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初中語文課本(人教)所有注釋
七年級上冊
《在山的那邊》王家新①隱秘:隱蔽,不外露。②一瞬間:一眨眼之間。
《走一步,再走一步》莫頓·亨特 ①訓誡:告誡,教導。②嶙峋:形容人瘦削。③眩(xuàn):(眼睛)昏花。④啜(chuò)泣:抽噎,抽抽搭搭地哭。⑤納罕:驚奇,詫異。⑥小心翼翼:謹慎小心,絲毫不敢疏忽的樣子。翼翼,謹慎、嚴肅。
《生命 生命》杏林子 ①小憩(qì):休息一會兒,憩,休息。②擎天撼地:形容力量巨大。擎,舉起。撼,搖動。③肅然起敬:由於受感動而產生恭敬和欽佩之情。肅然,形容十分恭敬的樣子。④糟蹋:浪費或損壞。⑤庸碌:形容人平庸,沒有作為。⑤應許:答應。
《紫藤蘿瀑布》宗璞 ①忍俊不禁(jīn):忍不住笑。
《理想》流沙河 ①可望不可即:只能遠遠看見而不能接近。即,靠近、接觸。②濯:洗。
短文兩篇《行道樹》張曉風 ①點綴:加以襯托或裝飾,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②繁弦急管:各種各樣歡快的音樂聲。弦,指弦樂器。管,指管樂器。③紅燈綠酒:形容繁華熱鬧的夜生活。
《第一次真好》周素珊 ①俗子:鄙俗的人。②低回:留戀。③具體而微:整個形體都已經具備了,只是比較微小而已。
《人生寓言》周國平 ①審美:欣賞、領會事物或藝術品的美。②風韻:優美的姿態神情。③閑適:清閑安逸。④得失之患:生怕失去個人利益的憂慮心情。⑤泯(mǐn):滅,喪失。⑥厄運:不幸的命運。
《我的信念》瑪麗·居里 ①獲益匪淺:得到很多益處。匪,非、不。
②猝(cù)然:突然。
《春》朱自清 ①欣欣然:歡歡喜喜的樣子。②朗潤:明朗潤澤。③吹面不寒楊柳風:這是南宋志南和尚《絕句》中的詩句。全詩是:「古木陰中系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杏花雨,杏花開放時節的雨,即春雨。楊柳風,吹動楊柳的風,指春風。③醞釀:願意是造酒,這里是說各種氣息在空氣里,像發酵似的,越來越濃。 ④賣弄:炫耀。⑤宛轉:同「婉轉」。形容聲音圓潤柔媚。⑥黃暈(yùn):昏黃不明亮。暈,太陽或月亮周圍的光圈,也指光影或色彩周圍模糊的部分。⑦烘托:中國畫的一種方法,從旁邊或周圍塗抹淡黑或者淺的顏色,使畫的主要部分更鮮明,更突出。這里是「襯托」的意思。 ⑧舒活:舒展,活動。⑨一年之計在於春:一年的打算在春天。意思是,春是一年的開始,應該把全年要做的事及早安排好。⑩花枝招展:比喻姿態優美。招展,迎風擺動。
《濟南的冬天》老舍 ①響晴:(天空)晴朗無雲。②髻(jì):在頭頂或腦後挽束起來的頭發。
《山中訪友》李漢榮 ①唱和(hè):指歌唱時此唱彼和,互相呼應。②玄奧:玄秘深奧。③禪心:佛教指清靜、無雜念的心境。
《秋天 》何其芳 ①肥碩:這里指果實又大又飽滿。②棲息:停留,休息(多指鳥類)③寥闊:高遠空曠。也作「寥廓」 ④枯涸:乾涸,沒有水了。⑤清洌:水清。⑥夢寐:睡夢。
《化石吟》 張鋒 ①骸(hái)骨:屍骨。②太古:遠古的時代。
《看雲識天氣》①峰巒:山峰和山巒。巒,小而尖的山,或連綿的山。②一霎間:一會兒,形容時間極短。③預兆:事前顯露出來的跡象。④輕盈:這里形容卷雲像女子的動作、體態一樣輕巧優美。⑤彌漫:(煙塵、霧氣、水等)充滿,布滿。⑥即將出現的跡象。
