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年級語文 > 高中語文先秦諸子書

高中語文先秦諸子書

發布時間:2021-01-18 22:57:16

高中語文先秦諸子選讀怎麼學才能對高考有利 在線等哦~

1、上課來注意聽講,下課復習時要突出源重點,不要平均用力。例如:《韓非子》選讀,要把《游說之難》這一篇學好,達到能用現代漢語復述的程度,行有餘力再去管後面的章節。
2、選讀本要求重點培養閱讀能力,配合以前學的課內必讀、必背文章,深化對實詞、虛詞的理解,能把必讀中遇到的字、詞、句遷移到選讀中來。例如孔子《論語》中的忠恕與仁,可以聯系在初中學過的論語十則的內容去理解孔子的「仁」的主張。

⑵ 高中語文選修先秦諸子百家 課後習題解答

建議多看看百家講壇

⑶ 高中語文選修先秦諸子選讀總結,

1、儒家:儒家是中國古代最有影響的學派。一般來說,特別是先秦時,儒家學派也只是諸子之一。崇奉孔子學說的學派。其學派崇尚「禮樂」和「仁義」,提倡「忠恕」和「中庸」之道。主張「德治」、「仁政」,重視倫理關系。
2、儒家思想:儒家思想也稱為儒教或儒學,由孔子創立,後來逐步發展為以尊卑等級的仁為核心的思想體系,是中國影響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國古代的主流意識。
3、儒家代表人物及發展演變
·孔子:仁、禮、孝、中庸
·孟子:王道、仁政、性善論
·荀子:性惡論、貫通天人
·董仲舒:
·朱熹:理學,存天理,滅人慾
·王陽明:心學
·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提倡「法治」反對「人治」、經世致用、氣理
儒家的基本思想核心
·「仁」是儒家學說的核心,是最高的道德原則、道德標准和道德境界。
·維護「禮治」,提倡「德治」,重視「人治」。
·仁 義 禮 智 信
·三綱五常
儒家的經典著作:四書五經六藝
經典名言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 《孟子·梁惠王上》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 ?傳不習乎?《論語·學而》
·臨淵羨魚,不如 。《漢書·董仲舒傳》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 ,此之謂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
· ,小人長戚戚。《論語·述而》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 。《荀子·勸學》
· ,可以為師矣。《論語·為政》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述而》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辯之,篤行之。《禮記·中庸》
·學而不思則罔, 。《論語·為政》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論語·為政》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論語.衛靈公》
7、例題:《論語》對後人的思想有深刻的影響。請引用《論語》中與下面文字意思相仿的一句話,然後分析它們所表達的思想。(4分)
「大凡君子與君子以同道為朋,小人與小人以同利為朋,此自然之理也。」(歐陽修《朋黨論》)

我自己整理的

⑷ 高中語文選修先秦諸子散文中墨子的兼愛的原文翻譯

若使天下兼相愛,國與國不相攻,家與家不相亂,盜賊無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則天下治。故聖人以治天下為事者,惡得不禁惡而勸愛?故天下兼相愛則治,交相惡則亂。
【譯文】若使天下的人都彼此相愛,國與國不互相攻打,家與家不互相爭奪,沒有盜賊,君臣父子都能忠孝慈愛,這樣天下就太平了。聖人既然以治理天下為己任,怎麼能不禁止人們互相仇恨而不勸導彼此相愛呢?所以,天下人能彼此相愛才會太平,互相仇恨就會混亂。

天下之人皆不能相愛,強必執弱、富必侮貧、貴必敖賤、詐必欺愚。凡天下禍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愛生也。
【譯文】天下的人都不相愛,那麼強大的一定會壓迫弱小的,富有的一定會欺侮貧窮的,顯貴的一定會輕視低賤的,詭詐的一定會欺騙愚笨的。天下一切禍亂、篡位、積怨、仇恨等之所以會發生,都是由於互不相愛引起的。

夫愛人者人必從而愛之,利人者人必從而利之,惡人者人必從而惡之,害人者人必從而害之。
【譯文】愛別人的,別人也必然愛他,利於別人的,別人也必然利於他,憎惡別人的,別人也必然憎惡他,殘害別人的,別人也必然殘害他。

