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請問高中語文大閱讀如何分辨是小說還是散文
我覺得小說一般都有完整的故事情節,而散文多數有議論,抒情成分在裡面。
㈡ 高中語文閱讀題 小說散文類的 哪類問題需要從人物形象 情節結構 主旨表達上去答題
作復為小說散文類的高中語制文閱讀題 ,出現:
①分析人物描寫的具體方法;
②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徵;
③對文中人物進行客觀公正的評析(包括作者自身對人物的態度和讀者對人物的評價)。
這種題型的命題角度為:①結合全文,簡要分析人物形象。
②××是一個怎樣的人物?
③××有哪些優秀的品質?
④分析小說對人物進行描寫的具體方法及其作用。
需要從人物形象、 情節結構、 主旨表達上去答題。
㈢ 高中語文閱讀技巧和賞析技巧
高考散文閱讀題的測試要求與解題技巧
近年來,隨著高考語文試卷文學性的強化,散文這種文體越來越受到命題者的青睞。許多感情真摯、文學色彩濃郁、富有時代氣息的散文佳作都成了命題者的首選材料。從1998年高考開始,現代文閱讀文學作品類連續六年考的都是散文,題型變化不大,難度逐步降低。但從學生的解題情況看,得分率普遍較低,結果並不盡如人意。究其原因,不外有兩個方面:一是高考散文閱讀題的測試要求,學生並不完全明確,以致訓練無的放矢;一是高考散文閱讀題的解題技巧,學生未能熟練掌握,以致解題跟著感覺。針對這些情況,筆者試圖結合近幾年的高考散文閱讀題,談談此類試題的測試要求與解題技巧。
高考散文閱讀題的測試要求
高考語文《考試大綱》在「現代文閱讀」中,要求學生「能閱讀一般社會科學類、自然科學類文章和文學作品」,並提出「理解」、「分析綜合」和「鑒賞評價」等三項九條具體的測試要求。散文閱讀屬文學作品閱讀,它在高考測試中究竟有哪些具體要求呢?請看最近三年高考散文閱讀有關試題。
2003年高考語文試卷第22題(題略):A項考查學生把握文章思路和分析文章結構的能力,能力層級為C級;其他四項考查學生對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的鑒賞能力,能力層級為E級。
2002年高考語文試卷第22題(題略):既考查學生對文章中心意思和主要內容的分析歸納能力,又考查學生對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的分析鑒賞能力,能力層級為E級。
2001年高考語文試卷第24題(題略):不僅考查學生對文學作品語言和表示技巧的初步鑒賞能力,還考查學生對文章思想內容和作者觀點態度的評價能力,能力層級為E級。
僅僅觀察這些散文閱讀賞析題,就可以發現,高考測試除了考查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和分析綜合能力外,還要考查學生初步鑒賞評價的能力。「理解」和「分析綜合」包括七條具體要求,是閱讀方面基本的能力要求,能力層級分別屬於B級和C級。而「鑒賞評價」包括兩條具體要求,要求學生能對所給文章的思想內容進行評說,對其形象、語言及表達技巧進行初步賞析。這是以識記、理解和分析綜合為基礎,在閱讀方面發展了的較高的一種能力要求,能力層次屬於E級。學生明確了以上這些要求,在平時的復習訓練中就應該有的放矢,有針對性地拓展散文閱讀,有意識地提高「理解」、「分析綜合」和「鑒賞評價」的能力。
高考散文閱讀題的解題技巧
散文是一種自由、靈活地抒寫見聞感受的文體,它通過一個十分精粹、親切的形式,表現作者對於人生或自然的感悟。若能抓住散文自身的特點來思考有關的測試要求,散文閱讀題的解答還是有技巧可言的。
一、整體感知文章的主旨。