《綠色蟈蟈》法布爾①弱肉強食:指動物中弱者被強者吃掉。②喑啞:嗓子干澀發不出聲音或發音低而不清楚。③靜謐:安靜。
《月亮上的足跡》朱長超 ①里程碑:比喻在歷史發展過程中可以作為標志的大事。
《風箏》魯迅 ①丫杈:即椏杈,形容樹枝歧出。
《散步》莫懷戚 ①委屈:受到不應有的指責或待遇,心裡難過。這里是使兒子受到委屈的意思。②粼粼:這里形容水的明凈。
《金色花》泰戈爾 ① 匿笑:偷偷地笑。
《皇帝的新裝》安徒生 ①滑稽:(言語、動作)引人發笑。這里是荒唐的意思。②精緻:精巧細致。③御聘:皇帝請的(人),御,指皇帝。
《女媧造人》袁珂 ①莽莽榛榛:草木叢生的樣子。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金波 ①踉踉蹌蹌:走路不穩的樣子。
七年級下冊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魯迅 ①確鑿:確實。②輕捷:輕快。攢(cuán):湊在一塊兒。③斂:收攏。 ④鑒賞:鑒定和欣賞。⑤人跡罕至:少有人來。跡,足跡、腳印。罕,稀少。⑥人聲鼎沸:形容人聲喧鬧。鼎,古代的一種銅鑄的鍋,一般是三足兩耳。沸,水開。鼎沸,本意是鍋里的水燒開了,發出響聲。
《爸爸的花兒落了》林海音 ①驪(lí)歌:告別的歌。
《最後一課》都德 ①哽:生氣阻塞。
《土地的誓言》:①熾(chì)痛:熱烈而深切。② 嗥鳴(野獸)大聲嚎叫。③讕語:沒有根據的話。④亘古:遠古。⑤污穢:骯臟的東西。
《鄧稼先》楊振寧 ①曛:黃昏。②鋌:疾走。
《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臧克家 ①彌高:更高。彌,更加。②鍥而不舍:鏤刻不停,比喻有恆心,有毅力。鍥,刻。③兀兀窮年:辛辛苦苦地一年到頭這樣做。兀兀,勞苦的樣子。窮年,終年,一年到頭。④瀝:滴。⑤迥乎不同:很不一樣。迥,差得遠。⑥群蟻排衙:這里指整齊地排列著。⑦氣沖鬥牛:形容氣勢之盛可以直沖雲霄。斗、牛,星宿名,泛指天空。
《音樂巨人貝多芬》何為 ①雜亂無章:又多又亂,沒有條理。②含蓄:包含。③躊躇:猶豫。④磐石:厚而大的石頭。
《福樓拜家的星期天》莫泊桑 ①義憤填膺:胸中充滿了正義的憤恨。膺:胸。
《社戲》魯迅 ① 歸省(xǐng)指出嫁的女兒回娘家看望父母。②憚:怕,畏懼。③絮叨:翻來覆去地說。④攛掇:從旁鼓動人做某事。⑤委實:實在。⑥依稀:隱隱約約。⑦彌散:彌漫消散。⑧漂渺:通常寫作「縹緲」或「飄渺」,隱隱約約,若有若無。
《安塞腰鼓》劉成章 ①亢奮:極度興奮。②晦暗:昏暗。這里是迷惘、糊塗的意思。③羈絆:纏住不能脫身,束縛。羈,約束。④驀然:突然,猛然。⑤冗雜:繁雜。⑥嘆為觀止:贊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極點。⑦戛(jiá)然而止:聲音突然中止。
《觀舞記》冰心 ①本色當行:做本行的事,成績十分顯著。
②顰蹙(pín cù):皺著眉頭,形容憂愁的樣子。③ 粲(càn)然:笑容燦爛的樣子。④嗔(chēn)視:生氣地看。⑤叱吒風雲:形容威力極大。⑥盡態極妍:使儀態和麗質最充分地顯示出來。
《偉大的悲劇》次威格 ①毛骨悚然:形容十分恐懼。悚然,恐懼的樣子。②怏怏(yàng)不樂:形容不滿意或不高興的事情。③毋(wú)寧:不如。④吞噬:吞食。⑤語無倫次:話講得很亂,沒有條理。⑥羸弱:瘦弱。⑦告罄:指財物用完。
