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新版教科版 六年級 下冊 科學 教師用書 帶圖
新版教科版 六年級 下冊 科學 教師用書 帶圖
懸賞分:0 - 離問題結束還有 14 天 22 小時
我下載專了一個,但是沒屬有圖片哦,老師講課比如說給我們抄表格,在我下載的教師用書中顯示不出來,有沒有帶圖的教師用書啊?
麻煩大家幫我找一下
提問者:96519 - 魔法師 四級
② 科教版小學六年級下冊科學所有要掌握的知識點
能及能的形式,能的轉化,能的轉移,能源,水與生命,水的凈化,水的循環,保護水資源,空氣的組成,氧氣與燃燒,生物體如何獲取能量,動植物與大氣間的交換,空氣污染對健康的影響。
③ 人教版小學科學六年級下冊目錄
1 放大鏡
2 放大鏡下的昆蟲世界
3 放大鏡下的晶體
4 怎樣放得更大
5 用顯微鏡觀察身邊版的生命世界權(一)
6 用顯微鏡觀察身邊的生命世界(二)
7 用顯微鏡觀察身邊的生命世界(三)
8 微小世界和我們
第二單元 物質的變化
1 我們身邊的物質
2 物質發生了什麼變化
3 米飯、澱粉和碘酒的變化
4 小蘇打和白醋的變化
5 鐵生銹了
6 化學變化伴隨的現象
7 控制鐵生銹的速度
8 物質變化與我們
第三單元 宇宙
1 地球的衛星——月球
2 月相變化
3 我們來造「環形山」
4 日食和月食
5 太陽系
6 在星空中(一)
7 在星空中(二)
8 探索宇宙
第四單元 環境和我們
1 一天的垃圾
2 垃圾的處理
3 減少丟棄及重新使用
4 分類和回收利用
5 一天的生活用水
6 污水和污水處理
7 考察家鄉的自然水域
8 環境問題和我們的行動
是這個嗎
更清楚的可以看http://www.doc88.com/p-337431986036.html
④ 六年級下冊科學課本
這是你們在小學學習《科學》的最後一學期了。在前7個學期學習的基礎上,我們的學習深度將進一步拓展,探究領域將更加擴大……
在「我們長大了」中,你們會更加了解自己成長的特點,學會善待生命;在「遺傳與變異」中,更有著不可思議的生命現象等著你們去發現;追尋著「進化」的腳步,你可以去探尋恐龍滅絕的秘密和化石帶給我們的種種神奇。
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園」,因為它為所有生物提供了生命所需要的一切,然而,生物之間有什麼聯系:怎樣才能維持生態環境的平衡?我們人靠什麼運動,小鳥靠什麼飛翔,植物靠什麼生長,汽車靠什麼賓士……「神奇的能量」神奇在哪裡?
