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案例分析報告初中語文
一、明確目標,提高認識,讓學生知道班級自主管理的標准班主任在每個學期開始,要向全班提出班級的管理目標,明確本學期要做什麼,哪些事情是每天必須做的,哪些是一周做的,哪些是一學期做的。目標明確以後,學生心中就有明確的方向。培養初中生自主管理班級的能力,要有一個管理班級的標准。讓學生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做到什麼程度,達到什麼標准?班主任要充分利用班會課和其他時間,向學生進行理想教育、集體主義教育、公民道德習慣教育、遵紀守法教育;組織學生學習《中學生守則》、《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及學校規章制度和班級管理制度,教育學生自覺用中學生行為規范和學校班級制度來約束自己,提高判斷是非的能力。培養初中生自主管理班級的能力,還要教給學生自我管理的方法。班幹部學會統籌安排自己的時間,安排好學習、工作、鍛煉、娛樂的時間,統籌兼顧,不能顧此失彼;要學會做思想工作,學會與人溝通,和諧相處。要營造良好氛圍、樹立良好班風,要有是非觀念,有正義感,善於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利用實踐鍛煉的法,使學生在自主管理中快速成長起來。二、組建一支強有力的管理隊伍管理班級,必須依靠班幹部去組織實施班級管理。要組建一支班級管理隊伍,必須對學生進了解。一是通過摸底考試,了解學生學習情況;二是盡量與小學老師聯系,通過他們了解本班學生情況;三是深入學生當中,聽取學生意見,了解真實情況,因為學生對升入初中的同學比較了解。四是鼓勵學生毛遂自薦,讓學生自己走到前台來。凡是有能力的人,都不會自甘寂寞,總會想表現自己。對於性格內向的學生,那就要靠老師和同學去發現了。教師要營造良好的氛圍,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發揮所長,積極為班級服務。班主任通過多種方式,組建的班級管理隊伍,一定能充當班主任管理班級的強有力的助手。當然,這支包括班長、委員、科代表、組長等在內的班級管理隊伍建立起來後,還需要對他們進行培養,讓他們在實踐中得到鍛煉。要經常指導他們工作、教給他們方法、解決他們工作中遇到的難題。三、各司其責、充分調動班幹部管理班級的積極性班級事務千頭萬緒,不能什麼事情都由班主任去管。班委要各司其責,班上同學要積極行動起來,人人參與班級管理,盡量做到人人有事干,事情有人管。首先,要選好帶頭人,許多成功的班主任都十分重視選好班長。班主任要把思想端正、積極性高,有管理能力的同學選為班長,多對他加以培養。使之成為班主任的得力助手。其次,要明確職責,將班級管理任務層層分解落實。通過定期召開班委會,明確各自職責,教育他們認真履職。如學習管理,具體由學習委員負責,學習委員下設科代表、組長,科代表根據各科老師的安排,向學習委員匯報,學習委員和科代表一起將學習任務分配給各組組長。建立由學習委員任組長,包括班委、科代表、組長在內的學習管理、監督、檢查評估系統。由他們去落實老師布置的各種學習任務。又如勞動衛生,由勞動委員負責,通常有兩支「隊伍」,一支是按座號輪流,每人當一天值日「班長」,負責當天紀律及教室衛生維護,比如監督亂扔亂丟紙屑、果皮等不文明行為、清理垃圾桶里垃圾、檫黑板等。二支是將全班分為十個小組,兩個小組負責一天大掃除,由小組長負責帶領清掃,結束時到勞動委員處簽字。勞動委員只負責檢查、督促,管好勞動衛生簽退冊。其他如紀律、文體活動等,也可以用類似方法放手讓學生去管理。這樣,既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鍛煉了學生的能力,又減少了班主任教師的工作量,從而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第三,發揮學生特長,把一些特殊任務交給學生去完成。除了班幹部以外,每個班都有一些特長生,即使是後進生,也有閃光點。