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安全課、幼兒園托班、不打架不罵人、教案怎麼寫
活動目標
1 讓幼兒知道哪些行為是好的,應該堅持,哪些行為是錯的,應該改正。
2 讓幼兒嘗試用完整話來回答問題,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3在游戲中,培養幼兒的團隊精神,和體驗成功的快樂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讓幼兒知道哪些行為習慣是不好的,要改正,哪些行為習慣是好的,應該堅持。
教學難點:讓幼兒用完整話來回答問題。
活動准備
大的骰子 紅旗藍旗各若干個 大的跳棋一個 教學用掛圖若干 好習慣 壞習慣 字條若干 錄音
活動過程
一、故事 不講衛生的小豬 情景導入
1、教師一邊講解故事,一邊逐幅圖的出示掛圖。
2、幼兒看圖聽教師講解。
二 基本環節
1、幼兒看圖用完整話回答教師問題。
2、教師板演對應每幅圖,貼出相應的字條:
例如:
壞習慣:不按時起床 飯前便後不起手 吃水果不洗 不洗澡不換衣服
肚子里有蛔蟲
3、問幼兒我們應該學習這個小豬的這些壞習慣嗎?
4、鼓勵幼兒說出相應的好習慣,用完整話說出應該怎樣做?
例如:
好習慣:按時起床 飯前便後要洗手 果蔬要洗干凈 勤洗澡勤換衣服
肚子里沒有蛔蟲
5、小豬知道自己錯了,也知道以後應該怎麼做,他編了一個好聽的《數字歌》送給幼兒,放錄音,小朋友們聽,然後有節奏的兩人一夥拍手說:「數字歌」。
例如: 你拍一我拍一,清潔衛生要牢記。
你拍二我拍二,洗手洗臉要勤快。
你拍三我拍三,刷牙洗腳在睡前。
你拍四我拍四,天天早睡又早起。
你拍五我拍五,自己收拾好床鋪。
你拍六我拍六,保護鼻子不亂摳。
你拍七我拍七,衣服襪子自己洗。
你拍八我拍八,清潔衛生靠大家。
你拍九我拍九,飯前便後要洗手。
你拍十我拍十,清潔衛生是大事。
6、延伸:在我們的幼兒園,或家裡還有哪些小朋友認為是不好的行為呢,我們應該怎麼樣做呢?
7、幼兒踴躍回答,提倡說完整話。
例如:壞習慣:
個別幼兒上下樓梯打鬧,有的幼兒浪費水,有的幼兒罵人,有的幼兒吃零食,有的幼兒午睡說笑打鬧……等等。
好習慣:應該上下樓梯安靜,不浪費水,不打人不罵人,不吃零食,不挑食,安靜睡午覺 ……等等。
❷ 幼兒園不抓人不咬人安全教案
這里有篇類似的幼兒園安全教育教案,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幼兒園安全教育教案:危險的洞洞 【設計意圖】安全隱患無處不在,安全教育滲透在幼兒一日活動中的各個環節中。幼兒午睡的時候,喜歡嘗試把小手小腳放進小床的圓形支架里,或者在床縫中間扣來扣去。各媒體上也經常有幼兒把手伸進窟窿縫隙中拿不出來等報道。托班幼兒的安全意識非常弱,甚至有的根本沒有(家庭保護),因此我設計了本次活動,根據幼兒年齡特點,選擇了講故事的方式,讓幼兒在詼諧幽默的故事情節中,了解把手伸進「洞洞」中的危險,掌握安全常識和求救方式。 【活動目標】 1、知道不能把手隨便伸進小洞里。 2、了解手能做很多事情,要保護好它。 3、遇到危險向大人求助。 【活動准備】 1、多媒體課件 2、各種帶有小洞的物品,紙板做成的小手、手指。