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高中語文奧斯維辛沒有什麼新聞學案預習
奧斯維辛沒有什麼新聞
【學習目標】
1、學習文章既簡潔又蘊含豐富的語言;
2、體會作者譴責納粹,呼喚和平的思想情感。
【課前預習】
1、背景知識
奧斯威辛集中營 是納粹德國陸軍司令希姆萊1940年4月下令建造的,距波蘭首都華沙300多公里,是波蘭南部奧斯威辛市附近40多座集中營的總稱。
奧斯威辛集中營是納粹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修建的1000多座集中營中最大的一座,二戰期間,上百萬人在這里被德國法西斯殺害,因此又有「死亡工廠」之稱。
殺死110萬~150萬人——據英國《衛報》報道,路透社和英國廣播公司等機構公布數字顯示,歷史學家的最新研究結果發現,在奧斯維辛集中營存在的4年多期間,先後關押過數百萬人。其中有110萬到150萬人在這里喪生。
100萬猶太人喪命——奧斯維辛集中營是納粹德國為實施猶太種族滅絕政策而建立的,慘死在該集中營的猶太人達100萬左右。
逃生20萬人——在1940年到1945年期間,從奧斯維辛集中營幸運逃生的人總數僅為20萬。
1.4萬條人發毛毯——1945年1月27日,蘇聯紅軍解放了奧斯維辛集中營,在該集中營中發現了1.4萬條人發毛毯。
倖存7650人——蘇聯紅軍解放奧斯維辛集中營的時候,只找到7650名倖存者,其中有130名兒童。
7000名納粹警衛——在奧斯維辛集中營擔任警衛的納粹德軍人數大約為7000人,其中包括170名女納粹成員。
每天屠殺6000人——1944年前後,納粹對奧斯維辛集中營的屠殺達到了非常瘋狂的程度。幾乎每天有大約6000人被殘忍殺害。
42座集中營的總和——奧斯維辛集中營是黨衛軍首領希姆萊於1940年4月下令建造的,是波蘭南部奧斯維辛市附近3座主營和39座小集中營的總稱。
關押者波及30個國家——在奧斯維辛集中營被關押的大多數是猶太人,此外還有吉普賽人,波蘭、蘇聯等國的戰俘以及包括中國在內的30多個國家的平民。
7.7噸頭發——蘇聯紅軍解放奧斯維辛集中營時,在該集中營發現了納粹德軍沒來得及運走的7.7噸頭發。可想而知,有多少人曾經在此飽受折磨,經歷不幸。
普利策新聞獎 是美國新聞界的最高獎項。自1917年以來每年頒發一次,分為14個新聞獎和7個藝術獎兩類。普利策獎每年評選一次,評選結果一般都在4月宣布,5月頒獎。普利策獎每年評選一次,代表美國新聞界的最高成就。
該獎以約瑟夫·普利策的名字命名,他是美國著名的報紙編輯和經營者,先後買下了聖路易斯的《電訊報》和《紐約世界報》,並創立了編輯寫作制——即記者采寫的材料由編輯潤色、整理、綜合成稿件見報。這種寫作規則,至今仍是整個新聞界的普遍原則。普利策1911年去世,為紀念他的貢獻,人們於1912年設立了普利策新聞獎。
《奧斯維辛沒有什麼新聞》獲得普利策新聞獎,其頒獎詞是:《奧斯維辛沒有什麼新聞》突破新聞「零度寫作」(在文章中不摻雜任何個人的想法,完全是客觀地陳述)原則,著眼細節,以冷峻的視角,深沉地描述了今天的奧斯維辛集中營紀念館。在恐怖與快樂、戰爭與和平、歷史與現實的反差中,它召喚起人們關於災難的記憶、關於生命的思考、關於人性的自省。它的發表充分地表現了一個新聞記者的使命感,更以迫人的力量震撼生者的心,成為新聞史不朽的名篇。
2、語言知識
婆娑 嬉笑 凋謝 撰寫 步履
窒息 禱告 雛菊花
【整體感知】
1、文章開篇就向我們展示了今天的奧斯維辛集中營「陽光明媚,綠樹成陰,孩子嬉笑」,應該說是一幅非常美好的和平景色,但是作者卻認為「這是最可怕的事情,像一場噩夢」為什麼呢?作者這樣說是什麼用意呢?
