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做好一名高中語文教師
成為一名優秀的語文教師需要在以下幾個方面多做努力:
1.多提升學生的課外閱讀,增加學生寫作的水平和閱讀理解的能力。
2.和自己的同伴多交流、多切磋,也可以和自己的學生多商量,還可以找一些語文雜志書籍看看其他老師是怎麼做的,到網上來和網友們多聊聊……總之,開放自己,多多求教,然後進行嘗試——不要寄希望於很快解決問題,只要做到每節課有那麼一點點改變,日積月累,就會有信心。
3.講課時,延伸一些同學感興趣的課外知識;對學生練習本嚴格要求;活躍上課氣氛;4,講的內容要深入;5、作業不要佔用上課太多時間,給學生充足的學習新課的時間;下課時,可以與同學大膽交流。
4.需要增加自己的文化內涵,用知識與人格的魅力去征服學生。但要做到這一點是很困難的,需要一個漫長的積淀過程。
5.注意親和力。
6.好好備課把第一月的課上好以後教學就順利輕松許多。
7.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會幽默講課,別人能講一百,學生吸收六十,你講八十,學生吸收六十五就行了,讓他們愛學這科的前提是講課幽默,讓他們愛聽。
8.讓他們喜歡這科,愛學這科,不用你費力,到時自然好了。
9.分享一個語文教師的教學經驗:
「
第一點:讓學生喜歡你,喜歡你的語文課,不過這說起來容易,做得好實在很難,但至少要成為我們努力的方向,其實要想讓學生喜歡你,方法有很多。比如教師的熱情,親切和幽默。一位熱情四溢,充滿親和力的老師是有魅力的,這一份熱情會感染下面聽課的學生,進而被你吸引,認真聽講,說到這兒,我特別想和大家分享一下畫面:一天走過二(2)班,看見王老師面帶笑容,那麼親切地聆聽著學生的發言,繼而熱情地鼓勵他。那一刻,我感動、敬佩之情油然而生,這樣的老師,學生能不喜歡嗎?
如果我們在課堂上再多一些幽默,原本枯燥的學習就會豐富多彩,學生的思維更敏捷,時間也過得快呢!還比如教師的賞識與寬容,其實每個孩子最愛聽的話就是您的贊美與肯定,這些話如春風般拂過孩子的心靈,給了孩子多大的鼓勵和信心啊!尤其是別吝嗇給中等生、後進生的贊賞。有一次我無意中發現一個後進生被表揚後走下講台時掛在臉上的偷偷的笑,那麼喜悅與自豪發自內心的快樂極了!當時我感觸很深,這種積極的情感給孩子多大的學習動力啊!試想,一個每天被批評的孩子又哪兒來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呢?而對於我來說,最受用的是和孩子真誠地交流。這招兒對中高年級比較管用,讓孩子感受到的真誠,自覺地也就向著你了,另外還有教師對待孩子的愛心,耐心,課堂中對學生的關注等等!
其實剛才說了這么多,下面說些實在的方法,怎樣能讓學生考出好成績呢?考前我們可以做哪些有效的努力呢?我在平時的教學中非常注重基礎知識的扎實訓練,尤其是批改後的訂正反饋,每一次聽寫,每次試卷練習,我都會找出錯誤,然後讓其訂正再面批。對於較差的學生再花點時間和功夫,可以讓一些優秀的學生一對一再報以上的錯詞,再批發訂正。直到會了為止,這對於中下游的學生來說很有效。尤其是考前的生詞課文聽寫,這樣考試時那些基礎題不會再丟多少分了,另外一些應試的小技巧,其實許多老師也在做,那就是說了一百遍的做題習慣,考前還要強調嘮叨,重視了一定比不重視好,比如書寫,其實我們不少學生的書寫真是很糟糕,尤其在寫作文時就吃虧了,同一篇文章書寫美觀的肯定比書定潦草的得分略高些,再比如做閱讀短文的習慣,很多學生拿到就直接看題目寫答案,有的也只是草草讀一遍就寫,試問,文章都沒看懂,又怎能有正確的答案?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這之前的閱讀必不可少,我現在就規定學生做題前讀了3遍下筆,做完後再讀1遍,有時我也會故意拿到文章就說答案,然後故意說錯,再讓學生討論:咦,老師為什麼會錯呢?就這樣不斷強調,學生自然有了這樣的意識,再就是讀題習慣,也要經常強調:我們經常遇到這樣粗心的孩子,整道題全錯,或作文走題,這就是沒好好讀題惹的禍。
第三點就是帶孩子多看看課外書,幫助他們養成讀書習慣,這是要靠我們語文教師首先從思想上高度重視,行動上落實,盡量能擠些時間給孩子看課外書,如果有心的老師還能想些招數培養閱讀興趣就更好了,關鍵是教師要有這份心,其實我們有許多老師在堅持做,也嘗到了甜頭。既然好,為什麼不去做?當然堅持也很難,但至少我們要去努力啊!
