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藝術教案 > 美術人物與環境教案

美術人物與環境教案

發布時間:2021-01-11 14:10:51

⑴ 描述比賽剛開始的緊張氛圍的文章 包括人物與環境的作文 不要求太多 只要50字左右的吧 不要太腦殘的

《我是一顆鵝卵石》
我來自一座高山。山上滿是綠色,茵茵綠草軟綿綿的,像綠毯蓋在我身上。山上還有花,五顏六色,各式各樣,一陣風吹過,我的身上就沾滿了花香。

有一天,突然狂風大作,雷雨交加,天黑得伸手不見五指。旁邊的草弟弟、花妹妹都緊緊地貼在我身上,以求暫時的安慰。我聽到一陣「噼里啪啦」的聲音,頓時感到一陣眩暈……

當我醒來時,我感到彷彿有一隻溫柔的手在撫摸著我,我睜開雙眼,看到了一個陌生的世界:周圍不再有草,頭上的天空也變得模糊不清。我還以為自己在做夢,便迷迷糊糊地自言自語:「這是什麼地方?」「這里是山腳下的一條小河。」一隻游過來的小魚聽到了,對我說:「剛才那一陣暴風雨聲勢浩大,許多東西都被大風『搬了家』。喏,你就是他們中的一個。歡迎你來到我們這兒,以後我們就是朋友了!祝你生活愉快!」我聽了小魚的這一番話才明白,我被風爺爺從山上帶到了小河裡,我要開始我的新的生活。

在小河裡,每天有小魚小蝦陪伴我,與我嬉戲,陪我玩耍;每當下雨時,雨滴都在為我們演奏著一曲曲優美動聽的音樂,演奏完後,雨過天晴,在太陽的照射下,天邊的彩虹若隱若現,她用小河當她的鏡子,梳妝打扮;每當夜幕降臨,我要休息的時候,軟軟的水草給我當被子蓋在身上,讓我美美地睡到天亮。

我是大自然中的一員,我深愛著大自然,即使我是一塊不起眼的鵝

⑵ 環境人像攝影作品和肖像作品有何區別

個人理解:
肖像攝影,是指受油畫的人物肖像畫影響的人物攝影。有一定的局限性。
人像攝影,涵蓋面很廣。可以是肖像,可以是生活照,還可以是藝術照。

⑶ 遠鏡頭能展現人與環境的關系嗎

遠景(大遠景)來:指遠自距離拍攝所形成的視野開闊的畫面,人物只是寬闊的環境中一個小小的點,它可以是空鏡頭也可以有人。
大遠景:視距比遠景更遠的鏡頭,可以攝入更大的景物范圍和更廣闊的場面。
常規電影:電影的開頭起始於遠景,結尾收結於遠景。
特點:畫面開闊,景深悠遠。
遠景的藝術功效:介紹環境,渲染氣氛,展現場面,或者表現人與環境的某種關系,在特定情況下還起到刻畫人物心理、為影片定基調的作用。
遠景的「靈魂」與張力:好的遠景應該是渾然的,它既有介紹又有抒情;好的遠景應該是有「靈魂」的

