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布置初中語文作業
課改專家、華東師大崔允郭博士說:「教學有沒有效率,並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得認真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麼或學生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學習沒有收獲,即使教師教得很辛苦也是無效教學。同樣,如果學生學得很辛苦,但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也是無效或低效教學。
作業布置是語文課堂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可以減負增效,還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培養學生的獨立精神和創新精神,正確認識學生的作業布置,樹立科學的練習觀,就能更好地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和綜合能力。為此,我結合本人三十多年的心得體會,就如何布置語文的有效作業,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認清現狀,提高認識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語文課程應效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學生的語文素養包括必要的語文知識、豐富的語言積累、熟練的言語技能、良好的學習習慣、深厚的文化素養、高雅的言談舉止六個方面。可是,近幾年,在新課程改革穩步推進的過程中,各種思潮蜂擁而至,多種理念急劇交匯,使得很多教師無所適從,往往「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如對練習的認識,就曾一度迷失,要麼談「練」色變,認為練習就是應試教育,練習就是「題海戰術」,練習就是不人文等等。所以,在教師內心對練習的重視不夠,為創新而反傳統,徹底與傳統決裂,致使傳統中合理的、優秀的成分也得不到繼承與發揚。語文教學走向了「消解語文」的誤區。要麼多多益善,練習機械、重復、刻板教條,語文不像語文,學生不願意學語文。
二、培養習慣,注意積累
良好的習慣使人終身受益。習慣的養成是一個長期的、艱巨的過程,在教學中,我尤其突出了對學生習字習慣和預習習慣的培養。在習字方面,要求學生字跡工整,對於錯誤之處學會運用修改符號進行修改,不得使用塗改液、改正紙等,評價時注意縱向比較和橫向比較相結合,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及時給予表揚,激發學生的上進心。長此以往,學生的寫字態度逐步端正,部分同學的書寫有了顯著提高。在預習方面,要求學生做到寫好、讀好、畫好、想好,即認真掌握課後「讀讀寫寫」中詞語的寫法,理解詞義;最少讀讀課文三遍以上,畫出文中欣賞語句(段)和不理解或有困難的語句(段);想想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有了「四導」學案後,指導學生用好,把預習落到實處。
積累是語文教學的基本點,為此我做了一下嘗試:
1、用筆記本做課內積累,篩選容易讀錯、寫錯的字抄寫;對教材中的佳句、好段,要求學生在每篇文章學完之後至少要摘抄兩句(段)做點評並背誦。
2、對教材中要求背誦的篇目,教師應盡量採取合適的形式讓學生在課堂中完成,以減少其課後作業的負擔。
3、課外積累是課內積累的有效補充,每周要求學生寫兩千字以上的讀書筆記,內容可以是名人名句、成語典故、寫景狀物、詩詞曲賦乃至謎語、笑話、廣告語等等。每周要求學生寫一千字以上的「成長記錄」。每學期評兩次「積累之星」獎勵做得好的同學。
三、准確理解,科學定位
有效的作業是語文課堂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不是附庸。
傳統的練習僅是對教學的補充,對知識的機械的強化訓練,方式陳舊、呆板以及大量無味的重復練習的因素,更多要求的是規范、統一,結果是學生缺少一種靈性、活潑、有趣的學習,倍感語文學習的枯燥,學習變成了一種負擔。而與新課程標准一致的課堂學習,不是為難學生,不是為了考學生的薄弱環節,而應重在面向全體學生,追求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發展,是生成性、發展性訓練。形式上,應從傳統的「獨立思考,獨立完成」轉向多樣化,如「生生合作」、「師生合作」;層次上,因人而異,體現差異,分層要求,盡量知識性、趣味性並重,力求人人都有信心「動」起來;內容上應從側重「溫故」轉向「探究創新」,「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通過練習,引導學生鞏固知識,活用知識,培養能力,體現和提升學生的情感、價值觀、人生觀。
