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藝術教案 > 轉基因生物與食品安全教案

轉基因生物與食品安全教案

發布時間:2021-01-12 20:11:47

㈠ 轉基因生物與食品安全辯論正方辯詞

2010年我來國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自繼續實施轉基因生物新品種培育科技重大專項,轉基因開發具有重要應用價值和自主知識產權的功能基因和生物新品種,在科學評估、依法管理基礎上,推進轉基因新品種產業化。」可見我國中央對轉基因同樣是鼓勵並促進發展的態度。

㈡ 轉基因生物與食物安全反方(反對「實質性等同」)

轉基因生物會使生物體內基因變化,引起動物各種機能特性的改變,如果不完全了解將對人的身體健康威脅

㈢ 轉基因生物與食物安全的正方觀點,知道的進……

^.^。你好。關於這個問題嘛答案是這樣的:中國政府已經建立了高度科學的,嚴格的版農業轉基因生物安權全性評價與管理體系.經政府批准。進口或商業化種植的每一個轉基因植物品種或產品都是通過嚴格的農業轉基因生物的食品安全性與環境安全性評價的. 目前篩選出來的轉基因作物對人類健康不具有危害, 也尚無發生因轉基 因引起的食物過敏事故.轉基因食品與傳統食品一樣安全,在長達 10 多年的應用中沒有發生因轉基因引起食品引發的病症.這也進一步說明了轉基因產品是沒有危險。所以LZ可以放心食用哦。
希望採納

㈣ 關於轉基因生物與食物安全的反方辨論資料及辨詞

南農大 郭建英
博士論文《轉Bt基因棉對棉田生態系統的影響及其生態安全性》指出
1 病蟲對轉基因作物的抗性
室內抗性汰選表明,抗蟲轉基因作物的有效使用期一般為15~20年,此後抗
蟲轉基因將對靶標蟲害不起作用,從而導致該抗蟲轉基因作物和所用目的基因失效。就害蟲抗性發展而言,通常選擇壓力越大,害蟲抗性產生得越快。

2 轉基因作物對非目標害蟲的毒性及其寄主嗜好性的影響
轉基因植物本身及其轉入基因編碼產物不僅會對目標生物起作用,還有可能會對
非目標生物產生直接影響。
例如,Felke等(2002)室內測定了轉Bt基因玉米品種176的花粉對幾種蝶類昆
蟲(菜粉蝶Pieris:aPae、大菜粉蝶 Pierisbrassica。和小菜蛾Plut「 laxyZostella)的影響,結果表明,這些昆蟲的幼蟲對帶有Bt玉米花粉的葉片取食量少、生長緩慢、死亡率增高,但Bt玉米花粉對這3種昆蟲的致死劑量不同,表明176玉米花粉對這3種鱗翅目昆蟲的生長和存活具有不利影響。

3 轉基因作物對有益生物及天敵的影響
對天敵的生態毒性:
瑞士的科學家(Hilbeck。 tal., 1998a,1998b,1999)發現Bt毒素或取食Bt玉米的害蟲對有益的捕食性天敵具有毒害作用,使天敵幼蟲的發育時間延長、
死亡率增大。
對天敵種群數量和生物群落的影響:
轉基因棉花的應用對棉田生
物群落勢必產生影響,已有研究表明轉Bt基因棉田中棉蚜、棉紅蜘蛛、棉薊馬、棉粉虱、棉盲蜷等害蟲的數量急劇增加(幅度為0.3一3倍左右);而某些天敵昆蟲(如龜紋瓢蟲等捕食性天敵與寄生蜂)的種群數量呈下降趨勢(20%~90%左右)(崔金
傑和夏敬源,1998;戴小楓等,1998;劉萬學等,2002)。

