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年級語文 > 初中語文課內古詩詞賞析題語文版

初中語文課內古詩詞賞析題語文版

發布時間:2021-01-19 10:08:51

㈠ 跪求初中語文課後古詩詞主題理解和名句賞析

第一冊

1《歸園田居》:「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悠然」寫出了作者那種恬淡、閑適、對生活無所求的心情。「見」表現出詩人看到山不是有意而為之,而是在採菊之間無意中山的形象映入眼簾。好象自己的心早已和山融為一體了。能達到這種境界,正是心靈自由而平靜的美好結局。

2「但使願無違」的「願」如何理解?

從字面上看是「我的意願」有個好收成,其實更蘊含了不要在那污濁的現實世界中失去自我的意思。

3、 《過故人庄》:「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是描寫山村風光的名句。綠樹環繞,青山橫斜,猶如一幅清淡的水墨畫。同時也採用了對偶的修辭手法,「綠樹」對「青山」,「村邊」對「郭外」,詞性相同,互相對應,十分工整。

4、《錢塘湖春行》:「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亂花漸欲迷人眼,野草才能沒馬蹄。」

這四句是白居易此詩的核心部分,也就是最為搶眼的句子,同時也是白詩描寫春光特別是描寫西湖春光的點睛之筆。幾處,是好幾處,甚至也可以是多處的意思。用「早」來形容黃鶯,體現了白居易對這些充滿生機的小生命的由衷的喜愛:樹上的黃鶯一大早就忙著搶占最先見到陽光的「暖樹」,生怕一會兒就會趕不上了。一個「爭」字,讓人感到春光的難得與寶貴。而不知是誰家屋檐下的燕子,此時也正忙個不停地銜泥做窩,用一個「啄」字,來描寫燕子那忙碌而興奮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寫活了。這兩句著意描繪出鶯鶯燕燕的動態,從而使得全詩洋溢著春的活力與生機。黃鶯是公認的春天歌唱家,聽著她們那婉轉的歌喉,使人感到春天的嫵媚;燕子是候鳥,她們隨著春天一起回到了家鄉,忙著重建家園,迎接嶄新的生活,看著她們飛進飛出地搭窩,使人們倍加感到生命的美好。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用亂花淺草來寫西湖早春的美景。「漸欲」,漸漸就要;「才能」,剛剛能夠,都表現出事物在發展變化之中。

5、《游山西村》:「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山西村山環水繞,柳暗花明,一派花團錦簇的景象,用來說明困境中仍然蘊含著希望,也暗含著克服重重困難最後終於實現理想願望的深刻哲理。

6、《觀滄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這是全詩的高潮,作者運用豐富奇特的想像,大膽的誇張,將眼前海上的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壯志融合在一起,創造了一種宏大的意境。

7、《次北固山下》:「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為歷來傳誦的名句,描繪了晝夜和冬春交替過程中的景象和心中的喜悅。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在描述自然的時序交替中蘊含哲理。「生」說明舊事物中已孕育了新的生命,景中出理。「入」,是說新春提前闖入舊的一年,景中出情,思鄉而不低沉。

8、《望岳》:「會當臨絕頂,一覽眾山小。」

泰山的雄姿,引發詩人登臨高峰的願望,他要臨絕頂,將天下群山盡快收入眼底。聯繫到詩人當時實情,這句詩更可理解為:他不計落第得失,堅信自己出眾的才情,堅信自己一定能脫穎而出。至此,泰山的雋秀磅礴之氣與詩人凌雲壯志之豪情自然地溶為一體,情景交融,渾然天成。

9、《西江月》:「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表面看來寫的是風、月、蟬、鵲這些及其平常的景物,然而,經過作者巧妙的組合,結果平常中就顯得不平常。鵲兒的驚飛不定,不是盤旋在一般枝頭,而是飛繞在橫斜突兀的枝幹之上。因為月光明亮,所以鵲兒被驚醒了;而鵲兒驚飛,自然也就會引起「別枝」搖曳。同時,知了的鳴叫也是有其一定時間的。夜間的鳴叫聲不同於烈日炎炎下的嘶鳴,正當涼風徐徐吹拂時,往往感到特別清幽。總之,「驚鵲」和「鳴蟬」兩句動中寓靜,把半夜「清風」、「明月」下的景色描繪得令人悠然神往。

