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高中語文閱讀理解怎麼拿分
提高閱讀理解力要結合上下文、作者時代背景等來理解,還有更重要的是要有邏輯思維能力。
閱讀理解的層次有初淺的、有深入理解的,初淺的主要是對表面上的字詞有識別的能力,但作者深層次的表意不一定能明白。比如,宋代大文豪蘇東坡寫的《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從字面上看,蘇軾是在遊山玩水,如果分析他的時代背景可以看出蘇軾是在借景抒情。因為當時蘇軾被陷害貶黃州,自己的政治主張得不到當局者的採納,實質上是表達了作者一種孤獨、無助、無奈和被困的感情,也借「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這句話來針砭時弊,提醒當局者不要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錯誤。
傳統的觀念認為,學習語文這些文科只要死記硬背就行了,其實不然,死記硬背只是初淺的學習方法,實質上,語文學習更需要深入思考,特別是具備邏輯思維能力才能提高閱讀理解能力。比如,唐代詩人賈島曾定的詩,「閑居少鄰並,草徑入荒園。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過橋分野色,移石動雲根。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言」。朱光潛先生覺得這里的「敲」應當換為「推」,本人認為這是合理的,但這是唐代大文豪韓愈改為「推」的,後世很多人都不敢「推敲」。為什麼呢?我覺得這個時候應當有邏輯思維,賈島寫此詩時是個僧人,還沒有還俗,這個時候他的思維是「四大皆空」的,他整首想表達的主要意思是「空靜虛無」,整首詩表達的環境是很安靜的,如果用「敲」就破壞了這種美好的「寧靜」,而「推」則是悄悄進入的,因為這個僧人和朋友是非常好的朋友,可能晚上就住在朋友家,根本沒有必要「敲」門。
綜上可見,提高閱讀理解是不容易的事,不是說學語文沒有學數學那麼難。另外,要想提高閱讀理解能力,需要「讀書百遍,其義自現」,還要查閱大量其它相關資料,這種需要大量閱讀,有些同學提高閱讀量藉助諸如精英特的速讀記憶工具,還有權威網路知識,還有趣味性,藉助科技手段來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❷ 如何能理解高中語文閱讀題意每次考語文的
第一、巧用信息整體把握
閱讀過程本身就是獲取信息的過程,閱讀質量的高低取決於捕捉信息的多少。做題時可先看看文章的作者、寫作時間和文後注釋等內容,同時特別要瀏覽一下後面問了哪些問題,從題目的選項中揣度出文章大概主旨是什麼。如果是小說,則要主語其人物、情節等,如果是議論文,則要著重把握論點、論據、論證等要素。了解作者的主要寫作意圖後再整體把握全文,對解題也就心中有數了。
第二、確定區域圈點勾畫
閱讀大段文章主要用精讀的方法,需逐字逐句推敲揣摩,故平時練習要養成圈點勾畫、多做記號的習慣,可以先看題目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區域,和哪些語句有關。確定某一答題區域後,再仔細弄懂這一段每一句的意思,進而理清段落之間的關系,了解行文思路。有了這一習慣就有可能形成較強分析綜合能力。閱讀時反復琢磨題干,圈畫與之相關的內容,答題時就不需要再從頭至尾搜尋,可節省不少寶貴時間。
第三、注意摘取原文
離開了原材料恐怕誰也答不準,答不全。因此,准確解答閱讀題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在原文中找答案。大多數題目在文章里是能夠"摳"出答案的。當然,找出的語句不一定能夠直接使用,還必須根據題目要求進行加工,或摘取詞語或壓縮主幹或抽取要點或重新組織。即使是歸納概括整段整篇文意也必須充分利用原文。
在閱讀中還要注意的一點就是不少同學基礎知識的記憶能力較強,但遷移能力比較弱,特別是對有關字、詞、句的語境義以及作用之類的題目感到為難。這里,提供十六字訣的解題方法供你參考。
