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年級語文 > 高中語文古文視頻教學

高中語文古文視頻教學

發布時間:2021-01-19 13:50:40

⑴ 如何提高高中語文文言文課堂教學效率

一、引言
自2001年9月我國各地陸續開展了新課標改革,而如何有效提高高中語文文言文水平和教學效率,是高中語文教師亟待解決的重要任務。文言文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不僅是中華民族的古典文化,還體現了中華民族文化內涵和民族精神。高中生掌握好文言文,不僅能夠奠定傳統文化底蘊,還能夠汲取民族智慧和提高文言文的閱讀能力。通過文言文架起與古代先哲聖賢的溝通渠道,陶冶情操、汲取文化素養,錘煉當代學生的思想。但是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卻存在學生缺乏學習文言文的興趣、缺少對文言文的理解等,再加上高考硬性指標的要求,在新課標下高中文言文暴露出很多問題,導致學習文言文的熱情不高,因此有效提高文言文教學效率是本文探討的重點。
二、強化文言文誦讀能力
在傳統文言文教學中先是理清思路,再介紹重點和難點詞彙,最後串講文章的教學方式,在這種教學方式中擠壓文章朗誦的時間,不得已文言文的背誦被擱置在學生的課余時間。但是實際上由於文言文與現代文在韻律、文字描述、文章架構方面的差別,古文在吟唱中才能感受其語言的魅力和獨特的文化內涵。因此,要大幅度提高學生的文言文理解能力和興趣,必須實行行之有效的背誦和朗讀文言文,正所謂「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在文言文教學中,首先應將朗讀放在高中語文課堂的首位,讓學生在教師的科學指導方式下參與朗誦。學生掌握了話語停頓和文字斷句後,再縷清文章思路、介紹文言文重點難點和串講文章,最後理解了文言文思路後的朗誦,這樣一連串下來,誦讀既是課堂教學的起點,又是語文課堂教學的總結和學生的深層次理解,從而提高語文文言文教學效率。
三、提高學生的文言文理解能力
學生學習興趣不濃厚,課堂教學效率不高,另一個原因是學生的文言文理解能力欠缺,建議教師從歷史背景、學生互助學習、改革教學模式等方面入手,提高學生的文言文理解能力。
首先,教師在文言文教學中應引入歷史背景,引導學生站在歷史的角度和作者的立場理解文言文的內容,在了解文章所在的文化和歷史背景下,學習文言文知識,思考文言文中所蘊含的哲學思想,學習先哲聖賢的思想智慧,引導學生在辯證理論的思想下考慮和分析問題。
其次,引導高中生互助學習、自主學習,在學生的互助合作中增進同學情誼,通過反復誦讀大膽說出自己的理解和不懂的問題,聯想古代歷史並反思現代生活,在小組討論中牢記文言文知識和進行自我反思,不僅增進同學之間的感情,而且提高文言文的教學效率。
再次,創新文言文的教學模式,在文言文教學中要引入現代信息技術,利用多媒體等手段,開展視、聽、觸覺等多種方式語文教學模式,在互聯網和大數據中搜尋和下載豐富的文言文相關內容,並挑選合適和正確的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
四、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在文言文學習效率的提高上,除了強化背誦能力和提高理解力外,也離不開學生的學習興趣,只有提高學生的文言文學習興趣,才能激發學生探索文言文知識的慾望。在傳統教學方式下,教師只是通過介紹作者背景這種單一的講解流程,學生興趣不濃,課堂學習氛圍不佳,時間久了學生學習積極性受挫產生疲憊感。因此,新課標下,應摒棄死板的教學方法,搜集古代影視作品和帶給學生視聽感受,將前後文言文作品串聯起來,溫故而知新,學生對已學的文言文產生興趣,渴望繼續學習古代文學知識,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在文學素養的知識遷移中檢查學生的文言文學習能力,增強學生文言文的理解能力,用先哲聖賢思維反思現代生活的得與失。
五、引導和啟發式教學方式
在高中語文文言文教學中,傳統的教學方式只是通過逐句解釋的方式教學,無法引起學生興趣,產生疲憊心理。新課標下應以點撥引導學習為主,讓學習自主思考、自主學習、自我反省,在對難以理解的特殊詞句做出詳盡分析後,應引導學生掌握文言文的整體思路和大體脈絡。高中語文教師應結合文言文資料和背景拓展相關的人文精神,讓學生深度理解文章內涵。如通過《出師表》引出《陳情表》的課堂教學,通過對《出師表》的評價設問為什麼要陳情,陳情的目的和內容是什麼,引導學生層層設問,在合作小組中相互提問和探究中得到真正的答案,對回答的問題進行評價,引導學生找尋文言文知識的正確答案。

