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小學生六年級讀後感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
馬克•吐溫曾經說過:「十九世紀有兩奇人,一個是拿破倫,一個就是海倫•凱勒。」最近我讀了一本關於海倫的書——《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完這本書之後我的心被海倫的精神深深的震撼了!
在書中,海倫說:「知識給人以愛,給人以光明,給人以智慧,應該說知識就是幸福,因為有了知識,就是摸到了有史以來人類活動的脈搏,否則就不懂人類生命的音樂!」。的確,知識的力量是無窮的,正是知識使海倫創造了這些人間奇跡!
海倫是不幸的,但她又是幸運的,正是因為有了知識,她才如此幸運。在她19個月失去視覺和聽覺後,就與這個世界失去了溝通,失去了聯系,這個的幼小生命不知道如何排譴與世隔絕的孤獨感,她古怪、粗暴、無禮,直至她的莎莉文老師走進了她的生活,教會她認字,才使她張開了心靈的眼睛,得以與人溝通。一接觸到了知識,孤獨的海倫意識到只有知識才能鋪就一條通向光明之路。當海倫感悟到「水」——這個她所認識的第一個字後,便開始了對知識、對世界強烈的渴求,開始了迫不及待地認字、閱讀,像一塊海綿不斷地從生命本身汲取知識。對知識的渴求,使她在常人難以想像的單調和枯燥中竟然學會了德語、拉丁語、法語等多國語言,閱讀了多部文學和哲學名著,吸取著那些偉人和智者的思想精髓。她把學習比做攀登奇山險峰,跌倒了再爬上去,每得到一點進步,就有一份鼓舞,逐漸看到更為廣闊的世界,直到璀璨的雲端、藍天的深處、希望的頂峰!這些知識,像一道道彩虹,點亮了海倫心中的燈,照亮了她的內心世界,也架起了海倫和這個世界溝通的橋梁!
書中,海倫用細膩的筆觸,對大自然景色的描寫,使人很難相信出自一位盲聾人之筆;她去騎馬、劃船、游泳、劃雪橇,甚至獨自一人月夜泛舟,用心去領略月下荷塘的美景;她去參觀博物館,「聽」音樂會,甚至去「欣賞」歌劇......我相信她一定是用心來感受這個世界,用心來享受生命。她遠比我們這些正常人活得幸福、活得充實、活得有意義!是知識給了她生活的勇氣,是知識給了她接受生命挑戰的力量,使她能以驚人的毅力面對困境,終於在黑暗中找到了人生的光明。是知識使她產生了一種的信仰:現實環境固然可怕,但人類應該抱持希望,不斷奮斗。生命的意義何在,人生的價值何在?人的一生是短暫的,我們似乎從未想過或不敢想像未來的世界,每日懶懶地生活,懶懶地工作,遇到困難就怨天尤人,抱怨上天不公。就這樣年復一年,日復一日,時間如流水飛逝,過去的日子不再重現,當我們回首往事,是否值得留戀?是否值得紀念?假如,我們每一個人,都用知識點亮自己心中的燈,我相信,這個世界將是一片光明!
海倫,用她艱難卻幸福快樂的一生,詮釋了生命的意義。她的一生是人類的奇跡,她的自傳,使我汗顏,也使我警醒。的確,我們太幸運了,我們擁有美好的一切——健全的體魄、良好的學習環境、優秀的老師……從今天起一定抓緊每一分一秒,不要讓光陰虛度,不要等失去了才懂得珍惜,要像海倫凱勒那樣,不埋怨、不放棄,好好珍惜自己所擁有的,奮發學習,以微笑面對厄運,以頑強的毅力克服困難,以傑出的成就顯示生命的價值!
