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學期末總結
總結
轉眼間半學期就過去了,在本學期里我學到了許多,懂得了許多,體會到了許多……
小學六年級時代是人生的春天,是青少年長身體、長知識、形成人生觀的一個十分重要的時段。明確為什麼學習,怎樣學習,是每一個小學生必須認清和學會的問題。知識像海洋那樣遼闊,像海洋那樣浩瀚。一個人無論天資多高,精力多麼充沛,毅力多麼頑強,學習條件多麼優越,也不可能把所有知識學到手。有的同學總想學到一切,要薔薇也要雪。他們希望在一串串熟了的葡萄旁邊又開放著朵朵鮮花,可是,知識大海的守門老人告訴我們:這是不可能的呀!
知識時常需要更新,隨著時間的流逝,知識又可能遺忘,但獲取知識的方法卻不會被丟失。相傳有一個人,巧遇一仙翁,仙翁點石成金送給他,但他不要金子,而要仙翁點石成金的指頭。這個人為什麼要指頭呢?因為他懂得,不管送自己多少金子,金子總是有限的,但如果有了點石成金的指頭,那就可以隨心所欲了。古人說:「授之以魚,只供一飯之需,教人以漁,則終身受用無窮」也就是這個道理。毛澤東同志說過:「學習是學習,學習的學習也是學習,而且是更重要的學習」。
學習方法是學習時採用的手段、方式和途徑。學法是在學習過程中產生和運用的。掌握良好的方法是很重要的事,但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這需要付出的艱苦努力,需要持之以恆的精神。只有每天堅持不懈,日久天長,學習才可能成為自覺的行為,從而掌握學習的主動權。所以,學習方法並不是什麼捷徑,它只是踏踏實實、刻苦學習的程序以及在這個學習過程中的各項具體措施。
而在本學期里,我覺得我最大的不足就是:太貪玩、做事不認真、作業馬馬虎虎、對某件事不堅持,遇到困難就退縮。總結下來就是學習效率差!
我總結了一下,要提高學習效率,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做學習的主人,應把握幾個步驟:
第一步就是抓好課前預習。
在預習過程中,邊看、邊想、邊寫,在書上適當勾畫和寫點批註。看完書後,最好能合上課本,獨立回憶一遍,及時檢查預習的效果,強化記憶。同時,可以初步理解教材的基本內容和思路,找出重點和不理解的問題,嘗試作筆記,把預習筆記作為課堂筆記的基礎。
我國古代軍事家孫子有一句名言:「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這是指對自己和自己的對手有了充分的了解之後,才可能有充分的准備,也才可能克敵制勝。預習就是「知己知彼」的准備工作,就好像賽跑的槍聲。雖然賽跑規則中不允許搶跑,但是在學習中卻沒有這一規定,不但允許搶跑,而且鼓勵搶跑。做好預習學習,就是要搶在時間的前面,使學習由被動變為主動。
簡言之,預習就是上課前的自學,也就是在老師講課前,自己先獨立地學習新課內容,使自己對新課有初步理解和掌握的過程。預習抓得扎實,可以大大提高學習效率。
第二步是掌握聽講的正確方法。處理好聽講與作筆記的關系,重視課堂討論,不斷提高課堂學習效果。
學生必須上好課、聽好課,首先做好課前准備,包括心理上的准備、知識上的准備、物質上的准備、身體上的准備等;其次要專心聽講,盡快進入學習狀態,參與課堂內的全部學習活動,始終集中注意力;第三要學會科學地思考問題,重理解,不要只背結論,要及時弄清教材思路和教師講課的條理,要大膽設疑,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善於多角度驗證答案;第四學生還要及時做好各種標記、批語,有選擇地記好筆記。
上課是學生在學校學習的基本形式,學生在校的大部分時間是在課堂上度過的。根據教學大綱的規定,一個學生在中學上課的總數大約有二萬多節。把每節課四十五分鍾積累起來這將是多麼驚人的時間數字啊!學習成績的優劣,固然取決於多種因素,但如何對待每一堂課則是關鍵。要取得較好的成績,首先就必須利用課堂上的四十五分鍾,提高聽課效率。
聽課時應做到以下四點:
1、帶著問題聽課;
2、把握住老師講課的思路、條理;
3、養成邊聽講、邊思考、邊總結、邊記憶的習慣,力爭當堂消化、鞏固知識;
4、踴躍回答老師提問。
這樣基本上掌握了聽課的要求。