⑵ 高中語文古文的教學目標是什麼

高中生應該就是成年人了,有了一定的鑒賞能力了。學習古文的,一方面版是要考試的,教學大綱的權要求。另一方面,古文就是古人的智慧。學習是個過程,看看別人的思考能力,鍛煉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你才能成熟起來,難道考試會考漫畫非主流,還是考試會考古文呢?學的過程很痛苦,要背誦,要理解,詩詞虛詞的用法,意義。但是,我建議你可以結合歷史,縱觀全局來看,來理解。你可以把古文中有用的東西,你明白的道理,好好的掌握。以後會用到的。作文上用一個句會增色不少。當然,關鍵是你的興趣。你覺得很不喜歡,那你就要死學了,不過沒意義。畢竟考試不會出原題。如果你慢慢的領悟,可能你會有點眉目的。多去看看作者的介紹。古文的產生和時代是密不可分的。

⑶ 怎樣學好高中語文文言文

學好高中語文文言文的方法:
第一,要有相關的歷史知識。
常言說,文史不分家。每個人都是生活在一個時代里的,這個時代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必定會對他產生影響。所以,我們只有了解了這個人所處的時代,才能了解他的作品的內涵。比如屈原,他力主改革,希望楚國強大,但楚王「內惑於鄭袖,外欺於張儀」,先疏遠屈原,後把他流放汨羅江,使其改革之志不能實現,投江而死。了解了這段歷史,我們在理解《離騷》時就容易的多了。
第二,具備相關的文化常識。
中國古代文化博大精深,內涵豐富,並且有許多內容隨著歷史的發展不斷地演變。如姓名和稱謂,官職和科舉,地理常識,宗法禮俗,服飾和器物,歷法和刑法,古籍注釋體例等八個方面所涉及的內容,古今有很大的差別。這些內容雖然不需要學生全部掌握,但平時學習中遇到的也應積累下來作為自己的知識儲備,以便在文言文學習和考試中隨時調用。
第三,學會以「今人之心,度古人之腹」。我們生活在當今社會,面對災難,會團結一心,眾志成城;面對丑惡,會抨擊、鞭撻;我們會同心抵禦外辱。其實這種思想感情是一脈相承的。面對外辱,文天祥寫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面對百姓的困苦,杜甫寫下了:「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所以我們在學習古文時,應善於把古人和今人的情感放在一起對比聯想,從而揣摩古人的思想,准確的理解文言文所反映的實質。
第四,掌握好的文言文學習方法:
一、 掌握基本的語言結構。文言文大體上可以分為詞和句。其中,詞包括實詞和虛詞兩大類;句可分為判斷句、被動句、倒裝句、省略句、固定句五大類。系統掌握文言文的語言結構,弄清其與現代漢語的區別和聯系,是學習文言文的基礎。
二、 正確斷句。古人寫文章沒有標點符號可用,因此,如何斷句直接影響著對文章內容的理解。正確斷句須注意以下幾點:理解關鍵詞語,判斷詞與詞之間關系;了解一定的古代文化賞識;掌握文中對話、轉述、引用的規律;根據句首和句尾的詞語以及句中的慣用語進行判斷。
三、 學會正確的翻譯方法。翻譯文言文的原則是:忠實原作,字字敲定,直譯為主,意譯為輔。翻譯時應注意以下幾點:補充省略的部分;調整語序;適當增減。
四、 反復誦讀。常言道: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多誦讀可以培養語感,達到熟練閱讀其他古代作品的目的。此外,古文很講究內在的韻律和節奏,反復誦讀可以充分領略作品的音樂美,提高學習興趣。

⑷ 高中語文老師文言文該如何教

首先,實詞要給學生講清楚,還可以引申一些已經學過的東西.
其次,翻譯句子專是必不可少的,不要自己屬翻譯,而是把重點句型和字,給學生講清楚,讓學生來翻譯,從而達到文言文翻譯中的「達」.
以上都是很模式化的.
上課的時候這些都要放的稍微靠後一些,課堂的前半段,是講作者,除了生平以外,重要的是講一些故事,這個作者發生的趣事,當然,這個就要看老師的水平了,老師的才華,老師讀過多少書,也是從這看出來的.
至於在平常日留作業方面,讓同學准備一個文言文的本,上面有通篇翻譯,有實詞翻譯.就可以了.經常考,以督促學生經常看.至於做其他的題,那也是有必要的,但是不應作為重點.