這一切都需要我們學會思考,在努力學習的過程中尋找答案。
再見了,同學們,願你們能帶著對科學的興趣和對科學探究的嚮往,繼續攀登科學的高峰。
http://xxkx.fhe.cn/Html/11/Menu/10/Article/152/
⑤ 六年級下冊人教版科學書幾個單元的內容
第一單元 微小世界
1、放大鏡是(凸透鏡),凸透鏡具有(放大物體圖像)的功能,用放大鏡觀察物體能看到(更多的細節)。 2、(放大鏡)能把物體的圖像(放大),顯現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細微之處),使我們獲得更多的(信息)。並被廣泛應用在人們生活生產的許多方面。 3、放大鏡鏡片的特點是(透明)和(中間較厚、邊緣薄)。只要具有放大鏡片透明、中間較厚的結構(比如加滿水後的燒杯、燒瓶)等,就具有同樣的(放大)功能。 4、放大鏡正確使用方法有(移動放大鏡)和(移動被觀察的物體)。放大鏡的放大倍數和(鏡片的直徑大小)沒有關系,和(鏡片的凸度)有關。放大鏡的(凸度越大,放大倍數也越大)。 5、人類最早使用的凸透鏡就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在13世紀,英國一位主教格羅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裝置的應用,他的學生(培根)根據他的建議,設計並製造出了能增進視力的(眼鏡)。
6、蒼蠅落在堅直光滑的玻璃上,不但不滑落,而且還能在上面爬行,這和它(腳的構造)有關。
7、使用工具能夠觀察到許多用(肉眼)觀察不到的(細節)。如通過(放大鏡)能觀察到蒼蠅的(復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內側)、蝴蝶的翅膀上布滿彩色小鱗片是(扁平的細毛) 8、昆蟲的「嗅覺」很靈敏,據說是因為它們的(觸角),觸角就是它們的(「鼻子」)。 9、兩個(凸透鏡)組合起來可以使物體的(圖像放得更大)。(顯微鏡)的發明是人類認識世界的一大飛躍,把人類帶入了一個(微觀世界)。
10、食鹽、白糖、鹼面、味精的顆粒都是(有規則幾何外形)的(固體),人們把這樣的固體物質叫做(晶體)。
11、許多岩石是由(礦物晶體)集合而成。如花崗岩由(長石)(雲母)(石英)等礦物的晶體組成。
12、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體物質都是(晶體)或由(晶體)組成。晶體形狀(多種多樣),但都很有規則。有的晶體較大,肉眼可見,有的較小,要在放大鏡或顯微鏡下才能看見。 13、生物學家(列文虎克)製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屬結構的(顯微鏡),發現了(微生物)。為了看到更小的物體,人們又研製出(電子顯微鏡)和(掃描隧道顯微鏡)。電子顯微鏡可把物體放大到(200萬倍)。
14、英國科學家(羅伯特•胡克)用自製的復合顯微鏡在世界上第一個看了(細胞)。 15、顯微鏡主要由(目鏡)(調節旋鈕)(物鏡)(載物台)(反光鏡)等組成。
16、實驗證明洋蔥表皮是由(細胞)構成的,大量的研究事實說明生命體都是由(細胞)組成的。 17、(細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結構單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單位),(細胞學說)的建立被譽為19世紀自然科學的三大發現之一。 18、生命體細胞具有(消化)(呼吸)(排泄)(生長)(發育)(繁殖)(遺傳)等功能。 19、我們還可以利用(乾草)培養微小生物。 20、我們知道的微生物有(草履蟲)(變形蟲)(眼蟲)(喇叭蟲)(鼓藻)(船形硅藻)等。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構造和功能),以適應周圍的環境。 21、通過觀察我們知道電視機的屏幕其實是由(紅)(藍)(綠)三種顏色組成。 22、蚜蟲喜歡吸食嫩枝上的(汁液),蚜蟲的大小如(針眼),蚜蟲的天敵是(草蛉)。
⑥ 小學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科學畢業重點內容
