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2020年安徽省亳州市蒙城縣六年級課本是蘇教還是人教
應該是蘇教版吧!你可以打電話問問班主任老師。祝你好運!
㈡ 人教版小學1-6年級數學電子課本全套pdf
全新《小學1-6年級電子課本》這里有,請戳鏈接,喜歡的請自取希望可以幫到大家提取碼:d213
㈢ 各個城市的六年級小學生都是使用什麼教材
南京蘇教版
㈣ 新生六年級課本是不是全部人教版
如果lz只要開本和長寬信息
那麼,所有同學科的課本的開本都是一樣的
無論哪內個年級
如果一本語容文書開本是890*1240
那麼其他年級語文書也是890*1240
一本是32k
那麼其他年級也是32k
如果一本是149*212
那麼其他年級也是149*212
請規范提問:
請問小學1到6年級人教版所有學科教科書的版權頁信息(部分)
如
開本 書本的頁面大小占原始標准紙張的比例 寬*長
語文 890*1240 32K 149*212
以免誤導有些沒有讀過小學、見過小學課本的人士,謝謝!
㈤ 安徽省教材出版中心人民教育出版社六年級上冊數學《比》視頻教學
多媒體的教育教學成為現實社會最公平的教學資源,縮小城市和農村之間的差距。
㈥ 問兩篇小學六年級教材上的課文,希望大家把原文給我
只有一個地球
據有幸飛上太空的宇航員介紹,他們在天際遨遊時遙望地球,映入眼簾的是一個晶瑩的球體,上面藍色和白色的紋痕相互交錯,周圍裹著一層薄薄的水藍色「紗衣」。地球,這位人類的母親,這個生命的搖籃,是那樣的美麗壯觀,和藹可親。
但是,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它是一個半徑只有六千三百多千米的星球。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就像一葉扁舟。它只有這么大,不會再長大。
地球所擁有的自然資源也是有限的。拿礦物資源來說,它不是上帝的恩賜,而是經過幾百萬年,甚至幾億年的地質變化才形成的。地球是無私的,它向人類慷慨地提供礦產資源。但是,如果不加節制地開采,必將加速地球上礦產資源的枯竭。
人類生活所需要的水資源、森林資源、生物資源、大氣資源,本來是可以不斷再生,長期給人類做貢獻的。但是,因為人類隨意毀壞自然資源,不顧後果地濫用化學品,不但使它們不能再生,還造成了一系列生態災難,給人類生存帶來了嚴重的威脅。
有人會說,宇宙空間不是大得很嗎,那裡有數不清的星球,在地球資源枯竭的時候,我們不能移居到別的星球上去嗎?
科學家已經證明,至少在以地球為中心的40萬億千米的范圍內,沒有適合人類居住的第二個星球。人類不能指望在破壞了地球以後再移居到別的星球上去。
不錯,科學家們提出了許多設想,例如,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但是,這些設想即使實現了,也是遙遠的事情。再說,又有多少人能夠去居住呢?
「我們這個地球太可愛了,同時又太容易破碎了!」這是宇航員遨遊太空目睹地球時發出的感嘆。
只有一個地球,如果它被破壞了,我們別無去處。如果地球上的各種資源都枯竭了,我們很難從別的地方得到補充。我們要精心地保護地球,保護地球的生態環境。讓地球更好地造福於我們的子孫後代吧!
我的英語課本上沒有!
㈦ 下載湖南省小學6年級課本教材
去學校的官網去進行查詢。
學校網站使得教師與教師、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專間的交流有了全新的方式,它不屬再受到傳統課堂的制約。它可以使天南地北、城市與鄉村的學生同處一室,共同討論,共同共享。地理上的界限在這里模糊和消失了,學校網站是真正沒有圍牆的學校。
㈧ 小學六年級語文課本
一、教材說明
這篇課文通過對一件關於燈光的往事的回憶,歌頌了革命先烈的獻身精神,說明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
課文的主體部分是對往事的回憶。先寫在一場激烈的圍殲戰前夕,郝副營長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再寫戰鬥打響以後,為了幫助後續部隊找到突破口,郝副營長毅然點燃了書,結果暴露了自己,被敵人的機槍打中;最後寫這場圍殲戰獲得了徹底的勝利,而那位「為了讓孩子們能夠在電燈底下學習」而獻身的郝副營長卻沒有來得及見一見電燈。
課文的開頭意在引起對往事的回憶,結尾同開頭照應。加上這樣的開頭結尾,顯然是在告訴人們:千萬不要忘記那些締造新中國,給我們帶來幸福生活的革命先烈。
