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六年級下冊詞語手冊的第18課詞語及意思。
18 跨越百年的美麗
放射性:某些元素(如鐳、鈾)的不穩定原子核自發地放出射線而衰變成另外的元素的性質。
鐳:金屬元素,符號Ra,銀白色並有光澤,具有放射性,存在於多種礦石及礦泉中,但含量極為稀少。醫學上可以用來治療癌症和皮膚病。
人聲鼎沸:形容人聲喧鬧嘈雜,如同鼎中的水煮沸了一樣。鼎,古代炊具,三足兩耳,多為青銅製成。
淡薄:(對名利等)超脫,不追逐。
莊重:(言語、舉止)不隨便,不輕浮。
定格:1.電影、電視的活動畫面突然停止在某一畫面上。
2.固定不變的格式;一定的規格。
課文中取第一種意思,指居里夫人美麗、莊重的形象如同電影畫面的一瞬間,永遠留存在人們的記憶里。
提煉:用化學方法或物理方法使化合物或混合物純凈,或從中提取所要的東西。
冶煉:用焙燒、熔冶等方法從礦石或其他原料中提取出所需要的金屬。
溶解:一種物質均勻地分散於另一種物質中。如,把食鹽放進水中就成為鹽水。
剛毅:剛強堅毅。
執著:原為佛教用語,指對某一種事物堅持不放、不能超脫。後來指固執或拘泥,也指堅持不懈。課文中指居里夫人堅持不懈的科學精神。
卓有成效:有突出的成績或效果。桌,卓越,高超。
乏力:身體疲倦,沒有力氣。
里程碑:比喻在歷史發展過程中可以作為標志的大事。
迄今:到現在。迄,到。
諾貝爾獎:諾貝爾獎是以瑞典著名化學家、工業家、硝化甘油炸葯發明人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1833-1896)的部分遺產作為基金創立的。諾貝爾獎包括金質獎章、證書和獎金。根據諾貝爾遺囑,在評選的整個過程中,獲獎人不受任何國籍、民族、意識形態和宗教的影響,評選的唯一標准就是成就的大小。
一如既往:完全跟過去相同。一,全,都。既往,過去。
盛名:很大的名聲。
⑵ 六年級下冊語文18課小練筆怎麼寫
跨越百年風塵,從她的實驗室跨進科學的史冊,從化學物理的輝煌中綻放的出水芙蓉,一句話便是「成功不是眼淚而是血汗築成的」堅韌!風雲變更,變不了她美麗的人格;歲月流金,流不走她的睿智,她的魅力恰恰因為歲月的久長而熠熠生輝。她,就是瑪麗.居里。
古語雲:「自古紅顏多薄命」,君不見西施、玉環都在風華正茂之年零落於塵,空留下一段傳聞,幾聲慨嘆。可居里夫人的美麗換來了科學革命的新 ,青春托出的一條條科學定律映照在她白皙的臉龐上。「長恨春歸無覺出,不知轉入此中來」,她跨越百年的美麗催生出了科學革命的長卷,字里行間閃耀著放射物質鐳的光輝。
居里夫人有著引人注目的紅顏美貌,以至她的閨中密友需要用傘柄趕走那些追慕她的人,可她靠的不是這個,而是對理想的追求,所以,她的美是歷久彌新的;居里夫人也贏得了無數的崇拜和敬意,人們用詩歌贊美她,媒體大篇幅報道她,可她不為所亂。愛因斯坦說:「在所有世界著名人物中,她是唯一沒有被盛名沖寵壞的。」不求名利,不為贊揚,不怕挫折,自由輕松地駕馭著自己的生命之舟,一如既往地駛向科學的彼岸,「不為物喜,不以己悲」,這是何等坦盪的胸懷。
本來,她完全可以享用鐳帶來的豐潤財富,腰纏萬貫。可她偏偏獨上高樓,絲毫不為財富所動心,毅然決然地放棄了專利權。她的放棄,使得百年後的今天,人們還在傳頌著關於三克鐳的感人故事。「科學是全人類的」,這是她對人們的回答,窮困使她的生活窘迫,可她的內心世界是充實豐裕的。孔子說過:「居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面對著跨越百年的美麗,我由衷地體會到什麼是「賢」的內涵,不得不由衷的感慨:「賢哉,居里夫人!」
跨越百年的居里夫人,你跨越那悠悠的歲月長河裡,把你的青春、智慧和人性的光輝灑在百年後的今天。
⑶ 六年級下冊語文練習冊第十八課的答案
喂,你要說是什麼版啊...語文S版?