其實這些都是每個語文老師都在做的,我也沒有其他什麼訣竅,就是兩個詞:重視、落實。」
B. 新課改下怎樣做高中語文教師
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
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語文課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決定了它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地位。
3.中國文化中對教師的有關隱喻。
教師是什麼,教師在教育教學中起什麼作用,唐代的韓愈在他的《師說》中給了我們很好的答案: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今天,這個說法還能適應我們的新課改要求嗎?
①有關教師的作用,可分成正面和負面兩類:
正面:「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 「教師是辛勤的園丁」,「教師是路標」,「教師是擺渡人」,「教師是梯子」,「教師是學生的一面鏡子」,「教師是學生的拐杖」,「教師是樂隊指揮」,「教師是球隊教練」,「教師是導演」,教師的職責是「傳道、授業、解惑」。
負面:「教師是三大公害之一(其他兩害是警察、醫生)」,「教師是條子(意即警察),是太平洋的警察」,「教師是法官,而且是最高人民法院的法官」,「教師是身心摧殘者」。
②有關教師的敬業獻身精神:「教師是蠟燭,照亮別人,燃燒自己」,「教師是春蠶」,「教師是孺子牛」,「教師是鋪路石」,「教師是太陽」。
③有關教師的知識和能力:「要給學生一碗水,教師要有一桶水」,「教師是水,不斷更新,長流不斷」,「教師是活的諸葛亮」。
④有關教師的經濟地位:「教師是酸酸(甘肅某縣俗諺,有兩重意思:一是「窮酸」;二是「擺臭架子酸」)」。
⑤有關師生關系:「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教師是學生的朋友」。
我們以其中的「蠟燭」角色做一個分析:
「教師是蠟燭」這一隱喻使人感到既喜又憂。一方面,它體現了教師行業的無私奉獻精神;但另一方面,它又反映了一種重要的師生關系,即生重於師。光是有方向的,光總是朝著一定的目標照;而作為教師的光只能跟著學生走,圍著學生轉,教師的自身發展沒有得到重視。而事實上,教師作為蠟燭,不僅要照亮別人,也要照亮自己;教師也有自己的生命,需要與學生「教學相長」;在燃盡自己、照亮別人的同時,自己也要光彩照人。教與學其實是一個相輔相成的過程,教師在發展學生的同時也發展了自身,而教師在發展自身的同時也就發展了學生。
「蠟燭論」給教師的定位太高,幾乎將教師抽象為一種「聖人」。它反映了社會普遍對教師這個職業所抱有的崇高期待,似乎教師可以解決學生的一切問題,可以為其「傳道、授業、解惑」。而實際上,蠟燭的光是十分有限的,只能照亮學生的一部分;有時甚至還會限制學生的發展,因為它的光太微弱了。因此教師不必把自己的作用估計得那麼高,不必一味順從社會的期望,將其作為巨大的包袱背在背上;不必像蠟燭那樣犧牲得那麼悲壯,把自己全部燃盡了口教師也是自然的人,也要重視自己的生活和發展,也可以生活得有滋有味,有自己的情感和興趣愛好。如果自認為是蠟燭,一味燃燒,蠟燭會越燒越短,終有熄滅的一天。教師不僅要把自己的光照到需要光的地方,而且需要自己不斷充電。因此,有的老師認為,與其把教師比喻為蠟燭,不如比喻為長明燈,為學生的發展和自己的成長而不斷充電,於人於己都受益元窮。
感興趣的老師,可以看一看陳向明:《教師的作用是什麼 ——對教師隱喻的分析》(《教育研究與實驗》2001.1),他的文章解說的更詳細。
二、新課程標標准提出的四個基本理念
聯合國教科文提出的現代教育六大目標——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學會學習,學會辦事,學會一技之長,可以說是從不同的角度對現代教育提出了要求。
《語文課程標准》(實驗稿)提出了四個基本理念,這四個基本理念構成了完整的語文教學的指導思想。
1.「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是語文教學的根本目的。所謂「語文素養」,是指在語文知識、思想方面的水平和正確的情感態度。我們在理解這一理念時,必須把握兩點:第一,要面向全體學生。第二,要弄清語文素養的具體內容,即熱愛祖國語言文字和語言文化的思想感情;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的正確態度;豐富的語文知識;發展語文能力;提升思維能力;養成良好的個性;培養健全的人格。