郝副營長生前的一段話,可能是學生理解課文的難點。聯繫上下文可以知道,事情發生在建國前的1947年,當時除了城市以外,絕大多數農村是沒有電燈的。而郝副營長跟「我」一樣,「從小生活在農村」,因此也沒見過電燈。
二、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讀懂課文,理解革命先烈對未來的憧憬和為此作出的犧牲,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
三、教學建議
1.這是一篇回憶往事的課文。教學時可以先讓學生藉助工具書用較快的速度閱讀,知道講的是一件什麼事,大致了解內容。再提示學生以「多好啊」或「燈光」的描寫為線索抓住課文重點進行探究,先獨立閱讀,再在小組里交流。檢查閱讀效果時,教師要就重點部分加以指導,幫助學生從中體會郝副營長的獻身精神,體會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要好好珍惜。
2.以「多好啊」為線索深入理解課文。在學生初讀課文、大致了解內容的基礎上,要求再次快讀課文,想想「多好啊!」這句話在課文中出現幾次,各是在什麼情況下說的,把有關語句畫出來,再深入想想,他們在說這句話時,看到了什麼,可能想到了什麼,我們可以從中體會到什麼。先獨立思考,再把自己的見解和同學交流。
「多好啊!」這句話在課文中出現三次。
第一次是清明節前的一個晚上,「我」漫步在天安門廣場上,忽然背後傳來一聲贊嘆:「多好啊!」說這話的人也許是第一次來北京,也許是時過幾年又來北京,看到北京的美麗,看到人民的幸福生活,「多好啊!」是出自內心的贊美。
第二次是戰鬥打響前,郝副營長借著火柴的亮光在看一本破書。書上的插圖畫的是一個孩子在電燈下讀書。「多好啊」是郝副營長看插圖時的自言自語。此時,他也許想到勝利以後,人民過上幸福生活,也許觸景生情,暗暗下決心,為了戰斗的勝利,為了下一代能過上美好生活,要勇往直前,不怕犧牲。
第三次是郝副營長在和「我」交談時說的話,「多好啊」是他對未來幸福生活的憧憬,「趕明兒勝利了,咱們也能用上電燈,讓孩子們都在那樣亮的燈光底下學習」。
在學生理解第二、三次「多好啊」以後,要讓學生再深入往下想,為了「多好啊」的幸福生活,在戰斗中郝副營長是怎麼做的,畫出有關語句體會郝副營長的犧牲精神。
3.在交流討論過程中,可相機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在交流討論之後,指導學生進一步練習有感情朗讀。
4.對課文中的生詞,大多可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體會其意思;個別詞語,可讓學生查字典、詞典理解。下列詞語解釋僅供教師參考。
漫步:沒有目的而悠閑地走。
圍殲戰:把敵人包圍起來加以殲滅的戰斗。
胸牆:為了便於射擊和減少敵人火力所能造成的損失,在戰壕邊沿用土堆砌起來的短牆。
憧憬:嚮往。
黑魆魆:形容黑暗。
千鈞一發:千鈞的重量系在一根頭發上,比喻情況極其危險。鈞,古代重量單位,一鈞等於15公斤。
璀璨:光彩鮮明。
華燈:雕飾華美或光華燦爛的燈。
四、參考資料
王願堅(1929—1991)當代作家,山東諸城縣人。1943年以前在家鄉讀書,1944年到抗日根據地參加革命工作,次年參加八路軍,在一個軍分區宣傳隊當宣傳員。解放戰爭期間,在華東野戰軍一個縱隊的報社任編輯和記者。1947年入黨,1952年調《解放軍文藝》任編輯。1956年至1966年,參加革命回憶錄《星火燎原》的編輯工作。1972年和1975年先後兩次到長征路上采訪。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說《黨費》《糧食的故事》《七根火柴》《普通勞動者》《足跡》《路標》以及電影文學劇本《閃閃的紅星》(與陸柱國合寫)。
經典課文——燈光2006-7-1 11:10:00
我愛到天安門廣場走走,尤其是晚上。廣場上千萬盞燈靜靜地照耀著天安門廣場周圍的宏偉建築,使人心頭感到光明,感到溫暖。
清明節前的一個晚上,我又漫步在廣場上,忽然背後傳來一聲贊嘆:「多好啊!」我心頭微微一震:是什麼時候聽到過這句話來著?噢,對了,那是很久以前了。於是,我沉入了深深的回憶。
1947年的初秋,當時我是戰地記者。挺進豫皖蘇平原的我軍部隊,把國民黨軍57師緊緊地包圍在一個叫沙土集的村子裡。激烈的圍殲戰就要開始了。天黑的時候,我摸進一片茂密的沙柳林,在匆匆挖成的交通溝里找到了突擊連,來到了郝副營長的身邊。