⑷ 六年級下冊第十八課《神奇的絲瓜》教案版書
教學目標:
1、品味語言,通過抓關鍵句和關鍵字來感受絲瓜的神奇;
2、啟發學生獲得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
教學重點:
1、理解課文內容,說出絲瓜的神奇之處
2、通過本文的學習,培養學生不怕困難,微笑面對生活的精神品質
教學難點:
品讀課文,感悟絲瓜所展現出來的品格,啟發學生感悟生活。
教學設想:
這篇課文採用:預習——展示——反饋的課堂教學模式。預習中明確學習目標,在展示中交流學習的成果,在反饋中對學習目標進行檢測。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預習展示課)
第一環節:出示預習目標展開預習
一、自主學習本課生字詞
二、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三、自主探究課文內容:
1、我對絲瓜「驚奇」的原因是什麼
2、絲瓜的神奇之處是什麼?
3、講述絲瓜的生長過程。
4、文中幾次提到作者「擔心」?他分別「擔心」什麼?
5、從絲瓜的生長過程你悟出了一種什麼樣的人生態度?
四、搜集季羨林的資料,加深對季老的了解。
五、課堂延伸:
1、抓住「我無法同絲瓜對話」讓學生展開想像:如果「我」能和「絲瓜對話,想像會說些什麼?
2、你還知道哪些有神奇之處的植物?
(學習模式:自主學習、小組合作探究,老師巡迴指導幫助處理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鼓勵他們深入文本,並提出一些新的想法或問題。這些想法或問題由各組組長匯集在一起,共同討論,解決不了的在展示反饋課上集體探討。充分調動每一個小組成員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
第二環節:展示反饋
一、設置情境朗讀課題:《神奇的絲瓜》
讀過課題後你能提出什麼疑問呢?
絲瓜是什麼樣子的?
絲瓜能吃嗎?
絲瓜有葯用價值嗎?
絲瓜有何神奇之處?
多媒體:看一個短片,簡要了解絲瓜
下面讓我們一同走進課文看看絲瓜究竟有何神奇之處——板書課題
二、生字詞展示
老師隨機抽取各組同學到黑板上默寫,根據默寫情況評價各組表現
多媒體顯示生字詞:
讀一讀:lí bā tū yí
籬 笆 凸出怡然
詞語解釋:
車水馬龍:形容車輛很多來往不斷。
百思不得其解:反復思索,仍然不能理解。
杞人憂天:傳說齊國有個人怕天會塌下來,吃飯睡覺都感到不安。比喻不必要的的憂慮。
隨機抽取詞語讓同學們造句
三、朗讀展示,走進文本
老師配樂范讀(多媒體播放音樂和絲瓜的生長圖片)
提示:要用什麼樣的感情朗讀課文?(充滿好奇,驚訝,喜悅)
各組派代表展示朗讀
班級評論員重點點評
四、自主探究深入文本
(一)、品讀絲瓜的「神奇」
從哪些地方你感受到了絲瓜的神奇?
以小組為單位選派代表展示本組預習的成果,其他人給予補充。
老師歸納:作者通過寫絲瓜籽、絲瓜秧、絲瓜的「瓜」的神奇來體現絲瓜的神奇。重點描寫了絲瓜的「瓜」的神奇,這種神奇具體體現在哪裡呢?
多媒體展示:
第一處:「最初長出來的瓜不再長,彷彿得到命令停止了生長」(為什麼停止了生長?不停止生長結果會怎樣?)
第二處::「兩個瓜不知從什麼時候忽然彎了起來,把軀體放在窗檯上。」。(重讀:彎了、把軀體、放在。絲瓜的主動性,像人一樣有思想,有智慧。)
第三處:「那一個我認為失蹤了的瓜,平著身子躺在緊靠樓牆凸出一個檯子上。」(原來是怎樣生長的?這個樣子的改變是人為的嗎?平著身子躺在那兒一般是指人在什麼樣的心情下做的?)