對經濟昆蟲的影響:
轉Bt基因抗蟲作物的花粉會飄落到柞樹或桑樹上,特別是我國南方廣大養
蠶地區的傳統作物種植模式是桑稻間種,所以,轉Bt基因抗蟲作物的大面積推廣是
否會對這兩種經濟昆蟲造成不良影響是人們十分關注的問題(李麗莉等,2004)。王
忠華等(20ola,2002)和樊龍江等(2003)研究表明,轉Cry1Ab基因水稻在我國南
方養蠶地區推廣將有可能對家蠶的生長發育造成負面影響。
4 轉基因作物對生物多樣性及環境生態系統的影響:
在生態環境中穩定下來的轉基因作物,可能會在生態系統中通過食物鏈產生累
積、富集和級聯效應。轉基因作物由於有較強的針對性和專一性,會使得生物群落發
生結構和功能上的變化,使一些物種的種群數量下降,另一些物種的數量急劇上升,
導致均勻性和生物多樣性降低,系統不穩定,影響正常的生態營養循環流動系統,甚
至使原來的物種遭到滅絕。如此會引發一系列的食物鏈鏈式反應,影響到原先以非轉
基因植物為食物的昆蟲、昆蟲的天敵(寄生性和捕食性昆蟲、微生物)、鳥類或其他
動物、土壤動物和土壤/根系微生物群。

如:
墨西哥玉米受污染事件:2001年9月,墨西哥政府報告其Oaxac砂卜}的玉米受到一
種沒有被批准在墨西哥種植的轉基因Bt玉米的污染,該研究測定了來自Oaxac砂1,122個村莊的玉米樣品,發現其中的15個的污染率在3%~10%。由於墨西哥是玉米的起源中心,玉米種質資源特別豐富,而且在野外分布多種與玉米能夠自然雜交的親緣野生種一玉米草,因此該事件引起世人的極大關注。美國科學家chapela與其學生Qulst則在Nature上報道了墨西哥玉米受到基因污染的分子證據(Qulst&Chapela,2001)。雖然一些科學家對此的爭論比較激烈,但是有一點是確定無疑的:墨西哥偏遠地區的本土玉米品種已經受到轉基因的污染。

加拿大抗除草劑油菜事件:1998年,加拿大Alberta省轉基因油菜田間發現了能
夠抗三種除草劑一草甘磷(Gl即hosate),固殺草(Glufosinate)和保幼酮
(Imidazolinones)的油菜自播植物,其中抗草甘麟和抗固殺草的特性來自轉基因油菜,
而保幼酮抗性來自傳統育種培育的抗性油菜。1999年,加拿大Saskatchewan省的田
間也確認了抗多種除草劑油菜自播植物的存在,並且在相鄰油菜地的小麥田間也發現
了能抗除草劑的轉基因油菜自播植物。上述情況就是作物間基因流的結果,可能是由
於花粉漂流,也可能是由於蜜蜂傳粉或其它動物搬運種子或花粉(orson,2002)。油
菜田間基因流的後果是加拿大農民很難保證所種油菜的種子是「GM一free」(美國、加
拿大等發達國家為非轉基因生物產品貼的標簽)的。

轉基因作物產品的安全性
轉基因作物產品的安全性風險主要是轉基因食品及其產品對人類健康的直接或
間接影響。直接影響包括:(1)食物的營養價值下降或造成體內營養素紊亂:由於外
源基因的來源、導入位點的不同、以及具有的隨機性,極有可能產生基因缺失、錯碼
等突變,使所表達的蛋白質產物的性狀、數量及部位與期望值不符;(2)食品毒性:
導入的基因並非原來親本動植物所有,有些甚至來自細菌、病毒和其他生物體。其外
源基因及其表達產物是否安全。(3)可能增加食物過敏性物質:導入基因的來源及序
列或其表達的蛋白質的氨基酸序列與己知的致敏原有無同源性,甚至是否會產生新的
致敏原(劉謙和朱鑫泉,2001;林捷等,2005)。間接影響包括:(1)經遺傳工程修
飾的基因片段導入後,引發基因突變或改變代謝途徑,致使其最終產物可能含有新的
成分或改變現有的成分的含量所造成的間接影響;(2)植物里導入了具有抗除草劑或
毒殺害蟲功能的基因後,它是否也象其它有害物質一樣能通過食物鏈進入人體內;
(3)轉基因食品經由胃腸道的吸收而將基因轉移至胃腸道微生物中,從而對人體健
康造成影響(Hashimoto。ta[, 1999;劉洋和文治瑞,2005);(4)抗生素的抗性:由
於目前在基因工程中運用的標記基因大多數為抗生素抗性標記基因(如卡那黴素抗性
基因),它們進入食物鏈,是否會進入人和動物體內的微生物中(相關問題詳見綜述:
Gasson,2000),從而產生耐葯的細菌或病毒,使其具有對某一種抗生素的抗性,從
而影響抗生素治療的有效性(林捷等,2005);(5)抗除草劑轉基因作物經除草劑處
理,除草劑的降解過程與降解產物可能與在非轉基因作物上測定的不同。因此針對抗
除草劑轉基因植物,需要進行除草劑處理後對哺乳動物的毒理學測定和營養學測定,
以明確轉基因植物上除草劑成分的殘留對人類健康的影響及機理。