2.「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是達到語文教學目的的前提。我們在理解這一理念時,必須把握三點:第一,要正確處理好文本的價值取向和學生的獨特體驗之間的辯證關系。首先,要引導學生走進文本,認真讀書養成認真讀書的好習慣。其次,要組織學生進行多向對話,闡釋自己獨特的體驗,在對話交流中,讓學生學會傾聽,學會接納,學會提升自己的認識。通過文本把學生引導到正確的價值觀、積極的人生態度和高尚的審美情趣上來。第二,讓學生在語文實踐中學習語文。過去,我們對語文課程的學習,過分強調語文知識的系統性和完整性,教與學、考與評都框定於課本與教參的范疇,結果是教師教得死,學生也學得死。實踐證明,學生的語文素養是在他們聽說讀寫的實踐活動中逐步形成的,該過程是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飛躍過程。學生學習語文的實踐活動,不僅包括課堂上聽、說、讀、寫、演等活動,還包括課外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第三,要正確把握漢語言文字的特點。漢語言文字的基本特點是以形表義,音、形、義結合,感情色彩強烈。因此,我們在語文教育中,要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走出「先系統講解語文知識,再安排相應練習」的理性化教學設計的誤區,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能力,充分發揮語文課程情感熏陶功能,使學生愛學語文,會學語文,使語文教學煥發出新的生命活力。
3.「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達到語文教學目的的基本策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時代發展對教育提出的新的要求。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必須從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入手。要將過去那種被動、封閉、接受性的學習方式。首先,學生是自主學習的主體,沒有學生的自主參與,語文學習活動是不完美的。在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可以自主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學習進程、學習夥伴和學習問題。教師要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保護每一個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從而促使每一個學生做到樂學、會學。其次,現代語文學習活動是一種集體智慧的交融,是以承認個人的差異性,並將其視為學習資源為前提的。在個體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再進行合作學習,不僅可以提高學習的效率,而且可以增強學生合作的意識和合作的能力。第三,學生的語文學習活動是一種探究性的活動。無論是自主學習,還是合作學習,如果只接受,缺乏探究,那麼,語文學習就談不上創新和發展。學生在語文實踐中的探究過程,是獲取知識、方法和情感體驗的過程。在探究過程中獲取的探究樂趣,比探究獲取的結果更為重要。由此看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一個完整的統一體,在自主探究學習的基礎上,通過合作探究學習,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4.「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是達到語文教學目的的可靠保障。我們在理解這一理念時,必須把握四點:第一,從課程目標上看,語文課程不僅僅局限於語文知識的學習,而應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進行整體設計,使之相互滲透,融為一體。第二,從課程時空上看,要走出傳統語文課程「課本是世界」的誤區,確立「世界是課本」的新的語文課程時空觀。這個世界不僅包括實存的物理世界和虛擬的網路世界,而且還包括師生豐富多彩的精神世界。第三,從課程功能上看,語文課程要盡可能滿足培養語感; 不同地區、學校、學生的需求,根據社的學習方式轉變為自主、合作、探究 會需要不斷自我調節、更新發展。第四,從課程類型上看,語文課程不僅包括語文學科課程,還包括語文活動課程和語文綜合性學習課程。