四、重視運用、提倡個性
語文作為一門交際工具,正確運用顯得很重要,我採取了以下做法:
1、充實基礎重詞句。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材每篇課文之後都有「讀一讀,寫一寫」,這當中的 詞語都是課文要求掌握的詞語。對這項作業,預習時不再要求學生抄寫,不管用何種方法,只要能記住字形,理解詞義即可。每次上新課之前,教師都會進行預習檢查,或聽寫或用一個詞寫一句話。課後要求他們將這些詞語連成一段或幾段內容相關的話,只要詞義運用准確、內容健康即可(課後詞語多的再做篩選)。這下學生的興致高了,不用死抄硬記,自己可靈活掌握,展示自己的才華,結果同學寫出來的片斷異彩紛呈,有的是對課文的縮寫,有的是改寫,有的完全是另闢蹊徑,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寫出令人刮目相看的文章。這就是一種能力,一種遣詞造句、想像聯想的能力。
2、仿寫改寫學寫作。這道題同樣是源於課後的「研討與練習」。其實語文的學習,最令人頭痛的還是寫作,有些學生是談「文」色變。其實課後的這道題是個很好的「引子」,剛學完一篇課文,學生對課文內容及老師的分析記憶猶新,這時做這樣的片斷練習是不難的,比較容易上手,也易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在做的過程中,潛移默化般無形中提高了自己的寫作水平。
3、課外實踐練綜合。語文是一門工具性學科。語文能力包括聽、說、讀、寫的能力,它必須運用於生活。我們曾開展過許多課外實踐活動,如家庭采訪、看新聞、寫廣告、詩配畫、查資料等。這樣把作業設計與學生的家庭生活、社會生活及其他各科的學習活動結合起來,構成了一個和諧的學習整體,以鞏固應用深化所學的語文知識,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
4、作業內容多樣化。課內課外、校內校外採取畫一畫(在文中畫出好詞、好句、好段)、評一評(評析好的詞、句、段)、寫一寫(仿寫、改寫、續寫)、背一背、說一說(課堂發言)、做一做(做主持人、做手工)等形式,加強綜合性練習,讓每個學生都有一定的機會表現自己。
5、作業選擇自主化。主要是設計一些彈性作業,讓學生主動去選擇,如設計不同層次的作業,學生選擇適合自己水平的作業去做,或小組成員互相命題,自選答題。這樣每個學生都能從教師的肯定性評價中享受成功的喜悅,主體作用得到發揮,個性品質得到發展。
重視學生的作業練習,需要教師們轉變觀念,樹立正確的練習觀,這樣就可以克服學生學習的盲目性,增強學生對教學知識的鞏固性與有效性,提高課堂效果,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全面、有效地完成素質教育的任務。
B. 我認為初中語文作業沒必要布置那麼多,我們老師經常布置很多連其他作業加起來都沒有在語文上花的時間長。
我兒子也是語文作業太多,都是生字解詞、古詩默寫、文言文及翻譯默寫,每天都聽寫默寫,作業量特別大,用在語文作業的時間遠大於其他課程所有作業時間的和,現在的教育真是無語
C. 初中語文作業怎麼布置好
初中語文大量的基礎知識積累任務,較高的閱讀寫作水平的訓練要求,都要最終落實在學生平時的作業中。如何讓學生在保障好的學習效果的同時學得輕松愉快,就需要合理開發符合學生興趣的作業形式,減少作業的數量,增加作業的吸引力和有效性。
通過嘗試發現,要實現這一目標,就要堅持以下兩點原則:
充分利用課堂和早自習時間,將作業中有難度的地方留在課堂上集體突破。
充分利用孩子們的心理需求,讓孩子們在豐富、新穎的作業布置形式與講評過程中滿足好奇心、好勝心和被欣賞的需要。
本學期,我在作業布置方面做了以下四點嘗試:
一.限時背誦競賽:
對於背誦拖延與容易遺忘現象,我採取開展限時背誦競賽的活動來提高孩子的作業興趣。沒有一個孩子不想證明自己是聰明的,應充分利用孩子的競爭意識、好勝心,在課堂上開展一分鍾、五分鍾、十分鍾的限時背誦競賽,優勝者加分獎勵。讓學生在相互競爭中注意力高度集中,對當天要背誦的詩文迅速形成初步記憶,孩子家庭作業中與要背誦默寫的負擔就輕鬆了許多,可以將重點放在鞏固落實上。對於背過的課文,可以定期進行「一字不差」背誦競賽,提高背誦的精準程度、熟練程度。
二.易錯字相互挑戰:
字詞聽寫與詩文默寫中反復出現錯別字的現象一直困擾著師生和家長,學生不願意重復聽寫。針對這一問題,可布置學生研究易錯字,准備挑戰的作業,選擇你認為最易錯的字詞,相互考查,看誰可以難倒對方。沒有一個孩子不想證明自己是高明的,可常開展易錯字相互挑戰的活動,讓孩子選出每個單元20個左右自己認為最難的生字和拼音,來挑戰他所認為的班上基礎最薄弱的孩子,上黑板出題聽寫,獲勝方加分獎勵。孩子們為將別人難倒,或是怕被別人難倒,一定會仔細研究字音字形的細微差別,對易錯字印象更加深刻。