㈤ 關於「生物轉基因食物安全」的辯論賽

我這里有一些轉基因食品的資料,非常多,這里不好發,我給你地址,你在這個網站搜一下「轉基因食品」,希望能夠幫到你。

㈥ 轉基因生物與食品安全正方論據

轉基因食品
…就是
孟山都
想要稱霸世界的一個陰謀!!這個組織意圖利用轉基因食品消滅
第三世界
人口!!並開始用轉基因葯物霸專
阿根
庭的土地!!

㈦ 從食品安全和轉基因安全的角度怎麼來論述生物安全

從食品安全和轉基因安全的角度怎麼來論述生物安全
因為轉基因的食物通常是由基因工程或其他的改變自然生長的微分子工程來誘導出來的。然而其中有的沒有考慮到新插入生物體的基因和原來有的物質有沒有反應,或者說在誘導的過程中有沒有把生物體本身有利的基因消除掉。前者可能會產生有毒的物質,後者則會降低生物產品的營養價值。

毫無疑問,植物轉基因技術將為農業生產帶來一場新的革命,它將為農作物的持續增產和解決全球人口爆炸所造成的糧食危機做出巨大貢獻。但也有人對這一技術持懷疑態度,認為目前人類還不能對它的潛在危險性做出正確的評價。因此,在大規模應用前有必要對轉基因植物的安全性進行更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一、為什麼要對轉基因植物進行安全性評價?
傳統的育種技術是通過植物種內或近緣種間的雜交將優良性狀組合到一起,從而創造產量更高或品質更佳的新品種。這一技術對本世紀農業生產的飛速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但其限制因素是基因交流范圍有限,很難滿足農業生產在21世紀持續高速發展的要求。轉基因植物是指利用重組DNA技術將克隆的優良目的基因導入植物細胞或組織,並在其中進行表達,從而使植物獲得新的性狀。這一技術克服了植物有性雜交的限制,基因交流的范圍無限擴大,可將從細菌、病毒、動物、人類、遠緣植物甚至人工合成的基因導入植物,所以其應用前景十分廣闊。如將抗草甘膦的基因轉入大豆,使大豆對這種除草劑產生抗性,從而大大簡化了控制大豆雜草的措施。這一轉基因大豆在1995年被美國環保局批准,進入大田生產,其推廣種植面積到2000年已達2580萬公頃,佔全世界大豆總面積的36%。
從理論上說,轉基因技術和常規雜交育種都是通過優良基因重組獲得新品種的,但常規育種的安全性並未受到人們的質疑。其主要理由是常規育種是模擬自然現象進行的,基因重組和交流的范圍很有限,僅限於種內或近緣種間。並且,在長期的育種實踐中並未發現什麼災難性的結果。而轉基因技術則不同,它可以把任何生物甚至人工合成的基因轉入植物。因為這種事件在自然界是不可能發生的,所以人們無法預測將基因轉入一個新的遺傳背景中會產生什麼樣的作用,故而對其後果存在著疑慮。而消除這一疑慮的有效途徑就是進行轉基因植物的安全性評價。也就是說要經過合理的試驗設計和嚴密科學的試驗程序,積累足夠的數據。人們根據這些數據可以判斷轉基因植物的田間釋放或大規模商品化生產是否安全。對試驗證明安全的轉基因植物可以正式用於農業生產,而對存在安全隱患的則要加以限制,避免危及人類生存以及破壞生態環境。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揚長避短,充分發揮轉基因技術在農業生產上的巨大應用潛力。
