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高中語文研究課題是關於成語的怎麼寫啊
常見易誤成語辨析
1.常用易混成語辨析
【安之若素/隨遇而安】均能表示對任何遭遇都能安然處之的意思。前者多指處於困境,仍能跟往常一樣(素:平日、往常);後者強調能適應任何環境。 【本末倒置/捨本逐末】都有主次關系處理不當的意思。但前者強調把主次關系弄顛倒了;後者重在強調舍棄事物的根本的、主要的部分,而去追求細枝末節,形容輕重倒置。 【病入膏肓/不可救葯】都表示病情嚴重,無法醫治。前者偏重於「病」,比喻事情嚴重到了不可挽救的地步;後者偏重於「救」,比喻人或事物壞到無法挽救的地步。 【不刊之論/不易之論】都有不能改變之意。前者強調言論不能改動或不可磨滅(刊:古代指削除刻錯了的字);後者重在強調言論內容正確、不可改變。 【不脛而走/不翼而飛】均可形容消息、言論等傳布迅速。但後者還多用於形容東西突然消失。 【飽經滄桑/飽經風霜】都指閱歷深。前者側重於經歷過很多世事變遷;後者則側重於經歷過很多艱難困苦。 【不堪設想/不可思議】都有不能想像之意。但前者適用於嚴重的、不良的後果;後者一般適用於奇妙深奧的、不能理解的事情或道理。 【參差不齊/良莠不齊】都指不整齊。用於人,前者指水平不一致,後者指好人壞人都有;用於物,前者指高低、長短、大小不齊,後者指好的壞的混在一起。 【如虎添翼/為虎添翼】前者比喻強大的得到援助後更加強大,也比喻惡的得到援助後更加凶惡;後者則比喻幫助惡人,增加惡人的勢力。 【另眼相看/刮目相看】都有特別看待之意。但前者作橫向比較,表示對某個人或某種人的看法不同於一般;後者作縱向比較,表示用新的眼光來看待。 【風言風語/流言蜚語】都表示沒有根據的話。前者還指私下裡議論或暗中散布某種傳聞;後者多指背後議論、誣蔑或挑撥的話。 【聳人聽聞/駭人聽聞】都含有使人吃驚的意思。其區別在於,用「聳人聽聞」時,所說的是故意誇大了的事,甚至未必是事實,說者的目的就是要使人震驚;用「駭人聽聞」時,說明發生的事是事實,多指社會上發生的壞事。 【揮金如土/一擲千金】都形容極度揮霍。前者偏重於對錢財的輕視、毫不在乎;後者偏重於一次花費過多。 【戀戀不舍/流連忘返】都有捨不得離開的意思。前者適用范圍廣,可指一切所留戀的人、事、景等;後者則側重於對景物的留戀。 【安分守己/循規蹈矩】都有規矩老實的意思。前者指守本分,不做違法亂紀的事;後者則多指拘泥於舊的准則,不敢稍作變通。 【標新立異/獨樹一幟】都有自成一套,提出的主張與眾不同的意思。前者偏重於顯示差異,與一般不同;後者偏重於創造出獨特的風格,自成一家。 【博聞強識/見多識廣】都含有見識廣的意思。前者偏重於見聞廣博,記憶力強,多用於書面語;後者偏重於閱歷深,經驗多,多用於口語。 【大公無私/鐵面無私】都表示沒有私心。前者表示一心為公或處理公正,不偏袒任何一方;後者指公正嚴明,不講情面。 【得寸進尺/得隴望蜀】都比喻貪得無厭,不知滿足。前者側重逐步緊逼,要求越來越高;後者強調的是得到這個,還想那個。 【阿諛逢迎/趨炎附勢】都有巴結奉承之意。前者指迎合別人的意思,說好聽的話;後者指奉承依附有權有勢的人。 【耳聞目睹/耳濡目染】都有耳朵聽到、眼睛看到的意思。前者強調親耳聽見,親眼看見,受沒受到影響則不管;後者強調見得多聽得多了之後,無形之中受到影響。 【防患未然/未雨綢繆】都表示事前做好准備。前者強調在事故或災害尚未發生之前採取預防措施;後者重在做好准備。 【孤注一擲/破釜沉舟】都有最後拼一下以求勝利的意思。前者比喻在危急時把全部力量拿出來冒一次險(註:賭注,賭博時押上的錢),多含貶義;後者則比喻下決心,不顧一切干到底,多含褒義。 【固執己見/一意孤行】都有不聽勸告的意思。前者的側重點在於頑固堅持自己的意見,不肯改變;後者的側重點在於固執地照自己的意思行事。