《荒島餘生》 笛福 ①虞(yú):憂慮。②斫(zhuó);砍,削。
《登上地球之巔》郭超人 ①砭(biān)骨:刺入骨髓,形容使人感覺非常冷或疼痛非常劇烈。②履踐:踩踏。③崔巍:形容山高大雄偉。
《真正的英雄》里根 ①陰霾:空氣中因懸浮著大量的煙、塵等微粒而形成的混濁現象。這里指一種壓抑、沉悶的氣氛。
《珍珠鳥》馮驥才 ①斑斑駁駁:原指一種顏色中雜有別的顏色,這里有顏色深淺不一的意思。②生意蔥蘢:形容草木生機盎然,茂盛青翠。③眼瞼(jiǎn):眼皮。
《羚羊飛渡》 沈石溪 ①進退維谷:無論是進還是退,都是處在困境之中。維,是。谷,窮盡,指困境。②蒼穹:天空。③悲愴:非常悲傷。④嫻熟:熟練。⑤略勝一籌:比較起來,略微好一些。籌,籌碼,計數的用具。
《華南虎》牛漢 ①抽搐:肌肉不自覺地收縮的症狀。這里指(心靈)因痛苦而顫抖。②石破天驚:原形容箜篌(kōng hóu)的聲音,忽而高亢,忽而低沉,出人意外,有不可名狀的奇境。這里用來形容聲音大得驚人。③不羈:不受束縛。
《馬》布封 ① 剽(piāo)悍:勇猛,強健。②慷慨以赴:毫無私心、毫不吝惜地前往。③窺伺:暗中觀察情況。④羈絆:這里指馬籠頭。⑤瘡痍:創傷。⑥闊綽:豪華奢侈,排場大。⑦觀瞻:具體的形象給人的印象。⑧庇蔭:遮擋陽光的樹木等。⑨遒勁:雄健有力。⑩妒忌:對比自己強的人心懷怨恨。(11)相得益彰:指兩個人或兩件事物互相配合,使二者的能力、作用、好處能得到充分展示。益,更加。彰,明顯。(12)覷:看。
八年級上冊
《新聞兩則》毛澤東 ①銳不可當:鋒利無比,不可抵擋。②業已:已經。
《蘆花盪》孫犁①寒噤(jìn ) 因寒冷而哆嗦。②仄歪:傾斜,歪斜。③張皇失措:慌慌張張,不知怎麼辦才好。
《阿長與〈山海經〉》魯迅①絮說:絮絮叨叨地說。②震悚:身體因恐懼或過度興奮而顫動。
《背影》朱自清①狼藉:亂七八糟的樣子。②簌簌(sù):紛紛落下的樣子。③典質:(把財產、衣物)典當、抵押出去。典,當。質,抵押。④慘淡:凄慘暗淡,不景氣。⑤賦閑:失業在家。⑥ 蹣(pán)跚:因為腿腳不靈便,走路緩慢搖擺的樣子。⑦頹唐:衰頹敗落。⑧觸目傷懷:看到(家庭敗落的情況)心裡感到悲傷。懷,心。⑨已,停止,這里是控制的意思。⑩情郁於中:感情積聚在心裡。(11)瑣屑:細小而繁多(的事)。
《台階》李森祥①尷尬(gān』gà):神色、態度不自然。
《老王》楊絳①塌敗:塌陷破敗。②湊合:將就。③ 傴(yǔ):彎(腰)曲(背)③翳:(yì):眼角膜病變後留下的疤痕。④ 滯笨:呆滯笨拙。⑤:愧怍:慚愧。
《信客》余秋雨 ①闖碼頭:外出到城裡謀生。②弔唁:祭奠死者並慰問家屬。
《中國石拱橋》茅以升①勻稱(chèn):均勻,比例和諧。②古樸:樸素而有古代的風格。③惟妙惟肖(xiào):這里形容雕刻得十分精妙逼真。肖,相似。
《橋之美》吳冠中:①煞它風景:破壞人的興致的意思。②美感:對於美的感受或體會。③史詩:敘述英雄傳說或重大歷史事件的敘事長詩。④駐足:停止腳步。⑥:失之毫釐,差之千里:意思是相差雖小,而造成的誤差或錯誤極大。毫、厘,計量的小單位。
《蘇州園林》葉聖陶 ①軒榭:軒:有窗戶的廊子或小屋;榭,建築在台上的房屋。② 胸中有丘壑:意思是設計者和工匠師的胸懷中有山水風景的構思布局。③嶙峋(lín xún):枯瘦的樣子。
《說「屏」》 陳從周 ① 傖(cāng)俗:粗俗鄙陋。得體:恰當,恰如其分。
