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年級語文 > 瀘版高中語文教材

瀘版高中語文教材

發布時間:2021-01-23 08:37:09

Ⅰ 教材版本問題 滬教版高中語文是不是華師大版

滬教版高中語文是華師大版的,相信我!

Ⅱ 滬教版高中語文課本中《哈姆雷特》的翻譯出自何處 粵教版呢 急!

《哈姆雷特》之中譯本至今已逾四十種,其中通行者有田漢、梁實秋、朱生豪版、林同濟、孫大雨等人的譯本權,而以卞之琳的譯本為最上乘.如果說筆者的翻譯有什麼特點的話,最主要的有兩點:一是盡量用鮮活的口語,以適合現代讀者的閱讀趣味;二是盡量表達莎翁作為曠世語言大師的傑出處、細微處、獨到處,尤其是許多被以前譯者吞沒的修辭現象,盡力加以恢復. 很高興回答樓主的問題 如有錯誤請見諒

Ⅲ 滬教版高一語文課本目錄

滬教版高中語文課本總目錄
高一(上)
第一單元 生命之美
1.《沁園春 長沙》 毛澤東
2.《跨越百年的美麗》 梁衡
3.*《生命本來沒有名字》 周國平
第二單元 領悟親情
4.《邊城》(節選) 沈從文
5.《合歡樹》 史鐵生
6.*《我們是怎樣過母親節的——一個家庭成員的自述》 里柯克
第三單元 人與人交往
7.《最後的常春藤葉》 歐亨利
8.《邂逅霍金》 葛劍雄
9.*《一碗陽春面》 栗良平
第四單元 中國新詩
10.《再別康橋》 徐志摩
11.《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 艾青
12.《雙桅船》 舒婷
13.*《地球,我的母親》 郭沫若
14.*《中國新詩的審美範式與民族心理》 張同道
第五單元 寄情於山川草木
15.《詩經 蒹葭》
16.《種樹郭橐駝傳》柳宗元
17.《病梅館記》龔自珍
18.*詩二首:《詠史鬱郁見底松》左思《飲酒結廬在人境》陶淵明
第六單元 明清小說
19.《促織》蒲松齡
20.《香菱學詩》曹雪芹
21.*《群英會蔣干中計》羅貫中
22.*《林教頭風雪山神廟》施耐庵
23.*《我國古代小說的發展及其規律》吳組緗

高一(下)
第一單元 平民意識
1.《老王》 楊絳
2.《項鏈》 莫泊桑
3.*《當爐女》 臧克家
第二單元 偉人品格
4.《回憶魯迅先生》 蕭紅
5.《小溪巴赫》 肖復興
6.*《春天的故事》 葉旭全
第三單元 為理想而奮斗
7.《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 恩格斯
8.《為了忘卻的記念》 魯迅
9.*《我有一個夢想》 馬丁路德金
第四單元 現代派小說
10.《哦,香雪》 鐵凝
11.《變形記》(節選) 卡夫卡
12.*微型小說兩篇:《在柏林》奧萊爾 《走出沙漠》沈宏
13.《葯》評點 原作:魯迅
第五單元 亭台樓閣之感悟
14.《阿房宮賦》 杜牧
15.《黃州快哉亭記》 蘇轍
16.《項脊軒志》 歸有光
17.*詩詞四首:《登金陵鳳凰台》李白 《八聲甘州》柳永 《水龍吟 登建康賞心亭》辛棄疾 《登快閣》 黃庭堅
第六單元 中國古典詩歌
18.《孔雀東南飛》
19.《夢游天姥吟留別》 李白
20.律詩三首:《終南山》王維 《登樓》杜甫 《書憤》陸游
21.*絕句三首:《塞下曲》盧綸 《從軍行》王昌齡 《過華清宮》杜牧
22.《詩賦論》(節選) 袁行霈

Ⅳ 上海滬教版的高一語文課本有哪些古詩是必背的本人初中剛畢業,想先背起來

背誦篇目建議

蘭亭集序 ——王羲之
赤壁賦 ——蘇軾
氓 ——《詩經》
離騷回 ——屈原答
歸園田居(其一) ——陶淵明
燭之武退秦師 ——《左傳》
荊軻刺秦王(「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終已不顧」) ——《戰國策》
必修(三)
寡人之於國也 ——《孟子》
勸學 ——《荀子》
過秦論(「及至始皇,…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賈宜
廉頗藺相如列傳(「既罷,…為刎頸之交) ——司馬遷
必修(五)
歸去來兮辭(並序) ——陶淵明
滕王閣序(「時維九月,…聲斷衡陽之浦」) ——王勃
陳情表 ——李密