⑸ 求高中語文的文言文的朗讀的音頻,所有的所有的。

可以去搜索這幾個字去找找,
文言品讀 音頻下載

⑹ 高中語文古詩詞講課時如何運用朗誦教學法

清末閱讀學家曾國藩在《諭紀澤》的家書中說「李杜韓蘇之詩、韓歐曾王之文,非高聲朗讀則不能得其雄偉之概,非密詠恬吟則不能探其深遠之韻」。朱自清亦在其《朗誦與詩》一文中指出:「語言不能離開聲調,詩文是為了讀而存在的」,「只有朗讀才能玩索每一詞、每一語、每一句的義蘊,同時吟味它們的節奏」。洪鎮濤先生也說,朗讀是語文的第一教學法。面對優美的韻文,教師應該怎樣引導學生進行有層次、過程合理的朗讀呢?
1、「識得廬山真面目」——范讀再現韻文的旋律。
無論是詩詞還是抒情散文,自身都有一定的韻律,或整齊對仗,或參差錯落,或一氣貫通勢如排山倒海,或似斷還續聲如山泉丁冬。詩文的旋律源自漢語的平仄、壓韻、對仗及句式的變化,因此,准確的朗讀是學習的第一步驟。而教師的范讀或名家標准朗讀錄音能給學生以示範,解決識字斷句的問題,尤其在古文的教學過程中,時代的隔閡、語言的變化讓學生學習起來很費力,范讀能有效縮短學生的認知過程,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後,學生可以自由朗讀,或齊讀或單讀以求知識的鞏固。
2、「用我的聲音觸摸你的靈魂」——學生的個性化朗讀
對同一首詩不同的讀者會有不同的感悟。因此,不同的讀者在朗讀過程中對同一句的語速、語氣及重音的處理各有不同,如李白的《將進酒》一詩的前兩句「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一句流露出作者時光易逝的感傷、懷才不遇的悲憤,但有的學生讀「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時高昂急促擲地有聲,如挾天風海雨撲面而來,再現了詩人狂放的個性;有的學生讀「君不見」時較從容親切,為下文蓄勢,「黃河之水天上來」一氣貫通,「天上來」達到語調最高處,「奔流到海」氣勢恢弘如排山倒海;「不復回」則如瀑布飛流直下,深惋悲嘆。個性化的朗讀體現了學生對詩人對作品的不同的理解和在理解基礎上的個性化再創造。沒有充滿個性色彩的朗讀,學生就不會產生和作者的共鳴,不會有自己獨特的感悟,不可能養成獨立的審美習慣。
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配樂朗誦
詩最早是唱出來的,詩與音樂可謂情同手足。詩詞歌賦以其優美的旋律陶冶著、感動著人們,以達到或興或觀或群或怨的目的。因此,在韻文的教學中,萬不可忽視音樂的存在,忽視音樂之於韻文教學的功用。韻文的風格多種多樣,異彩紛呈。有的豪邁奔放有的含蓄婉約;有的瀟灑飄逸有的沉鬱頓挫;有的輕快明麗有的慷慨悲歌。如能給這些美文配以風格相似的音樂,則如紅花配之以綠葉,藍天點綴以白雲,相互彰顯,互為襯托。精美的配樂朗誦不但能提高學生的注意力,更有利於聽者在音樂的渲染中更好的感知的作品意境,領悟作者的思想情感,接受語言美音樂美雙重的熏陶。例如給《再別康橋》配以大提琴曲《天鵝》,《天鵝》舒緩優美的旋律對表現作者對康橋的無限眷戀起到強烈的烘托渲染作用,湖水之於天鵝恰如康橋之於作者,二者互為襯托,能引起聽者強烈的共鳴。而古琴曲《陽關三疊》的旋律低沉憂傷與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離別的傷感相輔相成,催人淚下。在此基礎上,教師還可以組織配樂朗誦比賽,讓學生在音樂的感染下融入詩文的境界中,讓文學音樂一起提升學生的思想審美境界。

⑺ 高中語文文言文課怎麼上最有效

文言結合,既注重聞言基礎知識,也注重文章的結構和內涵。給學生一定的趣味,引導其學習。

⑻ 教師如何把高中語文文言文講得生動

我的體會是,要放開眼界,縱橫聯系,讓學生有新鮮感。比如講《張衡傳》,要讓學生帶歷史課本,聯系其中張衡與地動儀的內容,尤其是看著歷史課本中的彩圖,會比你一個字一個字講地動儀結構的文字強得多。

⑼ 怎樣學好高中語文文言文

1高中語文文言文課前預習課前預習的基本要求,即結合注釋,疏通文義。對於暫時無法理解的字、句,如有可能,應藉助工具書(如《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結合語境,揣摩、判斷,並注意課上老師的講解、說明。「帶著問題」上課,「有的放矢」學習,無疑事半功倍。而課後復習則應注意歸納、積累。同學可以側重對文言現象,如通假字詞、詞類活用、古今異義、特殊句式等進行整理,以期鞏固學習成果,加深知識理解。
2高中語文文言文找准讀音這是由於文言文中多生僻字,又間有通假字、多音字和破讀所決定的。一般來說,課文注釋中對這一些都註明了讀音,要依據注音,認真讀准。