《大自然的語言》竺可楨 ①翩然:動作輕快的樣子。②孕(yùn)育:懷胎生育,用來比喻醞釀著新事物。③ 銷聲匿(nì)跡:原意是不公開講話,不公開露面。這里指昆蟲都無聲無息、無影無蹤了。④載途:滿路,有遍地的意思。
《生物入侵者》梅濤 ①歸咎(jiù):歸罪。②藩籬:籬笆。比喻門戶或屏障。③嘯聚山林:舊指盜賊盤踞山林。嘯聚,形容其互相呼叫,拉幫結伙。
《落日的幻覺》 黃天祥 ①日薄西山,氣息奄奄:語出晉李密《陳情表》。日薄西山,意思是太陽快要落山了,比喻衰老的人即將死亡或腐朽的事物即將沉落。薄,迫近、靠近。氣息奄奄,形容呼吸微弱,快要斷氣的樣子,也比喻腐朽的事物即將沉落。②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語出唐李商隱《登樂游原》。意思是雖然夕陽無限美好,可惜的是已接近黃昏時刻。③綺(qǐ)麗:顏色美麗,多用來形容風景。④衰減:減弱,減退。
八年級下冊
《藤野先生》魯迅 ①油光可鑒:這里是說頭發上抹油,梳得很光亮,像鏡子一樣可以照人。鑒,照。②標致:漂亮。這里是反語,用來諷刺。③掌故:關於歷史人物、典章制度的傳說或故事。這里指學校里發生過的一些事情。④落第:原指科舉時代應試不中。這里指考試不及格。⑤不遜:無禮。遜,謙遜。⑥匿名:不署名或不署真實姓名。匿,隱藏。⑦詰責:質問並責備。⑧托辭:借口。⑨凄然:形容悲傷難過的樣子。⑩適值:正好遇到。(11)正人君子:反語,諷刺那些為軍閥政客張目而自命為「正人君子」的文人。
《我的母親》胡適 ①文縐縐(zhōu):形容人談吐、舉止文雅的樣子。
《列夫·托爾斯泰》茨威格①器宇:氣概,風度。②禁錮:束縛,限制。③鶴立雞群:比喻一個人的才能或儀表在一群人里頭顯得很突出。④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著。形容嚴肅莊重的樣子。⑤軒昂:形容精神飽滿,氣度不凡。⑥頷首低眉:低著頭顯得很謙卑恭順的樣子。⑦誠惶誠恐:惶恐不安。⑧廣袤無垠:廣闊無邊。古代以東西長度為「廣」,南北長度為「袤」。
《再塑生命》海倫·凱勒 ①期期艾艾:形容口吃。
《雪》魯迅 ①朔:北方。
《雷電頌》郭沫若 ①睥睨:眼睛斜著看,形容高傲的樣子。②稽(qǐ)首:古代的一種跪拜禮。行禮時,跪下,叩頭到地。
《短文兩篇》巴金 ①暘谷:古書上指日出的地方。暘,日出。
《喂——出來》星新一 ①莫衷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結論。②牟取:謀取。③眾目睽睽:大家的眼睛都注視著。睽睽,睜大眼睛注視著。④哂笑:譏笑。
《雲南的歌會》沈從文 ①即物起興:開頭先詠他物起興抒情。起興,指先言他物以觸發聯想,誘發文思。
《端午的鴨蛋》 汪曾祺 ①囊螢映雪:囊螢和映雪分別指晉朝車胤和孫康利用螢火蟲的光和雪的反光刻苦讀書的故事。囊螢,用口袋裝螢火蟲。映雪,用雪的反光。
《吆喝》 蕭乾 ①招徠:招攬。
《俗世奇人》馮驥才 ①稀鬆:平常,普普通通。②練達:指閱歷豐富,通曉世故人情。
九年級上冊
《沁園春.雪》毛澤東 ①惟余莽莽: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惟余。只剩。莽莽,這里是無邊無際的意思。 ② 大河上下:指黃河的上上下下。③妖嬈:嬌艷美好。④折腰:鞠躬,傾倒。⑤俱往矣:都已經過去了。俱,都。⑥ 風流人物:這里指能建功立業的英雄人物。
