生的發展。
2.強化現代漢語語法知識
在初中語文教材中一般將語法和修辭等知識列入附錄。雖然教學要求是要教學,但由於近幾年我們地區中考語文不涉及語法知識,致使初中語文教學淡化語法,而高中語文強調語法知識,特別是學習文言文時,語法知識的殘缺成了高中語文教學的一大障礙。
對中考不再涉及相關的語法知識 ,比如詞語分類、短語結構、復句類型等語法知識,應該予以強化。
3.掌握文言詞法與文言句法
對文言文中的通假現象、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特殊句式等知識,初中階段要讓學生予以了解,為高中階段熟練運用打下基礎。
4.擴大閱讀量。多讀書,多思考,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興趣
為了銜接初高中語文閱讀,在學生初中階段要保證他們有足夠的讀書時間。鼓勵學生熟讀、背誦那些百讀不厭,文質兼美、膾炙人口的典範詩文,這樣在初高中語文閱讀的銜接上就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5.培養品讀能力。
初中階段的語文閱讀教學,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品讀能力,即初步的文學欣賞能力,包括對文章的各種表達手法與寫作技巧的辨識、理解、分析、欣賞。如線索,如表現手法中的正面側面、對比烘托,詳寫略寫,伏筆照應,懸念釋念等的賞析,又如體味文章內涵、賞析語言、欣賞文章美點等等。有了這些能力,學生才能較快地適應高中語文閱讀教學。

C. 怎樣實現初,高中語文的銜接與過度

作為馬上開始高中學習和生活的初中畢業生,怎樣實現初中與高中的無縫對接?漫長的兩個月暑假生活,無疑是最好的磨合期。 考上高中後,能不能學好,取決於學生生活習慣的適應、學習方式的轉變和心理因素的銜接。每屆高中畢業生都有學生反思,高一剛入學的半年裡某種程度上比高三還要辛苦。因為高中學習與初中學習完全不同,這半年裡要趕緊適應高中學習節奏,而新課改的轉型難度更大,其注重從現實情境引入各類知識,要學生能處理具體的實際問題,磨合相當具有挑戰性。 准高中生如何做好初中到高中的銜接呢?專家建議:進入一個新的環境,准高中生們都應該及時調整自己的心態。隨著新課改教材難度的加深加大,成績有所波動也很正常,重要的是要重新找准自己的位置,合理定位,不能有過大的心理壓力。 面對新環境、新變化,學生一定要有思想准備,准高中生要延續和拓展初中階段積累的良好學習方法,在暑假中可以和在讀高中生談談,了解初、高中教學的差別,在心裡先打個底,試著尋找一下新的學習方法。高中考試題目長,信息量大,靈活性高,剛開始高中學習的很多高一新生可能連題目都讀不完,更不用說分析解題思路,如果把高一的磨合期提前到初三畢業後的暑假,將為准高中生入校後花最短時間適應新課改環境創造有利條件。

