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淺談關於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幾點建議及方法
語文是一門語言藝術的學科,旨在提高學生的語言感悟能力。構成語言能力的核心問題是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問題。當今人們所面臨的是一個「知識爆炸」的信息時代,准確而迅速的接受大量信息,經過辨析、判斷,並及時作出反饋,應該成為每一個中學生必須具備的能力。因此對學生的閱讀速度和閱讀效益的提高便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了。同時也是對我們語文教師在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過程給予更嚴峻的考驗。而閱讀本身就是一種復雜的思維過程,是閱讀者對所閱讀的材料進行篩選、加工的過程。所以教師應該培養學生掌握高效而實用的閱讀技能與方法。在閱讀的過程中,對學生進行系統性的指導,注意閱讀的目的性和恰當的閱讀方法。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浩瀚的書海中有所選擇、有所吸收。達到教師想要的預期效果。
一、明確閱讀的目的性
閱讀者在每次閱讀時都應帶著一定的目的,目的性是閱讀的前提。因此在閱讀時,我們要尋找一個思維的突破口,對於一般作品而言,重點就在於內容和形式這兩個方面,根據自己的閱讀需求,就內容上,我們可以從作品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中心主旨,人物性格特徵等方面來感悟作品;就形式上,我們可以從作品的文學樣式,結構形式安排,語言特色等來理解作品。《陋室銘》是選入初中語文課本中古文的名篇,閱讀此文我們可以從銘文的特點讀出它的音樂美,也可以從它寫作方面體會托物言志的技巧美,還可以從內容上領悟作者安貧樂道,高潔傲岸的思想美。總之,目的性一明確,就能使不同檔次的學生都能夠有所得,使同一學生在每次閱讀時都有新的不同感受,不至於使閱讀變成一種散漫無邊的行為活動。
二、應用閱讀的方法和技巧
1、整體感知文章
應從整體上感知文章的大概內容,即文章的觀點和材料、大體的思路與布局,獲得總的初步印象;例如:語文老師可以讓學生在初讀文章時,較快的通讀全文,只求大體了解而不做細致推敲,只求粗略的把握文章的大概內容而不作精確的歸納,然後以這個總的印象為出發點和依據去深入理解分析文章和各個局部、片斷,直至詞句關系、意義,以及它們在文章中的作用;最後把各個局部、片斷聯接起來。堅持詞不離句、句不離段、段不離篇的原則,高屋建瓴的分析閱讀材料,思維上由粗到細,視野上由大到小,從而快速而准確的把握住要點。先從整體去感知文章是為精讀詳析做准備,對進一步深入閱讀,透徹理解、全面把握文章的精髓,起到了確定方向的作用,從而使對文章的理解能達到一個新的高度。
2、掌握各種文體不同閱讀要素
不同體裁的文學作品各有其自身的特點,因此,除了了解共同的閱讀規律外,還要懂得各種體裁作品各自的閱讀規律,在閱讀時能恰當的應用一定的閱讀方法,比如:記敘文是寫人記事的文體,閱讀時應抓住其「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還要辯明記敘的順序、尋找文章的線索。然後明確材料是通過什麼人做了什麼事來表達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從而抓住的文章的主旨。與記敘文相類似的散文應抓住其「形散神不散」的特點來閱讀,還有小說應從其故事情節,人物形象,環境描寫這三要素來閱讀。應用各種方法(外貌描寫、語言描寫、心理描寫、動作描寫;細節描寫,直接描寫和側面烘托等)來塑造人物形象凸顯人物性格以及環境描寫在文章中的表達效果是我們在閱讀小說時不可忽視的兩個重點。 而說明文在於說明事物的特點和闡明事理的文體,閱讀時應先抓住說明對象的特徵,而後理清說明的順序,重點在於分析說明的方法,最後品味說明的語言這一方法來閱讀。對於議論文,它主要是論述作者的見解或主張的,因此閱讀時要弄清作者所提出的主張(論點),明白作者採用什麼材料——事實或道理(論據)來證明論點,還要理解作者是如何運用這些材料來證明論點的(論證)……這些基本閱讀方法是我們在閱讀時應該注意的,我們應該努力尋找自己喜歡的,效果最佳的好方法來指導自己的閱讀,充分提高語文學習能力。
3、以說帶讀,提高閱讀水平。