第二冊

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只要四海之內有你的知心朋友,即使遠在天涯海角,也仍像是近鄰。(作者勉勵自己的友人,勇敢地踏上征途,表現出了朋友之間的真摯感情。)

2、《黃鶴樓》:「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陽光照耀著漢水平原,漢陽鎮四周的樹木顯得格外分明,那芳草茂盛的地方,便是鸚鵡州。(觸景生情,勾起淡淡的鄉愁。)

3、《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沉舟側畔干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沉船旁邊無數新船飛速馳過得意洋洋,病樹面前萬千綠樹如同逢春蓬勃生長。①比喻在自己被貶謫邊地好像沉舟病樹般奄奄一息之時,有多少人卻飛黃騰達「爬」上去,這表達了作者對自己的不平遭遇的憤慨,又是對那些混水摸魚撈好處的人的諷刺。②這兩句詩在客觀上卻寫出了新事物終究要取代舊事物這一客觀規律。)

4、《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賣唱女不知道國家滅亡的悲痛,隔著江水還唱著亡國的曲子《後庭花》。(描述了現實中帝王飲酒作樂,不理政事,荒淫無度的生活,表達出詩人憂國憂民之情。)

5、《夜雨寄北》「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哪一天在西窗之下同你一道深夜秉燭長談,訴說我在巴山這天晚上看雨時想念你的心情。(這兩句是作者身在巴山設想回長安、晚上與妻剪燭夜談的情景,表達了相思之情。)

6、《龜雖壽》:「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年老力衰的千里馬雖伏在馬槽上,但它的志向仍是日行千里;懷有雄心壯志的人雖到晚年,但雄心壯志不改,慷慨依舊。(這四句話表現了作者自強不息,老當益壯的進取精神和豪邁氣慨。)

7、《石壕吏》:「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

活著的姑且活著,死了的永遠完了!(諷刺了統治者的殘暴,表現作者對勞動人民的同情。)

8、《相見歡》:「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即使有千絲萬縷的離愁,剪也剪不斷,理也理不清,讓人心亂如麻的是離別愁情,這離愁別恨的另一種滋味,不是常人所體驗到的。(這幾句話直抒離愁之苦,抒發了作者一腔懷舊之情。)

9、《觀書有感》:「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要問它怎麼能夠這樣清澈,那是因為有著源頭鮮活的水不斷補充。(池塘里的水是比喻人的知識、學問、思想,而那「源頭活水」是比喻讀書得來的新知識。一個人,哪怕是學到了不少知識,就像一口池塘中已裝了大半池水一樣,然而如果就此不再學習,那麼原來那點知識就會慢慢枯竭、老化,思想也就僵化了。就像長期不換水的池子也會臭一樣,必須不斷讀書學習,把「活水」源源不斷地注進自己那口「池塘」去,自己的知識學問和思想觀點才能不斷充實不斷更新。詩人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寫出把難懂的書看懂時的感受。)

10、《清平樂》:「最喜小兒亡賴,溪頭卧剝蓮蓬。」

最有趣的是那個小兒子頑皮淘氣,躺在河邊伸手剝著水中的蓮蓬。(表達了作者喜愛田園生活的思想感情。)。

第三冊

1、《使至塞上》: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這段話寫進入邊塞後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壯麗的風光,畫面開闊,意境雄渾。一個「大」字,形象描繪出邊疆沙漠的荒涼與浩瀚,那裡寬闊無邊沒有什麼奇觀異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濃煙就顯得格外醒目,因此稱作孤煙,下面一個「直」字則表現出了他的勁拔和堅毅之美。那荒漠上沒有任何山巒林木,橫貫其間的黃河就非得用「長」來形容才算準確。另外,落日本來給人是一種凄楚蒼涼的印象,而在此處詩人卻把它寫「圓」了,便給人以親切溫暖之感。詩人不僅實寫了沙漠的景象,而且還把自己的孤寂情緒巧妙地融入到廣闊的自然環境中去,正如王國維所評價的那樣,這是「千古壯觀」的名句。