班主任要慧眼識人才,把這部分學生識別出來,交給他們具體任務,為他們提供平台,讓他們充分展示他們的才華。既培養其能力,又增強其信心、帶動學科學習,何樂而不為?四、採用民主的方法、調動全班同學管理班級的積極性如果僅僅依靠班幹部管理班級,只是少數人得到鍛煉,還得要調動全班同學管理班級的積極性。班主任要放下架子,深入「群眾」,多聽聽學生的意見,遇事多和學生商量。學生雖然是未成年人,年齡尚小,心智不成熟,看問題比較片面,但他們比較聰明,反應快,接收新事物快,對班上學生的情況比較了解。班主任深入學生中間,多與他們談心交心,多和學生溝通,處好關系,學生就會覺得他們的班主任有親和力,就會「親其師,信其道」,就容易接受班主任的管理。班級的許多事情就好的得多。班主任也要有群眾觀點,深入學生中間,班上事情多和學生商量,集中學生的智慧,採納他們的合理化建議,用以管理班級。當然,教師要發揮主導作用,要遵循教育教學規律,對學生進行教育和指導,對學生的建議進行分析,取合理建議而用之。當你深入學生中間,發現學生如此可愛,你就會更熱愛學生,關愛學生。總之,作為一個班主任,要把培養學生自主管理班級的能力作為實施素質教
Ⅱ 人教版初中語文作文怎樣開頭案例分析
《如何指導學生的作文開頭》案例分析
——兒童寫作心理與小學作文教學
教學內容
:如何指導學生的作文開頭
教學目標
:
1
、知道什麼是作文的開頭,學會同桌討論作文的開頭方式。
2
、
藉助好的作文了解別人是怎麼開頭的,
藉助插圖了解好的作文的幾種開頭
方法,小組討論,試寫作文的開頭。
3
、
細心觀察別人的作文開頭,
討論作文的寫作方法,
為寫好好的作文開頭而
不斷的吸收和進取。
作文的教學一直都是小學生的難點,因此在確定教學目標的時候,我結合了
農村小學學生本身對作文寫作的困難提出了以上幾點教學目標,
在知識和技能的
目標的確立時,
希望學生們能對作文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希望能對作文產生興趣,
而不是懼怕。
通過教學過程的不斷推進和引入,
整堂課下來學生們基本上都對作
文有了一個正確的認識。
有的教學目標也就自然達到了。
下面我們來看一下我的
教學過程中和教學過程後所達到的教學目標和我所預設的目標之間的差異,
並希
望通過分析能夠有所獲得,對自己以後的作文教學有所幫助。
教學過程
:
同學們,老師知道你們羨慕作文寫的好的同學,今天,我們一起來歸納總結
學習作文的開頭。請看這樣一幅畫(尋找春天)
。
在作文的教學中我同樣運用了教學導入法,首先是讓學生們有興趣,這樣才
會奠定這節課的基調,
讓學生們對本節課能充滿熱情,
因此,
我用了學生們喜愛
的圖畫和最喜歡過的季節來開始,
達到了自己預設的教學效果,
這就與兒童的寫
作心理里所講到的,提高學生們的學習興趣相吻合。
當然,
在興趣的同時也不能忽視了我們的教學方法,
因此在接下來的教學中,
我結合現代教學的方法,
指導學生討論的教學方式,
對不同組別的學生進行了不
同的教學要求,
並讓學生們盡量的都有機會展示自己,
我一直都有一個不知可行
否,但一直在實踐的教學方法,就是學生們必須要先說,能聽,後寫,這樣有了
前面同學的示範,
後面較落後的學生也就有了一個模擬的範本,
就算自己想不出
一個完整的句子,也可以從別人的示範裡面得到不小的啟示,這樣,慢慢的,學
生們就會寫了。
小組討論:
(怎樣開頭?)
小組一:春天是一年中最美的季節,我們都喜歡春天。
小組二:你知道春天為什麼我們都喜歡嗎?讓我來告訴你吧!
同學們,你們覺得那一句寫的好些呢?
小組討論:„„
師總結:
通過討論,學生們會在小組中得到一個相對優美的句子,在展示的過程中,
起來發言的學生就會相當的有自信,
加上老師給以適當的鼓勵,
這樣就會減少學
生對寫作的恐懼,
這樣產生了較好的心理暗示作用,
對以後的作文教學產生積極
的影響。當然,學生們討論過後,老師還必須給以一個相對有效的積極的總結,
可以落實到點,
哪一句話說得好,
哪一句話可以改善,
給學生們一個正面的積極
的引導,這樣,以後的作文教學應該就能比較友好的展開了。
問號開頭:
①
你知道春天為什麼我們都喜歡嗎?讓我來告訴你吧!
