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怎樣畫語文知識樹
語文知識樹
一、基礎知識:
1、文字:同音、多音、同義、多義、形近、字典、六書。
2、句子:陳述、疑問、簡略、數詞、被動、祈使、感嘆、無主、主動、否定。
3、修辭:比擬、排比、對偶、反復、設問、引用、比喻、誇張、借代、對比、反語、反問
4、標點:句號、頓號、冒號、感嘆號、括弧、破折號、書名號、著重號、逗號、分號、 問號、引號、省略號、連接號、間隔號。
5、語音:聲母、韻母、拼音方案、普通話、聲調。
6、詞彙:詞的結構、詞的解釋、同義詞、反義詞、褒義詞、貶義詞、成語。
7、語法:詞類、短語、單句、復句。
8、邏輯:概念、判斷、推理。
二、閱讀與寫作
1、材料:生動、典型、圍繞中心、新穎、真實。
2、表達:抒情、議論、記敘、描寫、說明。
3、體裁:劇本、詩歌、小說、散文、應用文、說明文、議論文、記敘文。
4、中心:鮮明、正確、集中、深刻。
5、結構:層次、開頭、過度、段落、結尾、照應。
6:語言:准確、生動、簡練、通順。
三、文學常識
1、古代:先秦、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
2、現代:五四以來、抗戰時期、解放戰爭。
3、當代:反右前、文革前、文革後。
4、外國:亞州、美州、歐洲。
四、文言文知識:
1、字:古今字、異體字、繁簡字、通假字。
2、句式:判斷句、省略句、被動句、倒裝句。
3、實詞:名詞、動詞、形容詞、數詞、量詞、代詞。
4、副詞、介詞、連詞、助詞、嘆詞。
② 初中語文語法知識
(3.分析多重復句的步驟:
①總覽全局,確定分句數目。
②理解全句語義,確立第一層次。
③辨析關聯詞語,依據搭配關系逐層分析。
[並列復句與承接復句的區別]
1.並列復句的分句是相互對稱的,成平行的雁行式排列。其基本格式是A,B,C……,分句的排列比較自由,有時可以前後對調。如:
他一邊看報,一邊聽音樂,一邊吃飯。
小李今年十八歲,小王二十四歲,至於老陳嘛已是年過古稀了。
2.承接復句的分句排列次序是由分句所表示的時間和事理上的先後決定的,因此,分句的派順序不能前後對調。其基本格式是A→B→C……成魚貫式的排列。如:
見過了小李和小王,老陳便帶著他們到田間去打穀子。
看過報紙,聽了兩段音樂,他心滿意足地去吃飯了。
[承接復句與連動句的區別]
1.承接復句的分句有語音停頓,書面上用逗號或分號標出這種停頓。連動句沒有。
2.承接復句的分句可以有不同的主語,連動句只能共帶一個主語。
3.承接復句在分句間可以用上關聯詞語,連動句則不能用。如:
過了那樹林,船便彎進了叉港,於是趙庄便真在眼前了。(承接復句)
他上街買菜去了。(連動句)
[假設復句與轉折復句的區別]
用「即使(就算、縱然、哪怕、縱使、就是)……也……」這組關聯詞語組合成的假設復句。含有轉折意思(有的書稱為轉折式假設復句,有的稱之為讓步假設復句),它與用「盡管……還是……」這組關聯詞語組合成的轉折復句最容易混淆,其區別是:
1.讓步假設復句前後分句所說的事情都沒有成為現實,「即使」表示撇開的是虛擬的事實,是做最大的假設罷了。
2.轉折復句前後分句所說的事情都已成為現實,「盡管」所撇開的是既成事實。如:
即使明天刮風下雨,我們也要到達山頂。(「刮風下雨」說不準)
盡管今天刮風下雨,我們還是要到達山頂。(「刮風下雨」是確定的事實)
[條件復句與假設復句的區別]
相同點:前後分句的關系都是條件與結果的關系,都是沒有實現的事情。
不同點:條件復句著重於條件,假設復句著重於假設。
只要記住條件復句的幾種類型和關聯詞語就很容易區別了。如:
如果美國政府仍然一意孤行搞對抗,中國政府願意奉陪到底。(假設復句)
只要美國政府仍然一意孤行搞對抗,中國政府就要奉陪到底。(條件復句)
③ 人教版初中語文知識樹怎麼畫
從大的方面基本確定為4部分22項131個知識點:4部分依次為「文言文知識」、「基礎知識」、「閱讀內與寫作」和「文容學常識」。「文言文知識」具體包括「實詞」、「虛詞」、「字」和「句式」4項;「基礎知識」包括「文字」、「句子」、「修辭」、「標點」、「語音」、「詞彙」、「語法」和「邏輯」8項;「閱讀與寫作」包括「中心」、「結構」、「語言」、「材料」、「表達」和「體裁」6項;「文學常識」包括「古代」、「現代」、「當代」和「外國」4項。每一項下面又包括眾多知識點共131個。
例如:
④ 什麼是知識樹
有什麼特定的學科要求么?
沒有的話,給您一個總括的~
一、 畫什麼?
我先教學生畫四種樹,即:全冊教材知識樹,單元教材知識樹,以及某一課的兩種不同類型的樹。
二、 怎麼畫?