三.出文言考試題:
文言文注釋、譯文的反復背誦默寫往往成為孩子的作業負擔。為調動孩子積累此類知識的積極性,可布置孩子出文言考題的作業。孩子們總是被考,一定也想當一回命題人。文言文學完後,就可以讓孩子就此文出一道中考題型的文言文閱讀題,即實詞、虛詞、翻譯、簡答四種題型。規定每個題型之內的題量,並且制定標准答案。在課堂上展示自己的題目,答對人數最少的題目獲勝。對於文言實詞的記憶鞏固,虛詞含義的辨析,文言文翻譯的鞏固,文章主題的理解,起到很好的效果。讓孩子在擬題的過程中,反復斟酌,篩選,,加深對這幾類知識的印象,平時也會留意此類知識,並且養成了規范答題格式的習慣。
對於程度比較好的班級,可采將出題布置為預習作業,以便於孩子迅速找到這篇文章的學習重點、難點。提高課堂效率的同時,增強孩子的信心。
四.班級寫作大賽:
對於孩子們畏懼寫作、應付作文的現象,可以將每次的大作文作業布置和講評換個富有吸引力的名稱。如,
「親情杯」班級作文大賽。沒有一個孩子不希望得到欣賞。孩子在寫作中更是如此。每次作文批改評出一、二、三等獎和最佳片段獎、最佳題目獎、最佳開頭獎等等。給每類獎項之後附以「獲獎理由」,對於孩子作文中的優點、亮點給予公開、切實、大力的褒獎,盡可能的擴大宣傳力度,讓孩子在寫作中找到成就感。將作文講評變成「頒獎大會」,在講評作文時請獲獎者上台宣讀優秀作品,並且並將其中特別優秀的作文推薦發表,寫出推薦理由。將「作文反思」變為「獲獎感言」,充分激發孩子的榮譽感,大大調動了孩子的競爭意識和寫作興趣。
當然,這樣的作文講評需要做認真的准備,對老師有較高要求。但是,卻能讓孩子愛上寫作,終身受益。
以上是我在作業設計上的一點嘗試,大大調動孩子的作業積極性。
當然,新型作業的嘗試還處於初步嘗試階段,新型作業的落實方面還要更加完善,作業分層布置方面還要深入研究。
D. 初中語文詞語作業應該怎麼布置才好 百度網盤
語文布置作業包括兩方面一個方面就是基礎部分每篇課文當中學到的生字詞一定要鞏固所以這一部分是需要布置作業的另外每天還應該有小練筆也就是我們說的寫日記通過寫日記記錄生活提自己的寫作能力
E. 我省對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家庭作業也做了總量控制,初中布置語文、數學、外語三個學科的課外作業,作業總
解來答:解
(1)
時間分組自(小時) | 頻數(人數) | 頻率 |
0≤t<0.5 | 10 | 0.2 |
0.5≤t<1 | 20 | 0.4 |
1≤t<1.5 | 10 | 0.2 |
1.5≤t<2 | 5 | 0.1 |
2≤t<2.5 | 5 | 0.1 |
合計 | 50 | 1 |
F. 西遊記唐僧收四個徒弟讀後感。 初中一年級語文老師布置的作業,讓寫一個唐僧收四個徒弟的讀後感。速求
以後在也不用怕妖魔鬼怪了 有了他們我就安全了
G. 初中語文需要每天布置回家背誦的作業嗎
不需要。語文教學過程中常涉及到對人物的性格、思想、心理的分析,內在這類分析中,有時要用容到語境分析,有時要用到背景分析,而大多情況下則要用條件分析。所謂條件分析,即對人物所處的客觀環境現狀進行分析。如《孔乙已》一課中對孔乙已的外貌描寫即反映了孔乙已生活的客觀現狀。「他身材高大;青白臉色,皺紋間時常夾些傷痕;一部亂蓬蓬的花白鬍子。穿的雖然是長衫,可是又臟又破,似乎十多年沒有補,也沒有洗。」
按照描寫的句序對人物的現狀條件進行分析,就可以得出如下判斷:孔乙已「身材高大」表明他具有勞動能力;「青白臉色」是長期不參加勞動和營養不良所致;「亂蓬蓬的花白鬍子」表明其年事已高且精神潦倒;
「又臟又破,似乎十多年沒有補,也沒有洗」的長衫,表明了他的貧窮、懶惰、生活潦倒。孔乙已對人說話「總是滿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表明他受封建教育毒害之深。
指導學生學會進行條件分析的前提是學生對條件內容的把握,這就需要在指導分析之前,首先引導學生認真讀書。
H. 我是一名初中生,我們這次放假語文布置了,寫的寒假作業,還有一篇500的作文,每天摘抄,還有政治每天
多,不會的可以再網上查查資料嘛,唉,我們作業也好多
I. 如何進行初中語文家庭作業的有效布置
看是什麼年級的,初中一年級的,可多布置背誦及閱讀的作業,如果是初中2,3年級的,我認為應該重點加強閱讀理解及寫作方面.
J. 我發現初中老師會布置作業數學老師在黑板上抄了五六題,英語老師又發了一大張試卷,語文老師還要讓我們看
英語你先把音標學好吧 音標學好了 再多單詞你也不用愁 語文就是最好回要多看名著 因為答中考時要考 至於數學 想要學好 就要看你見題的多少 你見過的不同類型的題越多 你的數學就會學的越好 當然 這是在你把基礎掌握好的前提下
學習做事要有規劃 你可以考慮今天先做什麼 再做什麼 最後做什麼 可能你做不到完美 但至少做到問心無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