②
那天,我們去
「找春天」
,為什麼要「找春天」?你想知道嗎?
同學們,看來集體的智慧是強大的,現在,我們再來看一看,除了以問句開
頭以外,我們還可不可以有其它的開頭方法呢?比如說:
總起開頭:
①
春天來了,我們要去很多地方春遊,這讓大家都好高興啊!
②
發生在我班上的那件事讓我非常難忘!
名言警句開頭:
①「清明時節雨紛紛」
,果然,那幾天都是細雨飄飄的日子。
②「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
」說的一點也不錯,那件事一下子人人都聽說了。
對比開頭:
①
小時候覺得雪花好美,可是現在我卻覺得春天裡開放的各種花也很漂亮呢!
②
以前我很不喜歡我的同桌,可是,有一件事情,竟然改變了我的想法,我一
下子變得非常喜歡她了。
教師總結:
學生小組內交流,並在組內推選出優秀的作文開頭。
教學反思:
在整個作文教學過程中,我以學生的互幫互助為出發點,充分的利用了合作
學習和探究學習的方式進行教學,
對學生的習作進行指導、
評價和輔導他們進行
簡單的修改。
我堅信一句話: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只要堅持訓練學生各方面的習
作能力,學生的習作能力一定會有所提高的
Ⅲ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案例分析,誰能提供一份範文呢
課程改革雖然已經進行了好幾年時間,然而我們的語文課堂還是屢屢出現這樣的現象:老師講的津津有味,頭頭是道,學生卻聽得一頭霧水,作業一片空白;教室里看似氣氛活躍,師生雙邊活動熱熱鬧鬧,配合默契,課後反饋學生卻所學甚少;忙忙碌碌一節課到底重點是什麼學生茫然不知,語文知識語文能力方面卻是一片空白。教師並沒有交給學生閱讀的方法。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閱讀,用形象的話來說,既是思考的大船藉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進的風,沒有閱讀.就既沒有帆.也沒有風」可見。閱讀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對於閱讀教學,我們要讓學生領悟作品的思想情感,感受精妙的語言,學習多種寫作的技巧,提高駕馭語言的能力,在讀中整體感知,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受到熏陶。例如對於初中階段的文言文教學,新課標作了明確要求,重在考察學生記誦積累淺顯文言文的過程,人教實驗版七年級上冊文字淺顯的傳統精品篇目,如《論語十二則》《智子疑臨》《塞翁失馬》,可以讓學生整篇背下來。另外,文言語法方面,例如詞法、句法等文言知識,新課程照顧到學生的年齡階段特點,初中階段不要求過多涉及,學生知其然即可,只要能憑借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詩文大意即可,教師不能像對高中學生那樣對詞法、句法作過高要求。因此,加強閱讀方法的指導,真正讓學生逐步學會閱讀、會學閱讀,這樣才可能讓師生從繁重的閱讀教學中脫離出來,輕松閱讀理解。當然,要想使學生學會閱讀的方法,教師的教學必須有方法。「授人以色不如授人以漁」,教師要引導學生不僅愛閱讀.還要會閱讀、為此,教師要注重閱讀方法的教授.教給學生有所選擇,區別閱讀,使學生學以致用,根據不同的需要採用不同的方法讀,才能提高閱讀效果和培養閱讀能力。閱讀的方法有:默讀。可以加快閱讀速度;預讀。適用於閱讀長篇文章,也就是先看開頭的兩段,接著僅看以下各段的第一句,然後將最後兩段逐字逐句讀完,這樣可以避免把時間花在不必要的文字上;略讀,也叫泛讀.用最快的速度先瀏覽所選擇書目的前擊『和內容介紹等,了解其大概內容即可;精讀,對一所學課本中的重點單元內容、範例、篇章或精彩語段須認真閱讀,反復留神研讀、品味;對比讀.