《雨說》鄭愁予①留滯:即滯留,停留不流通。②襁褓:包裹嬰兒的布或被。
《敬業與樂業》梁啟超①斷章取義:意思是不顧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斷,截取。章,篇章。②不二法門:佛教用語,指直接入道、不可言傳的法門。長用來比喻最好的或獨一無二的方法。③ 理至易明:道理極容易明白。④一點不旁騖(wù):意指專心致志,一點不分心。⑤ 褻瀆:輕慢,不敬。⑥駢進:一同前進。⑦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大意是知道這種道理的人比不上喜愛它的人,喜愛它的人比不上樂意去做的人。⑧強聒(guō)不舍:嘮嘮叨叨說個沒完。強聒,過分啰嗦。不舍,不停。
《傅雷家書兩則》 ①扶掖(yè):扶持,提攜。 ②垂手:表示無所事事,無為。
《故鄉》魯迅①陰晦:陰沉昏暗。 ② 蕭索:荒涼。冷落的意思。 ③ 心緒:心情。④ 無端:無緣無故。 ⑤素:向來。⑥蘇生:蘇醒,重現。 ⑦ 愕然:吃驚的樣子。⑧ 鄙夷:看不起。 ⑨嗤笑:譏笑。 ⑩瑟索:即瑟縮,身體因寒冷而蜷縮或兼發抖。(11)惘然:心裡好像失去了什麼的樣子。 (12)隔膜:彼此思想感情不相通。(13)展轉:同「輾轉」。原指身體翻來覆去,這里形容生活不安定,到處奔波。(14)恣睢(zìsuī):放縱,放任。
《我的叔叔於勒》莫泊桑①拮據(jiéjū):手頭緊,經濟境況不好。
《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羅迦·費·因格 ①根深蒂固:比喻根基深厚牢固,不可動搖。②孜孜不倦:勤奮努力,不知疲倦。孜孜,勤勉。 ③ 汲取:吸取。汲,從下往上打水。 ④ 創意:創造性的見解或意見。 ⑤ 素材:指還沒有經過提煉和加工的原始材料。 ⑥ 不言而喻:不用說就可以明白。喻,明白。
《短文兩篇》《談讀書》培根①怡情:使心情愉快。 ②傅彩:(給言辭)增添光彩。 ③ 文采藻飾:修飾文詞,使之富有文采。④ 矯:做作,不真實。 ⑤ 學究:迂腐的讀書人。 ⑥ 鄙:看不起。 ⑦ 詰難:詰問,為難。 ⑧尋章摘句:搜尋、摘取文章的片段詞句。指讀書局限於文字的推求。 ⑨味同嚼蠟:形容寫文章或說話枯燥無味。⑩ 滯礙:不通暢。 (11)吹毛求疵:這里指細致到煩瑣、挑剔 的地步。
《不求甚解》馬南邨①要訣:重要的訣竅。 ②務:致力。
《智取生辰綱》施耐庵①嗔:怒。 ③面面廝覷: 互相望著發愣。 ③聒噪:打擾,對不起。
《楊修之死》 羅貫中①庖官:廚師。 ②恃才放曠:依仗(自己的)才能而對自己的行為不加約束。③ 訖:完畢。 ④ 佯:假裝。 ⑤ 徑:直接。⑥ 伺:守候。⑦譖(zèn):誣陷,中傷。⑧詐:假裝。
《范進中舉》吳敬梓①唯唯連聲:連連答應。唯唯,答應的聲音。 ②體統:規矩 。③ 腆著:挺著。④桑梓:家鄉。古時住宅旁常栽桑樹、梓樹,後人就用桑梓指家鄉。
《香菱學詩》曹雪芹①地靈人傑:意為山川靈秀,人物傑出。
九年級下冊
《孔乙己》魯迅 ①大抵:大多。② 闊綽: 闊氣。③ 營生:謀生 。④ 間或:偶然,有時候。
《蒲柳人家》 劉紹棠①山響:形容響聲極大。 ②驢打滾兒:高利貸的一種。如果到期不還,利上加利,越滾越多,如驢打滾,故名。③榮膺:光榮地獲得。膺,承受,承當。 ④斯文:文雅。 ⑤膩歪:厭惡,厭煩。