『貳』 小學六年級15篇讀書筆記
內容梗概
《名人傳》包括《貝多芬傳》、《米開朗基羅傳》和《托爾斯泰傳》三部傳記。
《貝多芬傳》:貝多芬出生於貧寒的家庭,父親是歌劇演員,性格粗魯,愛酗酒,母親是個女僕。貝多芬本人相貌醜陋,童年和少年時代生活困苦,還經常受到父親的打罵。貝多芬十一歲加入戲院樂隊,十三歲當大風琴手。十七歲喪母,他獨自一人承擔著兩個兄弟的教育的責任。
1792年11月貝多芬離開了故鄉波恩,前往音樂之都維也納。不久,痛苦叩響了他的生命之門,從1796年開始,貝多芬的耳朵日夜作響,聽覺越來越衰退。起初,他獨自一人守著這可怕的秘密。1801年,他愛上了一位名叫朱麗埃塔的姑娘,但由於自己的殘疾(此時他已耳聾)以及朱麗埃塔的自私、虛榮,兩年後她嫁給了一個伯爵。肉體與精神的雙重摺磨,都反映在他這一時期(幻想奏鳴曲)、<克勒策奏鳴曲)等作品中。席捲歐洲的革命波及了維也納,貝多芬的情緒開始高漲,這時的作品有《英雄交響曲》、《熱情奏鳴曲》。
1806年5月貝多芬與布倫瑞克小姐訂婚,愛情的美好產生了一系列偉大的作品。不幸的是,愛情又一次把他遺棄了,未婚妻和另外的人結婚了。不過這時貝多芬正處於創作的極盛時期,對一切都無所顧慮。他受到了世人矚目,與光榮接踵而來的是最悲慘的時期:經濟困窘,親朋好友一個個死亡離散,耳朵也已全聾,和人們的交流只能在紙上進行。面對生活苦難,似乎沒有什麼能使貝多芬屈服,他以自己的創作風格扭轉了維也納當時輕浮的作風。
1827年3月26日,貝多芬在風雪交加的日子咽下了最後一口氣。
『叄』 小學六年級作文讀後感400字
望樓主採納!
讀完《魯濱孫漂流記》這本精彩的小說後,一個高大的形象時時浮現在我的眼前,他就是勇敢的探險家、航海家魯濱孫。他憑著頑強的毅力,永不放棄的精神,實現了自己航海的夢想。流落孤島,他為了找到合適的住所,在岸上跑了一整天,在一個山岩下找到了一個棲身之所。魯濱孫在小山下搭了一個帳篷,而且盡量大些,裡面再打上幾根木樁來掛吊床。第二天,他把所有的箱子以及木板、做木排的材料,堆成一個臨時性圍牆,作防禦工事。但只過了十幾天,突然發生塌方。魯濱孫不但把落下來的鬆土運出去,還裝了天花板,下面用柱子支撐起來,免得再次出現塌方的災難。永不放棄,魯濱孫奠定了生活的基礎。
一次,魯濱孫無意中掉在牆角的谷殼,竟然長出綠色的莖干,不久,長出了幾十個穗頭,這真是老天的恩惠。從此,魯濱孫一到雨季就撒下半數種子來試驗,以得到更多的糧食。最糟糕的一次試驗,大麥與稻穗的收成僅獲了半斗而已。但是,經過這次試驗,使魯濱孫成為了種田高手。知道什麼時候下種,現在他知道一年四季播種兩次,收獲兩次。永不放棄,魯濱孫有了生活的口糧。造船回鄉,魯濱孫又花費了數年的時間,無數的心血。光砍樹就是數月。但由於事先沒有考慮周全,船離海邊太遠,他怎麼也無法讓船下水。這下,數年的心血白花了,一切希望都破滅了。直到星期五的出現,這個希望才重新油然升起!