【故步自封/抱殘守缺】前者比喻安於現狀,不求進步;後者形容保守,不知改進。 【厚顏無恥/恬不知恥】都形容不知羞恥。前者強調臉皮厚;後者強調做了壞事滿不在
乎、不以為恥(恬:滿不在乎;坦然)。這兩個成語常可通用。 【巧奪天工/鬼斧神工】都指技藝高超巧妙。前者側重指勝過天然,後者側重指非人力
所能做到。 【談笑風生/談笑自若】都有談話時有說有笑的意思。前者表示談話談得高興而有風趣,
多用於形容平時談話;後者表示說說笑笑,跟平常一樣,多指在緊張或危急的情況下的談笑。 【義不容辭/責無旁貸】都含有應該承擔,不能推辭的意思。前者偏重於道義上不允許
推辭;後者偏重於自己的責任,不能推卸給別人(貸:推卸)。 【每況愈下/江河日下】都有越來越壞的意思。前者偏重於籠統地表示情況越來越壞;
後者偏重於指情況一天天壞下去。 【瑕不掩瑜/瑕瑜互見】都表示同時具有優點和缺點。前者比喻缺點掩蓋不了優點,優
點是主要的,缺點是次要的;後者比喻有缺點也有優點,優缺點沒有主次之分。這兩個成語
不能通用。 【銷聲匿跡/偃旗息鼓】前者多形容隱藏起來或不公開出現;後者多指停止戰斗,也比
喻停止批評、攻擊等。 【斑駁陸離/光怪陸離】適用對象有區別。前者只用來形容色彩繁雜;後者除形容色彩
繁雜外,還可以用於形容現象奇異。 【置若罔聞/置之度外】前者指對批評、勸告、請求、抗議等不予理睬;後者指不把死、
利害等放在心上。 【一揮而就/一氣呵成】前者形容書法、繪畫或寫作熟練敏捷;後者比喻文章的氣勢首
尾貫通,還可以用來比喻完成整個工作的過程中不間斷,不鬆懈。
2.容易誤釋詞義的成語(例句中使用正確的不再解說)
【七月流火】指天氣逐漸涼爽起來。《詩經•豳風•七月》稱:「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這里的七月是指農歷的七月,「流」指向下運行,「火」是一星宿名,即二十八星宿中的心宿,又稱「大火」,每年農歷六月的黃昏時刻,出現於正南方,位置最高,七月以後便漸漸偏西向下沉落,所以叫「流火」,這時酷熱開始減退,天氣漸漸地涼了起來。 如:俗話說:七月流火。今天,揚州的氣溫躥至今年入夏以來的最高點,達到37度。(此處不解詞義亂用。) 【明日黃花】原意是說重陽節過後,菊花即將枯萎,便再沒有什麼好玩賞的了。後用以比喻已失去新聞價值的報道或已失去應時作用的事物。如:這篇通訊雖然寫得不錯,但報道不及時,已是明日黃花了。 【彈冠相慶】指一人當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夥也互相慶賀將有官可做,含貶義。如:今年學校又新建住房四棟,「五一」前後將有126名青年教師喬遷新居,因此他們個個都彈冠相慶。(「彈冠相慶」用在此處不合文意。) 【木人石心】比喻人不受誘惑,意志堅定。如:可是甘米莉似乎在一剎那間將自己的心打造成鐵一般,木人石心,不為所動,仍然是那副閉目的模樣。 【安土重遷】形容留戀故土,不肯輕易遷移。重,不輕率。如:隨著社會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安土重遷的觀念越來越深入人心,即使富庶地區的人們也樂意告別家鄉,外出闖盪一番。(該詞用在此處錯誤。) 【暴殄天物】原指殘害、滅絕各種自然之物,後泛指任意糟蹋東西。暴,糟蹋。殄,滅絕。如:對那些玩忽職守、暴殄天物、浪費國家財產的人必須繩之以法。 【不經之談】指荒誕的、沒有根據的話。經,正常。如:這和尚瘋瘋癲癲地說了些不經之談,也沒人理他。 