Ⅳ (滬教版)上海市二期課改高中語文新教材 高三上

《考試說明》中要求掌握的常見修辭手法有八種:
⒈比喻
⑴比喻的特點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兩種不同性質的事物的相似點,用一事物喻另一事物。比喻的結構,一般應由三部分組成,即本體(被比喻的事物)、喻體(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詞(比喻關系的標志)。構成比喻的關鍵:甲和乙必須是本質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間必須有相似點,否則不能成立。
⑵比喻的種類
①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體喻體都出現,中間用比喻詞「像、似、彷彿、猶如」等相聯結。例如:收獲的莊稼堆成垛,像穩溫矗立的小山。
②暗喻。典型的形式是:甲是乙。本體喻體都出現,中間沒有比喻詞,常用「是」「成了」「變成」等聯結。例如:廣場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紀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崗。
③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現本體,直接敘述喻體。但它不同於借代。借代取兩事物的相關點,借喻取兩事物的相似點。例如:「閉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魚」,粗枝大葉,誇誇其談,滿足於一知半解,這種極壞的作風……還在我們黨內許多同志中繼續存在著。
④博喻。連用幾個比喻從不同角度,運用不同的相似點對同一本體進行比喻。例如:瞧,那一群騎自行車翩翩而來的身著風衣的少女,是紅蝴蝶,是綠鸚鵡,還是藍孔雀?
⑶比喻的作用
主要是或化平淡為生動;或化深奧為淺顯;或化抽象為具體;或化冗長為簡潔。
⑷下列幾種情況,雖有「像」「彷彿」等詞,但不是比喻句。如:
她的性格很像母親。(同類比較)
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表示猜度)
她彷彿聽見了她的心臟跳得非常厲害。(表示想像)
我們這時代涌現出了許多可歌可泣的人物,像徐洪剛、李向群等。(表示列舉)
⒉比擬
⑴比擬的特點
根據想像把物當做人,把抽象的概念當做人或物,或者把人當做物、把此物當做彼物來描寫。其形式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
⑵比擬的種類
①擬人(把物當人來寫)。例如:軟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②擬物(把人當物寫或把甲物當乙物寫)。例如: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親早已迎了出來,接著便飛出了八歲的侄兒宏兒。
⑶比擬的作用
正確運用比擬,增加了語言的生動和形象性,可使讀者不僅對所表達的事物產生鮮明的印象,而且可感受到對該事物的強烈的感情,從而引起共鳴。
⒊借代
⑴借代的特點
不直接說出要說的事物的本來名稱,而借用和人或事物密切相關的事物的名稱來代替。
⑵借代的種類
①特徵代本體。例如:大鬍子凶神惡煞的吼叫著。
②材料代本體。例如: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
③標志代本體。例如:誰料竟會落在「三道頭」之類的手裡呢,這豈不冤枉!
④人名代著作。例如:我們要多讀點魯迅。
⑤綽號代本人。例如:「蘆柴棒」,去燒火!
⑥專名代泛稱。例如: 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⑦具體代抽象。例如:不拿群眾一針一線。
⑧部分代整體。例如:吟罷低眉無寫處,月光如水照緇衣。
⑶借代的作用
以簡代繁;以實代虛;以奇代凡;以事代情。可以引人聯想,使表達收到形象突出、特點鮮明、具體生動的效果。
⒋誇張
⑴誇張的特點
為追求某種表達效果,對原有事物進行合乎情理的著意擴大或縮小。要求使用時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礎和根據,不能漫天浮誇,要給人以真實感。
⑵誇張的種類
①擴大誇張。例如: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②縮小誇張。例如: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③超前誇張。例如:未飲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內成灰。
⑶誇張的作用
有利於突出事物的本質和特徵,鮮明地表現出作者對事物的感情態度,增加語言的生動性。
⒌對偶
⑴對偶的特點
八字數相等或大致相等,結構相同或相似,意義相關或相反的兩個短語或句子對稱的排列在一起。
⑵對偶的種類
①按內容可分為正對、反對、串對。
正對: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補、相襯的對偶形式。例如: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反對:上下句意思相對或相反的對偶形式。例如: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
串對:又稱「流水對」。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遞進、因果、假設、條件等關系的對偶形式。例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②按形式可分為工對和寬對。
所謂工對,就是字數、詞性、結構、平仄、用字等均按對仗要求;所謂寬對,就是基本符合對仗要求,但某些方面稍有出入。也就是形式要求稍寬松一點。
③按結構可分為成分對偶和句子對偶。
成分對偶。例如:山水本無知,蝶雁亦無情;但它們對待人類最公平,一視同仁,既不因達官顯貴而呈歡賣笑,也不因山野漁樵而吝麗嗇彩。
句子對偶。例如:牆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
⑶對偶的作用
①形式整齊,結構對稱,可以收到一種均衡的美感效果。
②詞句凝煉概括,富有表現力,能夠把相關事物間的關系表現得集中鮮明;是對立事物間的對比強烈,褒貶分明。
③節奏鮮明,音韻和諧,讀來琅琅上口,便於傳誦記憶。
⒍排比
⑴排比的特點
由三個或三個以上結構相同或相似、內容相關、語氣一致的短語或句子組合而成。
⑵排比的種類
①成分排比。例如:大堰河,含淚的去了!同著四十幾年的人世生活的凌侮,同著數不盡的奴隸的凄苦,同著四塊錢的棺材和幾束稻草,同著幾尺長方的埋棺材的土地,同著一手把的紙錢的灰,大堰河,她含淚的去了。
②句子排比。例如:他們的品質是那樣的純潔和高尚,他們的意志是那樣的堅韌和剛強,他們的氣質是那樣的純朴和謙遜,他們的胸懷是那樣的美麗和寬廣。
⑶排比的作用
加強語勢,強調內容,加重感情。
⒎設問
設問的特點
「無疑而問」。往往明知故問,自問自答或只問不答。目的是強調問題,以引起人們注意,啟發人們進行思考。
例如:誰是我們最可愛的人呢?我們的部隊,我們的戰士,我感到他們是最可愛的人。
⒏反問
反問的特點也是「無疑而問」,用疑問句的形式表示確定的意思,以加強語氣,增強表達效果,句末一般打問號,有的也打感嘆號。
反問的形式有兩種
⑴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例如:四十多個青年的血,洋溢在我的周圍,使我艱於呼吸視聽,哪裡還能有什麼言語?
⑵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例如:歷史上沒有一個反人民的勢力不被人民毀滅的!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嗎?