散文的最大特點是「形散而神不散」。「神」,指文章的主旨,即貫穿文章始終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散文的材料雖散,但萬變不離其宗,它必須圍繞作者的思想感情展開。因此,閱讀散文,要從文章的整體入手,宏觀把握作者在字里行間所流露出的思想感情,從而讀懂作者的感悟,領會文章的主旨。高考試卷中的散文閱讀幾乎每年都有這方面的命題。
例如2002年高考語文試卷第21題:俞伯牙因失去知音而不再鼓琴的故事已成為千古佳話,但作者為什麼還要「唐突地勸慰他」?根據文意,簡要回答。
《話說知音》這篇散文是以作者對知音的獨特感悟為主旨的。作者崇敬伯牙子期的高尚友誼,但對伯牙因子期的不在而不再彈琴的做法不以為然。他認為,伯牙依舊應該演奏出那「震撼人們靈魂的」「美麗動人的樂曲」,並「熏陶」出更多的「知音」。再說,伯牙高超的演技來之不易,怎能因子期的不在而輕易放棄呢?因此,本題的答案為:(1)知音越多越好,俞伯牙不能因為失去鍾子期而不去尋求更多的知音。(2)千辛萬苦學得的技藝不應輕易放棄,藝術的追求必須不懈地堅持下去。
二、深入分析文章的思路。
葉聖陶先生說過:「思想是有一條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好文章的作者是決不亂走的。」散文的材料是按照一定的思路組織在作品中的,作品的結構就是它的思路的具體展現。高考試題常常通過對作品的結構進行設題,考查學生對作品的思路的把握能力。閱讀散文,要善於捕捉文中體現時間、空間、人物、事件、感情的語句,更要把握文章的脈絡。
例如1998年高考語文試卷第21題:作者在第一自然段中寫到看見玉簪花開,「先是一驚,隨即悵然」,(1)作者為什麼吃驚?(2)聯系全文看,作者為什麼悵然?
要解答這兩個問題,必須結合上下文,理清文章的思路。作者為什麼看到玉簪花「探出頭來」就吃驚呢?該句後面用「先是」作標志,對其作了回答,那就是「這花一開,沒幾天便是立秋」;至於「悵然」的原因,第五段末的「讓人心裡警惕著」和第六段中「總是在不安的焦慮中」提示了作者的思路,稍加歸納整理,可得答案「收獲季節還兩手空空」。
三、仔細品味散文的語言。
散文的語言描寫細膩,表達深刻,內涵豐富。高考散文閱讀命題有一個重要原則,就是對散文中負載信息量大、內容含蓄、意義深刻、表現力強的語言進行鑒賞。鑒賞散文的語言,只有聯系文章的主旨,根據上下文的具體語境,細加品味、揣摩,才能正確理解其中的含義。這也是閱讀散文的基礎。
例如2001年高考語文試卷第21題:作者開頭說:「開門和關門是人生中含義最深的動作。」請根據文意,寫出「開門」和「關門」的含義。
《門》這篇散文賦予「門」以象徵意義,寫出了作者對人生的獨特感悟。要解答「開門」和「關門」的含義,就必須通觀全文,理清文章的脈絡,找出相關的信息。文中說「每一扇門的關閉就意味著一個結束」,據此可以直接概括出「關門的含義是意味著一個結束」。而關於「開門」的含義,相關的句子很多,如「它包含著某種未知的情趣,某種進入新的時刻的感知和人類繁瑣儀式的一種新形式」,「它包含著人間至樂的最高閃現,即使在悲傷之際,一扇門的開啟也許會帶來安慰……」,但歸納起來,「開門」的最主要的含義是「預示著一個新的開始,一個新的發展」。
四、正確鑒賞散文的表達技巧。
散文的寫作,一般都很講究表現手法的恰當運用,如借景抒情、寓情於景、托物言志、欲揚先抑、烘托對比、虛實相生、象徵手法、修辭技法等等,這些手法的巧妙運用,常使作品的思想感情表達得更加鮮明突出。高考試題通過對這些技巧的鑒賞,可以直接透視學生的閱讀品位。所以,閱讀散文還要注意鑒賞常見表達技巧的表達效果。
例如2000年高考語文試卷第22題:這篇散文中,(1)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稱寫長城,這樣寫的好處是什麼?(2)第六段的結尾改用了第三人稱「它」,原因是什麼?