第一單元 在我們的感覺器官中,(眼)睛能獲得比其他感官更豐富的信息,但人的最高視力也只能看清楚(1/5毫米)大小的微小物體。(放大鏡)和(顯微鏡)的發明大大擴展了我們的視野,讓我們走進微小世界,去發現生命世界更多的奧秘。放大鏡的特點是(中間厚,邊緣薄,中間越凸,放大倍數越大)。放大鏡又叫(凸透鏡)。在(13世紀),(英國)一位主教(格羅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裝置)的應用,他的學生(培根)根據他的建議,設計並製造出了能增進視力的(眼鏡)。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內側)。蠅的(復眼),蝴蝶的翅膀上布滿彩色的小鱗片,這些鱗片其實是(扁平的細毛)。科學研究表明昆蟲頭上的觸角就是它們的(鼻子),這個鼻子能分辨各種氣味,比人的鼻子靈敏得多。食鹽、白糖、鹼面、味精的顆粒都是有規則幾何外形的固體,人們把這樣的固體物質叫做(晶體)。許多岩石都是由礦物晶體集合而成。花崗岩里含有(長石、雲母、石英)等礦物的晶體。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體物質都是晶體或由晶體組成。晶體的形狀多種多樣,但都很有規則。一個凸透鏡的放大倍數是(有限)的。1632年在(荷蘭)出生的生物學家(列文虎克)製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屬結構的顯微鏡。為了看到更小的物體,人們又研製出(電子顯微鏡)和(掃描隧道顯微鏡)。電子顯微鏡可把物體放大到200萬倍。1663年,英國科學家(羅伯特 胡克)發現了細胞。(使用顯微鏡的方法稍微記一下)細胞核、細胞質、細胞壁的位置記一下。大量的研究事實說明生命體都是由(細胞)組成的。(細胞學說)的建立被譽為19世紀自然科學的三大發現之一。細胞的一些作用記一下。 第二單元 我們生活在物質構成的世界裡,所有的物質都在不停地運動,還會發生變化。我們能直接或間接觀察到的實際存在的東西都是(物質),整個世界都是由物質構成的。物質總是在不斷地變化,有些變化只改變了物質的形態、大小,有些變化產生了新的物質。物質的變化有快有慢。有些變化只改變了物質的狀態、形狀、大小等,沒有產生新的不同於原來的物質,我們把這類變化稱為(物理變化);有些變化產生了新的物質,我們把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稱為(化學變化)。米飯、澱粉遇到碘酒,顏色發生了變化,這藍色的物質是一種不同於米飯和澱粉的新物質。小蘇打的特點:全白,顆粒狀。白醋的特點:透明的,液體,氣味酸酸的。小蘇打和白醋混合後的現象:會冒一整瓶的白色氣泡。科學家經過大量的研究,已經確定這種氣體是(二氧化碳),它是(空氣)的組成部分。二氧化碳能使(燃著的火焰熄滅)。小蘇打和白醋混合後,產生了一種新物質——(二氧化碳氣體),這樣的變化屬於化學變化。把鐵釘放入硫酸銅溶液里觀察到的現象是:浸入溶液的鐵釘外麵包附著一層黑灰的物質。物質的化學變化會伴隨(改變顏色、發光發熱、產生氣體、產生沉澱物)這些現象,這些現象常常可以幫助我們判斷物質是非發生了化學變化。鐵生銹是(水和空氣)共同作用的結果。鐵生銹的速度與水空氣的多少有關,防止鐵生銹的方法(隔絕水、空氣)。1.塗油、油漆、電鍍。2.放在乾燥處。3.製成合金。化學變化伴隨的現象很多,最重要的特點是(產生了新物質)。物質發生化學變化的過程中一定發生了(物理變化)。我們每天吃的食物,進入我們的體內,要經過許許多多的(化學變化),才能變成身體所需要的營養物質。由於煤、石油等化石燃料耗量的急劇增加,產生了大量(二氧化碳)。使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不斷增加,導致全球(氣候變暖、土壤沙漠化、大陸和兩極冰川融化,給全球環境造成巨大的壓力。 第三單元 月球是地球的衛星,月球圍繞著地球運動。1967年7月,美國的「阿波羅11號」載人飛船成功地在月球上著陸。月球是這樣運動的(圍繞地球逆時針運行)。月球的地形地貌(環形山)。月球在圓缺變化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形狀叫做(月相)。