無言而不應,無德而不報,投我以桃,報之以李,即此言愛人者必見愛也,而惡人者必見惡也。
【譯文】沒有什麼話不答應,沒有什麼恩德不報答,你把桃子投給我,我用李子回報你。這就是說,愛人的必定被人愛,而憎惡別人的必定被人憎惡。

愛人不外己,己在所愛之中。
【譯文】愛別人並不是不愛自己,自己也在所愛之中。

愛人非為譽也,其類在逆旅。
【譯文】愛人不是為個人沽名釣譽,就像旅店接待客人一樣,是為了與人方便。

愛眾眾世與愛寡世相若,兼愛之有相若。愛尚世與愛後世,一若今之世人也。
【譯文】愛世間多數人和愛世間少數人相同,兼愛就是這樣。愛上世之人和愛後世之人,都像愛今世之人一樣。
今小為非則知而非之,大為非攻國則不知非,從而譽之,謂之義。此可謂知義與不義之辯乎?
【譯文】現在有人犯了小過錯,人們知道了就非難他;對於犯了像攻打別國那樣的大錯誤,卻不知道非難他,還加以稱頌,稱之為義,這能說是懂得義和不義的區別嗎?

⑸ 在哪可以找到高中語文先秦諸子選修新新學案人教版的電子版

我覺得你到人教網上有義務教育用書階段有相關的網址。

⑹ 求高中語文選修先秦諸子選讀(人教版) 課文一篇..急..

《老子》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老子》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恆也。

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 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老子》第三章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

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老子》第四章

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老子》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

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老子》第六章

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老子》第七章

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老子》第八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⑺ 高中選修語文先秦諸子選讀第三課《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的翻譯

孔子說:「子路啊,我告訴你,知道嗎?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這就關於知道的真諦。」

孔子說:「遇事不想著『怎麼辦,怎麼辦'的人,我不知道對他怎麼辦。」

孔子說:「有錯不改,這才是真錯。」

子貢說:「君子的缺點,象日蝕月蝕。一有缺點,人人都能看見;一旦改正,人人都會敬仰。」

子夏說:「小人犯了錯一定要掩飾。」

孔子說:「人能弘揚道義,不是道義能壯大人的門面。」

孔子說:「多責備自己,少責備別人,就可以避免怨恨。」

子夏做莒父的市長,問政。孔子說:「不要只求速度,不要貪圖小利。只求速度,往往達不到目的;貪圖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孔子說:「人無信譽,不知能幹什麼?就象大車沒有車軸,小車沒有車軸,怎麼能啟動?」

子貢問政。孔子說:「確保豐衣足食、軍事強大、人民信任。」子貢說:「如果不能同時做到,以上三項中哪項可以去掉?」「軍事。」「如果還不行,剩下二項中哪項可以去掉?」「衣食。自古皆有死,缺少人民的信任,國家就要滅亡。」

孔子說:「天冷時,才知道松柏最後凋謝。」

孔子在河邊說:「過去的時光就像河水一樣,不停晝夜地流著。」

(7)高中語文先秦諸子書擴展閱讀

一、出處:

論語(中國儒家經典)

《論語》孔子及其弟子的語錄結集,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編寫而成,至戰國前期成書。全書共20篇492章,以語錄體為主,敘事體為輔,主要記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較為集中地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此書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與《大學》《中庸》《孟子》並稱「四書」,再加上《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總稱「四書五經」。

二、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祖籍宋國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是當時社會上的最博學者之一,被後世統治者尊為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大成至聖文宣王先師、萬世師表。其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其人被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隨著孔子影響力的擴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也一度成為和中國祖先神祭祀同等級別的「大祀」。