⑷ 結合《紅樓夢》說明典型環境與典型人物的基本關系

首先,典型性格是在典型環境中形成的,所謂環境,就是那種形成人物性格,並促使他們行動的客觀條件。紅樓夢中多愁善感的林黛玉,就是環繞著她的典型環境的產物。她自小飽讀詩書,才思聰慧,這使她善於思考。幼年失去母親,禮教的約束相對少一些,才有了個性自由滋生的空間。寄居賈府之後,賈府所需要的卻是寶釵那樣的女性,客觀環境與她自由的個性形成了強烈的沖突,造成了她與環境的格格不入,環境對她「風刀霜劍嚴相逼」。她唯一的寄託就是與寶玉的愛情,但是這樣的愛情也是無助無望的。多種環境的塑造下,就有了林黛玉這樣一個臨風灑淚,弱柳扶風,但是嘴上卻尖酸刻薄的女孩子形象。
從上面的論述也不難看出,典型環境不僅是形成典型人物性格的基礎,它還逼迫著人物行動,制約著人物的性格發展。黛玉就是在長期寄人籬下的環境中變得越發多愁善感,她的敏感——別人無意的舉動她都看成是對自己的輕蔑,也是在這樣的典型環境中形成的。
我們要注意的是,典型人物在環境面前並非無能為力,在一定條件下,他又可以對環境發生反作用。這一點落實到紅樓夢上,則是在王熙鳳身上得到了最好的體現。鳳姐那種心思細密、八面玲瓏的本領,以及狠辣的手段,無疑都是在王家與賈家這樣的大家族中形成的。但是她的這種脾性手段又反作用於整個家族。
典型人物與典型環境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我們不能想像讓林黛玉走在去西天取經的路上,也不可能讓唐僧來做寶哥哥。這是一點玩笑話。

前半部分參考了童慶炳先生主編的《文學理論教程》(修訂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第221到222頁。
剩下那些不怎麼上道的就是我自己杜撰的了。見笑了。

⑸ 如何在PS的色彩平衡調整層中將人物和環境區分開

貌似得你自己摳選出人物吧,這得看人物與環境的容差大不大,沒什麼大區別的話魔棒都用不了,用套索慢慢套吧

⑹ 選擇《子夜》中的人物形象就人物與環境時代的聯系寫一篇文章2000字左右

答案如下 還望採納

絕對的經典回答!!