【不足為訓】不能當做典範或法則。訓,准則。如:安全隱患越來越嚴重,廠領導還是認為不足為訓,以致釀成了火災。(此處將「不足為訓」的「訓」錯解為「教訓」。) 【差強人意】指大體上還能使人滿意。差,稍微。如:剛才放的那幾首歌都不大好聽,只有這一首還差強人意。 【黨同伐異】跟自己意見相同的就袒護,跟自己意見不同的就加以攻擊。原指學術上派別之間的斗爭,後用來指一切學術上、政治上或社會上的集團之間的斗爭。黨,偏袒。如:我們必須指出,任何人都不能唯我獨尊,甚至黨同伐異。這種政治文化絕對不是健康的。 【分庭抗禮】比喻平起平坐,互相對立。抗,對等。如:辦公軟體市場已經從原來微軟一枝獨秀,逐漸走向國內外產品分庭抗禮的局面。 【毫發不爽】形容一點也不差。爽:差錯,失誤。如:小王今天淋了雨,周身濕透,毫發不爽,應趕快吃點預防感冒的葯。(「毫發不爽」與生病無關。) 【計日程功】可以數著日子計算進度。形容在較短期間就可以成功。程,衡量,估量。如:中國的興盛是可以計日程功的。 【久假不歸】長期借去,不歸還。假,借用。如:借書最忌全書一套借去一本,而且久假不歸,使全書成為殘本。 【勞燕分飛】比喻人別離(多用於夫妻)。勞,伯勞,一種鳥。如: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親如一體的夫婦,也會有勞燕分飛的一天。 【莫衷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結論。如:一道神秘白光襲倒七百多棵大樹,武漢東湖風景區22日晚發生的這一令人費解的大怪事,至今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文不加點】形容寫文章很快,不用塗改就寫成。點,塗上一點,表示刪去。如:他經過認真學習,終於改掉了文不加點的壞毛病。(此處將「文不加點」錯解為「不加標點」。) 【大方之家】大方:大道理。原指懂得大道理的人。後泛指見識廣博或學有專長的人。如:他花錢很隨便,真是大方之家。(此處將「大方之家」錯解為「花錢大方」。) 3.容易望文生義的成語(含辨析例句)
【側目而視】意為不敢從正面看,斜著眼睛看,形容畏懼而又憤恨。如:小李得了冠軍,尾巴翹到了天上,對朋友竟然側目而視。(這里錯解為「不屑正眼相看,瞧不起人」。) 【良莠不齊】指好人壞人都有。如:張老師針對班上學生良莠不齊的現狀,講課時注意分層指導。(「良莠不齊」不能用於形容學習成績參差不齊。) 【馬革裹屍】用馬皮把屍體包裹起來,指軍人戰死於戰場。如:那個時候,張大爺窮困潦倒,衣食無著,十分令人痛心,到頭來只落得個馬革裹屍的結局。(這里將「馬革裹屍」錯解為「死得很慘,死後連棺材和埋葬的地方都沒有」。) 【危言危行】講正直的話,做正直的事。如:小東初中未畢業就混跡社會了,性格封閉孤傲的他對周圍的人常常表現出敵對情緒,他最終因為自己的危言危行付出了慘重代價。(「危言危行」的「危」不是指危險,而是指正直。) 【萬人空巷】並不是指街上空無一人,而是說家家戶戶的人都從巷裡出來了,多用來形容歡迎、慶祝等盛況。如:這部精彩的電視劇播出時,幾乎萬人空巷,人們在家裡守著熒屏,街上顯得靜悄悄的。(本句從語意上看,要表述的是人們閉門不出在家裡欣賞電視劇,因此「萬人空巷」用在此處錯誤。) 【三人成虎】原指有三個人謊報市上有虎,聽者就信以為真了。後比喻謠言或訛傳一再反復,就有使人信以為真的可能。如:你應該和朋友合作搞這個課題,要知道三人成虎,眾志成城。(這里將「三人成虎」錯解為「很多人在一起就會像老虎一樣力量強大」。) 【河東獅吼】比喻悍婦發怒。