Ⅵ 跪求高二滬教版語文教材《廉頗藺相如列傳》原文+注釋的掃描!越快越好!!有懸賞!!

司馬遷《廉頗藺相如列傳》原文和譯文

廉頗者,趙之良將也。趙惠文王十六年,廉頗為趙將,伐齊,大破之,取陽晉,拜為上卿,以勇氣聞於諸侯。
藺相如者,趙人也。為趙宦者令繆賢舍人。
趙惠文王時,得楚和氏璧。秦昭王聞之,使人遺趙王書,願以十五城請易璧。趙王與大將軍廉頗諸大臣謀:欲予秦,秦城城恐不可得,徒見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來。計未定,求人可使報秦者,未得。
宦者令繆賢曰:「臣舍人藺相如可使。」王問:「何以知之?」對曰:「臣嘗有罪,竊計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目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語曰,臣嘗從大王與燕王會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願結友』,以此知之,故欲往。相如謂臣曰:『夫趙強而燕弱,而君幸於趙王,故燕王欲結於君。今君乃亡趙走燕,燕畏趙,其勢必不敢留君,而束君歸趙矣。君不如肉袒伏斧質請罪,則幸得脫矣。』臣從其計,大王亦幸赦臣。臣竊以為其人勇士,有智謀,宜可使。」
於是王召見,問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請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強而趙弱,不可不許。」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趙不許,曲在趙;趙予璧而秦不予趙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寧許以負秦曲。」王曰:「誰可使者?」相如曰:「王必無人,臣願奉璧往使。城入趙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請完璧歸趙。」趙王於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秦王坐章台見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傳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萬歲。相如視秦王無意償趙城,乃前曰:「璧有瑕,請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譬卻立,倚柱,怒發上沖冠,謂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發書至趙王,趙王悉召群臣議,皆曰:『秦貪,負其強,以空言求璧,償城恐不可得。』議不欲予秦璧,臣以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況大國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強秦之歡,不可。於是趙王乃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書於庭。何者?嚴大國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見臣列觀,禮節甚據,得璧,傳之美人,以戲弄臣。臣觀大王無意償趙王城邑,故臣復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頭今與璧俱碎於柱矣!」
【譯文】:

廉頗是趙國優秀的將領。趙惠文王十六年,廉頗擔任趙國的大將,攻打齊國,大敗齊軍,奪取了陽晉,被任命為上卿。於是廉頗以他的勇猛善戰而聞名於諸侯各國。

藺相如是趙國人,做趙國宦官頭目繆賢的門客。

趙惠文王時,趙國得到楚國的和氏璧。秦昭王聽說這件事,派人送給趙王一封信,說願意用十五座城給趙國,請求換取和氏璧。趙王跟大將軍廉頗及許多大臣商量:想把這塊寶玉給秦國,又怕得不到秦國的城,白白受欺騙;想不給吧,又擔心秦兵打過來。主意拿不定,想找個可以派遣去回復秦國的人,又找不到。

宦官頭目繆賢說:"我的門客藺相如可以出使。"趙王問:"您根據什麼知道他可以出使呢?"繆賢回答說:"我曾經犯有罪過,私下打算要逃到燕國去。我的門客藺相如阻攔我說:'您憑什麼知道燕王(會收留您)?'我告訴他,我曾跟隨大王與燕王在邊境相會,燕王私下握著我的手說'願意交個朋友',憑這個知道他,所以打算去他那裡。藺相如對我說:'如今趙國強,燕國弱,您又受趙王寵幸,所以燕王想跟您結交。現在您竟從趙國逃奔到燕國,燕王害怕趙國,這種形勢下燕王一定不敢收留您,反而會把您捆綁起來送回趙國的。您不如袒胸露臂,趴在斧質上請罪,就能僥幸得到趙王赦免'。我聽從了他的意見,幸而大王赦免了我。我私下認為藺相如是個勇士,有智謀,應該是可以出使的。"

於是趙王召見藺相如,問他:"秦王打算用十五座城換我的璧,可不可以給他?"藺相如說:"秦國強大,趙國弱小,不能不答應他的要求。"趙王說:"拿走我的璧,不給我城,怎麼辦?"藺相如說:"秦王用城換璧而趙國不答應,理虧的是趙國;趙國給秦璧而它不給趙國城,理虧的是秦國。比較這兩種對策,寧可答應秦的請求而讓它負理虧的責任。"趙王問:"可以派誰去呢?"藺相如回答說:"大王果真找不到人,我願意捧著和氏璧出使秦國。城給了趙國,就把璧留在秦國;城池不給趙國,我保證完整無缺地把和氏璧帶回趙國。"趙王就派藺相如帶著和氏璧向西進入秦國。

秦王坐在章台宮接見藺相如。藺相如捧著和氏璧呈獻給秦王。秦王非常高興,把和氏璧傳給妃嬪及侍從人員看,群臣都歡呼"萬歲"。藺相如看出秦王沒有把城酬報給趙國的意思,就上前說:"璧上有點毛病,請讓我指給大王看。"秦王把和氏璧交給藺相如。藺相如於是捧著璧退了幾步站住,背靠著柱子,怒發豎立,像要把帽子頂起來。他對秦王說:"大王想要得到和氏璧,派人送信給趙王,趙王召集所有大臣商議,都說:'秦國貪婪,依仗它強大,想用空話來求和氏璧,補償給趙國的城恐怕得不到。'打算不給秦國和氏璧。但是我認為平民之間的交往,尚且不相互欺騙,何況是大國之間的交往呢!而且因為一塊璧的緣故惹得強大的秦國不高興,不應該。於是趙王齋戒了五天,派我捧著和氏璧,在朝堂上行過叩拜禮,親自拜送了國書。這是為什麼?為的是尊重大國的威望而表示敬意。現在我來到秦國,大王卻在一般的宮殿里接見我,禮節顯得十分傲慢;得到璧後又將它傳給妃嬪們看,以此來戲弄我。我看大王無意補償給趙國十五座城,所以又把它取回來。大王一定要逼迫我,我的頭現在就與和氏璧一起撞碎在柱子上!"