二、轉基因植物安全性評價的主要內容
目前對轉基因植物的安全性評價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個是環境安全性,另一個是食品安全性。
(一)轉基因植物的環境安全性
環境安全性評價要回答的核心問題是轉基因植物釋放到田間去是否會將基因轉移到野生植物中,或是否會破壞自然生態環境,打破原有生物種群的動態平衡。
轉基因植物演變成農田雜草的可能性:植物在獲得新的基因後會不會增加其生存競爭性,在生長勢、越冬性、種子產量和生活力等方面是否比非轉基因植株強。若轉基因植物可以在自然生態條件下生存,勢必會改變自然的生物種群,打破生態平衡。從目前在水稻、玉米、棉花、馬鈴薯、亞麻、蘆筍等轉基因植物的田間試驗結果來看,轉基因植物在生長勢、越冬能力等方面並不比非轉基因植株強,也就是說大多數轉基因植物的生存競爭力並沒有增加,故一般不會演變為農田雜草。
基因漂流到近緣野生種的可能性:在自然生態條件下,有些栽培植物會和周圍生長的近緣野生種發生天然雜交。從而將栽培植物中的基因轉入野生種中。若在這些地區種植轉基因植物,則轉入基因可以漂流到野生種中,並在野生近緣種中傳播。在進行轉基因植物安全性評價時,我們應從兩個方面考慮這一問題。一個是轉基因植物釋放區是否存在與其可以雜交的近緣野生種。若沒有,則基因漂流就不會發生。如在加拿大種植轉基因棉花,因沒有近緣野生種存在則不可能發生基因轉移。同樣,在中國種植轉基因玉米,因沒有野生大芻草,所以也不會發生基因漂流。另一個可能是存在近緣野生種,基因可從栽培植物轉移到野生種中。這時就要分析考慮基因轉移後會有什麼效果。如果是一個抗除草劑基因,發生基因漂流後會使野生雜草獲得抗性,從而增加雜草控制的難度。特別是若多個抗除草劑基因同時轉入一個野生種,則會帶來災難。但若是品質相關基因等轉入野生種,由於不能增加野生種的生存競爭力,所以影響也不大。
對自然生物類群的影響:在植物基因工程中所用的許多基因是與抗蟲或抗病性有關的,其直接作用對象是生物。如轉入Bt殺蟲基因的抗蟲棉,其目標昆蟲是棉鈴蟲和紅鈴蟲等植物害蟲,如大面積和長期使用,昆蟲有可能對抗蟲棉產生適應性或抗性,這不僅會使抗蟲棉的應用受到影響,而且會影響Bt農葯制劑的防蟲效果。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在抗蟲棉推廣時一般要求種植一定比例的非抗蟲棉,以延緩昆蟲產生抗性。除了目標昆蟲外,我們還要考慮轉基因植物對非靶昆蟲的影響。如有人用Bt蛋白飼料喂棉田中6種非靶昆蟲,當殺蟲蛋白濃度高於控制目標昆蟲濃度100倍時,對非靶昆蟲均未出現可見的生長抑制。另外,Bt蛋白對有益昆蟲如蜜蜂、瓢蟲等都無毒性。
(二)轉基因植物的食品安全性
食品安全性也是轉基因植物安全性評價的一個重要方面。經合組織1993年提出了食品安全性評價的實質等同性原則。如果轉基因植物生產的產品與傳統產品具有實質等同性,則可以認為是安全的。如轉病毒外殼蛋白基因的抗病毒植物及其產品與田間感染病毒的植物生產的產品都帶有外殼蛋白,這類產品應該認為是安全的。若轉基因植物生產的產品與傳統產品不存在實質等同性,則應進行嚴格的安全性評價。在進行實質等同性評價時,一般需要考慮以下一些主要方面。