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嗚嗚……」播放哭聲,引發幼兒的好奇心,提高活動興趣。 師:寶貝們,聽是誰在哭?他為什麼哭?發生了什麼事情? 請幼兒猜想,回答。 師:我的寶貝猜到了很多答案,現在我們來看看是誰在哭,他為什麼哭?發生了什麼事情呢? 二、播放多媒體課件:小寶寶在家裡玩,發現了一個有很多小洞洞的椅子,他覺得很好玩,把手伸進了小洞洞里,結果拿不出來了。 師提問(回放課件圖片),通過回答,引導幼兒了解故事裡的內容。 出示帶小洞洞的物品,將紙板做成的手指伸進帶洞洞的椅子里,小手放進大一點洞洞的杯子里,引導幼兒觀察發現:手指、手拿不出來了。如果強行拿出來,手指、手會受傷。引導幼兒體驗到洞洞的危險。 三、師:手伸進洞洞里是件非常危險的事情,需要大人來幫助寶寶們,故事裡的小寶寶手伸進洞洞里拿不出來,他怎麼了?如果遇到危險,我們應該大聲的喊大人來幫忙,警察叔叔告訴我們,遇到危險應該喊:救命!我們一起來幫助故事裡的小寶寶喊「救命」,看看能不能找人來幫助他。引導幼兒掌握遇到危險大聲喊救命這一安全常識。 播放救援圖片。師:寶寶們真棒,幫助小寶寶喊來了警察叔叔,為自己鼓鼓掌吧! 四、延伸:了解手能做很多事情,要保護好小手。課件圖片:彈鋼琴、畫畫、玩玩具、吃飯……師:寶寶們看,我們可以用小手來做什麼呢?小手的用途可真多呀,我們要保護好自己的小手呀。 【活動反思】 通過幼兒愛聽故事的年齡特點,把他們需要掌握的安全常識融入到故事中,抓住了幼兒的好奇心,提高了幼兒學習的興趣。幼兒的安全常識不是一日一課就能掌握的,教師需要將其滲透在幼兒一日活動中的各個環節中,幫助幼兒逐步形成自我保護意識。
❸ 安全教案 不打人不抓人
關於幼兒園小班的安全教育,根據不推人不打人,相關的教案,可以從舉例教材中,然後找到共同點,以及對於安全知識的普及
最為重要的就是小孩子要從小養成自律的好習慣,才能夠在以後的生活中。開放自我,自我拓展。
❹ 拖班安全我的小手不打人教案
活動名稱:安全——《我的小手》
一、活動目標:
1、知道愛護小手,不玩尖利的東西。
2、知道手劃破後簡單的處理和保護方法。
3、知道哪些東西尖利不能玩
二、活動准備:
1、手受傷的小熊玩具 2、掛圖
三、活動領域:
1、語言領域 2、健康領域
四、活動過程:
1.出示小熊玩具,通過故事導入:
師:「今天小熊在玩的時候可不小心了,弄傷了自己的手,它自己很疼,都快哭了!」
2、教師組織幼兒討論:
師:這個小熊的手怎麼啦?(出血了)好好的小手怎麼會出血呢?(被東西劃破了)什麼東西會把手劃破?為什麼?(玻璃片、針、鐵釘、鐵絲、剪刀等。因為這些東西很尖,很鋒利。)
3、啟發幼兒回憶:
師:自己的手有沒有被劃破過,手劃破了疼不疼。
4、討論怎樣才能使我們的小手不受傷。(平時不玩剪刀、小刀、針、玻璃片、鐵片等尖利的東西。)
師:我們周圍有很多東西,有的是很尖的,有的是很鋒利的,如果我們去玩這些東西,就會把手劃破,給自己帶來危險和許多不方便。所以小朋友們不要去玩這些東西,以免我們的手受傷,影響我們的活動和生活。
3.討論怎樣保護、處理小熊(或自己)受了傷的手。
(1)如果手不小心被劃破了,能不能用沒有洗過的手去捂傷口?為什麼?(不能,因為沒有洗過的手有細菌,會使傷口感染、化膿。)