這里要著重提一提「破讀」的問題。所謂「破讀」,就是改變字(詞)的讀音以區別不同的意義或詞性的一種方法。如「衣」用作名詞時讀yī,用作動詞(穿衣)時讀yì;「食」在表示吃時讀shí, 在表示給人吃時讀sì。

3高中語文文言文歸納總結一般說來,初學文言文,最好做到「每課一歸納,單元一小結」。歸納整理時可以從特殊字詞的注音、一詞多義、通假字、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特殊句式、成語典故、重點語句以及文化常識等個方面來進行,每個單項都可以自行規定一種特殊的符號,以提高學習效益。

4高中語文文言文勤於獨立思考思考是掌握知識的中心環節。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首先要善於提出問題。思考是從問題開始的。因此,引起思考的最好辦法就是多問幾個為什麼。其次要善於分析綜合。分析就是深入到文章的內部分解剖析,將各部分的個別特徵區分開來;並加以比較和鑒別,從而對學習的內容有深透的了解和認識。對所讀的書要分解成若幹部分,然後逐一剖析。綜合則是在分析的基礎上把各部分聯系起來加以認識從而把握整體。第三,培養獨立思考習慣要克服不良的思維定勢,防止思想的僵化。

5高中語文文言文熟讀成誦宋代朱熹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謂讀得熟,則不待解說,自曉其義也」。古人是聰明的,幼童入學,老師並不多講理論,而是讓其一遍一遍、踏踏實實地去將看上去一字不通的《三字經》、《百家姓》、《干字文》、《四書》、《五經》等背得爛熟於心,文章的意思也自然明白了。著名文學評論家、小說家李國濤先生說,中國古詩古文是不能不背的,當時不懂或不全懂的,先背下再說。郭沫若老先生也說,兒時背下的書,像一個大冰山,入了肚子,隨年齡增大,它會慢慢融化,一融化,可就是大財富了。由此可見,學習文言文最簡單、最有效、最好學的方法就是熟讀成誦!

⑽ 高中語文選修1背誦古文大全,夠詳細的

01.浙江省學科教學指導意見指定《<論語>選讀》背誦部分
《論語》選讀01《為政以德》指定背誦部分
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2•1)
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2•3)
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夫如是,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今由與求也相夫子,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而謀動干戈於邦內。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牆之內也。」 (16•1)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13•6)
《論語》選讀02《克己復禮》指定背誦部分
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12•1)
孔子謂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3•1)
孔子曰:「天下有道,則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天下無道,則禮樂征伐自諸侯出。自諸侯出,蓋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執國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則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則庶人不議。」 (16•2)
子路曰:「衛君待子而為政,子將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於其所不知,蓋闕如也。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錯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於其言,無所苟而已矣。」 (13•3)
《論語》選讀04《知其不可而為之》背誦部分*
楚狂接輿歌而過孔子,曰:「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孔子下,欲與之言。趨而辟之,不得與之言。 (18•5)
子路曰:「不仕無義。長幼之節,不可廢也;君臣之義,如之何其廢之?欲潔其身,而亂大倫。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18•7)
《論語》選讀05《仁者愛人》背誦部分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1•6)
顏淵、季路侍。子曰:「盍各言爾志?」
子路曰:「願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
顏淵曰:「願無伐善,無施勞。」
子路曰:「願聞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5•26)
《論語》選讀06《君子之風》背誦部分
子曰:「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15•9)
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4•16)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6•11)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7•16)
葉公問孔子於子路,子路不對。子曰:「女奚不曰: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雲爾。」(7•19)
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6•23)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8•7)
《論語》選讀08《周而不比》背誦部分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2•14)
孔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16•4)
子曰:「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15•23)
曾子曰:「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12•24)
《論語》選讀11《誨人不倦》背誦部分
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7•8)
子路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
冉有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
公西華曰:「由也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赤也惑,敢問。」子曰:「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11•22)
《論語》選讀12《高山仰止》背誦部分
子之武城,聞弦歌之聲。夫子莞爾而笑,曰:「割雞焉用牛刀?」子游對曰:「昔者偃也聞諸夫子曰:『君子學道則愛人,小人學道則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戲之耳。」(17•4)
顏淵喟然嘆曰:「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爾。雖欲從之,末由也已。」(9•11)
《論語》選讀13《沂水春風》背誦部分
「點!爾何如?」
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對曰:「異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傷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
《論語》選讀14《中庸之道》背誦部分
子貢問:「師與商也孰賢?」子曰:「師也過,商也不及。」曰:「然則師愈與?」子曰:「過猶不及。」(11•16)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3•23)
子貢問曰:「鄉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鄉人皆惡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鄉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惡之。」(13•24)
子曰:「鄉原,德之賊也。」(17•13)

閱讀全文

與高中語文古文視頻教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