勇於創新 不要老是模仿人家,要自己有突破,真正的寫作大家,一定都是形成自己風格的,敢於創新的,所以不要怕,堅定信心,走出一條適合自己的寫作之路。

D. 語文教師怎樣做好初中高中語文銜接

語文不涉及基礎知識方面的代溝,不需要刻意的銜接。

只需要多提升學生的課外閱讀,增加自己寫作的水平和閱讀理解的能力

E. 新課程背景下如何做好初高中語文教學的銜接

初中語文新課改已經實施了一段時間,高中語文新課改正在如火如荼地逐步推進。由於初、高中新課程標准對語文學習的要求不盡相同,特別是初中新課程有淡化、弱化某些語文能力,使學生一入高中便無法適應高中的學習,老師和學生都面臨著初高中語文學習「斷層」的煩惱。因此對目前初高中語文教學銜接方面所面臨的問題進行分析研究,是有效地實施語文新課程教學理念的必然要求。
一、《初中語文新課程標准》與《高中語文新課程標准》之比較
(一)《初中語文新課程標准》淡化現代漢語語法、文言詞法與文言句法知識
1、《初中語文新課程標准》 「教學建議」:「在閱讀教學中,為了幫助理解課文,可以引導學生隨文學習必要的語法和修辭知識,但不必進行系統、集中的語法和修辭知識教學。」
2、《初中語文新課程標准》「評價建議」:「語法、修辭知識不作為考試內容。」
3、《初中語文新課程標准》古詩文「評價建議」:「評價學生閱讀古代詩詞和淺易文言文,重點在於考察學生記誦積累的過程,考察他們能否憑借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詩文大意,而不應考察對詞法、句法等知識的掌握程度。」
因考試大綱有「語法、修辭知識不作為中考內容」的要求,故中考語法知識的考查只能隱性地進行,例如通過仿句、改病句來間接地考查語法。老師們平時在閱讀教學中雖都能講授一定的語法知識,但存在著重視性不夠、系統性不強,語法專項訓練少或者根本不訓練等問題,這也是造成學生升入高中後表現出的嚴重的語法斷層現象的原因。
又因考試大綱「不應考察對詞法、句法等知識的掌握程度」這一要求,初中老師在平時的文言文教學中沒有對文言虛詞、詞類活用現象和文言特殊句式等語法點進行系統的講解,在做題時雖不可避免地涉及到相關知識,但也都被教師淡化處理。
(二)《高中語文新課程標准》現代漢語語法、文言詞法與文言句法知識要求較高
1、《高中語文新課程標准》「課程目標(閱讀與鑒賞)」中提出:「(現代文)根據語境揣摩語句含義,運用所學的語文知識,幫助理解結構復雜、含義豐富的語句,體會精彩語句的表現力。」
2、《高中語文新課程標准》「課程目標(閱讀與鑒賞)」中提出:「閱讀淺易文言文,能藉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詞句含義,讀懂文章內容。了解並梳理常見的文言實詞、文言虛詞、文言句式的意義或用法,注重在閱讀實踐中舉一反三。」
由於初中階段教師只要求學生理解文言作品的基本內容,重點篇目能做到熟練地背誦,而高中階段則要求掌握常見的文言實詞、虛詞、句式、讀懂課文,用現代觀念審視作品的思想內容和思想傾向,標準的突然提高令剛升入高一的學生措手不及,語文成績有所下降。
二、初、高中語文教學斷層現狀
1、現代文閱讀。現代文閱讀是中考和高考的必考考點,但要求則不盡相同:初中階段要求能較熟練地運用略讀、瀏覽的方法,理解主要內容,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而高中階段則要求能根據不同閱讀目的,針對不同的閱讀材料,靈活運用精讀、略讀、瀏覽、速讀等閱讀方法,理解作者的思想、觀點和情感,作出自己的分析和判斷,學習從不同角度進行闡發、評價、質疑。
2、作文教學。初中階段要求根據表達的中心,選擇恰當的表達方式,合理安排內容的先後和詳略,條理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思想。而高中階段則要求作文觀點要明確,內容充實,感情真實健康,思路清晰連貫,能圍繞中心選材,合理安排結構,通過寫作實踐發展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分析和綜合等基本的思維能力,發展創造性思維。
3、詩歌教學。初中階段實際教學不是很重視,基本只要求學生讀讀背背,了解詩歌內容。而高中階段則要求分析意象,品味語言,發揮想像,感受真情,審美,鑒賞詩歌的表現手法和結構形式。