藺相如拿著那和氏璧,斜視著柱子,就要撞擊在柱子上。秦王怕他撞碎和氏璧,就婉言道歉,堅決請求他不要把和氏璧撞碎,並召喚負責的官吏察看地圖,指點著說要把從這里到那裡的十五座城劃歸趙國。

藺相如估計秦王只不過以欺詐的手段假裝把城劃給趙國,實際不能得到,就對秦王說:"和氏璧是天下公認的寶貝,趙王敬畏大王,不敢不獻出來。趙王送璧的時候,齋戒了五天。現在大王也應齋戒五天,在朝堂上安設"九賓"的禮節,我才敢獻上和氏璧。"秦王估計這種情況,終究不能強奪,就答應齋戒五天,把藺相如安置在廣成賓館里。藺相如估計秦王雖然答應齋戒,也必定違背信約,不把城補償給趙國,就打發他的隨從穿著粗布衣服,懷揣那塊璧,從小道逃走,把它送回趙國。

秦王齋戒五天後,就在朝堂上設了"九賓"的禮儀,延請趙國使者藺相如。藺相如來到,對秦王說:"秦國自從秦穆公以來的二十多個國君,不曾有一個是堅守信約的。我實在怕受大王欺騙而對不起趙國,所以派人拿著璧回去,已經從小路到達趙國了。再說秦國強大而趙國弱小,大王派一個小小的使臣到趙國,趙國會立刻捧著璧送來。現在憑借秦國的強大,先割十五座城給趙國,趙國怎麼敢留著璧而得罪大王呢?我知道欺騙大王的罪過應該處死,我請求受湯鑊之刑。希望大王和大臣們仔細商議這件事。"

秦王和大臣們面面相覷,發出無可奈何的苦笑聲。侍從中有的要拉藺相如離開朝堂加以處治。秦王就說:"現在殺了藺相如,終究不能得到和氏璧,反而斷絕了秦、趙的友好關系。不如趁此好好招待他,讓他回趙國去。難道趙王會因為一塊璧的緣故而欺騙秦國嗎?"終於在朝廷上接見藺相如,完成接見的禮節,送他回趙國去了。

藺相如回國以後,趙王認為他是個賢能的大夫,出使到諸侯國家能不受辱,就任命他做上大夫。

此後秦國沒有給趙國城池,趙國也到底沒有把和氏璧給秦國。

後來,秦軍攻打趙國,攻下石城。第二年秦軍又攻打趙國,殺了趙國兩萬人。秦王派使臣告訴趙王,打算與趙王和好,在西河外澠池相會。趙王害怕秦國,想不去。廉頗、藺相如商量說:"大王不去,顯得趙國既軟弱又怯懦。"趙王於是動身赴會,藺相如隨行。廉頗送到邊境,跟趙王辭別時說:"大王這次出行,估計一路行程和會見的禮節完畢,直到回國,不會超過三十天。如果大王三十天沒有回來,就請允許我立太子為王,以便斷絕秦國要挾趙國的念頭。"趙王同意廉頗的建議,就和秦王在澠池會見。

秦王喝酒喝得高興時說:「我聽說趙王愛好音樂,請趙王彈彈瑟吧。」秦國的御史走上前來,寫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與趙王會飲,命令趙王彈瑟。」藺相如走上前說:「趙王聽說秦王擅長演奏秦國的音樂,請(允許我)捧著盆缻(給)秦王,(請秦王敲一敲)以此互相娛樂。」秦王生氣了,不答應。於是相如捧著盆缻上前,趁勢跪下要求秦王敲打。秦王不肯敲缻。相如說:「在這五步之內,我可要把頸項里的鮮血濺到大王身上了!」(秦王)左右的人要殺相如,相如瞪起兩眼在喝一聲,他們嚇得直倒退。於是秦王很不高興地敲了一下缻。藺相如回頭招呼趙國的御史寫下:「某年某月某日,秦王為趙王擊缻。」秦國的群臣說:「請獻出趙國的十五座城池為秦王祝壽。」藺相如也說:「請獻出秦國的咸陽為趙王祝壽。」

