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中 粵教版,語文必修五要背的古詩文有哪些
東晉大人陶潛寫了「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名句,其愛菊之名,無人不曉,而菊花也逐漸成了超凡脫俗的隱逸者之象徵。難怪宋人周敦頤因陶淵明後真隱士不多,要大發「菊之愛,陶後鮮有聞」的感慨了。歷代文人墨客愛菊者不乏其人,其中詠菊者也時有佳作。中唐詩人元稹的七絕《菊花》便是其中較有情韻的一首。
詩人對菊花由衷喜愛:開得正旺的菊花一簇簇、一叢叢,遍布屋舍四周,他沿著竹籬,忘情地欣賞這些親手栽種的秋菊,不覺日已西斜。第一句的「繞」字寫屋外所種菊花之多,給人以環境幽雅,如陶淵明家之感。第二句的「繞」字則寫賞菊興致之濃,不是到東籬便駐足,而是「遍繞籬邊」,直至不知日之將夕。其愛菊之情,似較五柳先生有過之而無不及。短短的十四個字,有景、有情、有聯想,活脫脫地勾勒出一幅詩人在秋日傍晚漫步菊叢賞花吟詩而樂不思返的畫圖。
第三句以否定句式陡地一轉,指出自己並非沒來由地鍾情菊花。時至深秋,百花盡謝,唯有菊花能凌風霜而不凋,獨立支持,為世界平添了盎然的生機。詩人熱愛生活、熱愛自然,這四季中最後開放的菊花使他忘情,愛不能舍了。中國古典詩詞常借物詠懷喻志,如屈原的《桔頌》,陳子昂的《感遇》,都是範例。元稹《菊花》一詩贊菊花高潔的操守、堅強的品格,也寓有深意。
這首詩取陶詩的意境,且也以淡雅樸素的語言吟詠,便不似陶公全用意象,蘊藉之至;而是在描繪具象之後,以自述的方式道出愛菊之由而又不一語說盡,留下了想像空間讓人們去回味咀嚼,這就增強了它的藝術感染力。因而歷來被人們所喜愛
2. 求粵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五電子書
http://wenku..com/album/view/08b1810cba1aa8114431d960.html看看這些能不能幫版到你權
3. 粵教版語文必修五的必背課文
歸去來兮辭》—陶淵明——背全文
《滕王閣序》—王勃——背二、三段
《陳情表》—李內密—容—背全文
《歸去來兮辭》 陶淵明
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知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舟遙遙以輕颺,風飄飄而吹衣.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
熹微.
4. 粵教版的必修五古文《報任安書》要背哪裡請詳細列出文段
要背的啊?有一段、就是中間部分有一段寫的是「孫臏<孫子兵法>、屈原離騷、」什麼的,你看哈、是在左手邊的最後一段
5. 必修五粵教版語文有哪些文言文需要背誦的
必修五有以下這些文言文需要背誦的:
於是予有嘆焉:古人之觀於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夫夷以近,則游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隨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與力,而又不隨以怠,至於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而不至,於人為可譏,而在己為有悔;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此予之所得也!
——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臣密言:「臣以險釁,夙遭閔凶.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行年四歲,舅奪母志.祖母劉,愍臣孤弱,躬親撫養.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零丁孤苦,至於成立.既無叔伯,終鮮兄弟.門衰祚薄,晚有兒息.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童.煢煢孑立,形影相弔.而劉夙嬰疾病,常在床蓐;臣待湯葯,未嘗廢離.
逮奉聖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後刺史臣榮,舉臣秀才.臣以供養無主,辭不赴命.詔書特下,拜臣郎中.尋蒙國恩,除臣洗馬.猥以微賤,當待東宮,非臣隕首所能上報.臣具以表聞,辭不就職.詔書切峻,責臣逋慢.郡縣逼迫,催臣上道.州司臨門,急於星火.臣欲奉詔賓士,則以劉病日篤;欲苟順私情,則告訴不許.臣之進退,實為狼狽.
伏惟聖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猶蒙矜育;況臣孤苦,特為尤甚.且臣少事偽朝,歷職郎署,本圖宦達,不矜名節.今臣亡國賤俘,至微至陋.過蒙拔擢,寵命優渥,豈敢盤桓,有所希冀?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區不能廢遠.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劉今年九十有六;是以臣盡節於陛下之日長,報劉之日短也.烏鳥私情,願乞終養!臣之辛苦,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皇天後土,實所共鑒.願陛下矜愍愚誠,聽臣微志.庶劉僥幸,卒保余年.臣生當隕首,死當結草.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謹拜表以聞!」
—— 《陳情表》 李密
古者富貴而名摩滅,不可勝記,唯俶儻非常之人稱焉.蓋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氐賢聖發憤之所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結,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來者.及如左丘明無目,孫子斷足,終不可用,退論書策以舒其憤,思垂空文以自見.
仆竊不遜,近自托於無能之辭,網羅天下放失舊聞,考之行事,稽其成敗興壞之理,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草創未就,適會此禍,惜其不成,是以就極刑而無慍色.仆誠已著此書,藏之名山,傳之其人通邑大都,則仆償前辱之責,雖萬被戮,豈有悔哉!然此可為智者道,難為俗人言也. ——司馬遷《報任安書》
6. 請問 粵教版語文電子課本 必修一至必修五 哪裡有
好像是廣東省始興縣
書店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