品讀感悟:讀出絲瓜的神奇,讀出作者的驚訝。以上配有製作的絲瓜插圖精彩展示:你還了解哪些有神奇之處的動植物呢?
小組派代表展示
老師補充:
1、瓶子草是一類著名的食蟲植物,為多年生草本植物,一般生長在沼澤地、潮濕的田野或湖濱,屬被動捕捉型食蟲植物. 瓶子草的這些瓶狀葉便是捕捉昆蟲的「誘捕器」。
2、在印度有一種奇特的電樹,如果人們從樹旁經過,一不小心碰到了它的枝條,便會被電打得很難受。經科學家研究發現,原來這種樹具有發電和蓄電的本領。
3、大象的鼻子非常靈敏,如果需要,它能拾起一根縫衣針…….
(二)、講述絲瓜的生長過程
展開想像用第一人稱講述絲瓜的生長過程——《絲瓜成長記》:「我是一粒小小的絲瓜籽被主人隨意點在了房前的空地上…….」
(以充滿童真童趣的講述形式,調動起學生再創作課文的積極性)
⑸ 六年級下冊人教版十四到十八課詞語手冊詞語
18 跨越百年的美麗
放射性:某些元素(如鐳、鈾)的不穩定原子核自發地放出射線而衰變成另外的元素的性質。
鐳:金屬元素,符號Ra,銀白色並有光澤,具有放射性,存在於多種礦石及礦泉中,但含量極為稀少。醫學上可以用來治療癌症和皮膚病。
聲鼎沸:形容人聲喧鬧嘈雜,如同鼎中的水煮沸了一樣。鼎,古代炊具,三足兩耳,多為青銅製成。
淡薄:(對名利等)超脫,不追逐。
莊重:(言語、舉止)不隨便,不輕浮。
定格:1.電影、電視的活動畫面突然停止在某一畫面上。
2.固定不變的格式;一定的規格。
課文中取第一種意思,指居里夫人美麗、莊重的形象如同電影畫面的一瞬間,永遠留存在人們的記憶里。
提煉:用化學方法或物理方法使化合物或混合物純凈,或從中提取所要的東西。
冶煉:用焙燒、熔冶等方法從礦石或其他原料中提取出所需要的金屬。
溶解:一種物質均勻地分散於另一種物質中。如,把食鹽放進水中就成為鹽水。
剛毅:剛強堅毅。
執著:原為佛教用語,指對某一種事物堅持不放、不能超脫。後來指固執或拘泥,也指堅持不懈。課文中指居里夫人堅持不懈的科學精神。
卓有成效:有突出的成績或效果。桌,卓越,高超。
乏力:身體疲倦,沒有力氣。
里程碑:比喻在歷史發展過程中可以作為標志的大事。
迄今:到現在。迄,到。
⑹ 六年級語文下冊第18課(人教版)18課採用了什麼寫作手法
18課運用了倒敘
⑺ 六年級下冊語文書第18課全文
1998年是居里夫人和她的丈夫發現放射性元素鐳一百周年。 一百年前的1898年12月26日,法國科學院人聲鼎沸,一位年輕漂亮、神色莊重又略顯疲倦的婦人走上講台,全場立即肅然無聲。 她叫瑪麗·居里,她今天要和她的丈夫皮埃爾·居里一起,在這里宣布一項驚人的發現:天然放射性元素鐳。本來這場報告,她想讓丈夫來作,但皮埃爾·居里堅持讓她來講。在此之前還沒有一個女子登上過法國科學院的講台。瑪麗·居里穿著一襲黑色長裙,白凈端莊的臉龐顯出堅定又略帶淡泊的神情,而那雙微微內陷的大眼睛,讓你覺得能看透一切,看透未來。她的報告使全場震驚,物理學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而她那美麗、莊重的形象也就從此定格在歷史上,定格在每個人的心中。 關於放射性的發現,居里夫人並不是第一人,但她是關鍵的一人。在她之前,1896年1月,德國科學家倫琴發現了X光,這是人工放射性;1896年5月,法國科學家貝克勒爾發現了天然放射性。盡管這都還是偶然的發現,居里夫人卻對此提出了新的思考:其他物質有沒有放射性?就像是在海灘上撿到一個貝殼,別人也許僅僅是把玩一下而已,她卻要研究一下這貝殼是怎樣生,怎樣長,怎樣沖到海灘上來的。別人摸瓜她尋藤,別人摘葉她問根。是她提出了放射性這個詞。兩年後,她發現了釙,接著發現了鐳。