這道題就是考查學生對散文表達技巧的初步鑒賞的。《長城》這篇散文主要用第二人稱寫長城,這樣寫的好處在於將長城擬人化,便於作者直接與長城對話,便於作者抒發感情。至於第六段的結尾改用第三人稱「它」,是因為「它」之前說的是「由是人們發現:邊牆是屏障,紫塞不再嶔奇」,這里變換了視角,是通過人的眼光來看長城,而不是作者直接向長城抒懷,所以這種變換是自然而然的,也是很有必要的。
五、精心組織符合要求的答案。
高考散文閱讀試題,一直以主觀性測試為主,題型基本不變,每年只在所考查的知識點上略有不同。從試題的要求和要求回答的問題看,難度在逐步降低,最突出的表現就是,多數問題的答案在原文中都有照應、有暗示,甚至直接暗示。這就告訴我們,回答問題要善於從原文中抽取關鍵語句,並根據題目要求進行適當整合,這樣才有可能寫出精練確切的、符合要求的答案。
例如2003年高考語文試卷第21題:本文第四段寫了一代又一代炎黃子孫浮海遠游的潮流,並贊頌他們不忘桑梓之情,慷慨奉獻,與祖國休戚相關。請你結合鄉土情結,分析這樣寫的作用和好處。
此題重點考查學生散文閱讀的綜合分析能力,有一定的難度。學生首先要能從原文第一段中找出「鄉土情結」的定義:「每個人的心裡……都不會使這種感情褪色。」第二步要能提煉出海外遊子與鄉土情結關系的幾點交叉:一個是離開故鄉的「時間因素」,一個是海外的「空間阻隔」,一個是對故鄉思戀感情的「久而彌篤」。這就是答案中的第二點:「具體說明鄉土情結不因時間的悠遠(歷史)和空間的阻隔(地理)而褪色。」不過,要寫出答案中的另外兩點,還必須考慮結構、主題等方面的情況。
㈣ 高中語文散文閱讀如何理解文意
二、探究散文的思想內涵
考法一、探究創作意圖
創作意圖又稱創作意向,指作家在對社會生活觀察、體驗、研究、分析的基礎上所形成的某種意念或動機。創作意圖受作家生活經驗、立場觀點、藝術追求和審美理想等多種條件的支配和制約。它隱藏在作品內部,又可以通過主題、人物、材料安排、題目等表現出來。探究創作意圖,是深層閱讀和探究閱讀的一個重要體現。
1. 作者在文中為什麼寫××事(人、物)?
2. 這篇文章的創作意圖是什麼?談談你的理解。
3. 如何理解作者的創作意圖?談談你的理解。
從作者層面探究
主要角度有作者的生活經歷、寫作動機、人生態度、審美趣味、創作背景等。聯系作品的背景、所要針對的現實甚至讀者所處的時代,是不難發現其創作意圖的。
從文本層面探究
文本是判斷作者創作意圖的最主要依據。依據文本,就是通過文本中作者的選材、寫作的重心、結構的安排及議論抒情語句來探究其創作意圖。
例:2016年北京卷 《白鹿原上奏響一支老腔》 陳忠實
23.作者在小說《白鹿原》中並沒有寫到老腔,為什麼本文題目卻是「白鹿原上奏響一支老腔」?
答案:①《白鹿原》是寫關中大地的,而老腔飽含著關中大地的神韻,題目體現了老腔與關中大地的血肉聯系。
②《白鹿原》是陳忠實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作者曾為《白鹿原》沒有寫到老腔而遺憾,本文以《白鹿原上奏響一支老腔》為題體現了老腔對作者的影響與震撼。
③《白鹿原》和老腔一樣都具有震撼人心的藝術魅力。
考法二、探究文本意蘊
文學作品的意蘊是指文本所蘊含的思想、感情等各種內容,是指讀者從作品中領悟到的意義,即通常所說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散文表現出來的意蘊,有社會的、政治的、道德的意義,有現實的、歷史的意義,有民族心理的、人文精神的意義,也有心理的、情感的、審美的意義。
1. 請結合文意,聯系自己,談談你對××(句、段)內涵的理解。
2. 請探究文本中的××事物包含了哪幾層深意。
3. ××在作者心中有怎樣的意義(價值、地位)?