第三步是課後復習應及時。針對不同學科的特點,採取多種方式進行復習,真正達到排疑解難、鞏固提高的目的。
課後要復習教科書,抓住知識的基本內容和要點;嘗試回憶,獨立地把教師上課內容回想一便,養成勤思考的好習慣;同時整理筆記,進行知識的加工和補充;課後還要看參考書,,使知識的掌握向深度和廣度發展,形成學習上的良性循環。
復習是預習和上課的繼續,它將完成預習和上課所沒有完成的任務,這就是在復習過程中達到對知識的深刻理解和掌握,在理解和掌握知識的過程中提高運用的技能技巧,進而在運用知識的過程中,使知識融會貫通,舉一反三,並且通過歸納、整理達到系統化,使知識真正消化吸收,成為自己知識鏈條中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在復習過程中,既調動了大腦的活動,又提高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知識也在理解的基礎上得到鞏固記憶。從某種意義上講,知識掌握如何,由復習效果而定。
通過這些我覺得還可以准備一個錯題本。將平時做錯的題,考試的錯題等等一些錯題抄寫在上面,不要覺得很麻煩,這樣既可以將錯題過濾一遍,又能在經後很方便的看著錯題,能知道主要復習的關鍵。
這上半學期我的期末考試不是很理想,與平時生活的習慣也有大大的相連。每個人都貪玩,誰不想玩想輕松呢?但這當然也是不對的。還有下半學期,我要在這學期里努力拚搏,希望能做到上面提高學習的三步。為自己的成就而努力,為自己的明天而努力,為自己的未來而努力!
⑵ 語文教學隨筆怎麼寫
語文復教學隨筆應該依制據自己對於教學的成敗而寫 。也許是自己那一點點的忽疏,或者是學生沒有與自己很好地配合 ;也許是對問題的設置太深或太淺 ,形成了兩個極端化的問題也會導致自己的教學達不到預期的效果;也許是板書太多影響了學生的情緒 、、、、、、所有在教學之中出現的失誤或者出現了你認為很成功的兩點,值得讓你興奮的哪怕是一個引導有方的例句能夠引起學生的共鳴和興趣 ,激發起學生的積極學習的情緒高漲,這就是你的成功 。就趁著教學時刻的激情書寫 你的教學感悟 ,那就你最好的教學記錄了 ,也稱作教學隨筆 。只要長期堅持寫好你的教學隨筆,不要十年你自己就可以成為教育專家了。
教學隨筆不要計較寫多少 ,而是要計較自己寫出了自己的實際教學得失成敗 ,點點滴滴都是自己的總結和感悟 ,那就是你的成功 ,你的積累 。俗話說得好 :成功在於積累 。只有不斷積累 ,才能夠有所發現 ,只有不斷發現,才能夠形成自己的獨特的教學風格 ——只屬於你自己的教學風格 。這個時候你離專家不遠了 。
⑶ 六年級下冊語文6課體會
1.課文簡說 春節,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不同的地區、不同的民族過春節,都有著自己獨具特色的風俗習慣。本文作者——著名語言大師老舍先生,用他那如椽的大筆、「俗白」的風格、京味的語言,描繪了一幅幅北京春節的民風民俗畫卷,展示了中國節日習俗的溫馨和美好,表達了自己對傳統文化的認同和喜愛。 文章以時間為經線,以人們的活動為緯線結構全文。作者先介紹北京的春節從臘月初旬就開始了:人們熬臘八粥、泡臘八蒜、購買年貨、過小年……做好過春節的充分准備。緊接著,詳細描述過春節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家家燈火通宵,鞭炮聲日夜不絕,吃團圓飯、守歲;初一男人們外出拜年,女人們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廟會;十五觀花燈、放鞭炮、吃元宵。最後寫正月十九春節結束。 文中列舉了大量的老北京過春節的習俗,情趣盎然,學生喜聞樂見。全文內容安排有序,脈絡清晰,銜接緊密,詳略得當,推進自然。語言表達朴實簡潔,生動形象,耐人尋味,字里行間處處透出人們歡歡喜喜過春節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熱愛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願。 