月球是一個(不發光、不透明)的球體,我們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陽的光。月相實際上就是人們在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陽照亮的部分。目前公認的觀點是(「撞擊說」)。這種觀點認為,如此眾多的環形山是長期以來流星、隕石撞擊月球後遺留下來的痕跡。日食的形成:(當月球運動到太陽和地球中間,如果三者正好處在一條直線上時,月球就會擋住太陽射向地球的光,在地球上處於影子中的人,只能看到太陽的一部分或全部看不到,於是就發生了日食)。月食的形成:(當月球轉到地球背著太陽的一面,三個天體大致成一條直線時,月球就處在地球的影子里,太陽照在月球上的光就被地球擋住了,這時就會發生月食。以太陽為中心,包括圍繞它轉動的八大行星(包括圍繞行星轉動的衛星)、矮行星、小天體(包括小行星、流星、彗星等)組成的天體系統叫做(太陽系)。太陽系八大行星順序近到遠排列]:(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太陽)是太陽系裡唯一發光的恆星。天空中被人們分成的許多區域稱為(星座)。星座是遠近不同、沒有聯系的恆星在天空中的(視覺圖像)。如果從不同角度觀察,圖不同。大熊座的明顯標志就是我們熟悉的、由七顆亮星組成的(北斗七星)。有三顆亮星構成了一個巨大的三角形,人們稱之為(「夏季大三角」)——(天津四,織女星和牛郎星)。它們分別屬於(天鵝座、天琴座、天鷹座)。由許許多多的恆星組成的一個恆星集團,被人們稱為(銀河系)。銀河系大約由1000億~2000億顆恆星組成,直徑有10萬光年。光的傳播速度是每秒鍾30萬千米,光年就是(光在一年中所走的距離),它是用來(計量恆星間距離)的單位。1609年義大利科學家(伽利略)發明瞭望遠鏡。 第四單元 填埋場在填滿垃圾以後,可以在上面修建(公園、體育場),但是不能用來(修築房屋和種植莊稼)。(焚燒)是處理垃圾的另一種方法,就是把垃圾在焚燒爐里燒掉。焚燒有許多優點,例如(佔地小,避免了垃圾污染地下水,產生的熱量還可以用來發電)。焚燒的方法也存在著一些問題,不僅會消耗大量電能、留下殘余物,如果控制不好,還會產生有毒物質,造成二次污染。(重新使用)是指多次或用另一種方法來使用已用過的物品,它也是減少垃圾的重要方法。一節一號電池爛在地里,能使一平方米面積上的土壤失去利用價值;一粒紐扣電池可使600噸水無法飲用。目前60%的大陸面臨淡水資源不足,100多個國家嚴重缺水,其中最嚴重的國家達40多個。我們可以用(沉澱、過濾)等方法把污水中的雜質分離出來。淡水在自來水廠中除了沉澱和過濾之外,還要加入葯物進行滅菌處理,這樣才能符合我們使用的標准。(減少廢氣)和(廢物排放)是控制大氣污染最根本的辦法。1909年美國化學家(貝克蘭)發明了(合成塑料)。建立(自然保護區)是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有效方法,我國的九寨溝、長白山、四川卧龍等地都建立了自然保護區,自然保護區為物種的生存、繁衍提供了良好的場所。《人類環境宣言》提出「只有一個地球」的口號。 一般在括弧內的都是重點,還有些試卷上的沒打上去,書上的重點也就這些了。希望,幫到你。
⑦ 誰有小學6年級課本下冊的科學書第一課資料 急呀
填空(1) 出生時我的體重是 千克, 身高是厘
現在的體重是 千克,身高是 厘米。 以上數
說明,我專在成屬長過程中和發生了變化。
(2) 我們小組里男生----、女生身高、體重的平均值如下:男生身高
厘米,體重是千克;女生身高是厘
體重是千克。
(3) 我們出生後第一年的生長速度,身高增長了 26
米左右,體重增長了 6 千克左右,如果按照這樣的生長速度持續到
在,我現在的身高是厘米,體重是千克。
2 判斷(正確的在括弧里打「√」,錯誤的打「×」):
(1) 人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會越來越高,體重會越來越重。
(錯)
(2) 人的身高與體重一定成正比例關系。(×)
(3) 父母的身材高大,子女的身體一定矮不了。(√)
(4) 不同地區兒童的體格發育情況是一樣的。(×)
3 你收集到的「我在成長」的證據有哪些?