如:二十一世紀是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世紀,河東獅吼,巨龍騰飛指日可待。(這里將「河東獅吼」錯解為「東方睡獅醒來,發威長吼」,致使意義、適用對象、色彩均不當。) 【下里巴人】指戰國時代楚國的民間歌曲,後來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學藝術,常跟「陽春白雪」對舉。如:一些人對中國的茶有偏見,以為茶只是下里巴人解渴的東西,檔次不如進口飲料。(這里錯解為「普通的鄉下人」。) 【目無全牛】形容技藝已達到極純熟的地步。如:為了應付高考,教師越教越細,其結果是肢解了課文,長此以往,學生目無全牛。(這里錯解為「眼裡看到的都是支離破碎的東西」。) 【望其項背】能夠望見別人的勁項和脊背,表示趕得上或比得上(多用於否定式)。如:成都五牛俱樂部球隊請的主教練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國人,其雄厚實力令其他甲B球隊望其項背。(這里錯解為「只能望見項背,形容差得遠」。) 【捉襟見肘】形容衣服破爛,也比喻困難重重,應付不過來。如:運動會上,他借的一身衣服很不合身,真是捉襟見肘。(該詞與衣服不合身無關。) 【噤若寒蟬】形容不敢做聲。噤,閉口不做聲。如:天突然變涼了,同學們衣衫單薄,一個個噤若寒蟬。(該詞和寒冷沒有關系。) 【火中取栗】比喻冒危險給別人出力,自己卻上了大當,一無所得。如:上個月初,上海鮮牛奶市場燃起競相降價的烽火,銷售價格甚至低於成本,這對消費者來說倒正好可以火中取栗。(此處用來形容消費者,明顯是望文生義。) 【不贊一詞】原指文章寫得很好,別人不能再添一句話,現也指一言不發。如:我的態度很鮮明,對任何邪教的言論都不贊一詞,對他們的行為深惡痛絕。(這里錯解為「不說一句贊成的話」。) 【渙然冰釋】比喻相互間的懷疑、誤會等完全消除。如:由於太平洋暖流的影響,今年春天來得早,春節剛過,北海公園就渙然冰釋,讓喜歡滑冰的人大失所望。(這里錯解為「冰塊解凍」。) 【慘淡經營】原指作畫之前,先用淺淡顏色勾勒輪廓,苦心構思,精心布局。後來形容苦費心思地籌劃並從事某種事業或工作。如:夫妻倆慘淡經營著這家小店,生意一直很紅火。(該處運用正確,但因後有「紅火」,容易被判斷為錯誤。) 【首當其沖】比喻最先受到攻擊或遭遇災難。如:解決好職工和學生的冬季取暖問題,是學校領導首當其沖的任務。(望文生義) 4.容易用錯對象的成語(含辨析例句)
成語適用的對象和范圍一般比較固定,具有很強的單一性。如果對成語所表達的習慣對象或范圍缺乏了解,便會使陳述和被陳述對象之間出現張冠李戴的現象,造成誤用。 第一類:人、物不分
【風姿綽約】形容女子姿態優美。如:公園里擺放的各種盆栽菊花,奼紫嫣紅,微風一吹,更是風姿綽約。(該詞不能用來形容花木。) 【楚楚動人】形容女人打扮得漂亮,姿態嬌柔,能打動人。如:文章生動細致地描寫了小麻雀的外形、動作和神情,在敘述、描寫和議論中,傾注了強烈的感情,讀來楚楚動人,有很強的感染力。(該詞一般不用於形容文章。)
❷ 高中生研究性課題怎麼做
提供一些高中研究性學習的參考題目,供參考。
數學研究性學習課題 1、銀行存款利息和利稅的調查
2、氣象學中的數學應用問題
3、如何開發解題智慧 4、 購房貸款決策問題
5、 有關房子粉刷(裝修)的預算 6、 日常生活中的悖論問題 7、 關於數學知識在物理上的應用探索 8、 黃金數的廣泛應用 9、 餘弦定理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10、股票(基金)投資中的數學
11、環境規劃與數學 12、數學的發展歷史 13、以「養老金」問題談起 14、中國體育彩票中的數學問題 15、解答應用題的思維方法