《熱愛生命》傑克·倫敦① 吹毛求疵:故意挑毛病,找差錯。疵,缺點、毛病。
《談生命》冰心 ①清吟:這里指清脆地鳴叫。 ②蔭(yìn )庇:大樹枝葉遮蔽陽光,比喻保護、照顧。 ③芳馨:芳香。
《地下森林斷想》張抗抗①沉湎:深深地迷戀著,不能自拔。
《人生》勃蘭兌斯 ①臆測:主觀的推測。
《威尼斯商人》莎士比亞 ①惻隱:對受苦難的人表示同情。 ②豁免:免除。③稽:查考。④庖代:也作「代庖」,是成語「越俎代庖」的略語。意思是越權辦事或者包辦代替。這里指代理他人的職務。庖,廚師。 ⑤延納:接納,接受。⑥ 鈞裁:恭請作出決定。鈞,舊時對尊長或者上級用的敬詞。裁,判斷。決定。
⑦有例可援:有先例可參照。援,引用。⑧中流砥柱:比喻堅強的、能起支柱作用的人或集體。
《變臉》魏明倫 ①陰霾(mái):空氣中因懸浮著大量煙塵而顯得混濁。
《音樂之聲》勒曼 ①崢嶸:高峻,突出。 ② 山麓:山腳。③鱗次櫛(zhì)比:像魚鱗和梳子的齒一樣,一個挨一個地排列著,多用來形容房屋等密集。④ 漣漪:細小的波紋。 ⑤佇(zhù)立:長時間站著。⑥ 頂禮膜拜:這里形容十分虔誠地行禮。
⑵ 初中語文所有課本怎麼
初中一共有16本
⑶ 中國有幾套初中語文教科書
中國有很多的版本,由於很多的省份都採用自己本省的教材,比如上海的滬教版,回山東的答魯教版,北京的北師大版,浙江的浙教版,湖北的鄂教版,廣東的粵教版,江蘇的蘇教版。
國內大部分的還是採用人教版的: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科書,簡稱為人教版的教材。小學到高中都有這個版本的教材。也是大多數學校所用的教材。
⑷ 初中語文課本
童趣
余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盛藐小微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夏蚊成雷,私擬作群鶴舞空,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昂首觀之,項為之強。又留蚊於素帳中,徐噴以煙,使其沖煙飛鳴,作青雲白鶴觀,果如鶴唳雲端,怡然稱快。於土牆凹凸處、花台小草叢雜處,常蹲其身,使與台齊,定神細視,以叢草為林,以蟲蟻為獸,以土礫凸者為丘,凹者為塹,神遊其中,怡然自得。一日,見二蟲鬥草間,觀之正濃,忽有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蓋一癩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覺呀然驚恐,神定,捉蛤蟆,鞭數數十,驅之別院。
譯文:
我回想自己在年幼的時候,能睜大眼睛直視太陽,能清楚地觀察極細小的事物(視力好極了),每遇見細小的東西,一定要仔細觀察它的紋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脫事物本身的樂趣.
夏夜裡,蚊群發出雷鳴似的叫聲,我心裡把它們比作群鶴在空中飛舞,這么一想,眼前果真就出現了千百隻白鶴;抬頭看著它們,連脖子也因此變得僵硬了.我又留幾只蚊子在白色帳子里,慢慢地用煙噴它們,使它們沖著煙邊飛邊叫,構成一幅青雲白鶴圖,果真像鶴群在青雲邊上發出叫聲一樣,因為這,我感到高興極了.