在閱讀時,恰當的、充分的運用朗讀手段,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發展思維和陶冶情感,同時朗讀也是一種藝術的再創造,它在使無聲的書面語言變成有聲有色的口頭語言的過程中,眼、口、耳、腦等多種器官並用。即可以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又可以幫助學生積累大量的詞彙和句子,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語文老師可以藉助錄音磁帶,范讀,齊讀等形式,特別是藉助一些經典古詩詞或美文(如朱自清的《春》,劉禹錫的《陋室銘》等)來帶動學生對朗讀的興趣。正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通過閱讀,尤其是大量的課外閱讀,能夠獲取並積累豐富的語言素材,使自己的語言變得生動活潑。通過閱讀,感悟作品的思路,可以有效的規范自己的邏輯思維,使語言條理清晰,發現祖國語言文字的優美,真正感受到每一個字,每一個音節都是一個優美的音符,形成良好的語感。
4、培養學生閱讀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
❷ 初中語文教研員的聽評課中應注重哪些方面
難點是否突出.主要看教師是單純地傳授語文知識,不能用測試得到的數據來說明所有的問題.首先,主要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把握重點.對於這種加強筆頭練習的做法,體現了學生自主的學習、寫訓練是否落實;是否既能緊扣語言文字來理解內容.特別要看教師是否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對教師的教學情況作出客觀的判斷一節語文課的性質、評教學目標是否明確三維目標,語言是否生動,往往只側重在學生的回答好不好上,評課時一要給予肯定,進行聽,主要指語文基本功訓練的目標是否明確. 通常,尊重學生,常常通過聽課、教學方法、任務不同、讀、親切.對教材的處理是否恰當,一是課文本身的重點、教師的基本功;二看是否真正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主要包括四個方面. 1.看教師如何處理教與學的關系.要求能夠流暢地運用普通話進行教學.講求實效.(筆者舉例論述) 3.看是否善於從教材的實際和學生的實際出發,語句通順、教學藝術如何 語文教師的教學基本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重在整體感知課文,舉止端莊;(3)駕馭課堂教學過程的藝術,要根據變化了的情況(主要指「學」的一方出現了新情況,主要始對教學內容,又考慮學生的實際,課文讀得熟不熟,包括聽.教學目標是否明確.要求寫字正確、相機誘導等、教材重點,指對突出課文中心起關鍵作用的內容和一些學生不易理解的內容、任務以及文章的體裁不同,就不大注意了.如.因此,實際上學生在語言文字訓練上收效不大的現象,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反對毫無實效的走過場,使之更加適合教學的需要,可從以下方面著手評課.如有的老師在講讀完《甜甜的泥土》(筆者要舉例論述)要讓寫信給王小亮.表現在以下方面,二是加強學習.對關鍵語句的理解、培養哪些能力.如一節閱讀課的評估標准、難點,所謂重點,重點、評課是教育管理者檢查質量教學質量以及教師相互交流經驗的重要途徑,用詞准確,教學設計不是一成不變的.具體來說、難點:一看教師是否發揚教學民主;在扎扎實實地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的同時、態度、目的,淡化結構,至於課堂上是否動動筆,由於要完成的教學內容,如《社戲》 2.看教學的重點、讀. 3.看教師如何處理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 語文教師的教學藝術,需要傳授哪些知識、難點的把握,對一節閱讀課的評估,設計出既符合教材特點又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思路.教學要求要定準,評估的標准也有所不同.對課文主要內容和主題思想的理解. 四,對學生讀得如何;通過評估,在語言環境中理解,又能時時感受到思想教育的力量.同是閱讀課,也就是課堂熱鬧就是好課.看一節語文課是否處理好教與學的關系、生動活潑.(筆者舉例論述)三、形象,練一練.要求教態自然,也反對看似熱熱鬧鬧,反映了教師的知識水平和語文能力、訓練達到什麼程度、糾正學生說話中的語病、智力的發展;(2)啟發誘導的藝術,並能及時發現、主要觀點;二是基本功訓練的重點.進行哪些語文基本功訓練;四看是否重視學習方法的滲透,以及據此設計的基本教學思路.對教材的處理是否恰當:知識與能力、熟練.其次.對教材的理解是否正確,反映了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對關鍵語句的正確理解,評估的標準是不同的、流利;原作為教學的重點,就不必多費功夫).同時還要評出教師設計的銜接語言、價值觀 語文教學過程是一個訓練的過程,調整教學設計,也是評估教學的重要手段,是否善於點撥,富有感染力等、說. 明確教學要求,是否善於提出富有啟發性的問題. 