選編本文的主要意圖,一是感受老北京過春節的習俗,引發了解民風民俗的慾望,激起探究傳統文化的興趣;二是學習按一定順序、有詳有略的表達方法,感受作者的語言特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引領學生隨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過春節的隆重和熱鬧,領悟民俗文化的豐富內涵。 本課的教學難點:作者為突出北京春節的民俗特點所採用的表達方法。 2.詞句解析。 (1)對句子的理解。 ①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農業展覽會。 「農業展覽會」指臘八粥里的米、豆、乾果的品種很多,多得好像是聚在一起開展覽會。作者用了「打比方」的表達方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老北京春節熬臘八粥這一民俗特點。 ②除夕夜家家燈火通宵,不許間斷,鞭炮聲日夜不絕。在外邊做事的人,除非萬不得已,必定趕回家來吃團圓飯。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沒有什麼人睡覺,都要守歲。 從第一句話可充分感受到「除夕真熱鬧」。透過「萬不得已」「必定」等詞語,可以體會到人們多麼重視除夕夜「吃團圓飯」,這里飽含著濃濃親情,浸潤著傳統美德。按照老北京的習慣,年三十晚上不能睡覺,要痛痛快快地玩一宿,這叫「守歲」。「守歲」有兩重意義:歲數大的人在除夕之夜守歲有珍惜光陰的意思;年輕人守歲則是為了給父母延壽。品讀這些句子,不僅了解北京的春節習俗,還要深入領悟傳統民俗文化的豐富內涵。 ③元宵上市,春節的又一個高潮到了。 此處元宵如同南方的「湯圓」。「除夕真熱鬧」,這是春節的第一個高潮;初一拜年、逛廟會,雖「光景與除夕截然不同」,但同樣熱鬧,這是春節的第二個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元宵節,集市上賣元宵、家家戶戶吃元宵,這是春節的第三個高潮。一個「又」字,表現出作者在結構文章、統籌內容上的匠心獨運。 ④一眨眼,到了殘燈末廟,春節在正月十九結束了。 這句話在文中起承上啟下的作用。殘燈:花燈逐漸少了、熄滅了;末廟:廟會的最後一天。從正月初一人們就開始逛廟會,正月初五又到處張燈結綵鬧花燈,到了正月十九,花燈逐漸少了、熄了,廟會也到了最後一天,隆重、熱鬧的春節結束了。十九天「美好快樂的日子」竟然「一眨眼」就過去了,作者戀戀不舍的心緒躍然句中。這個句子還與課文的首句「照北京的老規矩,春節差不多在臘月的初旬就開始了」相呼應,使文章結構完整,渾然一體。
……
剩下的你直接去網路輸入「北京的春節」就有許多第6課體會。當然你也可以去買課文詳解之類的書。
⑷ 小學六年級語文學習筆記600字
共享一片艷陽天 ——六年級語文教學隨筆 讓學生學得有趣、學得有味,致力於學生終生、全面發展,突出語文課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是每個語文教師的責任。小學六年級的學生通過幾年的閱讀積累,已儲備了一定的知識,也有著相應的閱讀理解和寫作能力。他們正處於生理發育的初期,心智正在發展,血脈正在形成,這些學生即將邁入中學的大門,如何進一步激發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有效發展他們的語文能力? (一)因勢利導遷移應用 六年級學生在校園里顯得更為活躍,他們有熱情,也顯得任性、容易沖動。有時他們會在桌面上、廁所里塗寫,幾句小詩、一行話語,好象像以此表達對學校的留念,更多的學生早在第一學期就忙著寫臨別贈言。教師如何因勢利導,抓住學生的情感契機,引導他們以恰當的方式表達出來呢?實踐證明:積極疏導,把他們的心語得以外化,由此激發 他們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是有效的路徑。 (二)融會貫通,以一當十 六年級語文教學如果僅憑幾十篇課文的精講深挖、設計無數的練習,由此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習作水平,往往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學生的學習興趣難以提高。的確,課文只是個例子,應由一篇文章的閱讀觸及其餘,啟發學生把知識融會貫通,靈活、高效地學,有趣有味地學。 (三)開發課程熏陶情感