4、文言文閱讀。初中階段只要求理解基本內容,淡化語法、句法、修辭。而高中階段則要求掌握常見的文言實詞、虛詞、句式、讀懂課文,用現代觀念審視作品的思想內容和思想傾向。
三、應對措施
1、研究教學目標及教材
研究初高中本教材是做好教學銜接工作的保證。高中語文教師必須對初、高中各本教材進行深入的分析,才能明確初高中兩個階段的教材在培養目標上分布點和差異性,實現新舊知識的遷移,才能做到學生自然銜接。如果高中教師沒有仔細研讀初中教材,在高一期始,以鞏固學生基礎為目的對某些初中必講的進行了重復講解,就會造成學生片面認為自己進了高中還在學習初中時學過的知識,會使他們產生了厭學心理,不利於今後教學工作的開展;而如果教師一廂情願地認為學生在某某知識點(如文言各項語法知識)是學生在初中就應該掌握的,在課堂教學中沒有做出具體細致地講解,又會使學生感到高中語文之難,壓力之大,使他們對高中語文學習望而生畏,這對學生的成長也是極為不利的。
因此,高中教師應從宏觀角度入手,把握初高中語文教材的特點,及時思考各個階段的側重點及各知識間的聯系,並施之於教學實踐中,把高中語文教學帶入一片新天地。
2、具體篇目力爭做到溫故知新,加強初高中語文內容的對接。
從初中升入高中,學生對初中教材內容十分熟悉,所以「溫故」很容易,教師要做的是有意識地把「知新」和「溫故」結合起來,這樣在學生對高中課文的理解上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講析《荷塘月色》(必修二)時,教師就可以與學生共同溫習初中時學過的《春》以及必修一的《沁園春?長沙》中「看」字統領的詩句,啟發學生歸納出寫景文章的寫作技巧,如:選擇典型景物遠近相間,動靜結合,對照鮮明,虛實相生,高低俯仰進行描述;其間運用多種修辭手法,運用了多種感官感受使文字生動形象,並讓學生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露出來的情感。
再如在講解白居易《琵琶行》(必修三)時,教師可將之與初中學過的《賣炭翁》進行比較,《賣炭翁》屬諷喻詩,作者點明此詩 「苦宮市也」,並在詩中揭露出統治者的腐朽與殘酷,深刻地反映出衰唐社會的凋弊與腐敗;而《琵琶行》是白居易被貶為江州司馬時所作。白居易在此詩中借寫琵琶女抒發了自己懷才不遇之意。「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這流傳千年的詩句,將琵琶女的命運和自己的身世緊緊地聯系在一起。這首詩敘述的層次分明,比喻的新穎精妙,被歷代文人所稱頌,表明白詩語言確實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地。在這樣的分析講解之後,學生便會對白居易的詩風有了宏觀上的把握,增強了他們的文學感悟能力。
3、加大語法教學力度。
由於初中教師沒有對語法進行系統的講解,而高中的教學計劃中又沒把語法列為教學計劃之中,所以現在高中語法教學的實際是:高考不直接考,教材不系統編,教師不正式教,學生不願意學。高中學生語法知識的欠缺已是不爭的事實,高中語文教學實踐中更離不開語法知識,所以為學生補上語法知識課,一方面有利於提高中學生實際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另一方面使中學生了解自己母語的一些基本常識,認識母語的最基本結構規律,培養他們的語文素養,確實很有必要。
①、在復雜多樣的課文中講解語法。高中語文教材中的選文在表現內容的復雜性、表達手法的多樣性、文本文化的多元性、思想內容的隱藏性、語言運用的靈活性等方面,都是初中語文教材無法比擬的。學生要從整體上把握文本內容,理清思路,概括要點,理解文本所表達的思想、觀點和感情,就必須對文本中的語句表達進行分析思考。運用語法知識就能幫助理解結構復雜,含義豐富的語句,體會精彩語句的表現力。如《記念劉和珍君》中有一個長句:「至於這一回在風雨中互相救助,雖殞身不恤的事實,則更足為中國女子的勇毅,雖遭陰謀密計,壓抑至數千年,而終於沒有消亡的明證了。」很難懂,但只要進行語法分析,就一目瞭然了。其主幹是:「事實——為——明證」。也就是這次事件能證明「中國女子的勇毅沒有消亡」。
再如恩格斯的《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第二段,近200字,其實只是一個單句,找出主幹就抓住了全段的中心:「馬克思發現了人類歷史的發展規律。」不作語法分析學生就很難抓住要點。