魯濱孫是個偉大的人,堅毅的人,孤身一人在這個荒無人煙的孤島上生活了27年。他敢於同惡劣的環境作斗爭,勤奮勞動,把小島經營得有條不紊。他在逆境中鍛煉了自己,成就了一番不平凡的事業。
這本書教會我們只有堅持才能勝利,只有實幹才能讓我們擺脫困境,實干比信念更重要……我的人生也會隨著這本書而起航,在人生的航海中,勇敢前進,永不放棄。歡迎訪問博客http://blog.sina.com.cn/zhaohui1995明天過後V
『肆』 小學生讀後感範文
要看你讀了哪方面的文章。
第一段:今天我懷著......的心情讀了《......》,讀完回之後心情久久不能平靜。答我被......所感動。
第二段:介紹下你讀的文章的大意,有些重點情節要詳細說一下,說說你喜歡的、受感動的,或者有所領悟的那個部分。
第三段:總結下讀完的感受,說說要像文章的主任公學習哪些精神之類的就可以了。
這就是個模板,不管什麼類型,字數多少的都可以這樣寫。
『伍』 小學生的讀後感600字左右
《荷塘月色》是一篇很優雅的散文。寫的是朱自清先生夜晚出來散步,走到了荷塘邊,欣賞荷花、葉子和月色。之後,又想到了寫荷詩。
「這是一條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讀著讀著我也似乎也走進了這清華大學的幽僻角落,同作者一起欣賞這令人陶醉的荷塘月色。從中我感悟到了作者內心的彷徨與迷惘,而我的心情也隨著波動起來。
朱自清先訴說了自己的不寧心境,描寫了一個寧靜,與現實不同的環境——荷塘月色,通過對傳統的「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花和清冷的明月的描繪,象徵性地抒發了自己的潔身自好和嚮往美好新生活的心情。他為排遣心中的郁悶,夜深人靜時獨享月色下的荷塘美景。一個人,靜靜地看。他覺得自己是個完全自由的人,這一切都是自己的,白天里要做的事,現在都可以不理,並深情地發出了內心的聲音:「這是獨處的妙處,我且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走著走著,我彷彿看見了荷塘,「那田田的葉子,零星地點綴些白花……」風中的花香,肯定令人心曠神怡,夾著薄雲的淡淡的月光瀉在葉子和花上,浮在荷塘之上,簡直就是月光與荷花美麗的畫,作者把月光下的荷塘描寫的淋漓盡致、栩栩如生,而我便在作者筆下盡情的賞花觀月,深深陶醉……
這篇文章寫得很美,尤其是對荷花、葉子以及月色的描寫,以人心曠神怡,久久不能忘掉。每次,我讀完以後,覺得好像學到了什麼人也不知道的知識。每讀一遍,都是那麼愛不釋手,彷彿手裡捧著金子似的。
文章看完了,而我卻未合上書,這篇文章使我意猶未盡,內心久久不能平靜,荷塘月色的美麗可以令人暫時忘記憂愁,可見它的美麗,使我感到了作者對美好生活的憧憬。而我生活在這么一個美好的生活環境中,更應該要去努力學習、好好的珍惜現在的生活。
『陸』 小學生數學報讀後感(六年級)(300字)
這個假期我很開心,不僅是玩得開心,而且是有了一份很大的收獲,這個收獲可不是過年收的壓歲錢,而是交到了一個好朋友,想知道是誰嗎?其實就是我們發得《小學生數學報》啊!
沒有想到吧!《數學報》里可不僅僅只有數學題,還有許多有趣的小故事呢!我特別喜歡看裡面的小故事,不僅好玩有趣,還能學到很多數學知識,像名師大講壇里會講到課本里沒有教過的解題方法,它開闊了我們做題的新思路。比如,我遇到這樣一道題:「沿一條大道,每隔3米栽一棵樹,從頭到尾一共栽了301棵,這條大道共長多少米?「這時我想到了有一期中講到的「扳手指數空數」的方法,馬上想到301棵樹中間的間隔就是301-1=300(個),300×3=900(米)。我很快就解開了這道題。
我以前不喜歡畫線段圖來解題,可是看了《數學報》後我發現畫線段圖真的是解題的好方法,我也喜歡上了用這個方法來做題。如果現在有地同學還在為做不對數學題而困擾的話,我建議你就去讀讀這個報吧,一定很有幫助的。
報紙上還有一些同學自己寫得文章,我覺得他們寫得非常好,像半斤八兩,韓信切糕啊,好多小故事呢!原來從古到今,數學知識就和我們的生活關系這樣的密切啊!
《數學報》是一個非常好的朋友,我真喜歡它!
『柒』 小學生六年級觀後感,500字!急急急急!!!!!!!