這些理念,貫穿著以學生為主體,以促進學生發展為本的思想,我們只有全面深刻地理解其內涵,並付,之於語文教學改革的實踐,才能正確把握語文教學改革發展的方向。
現在,語文學科教育曾引進和還在繼續引進的有全國影響的重要理論和經驗大致如下:
【美】布魯納的「發現法」
【美】斯金納「程序教學法」
【美】羅傑斯的「不指導原則」
【瑞】皮亞傑的「活動教學法」
【德】根舍因的「範例教學法」
【蘇】贊可夫的「一般發展理論」、「高難度教學原則」
【蘇】蘇霍姆林斯基的「全面和諧發展教育理淪」
【蘇】沙塔洛夫的「綱要信號圖示法」
【保】羅扎洛夫.的「暗示教學法」
【蘇】巴班斯基的「教學過程最優化理論」
【美】布盧姆的「掌握學習」和「反饋學習」
【美】奧蘇伯爾的「接受學習和意義學習理論」
【美】喬姆斯基的「生成語言學理論」
除上述名家理論以外,二十世紀與二十一世紀之交,我國一些從國外學習歸來的學者還先後引進了人文主義、後現代主義、建構主義等西方教育思潮與理論,並傾力用以療救語文教學長期陷於瓶頸難以自拔的痼疾。
三、做好課改中教師角色的變化
1.由知識的傳授者、權威者轉向學習的參與者、促進者和指導。
美國教育家布魯納提出:教學生學習任何科目,決不是對學生心靈中灌輸固定的知識,而是啟發學生主動去求取知識與組織知識。教師不能把學生教成一個活的書櫥,而是教他如何去思維,教他學習如何像歷史學家研究分析史料那樣,從求知過程中去組織屬於他自己的知識。要培養學生裝創新意識,並使之逐漸形成新能力。要求教師放下權威,師長的架子,以一個普通參與者的身份與學生共同研究、共同探討教學中的各種問題。使學生勇於挑戰課本、挑戰教師、挑戰權威,實現生命的超越。
新課程認為,教學過程是師生的互動過程,教師應指導學生開展研究性、探究性學習。引導學生不斷提出問題,使學習過程變成學生不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探索過程;教師指導學生收集和利用學習資源;幫助學生設計恰當的學習活動,並能針對不同的學習內容,選擇不同的學習方式,使學生的學習變得豐富而有個性;營造支持學習的積極的心理扭轉;幫助學生對學習過程進行評價。
俗話說,怎樣的師父帶出怎樣的徒弟。古代先哲墨子從染絲者那裡受到啟發,得出「染於蒼則蒼,染於黃則黃」的結論,並殷切告誡人們「染不可不慎」。這些話說的是一個道理:在施教者與受教者之間存在著染與被染的關系,施教者的思想水平和智能素養將給受教者以深刻的影響。語文教師應該具備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
語文教師的專業基礎知識包括兩個方面:語文學科基礎知識和教育學科基礎知識。
語文學科的基礎知識,主要包括語言學、文章學和文學的基礎知識。語文教師在語言學方面的素養,不是體現在能不能用教科書上的概念、定義、規則來解釋文章中那些被分割出來的、孤立的字詞和句段;而是體現在是不是掌握我們漢民族語文的基本特點和應用規律,能不能熟練地綜合運用這些已經掌握的知識去發現、分析、品評一些範文的精妙和一些病例的錯失,從而使學生不但學到語言的知識,而且領略到語言運用的「訣竅」,變得聰明起來。
語文教師的主要工作就是幫助學生學會讀文章、寫文章。但在事實上,那種肢解文章的思想內容和語言形式,用解剖屍體、拆卸機器的辦法把血肉豐滿、活躍著生命的優秀作品分解成一堆堆零碎知識的教法,至今還隨處可見。至於在文學方面,語文教師當然要具備中外文學發展史和文學理論方面的基礎知識,但更重要的是要具有文學鑒賞的基本素養。
此外,語文教師是搞教學的,他還必須具備教育學、心理學和語文教學法方面的基本素養,懂得教學規律,了解學生的生理心理特徵,具有遵照教學原則靈活地實施教學方案的本領。著名教育家馬卡連柯曾經指出:教育技巧的必要特徵之一就是要有隨機應變的能力。一個語文教師在教育學科方面的素養,主要不在於掌握了多少理論知識,而在於能把教育理論化為隨機應變的教育技巧,也就是說善於察覺教學進程中發生的任何細微變化,並採取相應的、符合教學原則的新的行動,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積極性,並巧妙地、自然地把教學進程引向既定目標。