我常在土牆高低不平的地方,在花台上雜草叢生的地方,蹲下身子,使身子跟檯子一般高,把叢草當成樹林,把蟲子,蚊子當成野獸,把土塊凸出部分當成丘陵,低陷部分當成山溝,我便憑著假想在這個境界中游覽,愉快而又滿足.
有一天,我看見兩只小蟲在草間相鬥,(便蹲下來)觀察,興味正濃厚,忽然有個極大極大的獸拔山倒樹而來,原來是一隻癩蝦蟆,舌頭一吐,兩只小蟲全被它吃掉.我那時年紀很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哇的一聲驚叫起來.待到神智恢復,捉住癩蝦蟆,抽了它幾十鞭子,把它趕到別的院子去
⑸ 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中有哪些是魯迅的作品
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學語文課本第九冊:《少年閏土》
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語文課本第一冊:《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語文課本第二冊:《社戲》
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語文課本第三冊:《阿長和<山海經>》
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語文課本第四冊:《魯迅自傳》
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語文課本第五冊:《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故鄉》
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語文課本第六冊:《藤野先生》、《孔乙己》
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語文課本第一冊:《吶喊》自序
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語文課本第二冊:《祝福》、《拿來主義》
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語文課本第三冊:《記念劉和珍君》、《燈下漫筆》(節選)
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語文課本第四冊:《葯》
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語文課本第五冊:《阿Q正傳》
⑹ 初中語文教材有幾個版本
初中語文教材有幾個版本
初中語文教材有:
人教版(人民教育出版內社);
語文版容(語文出版社);
北師大版(北京大學出版社)等
高中語文教材有:
人教版(人民教育出版社);
語文版(語文出版社);
北師大版(北京大學出版社)等
⑺ 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有哪些散文
答:《走一步再走一步》、《紫藤蘿瀑布》、《我的信念》、《春》、《濟南的冬天》、《散步》、《羚羊木雕》、《背影》、《老王》、《信客》、《橋之美》、《地下森林》。
⑻ 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的特點
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的特點:
1、「文體學習」成為閱讀和寫作的主線
七年級教科書不強調文體,試圖讓學生廣泛接觸各類詩文,對不同的文體都能嘗鼎一臠。八年級教科書閱讀單元的語文要素以各類文體閱讀為核心,包含閱讀方法和閱讀策略兩方面,注重培養學生閱讀說明性文章以及實用類文本的能力;活動探究單元更是要深入研究與文體有關的各種過程性、實踐性問題。
在課外古詩詞誦讀部分,文體的特點也較為突出。以八上教科書為例,第三單元後的課外古詩詞誦讀均為漢魏古詩,與課文《唐詩五首》(均為律詩)形成呼應;第六單元後的課外古詩詞誦讀均為宋詞,且均為小令,使學生通過誦讀了解小令的特徵,為後面學習篇幅較長的中調做准備。
八年級教科書的寫作部分也突出了文體寫作的重點,除「語言要連貫」 「表達要得體」這兩個培養一般寫作能力的專題和「學習仿寫」這個改編式寫作專題外,其他寫作專題(包括活動探究單元的寫作部分)均為文體寫作。一般寫作能力專題中的「表達要得體」,也基本上圍繞著實用類文體展開。
2、活動探究單元改變教科書的單元組織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
活動探究單元改變了傳統意義上以課文為中心的單元組織方式,它以活動任務為軸心,以閱讀為基礎,以探究為內核,以寫作為落腳點,整合閱讀、寫作、口語交際,以及資料搜集、活動策劃、實地考察等項目,形成一個綜合實踐系統,讀寫互動,聽說融合,由課內到課外,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