(2)手受傷了怎麼辦?(如果擦傷了皮,要先清洗傷口,然後塗上紅葯水或紫葯水;嚴重的要找醫生處理。)
(3)手包紮後還要注意哪些事項?(不能把傷手浸在水裡,不能隨便揭掉包布,要按時找老師、醫生換葯等。)
五活動結束:
總結:如果我們的小手已經受了傷,就更要好好保護,這樣才能使它快快恢復健康,為我們服務。
活動反思:
幼兒剛入園時生活自理能力很差,不會用勺,進餐過程中撒飯粒現象嚴重;洗手時有的幼兒不挽袖子、不知道搓手;穿脫衣服、整理衣服都要等別人幫助。在欣賞歌曲《我有一雙小小手》時,孩子們說:「我的小手會穿衣。」「我的小手會洗臉。」……孩子們有這樣的熱情和願望,但還做的不是很好。安全領域,引導孩子保護自己的手。幼兒經常在生活中不小心將自己的手碰傷,然後難受的或害怕的告訴成人自己的手破了,教師從幼兒生活中尋找教育內容,鼓勵孩子愛護自己的小手,保護自己的小手。
❺ 踩白線抓人游戲教案
【活動目標】
1、學會握腳踝接力這個游戲。
2、發展幼兒腰腿力量。
3、體驗接力的樂趣。
【活動准備】
1、器材:每組一本書,共兩本。
2、場地:在操場上劃兩條相同距離的豎線。
【活動過程】
1、該天到的小朋友數量做到心中有數。將小朋友帶到樓下操場時要隨即分好兩組,分別讓他們站到每條豎線上。
2、「請小朋友站在白線上,今天老師要教你們握腳踝接力。我們先來練習下握腳踝走路。跟著我做啊。這個動作有點難的哦,我們看看哪個小朋友做得最好。」我邊說邊握腳踝走。
3、看小朋友把這個動作做得差不多時,我說「你們都真棒,很快就學會了這個動作。現在我們要用這個動作進行接力比賽了,先我來說一下游戲的規則。」
「第一個小朋友從起跑線上開始握腳踝走,在走的時候要繞過前面的一本書再走回來,當一個小朋友走回起跑線的時候下一個小朋友才可以握腳踝走。而第一個小朋友就要到他那個組的最後位置去。」「你們聽清楚了嗎?現在我請某某來做下示範,我喜歡認真聽老師的小朋友。」
4、示範完後就進行比賽,當比賽完後「這組小朋友好厲害啊,那我們這組小朋友是不是要加油了呢。我看上一組比賽中某某、某某表現得很好,我很喜歡。某某、某某是不是該注意點了。」「現在我們來進行下一輪比賽,你們准備好了嗎?」
5、第二遍結束後「大家都很累吧?那接下來我們玩個比較輕松的游戲吧。」讓小朋友站在兩條白線中間。「你們先在這兩條白線中自由走動,當老師喊到數字幾時,你們幾個同學就要在一塊。比如當我喊到3時,你們3個小朋友就要聚在一起。聽明白了嗎?要聽清楚哦?」
6、活動結束。
❻ 小班安全教案不咬人不抓人
小班安全教案不抓人
❼ 幼兒園小班戶外游戲狼抓人教案
方法:教師暗示一名幼兒做狼,其餘幼兒當狼。游戲開始,全體幼兒拉起手成圓圈,邊走邊說兒歌:「一二三,三二一,拉個圓圈做游戲,羊群裡面有隻狼,不知躲在啥地方,小羊、小羊要當心,千萬別讓羊追上。」 說完四散跑開,「狼」出來追捉,被「狼」拍到的要暫停游戲。追捉一會兒 ,教師可與一幼兒拉手搭起作山洞,「小羊」 可陸續鑽進去休息。仍被「狼」追逐的「羊」,要想辦法躲開「狼」 的追捉,鑽進山洞,直到「羊」都鑽進山洞,結束游戲。 規則: (1)說完兒歌,「羊」可四散跑開,「狼」方可去追捉。 (2)被「狼」拍到的要暫停游戲,不可鑽進山洞。 (3)「狼」不可鑽進山洞捉「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