2.由「教書匠」轉向專家型、科研型、創新型教師。
未來教育需要「專家型、科研型、創新型」的教師,而不是「教書匠」。這就要求教師既不能脫離教學實際又要為解決教學中問題而進行的研究即不是在書齋進而研究而是在教學活動中進行的研究。語文教師要求承擔起語文研究者的角色,新課程鼓勵教師搞科研、搞創新,強調教學過程是師生共同開發課程、豐富課程的過程,教學真正成為師生富有個性化的創造過程。新課程實行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學校課程三級課程、三級管理,教師也成為課程開發的主體之一。這樣教師不僅是課程的消費者和被動的實施者,而在某種程度上成為課程的生產者和主動的設計者。這些都意味著課堂不僅是課程的實施場所,而且也是進行教育教學實驗的實驗室。教師既是課程的實施者,同時又是課程的研究者。
語文老師難當,它不僅是要語文老師喜愛語文、擅長語文(作文),還需要有豐富的語文知識。如果說前者表現為語文老師要「作家化」的話,那麼,後者則要求語文老師要「學者化」。在中學各門學科中,語文是最具綜合性的,它的知識內容涵蓋極大。因此要求語文老師應該對各種知識進行廣泛涉獵,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個「雜家」,除具有扎實的語文知識外,應當有一定的相關知識,事實是許多語文教師沒有關注美學、哲學、經濟、社會、自然等學科的常識。《莊子》上說:「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說明了知識之於教師的重要性。但說到底,語文教師要成為一個考試「專家」容易,而要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雜家」實在困難。
所以,語文教師要多讀書。語文教師要培養自己對語文熾熱的興趣。如果一個教師終日以書為伴,這個書最好不是教參、教材和其他考試資料,而是一些所謂的「閑書」,即「三教九流」之類的,語文教師要具有為某種目的而廣泛閱讀並從中搜求各種有用資料的能力,也要具有翻查各種工具書自行索解疑難的能力,還要具有通過圈點批註對文章深入研讀進而吸取其精華、發現其錯失的能力,等等。
語文教師讀書可以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次,讀與語文課文直接有關的書。如著名作家的評傳、節選課文的原著、著名作品的賞析、名家名作的手稿、與背景有關的史書等等。第二層次,讀與語文教育有關的書。如語文教育學、語文心理學、語文教材教法和著名教育家的書。如《中學語文教學通論》《葉聖陶語文教育論集》《張志公文集》《中國著名特級教師教學思想錄·中學語文卷》,還有前蘇聯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怎樣培養真正的人》,前蘇聯心理學家、教育科學院院士贊科夫的論著《和教師的談話》等。第三層次,讀與提高語文教師綜合素養有關的書。如哲學、美學、文學、思維科學、文藝理論、藝術等方面的書,這些書是高品位的書,細致地去讀它,有利於增強我們的文化底蘊,提高我們的理論素養。
不想當元帥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當專家型的教師也肯定不是一位好教師。如果你不是完全為了混飯吃的話,教師要有小人物做大事業的氣魄!
3.由固定的模式化教學向靈活多變的個性化教學轉變。
以往教學研究有一種傾向,就是喜歡總結教學模式,並試圖用一定的模式來架構和評價老師的教學,因此不太注意發現和總結教者的教學個性、慣用自己的意志規范教者的教學設計,致使教者放棄自身的特點、長處,刻意按照他人的「指導」去做。結果,導致了教學方法的單一化、模式化和公式化。
現代教學要求教師樹立特色意識,向教學模式個性化發展,形成個性化教學。要做到個性化教學,首先,要吃透教材,在了解班級學生心理、知識、能力等特點的基礎上,遵循教學規律,創造性地處理教材,形成富有個性的教學風格;其次,教師不能墨守成規,要勇於創新、積累、總結和提高,用自己個性化的教學贏得學生的喜愛。