【子夜人物時代與環境分析】

吳蓀甫是長篇小說《子夜》的主人公,是三十年代中國民族資本家的典型。作者用了許多筆墨,把他放到三十年代中國錯綜復雜的階級斗爭和社會關系中,放在典型環境中塑造了「這一個」民族資本家的典型。由於中國民族資產階級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的資產階級,因此,一方面他們受到帝國主義的壓迫和封建主義的束縛,所以他們同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有矛盾;但是另一方面,他們在經濟上和政治上具有軟弱性,所以他們又沒有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氣。民族資產階級的這種兩重性,決定了他們在大敵當前的時候,他們要聯合工農對敵,具有一定的革命性;在工農覺悟起來的時候,他們以要聯合敵人反對工農,具有作為反革命助手的反動。吳蓀甫就是這種既有榨取工人血汗仇視農民運動的一面,又有抵抗帝國主義、買辦階級、發展民族工業願望的一面,具有二重性的復雜人物形象。 吳蓀甫性格的二重性有他進步的一面也他反動的一面。 就其進步方面講,首先表現在他敢於反抗帝國主義的控制,敢於同買辦資產階級的代表、帝國主義的掮客趙伯韜相對壘。他在唐雲山的支持下,聯合太平洋公司經理孫吉人和大興煤礦公司經理王和甫組織了「益中信託公司」,經營銀行信託業務,決心與趙伯韜抗衡。在與趙伯韜的斗爭中,他發起過進攻,迎接過挑戰,遭受過挫折,進行過掙扎,最後傾家盪產,背水一戰。吳蓀甫的這些行動,說明了他同帝國主義、金融買辦資產階級是具有直接的矛盾的,對帝國主義企圖控制中國的經濟命脈的野心是有反抗精神的,他不僅「仇恨」帝國主義和買辦資產階級,同時吳蓀甫與反動政府之間的統治也是有矛盾的,他說:「只要國家像個國家,政府像個政府,中國工業一定有希望。」這就透露他對當時的連年軍閥混戰、政府黑暗的不滿情緒。其次,吳蓀甫是要竭盡全力發展和振興中國民族工業的。他不僅在農村興辦了企業,還在上海開辦了裕華絲廠,成立益中信託公司,隨著資本的增加,經營范圍的擴大,除了絲織工業外,他還有燈泡、熱水瓶、陽傘、肥皂、橡膠鞋等。他想振興中國民族工業的理想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國雖然是不可能實現的,但是從當時的中國特殊的中情和特定的歷史環境來看,卻在一定程度上表現了他的民族自尊心和愛國熱情。再次,吳蓀甫與封建勢力的聯系較少,希望自己能建立起一個美妙的資產階級王國。他是一個游歷過歐美,具有資本主義企業管理知識的工業資本家。為了發展民族工業,他在家鄉雙橋鎮農村開設了電廠、米廠、油坊、錢庄、當鋪,這種舉動,在客觀上來說,是對當時農村封建主義進行資本主義改造的一種努力和嘗試,有著一定的進步意義。 吳蓀甫性格的反動性又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表現在他對待工農群眾的態度上。吳蓀甫有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一面,又有殘酷地壓榨剝削工人、農民和仇視工農革命運動的一面。他在企業經營上所受到的損失,在公債投機中所遭的失敗,都要從工人農民身上尋求補償。當他拚命延長工時、壓縮工人、削減工資,引起工人為爭取自己的生存、生活的權利而進行罷工時,他的「臉色突然變了」,「臉上的紫皰一個一個都冒出熱氣來」,於是,他大罵工人,凶惡地聲言要給「那些窮得只剩下一張要吃飽的嘴」的工人們一點顏色看。為了鎮壓工人運動,他不僅收買「忠實而能乾的部下」和蔣汪兩派的黃色工會,在工人中安插工賊,拉攏、分化工人隊伍,而且還勾結反動勢力,動用大批軍警特務,進行血腥的鎮壓,甚至他還親自出馬,坐鎮指揮。當他乘坐的汽車被憤怒的群眾包圍時,他「鐵青著臉」,竟然置周圍女工的生命於不顧,兇相畢露地命令司機:「開車,開足了馬力沖!」當雙橋鎮農民起來暴動,割斷了他伸向農村的吸血管時,他一面惡毒誣蔑暴動農民是「農匪」,起義農民攻佔雙橋鎮是「匪禍」;一面打電報請求省政府火速調動保安隊去鎮壓。當雙橋鎮的國民黨守軍被農民革命軍擊敗時,他怨恨國民黨軍隊對革命人民鎮壓不力,便破口大罵:「我恨極了,那班混蛋東西!他們干什麼了?有一營人呢,兩架機關槍!他們都不開殺戒嗎?」直到徹底破產後,吳蓀甫的反動性也絲毫未改變。當他聽說自己要去避暑的地方有共產黨在那時活動時,竟咬牙切齒說:「我正想去看看那紅軍是怎樣的三頭六臂的了不起!光景也不過是匪!一向是大家不注意,縱容了出來的!」這些都揭示了吳蓀甫作為三十年代的民族工業資本家敵視工農革命的反動本性。其次,吳蓀甫還具有投機取巧、損人得己、唯利是圖的階級本性。他出於「個人利害的籌慮」,不僅吃掉了朱吟秋的絲廠和陳君宜的綢廠,還乘人之危,運用陰謀詭計,一口氣吞了八個日用品中小工廠。他的所謂發展民族工業,實際上是為了獲得更多的利潤。擴大自己的經濟實力。他反對金融投機,決心與買辦勢力較量一番,然而,為了謀取暴利,卻又與趙伯韜勾結,鑽進瘋狂的公債投機活動里。在公債市場上,他雖然手段多端,但終究不是由美國財團勢力支持的趙伯韜的對手,很快便慘敗在趙伯韜的手下,最後以破產告終。吳蓀甫的悲劇,揭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國不可能走資本主義道路的歷史法則。
趙伯韜是一個驕橫奸詐、兇狠殘酷、荒淫腐朽的買辦資本家的典型形象。他憑借美國金融資本和蔣介石反動政權的力量,操縱了交易市場。他施展種種狡詐、毒辣的手段對民族工業進行排斥、打擊和控制,迫使民族資產階級投降帝國主義,走向買辦化,從而使中國的經濟變為殖民地經濟。他仗勢後台強硬,表現出目空一切、不可一世的氣勢。富有膽略和財力的民族資本家吳蓀甫在他眼裡,不過是一個談笑都就可以打垮的對手。為了實現金融資本支配民族工業的陰謀,他處處給吳蓀甫過不去,常常施展小計,使吳蓀甫陷入困境後將其打敗。他在金融界興風作浪,為所欲為,在生活上也極端荒淫腐朽。他自己恬不知恥地說能「扒進各式各樣的女人」,不論是聰明無知、年僅十七的馮眉卿,也不論是風騷能乾的年輕寡劉玉英,還是輕佻放盪的交際花徐曼麗,都是他的玩物,都是他空虛的精神生活的寄託。他道德上的墮落和性格上的驕橫奸險構成了統一體,充分暴露了買辦資產階級政治上的反動性、經濟上的掠奪性和道德上的腐朽性。 屠維岳是吳蓀甫在工廠里的得力走狗。他精明能幹,一出場就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吳蓀甫面前他侃侃而談,毫無畏葸的態度。他很慣於使用軟的手段收買工人。他在工人群眾的罷工怒潮面前,用盡花言巧語,妄圖蒙蔽工人群眾,騙取信任。倔強、陰沉、膽子忒大是他性格的主要特點,但在強大的工人力量面前,他是不能不懾憚、畏懼。他採用開除走狗姚金鳳、提升薛寶珠為稽查的卑劣伎倆,來迷惑工人群眾的視線,抵制工人運動。當他的「平亂」願望未達到的時候,他的凶惡的面貌暴露無遺。在屠維岳的身上,有著吳蓀甫的影子,可以說屠維岳的形象,無論是他的剛強、機智、膽量這一方面,還是他的陰險、毒辣這一方面,都是對吳蓀甫形象起到一種補充和襯托作用。
吳蓀甫與工農的矛盾,表現了民族資產階級的反動性。吳很有對付工人的手腕,這顯示了他的狡猾、陰險、兇殘。當工人挑起罷工高潮時,他施以種種誘騙、鎮壓工人的卑劣手段;但當他的汽車被工人包圍時,他卻嚇得「卜卜地心跳」,回到家後,他那顆心還「兀自搖擺不定」。這說明他的兇殘、陰險又常常和怯懦、恐懼結合在一起的。 吳蓀甫與一般的民族資本家的矛盾,突出表現了他剛愎自信,富有魄力,深謀遠慮的性格特點。但因吳後面有趙伯韜的鉗制,所以他再大的才能也無法施展出來。