2、《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這兩句突發奇想,借月傳情。人隔兩地,難以相從,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詩人想到:我還是把自己的一片愁心託付給這皎潔生輝、純潔多情的明月,讓它隨風飄到遠在夜郎(今湖新晃侗族自治縣)以西的友人身邊去吧!這「愁心」,概言之,是為友人處境而愁;細析之,則又包含著關切、牽掛、不平、同情、憂慮等多種復雜的感情,真是纏綿悱惻,一往情深!這「直到」,表面上描繪明月清風飛越萬水千山,直抵夜郎龍標,實際上烘托詩人心飛神馳,追念友人的殷殷深情。

3、《春望》: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抵萬金」寫出了家書的珍貴,寫出了消息隔絕、久盼音訊不至時的迫切心情,表達了對妻子兒女的強烈思念。這是人人心中會有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產生共鳴,因而成了千古傳誦的名句。

4、《春望》:「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這兩句通常解釋為:花鳥本為娛人之物,但因感時恨別,卻使詩人見了反而落淚驚心。另一種解釋為:以花鳥擬人,感時傷別,花也濺淚,鳥亦驚心。兩說雖則有別,其精神卻能相通,一則觸景生情,一則移情於物,都表達了感時傷世的感情。本聯以「感時」一語承上,以「恨別」一語啟下,章法分明。

5、《論詩》:「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國家代代都有有才情的人出現,他們各自的影響也不過幾百年而已。作者認為詩歌應隨著時代不斷發展,詩人在創作上應求變創新,而不要刻意模仿,跟在古人後面亦步亦趨。

6、《渡荊門送別》:「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描寫渡過荊門進入楚地的壯闊景色,畫出一幅氣勢磅礴地萬里長江圖,寫的是遠景。

這一聯中的「隨」、「盡」、「入」三個字用得好,想一想好在何處。

——「隨」字將群山與原野的位置逐漸變換、推移,真切的表現出來,寫活了,給人以空間感和流動感。

——「盡」字表達了剛從三峽中出來的詩人頓時喜悅開朗的心情。

——「入」字用得貼切,是對前途的展望,大江無阻擋地流向遠方,空間廣闊,打開了詩人眼界,奔騰著詩人的想像,洋溢著詩人青春蓬勃的朝氣。

7、《渡荊門送別》:「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

「月下飛天鏡」是月夜俯視所見。明月本在天上,倒映在流速緩慢的長江水中,好像從天上飛來一面明鏡。「雲生結海樓」是白晝眺望所見。雲多,則天空高遠,反襯原野低平、江岸遼闊、兩岸平曠的景色,在自然美景中融進了詩人見到平原時欣喜的感受。

8、「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詩人抓住秋天「一鶴凌雲」,這一別致的景觀的描繪,展現的是秋高氣爽,萬里晴空,白雲漂浮的開闊景象。那凌雲的鶴,也載著詩人的詩情,一同遨遊到了雲霄。雖然,這鶴是孤獨的,然而它所呈現出來的氣勢,卻是非凡的。一個「排」字,所蘊涵的深意,盡在不言中了。也許,詩人是以「鶴」自喻,也許是詩人視「鶴」為不屈的化身。這里,有哲理的意蘊,也有藝術的魅力,發人深思,耐人吟詠。它給予讀者的,不僅僅是秋天的生機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種高揚的氣概和高尚的情操。

9、《過零丁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古往今來,人難免一死,為拯救祖國而死,捨生取義,一片丹心將垂於史冊,映照千古。這激情慷慨的兩句詩,表明了詩人捨生取義的決心,充分體現了他的民族氣節。全詩也因有此兩句收尾而成為一代名作,千古壯歌。

10、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

下闋迸發出使人感奮的議論。這種議論不是抽象的,概念化的,而是即景取喻,以富有情韻的語言,表達有關人生的哲理。「誰道」兩句,以反詰喚起,以借喻回答。結尾兩句以溪水西流的個別現象,即景生感,借端抒懷,自我勉勵,表達出詞人雖處困境而老當益壯、自強不息的精神。

