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索爾維格之歌的樂曲賞析
《索爾維格之歌》是格里格最成功的作品之一,如今已成為享譽世界樂壇的名歌。作曲家巧妙地將挪威和瑞典民歌因素融入其中,曲調憂傷婉轉,十分動聽,因而深受挪威人民的喜愛,將它譽為「挪威第二國歌」——這是對一首歌曲的最高褒獎。 詩劇《培爾·金特》配樂完成十幾年後,具體說是1888和1891年,格里格又從詩劇配樂中選出八段樂曲,改編為一部完全獨立的音樂作品——兩套《培爾·金特》管弦樂組曲。選入組曲的作品,只按音樂的要求編排,不受原劇情節發展的限制。兩部組曲也都是格里格的代表作。 《培爾·金特》第一組曲共有四段:一《晨景》,二《奧絲之死》,三《阿妮特拉舞曲》,四《在山妖宮中》。《培爾·金特》第二組曲也有四段:一《英格麗特的悲哀》,二《阿拉伯舞曲》,三《培爾·金特歸來》,四《索爾維格之歌》。在這八段樂曲里,第一組曲中的《晨景》和第二組曲中的《索爾維格之歌》最為著名,這里作一簡單介紹。 《晨景》原為詩劇第四幕前奏曲,描寫培爾·金特在外流浪時當地清晨靜謐的自然風光。象徵朝陽的樂調和象徵海洋的樂調相互和應,樂曲寧靜而平和,具有牧歌風格,這是格里格小品中最出色的一章,經常為樂迷們所津津樂道。《索爾維格之歌》原為詩劇第四幕索爾維格在茅屋裡紡紗時所唱的痴情的等待之歌。格里格在改編時刪去其歌唱聲部,主歌為民歌的抒情旋律,副歌是花腔的音調。整套組曲以它結束,使音樂歸於理想的境界,給人以寧靜、完美的感覺。 無論詩劇《培爾·金特》配樂中的《索爾維格之歌》樂曲及獨唱曲,抑或《培爾·金特》第一、第二組曲,都是格里格的傑作,這些藝術瑰寶使得他名揚世界。
『貳』 索爾維格之歌簡介
格里格的《索爾維格之歌》
挪威作曲家格里格(1843—1907),作為19世紀民族樂派的代表作曲家,一生創作的作品都寄託了他對祖國和人民的熱愛之情。1875年,格里格為挪威文豪易卜生的詩劇《培爾·金特》寫作了配劇音樂,首演大獲成功。後來,格里格從中選出八曲,改編成兩套管弦樂組曲,這就是著名的《培爾·金特》組曲。一個多世紀以來,這部深受人們的歡迎而成為世界音樂文庫中的精品。其中感人至深的《索爾維格之歌》原用於詩劇第四幕——生活放盪不羈、行為荒誕不經、浪跡天涯的農家子弟培爾·金特,有一位忠實的愛人,名叫索爾維格。她在茅屋前一面紡紗,一面唱這首歌,耐心地等待培爾·金特這位浪子的歸來。《索爾維格之歌》是一首民歌風格的歌曲,採用「主歌—副歌」型的二段式結構和分節歌形式。主歌洋溢著真摯親切的感情,副歌的旋律來自真正的民歌,只唱一個「啊」字。主歌是抒情性的,副歌具有花腔的特點,兩者在調式、速度、拍子、節奏上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培爾·金特》組曲中,《索爾維格之歌》是最後一個曲子。這首樂曲由弦樂器、長笛、單簧管、圓號和豎琴演奏,淳樸婉轉、餘味無窮,充分表現了索爾維格這個挪威人民心中理想人格的化身。因此,人們說格里格的《索爾維格之歌》是一首植根於民間音樂土壤、寄託挪威人民理想的雅俗共賞之作。
『叄』 求歌曲 小巫師(法 杜卡曲)索爾維格之歌 大海與辛巴達的船 蹲魚 的MP3格式下載(有mv也發過來)
『肆』 曲式分析《死神與少女》《尼娜》《索爾維格之歌》急!!!