直到酒宴結束,秦王始終未能占趙國的上風。趙國又大量陳兵邊境以防備秦國入侵,秦軍也不敢輕舉妄動。

澠池會結束後,回到趙國,因為藺相如功勞大,趙王任命他做上卿,位在廉頗之上。

廉頗說:"我做趙國的大將,有攻城野戰的大功勞,而藺相如只不過憑著幾句言辭立了些功勞,他的職位卻在我之上。再說藺相如本來是卑賤的人,我感到羞恥,不甘心位居他之下!"揚言說:"我碰見藺相如,一定要侮辱他。"藺相如聽到這些話後,不肯和他會面,每逢上朝時常常托辭有病,不願跟廉頗爭位次的高下。過了些時候,藺相如出門,遠遠看見廉頗,就掉轉車子避開他。

在這種情況下,門客一齊規勸他說:"我們離開父母兄弟而來侍奉您,不過是因為仰慕您的高尚品德。現在您與廉頗職位相同,廉將軍散布一些惡言惡語,您卻怕他,躲著他,怕得太過分了。平庸的人對這種情況尚且感到羞恥,更何況是將相呢!我們實在沒有才能,請允許我們告辭離開吧!"藺相如堅決挽留他們,說:"你們看廉將軍與秦王相比哪個厲害?"門客回答說:"(廉將軍)不如秦王厲害。"藺相如說:"憑秦王那樣的威風,我藺相如敢在秦的朝廷上呵斥他,侮辱他的臣子們。相如雖然才能低下,難道偏偏害怕廉將軍嗎?但是我想到這樣一個問題:強大的秦國之所以不敢輕易侵犯趙國,只因為有我們兩個人存在啊!現在如果兩虎相鬥,勢必不能都活下來。我之所以這樣做,是以國家之急為先而以私仇為後啊!"

廉頗聽到這話,解衣赤背,背著荊條,通過門客引導到藺相如家門請罪,說:"我這個粗陋卑賤的人,不知道將軍寬容我到這樣的地步啊!"

兩人終於和好,成為誓同生死的朋友。

Ⅶ 滬教版高中教材是哪個出版社的

上海高中語文教材目錄(華東師大出版社2006版)
(每單元課文分基本篇目和略讀篇目,帶*者為略讀篇目)
高一上
第一單元 生命體驗
一 沁園春•長沙(毛澤東)
二 跨越百年的美麗(梁衡)
三 *生命本來沒有名字(周國平)
第二單元 美好親情
四 邊城(沈從文)
五 合歡樹(史鐵生)
六 *我們是怎樣過母親節的——一個家庭成員的自述(里柯克)
第三單元 人我之間
七 最後的常春藤葉(歐•亨利)
八 邂逅霍金(葛劍雄)
九 一碗陽春面(栗良平)
第四單元 新詩及其欣賞
十 再別康橋(徐志摩)
十一 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艾青)
十二 雙桅船(舒婷)
十三 *地球,我的母親!(郭沫若)
十四 *中國新詩的審美範式與民族心理(張同道)
第五單元 樹木花卉
十五 蒹葭(《詩經》)
十六 種樹郭橐駝傳(柳宗元)
十七 病梅館記(龔自珍)
十八 *詩二首
詠史(鬱郁澗底松)(左思)
飲酒(結廬在人境)(陶淵明)
第六單元 古代小說及其鑒賞
十九 促織(蒲松齡)
二十 香菱學詩(曹雪芹)
二十一 群英會蔣干中計(羅貫中)
二十二 *林教頭風雪山神廟(施耐庵)
二十三 *中國古代小說的發展及其規律(吳組緗)
寫作
一、調動你的積累:作文材料的准備
二、寫出你獨特的感受:文章的立意
口語交際
聆聽(細節聆聽與整體聆聽)
綜合學習
綜合實踐:優雅的漢語
專題研究:流行語與社會文化現象
附錄 文言實詞及其活用