第四冊

1、「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花木深」頗有意境,襯托出「幽處」之幽,幽中顯靜,幽中含美,抒發詩人去除雜念,忘情山水的情趣。

2、毅魄歸來日,靈旗空際看。

表達了夏完淳誓死不屈的決心,詩句慷慨激昂悲壯雄奇。

3、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陽圓缺,此事古難全。

在寫作手法上,這三句高度概括了人間天上、世事自然中復雜錯亂的變化,筆法是大開大合,筆力雄健深厚。感情樂觀開朗、積極向上。

4、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這是作者一種美好的祝願。即使相隔千里,也可以共享這一輪美麗皎潔的明月。給人以美的愉悅,給人以美的希望。

5、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這三句描繪形象生動,言情蘊藉,深化愁情苦調,為千古名句

6、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這兩句詩採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句子想像豐富,從塞北的嚴酷環境,竟然想到春天的梨花,氣氛熱烈,色彩奇麗。

7、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這兩句詩含蓄委婉而感情熾熱,以嶄新的形象語言來表達海枯石爛而矢志不變的愛情。

8、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只有18個字,卻接連出現了九個名詞,九種景物,體現了「斷腸人」對於這些景物的獨特感受,用筆簡略,意象鮮明。

9、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詩人一針見血地指出了封建統治階級與勞動人民的根本對立,敢於為百姓的苦難大聲疾呼,這是難能可貴的。

第五冊

1、《飲酒》:「心遠地自偏。」

精神超脫世俗,自然覺得住的地方也僻靜了。好個「心遠地自偏」,恬靜又不乏稍稍透露出那麼一丁點東籬採菊的怡然自得!這樣的詩句也只有陶潛這樣淡薄功名,而又返璞歸真的夫子才能唱得出。如果我們要深究起來,這句詩妙就妙在它所包涵的哲理。人既是物質的人,也是精神的人。處在眾人聚居的地方,嘈鬧是客觀上的存在,誰也無可迴避。要逃避它惟有從自我心靈上擺脫它,只要心靈脫俗,主觀上便能夠超脫現實,鬧中取靜。

2、《望洞庭湖贈張丞相》:「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

作者用誇張的修辭方法,妙用了「蒸」「撼」兩個動詞:連雲夢澤這么巨大的湖泊,也被洞庭湖蒸騰的水氣所籠罩,可見其豐厚的蓄積;連岳陽城這么大的都市也為其波濤所撼動,不安地匍伏在它的腳下,可見其力量的巨大。這樣,詩歌把洞庭湖磅礴壯觀的氣勢推向極點,很有特色。因此,它被世人譽為與杜甫的「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並舉的吟詠洞庭湖的名句。

3、《行路難》:「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這兩句詩是全詩的高潮,長風、破浪、直掛、濟滄海,這些詞一氣貫下,盡掃前面茫然苦悶帶來的沉鬱之氣,將詩情推向一個境界開闊的頂點。在此,我們聽到詩人充滿信心和展望的強音:盡管前路阻礙重重,但總有一天,可以乘風破浪,到達理想的彼岸。這兩句詩突出地表現了詩人倔強的相性和執著追求理想的強大精神力量。後人常以這兩句詩自勉或鼓勵他人執著追求理想。

4、《茅屋為秋風所破》:「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

這三句詩前後用七字句,中間用九字句,句句蟬聯而下,其中的「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安如山」等詞,聲音洪亮,節奏鏗鏘,境界開闊,恰當地表現了作者內心的激情和火熱的希望。在這狂風暴雨襲擊的秋夜,詩人不僅僅為自身的不幸遭遇而哀嘆,他發出的是要求變革黑暗現實的疾呼。杜甫這種熾熱的憂國憂民的情感千百年來一直激盪著讀者的心靈,並發生過積極的作用。