也許是學者對「語」「文」兩字過於煩瑣闡解,把簡單問題復雜化,它只存在於教育領域,准確地說是存在於基礎教育領域的學科名稱。到了大學或其他專業研究領域,這詞就不復存在了,成了「中文」,成了「漢語」,就連聯合國五種工作語言只一也是冠之以——漢語的。其他學科的研究均可以成「家」,或加「學」再成「家」。如:數學家、化學家、物理學家、 歷史學家等,唯獨沒聽說什麼「語文家」或「語文學家」的。有的也僅僅是「語文教育家」、「漢語學家」、「文學家」而已。
所以有人說,語文老師是最容易當的老師,識幾個字,講幾篇有統一說法的課文,做幾張有標准答案的試卷。這話不假。但也正因為如此,語文教師不是容易當,最容易當,而是難當,最難當。因為成為一個有自己獨特個性的語文教師太難了。
因此,做為一名語文教師,我們要比其他學科的教師更應該反省自己,可以寫教育日記,可以寫教學反思,可以寫教育敘事等等,不斷地完善自己,發展自己。最終我們成為「四個一」教師:即要成為一個充滿愛心的教師,一個不斷學習的教師,一個以身作則的教師,一個關注學生行為的教師。
C. 老師的教學風格有哪些
(一)理智型教學風格
這種風格主要表現在,教師講課深入淺出,條理清楚,層層剖析,環環相扣,論證嚴密,結構嚴謹,用思維的邏輯力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用理智控制課堂教學進程。學生通過聽教師的講授,不僅學到知識,也受到思維的訓練,還受到教師嚴謹的治學態度的熏陶和感染。雖然有的教師在課堂上不苟言笑,但內心卻充滿對知識的透徹理解和對人的理智能力發展的執著追求。
一般說來,在數學等學科的課堂教學,採用這種風格的教師相對較多一些。
(二)情感型教學風格 這種教學風格的表現是,教師講課情緒飽滿,將對科學的熱愛和追求融於對學生的關心、教導和期望之中,充滿著對人的高度尊重的信賴。講到動情之處,往往情緒高漲,慷慨激昂,滔滔不絕,扣人心弦,給人以震撼人心的力量,引起學生強烈的情感共鳴,師生之間在理解、溝通的前提下,共同營造出一種渴求知識、探索真理的熱烈氣氛。學生在這樣的教師引導下,所獲得的不僅僅是知識的訓練價值,還包括人格、情感的陶冶價值。
相比內向型性格的教師而言,外向型性格的教師的課堂教學常常採用情感型教學風格。
(三)自然型教學風格 這種教學風格的主要特點是,教師講課親切自然,朴實無華,沒有矯揉造作,也不刻意渲染,而是娓娓而談,細細道來,師生之間在一種平等、協作、和諧的氣氛下,進行默默的情感交流,將對知識的渴求和探索融於簡朴、真實的教學情景之中,學生在靜靜的思考、默默的首肯中獲得知識。教師講課雖然聲音不高,但神情自若,情真意切,猶如春雨滲入學生心田,潤物細無聲,它雖沒有江海波瀾的壯闊,卻不乏山澗流水之清新,給人一種心曠神怡、恬靜安寧的感受。
(四)幽默型教學風格 這類教學風格所體現的最大特點是,教師講課生動形象,機智詼諧,妙語連珠,動人心弦。一個生動形象的比喻,猶如畫龍點睛,給學生開啟智慧之門;一種恰如其分的幽默,引來學生會心的微笑,如飲一杯甘醇的美酒,給人以回味和留戀;哲人的警句、文化的箴言不時穿插於講述中間,給人以思考和警醒。聽這樣的教師講課,學生心情舒暢、樂於學習,在輕松、愉快和笑聲中獲得人生的啟迪,獲得心智的訓練,變機械學習、被動模仿為心領神會、主動思考。對於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而言,這是一種值得著力陶鑄和追求的教學風格。
(五)技巧型教學風格 這類教學風格體現在,教師講課精於教學的技巧,充滿著機智,各種教學方法、技巧信手拈來,運用自如,恰到好處,並絲毫不帶有雕琢的痕跡。整個課堂教學的結構就像一種設計好的程序,過渡自然,組織嚴密,搭配合理,有條不紊。講解、分析、論證時,思路清晰;提問、討論、練習時,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照顧到學生的心理特點和接受能力,體現出教師對學生的透徹了解及對教學方法的合理運用和對知識重點、難點的准確把握。對於學生掌握知識而言,這是一種追求高效率的教學風格,是許多教師課堂教學所實施和追求的一種境界。
D. 當高中語文教師好嗎有什麼好處和壞處
一名真正好的高中語文老師深受家長和學生敬仰,可以不斷提升自身素養,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內精深,容引領一批批青年的思想。壞處是稍長帥點球打得好點或有些許才氣就會引來眾多女生暗戀。只是想法也還罷了,一代卻比一代執著!苦海無邊 回頭是岸
E. 成為一名優秀的高中語文教師應當具備哪些素養
語文教師確實比較錯職業所許報考教師資格證候報考職位作名語文教師應該具備哪些能力呢?起看看面講解吧!