索爾維格之歌
這是一首具有挪威民歌風格的藝術歌曲,但在寫法上又有某些分節歌與疊歌的特色,該曲分為兩部分,A樂段和B樂段,
曲式結構圖如下:單二部
A B
┎—┓ ┎—┓
a a' b b' 6+4+5
4 4 3 4
A樂段和B樂段對比明顯,從情緒上來看,A樂段帶有敘述性,B樂段全是感情的抒發,
從調式上來看,A樂段在a小調上,B樂段在A大調上,不但調式色彩形成對此,還有結構、節奏節拍、音調、織體上的對比。
第一樂段是典型的四句樂段(a a' b b')。第一句、第二句是重復關系,不只是終止不同,第一樂句以a小調的屬和弦到主和弦(D--T)作收攏性半終止,第二個樂句結束在a小調的屬和弦上,作開放性半終止,第三樂句縮短1小節,結束於屬,第四樂句重復第三句,以屬七到主和弦結束全段。
第二樂段轉入同主音大調,和第一段的憂郁形成對比,結構上開始是樂節重復,以後也難以劃分樂句。和聲於織體都很簡單,是在主與屬的持續音上交替出現主、 屬和弦,直至結束。
『伍』 《獻給守林人的女兒達格尼》這首歌真名是什麼
歌名:索爾維格之歌
歌手:崔岩光
作曲:格里格
作詞:易卜生
所屬專輯:世界名曲發燒天碟
冬天早已過去,春天不再回來
春天不再回來,夏天也將消逝
一年年的等待,一年年的等待
但我始終深信,你一定能回來
你一定能回來,我曾經答應過你
我要忠誠地等待你,等待著你回來
啊,假若你如今還活在人間
願上帝保佑你,當你跪在上帝的面前
願上帝祝福你,我要永遠忠誠地等待你
等待你回來,你若已升天堂
就在天上相見,在天上相見 啊
(5)索爾維格之歌音樂教案擴展閱讀:
《索爾維格之歌》是挪威作曲家格里格為現代戲劇之父易卜生的詩劇《培爾·金特》所作的配樂。
歌曲背景
1875年,格里格為挪威文豪易卜生的詩劇《培爾·金特》寫作了配劇音樂,首演大獲成功。後來,格里格從中選出八曲,改編成兩套管弦樂組曲,這就是著名的《培爾·金特》組曲。
一個多世紀以來,這部深受人們的歡迎而成為世界音樂文庫中的精品。其中感人至深的《索爾維格之歌》原用於詩劇第四幕——生活放盪不羈、行為荒誕不經、浪跡天涯的農家子弟培爾·金特,有一位忠實的愛人,名叫索爾維格。
她在茅屋前一面紡紗,一面唱這首歌,耐心地等待培爾·金特這位浪子的歸來。《索爾維格之歌》是一首民歌風格的歌曲,採用「主歌—副歌」型的二段式結構和分節歌形式。主歌洋溢著真摯親切的感情,副歌的旋律來自真正的民歌,只唱一個「啊」字。
主歌是抒情性的,副歌具有花腔的特點,兩者在調式、速度、拍子、節奏上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培爾·金特》組曲中,《索爾維格之歌》是最後一個曲子。
『陸』 索爾維格之歌
索爾維格之歌--挪威作曲家格里格(1843—1907),作為19世紀民族樂派的代表作曲家,一生創作的作品都寄託了他對祖國和人民的熱愛之情。1875年,格里格為挪威文豪易卜生的詩劇《培爾·金特》寫作了配劇音樂,首演大獲成功。後來,格里格從中選出八曲,改編成兩套管弦樂組曲,這就是著名的《培爾·金特》組曲。一個多世紀以來,這部深受人們的歡迎而成為世界音樂文庫中的精品。其中感人至深的《索爾維格之歌》原用於詩劇第四幕——生活放盪不羈、行為荒誕不經、浪跡天涯的農家子弟培爾·金特,有一位忠實的愛人,名叫索爾維格。她在茅屋前一面紡紗,一面唱這首歌,耐心地等待培爾·金特這位浪子的歸來。《索爾維格之歌》是一首民歌風格的歌曲,採用「主歌—副歌」型的二段式結構和分節歌形式。主歌洋溢著真摯親切的感情,副歌的旋律來自真正的民歌,只唱一個「啊」字。主歌是抒情性的,副歌具有花腔的特點,兩者在調式、速度、拍子、節奏上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培爾·金特》組曲中,《索爾維格之歌》是最後一個曲子。這首樂曲由弦樂器、長笛、單簧管、圓號和豎琴演奏,淳樸婉轉、餘味無窮,充分表現了索爾維格這個挪威人民心中理想人格的化身。因此,人們說格里格的《索爾維格之歌》是一首植根於民間音樂土壤、寄託挪威人民理想的雅俗共賞之作。
『柒』 索爾維格之歌的樂曲背景