2.作者說這里曾經是一個人間地獄、殺人工廠,那麼這個人間地獄由哪些地方組成呢?
【課堂探究】
1、人們在參觀時都有什麼反應,請勾畫出人們參觀時表情變化的句子,說說為什麼會有這種變化(這種變化說明了什麼),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
2、分析體會文章細節描寫的效果:
(1)「在德國人撤退時炸毀的布熱金卡毒氣室和焚屍爐廢墟上,雛菊花在怒放。
(2)「這是一個二十多歲的姑娘,長的豐滿,可愛,皮膚洗白,金發碧眼。她在溫和地微笑著,似乎是為著一個美好而又隱秘的夢想而微笑。」
(3)「這里陽光明媚,綠樹成蔭,在集中營大門附近,孩子們在追逐游戲」有何深意?
(4)、為什麼要多次說「奧斯維辛沒有什麼新聞」?既如此,為什麼還要寫下這樣的新聞呢?
【達標訓練】
1.下面加點字的讀音全正確的一項是( )
A.凝(níng)重 懷疑(yí) 規模(mó) 模樣(mó)
B.矚(zhǔ)目 叮囑( zhǔ) 婆娑(shā) 袈裟(shā)
C.明媚(mèi) 倒霉(méi) 嬉笑(xī) 喜悅(xǐ)
D.凋(diāo)謝 綢(chóu)緞 撰(zhuàn)寫 編纂(zuàn)
A.漂揚 掩印 紫荊花 婆娑起舞
B.惡夢 心志 健全 綠樹成陰
C.雛菊 嬉笑 巨幅 表情默然
D.致敬 夜幕 細膩 世人矚目
3.填入下文橫線上與上下文銜接最恰當的一組是(?? ?)
這南方初春的田野! ……這一切都使人想著一樣東西——生命。
①大塊小塊的新綠隨意地鋪著,有的濃,有的淡
②大塊小塊的新綠有的濃有的淡,隨意地鋪著
③樹上的嫩芽兒也密了
④樹上的枝芽兒密密的
⑤咕咕的冬水在田野里起著水泡
⑥田裡的冬水也在咕咕的起著水泡。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②③⑤??????????D.①④⑥
4. (2010全國卷Ⅰ)提取下面一段話的主要信息,在下面橫線上寫出四個關鍵詞。
關鍵詞:
—— 有感日媒體報道奧斯威辛集中營解放60周年
近日,世界各國媒體都將關注的目光投向了奧斯威辛集中營解放60周年紀念日。記者發現日本的同行們卻在以「敏銳獨到」的眼光,報道著這一人類當代歷史長卷中極不平凡的事件。
24日,第59屆聯大召開紀念奧斯威辛集中營解放60周年特別會議。《讀賣新聞》在25日的晚刊,《朝日新聞》在26日的日刊以很小的篇幅予以了「關注」,這兩家日本發行量最大的報紙「不約而同」將報道聚焦在「阿拉伯國家缺席這一特別會議」上;《產經新聞》在26日的日刊中以較大篇幅對27日將舉行的紀念活動做了報道,但它的重點是分析歐洲的擴充前景及影響。日本媒體對此「獨到」的報道,僅僅只是顯示了他們獨特的新聞觀嗎?
日本駐聯合國大使大島賢三,在此次聯大特別會議上表示,日本對其所造成的「巨大傷害和痛苦」表示懊悔和道歉,但那時日本也有所善舉——日本駐立陶宛使館的一名官員曾經通過簽發簽證救了近千名猶太人,而且戰後的日本已經從聯合國的敵人變成了對聯合國做貢獻最多的國家之一。其言外之意,今天的日本已經完全超脫了那段歷史,成為了一個充滿功德的國家。事實果真如此嗎?
答案當然都是否定的。所謂的「獨特」、「功德」,其根源正在於對歷史的淺層反思,對錯誤的輕描淡寫。如果說日本已深刻認識到其過去的滔天罪行,那麼它就不會在參拜靖國神社問題上一意孤行,不會在教科書編寫上篡改歷史,不會對毒氣彈、慰安婦事件閃爍其辭。「知錯能改,善莫大焉」。再次站在善和惡的門檻前,日本到底是「擇其善者而從之」,還是繼續與撒旦為伍呢?(2005年《文匯報》駐東京記者叢雲峰1月26日電)?
?
網上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