在實際課堂中,特別是六年級語文教學中,難以聽到琅琅的讀書聲,如果我們基於以培養學生的讀寫興趣為目的、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為根本,必然會摒棄。所以我們應該利用一切機會激發他們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豐富學生的校園生活:同學們覺得畢業前的學校生活是緊張有序的,也是豐富多彩的,令人回味的。在他們的習作里、日記中有生動的記錄;在他們的影集里、校園網里有珍貴的鏡頭;還有的以詩與畫的形式、書信的方式告訴自己的親朋好友,這是沒有預設的、水到渠成的語文學習活動。 我想,這是在問老師,又不僅僅是,我們該認真反思反思教學中的一些行為了。《小學語文課程標准》的探討實施決非上幾節公開課、寫幾篇文章、出幾份試卷所能含涵蓋的,我想,它的積極實施是體現在每個教學進程中的,六年級的師生同在新課標的背景下,應共享一片艷陽天。 實踐證明,在生動活潑、師生互動的課堂里、在豐富有趣的活動中,六年級學生的知識、能力會喜獲「雙贏」,他們的情感會得到升華,語文學科的魅力才足以得到展現。 荔城區西洙中心小學 林麗娟 2011年5月
六年級語文下冊《北京的春節》教學隨筆 我一直以來,總以為精緻的教學便是細膩,然而,現在終於感覺到自己的錯了。精緻的教學需要的不僅是這些,至少它還需要擁有大局的目光;需要擺正教學的詳略;需要謀劃精準的策略。 今天,我就人教課標六下的《北京的春節》一課,說說自己的反思。 一、擁有大局的目光。 六年級是小學階段最高的一個層次。這時候的孩子已經不再是一個個毛頭小兒,他們已經擁有了比較強的語感,能對文章進行前後貫通的理解。於是,我們的教學便更應該著眼於整個篇章,而不應該只是一個段落。 然而,反觀我的教學過程,卻發現整體的教學還是糾纏於一個個獨立的段的教學。「除夕」「正月初一」「元宵」三個片斷之間沒能進行整體的了解與梳理。其實三個部分的寫作,是有著它們的共同點的。除夕重在一個「忙」字,正月初一重在一個「逛」字,元宵重在一個「鬧」字或「燈」字,為什麼分別選這個特點進行描寫?因為這是它的顯著特色,除夕也掛燈,可是這不是它的主要特色,正月初一也忙,但較之除夕自然是無法比擬的了。正因為這樣,在教學「元宵」這一部分的時候,我大可以把三個部分聯系起來進行比較,讓學生明白,老舍是選取了它們的典型特點進行描寫的。而元宵的典型特點便是「燈」,再來體會燈,效果就完全不一樣了。之後再讓學生來體會人山人海的情形,也就不會像我的現實課堂中那麼淡而無味了。於是,這燈也就活了,不再是靜止的,沒有生氣的了。 二、擺正教學的詳略 剛拿到這篇文章,總覺得這也不舍,那也不棄。老舍的語言特色要教,北京的人文底蘊要講,春節的傳統文化也要說……教學活動儼然也了「熬臘八粥」。 特別是六個特別的日子的教學不知道取捨。在初次試教的時候,連什麼是「臘八粥」「臘八蒜」也讓學生去讀,去了解。
⑸ 六年級語文備考筆記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小考備考工作,認真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和《教育發展規劃綱要》以及省、市區有關文件精神,全面貫徹實施《秀英區中小學教學常規管理辦法》、《秀英區中小學教學質量目標管理評價辦法》和《學校2012年小考備考工作方案》,向管理要質量,向課堂45分鍾要質量,加強輔導,強化差生轉化,全力以赴提高學生成績,力爭2012年小考取得好成績。
二、基本情況:
六(2班學生人數59人,上學期期末考試成績及格率43.6℅,可謂成績極差。本學期,學校安排我上六(2)班數學,學校給予本班任務,在小考中及格率要達到70℅,任務非常艱巨,但是我將竭盡全力完成學校的工作任務。有一點值得欣慰的是,學校、教育局領導非常重視,本學期景山學校領導和專家親臨我校指導畢業班尤其是畢業班數學工作,相信在他們的指導下,有我們自己的努力,我們的目標一定會實現。
三、復習任務:
從小學畢業總復習在整個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所處的地位來看,它的任務概括為以下幾點:
1、系統地整理知識。實踐表明,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復習中的系統整理,而小學畢業復習是對小學階段所學知識形成一種網路結構。
2、全面鞏固所學知識。畢業復習的本身是一種重新學習的過程,是對所學知識從掌握水平達到熟練掌握水平。
3、查漏補缺。結合我校小學實際,大多採取小循環教學,學生在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上不可避免地存在某些問題。所以,畢業復習的再學習過程要彌補知識上掌握的缺陷。
4、進一步提高能力。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計算、初步的邏輯思維、空間觀念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在復習中應充分體現從「學會」到「會學」的轉化。
四、復習目標:
總目標:2012年小考成績達到70℅。具體知識、能力目標如下:
1.使學生比較系統地牢固地掌握有關整數、小數、分數、比和比例、簡易方程等基礎知識,具有進行整數、小數、分數四則運算的能力,會使用學過的簡便演算法,合理、靈活地進行計算,會解簡易方程,養成檢查和驗算的習慣。
2.使學生鞏固已獲得的一些計量單位的大小的表象,牢固地掌握所學的單位間的進率,能夠比較熟練地進行名數的簡單改寫。
3.使學生牢固地掌握所學的幾何形體的特徵,能夠比較熟練地計算一些幾何形體的周長、面積和體積,鞏固所學的簡單的畫圖、測量等技能。
4.使學生掌握所學的統計初步知識,能夠看和繪制簡單的統計圖表,並且能夠計算求平均數問題。
5.使學生牢固地掌握所學的一些常見的數量關系和應用題的解答方法,能夠比較靈活地運用所學知識獨立地解答不復雜的應用題和生活中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五、復習措施
1、強化計算能力的訓練,利用每天的早上早讀後的20分鍾進行計算能力的強化訓練,每天10道題,周二進行計算能力考試,竭盡全力提高 學生的計算能力和水平。
2、強化差生輔導,開展「一幫一」活動,力爭把30分以上的學生成績提高到60分以上。
3、利用業余時間加強對學生的輔導,重點放在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方面的訓練和輔導,全面提高學生學習成績。
4、加強訓練,實行周考制度,打好基礎,提高成績。
5、加強信息收集,提高復習效率。
具體復習措施如下:
1.在復習分塊章節中,重視基礎知識的復習,加強知識之間的聯系。使學生在理解上進行記憶。比如:基礎概念、法則、性質、公式這類。在課堂上在系統復習中糾正學生的錯誤,同時防止學生機械地背誦;但是對於計量單位要求學生在記憶時,比較相對的單位,理順關系。
2.在復習基礎知識的同時,緊抓學生的能力。(1)四則混合運算計算方面,重地在整數、小數、分數的四則混合運算,既要提高學生計算的正確率,又要培養學生善於利用簡便方法計算。利用自習與課後輔導時間對學生進行多次的過關練習;(2)在量的計量和幾何初步知識上,多利用實物的直觀性培養學生的空間想像能力,利用習題類型的衍射性指導學生學習;(3)應用題中著重訓練學生的審題,分析數量關系,尋求合理的簡便的方法,練講結合,歸納總結,抓訂正抓落實;(4)其它的在復習過程中穿插進行,以學生的不同情況作出具體要求。
3.在復習過程中注意啟發,加強導優輔差。對學習能力較差,基礎薄弱的學生,要求盡量跟上復習進度,同時開「小灶」利用課間與課後時間,按最低的要求進行輔導。而對於能力較強,程度較好的學生,鼓勵他們多看多想多做,老師隨時給他們提供指導和幫助。
4.在復習期間,引導學生主動自覺的復習,學習系統化的歸納和整理,對學生多採用鼓勵的方法,調動學習的積極性。
5.在復習當中,對學生的掌握情況要及時做到心中有數,認真地與學生進行反饋交流。以期達到復習目標。
六、復習安排
由於復習是在原有基礎上對已學過的內容進行再學習,所以,學生原有的學習情況直接制約著復習過程的安排。同時,也要根據本班實際復習對象和復習時間來確定復習過程和時間上的安排。結合我班實際,從4月6日進入總復習階段,復習過程安排大致如下:
(一)、數和數的運算 (4月6日—4月11日)
這節重點確定在整除的一系列概念和分數、小數的基本性質、四則運算和簡便運算上。
1、系統地整理有關數的內容,建立概念體系,加強概念的理解(2課時),包括「數的意義」、「數的讀法與寫法」、「數的改寫」、「數的大小比較」、「數的整除」等知識點。
2、溝通內容間的聯系,促進整體感知(2課時),包括「分數、小數的性質」、「整除的概念比較」。
3、全面概念四則運算和計算方法,提高計算水平(3課時),包括「四則運算的意義和法則」、「四則混合運算」。
4、利用運算定律,掌握簡便運算,提高計算效率(4課時),包括「運算定律和簡便運算」。
5、精心設計練習,提高綜合計算能力
(二)、代數的初步知識 (4月12日—4月19日)
本節重點內容應放在掌握簡易方程及比和比例的辨析。
1、形成系統知識、加強聯系(3課時),包括「字母表示數」、「比和比例」、「正、反比例」等知識點。
2、抓解題訓練,提高解方程和解比例的能力(3課時),包括「簡易方程」、「解比例」。
3、 辨析概念,加深理解(3課時),包括「比和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
(三)、應用題 (4月20日—5月7日)
這節重點應放在應用題的分析和解題技能的發展上,難點內容是分數應用題。
1、簡單應用題的分析與整理(3課時)。
2、復合應用題的分析與整理(6課時)。
3、列方程解應用題的分析與整理(5課時)。
4、分數應用題的分析與整理(8課時)。
5、用比例知識解答應用題的分析與整理(3課時)。
6、應用題的綜合訓練。
(四)、量的計量( 5月8日—5月13日)
本節重點放在名數的改寫和實際觀念上。
1、整理量的計量知識結構(2課時),包括「長度、面積、體積單位」、「重量與時間單位」。
2、鞏固計量單位,強化實際觀念(4課時),包括「名數的改寫」。
3、綜合訓練與應用。
(五)、幾何初步知識 (5月14日—5月24日)
本節重點放在對特徵的辨析和對公式的應用上。
1、強化概念理解和系統化(2課時),包括「平面圖形的特徵」、「立體圖形的特徵」。
2、准確把握圖形特徵,加強對比分析,揭示知識間的聯系與區別(4課時),包括「平面圖形的周長與面積」、「立體圖形的表面積和體積」。
3、加強對公式的應用,提高掌握計算方法(5課時)。能實現周長、面積、體積的正確計算。
4、整體感知、實際應用。
(六)、簡單的統計(5月25日—5月31日)
本節重點結合考綱要求應放在對圖表的認識和理解上,能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
1、求平均數的方法(1課時)。
2、加深統計圖表的特點和作用的認識(3課時),包括「統計表」、「統計圖」。
3、進一步對圖表分析和回答問題(2課時),包括填圖和根據圖表回答問題。
(七)、綜合復習、三次模擬考試(6月1日—6月18日)
⑹ 怎樣寫小學語文教學隨筆
小學語文的教學隨筆這個的話一般是根據你的課堂內容來算的。
隨筆的話就是寫自己的感想,沒有什麼難的。
⑺ 小學語文教師教學隨筆《孩子,其實你很棒》
有這么一句話:「孩子,你很棒,希望你更棒!」每當我聽到這句話時,心裡就會暖乎乎的,彷彿有時不完的勁兒一樣,讓我更努力的去做每一件事。 那一次,我考砸了,真得很嚴重,只得了66分。我失望的拿著考卷給媽媽簽名。我以為媽媽會大動肝火或傷心欲哭,就忐忑不安地向後退了幾步。不料媽媽微笑著啦我到她身邊,說:「孩子,你很棒,希望你更棒!」 我疑惑地看著媽媽,問:「我考得不好,你為什麼要誇我?」媽媽拍拍我的肩膀,說:「你這么傷心,就說明你想考好,有上進心。我相信你!」我受到了莫大的鼓舞,在後來的一次考試中,我取得了全年級第二的好成績。 又一次,爸爸為了鍛煉我的膽量,讓我自己去上學,要知道以前都是爸爸開車送我的!我不願意,就撒嬌地說:「爸爸,我不,我不嘛……」爸爸看了我一眼,語重心長地說:「孩子,你很棒,希望你更棒!」爸爸的這一句話,說服了我,我乖乖地上了路。走著走著,我有些累了,但一想到爸爸的話,就感到有了力量,繼續向學校走去。 是的,正是因為有了這句話,我才自信、大膽、優秀。我喜歡這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