有毒物質。必須確保轉入外源基因或基因產物對人畜無毒。如轉Bt殺蟲基因玉米除含有Bt殺蟲蛋白外,與傳統玉米在營養物質含量等方面具有實質等同性。要評價它作為飼料或食品的安全性,則應集中研究Bt蛋白對人畜的安全性。目前已有大量的實驗數據證明Bt蛋白只對少數目標昆蟲有毒,對人畜絕對安全。
過敏源。在自然條件下存在著許多過敏源。在基因工程中如果將控制過敏源形成的基因轉入新的植物中,則會對過敏人群造成不利的影響。所以,轉入過敏源基因的植物不能批准商品化。如美國有人將巴西堅果中的2S清蛋白基因轉入大豆,雖然使大豆的含硫氨基酸增加,但也未獲批准進入商品化生產。另外還要考慮營養物質和抗營養因子的含量等。
三、國內外轉基因植物的
安全性評價概況
(一)國外轉基因植物的安全性評價
世界主要發達國家和部分發展中國家都已制定了各自對轉基因生物(包括植物)的管理法規,負責對其安全性進行評價和監控。如美國是在原有聯邦法律的基礎上增加轉基因生物的內容,分別由農業部動植物檢疫局、環保署及聯邦食品和葯物局負責環境和食品兩個方面的安全性評價和審批。由於各國在法規和管理方面存在著很大的差異,特別是許多發展中國家尚未建立相應的法律法規,一些國際組織如經合組織(OECD)、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U?NIDO)、糧農組織(FAO)和世界衛生組織(WHO)等在近年來都組織和召開了多次專家會議,積極組織國際間的協調,試圖建立多數國家(尤其是發展中國家)能夠接受的生物技術產業統一管理標准和程序。但由於存在許多爭議,目前尚未形成統一的條文。
總體來說,美國和加拿大對轉基因植物的管理較為寬松。美國在2000年種植的轉基因作物面積3030萬公頃,占當年全世界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的70%。若再加上加拿大和阿根廷,這三國種植的轉基因作物佔全世界的98%。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歐洲國家。從研究水平上來說,歐洲國家,特別是英國、法國、德國等在農業生物技術領域都開展了廣泛深入的研究,開發出一批可用於生產的轉基因作物。但直到現在,歐洲作為商品種植的轉基因作物還很少。歐洲的消費者很難接受轉基因食品。
(二)我國轉基因植物的安全性評價
國家科委在1993年12月發布了"基因工程安全管理辦法"。根據這一原則,農業部在1996年7月頒布了"農業生物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實施辦法"。按照本"實施辦法"的規定,農業部設立了農業生物基因工程安全管理辦公室,並成立了農業生物基因工程安全委員會,負責全國農業生物遺傳工程體及其產品的中間試驗、環境釋放和商品化生產的安全性評價。從1997年開始,農業部的安全委員會每年受理兩次申請。截止去年,農業部共受理了8批200多項申請,批准轉Bt基因抗蟲棉,反義RNA技術延熟番茄、改變花色的矮牽牛、抗病毒的甜椒和番茄的商品化生產。