⑧ 小學六年級科學下冊復習資料
六年下冊科學復習題
第一單元 風格各異的建築
1.房屋是人類__、__的地方。有了房屋,人類才結束了____的歷史;有了房屋,人類才有了__的生活。
2.房屋在構成上有一定的層次:__→__→__→___→一幢樓。
3.建築物的結構有____(體育館);____(大壩、橋墩);____(鐵架橋)等等。
4.在建築物的結構中,拱形結構能夠________;空心結構可以_______;三角形結構有_______的作用。
5.建築物的美,一方面體現在它的自身__和__上,另一方面還表現在與周圍環境及功能的____上。
6.設計師在設計建築物時,既要考慮建築物的__和__,又要考慮建築物的__,還要考慮如何體現建築物的__。
第二單元 奇妙的人體
1.從外部形態上看,人體由_、_、__、__組成。
2.人體的結構層次:__→__→__→__→人體。
3.構成人體的基本結構是__。
4.用顯微鏡觀察時,兩隻眼____,而且有明確的分工:__觀察,__繪圖。
5.絕大多數生命體都是由__構成的。人體內的細胞不斷地吸取__和__,排出____等廢物,為人體的生命活動源源不斷地提供__和__。
6.在消化系統中,大塊食物被__、__成小顆粒,然後,被___分解成更小的微粒的過程叫__;消化後的____穿過小腸壁進入__的過程叫__。
7.我們進行的呼吸過程是通過__和__兩個動作完成的。
8.通過呼吸,我們可以將__輸送到__,並將體內產生的____排出體外。
9.生活中的____、____、____等因素會影響呼吸系統的健康。
10.感冒是一種常見的____傳染病
11.心臟________次數叫心率。
12.心臟的大小與自己_____相似。心臟就像一台強有力的_,將__壓入__,推動血液流經_____,從而將__和__輸送到全身,滿足人體____的需要。
13.心率與脈搏的頻率是__的,我們可以通過測__來測量心率。
14.正常成年人在平靜狀態下的心率是__左右,兒童的心率一般__於成年人。
15.心跳加快時,輸送到全身的血液__,以滿足人體的__。
16.人類不僅具備__、__、____、____等重要的生理功能,而且具有__、__、__等重要的心理功能。這些心理功能主要是由人體內的____實現的。
17.神經系統主要是由_、__和__組成的。
18.從刺激呈現到反應開始之間存在的時間間隔,被稱為___。。
19.每個人青春期開始的年齡和結束的年齡略有__,一般為__到__,__比__平均早_歲。
20.青春期是人體生長發育的___高峰期,是從__走向__的重要階段。____的改變,____的完善,____的成熟主要是在這一階段完成的。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一時期的發育可以決定我們以後 的____和____。
21.為了健康、順利地度過青春期,我們需要全面、合理的__;__的體魄;養成良好的____。
22.熱情、寬容、守信、自尊、自律、有愛心等____,往往是在與____的過程中____的
第三單元 有序的生態系統
1.生態系統是由__和___共同構成的一個____的整體。生物包括__、__和___;非生物包括_、__、__、__、__等。
2.生態系統的構成層次:__→__→__→生態系統。
3.生態系統中__最多,因為它是___。
4.生態系統中的平衡是一個____的狀況,屬於一種____,並不是一成不變的。
5.生態農業既充分_____,又保護了____。留民營村因此成為「_________」。
6.在生態系統中,植物是___;動物是___;微生物是___。
7.最大的、最復雜的生態系統是___,它包括___的底部、__的大部分和___表面的所有__和___因素。___是地球上所有__的家,它為人類提供了生存的____。
8.「生物圈2號」試驗用事實告訴我們,__才是人類和其他生物惟一的__。
第四單元 宇宙與航天技術 1.銀河系從宇宙中看就像一個不斷______;從地球上看是穿過夜空的一條_______;從側面看就像一隻_____。
2.銀河系由大約500億顆__、2000億顆__組成。太陽只是其中一顆普通的__,而地球只是太陽系中的一顆__。
3.天文學家把所有的__以及其中的__叫做宇宙,銀河系只是浩瀚宇宙的__
4.義大利人___是世界上第一個用望遠鏡觀測__和__的天文學家。用望遠鏡觀察星空,標志著進入了_____的時代。