為了豐富吳蓀甫的性格,作者還通過他與周圍人物和種種關系,採用對比、襯托的手法,以突出吳蓀甫的性格特徵。 比如。吳蓀甫同朱吟秋等,是同行關系。作者通過吳的種種要挾手段的描寫,提示了他貪婪、心狠。 他與吳老太爺是父子關系。他倆的思想性格十分不同,但吳蓀甫對農民暴動咬牙切齒的仇恨,在家庭生活中報表現的專制、暴虐,說明他與封建勢力有著血緣關系和天然的聯系。 他和杜竹齋是「至親」關系。吳把杜看作可信賴的「知己」,對其推心置腹輕信不疑,但是杜卻多疑貪利,狡猾心毒。在吳碰到困難時,不惜落井下石。無疑,杜的行動對遭到徹底覆滅起了很重要的襯托作用。 他和屠維岳等是「附庸」關系。屠維岳是一隻陰險、狡猾的鷹犬,慣於使用軟手段,收買工人。屠既是性格鮮明的資本家走狗形象,又起著對吳形象的補充和豐富作用。吳很重用屠,說明吳一夥在鎮壓工人運動,剝削工人階級上的本性是一致的,從而表現吳的反動性。 另外,作者還通過吳蓀甫在家庭內部的諸關系中,比如夫妻關系、兄弟關系、兄妹關系,提示了他的專制、冷酷和無情等性格特徵。 吳蓀甫不光是一個普通的「在商言商」的民族資本家,他經常是用了「一隻眼望著政治的」民族資本家。這不僅他性格中混合著某些反動政客的奸詐,而且反映了當時的時代特徵。 總的來說,吳蓀甫是一個既有自己的復雜性格,同時又概括了民族資產階級兩面性的特點,並打上了時代烙印的三十年代的民族資本家的典型。它形象化地說明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時代,在帝國主義和蔣介石新軍閥的統治下,獨立自主振興民族工業只不過是一個夢想;字形象地回答了托派,中國並沒有走資本主義發展的道路,中國在帝國主義壓迫下,是更加殖民地化了。

