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漢代繪畫的基本表現手法是什麼有哪些主要的題材內容
漢代繪畫的基本表現手法:
1、漢畫繼承戰國楚名畫,所有形象都用墨筆勾畫,輪廊十分清晰,這種手法通帝稱之為白描。
2、以刻鑿方法製成的畫像石和用模壓烤制的畫像磚,在漢畫創作中也佔有非帝重要的地位。
畫像石在不同地區表現手法也有所不同,比如徐州地區出土的畫像石格上,有表現漢代紛織技術的畫面,是用浮雕形式,但加強了輪奉線的作用、陝西綏德王德元墓畫像石,則在「減底法」的運用上結合了單線明刻的技巧,把畫面基些局部畫到邊框上,造成了奇妙的底圖互換的視覺雙關效果等。
畫像磚單線陽刻的造型方法和繪畫更接近,勾線的能力發揮的酣暢自如,得心應手,漢畫以單線句勒為主要表現手段的基本特色在此反映得非帝典型。
從出土的漢畫來看,其題材大體可分為四個方面:
日帝生活的場面、歷史故事、神話傳說、天象圖,這些題材構成了漢畫的主體內容。
(1)漢代帛畫美術教案擴展閱讀
漢代繪畫,從文獻記載和考古發掘的畫跡來看,可歸納為:帛畫;宮廷壁畫;墓葬壁畫;畫象石、畫象磚;漆器上的裝飾畫;木刻畫、木板畫,其中木刻畫、本板畫,在漢代繪畫中並不普遍。
(1)壁畫
近數十年,從我國各地的墓葬中,發現了大量的漢代壁畫。著名的有:洛陽西漢卜千秋墓壁畫,營城子漢墓壁畫,山西平陸棗園村漢墓壁畫,陝西千陽縣漢墓壁畫,遼陽北園漢墓壁畫,望都漢墓壁畫,山東梁山漢墓壁畫等。
其中洛陽卜千秋西漢壁畫,題材很豐富,其內容有人頭鳥衣的仙人王子喬,人首蛇身的女媧,披羽衣和袒腹的仙翁(方士),交纏賓士的雙龍,二條羊、朱雀、白虎,雙髻下跪的仙女,墓主女人乘三頭鳥並手捧三足鳥,墓主男人乘蛇形舟,以及彩雲、月亮、伏羲、太陽、黃蛇和豬頭大耳的方相氏等,組成了一幅「升仙圖」,反映了死者魂靈到天國去的美好歸宿。
(2)帛畫
漢代的帛畫有了很大的發展,近年以來,陸續發現的西漢帛畫實物資料有:1972年從長沙馬王堆一號西漢墓發掘出一件震驚中外的彩繪《西漢帛畫》,內容分三個部分,上部代喪天,以人首蛇身的女蝸為中心,把她描繪為一個頭無冠,披長發的婦女形象。上半身著藍色衣,兩手抄在袖中,向左而坐,顯得端莊肅穆。
足以下作紅色的蛇身,環繞這位所謂人類始祖呻「天帝」,還表現了一系列的「天國」景象:有「鶴壽千秋」的五隻仙鶴,有「鴻鵠高飛,一舉千里」的兩只飛舞鴻雁。月下一女,似乘龍輕揚而上。兩只獸首人身的司鋒騎在異獸上振鐸作響。有金鳥的太陽和八個小太陽坐落扶桑間。兩條巨龍相對飛舞,祥雲繚繞。這幅天國圖,真是氣象萬千,美不勝收。
(3)漆畫
漆畫指古代彩繪漆器上的裝飾畫,並非泛指一般的「髹漆工藝」,漆畫藝術中應用油漆的方法很重要。長沙出土的漆器很豐富,馬王堆一號墓出上了180多件漆畫,三號墓出上了316件;近五十年來,從湖北、長沙、四川、貴州、江蘇、安徽、甘肅、新疆、陝西、浙江、山東、河北、蒙古人民共和國、朝鮮等地均發現了豐富多採的漢代漆器。
1973年湖北江陵鳳凰山八號墓出土了一件西漢漆龜盾,正面畫一種人和一神獸。神人作人首,人身。禽足、眼、口、鼻,結構均很清楚,身著十字花紋的寬袖上衣和長褲。怪獸昂首曲身,伸開兩足,與神人同一方向,奔走欲飛。龜盾背面,畫兩個相向而立的人物,亦身穿十字花紋的寬抽上衣和長褲,腰束帶,足穿鞋。右一人身佩長劍,是現實生活中的人物。
❷ 中美史簡答 1、簡述漢代藝術中羽人的造型特點及功能 2、簡要分析馬王堆1號漢墓帛畫的空間結構及思想內涵
哈哈哈 樓主美院的
❸ 戰國帛畫和漢代t字形帛畫的主要用途簡述T字形帛畫的藝術特點
T形帛畫就是一種招魂幡。招回的魂,得以升天,魄能入地為安,完成了後人的心願。這種喪葬習俗,至今還能有所遺留。T形帛畫出土時,帛畫上端裹著一根竹竿,就是當時用來掛畫張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