5、《望江南》:「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

是寫景,又寓情其中,含義深刻。眼望江上千帆過去,都不是丈夫的歸舟,時近黃昏,江面只剩下斜陽含情脈脈,江水東流悠悠不斷,意境幽遠凄清,渲染怨婦的離愁,把浪跡天涯的遊子久久未歸,辜負了閨中人脈脈多情的心緒形象地表現出來。一個「盡」字不僅把天色已晚,江面空無一船,空曠凄涼的意象描繪出來,而且把怨婦獨倚江樓時間之長,盼夫歸來痴心不改的意境表現出來。

6、《漁家傲》:「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

深刻展示了戍邊戰士的內心世界。一杯濁酒,怎能排遣這離家萬里的鄉愁呢?但不能因為思鄉忘了為國分憂。接著寫自己還沒有像竇憲那樣打敗匈奴勒石紀功、班師回朝,所以還沒有回家的打算。詞人寫出了邊防將士以國事為重,勇敢保衛邊疆的高度責任感。同時也反映出他對宋朝「安內虛外」忍辱求和政策的不滿,以及功業未就、壯志難酬的憤懣心情。

7、《己亥雜詩》:「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這兩句詩被人廣為傳誦。意思是說落花並非無情物,它能化作肥沃的春泥而重新培育出美麗的花朵,以自己的生命換來又一個繁花似錦的春天。詩中的「落紅」分明是作者自喻,表示自己雖然仕途失意,但不甘沉淪,仍要為國家與民族貢獻力量。正因為這兩句詩寓意深刻,不僅成為龔自珍一生精神的寫照,而且被後人用來泛指那些甘為事業獻身的志士仁人。

8、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

第一個設問,起句峻急,含有「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豪情,表達了詩人急於建功立業,報效國家的昂揚意緒和緊迫心情,第二個設問則從反面襯託了詩人投筆從戎的必要性,進一步抒發了懷才不遇憤激情懷,詩的格調也由昂揚激越轉為沉鬱哀怨,峻急中見回盪之姿,豪情中見憤然之意,頗含家國之痛和身世之悲。

9、《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戌輪台。夜闌卧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詩的前兩句寫的便是詩人的處境和心情,「僵卧孤村」寫的是詩人處境,是實寫;「不自哀」和「尚思為國戍輪台」反映了作者的心情和志向,是虛寫,後兩句轉入實寫,但仍然有虛,如「鐵馬冰河」的夢境,全境把作者現實(實)與平生壯志(虛)巧妙地融為一體,充分表達了詩人的愛國主義思想感情。

10、《觀刈麥》: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吏祿三百石,歲晏有餘糧。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

主要寫詩人對農民的悲慘境況而深感愧疚不安,表達了詩人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全詩無議論,敘述描寫時多用白描手法,語言平白如話,但在

字里行間卻充滿了對勞動者的同憐憫。

第六冊

1、《漢江臨眺》:「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

賞析:放眼望去,漢江水流洶涌,似向天地之外奔流而去,遠山被江面蒸騰的水氣所籠罩,若有若無,時隱時現。為我們展示了江水波瀾起伏,高山為霧氣籠罩而時隱時現的自然景象。

2、《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雲》:「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

賞析:這句運用比喻手法,形象地說明了用消極的思想去對待煩憂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因為用刀切斷水流,水反而流得更急,用飲酒取醉的辦法去解除憂愁是絕對不可能的,酒醉後反更引發了內心的愁苦、憤懣。

3、《浣溪沙》:「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賞析:花開花落是自然規律,所以說是無可奈何的;燕子每年都回來尋舊巢,所以說似曾相識。作者向我們傾訴的是他感到生活的空虛、無聊、也是對時光流逝的概嘆。

4、《江城子、密州出獵》:「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賞析:這句表達了作者企望為國御敵立功的壯志,說到那時我一定會把雕弓拉得滿滿的,向從西北來進擾的西夏軍隊射擊。表達了自己要報效國家,關懷國家命運的愛國精神。