一、深層次挖掘
「深層次」一般有兩個方向。
第一、文本蘊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民族心理」的主要內涵有:①精忠報國;②崇尚自然;③主靜,中庸,穩重;④追求大一統;⑤安土重遷,葉落歸根;⑥愛好和平,厭惡戰爭;⑦知足常樂,吃虧是福。
「人文精神」一方面指人的意義和價值、社會責任、個人尊嚴、人生理想等方面,核心是人的價值追求;另一方面指人性的關懷,如對生命的關懷、眾生平等、對弱勢群體的關懷、對苦難的悲憫情懷等。
第二、學科理論與認識,這里主要指哲學道理(哲理)、美學文學原理、文化歷史規律等
二、換角度挖掘
常見的角度轉換有:①主動與被動的轉換;②歷史與現實的轉換;③批判與希望的轉換,比如文本批判了什麼,其深層意蘊則可能是它在希望什麼;④正面與反面的轉換。
考法三、個性化解讀
個性化解讀,要求考生立足自我,充分調動生活經驗和知識積累,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感悟、體驗文本,獨立思考,獲得自己的感受和見解,提升想像能力、思辨能力和概括能力。
1. 請結合文本和生活實際,談談你的理解、感悟或思考。
2. 文章寫的××,帶給我們很多啟示,請結合文章內容,就某某問題談談你的思考。
3. ××段傳達出作者怎樣的人生體驗?試結合你的經歷或閱讀過的作品,談談你的感受。
文本角度:從文本中抽取語句,提煉認識與啟示;藉助文本中的相關語句提煉思想。
個人角度: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和個人思想認識去理解分析。
社會角度:作為一個社會人,應當具備的社會意識,就是為社會做些什麼,從中理解所承載的社會意義與擔當。
例:2017年天津卷《挺拔之姿》朱以撒
19、(2)你最欣賞哪種精神氣質?結合生活談談你的體會。(80字左右)(6分)
【考點定位】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發掘作品的意蘊、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能力層級為探究F。
竹子的精神氣質在文本中有很多,主要體現在作者對竹子的描寫中及作者自己對竹子所作的評價里,如堅韌忍耐、從容優雅、孤高兀傲、風骨高潔、清簡、爭先向上等,要一一從文本中篩選並概括,還要盡量答全面。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談竹子的精神品質,除了考查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外,還考查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所以答題內容一定要積極樂觀向上。
㈤ 如何提高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對話的質量
在當下的中學語文課堂上,閱讀教學「萬馬齊喑」的氛圍讓師生倍感壓抑,盡管我們語文教師指導學生讀了上百篇文章,卻讓他們在閱讀中倍感乏味,在課堂上教師支離破碎的講解下,一篇篇鮮活的文章被分析、解剖得面目全非,學生在課堂上身心疲憊,對語文學習失去了興趣和信心,語文課變得可有可無,甚至在一些學生心目中語文課變成了休息課,這樣的閱讀教學是我們需要的嗎?我們應該進行怎樣的閱讀教學才能讓學生樂讀、會讀,真正讀懂、讀透文本,並能在閱讀中收獲文化的滋養、提升自己的語文素養,從而健全完善自己的人格、體驗生命成長的意義。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引進對話教學理論將為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打開一扇窗戶,「對話式」教學雖然不是解決閱讀教學的仙丹妙葯,但它至少為閱讀教學打開了冰山一角。對話教學不是以傳授知識為教學的首要目的,而是以人的發展為終極目的。