②、在文言文中要把握特殊語言現象。高中學生經過初中三年的文言文學習,已經積累了一部分文言詞語,對文言用法有了初步的感性的認識,也建立了一定的文言語感。高中文言文學習要求學生「了解並梳理常用的文言實詞、文言虛詞、文言句式的意義或用法。」要想實現這一目的,必須要學生清楚把握漢語中詞語的分類,才能分清文言實詞、虛詞及其解釋和用法。而文言文中的特殊現象:詞類活用和文言句式,沒有漢語語法知識作為基礎,學生更是難以分辨和把握。如「其一犬坐於前」,(《狼》)如果不能理解「犬」在這里是名詞作狀語,就會理解為「其中一隻狗坐在面前」,和文章所寫是內容就風馬牛不相及了。又如「苦其心志」(《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一句,如果不知道「苦」是使動用法,那麼,這句話根本就不成其為一句話,因為「苦」是形容詞是不能帶賓語的。所以,要理解文言文詞句的含義,讀懂文章的內容,必須要有語法知識作保證。即使把大綱中規定的150個文言實詞、18個文言虛詞記得滾瓜爛熟,不把它放到具體的語境中去理解,也是不能「在閱讀實踐中舉一反三的」。
如《師說》中有這樣一個句子:「師道之不傳也久矣。」講解這個句子,教師一般總是問學生:句中「之」是什麼用法?然後強調:這個「之」是用於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學生聽了記了,過後也忘了。但如果從語法分析入手,叫學生先分析句子的主謂賓(該句無賓語),並提醒他們可以從「久」字入手。學生很快就劃分好了:師道之不傳也‖久矣。然後引導學生思考主語的特徵,再思考「之」字的用法,學生就容易理解了。
再如《過秦論》中「有席捲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並吞八荒之心」一句。這句的結構是「有……之意,……之心」,形成一個整句。要讓學生理解「席」「包」「囊」屬於句詞作狀語,「席捲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是三個並列短語聯合做「意」的定語。全句氣勢貫暢而有變,顯示秦之雄心,加強了學生對文章總體上的把握。
③在練習題中講解語法知識。
目前的高中學習除了提高學生的素養,培養學生理解和運用知識的能力外,更具有社會效應的是應對一年一度的高考選拔。縱觀以前,預測未來,高考試卷中許多試題和答題都離不開語法知識。A、語言知識部分。正確使用詞語和辨析、修改病句,實際上大多是對學生語法知識的考查。前者中對虛詞的考查近年從關聯詞的使用逐漸擴大到連詞、副詞、介詞、助詞的使用上,對實詞的考查除了要辨析清楚詞義外,也要根據詞的搭配對象、詞性等語法功能角度進行思考;後者所謂病句是指由於語法、邏輯、修辭等方面使用不當造成表意不清的語句。近幾年《考試大綱》明確規定檢測范圍為語序不當、搭配不當、成分殘缺或贅余、結構混亂、表意不明、不合邏輯等6種病句類型。其中大多屬於語法毛病。B、語言表達部分。對句子擴展、壓縮、變換等都和語法有關。C、古詩文閱讀部分。對文言實詞、虛詞、句式理解運用,文言句子的翻譯等,在前文文言學習中已經講過,也都要運用語法知識。D、現代文閱讀部分。客觀題和主觀題,前者對文章中重點句子的分析,尤其是復雜的長單句,必須作語法分析,才能做出准確判斷;後者既考查學生的理解、分析、鑒賞能力,更考查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很多考生答題時詞不達意,就是缺少語言表達訓練,而用語法知識就能規范學生的語言表達。E、作文部分。一篇好的作文,必須是有創意、有思想內容、有熟練的表達技巧、有準確的語言運用等綜合特色的文章。若文章中病句百出,無論如何也不能成為一篇優秀作文。
高中語文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的繼續和深入,作為一個相對獨立的新的學習階段。實施高中語文教學,既要緊扣《大綱》和教材,傳授知識,培養能力,發展智力,又要面對現實,「瞻前顧後」,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只有認真搞好初高中語文的銜接與過渡,才能較好完教學任務,使學生打下良好的,才能未雨綢繆,決勝高考。