1、字不離詞。漢語中一詞多義現象相當普遍。在理解詞語中某個字的意思的時候,必須把它放到這個詞語中去考察,即字不離詞,這樣才能准確的理解這個字的意思。如:
道聽途說,道,指道路;志同道合,道,指道理
2、詞不離句。在綜合閱讀題中,常常要求理解詞語在上下文中的含義和作用。這類要求有以下幾方面情況:
一詞多義。這在文言文中是常見的。如:策之不以其道,策,驅使;執策而臨之,策,馬鞭
在現代文中則多表現為語境義,這些,都應根據具體的語言環境即句子本身去推斷它的意思,也就是詞不離句。如:「見教」一詞的本意是客套話,指教(我)的意思。它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則表現為不同的意義。在《范進中舉》一文中,范進中舉前面對胡屠戶的「教導」,稱「岳父見教的是」。
至於某個詞在句中的表達作用,更要根據具體的語言環境去理解,而不能離開句子作單獨解釋。
3、句不離段。也就是說,對句子的分析理解不能離開具體的語段,不能離開具體的語言環境。如果離開具體的語段,離開具體的語言環境,許多句子只能狹隘的理解甚至於不知所雲。只有結合具體的語段和語言環境,才會知道這句話在全文中占著什麼樣的位置。
4、段不離文。段落是文章的有機組成部分,體現了作者的寫作思路。因此,對語段的閱讀理解不能離開文章的主要意思,不能偏離文章的中心。否則,對語段內容或作用的理解就會發生偏差。
❸ 高中語文閱讀理解賞析句子含義題的答題技巧/山東卷
【詩歌鑒賞題】怎樣讀懂一首詩
回憶作者所處的朝代和作品風格。分析詩題的中人和事。逐字解說詩句,理解詩的大意。詩最後兩句一般是運用議論、抒情,是詩的主旨和意境所在。詩題、描述、議論、抒情一致。
【古詩鑒賞表述】這首詩採用了什麼(表達方式、修辭手法、表現手法)技法,寫出了(意象)的(某某)特點,表現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表達方式有】敘述、描寫、抒情、議論。(說明)
【語言特點有】含蓄、幽默、風趣、直露、平實、典雅、粗俗、自然、清新、優美、質朴等。
【修辭手法有】比喻、比擬、誇張、對偶、排比、反復等。
【表現手法有】象徵、襯托、對比、想像、聯想、照應、借景抒情、寓情於景、托物言志等。
【意象有】作品中具體的人、物、景等。
【思想感情】迷戀、憂愁、惆悵、寂寞、傷感、孤獨、煩悶、恬淡、閑適、歡樂、仰慕、激憤,堅守節操、憂國憂民等。
【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遠意境優美意味深長耐人尋味言近旨遠等。
【特別注意】看註解,看題目,看作者等有效信息。
①認真研究古詩的題目,有的題目實際上就概括了詩的主要內容。或者給你理解該詩提供了感情基調。
②賞析詩句時注意用詞的巧妙、修辭手法及其作用(尤其是常見8種修辭)。
③仔細閱讀全詩,注意詩中出現的意象(即描寫的對象),調動常識儲備,揣摩形象的象徵意味。
④評價要恰當,嚴禁人為拔高。圍繞人之常情考慮詩歌的感情基調。
⑤儲備一些詩歌鑒賞中常用的名詞術語,要敢於大膽使用,不懂也要裝懂。
★有千古名句的要注意名句對全詩的作用及其在全詩中的分量;注意時代對作家的影響(如南宋的愛國思想,明末清初的抗清復明等);注意前後期風格變化大的作家(如南唐後主李煜,宋代女詞人李清照)。
❹ 我看了一下現在高中語文課本,發現原教和輔教都錯誤百出,根本沒有解釋出課文的含義。學生學的是雲里霧里。
自牧歸荑:牧,郊外。歸,通「饋」,贈送。荑(音tí),初生的茅草,潔白版的。
解釋:靜女把從權郊外採摘的白茅草芽送給我(白茅草芽來象徵愛的純潔,以它表達對我的喜歡)。
你的解釋:「來而不往非禮也,剛剛接到靜女送來的彤管,怎麼可能不回禮一下。」錯誤解釋為是男子採的,這不對。因為後面說,「洵美且異。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白茅草芽即荑草在「我」眼中是那樣的美麗,讓人心醉。其實並不是荑草真的有那麼美麗,而是因為它是美人贈送給我的,所以我愛屋及烏,覺得這普通的草也美麗異常!
其實作者說的這種情況有生活體驗的人都能理解,就好比初戀時愛人為你編的一個草戒指,草戒指本身不值錢,但在你眼中卻可能比黃金珍貴,因為它代表的是醉人的愛情啊!