即閱讀時把不同的作者,不同的時期,或不同的地域,但是同一體裁,又是類似內容的放在一起進行比較研讀,看有何異同點,有什麼創新,從中學到新的知識;整體認知讀,就是瞬間辨認一個短語、甚至一個句子,整體理解它的意思,可以大大提高閱讀速度;搜索信急核心地讀,注意搜尋作者用來強調信息要點的標志,例如,搜尋段落之間承上啟下的過渡段和過渡句,搜尋在「綜上所述」、「總之」、「由此可見」等之後所作的簡單概括。以下是本人的一些體會,可供大家參考。一、做好範例,讓學生有樣可循朗讀是閱讀教學中的重要一環,完成好這一過程有助於培養學生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並對文章內容的准確理解起著一定的輔助作用。指導學生學習朗讀不僅僅是聽朗讀錄音或教師范讀幾遍而已。教學中的重點應該是認真評價和指導學生的具體朗讀。在學生展示朗讀的過程中除對他們的音準、節奏、停頓、語氣舒緩等進行優劣評價外,更要指導其中朗讀不恰當、不合作者意圖的地方,並做好示範朗讀,讓學生知道該怎樣讀效果才更好。二、.分層閱讀,讓學生對比。閱讀目標確定了,課堂的教學內容也應作相應的調整和組合,注意閱讀的難易度,以適應各層次學生的水平。在閱讀教學中,除了共同探究教本中的課文,我們還適時引入貼近學生生活,文字淺易的課外讀本,或學生的優秀作文。不同層次文本的共讀,各層次學生各得其所,各有所得。比如教學魯迅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由於文字艱深,理解力差的同學很難有什麼大的收獲。我們讀學生寫小學生活的優秀作文。課堂教學內容豐富了,優秀的學生經讀文本有了新知,一般同學也可借讀淺近的內容。加深對教本的理解,程度落後的同學也可在淺近文本的閱讀中有著不少的收獲。三、閱讀輔導分層我們在課堂上應該是盡量以發展「學困生」和中等生的閱讀能力為主,那些優等生剩餘的學力怎樣充分利用,讓他們也同樣盡其所能的發展呢?我們根據多年的經驗,讓優等生一對一的輔導學困生的閱讀。並且還在每周一設一節語言趣課,20分鍾,專門輔導閱讀和寫作。同時積極鼓勵他們參與作文競賽、語文基礎知識競猜。實踐證明,這確為他們找到用武之地。四、資料類,盡量讓學生去找閱讀文章中經常涉及作者、作品、時代背景等相關資料,這些東西要讓學生去找,教師的任務是要布置相應的要求,提供尋找資料的信息、渠道,並作必要的檢查。有些資料可能學生難以找到,那就必須由教師提供。不少教師的做法是投影相關資料,讓學生過一遍。我總感覺這種效果不太好。我認為不如印發相關資料讓學生自己閱讀,這樣不僅積累了資料,也不至於象投影一樣過眼可能就忘了不少,效果會更好些。同時,教師應對資料中需要記憶的東西明確指出來,讓學生永久掌握。五、基本的知識技能,放手讓學生去做閱讀教學中一些基本知識。如字詞的注音、認讀、記憶,一些詞語的理解等,學生可以藉助工具書或參考資料也大多能完成。之後必須有檢查學生掌握程度的反饋方法,以便查漏補缺,完成教學目標。「好習慣使人終身受用」,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很關鍵。比如讀書時一定要「做筆記」,做到「不動筆墨不讀書」具體來說,有圈點勾畫,寫讀書筆記,可作摘抄、編提綱、寫體會?作卡片,把名言警句、精彩片斷、佳詞妙句等寫在卡片上,以隨身攜帶,隨時翻閱、背誦。「厚積而後薄發」,閱讀積累對於語言應用能力的提高至關重要,因此要注重培養學生養成終身閱讀、善於積累的讀書習慣、積累的方法一是背記,多背些好詞好句好的語言片段,擴大詞彙量;二是摘記,養成做讀書筆記的習慣,可以指導學生積累成語、名言、警句、歇後語、好詞好句、優美片段、經典文段等。另外,教師還要營造濃厚的讀書氛圍,以身作則.帶頭讀書,言傳身教,潛移默化,擴大讀書的范圍,使他們走進社會,養成在生活中學習和運用語文的習慣,從而提高語文能力。閱讀教學是書籍、生活與心靈之間的一道橋梁,是學生了解社會、體驗生活、感受幸福、表達自我的過程。做到精讀與略讀相結合,課內與課外相結合,致力於學生的發展,讓學生在感受、體驗、實踐中實現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進一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