在「對話式」閱讀教學中,我們的學生已不再是被灌輸的客體,也不再是被動的接受者,而是作為主體與文本、與教師與作者展開了平等的對話,直接參與了文本意義的建構。對話式閱讀教學注重教師、學生、文本、作者間的雙向溝通、交流、互動。它克服了以往的獨白式、灌輸式教學的弊端,它是一條通往自由、平等、民主的教學之路。毫不誇張地說,對話式教學是追求人性化和創造性的教學,更是一種面向生活和生命開放的教學。閱讀教學的起點,在於對文本的解讀,學生通過與文本對話,完成對文本的品評與鑒賞,感受形象,品味語言,體驗情感。「鴛鴦綉取憑君看,更把金針度與人。」我們可以順著這條路徑進入文本,築牢閱讀教學的基礎,生成學生自己的閱讀殿堂。
一、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散文類對話教學策略
散文是一種比較自由的文體。在散文閱讀教學中,設計教學對話需要從散文的基本特徵入手,運用散文的美學觀點去解讀文本。
(一)整體感知散文的「形」
散文取材廣泛,山川風光、花草蟲魚、歷史文化都可以作為題材。作者行文時又可以上下五千年,縱橫八萬里,故散文的內容十分豐富,令讀者目不暇接。但是無論散文的內容如何繁雜,它都是散文的「形」,閱讀散文,不妨從此入手,先睹散文之「形」。例如:老舍名篇《想北平》描繪了三幅畫面:第一幅是北平的普通景物,第二幅是北平的物產,第三幅圖是北平平民的日常生活。認知散文的「形」是解讀散文的開始。
(二)體悟作者創造的「意境」
散文又名美文,因為作者要運用藝術的構思,創造美的「意境」,帶給讀者美的愉悅。所以,每個作者都會運用獨特的藝術視角,審視世間萬物,進而創造出獨特的「意境」。老舍先生在《想北平》中說:「面向著積水灘,背後是城牆,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葦葉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樂的坐一天。」接著又寫了城市居民與農家的樂趣。這是怎樣的一幅享受生活、享受自然、享受溫馨的畫卷啊!我們只有讀懂了老舍創造的畫圖,我們才有可能讀懂老舍。
接著是尋覓散文之「神」。一篇散文無論「形」如何散,它都要有一個統領全文的「神」。就像風箏飛得再高,它也是在線的牽引下一樣。解讀散文作品,就需要在繁雜的表象中尋覓其散文之「神」。老舍的《想北平》三幅畫面:北平的普通景物、北平的物產、北平平民的日常生活,都表達了一個共同的東西,即作者對家鄉的思念、愛戀。尋覓散文之「神」,是讀懂散文的關鍵。
(三)咀嚼語言,品味藝術的魅力
散文的語言優美、凝練,富有無窮的韻味,需要我們具有敏銳的語言感受能力。雖然不同的作家有不同的語言風格,但是讀者只要認真地去品味、去體驗,就會自然而然地感悟出其中的妙處。
二、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小說類對話教學策略
閱讀小說,尤其是進入高中階段學習,我們不能再熱衷於小說三要素的分析,也不能熱衷於小說寫作方法的分析。我們更應該通過文字表象去傾聽作者的心聲。不重小說主題的分析,而重人物的分析;不重情節的分析,而重細節的分析。小說裡面寫人物有很重要的兩個元素,一個是他講的話,一個是他的行為。讀小說一定要把握這兩點要素。情節分析對學生來說不難,情節是人物性格的發展史,要認識人物首先就要從小說的情節入手。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引人入勝。所謂細節,是指文藝作品中描繪人物性格、事件發展、自然景物、社會環境等最小的組成單位。細節在文學作品中往往具有特殊的作用,捕捉文本細節,往往能夠尋找到有價值的研究問題,提升學生思維的品質。
在小說閱讀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挖掘細節之美,狠抓細節的分析。發掘言語形式背後的深層內涵,開創教師和學生真正平等的對話平台,讓師生的觀點出現正面的碰撞,以激出思想的火花,將閱讀理解引向深入。