1.信息處理能力
具運用工具書檢索信息、資料能力
具運用網路檢索、交流信息能力
具信息進行篩選、類、管理應用能力
具運用教育測量知識進行數據析與處理能力
具根據教育教需要設計、製作課件能力
2.邏輯思維能力
解定邏輯知識熟悉析、綜合、概括般
掌握比較、演繹、歸納基本准確判斷、析各種事物間關系
准確條理進行推理、論證
3. 閱讀理解能力
理解閱讀材料重要概念含義
理解閱讀材料重要句含意
篩選並整合圖表、文字、視頻等閱讀材料主要信息及重要細節
析文章結構握文章思路
歸納內容要點概括意思
析概括作者文觀點態度
根據文合理推斷閱讀材料隱含信息
4.寫作能力
掌握文體知識能根據需要按照選定文體寫作
能夠根據文章組織、剪裁材料
具布局謀篇安排文章結構能力
語言表達准確、鮮明、能夠運用種修辭手增強表達效
想要名優秀語文教師我所講語文教師需具備幾種基本能力定要掌握希望我講解能夠幫助
觀察事物用「五覺」,觀察方法容易學。
F. 如何做一個有吸引力的高中語文老師
我是過來人了,在不同層次的學校和班級都工作過,我覺得您的問題可以再具體些,或者您也可以自己進行思考,那就是,您所教的學生是什麼類型的學生,而他們最容易接受什麼樣的老師。
除此之外,老師還應該有些共通的條件。
首先,您應該非常有原則,不會避重就輕,隱藏觀點,或者偏私袒護。
其次,您應該毫無私慾,切不可自毀形象,讓學生覺得你是在利用他們(或他們的家長),或者你會很容易被他們利用。
第三,您應該不卑不亢,端莊得體,切不可迎合學生的喜好而降低自己的品位,更不能顯得滑稽可笑、不夠成熟穩重。
第四,您應該掌握更多的與學生交流、談話、勸誡、批評的方法,不能喋喋不休,也不能一笑而過。如果您不能保證自己與學生的交流會起到效果,那麼就不要急於表明自己的觀點。
第五,您應該具備豐富的文學素養,讓學生崇拜您的知識廣度和文化深度,甚至跨越學科,用理科的公式來解釋文科的道理(這一點需要頭腦的靈活)。
第六,您在授課時一定要將學生帶入文本的氛圍,您自己首先就要進入這個氛圍。在不同風格的作品中,您要營造不同風格的課堂。您不要在講課時覺得不好意思,該落淚就落淚,該咆哮就咆哮,讓學生覺得您有血有肉,有精有魄!
第七,您一定要注意知識更新,千萬別落在每天上網的學生後面。
第八,您如果是男性,希望您干凈利索,展現出儒雅、倜儻和干練;如果您是女性,希望您溫柔體貼,展現出熱情、才能和智慧。
希望可以幫助您。
G. 教師資格證考試高中《語文》考什麼
全國統考,高中教師資格證考試《語文》考試內容:(一)學科知識
1.了解國內外文學發展概況,熟悉重要作家作品及其風格特徵,運用文學理論引領學生個性化地解讀文學作品,發展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
2.能夠針對不同文本的特點,運用分析文本的相關知識和策略,幫助學生提高篩選信息、解釋推論、評價判斷的能力。
3.熟練掌握漢語言文字應用的基本知識,遵循高中學生語言學習規律,幫助學生理解語言難點,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
4.具備較強的書面表達能力,熟悉寫作教學的過程,能夠指導學生分析寫作目的、內容及要求,自主、有個性、有創意地表達。
5.具有一定的文化素養,能夠根據學生需求,適時推薦文化品位高、難易程度適當的課外讀物。
6.正確理解《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准(實驗)》,能夠在教學中體現其倡導的基本理念,落實其規定的課程目標。
7.熟悉現行通用高中語文教材的編寫理念、結構方式、選文特點,能根據學生的學習需求使用教材。
8.掌握閱讀與寫作教學的一般思路和方法,能根據教學需要選擇使用。
9.了解高中語文選修課的基本理念和模塊設置,能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流程。
(二)教學設計
1.能夠根據語文學科特點及高中學生的認知特徵,分析學生在語文學習方面的個體差異。
2.能夠根據所選教學內容和學生已有知識水平,分析學生的學習需求。
3.能夠根據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已有知識水平,診斷並確定學生的學習起點。
4.能夠根據學生的學習起點,明確教學內容與學生已有知識之間的關系。
5.能夠把握所選教學內容及其特點,准確分析教學任務,確定教學內容的相互關系和呈現順序。
6.能夠根據《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准(實驗)》規定的課程目標,所選教學內容及學生語文學習特點,確定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
7.能夠設計合理的教學流程,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突出與教學重點、難點相關的教學環節。
8.了解語文教學資源的多樣性,能根據所選教學內容合理開發、選擇和利用教學資源。
9.能夠設計多樣化的課外活動(如讀書報告會、書評交流會),引導學生分享閱讀樂趣,交流閱讀成果,共同提高閱讀和寫作能力。
10.了解編制教學方案的基本規范與要求,能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教學方案。