㈧ 」轉基因生物與食物安全」對人類有什麼危害

目前對轉基因植物的安全性評價一方面是環境安全性,另一方面是食品安全性。 環境安全性評價的核心問題是轉基因植物釋放到田間後,是否會將所轉基因移到野生植物中,是否會破壞自然生態環境,打破原有生物種群的動態平衡。包括:1)轉基因植物演變成農田雜草的可能性。2)基因漂流到近緣野生種的可能性。3)對生物類群的影響。 關於食品的安全性。 經和組織(OECD)1993年提出了食品安全性評價的實質等同性原則。如果轉基因植物生產的產品與傳統產品具有實質等同性,則可以認為是安全的。反之,則應進行嚴格的安全性評價。在進行實質等同性評價時,一般要考慮以下主要方面:1、有毒物質:必須確保轉入的外援基因或基因產物對人畜無害。2、過敏源:在自然條件下存在著許多過敏源,在基因工程中如果將控制過敏源形成的基因轉入目標植物,則會對過敏源造成不利的影響。 利用轉基因動物生產出來的葯物安全性問題不大,可根據其結構與天然蛋白結構是否一致來判斷安全性。但是在生產過程中,轉基因動物如何對應GAP,GLP,GMP、如何避免轉基因動物的遺傳物質進入葯物是應該重點強調的問題,另外,作為動物葯廠的動物本身一旦不「產葯」了,對該動物的後繼處理也應慎重考慮。 目前,世界主要發達國家和部分發展中國家都制定了各自對轉基因生物(包括植物)的管理法規,負責對其安全性進行評價和監控。在美國分別由農業部動植物檢疫局(APHIS)環保署(EPA),以及聯邦食品和葯物管理局(FDA)負責環境和食品聯各方面安全性評價和審批。 中國的生物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工作相對滯後,到目前為止,只有2部基因工程安全管理規章: 1993年12月國家科委發布的《基因工程安全管理辦法》 1996年7月農業部發布的《農業生物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實施辦法》 另外,部門和行業的管理規定力度不夠,不適應工作要求: 據了解,中國大陸目前正在進行研究的基因工程受體生物92種,而申報只有22種,從事此類研究的單位80多個,申報安全性評價的只有19個。但是最令人擔憂的是基因工程安全評價沒有一個完全合理的辦法。 北京生物技術和新醫葯產業促進中心此次舉辦第七次生命科學前沿討論會--基因工程和生物安全性問題,邀請了部分在京的轉基因專家,暢談討論,旨在為我國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出謀劃策。 一個公眾關注的話題--轉基因生物的安全性 一個上至國家領導,下到平民百姓都關心的共同話題----轉基因生物安全,是近年來在媒體上出現頻率較高的新概念。 轉基因生物安全,從整體意義來說,它不僅僅是技術問題。近年來,國際上對轉基因生物的爭論,已擴大到了政治、經濟、貿易、社會、倫理等多個層面,而且爭論的熱點和焦點,是農業轉基因生物引發的環境安全與食用安全問題。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公眾對農產品質量和安全的要求越來越高。 轉基因食品安全嗎 嚴格說來,任何食品都不存在絕對的安全性。國際上目前廣泛採用「實質等同」原則,即以轉基因食品與非轉基因食品比較的相對安全性,作為評價依據,只要轉基因食品與傳統食品「實質等同」,就是安全的。目前國際上對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還有爭論,但目前尚沒有明確的科學證據表明轉基因食品對人體有害。 雖然沒有發現轉基因食品對人體有害,但本著對人類負責的態度,許多政府部門和科學家對轉基因食品「可能存在的潛在危險」比較關注,人們擔心轉基因活生物體及其產品作為食品進入市場,可能對人體產生某些毒理作用和過敏反應,其營養成分的變化、轉基因成分加工產生的變化,有可能對人體產生某些負面影響。這只是「可能存在的潛在危險」,目前並沒有證明確實存在這些危險。 我國對農業轉基因生物實行比較嚴格的管理,農業轉基因生物產品進入市場銷售前,要經過一系列的安全評價試驗。在中國境內進行農業轉基因生物生產應用前,應經過中間試驗、環境釋放、生產性試驗階段的安全性試驗,經安全評價合格的可領取安全證書;申請進口用作加工原料的農業轉基因生物進入市場銷售前,應由農業部認定的技術檢測機構經過申請領取安全證書、申請進口標識、申請國內標識三個階段。 目前,經政府部門批准上市的轉基因食品尚未發現其對人體健康有何副作用。 轉基因生物發展趨勢 盡管國際上對轉基因生物技術及其安全性爭論不斷,全球對轉基因生物技術的研究始終沒有放棄。轉基因作物的種植面積由1996年的170萬公頃增加到2001年的5260萬公頃,6年間增加30多倍。至2000年,已有近50個國家相繼培育成200多種轉基因作物,其中各國已獲准上市的轉基因作物產品種類已達149個,僅美國就有42個,由轉基因作物生產加工的轉基因食品和食品成分已達4000餘種。轉基因農作物及其產品市場銷售額由1995年的7500萬美元,增加到2000年的30億美元。轉基因作物的發展趨勢是不可逆轉的。 近年來,中國政府不斷加大對生物技術研究計劃的支持。目前,中國正在研究的轉基因生物有130多種,涉及的基因種類超過100種。