高一下
第一單元 平民生活
一 老王(楊絳)
二 項鏈(莫泊桑)
三 *當爐女(臧克家)
第二單元 傑出人物
四 回憶魯迅先生(蕭紅)
五 小溪巴赫(肖復興)
六 *春天的故事(葉旭全 蔣開儒)
第三單元 為理想而斗爭
七 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恩格斯)
八 為了忘卻的記念(魯迅)
九 *我有一個夢想(馬丁•路德•金)
第四單元 小說及其評析
十 哦,香雪(鐵凝)
十一 變形記(節選)(卡夫卡)
十二 *微型小說兩篇
《在柏林》(奧萊爾)
《走出沙漠》(沈宏)
十三 *《葯》評點(原作 魯迅 評點 吳中傑)
第五單元 亭台樓閣
十四 阿房宮賦(杜牧)
十五 黃州快哉亭記(蘇轍)
十六 項脊軒志(歸有光)
十七 *詩詞四首
登金陵鳳凰台(李白)
八聲甘州(柳永)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辛棄疾)
登快閣(黃庭堅)
第六單元 古詩及其賞析
十八 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十九 夢游天姥吟留別(李白)
二十 律詩三首
終南山(王維)
登高(杜甫)
書憤(陸游)
二十一 *絕句三首
塞下曲(盧綸)
從軍行(王昌齡)
過華清宮(杜牧)
二十二 *詩賦論(袁行霈)
寫作
一、讓思想展翅飛翔:聯想與想像
二、理清思路,合理布局:文章的結構
口語交際
復述(基礎復述與創意復述)
綜合學習
綜合實踐:上海建築與海派文化
專題研究:傳統節日與民俗文化
附錄 文言虛詞

高二上
第一單元 讀書生活
一 讀書示小妹十八生日書(賈平凹)
二 獲得教養的途徑(赫爾曼•黑塞)
三 *幼學紀事(於是之)
第二單元 書話與書評
四 白莽作《孩兒塔》序(魯迅)
五 無韻之離騷——太史公筆法小議(資中筠)
六 *密室的生活——評安妮•弗蘭克著《安妮的日記》(邁耶•萊文)
第三單元 科學與藝術
七 愛因斯坦與藝術(趙鑫珊)
八 說數(沈致遠)
九 *自然筆記(楊文豐)
第四單元 散文及其賞析
十 想北平(老舍)
十一 我所認識的蔡孑民先生(馮友蘭)
十二 *草莓(伊瓦什凱維奇)
十三 *漫談散文(季羨林)
第五單元 山水情思
十四 諸子喻山水
十五 秋水(節選)(莊子)
十六 前赤壁賦(蘇軾)
十七 *游褒禪山記(王安石)
第六單元 詞曲及其賞析
十八 宋詞四首
雨霖鈴(柳永)
踏沙行(秦觀)
蘇幕遮(周邦彥)
聲聲慢(李清照)
十九 竇娥冤(關漢卿)
二十 元曲二首
〔雙調〕壽陽曲•遠浦帆歸(馬致遠)
〔中呂〕山坡羊•潼關懷古(張養浩)
二十一 長亭送別(王實甫)
二十二 詞的起源與特點(夏承燾 吳熊和)
寫作
一、文似看山不喜平:敘述的技巧
二、「畫眼睛」:寫出事物的特徵
口語交際
單向表達(一):發言(說明性表達)
綜合學習
綜合實踐:中國的「世界遺產」之文化意蘊探究
專題研究:楹聯的世界
附錄 文言中的固定結構

高二下
第一單元 感悟自然
一 故都的秋(郁達夫)
二 晨昏諾日朗(趙麗宏)
三 *瓦爾登湖(節選)(梭羅)
第二單元 名利內外
四 守財奴(巴爾扎克)
五 關漢卿(節選)(田漢)
六 別了,哥哥(殷夫)
七 *告別權力的瞬間(李輝)
第三單元 文化的制約與創造
八 拿來主義(魯迅)
九 胡同文化(汪曾祺)
十 *唐詩過後是宋詞(葛兆光)
十一 *經濟全球化和文化多樣性(於沛)
第四單元 說明文、應用文閱讀
十二 南州六月荔枝丹(賈祖璋)
十三 走向21世紀的機器人(王磊)
十四 *關於文學名著閱讀的調查(解放日報社會調查中心)
第五單元 傳統美德
十五 廉頗藺相如列傳(司馬遷)
十六 諫太宗十思疏(魏徵)
十七 《新序》二則(劉向)
十八 *訓儉示康(司馬光)
第六單元 古代散文及其賞析
十九 過秦論(賈誼)
二十 師說(韓愈)
二十一 石鍾山記(蘇軾)
二十二 *勸學(荀子)
二十三 *古代散文學習漫議(張中行)
寫作
一、條理分明地說明事物的特徵:說明的方法
二、議論的角度:論證的思路
口語交際
單向表達(二):演講(分析性表達)
綜合學習
綜合實踐:走進傑出的科學家
附錄 文言中的特殊句式