郝副營長是一位著名的戰斗英雄,雖然只有22歲,已經打過不少仗了。今晚就由他帶領突擊連去攻破守敵的圍牆,為全軍打開殲滅敵軍的道路。大約一切准備工作都完成了,這會兒,他正倚著交通溝的胸牆坐著,一手夾著自製的煙卷,拿著火柴盒,一手輕輕地劃著火柴。他並沒有點煙,卻借著微弱的亮光看擺在雙膝上的一本破書。書上有一幅插圖,畫的是一盞吊著的電燈,一個孩子正在燈下聚精會神地讀書。他注視著那幅圖,默默地沉思著。
「多好啊!」他在自言自語。突然,地湊到我的耳邊輕輕地問:「記者,你見過電燈嗎?」
我不由得一楞,搖了搖頭,說:「沒見過。」我說的是真話。我從小生活在農村,真的沒見過電燈。
「聽說一按電鈕,那玩意兒就亮了,很亮很亮……」他又劃著一根火柴,點燃了煙,
又望了一眼圖畫,深情地說,「趕明兒勝利了,咱們也能用上電燈,讓孩子們都在那樣亮的燈光底下學習,該多好啊!」他把頭靠在胸牆上,望著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對未來的憧憬里。
半個小時以後,我剛回到團指揮所,戰斗就打響了。三發綠色的信號彈升上天空,接著就是震天動地的炸葯包爆炸聲。守敵的圍牆被炸開一個缺口,突擊連馬上沖了進去。沒想到後續部隊遭到敵人炮火猛烈的阻擊,在黑暗裡找不到突破口,和突擊連失去了聯系。
整個團指揮所的人都焦急地鑽出了地堡,望著黑魆魆的圍牆。突然,黑暗裡出現一星火光,一閃,又一閃。這火光雖然微弱,對於尋找突破口的部隊來說已經夠亮了。戰士們靠著這微弱的火光沖進了圍牆,頓時響起了一片喊殺聲。
後來才知道,在這千鈞一發的時刻,是郝副營長劃著了火柴,點燃了那本書,舉得高高的,為後續部隊照亮了前進的路。可是,火光暴露了他自己,他被敵人的機槍打中了。
這一仗,我們消滅了敵人的一個整編師。戰斗結束後,我們把郝副營長理在茂密的沙柳叢里。這位年輕的戰友不惜自己的性命,為了讓孩子們能夠在電燈底下學習,他自己卻沒有來得及見一見電燈。
事情已經過去很長時間了。在天安門前璀璨的華燈下面,我又想起這位親愛的戰友來。
回答者:a453507031 - 見習魔法師 二級 3-4 08:43
《燈光》是閱讀課文,課文內容主要是寫作者對往事的回憶。教學中,要讓學生獨立閱讀,找出課文中哪些內容對現實的描寫,哪些內容是對往事的回憶,分析作者為什麼會產生這許多聯想,從中領會革命先烈們的偉大精神。
讀《燈光》,回答問題:
(1)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作者是怎麼想起這件往事的?
(2)「多好啊!」這句話在課文中共出現了幾次?分別是誰在什麼情況下說的?體現了人物怎樣的思想感情?
提示:第(1)問要求概括課文主要內容,並理解課文如何由寫現實過渡到回憶。第(2)問要求對比分析「多好啊!」這句話在文中出現的場合,體會說話人的心理,通過對比,理解課文的中心思想。
答案要點:(1)課文主要講的是解放戰爭時期,郝副營長非常嚮往孩子們在燈下讀書的生活,以及在戰斗中英勇獻身的故事。作者是看到天安門美麗的燈光,並聽到「多好啊!」這句郝副營長說過的話後想起這件往事的。
(2)共出現兩次。第一次,是天安門廣場上一位遊客見到美麗的燈光時對天安門夜景的贊嘆。第二次,是郝副營長在戰斗之前看到一本破書插圖中孩子在電燈下讀書的場面時說的,當時他對和平、安寧的幸福生活十分嚮往,希望我們的下一代能在電燈下幸福地學習和生活。
《燈光》讀後感
我們看書、學習和工作大都離不開燈光,提到燈光,我不猶得想起了大作家王願堅寫的一篇課文-----《燈光》。這篇課文是一個動人的故事,主要講了,八路軍突擊的事情,讓部隊找到突破口,為了今後的孩子能在電燈下讀書,他不惜犧牲了自己的生命。本篇文章有兩處地方,使我又感動又深有體會。第一處:「赴明兒勝利了,咱也能用上電燈,讓孩子們都那樣亮的燈光底下學習,該多好啊!」我讀了這句話,我知道郝營長對勝利充滿了無限的信心,同時也期望自己用上電燈,孩子們也用上電燈,在明亮的燈下學習、讀書。我感到了郝營長他很關心下一代,為了讓孩子在燈下學習,他要在戰爭中取得勝利。郝副營長和我比,我則顯得很渺小,因為我不懂得關愛他人,自從「見了」郝副營長,我就要學習他關愛他人的品質。第二處:「這位年輕的戰士不惜自己的生命,為了讓孩子們能夠在電燈底下學習,他自己卻沒有來得及見一見電燈。」我讀到這里很感動。郝營長犧牲了,可他的犧牲是為了孩子,為了讓他們用上電燈,在燈下學習,所以他的犧牲是光榮和偉大的。他在犧牲前想的還是孩子,關心的還是他人,這種高尚的精神深深的將我折服。同時我又覺得很慚愧,以至一時說不出話來。郝副營長犧牲前還沒見過電燈,真實有點遺憾。我見過電燈,所以一點也不遺憾。但我也要珍惜美好的時光,不留一點傷感。全文讀完了,郝副營長的崇高品格和他心中的電燈,一直刻在我腦海深處,永遠牢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