其中在棉花研究領域,有45個優良品種獲准進入環境釋放,經國家審定的抗蟲棉有13個,並在全國12個省推廣,2001年種植面積達到60萬公頃。 從1997年至2001年,經過安全評價,農業部批准水稻、玉米、棉花、大豆、油菜、馬鈴薯、楊樹等10種轉基因植物進入田間環境釋放,批准轉基因棉花、矮牽牛花等植物和獸用微生物基因工程疫苗進入商業化生產。近年來,中國還實施了「轉基因棉花種子產業化」、「基因工程疫苗產業化」等高新技術產業化重大項目,並開始在生產中發揮效益。 政府對轉基因安全問題負責 農業生物技術,在為農業生產、人類生活和社會進步帶來巨大利益的同時,也可能對生態環境和人類健康構成潛在的風險,所以從科學上講,對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問題,還需要長期的跟蹤研究。 我國作為一個農業大國、生物多樣性大國,又是大豆、水稻等主要農作物的原產地,在發展生物技術的同時十分重視生物安全。對農業轉基因生物採取「積極研究、慎重推廣、加強管理、穩妥推進」的方針。對於起源於我國的重要物種,如大豆、水稻,以及大宗糧食、油料作物要加強管理、慎重推廣,穩妥地推進產業化。為此,根據國際相關組織和多數國家的做法,我國政府制定並頒布了轉基因生物安全法規,以加強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規范相關產業的健康發展。 2001年5月23日,我國政府頒布了《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簡稱《條例》)。《條例》在原農業部頒布的《農業生物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實施辦法》的基礎上,將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從研究試驗延伸到生產、加工、經營和進出口。《條例》規定對農業轉基因生物實行安全評價制度、標識管理制度、生產與經營許可制度和進口安全審批制度,標志著中國對農業轉基因生物的研究、試驗、生產、加工、經營和進出口活動開始實施全面的管理。 2002年1月5日,農業部又發布了與《條例》配套的三個管理辦法,即《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評價管理辦法》、《農業轉基因生物進口安全管理辦法》和《農業轉基因生物標識管理辦法》,自3月20日起施行。 從維護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生態環境和人類健康的角度出發,《條例》及其配套規章體現了科學、透明、公正的原則,適用於來自包括中國在內的任何國家的農業轉基因產品,對國外企業充分考慮了最惠國待遇和國民待遇,是符合國際慣例的,是對人民負責的。 嚴格管理程序出效益 自2002年3月20日《條例》的三個配套管理辦法實施以後,農業部就收到了美國孟山都、杜邦及陶氏益農、德國拜耳、瑞士先正達等五家境外公司19份進口用作加工原料的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申請,涉及轉基因大豆、玉米、油菜、棉花4種作物和抗除草劑、抗蟲、雄性不育3種性狀。 食用安全作為轉基因生物安全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與環境安全同等重要,不可或缺。為此,農業部在2002年下半年啟動了食用安全檢測工作,組織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天津防病中心等單位制訂了《轉基因植物及其產品食用安全檢驗標准》(徵求意見稿),並對5家境外公司的反饋意見進行了研究。根據安全評價的需要和專家意見,農業部確定了對進口作加工原料的農業轉基因生物進行抗營養成分分析和大鼠90天喂養兩項驗證試驗。 根據《條例》及配套管理辦法的規定及管理程序,農業部先後安排了環境安全檢測試驗和食用安全檢測試驗。環境安全檢測包括生存競爭、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基因漂移3個指標的試驗,由中國農科院植保所、山東農科院、南京農業大學、吉林農科院、中國農科院油料所和華中農業大學承擔;食用安全檢測包括大鼠90天喂養和抗營養成分分析兩個指標的試驗,由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天津防病中心和中國農業大學承擔。 2002年四五月份,我國大豆進口基本處於停滯狀態,全年大豆進口明顯減少。據國家海關總署統計,2002年我國累計進口大豆1132萬噸,比2001年減少262萬噸,下降18.8%。這是什麼原因?農業部相關同志分析說,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法規的實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大豆進口猛增的勢頭。 據介紹,前幾年,我國進口大豆總量不斷攀升。2002年,農業轉基因安全管理法規的實施,對國外轉基因大豆輸入我國進行了有效和有序的管理。