高三上
第一單元 文學作品中的意境
一 雨巷(戴望舒)
二 荷塘月色(朱自清)
三 *荷花澱(孫犁)
四 *文學意境的特徵(顧祖釗)
第二單元 思想與精神的力量
五 《〈寬容〉序言》(房龍)
六 《〈激流〉總序》(巴金)
七 *新時期詩歌二首
相信未來(食指)
中國,我的鑰匙丟了(梁小斌)
八 *人因為思想而偉大(帕斯卡爾)
第三單元 品位與格調
九 世間最美的墳墓(茨威格)
十 老人與海(海明威)
十一 *談白菜(李銳)
十二 *悼念一棵楓樹(牛漢)
第四單元 論說文及其解讀
十三 未有天才之前(魯迅)
十四 簡筆與繁筆(周先慎)
十五 *今天我們如何閱讀經典(張汝倫)
十六 *漫談說理文(朱光潛)
第五單元 家園親情
十七 小雅•採薇(《詩經》)
十八 歸去來兮辭(陶淵明)
十九 陳情表(李密)
二十 *詩詞三首
月夜(杜甫)
夜雨寄北(李商隱)
水調歌頭(蘇軾)
第六單元 史傳作品及其賞析
二十一 秦晉餚之戰(《左傳》)
二十二 鴻門宴(司馬遷)
二十三 *《蘇武傳》(節選)(《漢書》)
二十四 * 伶官傳序 (歐陽修)
二十五 *史傳文學:文與史交融的時代畫卷(郭丹)
寫作
一 讓論點站在堅實的基礎上:立論與駁論
二 駁斥謬誤與闡明真理同樣重要:論據的選擇與運用
口語交際 多向應對(一):討論與采訪等(簡單的口語應對活動)
綜合學習 綜合實踐:中國古典詩歌中的意象
附錄 常用修辭格

高三下
第一單元 文學作品中的典型
一 阿Q正傳(節選)(魯迅)
二 哈姆雷特(節選)(莎士比亞)
三 *套中人(契訶夫)
四 *典型(傅道彬)
第二單元 藝術與審美
五 畫說(張大千)
六 你為什麼會感到愉快——從生理學觀點談美與美感(朱光潛)
七 *昆劇的故事(劉厚生)
八 *音樂短章(紀伯倫)
第三單元 走向社會
九 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馬克思)
十 生命的節日(季棟梁)
十一 *《傅雷家書》兩篇(傅雷)
第四單元 戲劇及其賞析
十二 《雷雨》(節選)(曹禺)
十三 曹操與楊修(陳亞先)
十四 *戲劇知識短文兩篇
戲劇文學(譚霈生)
中國現代和當代話劇(黃會林 陳剛)
第五單元 浩然正氣
十五 《論語》七則(《論語》)
十六 《孟子》二章(《孟子》)
十七 *國殤(屈原
十八 *《指南錄》後序(文天祥)
十九 *左忠毅公逸事(方苞)
第六單元 人生與藝術境界
二十 子路 曾晳 冉有 公西華侍坐(《論語》)
二十一 蘭亭集序(王羲之)
二十二 *琵琶行(白居易)
二十三 *《秋聲賦》(歐陽修)
二十四 *文論十則
《人間詞話》七則(王國維)
板橋題畫三則(鄭燮)
寫 作
一 讓文章鮮活起來:綜合運用多種表達方式
二 文章不厭百回改:修改的方法
口語交際
多向應對(二):辯論等(把握交際的語境,訓練應對的思路)
綜合學習
綜合實踐:我所敬慕的作家
附錄 復句

閱讀全文

與瀘版高中語文教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