F. 如何做好初高中語文教學的銜接工作

做好初中與高中的語文教學的銜接工作 ,應該注重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研究兩個「課標」,了解銜接工作的任務
初高中語文教師要認真研讀《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和《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准》,找出其中的差異,明確各自要求,熟悉各自特點。
從比較中,我們看到高中語文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的繼續和深入,但在教學目標、內容上與初中存在明顯差異,也可看出其中有些差異環節明顯存在「斷層」和脫節 。
二、熟悉兩種教材,明確銜接工作的重點
種種跡象表明,相當多的學生在升入高中後感到不適應。初中和高中語文教材存在著銜接不自然的情況,不少學生甚至出現了無法跟班學習的情況,原因之一就是,高中語文教材所涉及的基礎內容,初中階段竟沒有學或學的不扎實。比如,文言文教學,初中階段「閱讀淺易文言文,能藉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高中階段則「閱讀淺易文言文,能藉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詞句含義,讀懂文章內容。了解並梳理常見的文言實詞、文言虛詞、文言句式的意義或用法,注重在閱讀實踐中舉一反三」。這里所說的「文言虛詞、文言句式的意義或用法」在初中階段就基本沒有系統學習,更不要說「在閱讀實踐中舉一反三」了。 所以,只有對初高中教材進行深入的分析,才能明確初高中兩個階段的教材在培養目標上分布點和差異性,從而初中教學才能做到「顧後」,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打好基礎,實現知識的遷移,才能做到學習自然銜接。
三、加強知識技能上的銜接。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 培養良好的文面意識
書寫規范,不寫錯字,不規范的字,強化基本功。
寫字對增強學生語文素養至關重要,也是提高中考、高考成績的重要手段。字寫不好,在中考和高考中就會失分,這是非智力因素失分,就會給學生的高中語文學習留下遺患,從而直接影響學生的發展。
2.強化現代漢語語法知識
在初中語文教材中一般將語法和修辭等知識列入附錄。雖然教學要求是要教學,但由於近幾年我們地區中考語文不涉及語法知識,致使初中語文教學淡化語法,而高中語文強調語法知識,特別是學習文言文時,語法知識的殘缺成了高中語文教學的一大障礙。
對中考不再涉及相關的語法知識 ,比如詞語分類、短語結構、復句類型等語法知識,應該予以強化。

G. 如何做好初,高中語文教學的銜接

學生學習目的明確,學習態度端正,是對提高學習積極性長時間起作用的因素。教師要利內用各種機會結容合實際,不斷向學生進行學習數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教育,使學生明確學習數學的社會意義,看到實際價值,誘發其學習動機。

H. 要上一節初高中語文銜接課,怎樣才能上得精彩呢急!希望能夠得到比較完整充分的答案。

初中與高中考的知識差不多,更多的是難易差別。如果是上高一第一節語文課,建議你利用幻燈片,以優美的語言帶入學生走進語文課堂。

I. 銜接問題(高中語文)

正確答案為(2)(3)(6).
此時正是三五之夜,月亮已經爬上中天了,高高地懸掛在深藍色版的夜空上;向大權地散射銀色的光芒;梅河兩岸的樓房和山影倒映在暗綠色的水裡;風來了,樓房和山影在水中搖曳著,顯得神秘而有朦朧.
原因很簡單:「月亮已經爬上中天了」的「了」為輕聲,需要一個下滑聲來銜接,即為「上」(四聲)而非「著」,如同「我走了,再見」一樣順暢而平和;緊接著是一個「芒」(二聲)再拉起,最後以「里」(三聲)收尾,可見抑揚頓挫之音,如潺潺若涓,傾瀉而流。
而拿(1)來銜接,(1)中的「著」不是與前句的「了」有重復之嫌嗎?(2)、(4)的「上」重復。