⑻ 高中語文選修先秦諸子選讀有要求背誦的嗎

有背誦的,考綱有背誦10則論語,但不全在裡面,從第3課才有一些背誦。其他的都不用背誦。這本課本重要的也是論語,是介紹各種先秦諸子的思想。

⑼ 高中語文先秦諸子選讀第二單元第二課王何必曰利翻譯

1、【原文】孟子見梁惠王①。王曰:「叟②!不員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
孟子對曰:「王!何必曰利?亦③有仁義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國?』 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土庶人④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⑤利而國危矣。萬乘之國,弒⑥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國,弒其君者,必百乘之家⑦。萬取千焉,千取百焉,不為不多矣。苟⑧為後義而先利,不奪不饜⑨。未有仁而遺⑩其親者也,未有義而後其君者也。王亦曰仁義而已矣,何必曰利?」
【注釋】①梁惠王:就是魏惠王(前400-前319),惠是他的謚號。公元前370年繼他父親魏武侯即位,即位後九年由舊都安邑(今山西夏縣北)遷都大梁(今河南開封西北),所以又叫梁惠王。 ②叟:老人。 ③亦:這里是「只」的意思。 ④土庶人:土和庶人。庶人即老百姓。 ⑤交征:互相爭奪。征,取。 ⑥弒:下殺上,卑殺尊,臣殺君叫弒。 ⑦萬乘、千乘、百乘:古代用四匹馬拉的一輛兵車叫一乘,諸侯國的大小以兵車的多少來衡量。據劉向《戰國策。序》說,戰國末期的萬乘之國有韓、趙、魏(梁)、燕、齊、楚、秦七國,千乘之國有宋、衛、中山以及東周、西周。至於千乘、百乘之家的「家」,則是指擁有封邑的公卿大夫,公卿封邑大,有兵車千乘;大夫封邑小,有兵車百乘。 ⑧苟:如果。 ⑨饜(yan):滿足。遺:遺棄,拋棄。
【譯文】孟子拜見梁惠王。梁惠王說:「老先生,你不遠千里而來,一定是有什麽對我的國家有利的高見吧?」
孟子回答說:「大王!何必說利呢?只要說仁義就行了。大王說『怎樣使我的國家有利?』大夫說,『怎樣使我的家庭有利?』一般人士和老百姓說,『怎樣使我自己有利?』結果是上上下下互相爭奪利益,國家就危險了啊!在一個擁有一萬輛兵車的國家裡,殺害它國君的人,一定是擁有一千輛兵車的大夫;在一個擁有一千輛兵車的國家裡,殺害它國君的人,一定是擁有一百輛兵車的大夫。這些大夫在一萬輛兵車的國家中就擁有一千輛,在一千輛兵車的國家中就擁有一百輛,他們的擁有不算不多。可是,如果把義放在後而把利擺在前,他們不奪得國君的地位是永遠不會滿足的。反過來說,從來沒有講「仁」的人卻拋棄父母的,從來也沒有講義的人卻不顧君王的。所以,大王只說仁義就行了,何必說利呢?」
2、【原文】宋牼①將之楚,孟子遇於石丘②,曰:「先生將何之?」
曰:「吾聞秦楚構兵③,我將見楚王說④而罷之。楚王不悅,我 將見秦王說而罷之。二王我將有所遇⑤焉。」
曰:「軻也請無問其詳,願聞其指(6)。說之將何如?」
曰:「我將言其不利也。」
曰:「先生之志則大矣,先生之號(7)則不可。先生以利說秦楚之王,秦楚之王悅於利,以罷三軍之師,是三軍之士樂罷而悅於 利也。為人臣者懷利以事其君,為人子者懷利以事其父,為人弟 者懷利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終去仁義,懷利以相接,然而不亡者,未之有也。先生以仁義說秦楚之王,秦楚之王悅於仁 義,而罷三軍之師,是三軍之士樂罷而悅於仁義也。為人臣者懷 仁義以事其君,為人子者懷仁義以事其父,為人弟者懷仁義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去利,懷仁義以相接也,然而不王者, 末之有也。何必曰利?」
【注釋】①宋牼(keng):戰國時宋國著名學者,反對戰爭,主張和平。②石 丘:地名,其址不詳。③構兵:交戰。④說(Shui):勸說。⑤ 遇:說而相合。(6)指:同「旨」,大概,大意。(7)號:提法。
【譯文】宋牼准備到楚國去,孟子在石丘這個地方遇上了他。孟子問: 「先生准備到哪裡去?」
宋牼說:「我聽說秦楚兩國交戰,我准備去見越王,勸說他罷 兵。如果楚王不聽,我准備去見秦王,勸說他罷兵。在兩個國王中,我總會勸說通一個。」
孟子說:「我不想問得太詳細,只想知道你的大意,你准備怎 樣去勸說他們呢?」
宋釋說:「我將告訴他們,交戰是很不利的。」
孟子說:「先生的動機是很好的,可是先生的提法卻不行。先 生用利去勸說秦王楚王,秦王楚王因為有利而高興,於是停止軍事行動;軍隊的官兵也因為有利而高興,於是樂於罷兵。做臣下 的心懷利害關系來侍奉君主,做兒子的心懷利害關系來侍奉父親, 做弟弟的心懷利害關系來侍奉哥哥,這就會使君臣之問、父子之間、兄弟之間都完全去掉仁義,心懷利害關系來互相對待,這樣 不使國家滅亡的,是沒有的。若是先生以仁義的道理去勸說秦王 楚王,秦王楚王因仁義而高興,於是停止軍事行動;軍隊的官兵也因仁義而高興,於是樂於罷兵。做臣下的心懷仁義來侍奉君主, 做兒子的心懷仁義來侍奉父親,做弟弟的心懷仁義來侍奉哥哥,這 就會使君臣之間、父子之問,兄弟之間都完全去掉利害關系,心懷仁義來互相對待,這樣還不能夠使天下歸服的,是沒有的。何 必要去談聽『利』呢?」
7.25 孟子曰:「雞鳴而起,孳孳為善者舜之徒也;(1)雞鳴而起,草率為利者廂之徒也。(2)欲知舜與廂之分,無他,利與善之間也。」
【注釋】(1)孳孳:朱熹《集注》雲:「勤勉之意。」(2)跖:即本書《滕文公下》篇中所提及的盜跖。
【譯文】盂子說:「雞叫起身,孜孜行善的人是舜的同類;雞叫起身,孜孜營利的人是跖的同類。要了解舜和跖的區別,沒有別的,只是利與善的不同。」
【段意】此章是說聖人與其他人的不同之處。有的學者指出:「舜、跖之相去遠矣,而其分乃在利、善之間而已,是豈可以不謹?然講之不熟、見之不明,未有不以利為義者,又學者所當深察也。