5、《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

賞析:作者要為朝廷完成北伐金人,收復失地的大業,以贏得生前的功勛,身後的美名。充分表達了作者的愛國激情和雄心壯志。

㈡ 語文古詩賞析題

〔雙調〕沉醉東風·秋景
名稱
名稱: 〔雙調〕沉醉東風·秋景
圖片資料
Image
作者專
作者: 盧摯
簡介
盧摯
(約1243-1315後),字處屬道,一字莘老,號疏齋,涿郡(今河北涿縣人)。官至翰林學士承旨。《全元散曲》收其小令一百二十首,其數量之多,在前期散曲作家中僅次於馬致遠。
主題
主題詞或關鍵詞: 元曲
欄目關鍵詞: 元曲三百首
體裁: 散曲
年代: 元 內容介紹
原文
原文
[雙調]沉醉東風·秋景
盧摯
掛絕壁松枯倒倚,落殘霞孤鶩齊飛①。
四圍不盡山,一望無窮水。
散西風滿天秋意。
夜靜雲帆月影低,載我在瀟湘畫里②。
注釋
注釋
〔注釋〕
①鶩:野鴨子。
②瀟湘畫:這兒指精工的山水畫。
賞析
賞析
〔賞析〕
此曲通過化用唐人詩句描寫了秋天夜晚洞庭湖的迷人景色。而「不盡山」與「無窮水」則顯得氣象闊大,意境飛動。夜觀雲帆遠去,月兒也離人更近,正所謂「江清月近人」一切都令人陶醉,使人留連忘返,沉入大自然之中而與其合一。

㈢ 中考語文古詩賞析共有哪些

濟南市中考說明之「古詩文閱讀」與新課標要求

地址:http://acad.cersp.com/article/1145768.dhtml
「重積累、重方法、重過程」
濟南市2007年中考說明之「古詩文閱讀」與新課標要求 濟南市2007年中考說明中有關「古詩文閱讀」的考試內容明確為以下六點: 1.掌握古代詩詞和淺易文言文的朗讀節奏。 2.理解常見的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 3.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 4.能理解並翻譯文中的語句。 5.能對古詩文的思想內容、文學形象及作者觀點等作出概括並進行初步的鑒賞。 6.能默寫要求背誦的古詩文名句。 再請大家跟我一起認真閱讀一下新課標中對「古詩文閱讀評價」的要求: 「評價學生閱讀古代詩詞和淺易文言文,重點在於考察學生記誦積累的過程,考察他們能否憑借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詩文大意,而不應考察對詞法、句法等知識的掌握程度。」 從中我們不難看出以上兩者之間的內在聯系——重積累、重方法、重過程。同時還能看出我們濟南市在古詩文閱讀方面將考試內容更加以具體化和明確化,使我們的日常教學變得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再者,「古詩文閱讀」板塊在中考試卷中約佔15%,比「積累與運用」所佔比例還重,也足以看出我們比較重視古詩文閱讀這一大環節,這與課程目標中總目標的要求也是相一致的。

這10個人 為李白 杜甫 唐宋八大家

杜甫詩歌賞析
蜀 相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譯詩:
何處去尋找武侯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樹茂密的地方。
碧草照映台階呈現自然的春色,樹上的黃鸝隔枝空對婉囀鳴唱。
定奪天下先主曾三顧茅廬拜訪,輔佐兩朝開國與繼業忠誠滿腔。
可惜出師伐魏未捷而病亡軍中,長使歷代英雄們對此涕淚滿裳!
評析:
這是一首詠史詩。作者借游覽武侯祠,稱頌丞相輔佐兩朝,惋惜他出師未捷而身死。既有尊蜀正統觀念,又有才困時艱的感慨。詩的前半首寫祠堂的景色。首聯自問自答,寫祠堂的所在。頷聯「草自春色」、「鳥空好音」,寫祠堂的荒涼,字里行間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懷。後半首寫丞相的為人。頸聯寫他雄才大略(「天下計」)忠心報國(「老臣心」)。末聯嘆惜他壯志未酬身先死的結局,引得千載英雄,事業未竟者的共鳴。