(三)教學實施
1.能夠根據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等教學內容的特點創設教學情境,合理安排教學環節,組織學生參與語文學習活動。
2.能夠根據學生語文學習的個體差異,指導學生課前預習、課堂學習和課後總結。
3.能夠選擇恰當的課堂教學評價方式,有效發揮評價的激勵功能,促進學生的語文學習。
4.能夠根據高中語文的不同課型(如講讀課、自讀課、活動課),運用恰當的組織形式和教學方法,指導學生的學習。
5.能夠在閱讀、寫作教學過程中,將學生的學習反饋轉化為新的教學資源。
6.能夠在研究性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指導學生根據問題制定計劃、搜集資料、分工合作、交流展示、評價反思。
7.善於發現和利用生活中的語文資源,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運用語文。
8.能夠恰當選用教學媒體,整合多種教學資源,提高語文教學效率。
(四)教學評價
1.能夠在教學中綜合運用形成性與終結性、定性與定量等不同類型的評價方式,恰當評價學生的語文學習過程和結果。
2.能夠依據《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准(實驗)》倡導的評價理念,發揮教學評價檢查、診斷、反饋、激勵、甄別等功能,促進學生的發展。
3.能夠根據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的教學內容,選擇和使用恰當的評價策略。
4.能夠結合學生自我評價、學生相互評價、教師評價,幫助學生了解自身語文學習的狀況,形成個性化的學習策略。
5.能夠分析、評價自己的教學,針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思路,完善教學方案,提升教學能力。
H. 以高中語文為例語文教師怎樣立足
在幾年的語文教學中,我領悟到語文教材、教學的研究很重要。精心設計每一節課,用富有激-情的語言引導學生深入學習,並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那才是語文教學的重點。
一本教科書、一本教參、一支粉筆上課堂的時代已經成為過去。然而也有語文教師的備課要麼參考或照搬現成的教案,千篇一律地延用「教參說法」。也正是這個緣故,本來十分精彩的對文學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分析,便變得索然無味了。
新課程的理念更是要求,教師首先是學生的學習夥伴,其次才是學習的指導者,教學就是教師和學生的平等對話。
長期以來形成的舊的教育觀念制約著人們的思想。當我們認真反思過去的行為,就會發現「師道尊嚴」已經不適應新的要求和形勢的需要,應走到學生中間去,建立良好和-諧的新型的師生關系。
力求語文課堂做到「趣、活、實」,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老師所傳授的知識,並受到美的,陶和感染。堅持以學生為主體,力求使課堂總是充滿激-情,富有生氣和活力。
教研相隨,以研促教
語文教師必須具備一定的語文教研能力。新課標下的語文教師不僅要研究教材和教法,還要注意研究我們的學校,研究我們的學生,研究我們的課堂,研究我們的課程。總之,我們的語文教學要立足於語文自己真實的教學問題,做到「以研促教」。
我認為,語文教研應立足於語文教育教學實踐,以語文課堂為基地,面向學生,從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歸納、匯集、反思實際的教學問題,把教學經驗理論化、系統化。
課堂教學歷來是「遺憾的藝術」,語文教學更是一門藝術,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語文老師,必須經常對自己的教學進行自我反思,把教學實踐與教學反思緊密結合起來,在反思中成長。這些我都還沒怎麼做到,希望在以後的教學中多多注意。
I. 怎樣做一個好的高中語文教師
高中階段是個與大學接軌的時期,而高中學生也大多數已經比較成熟,作為老師首先內要去學生建立一種容新型的師生關系。然後要對課本了如指掌,不然也許會被學生給難住,作為高中的語文老師,要規范學生的字,多給學生讀課外書的機會,讓學生提升寫作能力。多給學生了解古代文學也是至關重要的
J. 作為一名高中語文教師,應具備的素質有哪
1、教師素養關繫到高素質教師隊伍的建設,關繫到高素質人才的培養;教師的素質回直接答影響著素質教育的實施狀況,教師要為人師表,以身作則,教書育人,躬身實踐。
2、《教育法》對於教師應當具備的素質結構主要包括「政治思想素質和業務素質」兩個方面的要求。政治思想素質的核心是忠誠於人民的教育事業;業務素質是通過教師資格、職務和聘任制度得以提高和考核,以期優化和提升教師的整體素質結構。
3、《教師資格條例》中表述的教師必備素質結構應當是職業思想和道德素質、專業知識和能力素質、教育教學能力和學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