一.教學既要根據教材的特點.但總的來說.要求正確,對寫作特色的正確品悟,如學生提出新的有價值的問題,應納入教學中解決、難點要找准,與一節作文的評估標准就不一樣. 4.看教師是否講求實效,是否體現了正確的思想.對教材的處理、難點的處理.有的老師在這方面就做得比較好,是否善於巧妙地處理課堂的偶發事件等,每一項知識、對教材的理解是否正確 理解教材是教好一節語文課的基礎,講課通俗易懂、教學過程是否體現了正確的教學思想 分析一節語文課;情感、具體.教師對教材內容的正確理解、說.如、難點,是根據教材和學生的實際設計的、工整:(1)語言基本功,主要看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動性結合得怎樣,包括四個方面,感情飽滿,就是要反對形式主義,對課文主要內容和主題思想的正確把握.(4)教態,主要看讀、寫的基本功訓練,語言規范、採用哪些方法. 例如. 二,讀得好不好往往重視不夠.如.由於在語文教學評估中有很多項目是較難精確量化的:(1)語言藝術,對教師的課堂活動進行系統的觀察;三看是否體現了教師引導學生在不斷的探索中得出結論的過程,又能根據內容來體會語言文字的作用、積極性、寫的基本功訓練過程中;(2)朗讀基本功,指在引導學生讀懂課文,是指能在抓住課文主要內容的基礎上.教學過程的設計是否合理,主要包括對教學要求,選擇一兩項著重進行訓練;(3)板書基本功,也很難嚴格地控制全部的無關變數,教學中卻比較容易得以解決,是指要抓住重點詞句,教學思路不是憑空而來的,還在傳授知識的同時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這是教師鑽研教材的基本功,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層次教學.在朗讀方面可為學生示範. 五、重點、對教材的處理是否恰當 恰當地處理好教材是教好一節語文課的關鍵,朝著「自主讀書」「自主作文」的方向努力,教學方法的運用是否得當,包含以下方面、發展智力的關系,所以聽課,這是正確理解教材的前提和基礎;過程與方法.就語文課來說,都是否做到明確,傳統的老師對一堂閱讀課的評估. 1.看對教學內容的取捨是否合理,過渡是否自然,是否善於使用引人入勝的導語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2.看課堂上學生是否有足夠的語文活動(包括討論),當然要分析教學過程.教學環節是否緊密,說話是否得體.如
❸ 語文教研組教研活動形式都有哪些
1、教材過關式
教材過關是教師走進課堂前要過的第一關,因此這項活動在每個開學初進行。教研組長組織教師對本學期所教的教材進行過關,主要以說教材、說教法、說課標、說課後習題等活動展開。這種活動形式主要是提高教材的駕馭和整合能力,上課時教師可以縱橫考慮,使教學更有效。
教材過關,要讓教師事先有準備,一學期一次,每人都要說並且有書面材料。
2、學情分析式
了解了教材之後,教師就要了解學情,因材施教是教學之根本。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學情分析,分析學生的學習情況,生活情況,紀律情況等,這樣才能使教學活動做到有的放矢,取得好的教學效果。
活動前每位教師對自己所任班級學生進行分析,並通過學情分析寫出教學方法,如何實施教學,讓教學更具有針對性、實效性。
教師應該把學情分析寫在教案的前面,寫的過程就是梳理自己思路的過程,同時在教學的過程中要不斷完善。
3、聽、評課式
一般教研組進行的都很好,教師的教學技能在增強,教學功底在提高,尤其是青年教師受益匪淺,成熟很快,主要體現在教學理念上和以教師主導,學生主體上。
一節課,同學年的一位教師評,其它學年的各有一位教師評,最後組長總結,把不同的觀點收上來,讓所有人都受啟發,評課時,重點評教學效果,注重課堂生成過程。
4、教法、學法研討式
合理科學的教法、學法是教學效果的保證,是教師打開課堂教學的金鑰匙。此項活動前要求教師做好充分的准備,每位教師把自己上課效果最好的一節課的教學法和即將上的一節課的教學法介紹給同行,讓同行思考學習,達成共識,這樣,教師會進步更快,每位教師要有書面材料。
5、說課式
說課是教研活動常見的形式,是深入研究學生、教材、課標和教學過程的最好方法。說課前布置好任務,准備好說課材料,環節要齊全,有典型性和科學性,說課人說完後,其他人要進行補充、完善,說課時最好能脫稿,這是一種鍛煉,不僅青年教師要練,老教師也要練。
❹ 初中語文作文主題教研應注意什麼
1、培養審題能力。學會審清題意,包括審清半命題作文題目,用好一半的命題權。
2、優專化文章結構屬。學會運用倒敘和插敘,學習運用疊加式的方法和組塊式的作文結構模式。
3、深入開掘主題。培養學生的感悟能力,學會多角度思考問題,以小見大,平中見奇。
4、精心設置開篇。培養學生精心錘煉打造作文開頭的意識和能力,一語中的,落筆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