16、中國電腦福利彩票中的數學問題
17、如何安置軍事偵察衛星 18、丈量教學樓
19、如何存款最合算
20、哪家超市最便宜
21、數學中的黃金分割 22、通訊網路收費調查統計 23、計算器對運算能力影響 24、數學靈感的培養 25、二次函數圖象特點應用 26、購房貸款決策問題
政治課研究性學習課題 1、對錢的看法 2、對公交車上某一現象的探究 3、各超市物品的價格 4、調查本市部分商店的服務情況及發展前景 5、對某一侵權行為的解析 6、加入WTO對本市經濟發展的影響 7、對汽車超載問題的調查研究 8、農村家庭消費結構變化的思考 9、關於假貨問題的思考 10、中學生與網路世界 11、中學生成為教學(學習)主人問題探究 12、人與自然(經濟與環境) 13、中學生人生價值(人際關系、社會公德) 14、學生的勞動觀(家庭、學校、勞動狀況) 15、中學生的消費狀況 16、金錢與人生 17、知與行(終身學習等) 18、中學生心理承受能力研究
語文研究性學習課題 1、剖析趙本山小品的藝術風格
2、校園設計之我見
3、關注青少年上網聊天
4、揚州市的建築風格
5、詩詞雅韻
6、珍愛生命,遠離毒品
7、大話《三國》
8、撩開圖書館神秘面紗
9、80年代新生活調查 10、 被遺棄的角落 11、中外科幻文學的發展 12、有關低齡出書的思考 13、我們生活中的廣告 14、廣場文化 15、書店管理與圖書館規劃 16、怎樣評價林黛玉與薛寶釵 17、古典小說與武俠小說的歷史背景及文學考究對現實生活的影響 18、廣告的昨天、今天、明天
❸ 有什麼比較新穎的適合高中生做的研究性課題的主題
高中生閱讀調查
高中生生活自理能力調查
高中生英語水平調查
……
很多吧,新穎就不一定了,高中生必定還是社會接觸點比較少
❹ 高中研究課題怎麼做啊!
中研究性學習報告格式:
(一)題目
1、題目的內容
類型、定位、作用
2、寫作要求
標題要准確
標題要新穎
題式可多樣
標題要簡潔
(二)署 名
1、署名的方式
集體署名
個人署名
2、署名的規則
貢獻大小:提出研究設想、承擔研究工作、解決關鍵問題。
(三)內容提要關鍵詞
1、內容摘要:中心內容、結構及主要論點和評述;要求重點突出,內容精練,觀點明確、一般不用第一人稱,以200---300字為宜。學術論文也不宜超過1000字,有關刊物要有中英文摘要。
2、關鍵詞:必須是規范科學的名詞術語,一般每篇文章有3~5個關鍵詞(主題詞)。屬於支柱性概念。
(四)前言
1、內容:問題的由來;文獻綜述:課題的界定(概念術語的解釋)及問題的陳述;課題研究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2、寫作要求:課題闡述要清楚准確,中心突出;客觀公正、科學准確評價他人的研究成果;簡明扼要介紹課題研究的動機和意義。
(五)正文
1、內容:它必須對研究的內容和方法進行全面的闡述和論證,對研究過程中所獲取的資料進行全面系統的整理和分析,通過圖表、統計結果及文獻資料,或以縱向的發展過程,或橫向類別分析提出論點、分析論據,進行論證。
研究報告又分:1、研究的對象和方法 2、研究的內容和假設 3、研究的步驟及過程 4、研究結果的分析與討論:研究報告的重點部分。A. 結果的定性定量分析,B.研究結果的討論 。
結果分析與討論材料缺乏的原因
研究設計缺乏一種系統觀,討論問題思路狹隘
操作過程不夠到位,操作措施不夠落實,就產生不了深刻的感受和體驗
文獻資料檢索不夠,對他人的研究研究缺乏了解,對自己結果的討論就缺乏客觀性、支持的力度
反映結果的項目指標難以確定
測量的方法與手段較難選擇