由於大豆進口量的減少,從而引發了國內大豆價格上揚,庫存減少,收獲期大豆價格上漲,主產區價格比去年同期高出0.35元/斤,每畝收益達到110元左右。這不僅大大提高了農民種植大豆的積極性,而且較好地推動了農業部大豆發展振興計劃的實施。 確保法規的有效實施 為保障《條例》、三個管理辦法及臨時措施的實施,農業部成立了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領導小組,設立了農業部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辦公室;建立了由農業部、外經貿部、衛生部、科技部、國家質檢總局、國家環保總局等部門負責人組成的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部際聯席會議制度。部際聯系會議,負責研究、協調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重大問題;辦公室負責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的綜合協調與管理。 對轉基因生物的安全性評價是實施安全管理的核心,為此,我國成立了國家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委員會由各部門和科研教學單位從事生物技術與生物安全研究和管理的58位專家組成,負責農業轉基因生物的安全評價工作。 為適應加入WTO的需要,使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評價、進口、標識認可的申請、審批透明和公正,農業部還制定了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評價管理程序、進口安全管理程序、標識審查認可程序等三個規范性文件,對有關申請、受理、審查和批復等各環節及時間要求做出了明確規定,並公開發布。 目前,農業部已經完成了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評價與檢測技術規范的制定工作,正積極加強轉基因生物安全性研究和技術支撐體系建設,組織農業轉基因生物技術檢測機構的認定工作。 相關鏈接 按照國務院領導的批示和國務院法制辦的立法要求,由農業部牽頭起草《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條例》於2001年5月23日以國務院第304號令公布並施行。 《條例》規定了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從事農業轉基因生物的研究、試驗、生產、加工、經營和進口、出口活動中應遵循的5項農業轉基因生物管理制度。具體條文如下: (1)安全評價制度。國家對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評價按照植物、動物、微生物三個類別,以科學為依據,以個案審查為原則,實行分級分階段管理。 (2)生產許可證制度。生產轉基因植物種子、種畜禽、水產苗種,應當取得農業部頒發的種子、種畜禽、水產苗種生產許可證。申請轉基因植物種子、種畜禽、水產苗種生產許可證,首先要取得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並符合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條件。 (3)經營許可證制度。經營轉基因植物種子、種畜禽、水產苗種的單位和個人,應當取得農業部頒發的種子、種畜禽、水產苗種經營許可證。申請經營許可證,除應當符合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條件外,還應當符合《條例》規定的其他條件。 (4)標識制度。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銷售列入農業轉基因生物標識目錄的農業轉基因生物,應當有明顯的標識。標識由生產、分裝單位和個人負責,未標識的,不得銷售。 (5)進口安全管理制度,對於進口的農業轉基因生物,按照用於研究和試驗的、用於生產的以及用作加工原料的三種用途實行安全管理。引進單位或者境外公司應當憑農業部頒發的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和相關批准文件,向口岸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報檢,經檢疫合格後,方可向海關申請辦理有關手續。

㈨ 談談對轉基因動物的認識 從理論上 技術上 倫理上 食品安全上 生物安全幾個方面

轉基因復動物……我不是很專業制。首先這個技術是只得肯定的,但是食用就不好了,美國在國內說轉基因食品沒事,但是他們國家都不食用,歐盟也是,日本就只引進過轉基因鬱金香。也就中國吃的比較多,因為在原來的食品上加入了基因,所以會造成基因污染的現象,比如一般會加入絕育基因,吃了之後會對人的生理功能有傷害,會造成不孕不育的現象~

閱讀全文

與轉基因生物與食品安全教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