《舉起手來》觀後感
這部電影是一部以中國人民抗擊外來侵略為題材的戰爭喜劇電影,情節很簡單,故事的緣起是由保護國寶——一尊金身菩薩開始的,一位中國農民和一隊鬼子兵展開了鬥智斗勇的周旋戰斗。最後敵人嚴重受挫,八路軍和老百姓取得了圓滿成功。保護國寶的過程中,適時的誇張還有陰錯陽差使日本鬼子丑態百出,讓所有觀看此片的中國人都能大出一口胸中惡氣。
看完這部影片,不由讓我想起了小時侯看過的電影,那個時候經常看的就是打仗的片子,然後好人壞人一目瞭然。對壞蛋是切齒的恨,對英雄是由衷的敬。《舉起手來》這部電影我覺得很有過去那種風格,入木三分的誇張把敵人的愚蠢放大到了極點,放聲大笑的同時更明白了是非美醜,讓我更加深刻的認識到,我們要正視戰爭,回歸和平!
其中有一段令人開懷大笑:日本兵搜不到金佛,企圖將出村的唯一路線——石橋炸毀,然後再在村裡慢慢搜查。當日本並點燃導火線,正在洋洋得意時,村民的驢
在片尾,一位倖存的日本兵蹣跚著走上山頭,看著落日發呆。突然,遠處傳來一句剛勁有力的話:「舉起手來!」被嚇呆了的日本兵緩緩地把手舉了起來……
這一幕,不正表明了日本帝國主義向中國人民舉手投降了嗎?侵華日軍對中國的「三光政策」就此終結;對中國人民殘暴的蹂躪和踐踏就此終結;長達8年的抗日戰爭在中國人民不屈不撓的抵制和抗爭中就此結束。中國人民終於可以不當亡國奴了。
看到這一幕,我心裡感覺十分的暢快,也感覺到自己肩上的責任。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勝利60周年紀念,在這樣的日子看這樣的影片對我震動很大。一方面我祈望和平,讓戰爭遠離人類;另一方面我知道只有國家富強才不會再受人欺負。拿破崙一世說過「中國,那是一個沉睡的巨人,讓他睡吧,因為當他醒來時,他將震撼世界。」是啊,現在,21世紀,中國終於向世界發出震耳欲聾的吼聲了!
看完後,我心中感慨萬分,我想:做為新時代的學生,我們擁有很好的學習和生活條件,我們應該珍惜我們所擁有的一切,用我們努力的學習、用我們優良的品質、用我們的實際行動來回饋社會,建設好我們的祖國。想到這兒,我靜靜地坐在書桌前,寫下了此文……
《上甘嶺》觀後感
誰沒有年輕的生命?誰不珍惜這寶貴的年華?誰不渴望幸福的生活?可是在戰場上,我們的英雄,卻用他們年輕的熱血與生命去換取了戰斗的勝利。
電影《上甘嶺》講的是志願軍在朝鮮戰場上抗擊美帝侵略者的一次戰役。在這場戰役中,八連已經在山上抗道里堅持戰鬥了一個月。由於敵人的封鎖,部隊嚴重缺水,戰士們的嘴唇都乾裂了。上級領導派來送水的小分隊,隊員們一個個犧牲。為了保存實力,八連戰士們又得下山去搶水。但是,戰士們剛裝好水,就被敵人的流彈打中了。後來,師長派人歷盡千辛萬苦才送上一些蘿卜,並特意送給連長兩個蘋果。雖然連長自己是那樣乾渴,卻把兩個蘋果分成許多片,分別送到全連每個戰士的手上……
看到這里,我的眼睛濕潤了。戰士們在那樣飢渴的情況下,沒有忘記自己的戰友,這種階級友愛是多麼高尚。他們真正做到了「我們的幹部要關心每個戰士,一切革命隊伍的人都要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幫助。」
我靜靜地坐在電視旁觀看。心裡卻久久不能平靜,心好像被無數的鋼針刺著一樣疼。我想起自己平時對同學的態度不好,心裡難受極了,感到自己臉紅,羞愧。
過去,我在班上算得上一個「吵架、打架王。」我不是找這個吵嘴,就是找那個打架,根本談不上團結友愛,互相幫助。記得有一次,一位同學在跑步的時候不小心踩了我一腳,他一邊跑一邊說:「對不起!」我卻故意刁難他,把他一推,大聲說:「對不起值幾個錢,你把我的鞋子弄臟了,你賠!」那位同學一邊道歉,一邊說:「我不是有意弄臟你的鞋,我幫你洗。行嗎?」可我還是要他賠,並舉起拳頭要打他。旁邊的同學聽到我的叫罵聲,圍了上來。了解情況後,個個都不滿意,眼睛怒視著我,好象說:「如果你再欺負這個同學,我們就去告訴老師。我一看這嚇人的架勢,不敢再說什麼,只好偷偷地溜跑了。