J. 如何做好初高中語文的銜接

如何做好初高中語文教學的銜接 昆池職業中學 張孝靈 一般來說,一個剛跨入高中階段的學生,往往會經歷一個學習發展的曲線。 這條學習發展曲線大致有如下四種類型:穩定型、下降型、起伏型和上升型。作 為高中語文教師,應如何做好初高中語文教學的銜接呢? 首先,要注意教法、學法的緊密銜接。教育的終極目標是促進學生的發展, 所以,高中語文教學應著眼於未來,建立適合學生身心特點和教學規律的語文學 習機制。 在初中階段,教學的重點是疏通知識,講清要點,因此常採用講讀方法;到 了高中階段, 教學的重點已由過去對基礎知識的掌握轉變為對課文的閱讀、 分析, 因此,就必須多用一些分析、討論、比較、啟發的方法。高中語文教學要以學生 為主體,加強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加強本學科知識與社會生產的聯 系,並引導學生學會知識的遷移,注意各學科之間的滲透和交叉,同時還要隨時 關注學生的思維訓練和技能的提高,把過去的學會與現在的會學銜接起來。作為 高中語文教師,要經常閱讀初中教材,熟悉課文,爭取在授課中能時常聯系初中 教材中的某位作家作品、某篇文章的語言風格和藝術手法等,以對現階段學習中 的重點和難點進行點撥、啟發,這樣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樣可使初高 中知識上下貫通,前後聯系,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 其次,要注意初高中語文教學的層次性、梯度性,盡量避免內容上的機械重 復,從而避免學生產生厭學心理。這是初高中在教材、教法銜接上的一個節點。 一個人的語文素養正如飛馳的火車,小學、初中、高中、大學就是一節節車廂, 1 如何使之能與火車頭一塊向前奔,這每一節車廂的交接處就顯得尤為重要了。新 課標指出,語文教學中要加強綜合,簡化頭緒,突出重點,注意知識之間、能力 之間以及知識、能力、情境之間的聯系。在這一點上,新課標給語文教學注入了 新的活力。作為語文教師,應該充分研究、把握教材,注意教學方法,提高教學 質量。 再次,要加強閱讀和寫作教學。「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讀書破萬卷,下筆如 有神」,都是說多讀的重要。如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是每一位語文教師都應 探究的問題。 語文教師不要隨便干涉學生的讀書自由,應努力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讀書環境 和條件,把讀書的權利真正還給學生。語文課上要壓縮過多、過深的講解,簡化 教學過程,克服形式主義,保證學生有足夠的讀書時間。 朗讀是語文教學的一扇窗口,它在教學中的積極作用是顯而易見的。它有利 於理解文章的思想內容,有利於信息輸入、強化記憶,有利於提高口頭表達能力 和寫作能力, 有利於培養敏銳的語感和審美情趣。 因此, 高中階段朗讀應作為「讀」 的一種主要方式,千萬不能讓「書聲琅琅」變成一個徒具空殼的形容詞。張志公先 生在30多年前曾不無憂慮地指出:從前,走到私塾、蒙館的附近,總會聽到孩子 們嗚里哇啦讀書的聲音。現在,這種聲音不大聽得見了。遺憾的是,張先生當年 的憂慮依然是當今語文教學中的嚴酷現實。適當鼓勵學生熟讀、背誦那些文質兼 美、膾炙人口的優美詩文,可以達到常讀常新、陶冶情操的目的。 許多高一新生對寫作依然感到頭疼,就教師方面來說,我們應該注意作文指 導要到位。教語文辛苦,認認真真地教好作文更辛苦。在作文教學方面,最突出 2 的問題是指導不到位,帶有隨意性,寫作的序列性不強,次數過少,從而導致學 生寫作興趣不濃,文體意識不強,寫來寫去總是那個樣,甚至有寫作能力倒退現 象的出現。因此,需要悉心指導,精心擬題,反復訓練。作文教學必須按照寫作 的序列,按照教材每個寫作專題的安排,做到專項過關。要達到上述要求,必須 注意以下幾點:一是要拓展每個專題相關的寫作知識,多提供一些寫作範例。二 是指導要有可操作性、實踐性。三是鼓勵學生多進行課外自由寫作。這種課外練 筆可長可短,教師可適當進行抽查。四是進行快速作文比賽,引進競爭意識。 3
z轉載僅供參考,版權屬於原作者。祝你愉快,滿意請採納哦

閱讀全文

與高中語文基礎知識銜接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