為了提出純凈的鐳,居里夫婦搞到一噸可能含鐳的工業廢渣。他們在院子里支起了一口大鍋,一鍋一鍋地進行冶煉。然後再送到化驗室溶解、沉澱、分析。化驗室只是一個廢棄的破棚子,瑪麗終日在煙熏火燎中攪拌著鍋里的礦渣。她衣裙上,雙手上,留下了酸鹼的點點燒痕。一天,疲勞之極的瑪麗揉著酸痛的後腰,隔著滿桌的試管、量杯問皮埃爾:「你說這鐳會是什麼樣子?」皮埃爾說:「我只是希望它有美麗的顏色。」終於經過三年又九個月,他們終於在成噸的礦渣中提煉出了0.1克鐳。它真的有極美麗的顏色,在幽暗的破木棚里發出略帶藍色的熒光。 這點美麗的淡藍色的熒光,融入了一個女子美麗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瑪麗的性格里天生還有一種更可貴的東西,她堅定、剛毅、頑強,有遠大、執著的追求。這種可貴的性格和高遠的追求,使瑪麗·居里幾乎在完成這項偉大自然發現的同時,也完成了對人生意義的發現。在發現鐳之後的不斷研究中,居里夫人也在不停地變化著。當工作卓有成效的同時,鐳射線也在無聲地侵蝕著她的肌體。她美麗健康的容貌在悄悄地隱退,逐漸變得眼花耳鳴,渾身乏力。皮埃爾不幸早逝,社會對女性的歧視更加重了她生活和思想上的沉重負擔。但她什麼也不管,只是默默地工作。她從一個漂亮的小姑娘,一個端莊堅毅的女學者,變成科學教科書里的新名詞「放射線」,變成物理學的一個新的計量單位「居里」,變成一條條科學定律,她變成了科學史上一塊永遠的里程碑。 居里夫人的美名從她發現鐳那一刻起就流傳於世,迄今已經百年。這是她用全部的青春、信念和生命換來的榮譽。她一生共得了10項獎金、16種獎章、107個名譽頭銜,特別是獲得了兩次諾貝爾獎。她本來可以在任何一項大獎或任何一個榮譽上盡情地享受。但是她視名利如糞土,她將獎金贈給科研事業和戰爭中的法國,而將那些獎章送給6歲的小女兒去當玩具。她一如既往,埋頭工作到67歲離開人世,離開了她心愛的實驗室。直到她死後40年,她用過的筆記本里,還有射線在不停地釋放。 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曾經說過:「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中,瑪麗·居里是唯一沒有被盛名寵壞的人。」 她實事求是,超形脫俗,知道自己的目標,更知道自己的價值。在一般人要做到這兩個自知,排除干擾並終生如一,是很難很難的,但居里夫人做到了。她讓我們明白,人有多重價值,是需要多層開發的。有的人止於形,以售其貌;有的人止於勇,而呈其力;有的人止於心,而有其技;有的人達於理,而用其智。諸葛亮戎馬一生,氣吞曹吳,卻不披一甲,不佩一刃;毛澤東指揮軍民萬眾,在戰火中打出一個新中國,卻從不受軍銜,不背一槍。大音希聲,大道無形,大智之人,不耽於形,不逐於力,不持於技。他們淡淡地生活,靜靜地思考,執著地進取,直進到智慧高地,自由地駕馭規律,而永葆一種理性的美麗。 居里夫人就是這樣一位挺立在智慧高地的偉人。
⑻ 六年級下冊語文書第十八課怎麼做思維導圖
思維導圖又叫心智導來圖,自是表達發散性思維的有效圖形思維工具 ,它簡單卻又很有效,是一種革命性的思維工具。思維導圖運用圖文並重的技巧,把各級主題的關系用相互隸屬與相關的層級圖表現出來,把主題關鍵詞與圖像、顏色等建立記憶鏈接。
思維導圖充分運用左右腦的機能,利用記憶、閱讀、思維的規律,協助人們在科學與藝術、邏輯與想像之間平衡發展,從而開啟人類大腦的無限潛能。思維導圖因此具有人類思維的強大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