看《上甘嶺》的英雄們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幫助的情景;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同學和同學之間要團結友愛,而像我平時那樣,就會沒有朋友,會變成「離群之雁「。
電視演完了,爸爸和媽媽津津有味地談論《上甘嶺》電影中的精彩情節,可是我這個平時愛鬧的人,卻在一旁默默地思考著……
『捌』 小學六年級的讀後感應該怎樣才能寫好
1、讀懂文章或書籍
2、從書的簡介中挑選需要的內容,並加上一些自己的理專解或想法
3、寫出你為什屬么喜歡這本書
4、你從中學到了什麼,明白了什麼或得到了什麼啟示
5、聯系生活實際
6、多用好詞好句,把自己想到的組織好語言融合在文章中
7、題目可以這樣寫,如:小標題(可以寫文章的中心詞)
——《×××》讀後感
或直接寫《×××》讀後感
『玖』 小學生讀後感500字
http://lwcool.com/zw/index/index_385.html這上復面制有的是!
『拾』 《小學生之友》讀後感六年級
今天,我讀了一本好書——《小學生之友》。其中一篇文章《讓月球留下中國的足跡》—記探月工程科學家歐陽自遠爺爺,讓我倍受感動,啟發。
這篇文章里有歐陽自遠爺爺的自述。他說探月是他兒時的夢想。可是,他長大後並沒有馬上去選擇天文學,而是去找礦。每次有隕石掉下,他都會帶人去研究。歐陽自遠爺爺第一次與月球接觸還是「隕石」牽的線呢!那是美國總統送給我們中國的禮物——月球岩石樣品。歐陽自遠爺爺和研究所的人員一起研究0.5克重的岩石,在努力下,終於破解了隕石的身份密碼——這塊隕石是阿波羅17號採集的,而且確認了採集地點,甚至還確認了這塊石頭所在位置有沒有陽光照射。讀到這里,我深受啟發,也敬佩起了歐陽自遠爺爺,他為了自己的夢想,付出了自己的努力,最後終於取得了好成績。
在取得成績後,激發了歐陽自遠爺爺研究月球的極大熱情。他利用一切可能的機會和條件,盡自己所能認識月球、火星和太陽系。正是因為有這些准備、積累,他才可以在國家需要的時候,提出一個兩全其美的目標。在10年的准備後,歐陽自遠爺爺承擔了「嫦娥工程」的首席科學家的重大任務。他制定了一個簡潔的探月計劃,為的就是讓我國宇宙飛船帶回樣品。歐陽自遠爺爺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科學,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成果。
讀了這么多,我想起了一句話:「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正像歐陽自遠爺爺一樣,他付出了多少努力,流了多少汗水,才取得這樣一個好成績呀!我和歐陽自遠爺爺一樣,喜歡那充滿神奇的宇宙。「嫦娥一號」發射的時候,我也看到了這激動人心的時刻。當電視上發出倒數聲音的時候,我的心也怦怦直跳,「5.、4、3、2、1、0.」倒數完畢,「嫦娥一號」升上了天空,中國的探月夢想也就此實現了。
成功靠什麼?成功是靠毅力,勤奮,自信,勇敢。在成功的道路上,也難免會遇到困難。但是,我們不應該退縮,應該勇往直前,克服困難。就像歐陽自遠爺爺和那些科研人員一樣,研究禮物月球岩石的時候,人們難免會遇到一些困難,以前的科技也沒有我們現在那麼發達,但是他們成功了,靠什麼?靠毅力,靠勤奮。如果你是一位家長,當孩子遇到困難時,不能去手把手地幫他做,要讓他自己去動腦筋,去努力。
像歐陽自遠爺爺這樣的科學家,把自己的一生獻給了科學,獻給了社會。他們在不知不覺中度過了大半輩子,在不知不覺中花白了頭發,但是他們有了成果,實現了夢想。他們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