登 高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譯詩:
天高風急秋氣肅煞,猿啼十分悲涼;清清河洲白白沙岸,鷗鷺低空飛回。
落葉飄然無邊無際,層層紛紛撒下;無盡長江洶涌澎湃,滾滾奔騰而來。
身在萬里作客悲秋,我常到處漂泊;有生以來疾病纏身,今日獨登高台。
時世艱難生活困苦,常恨鬢如霜白;困頓潦倒精神衰頹,我且戒酒停杯。
評析:
這一首重陽登高感懷詩,是大歷二年(767)在夔州寫的。「全詩通過登高所見秋江景色,傾訴了詩人長年飄泊老病孤愁的復雜感情,慷慨激越,動人心弦。」前半首寫登高所聞所見情景,是寫景;後半首寫登高時的感觸,是抒情。首聯著重刻畫眼前具體景物;頷聯著重渲染秋天氣氛;頸聯抒發感情,由異鄉飄泊寫到多病殘生;末聯寫白發日多,因病斷酒,映襯時世艱難。
全詩八句都對,句句押韻。金性堯以為「是杜詩中最能表現大氣盤旋,悲涼沉鬱之作。」

望 岳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盪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譯詩:
泰山呵,你究竟有多麼宏偉壯麗?你既挺拔蒼翠,又橫跨齊魯兩地。
造物者給你,集中了瑰麗和神奇,你高峻的山峰,把南北分成晨夕。
望層層雲氣升騰,令人胸懷盪滌,看歸鳥迴旋入山,使人眼眶欲碎。
有朝一日,我總要登上你的絕頂,把周圍矮小的群山們,一覽無遺!
評析:
杜甫「望岳」詩共三首,這一首是寫望東岳泰山的。詩以「望」入題,贊嘆東岳,謳歌造化。希望凌頂而小天小,以抒雄心壯志。
開首兩句,寫泰山的高峻偉大,先寫對它的仰慕,再寫它橫跨齊魯兩地的壯偉。三、四句寫近望,所見泰山的神奇秀麗和能分割日夜的巍峨形象。五、六句寫遙望,見山中雲氣層出不窮,心胸為之盪滌。最後兩句寫望岳而生登臨峰頂之意願。表達了詩人不怕困難,敢於攀登之雄心,顯示出他堅韌不拔的性格和遠大的政治抱負。「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千百年來為人們傳誦。

㈣ 初中語文古詩詞(課內課外)內容 加賞析!!!!!!!!!!!!!!

涼州詞
(王之渙)
【譯文】
黃河遠上白雲間,澎湃的黃河遠遠望去好像奔流在白雲
一片孤城萬仞山。之間,一座孤城矗立在高峻的山嶺之
羌笛何須怨楊柳,間。羌笛何必要吹出折楊柳這哀怨的
春風不度玉門關。曲調?春風不願度過玉門關。
【注釋】
①仞:古代長度單位,以七尺或八尺為一仞。萬仞,形容山極高。②羌笛:古代羌族人自製的一種管樂器。楊柳、:唐代有折楊柳送別的習俗,這里的楊柳是指 《折楊柳》曲,是一種哀怨的曲調。④度:越過。⑤玉門關:邊關名,漢代建置,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故址在今甘肅省敦煌西北。
【相關鏈接】
王之渙(688-742),唐代著名詩人,字季凌,晉陽(今山西太原)人。王之渙的詩意境壯闊、熱情奔放,以邊塞詩享有盛名,與高適、王昌齡有「旗亭畫壁」的傳說。他的許多詩都被當時的樂工譜曲歌唱。他的詩大都失傳,現今尚存六首。
【賞析】
《涼州詞》是唐代新的樂府歌曲,不是詩的題目。唐代不少詩人都為歌曲配詞,因此,他們的詩集里都有以《涼州詞》為題的詩歌,如王翰的《涼州詞》等。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這兩句,重在寫古代邊防要塞的地理形勢,為後兩句作鋪墊。詩的後兩句寫邊防戰士因長期駐守,思念家鄉親人,常用羌 笛吹奏《折楊柳》這支曲子,以抒發苦悶之情。這兩句的意思是:遠遠傳來了用羌笛吹奏的《折楊柳》,你何必要吹奏這支曲子呢?這使得久守大漠中的將士,不由 得想起了家鄉。塞外孤城的環境描寫使得將士們的思鄉之情顯得格外凝重。

閱讀全文

與初中語文課內古詩詞賞析題語文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