5.火箭是___在一千多年前發明的。第一個試圖發明火箭的是__,為了紀念這位先驅者,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把__背面的一座___命名為「__」。
6.中國航天的創始人是___,1991年,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他「_______」的榮譽稱號。
7.1970年4月24日,「____」運載火箭把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_____」送入太空,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能獨立研製和發射運載火箭的國家。
8.1957年10月4日,前蘇聯製造發射了人類歷史上_______。科學家們把發射____視為____的開端。如今,在燦爛的星河中,已經有了___顆人造衛星。它們是人類進入__的見證,反映了____的傑出成就。
9.在太空各種軌道上運行的人造衛星,具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等多種用途,為推動____和____發揮著重要作用。
10.人造衛星繞地球飛行的拉力是______。
11.前蘇聯人___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在太空中飛行的宇航員。
12.我們把可供__________的________稱做空間站。
13.「___」___是當今世界上最大、飛行時間最長的空間站。它既是____,也是第一家____,宇航員在這是生產出了優質___材料和___
14.2003年2月1日,美國_____太空梭在結束「______」重返地面的過程中爆炸。太空梭上的__宇航員全部遇難。
15.2003年10月15日上午9點,我國獨立研製的第一艘載人飛船「__」__在酒泉發射升空。經過___飛行、繞地球__後順利返航。這標志著中國成為世界上第__有____將航天員送入太空的國家。
第五單元 像科學家一樣工作1.日新月異的科學發現和技術發明,改變了人類對_____,提高了人們的____,推動了社會的____。同時,每一項科學發現和技術發明,都凝聚著______的辛勤勞動。
2.你知道的科學家有___、___、___、___、__、____等等,他們取得的____和____的精神深深地影響著我們。
3.科學家的____以及勞動人民的____,推動著科學技術的__。
4.我們通過各種______,學習、發現一些____,並嘗試利用所學的__和__解決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5.豐富多彩的科學探究活動有:__與__;__與__;__與__;__與
6.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我們通過各種活動,不僅學到了豐富的____,而且掌握了一些基本的__和__。
8.我們利用過的多種圖表有___、___、___、
2、地球同步衛星真的是靜止在空中不動嗎?請你設計一個模擬實驗來驗證自己的想法。
我的假設: 我所用的材料:
我用( )來模擬衛星,用( )來模擬地球。
實驗過程:
實驗現象: 模擬實驗結論是:
⑨ 六年級下冊科學書目錄是什麼
第一單元 微小世界
1 放大鏡
2 放大鏡下的昆蟲世界
3 放大鏡下的晶體
4 怎樣放得更大
5 用顯微鏡專觀察身邊的生命世屬界(一)
6 用顯微鏡觀察身邊的生命世界(二)
7 用顯微鏡觀察身邊的生命世界(三)
8 微小世界和我們
第二單元 物質的變化
1 我們身邊的物質
2 物質發生了什麼變化
物質發生了什麼變化
3 米飯、澱粉和碘酒的變化
4 小蘇打和白醋的變化
5 鐵生銹了
6 化學變化伴隨的現象
7 控制鐵生銹的速度
8 物質變化與我們
第三單元 宇宙
1 地球的衛星——月球
2 月相變化
3 我們來造「環形山」
4 日食和月食
5 太陽系
6 在星空中(一)
7 在星空中(二)
8 探索宇宙
第四單元 環境和我們
1 一天的垃圾
2 垃圾的處理
3 減少丟棄及重新使用
4 分類和回收利用
5 一天的生活用水
6 污水和污水處理
7 考察家鄉的自然水域
8 環境問題和我們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