⑽ 請按以下要求寫一段說明性文字,介紹你所學過的高中語文課本《先秦諸子選讀》。(1)用一個統領全段內容的

示例:
1.《先秦諸子選讀》是人教版高中語文選修教材之一。主要選錄了儒、道、墨、法四家的代表篇章。這諸多經典,猶如國學中的珍珠瑪瑙,是我國傳統文化的寶貴遺產。這些作品不僅各有千秋,像文化的萬花筒般異彩紛呈,而且猶如一位位學富五車的智者,充滿了豐富的智慧。這些代表性的篇章,散發著誘人的芬芳,具有無窮的魅力,吸引著我們後世讀者。從文體上看,它們基本上屬於議論文;從內容上看,其哲思之深、包羅之廣可謂空前絕後。
2.《先秦諸子選讀》是春秋戰國百家思想的大薈萃。全書總共有七個單元,所選文章有詳有略,但都具有針對性,是我們中學生難得的精神食糧。一方面,那裡有儒家孔子「仁以為己任」的仁愛精神,孟子「樂民之樂,憂民之憂」的愛民情懷;另一方面,那裡還有道家「有無相生」的辯證思想,莊子超越生死的逍遙境界。全書猶如色澤艷麗而營養豐富的水果拼盤。一翻開書,那些先哲的智慧之語都迫不及待地跳入我們的眼簾,它們穿越時空,盡情地在紙面上、生活中展現自己鮮活的生命力。

與高中語文先秦諸子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
© Arrange www.xszzw.net 2017-2021
溫馨提示:資料來源於互聯網,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