至於「詩里行間是怎樣描寫愛情的?有多愛?怎麼愛?」等幾天有時間再告訴你,我是自認對此詩頗有心得的,
❺ 高中語文大閱讀的標題含義題和標題作用題有什麼區別分別要答什麼
標題的含義:概括了文章的情節,使用是什麼特殊的手法,表現了什麼感情專,與主旨情感的關屬系較大。需要分析具體題目和文章主旨情感。
標題的作用:點明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背景;概括文章大意;是貫穿全文的線索;具有象徵的含義;與文章中的句子相呼應;吸引讀者的閱讀興趣;更好的表現主旨。具體答題要結合文章。如什麼象徵含義,與什麼相呼應等。
❻ 高中語文詩歌鑒賞常見意象及其含義
你走運了,我剛好整理的有,分享給你了
常見意象示例
樹木類
黃葉:凋零、成熟、美人遲暮、新陳代謝
綠葉:生命力、希望、活力
松柏:堅挺、傲岸、堅強、生命力
竹:氣節、積極向上
桐:凄苦
柳:送別、留戀、傷感、春天的美好
花草類
花開:希望、青春、人生的燦爛
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業的挫折、惜春、對美好事物的留戀追懷
菊:隱逸、高潔、脫俗
梅:傲雪、堅強、不屈不撓、逆境
蘭:高潔
牡丹:富貴、美好
草:生命力強、生生不息、希望、荒涼、偏僻、離恨、身份低微的卑微
禾黍:黍離之悲(國家的昔盛今衰)
3、動物類
子規:悲慘、凄惻
猿猴:哀傷、凄厲
鴻鴿:理想、追求
魚:自由、愜意
孤雁:孤獨、思鄉、思親、音信、消息
鷹:剛勁、自由、人生的搏擊、事業的成功
狗、雞:生活氣息、田園生活
瘦馬:奔騰、追求、漂泊
烏鴉:小人、俗客庸夫
沙鷗:飄零、傷感
風霜雨雪水雲類:
江水:時光的流逝、歲月的短暫、綿長的愁苦、歷史的發展趨勢
煙霧:情感的朦朧慘淡、前途的迷惘渺茫、理想的落空幻滅
小雨:春景、希望、生機、活力、潛移默化的教化
暴雨:殘酷、熱情、政治斗爭、掃盪惡勢力的力量、盪滌污穢的力量
春風:曠達、歡愉、希望
東風:春天、美好
西風:落寞、惆悵、衰敗、遊子思歸
狂風:作亂、摧毀舊世界的力量
霜:人生易老、社會環境的惡劣、惡勢力的猖狂、人生途路的坎坷挫折
雪:純潔、美好、環境的惡劣、惡勢力的猖狂
露:人生的短促、生命的易逝
雲:遊子、漂泊
天陰:壓抑、愁苦、寂寞
天晴:歡愉、光明
器物類
玉:高潔、脫俗
珍珠:美麗、無暇
6:其他類:
古人:明志、自省、鞭韃
古跡:懷舊、明志、昔盛今衰(國家)、衰敗、蕭條(古跡一般和古人密切相聯)
破曉:初現希望
深夜:愁思懷舊
鄉村:思歸、厭俗、田園風光、生活氣息、純朴美好、安逸寧靜
仙境:飄逸、美妙潔凈、忘塵厭俗
月亮:人生的圓滿或缺憾、思鄉、思親
夕陽:失落、消沉、珍惜美好而短暫的人生或事物
天地:人類的渺小、人生的短暫、心胸的廣闊、情感的孤獨
酒:歡悅、得意、失意、愁苦
❼ 高中語文閱讀理解中含義和意蘊的區別
我高中閱讀理解的含義和意願是很大區別,高中閱讀理解的話要注意意願,你就把衣服掌握清楚之後才能更好的掌握閱讀中心思想才可以,就是更好的就去答題。
❽ 高中語文文學類文本閱讀答題技巧全面解讀
你好,我任教語文將近11年,關於語文閱讀理解的學習方法,要抓住兩個個重點。
1、閱讀理解主要考察閱讀能力,閱讀能力是一個籠統的概念,閱讀包含閱讀速度、閱讀理解力、整理歸納分析能力等,語文、英語閱讀在閱讀速度、歸納提取重點兩個方面表現得更明顯。
由於大家平時對快速閱讀接觸不多,可以通過直接訓練,訓練大腦和眼睛的協調能力,去年,有學者推薦《精英特速讀記憶訓練》作為假期學生學習計劃中,以為軟體練習30個小時就能使閱讀速度提高5-10倍左右,學習每天練習1-2個小時,兩個星期就能取得很好的效果,普通人300字每分鍾左右的閱讀速度會達到3000字每分鍾的閱讀速度,記憶力也相應的快速提升。這個建議得到了中央教科所心理研究室原主任、多年從事腦心理研究的專家朱法良的高度認可,目前我們學習很多班級開展的假期速讀速記訓練課程,用的就是《精英特快速閱讀記憶訓練系統》。
2、為了節省時間在做閱讀的時候應該切忌:
(1)閱讀時不要逐字逐句的翻譯,這樣會導致閱讀速度的降低,要快速閱讀整篇文章,把握文章大意。
(2)不要一句話反復閱讀,即閱讀時碰到一時不理解的句子就一遍一遍地沉浸在閱讀那個句子當中,反復琢磨。其實完全沒有必要,因為要選對答案並不意味著對原文的每個句子都要讀懂,抓住一些重點句子就夠了,正確的做法是,以理解整個段落和整篇文章為主,在涵蓋出題點的句子上用心捉摸。上文中提到的《精英特速讀記憶》,超級速讀訓練同時就順帶訓練了記憶,而超級記憶部分的思維導圖對全面閱讀文章後,抓出文章脈絡和重點有良好的作用。所以建議大家可以嘗試著學習一下。
如果是正在考試或者正在忙著備考的學生,我建議學習一下《精英特》,能夠提高記憶力和學習效率,《精英特速讀》也是我們協會認可的。希望你早日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