活動探究單元也試圖改變學生以課文學習為主體的學習方式。在這里,學習課文是為了讓學生了解某一文體的基本特點,把握其閱讀策略,為活動的開展奠定基礎。實踐活動,則引導學生從課內拓展開去,或實施采訪,或模擬演講,或朗誦鑒賞,或揣摩台詞、排演戲劇。實踐活動的開展,需要充分利用課文閱讀中學到的知識,並自主搜集、整理、建構相關知識。
3、口語交際專題為「說」的教學提供了抓手
統編教材口語交際教學內容呈現出階段性安排的特點。七年級教科書主要將口語交際的內容融合在綜合性學習中,培養一般的口語交際能力,如「注意對象和場合,學習文明得體地交流」「耐心專注地傾聽,能根據對方的話語、表情、手勢等,理解對方的觀點和意圖」等。
八、九年級教科書則以口語交際專題的形式對包括講述、復述、轉述、應對、即席講話、討論、辯論等常見的口語交際類別進行分項訓練,以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活動探究單元中也包含了相對獨立的口語交際專題,如八上第一單元的「新聞采訪」、八下第四單元的「舉辦演講比賽」等。
之所以設計專門的口語交際專題,是因為目前語文教學中,口語交際教學比較薄弱,缺乏專門的、適用的口語交際教材。從技能訓練出發培養口語能力,也是一線教學的成功經驗。教材的設計力求使訓練序列更明晰,重點更突出。
4、文言文單元呼喚相關教學方法的改革
從八年級教科書開始,文言詩文開始成單元出現,其組合依據是內容與文體。如八上第三單元均為寫景短文,八下第三單元均為「記」。集中編排的文言詩文更需要教師把它們當成詩文而不是文言語料來教,想方設法調動學生學習文言詩文的積極性,要改變那種將文言文教學窄化為文言教學,又將文言教學固化為文言字詞語法背記教學的做法。
文言文單元的課後練習暗含著以下兩種教學理念:第一,要利用好文言與白話的「異」,讓學生通過誦讀、比較來體會文言的獨特魅力,而不只是急於用「翻譯」跨越或消弭這種差異。第二,要通過學習文言詩文,發現古人與今人在審美、思想等方面的「同」與「通」,這樣才能更好地傳承優秀傳統文化。
5、對學生自讀的要求有所提高
經過了七年級的學習,學生理應熟悉了教材「三位一體」的閱讀教學設計,自主閱讀的能力也有所提高,因此,八年級教科書對學生自讀的要求有所提高。具體表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自讀課文的比例有所提高,每個閱讀單元都安排兩篇自讀課文(七年級多為一篇),活動探究單元的課文則都設計為自讀課文。
第二,兩篇自讀課文中有一篇不設旁批,只有閱讀提示,更需要學生在閱讀中依靠自己的力量。
第三,課後練習、閱讀提示中推薦的閱讀篇目數量有所增加(文言文課文也有推薦閱讀篇目),類型也更豐富,除了課文的出處、同類型作品、同作者作品外,還有像《〈清明上河圖〉的故事》這樣的淺易研究著作。
6、課後練習的探究色彩有所增強
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和學習能力的提高,閱讀教學中的課後練習也需要有所變化,以適應學生的發展,不斷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
7、新開發了一批課文
統編語文教科書選文以經典為主,旨在使學生多接觸人類思想文化的精華,為終身發展奠定基礎。同時,選文強調時代感,下大力度開發了一批富有時代氣息,又有一定經典性的新課文。有的單元甚至全由新課文組成,為語文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
(8)初中語文教科書設計擴展閱讀:
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編寫原則:
1.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按照「整體規劃,有機滲透」的基本思路,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最終內化為精神追求,外化為自覺行為,發揮語文教科書在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方面的獨特價值。
2.繼承與弘揚傳統文化和革命傳統
統籌規劃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革命傳統教育等內容,體現循序漸進、浸潤滲透的編寫原則,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情感。
3. 遵循語文教育基本規律
遵循語文教育基本規律,突出語文素養的理念,合理有序地安排學習內容,切實減輕學生課業負擔;讓學生多讀書,多思考,多積累,勤練筆,在語文實踐中體會、發現語文規律,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升語文素養,使學生具有適應社會發展所需要的聽說讀寫能力。
4. 堅持選文文質兼美
選文堅持文質兼美、適合學習的原則,強調選文的典範性和高品位,同時注重選文的時代性,力求體現時代精神和社會發展成果,貼近學生生活,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