例如:筆者在執教歐·亨利《最後的常春藤葉》時,在對話教學設計中,抓住兩位年輕畫家和老畫家貝爾曼的居住地這一細節、老貝爾曼風雨飄搖中艱難畫完最後的一片常春藤葉這一細節描寫,去品味、去咀嚼、去回味。這些細節描寫從不同側面傳達了作者所要表達的信息,只有準確把握這些信息,讀者才能讀懂文本、讀懂藝術形象。
三、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古詩文類對話教學策略
在古詩文教學中首先要遵循一個原則,那就是要「文」、「言」並重。不僅注重「寫什麼」,更注重「怎麼寫」,面對古詩文教學中「怎麼寫」這個環節,在閱讀教學中可充分使用比較閱讀的方法。其次,重視類比聯想在古詩文鑒賞中的作用。在學習理解文本寫作特點時,要擯棄重「言」輕「文」的功利傾向,聯系文本內容、作者生平,去體會作品蘊涵的哲理。把作者的生平及時代與文本的觀點聯系起來,讓學生思考二者之間的聯系,這對於學生更好地認識作品的價值和意義很有幫助。這種「知人論世」的讀書方法,正是學習文言文的一種很好的方法。
王尚文先生一再強調,一定要「緊緊抓住語言這根韁繩」。文言並舉、文言統一才是文言文教學的唯一正途,也是文言文教學走向深入的必由之路。
誦讀在古詩文教學中異常重要,在古詩文課堂教學中不要讓誦讀缺席,學生不讀文,何以知文?語文教學是師生之間的對話,是學生和文本的對話。誦讀就是直接面對文本的言語形式與經典和巨人直接對話的語文實踐活動,也是廣化、深化、美化、敏化語感的重要途徑。簡言之,誦讀也是對話。「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讀」可以將枯燥無味的文字轉化為錯落有致、高低諧和的音韻美,可以將抽象的文字轉化為水靈鮮活、生動感人的畫面美。誦讀的過程就是教學的過程,就是對話的過程,就是體味語言藝術的過程!教學文言文,怎麼強調誦讀的重要性,都不為過!
例如:筆者在執教杜甫《登高》這一首古詩時,設計對話教學時抓住兩點。一是分析景情之技:1、採用了比較閱讀的方法;2、重視類比聯想在古典詩詞鑒賞中的作用;3、扣知人論世,把握詩歌情感。二是運用誦讀之法。
在這節課上向學生介紹古詩的鑒賞方法與規律,那就是六個字——詞義——句意——文意。在文字、文章、文化方面著力發掘,使學生思維的火花得到碰撞,解讀文本的能力得以提升。通過學習一篇古詩文,把握一類文章的規律與鑒賞方法,並要求學生當堂背誦這首詩。
四、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另一類對話教學策略
對話教學是以對話為原則的教學。追求人性化和創造性,這就意味著對話教學可能以對話方式的教學呈現,但其他方式只要是在對話的精神支配下使用也屬於對話教學。在課堂上,師生的關系應該是互動的對話關系。但對話的形式不是單一的口頭相互交流,「對話」可以是「說」,也可以是「寫」。 實際上,豈止「寫」是對話的另一種形式,傾聽、朗讀、背誦、抄寫、默寫何嘗又不是對話的另一種形式呢。
㈥ (初中高中),我做不來語文閱讀題,如何做語文閱讀理解題請大家告訴我方法
1.鍛煉聚焦能力:什麼叫聚焦能力呢?高考語文閱讀內容分為對答題有內用的信息和迷惑考生的信息,聚容焦能力就是指考生發現對答題有用的信息、排除迷惑信息的能力。同學們在平時的做題過程中就要鍛煉自己的聚焦能力,仔細閱讀題目後,認真思考如何回答,答完題後再與參考答案比對,思考自己欠缺的地方,以避免日後再犯。
2.鍛煉歸納能力:高考語文閱讀題一般需要考生通過找到的線索歸納出閱讀答案。歸納能力也是可以鍛煉提升的。閱讀題一般考察考生對於文章思想感情、邏輯布局、事理人情等的分析與理解能力,這些內容的分析也是有技巧的,通過聯想推斷來加工歸納答案。
高考語文閱讀答題方面最重要的就是聚焦能力和歸納能力,在平時做題時這兩大能力就需要鍛煉提升,沈陽華英高考復讀學校網站有很多高考學習文章,你可以常去看看,希望你在高考中能夠取得良好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