1875年,格里格為挪威文豪易卜生的詩劇《培爾·金特》寫作了配劇音樂,首演大獲成功。後來,格里格從中選出八曲,改編成兩套管弦樂組曲,這就是著名的《培爾·金特》組曲。一個多世紀以來,這部深受人們的歡迎而成為世界音樂文庫中的精品。其中感人至深的《索爾維格之歌》原用於詩劇第四幕——生活放盪不羈、行為荒誕不經、浪跡天涯的農家子弟培爾·金特,有一位忠實的愛人,名叫索爾維格。她在茅屋前一面紡紗,一面唱這首歌,耐心地等待培爾·金特這位浪子的歸來。《索爾維格之歌》是一首民歌風格的歌曲,採用「主歌—副歌」型的二段式結構和分節歌形式。主歌洋溢著真摯親切的感情,副歌的旋律來自真正的民歌,只唱一個「啊」字。主歌是抒情性的,副歌具有花腔的特點,兩者在調式、速度、拍子、節奏上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培爾·金特》組曲中,《索爾維格之歌》是最後一個曲子。這首樂曲由弦樂器、長笛、單簧管、圓號和豎琴演奏,淳樸婉轉、餘味無窮,充分表現了索爾維格這個挪威人民心中理想人格的化身。因此,人們說格里格的《索爾維格之歌》是一首植根於民間音樂土壤、寄託挪威人民理想的雅俗共賞之作。
五幕詩劇《培爾·金特》完成於1867年。1874年,易卜生邀請31歲的年輕作曲家格里格為他的詩劇配樂。格里格一向非常崇敬這位大文豪,便欣然接受了。第二年夏天,格里格完成全劇的配樂,為五幕劇各寫了一首前奏曲,還有進行曲、舞曲、獨唱曲、合唱曲等,共二十三首。1876年詩劇《培爾·金特》於挪威首都奧斯陸國民劇院首演,大獲成功,一年之內共上演了三十五場。格里格也因此而聲名鵲起。 《索爾維格之歌》的旋律在全劇中多次出現。它最早是第三幕第三場的前奏曲,描寫培爾·金特同索爾維格告別,主旋律在這時首次出現。第四幕第一場,身在非洲的培爾·金特夢中見到故鄉的戀人,樂曲旋律再次出現。第四幕第五場,挪威森林中的一間小茅屋,索爾維格在家裡紡紗,望眼欲穿地等待著培爾·金特,這個旋律此時已變成索爾維格的無伴奏獨唱,歌詞是這樣的: 冬天早已過去,春天不再回來,夏天也將消逝,一年年的等待,一年年的等待。但我始終深信你一定能回來,你一定能回來。我曾經答應過你,我要忠誠地等待你,等待著你回來。 假若你如今還活在人間,願上帝保佑你。當你跪在上帝的面前,願上帝祝福你。我要永遠忠誠地等待你,等待你回來。你若已升天堂,就在天上相見。
有一個傳說,格里格在森林裡迷路了,這時他遇到一個小女孩,她把他帶了出去。格里格想感謝她,可他身無分文。於是他對小女孩說:「我會送給你一件禮物——不是現在,大約十年以後。」就這樣過去了十年,小女孩一直以為格里格在開玩笑,可一次她在聽音樂會時,偶然聽到了這首樂曲。這首樂曲有一個別名——《獻給守林人的女兒達格妮》。
『捌』 《索爾維格之歌》的結構圖是
這個問題在五年前我肯定會回答,不過現在就不是很肯定啦
估計是 單二部曲版式
【單二部曲式】由兩個樂段構權成的樂曲形式稱「單二部曲式」,也叫「二段體」,用A+B圖示表示。在歌曲創作中廣泛應用。單二部曲式的第一個樂段在音樂上具有鮮明的初步陳述性質,材料簡單,結構方整,情緒穩定,具有進一步展開的要求和發展的可能性。第二個樂段可以是再現性,也可以是對比性,分為有再現性的單二部曲式和沒有再現性的單二部曲式兩種。有再現單二部曲式的第二個樂段,分為前後二個小段落,前段ū對比部分,也稱「中段」(不能獨立,不同於三段式的「中段」)。後段是再現部分,再現第一樂段主題材料的片段,也稱「再現段」(不能獨立,不同於三部曲式的再現部)。歌曲《人民海軍向前進》屬於有再現的單二部曲式結構;《毛主席走遍祖國大地》屬於沒有再現的單二部曲式結構。
『玖』 求音樂:愛德華.格里格的音樂《獻給守林人的女兒達格妮》
估計您看的是帕烏斯托夫斯基的《一籃樅果》吧?可是這只是小說,事實內上並不存在這個故事。我非常了容解格里格(Grieg),有關他的書和音樂都欣賞過許多。但無論怎麼找這首曲子都是不可能的。它並不存在。如果實在要回答這個問題,那就只能說與此比較相似,也容易被人們認可的曲子:《索爾維格之歌》。這是一首思鄉曲,也是浪漫曲。可能也是他沒有孩子的深情哀歌。所以才會被用在達格尼這個女孩身上。這首曲子網上到處都有。很好找的。
希望對您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