數據的處理與分析要求不斷提高
結果分析與討論對研究者理論素養和洞察力要求較高
對下一步的研究提不出發展的方向。
2、寫作要求:
總體要求:科學性和創造性;公正性和准確性;學術性和通俗性。
具體要求有:1、掌握材料要充分。2、分析整理要科學。3、圖表使用要恰當。4、觀點材料要統一。5、語言使用要規范。正確區分學術概念和生活概念,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6、引用論點要慎重。與已一致,佐證;他人觀點中某些好思想,提練綜合;帶有片面性的真理,開拓思維、慎重判斷;相反的權威觀點,找准錯誤所在。(引古不引今,引洋不引中,引刊不引報,引專著不引文集)7、內部邏輯要嚴密。8、標題序號要規范。9、討論部分要簡練。
(六)結論
1、內容:整篇報告的概括和小結。成果概括(結論必須指出解決了哪些問題、還有哪些沒有解決?);今後研究的展望;對教育教學實踐的建議等
2、要求:總結全文,深化主題,揭示規律,指明方向。
(七)注釋和參考文獻
1、內容:書籍、刊物、報紙、網路
2、要求:完整註明出處
(八)附錄:問卷、量表、研究材料、統計數據、方案、計劃等
❺ 高中語文課題研究報告
這個應該問你們老師吧..我記得我們高一時候老師是歷史老師,選的都是一些歷史人物的課題。比如:三國謀略研究。探究中學生金錢觀等
❻ 高中研究性課題有哪些,謝謝。
自行車身上的力學知識
自行車在我國是很普及的代步和運載工具。在它的「身上」運用了許多力學知識,
1.測量中的應用
在測量跑道的長度時,可運用自行車。如普通車輪的直徑為0.71米或0.66米。那麼轉過一圈長度為直徑乘圓周率π,即約2.23米或2.07米,然後,讓車沿著跑道滾動,記下滾過的圈數n,則跑道長為n×2.23米或n×2.07米。
2.力和運動的應用
(1)減小與增大摩擦。
車的前軸、中軸及後軸均採用滾動以減小摩擦。為更進一步減小摩擦,人們常在這些部位加潤滑劑。
多處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紋以增大摩擦。如車的外胎,車把手塑料套,蹬板套、閘把套等。變滾動摩擦為滑動摩擦以增大摩擦。如在剎車時,車輪不再滾動,而在地面上滑動,摩擦大大增加了,故車可迅速停駛。而在剎車的同時,手用力握緊車閘把,增大剎車皮對鋼圈的壓力以達到制止車輪滾動的目的。
(2)彈簧的減震作用。
車的座墊下安有許多根彈簧,利用它的緩沖作用以減小震動。
3.壓強知識的應用
(1)自行車車胎上刻有載重量。如車載過重,則車胎受到壓強太大而被壓破。
(2)座墊呈馬鞍型,它能夠增大座墊與人體的接觸面積以減小臀部所受壓強,使人騎車不易感到疲勞。
4.簡單機械知識的應用
自行車制動系統中的車閘把與連桿是一個省力杠桿,可增大對剎車皮的拉力。自行車為了省力或省距離,還使用了輪軸:腳蹬板與鏈輪牙盤;後輪與飛輪及龍頭與轉軸等。
5.功、機械能的知識運用
(1)根據功的原理:省力必定費距離。因此人們在上坡時,常騎「S形」路線就是這個道理。
(2)動能和重力勢能的相互轉化。
如騎車上坡前,人們往往要加緊蹬幾下,就容易上去些,這里是動能轉化為勢能。而騎車下坡,不用蹬,車速也越來越快,此為勢能轉化為動能。
6.慣性定律的運用
快速行駛的自行車,如果突然把前輪剎住,後輪為什麼會跳起來。這是因為前輪受到阻力而突然停止運動,但車上的人和後輪沒有受到阻力,根據慣性定律,人和後輪要保持繼續向前的運動狀態,所以後輪會跳起來。
切記下坡或高速行駛時,不能單獨用自行車的前閘剎車,否則會出現翻車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