知識樹要有層次。打個比方說,知識樹像中國交通圖。第一層次的知識像省,第二層次像地市,第三層次像縣,第三層次下還有更細密的知識細胞,好比鄉鎮一樣。這樣學生就可以駕駛著思維的汽車,在知識的原野上賓士,一個層次一個層次,一個類別一個類別地征服語文知識目標,就不會感覺語文知識混亂無從下手。
在畫知識樹之前,我先告訴他們每一層該寫些什麼,然後讓他們自己去根據具體內容進行填寫。孩子們想像力豐富,我沒有死死的限制他們只畫樹,而是以樹為例講了層次該怎麼去分,然後讓他們發揮想像,想畫什麼樣都可以,所以後來學生就畫成了手掌,星星,水果,機器人,章魚等各種形狀。
全冊教材知識樹
主幹:語文第十一冊。第一層六個杈,分別是一到六單元的單元主題,如「童話寓言之旅」,第二層是每一單元的訓練重點,如:「領悟作者在童話寓言中所蘊含的情感和哲理。」第三層是每一單元的課題。第四層是課文類型。第三層還可以是本單元的語文大課堂和習作內容。
單元知識樹
主幹:單元主題。如:溫暖的記憶。第一層就一個杈:單元訓練重點;第二層六個杈,包括五篇課題,一篇百花園;第三層又可分三個杈,分別是主要內容,本課寫作方法,讀書感悟;四層主要內容還可分為課文的結構,感悟可分為優美詞句欣賞。
每一課的知識樹
又可分為兩種,一種是結構圖,一種是收獲圖。
先說結構圖 主幹:課題,第一層主要內容,就一個杈;第二層是課文分幾部分(也就是意義段的段意)有幾段分幾個杈;第三層是每一部分的分層,這個有的有,有的沒有,根據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去畫;第四層是每段的關鍵詞。
收獲圖 主幹:課題;第一層分三個杈:主要內容,學文感悟,寫作方法;第二層是主要內容衍生段意,學文感悟衍生重點句及感悟,寫作方法衍生優美詞義和優美句子;第三層段意可衍生層意或關鍵詞等。
⑤ 初中語文知識體系
我可以來給一點建議源:魏書生老師有個畫知識樹的習慣。現在的很多資料都在每個單元的前面採用此法。給你推薦一本書《圖解新教材——開啟快樂學習時代》,這本書每個單元前都有單元知識樹。希望我的回答,你能滿意,謝謝!
⑥ 初中語文基礎知識要點
第一部分
二種常見敘事線索:物線、情線。
二種語言類型:口語、書面語。
二種論證方式:立論、駁論。
二種說明語言:平實、生動。
二種說明文類型:事理說明文、事物說明文。
二種環境描寫:自然環境描寫--烘託人物心情,渲染氣氛。
第二部分
三種人稱:第一人稱、第二人稱、第三人稱。
三種感情色彩:褒義、貶義、中性。
小說三要素:人物(根據能否表現小說主題思想確定主要人物)情節(開端/發展/高潮/結局)環境(自然環境/社會環境。),人物主要掌握通過適當的描寫方法、角度刻畫人物形象,反映人物思想性格的閱讀技巧。
情節主要了解各部分的基本內容及理解、分析小說情節的方法、技巧,開端交代背景,鋪墊下文。
例:《孔乙己》開端部分敘寫咸亨酒店的格局和兩種不同身份、地位的酒客(短衣幫、長衫主顧)來往的情景,交代了當時貧富懸殊、階級對立的社會背景,為下文孔乙己這一特殊的人物的出場作下鋪墊。發展刻畫人物,反映性格。
例:《孔乙己》發展部分敘寫孔乙己第一次到咸。高潮表現沖突,揭示主題。
例:《孔乙己》高潮部分敘寫孔乙己最後一次到咸亨酒店喝酒遭人恥笑的情景,通過側面反映丁舉人的橫行霸道、心橫手辣和正面描寫孔乙己的身殘氣微,表現其悲慘遭遇,從而深刻的揭露了封建科舉制度的罪惡。結局深化主題,留下思考。
例:《孔乙己》結局部分以「大約」、「確實」這樣一組意味深長的詞句,不僅為孔乙己的悲慘命運增添了悲劇意味,還給讀者留下了無窮的思考。環境主要理解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的作用。
自然環境描寫自然景觀,渲染氣氛、襯托情感、預示人物命運、揭示社會本質、推動情節發展例1:《孔乙己》高潮部分通過描寫秋天悲涼的景象,渲染了凄涼的氣氛,預示著孔乙己即將死亡的悲慘結局。
例2:《我的叔叔於勒》高潮和結局部分通過描寫兩處對比鮮明海上景象,分別襯托出人物歡快和失落、沮喪的心情。
例3:《在烈日和暴雨下》全文極力描寫烈日、狂風暴雨,不僅步步亦趨地推動著情節發展,還表現了拉車人牛馬不如的悲慘命運,更深刻地揭示了當時社會的炎涼。
社會環境描寫社會狀況,交代故事背景,揭示社會本質,鋪墊下文內容。例:《孔乙己》開端部分通過描寫咸亨酒店的格局和來往酒客的情形,交代了當時階級對立、貧富懸殊的社會現實,為下文孔乙己這一特殊的人物的出場作下了鋪墊。
議論文三要素:論點、論據、論證。
議論文結構三部分:提出問題(引論)、分析問題(本論)、解決問題(結論)。三種說明順序: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語言運用三原則:簡明、連貫、得體。記敘的三種順序:順敘、倒敘、插敘。(補敘屬於插敘一種)。
⑦ 人教版初中語文知識樹怎麼畫
金色的九月,慵懶的陽光透過窗子,照著一本散發墨香的書——《名人傳》。《名人傳專》這本書給我屬以很大的啟迪,特別是《貝多芬傳》頗受我的青睞。貝多芬一生經歷了許多的痛苦:愛情希望的破滅、貧困以及最後對於一位音樂家來說是致命的打擊——耳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