⑺ 典型環境與環境人物二者之間有怎樣的關系

典型又稱典型形象。文學典型和文學意象、文學意境一樣,是有著豐富內涵、深刻意義和很強藝術性的文學形象,而且是文學形象中的高級形態。所不同的是,文學意象、文學意境是中國文學常青之樹上結成的理論果實,文學典型是西方文學常青之樹上最早結成並引進到中國的理論果實。文學典型主要出現於敘事類作品中,我們讀優秀的小說、戲劇文學、報告文學,都會感受文學典型的存在,它們開闊我們的眼界,給過我們許多深刻的啟示,激發我們愛生命、愛生活的信念和熱情。我們有必要認真探究一下文學典型的有關理論和實踐的問題,見識文學典型園地里的深遠景象、神奇風光。
一、為什麼說典型理論產生於國外,又在中國紮下了根?
典型(Tupos)一詞產生於希臘文,從古希臘時代開始,哲人們創造了典型理論,不過他們只看重典型的一般性、普遍性特點,共性論佔主導地位;從18世紀開始,西方人重視典型的特殊性、偶然性,個性論佔主導地位;從19世紀開始,典型理論經德國歌德、黑格爾、俄國別林斯基的發展而漸趨成熟,後來馬克思、恩格斯以科學的理論為指導闡明典型理論,把這一理論推進到完全成熟的階段;20世紀之後,典型理論在有些國家仍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不過,隨著西方的文學理論視野的轉移,典型理論逐漸歸於沉寂。

典型理論傳入中國,是在五四運動之後,而真正得以充分發展,是在新中國成立之後。今天,人們談論文學形象,仍沿用典型理論,如典型性、典型化、典型人物、典型性格、典型環境,甚至人們把典型論泛用於學術和生活的許多方面,如用「非常典型」或「不夠典型」來形容某事某物某人。典型理論雖然不是最早產自中國,但至今已經完全中國化了。
二、典型形象和普通形象有什麼不同?
典型形象的特點可以這樣簡要概括:它除了具有普通形象的一般特點外,還具有更加深刻的思想性、更加普遍的社會意義和人類共同精神,具有更加充分的個性和更加豐富的審美價值。這些特點在普通的文學形象中是難得見到,或是所見不充分的。
理解這一概念應該抓住三個要點:一是深刻內涵,二是充分個性,三是審美效果。
典型形象展示了時代性、社會性和普遍人性。一個優秀的典型形象所包含的意義遠遠大於形象本身,它具有廣泛的象徵性、代表性,正如恩格斯所說:「主要人物是一定的階級和傾向的代表,因而也是他們時代的一定思想的代表……」(《致斐迪南·拉薩爾》)此話高屋建瓴而言簡意賅,道出了典型形象生成的核心秘密。
例如作為典型形象的阿Q,人只有一個,但「阿Q相」不為其一人所有,我們從阿Q身上看到當時雇農階級、農村無產者的某些方面的生活方式、思想方式甚至於言語方式,同時也看到當時社會上的人們某些惡劣習性的側影。魯迅介紹《阿Q正傳》的創作初衷時說,要「畫出這樣沉默的國民的魂靈來」,從這話里可以領會到作品的深刻性,體悟到阿Q這個典型形象的廣泛意義。小說剛連載時,茅盾就指出阿Q是「中國人品性的結晶」,20世紀40年代周立波指出阿Q「是中國精神文明的化身」。美國某教授說:「魯迅塑造的阿Q這個典型人物,不僅中國有,其實美國也有,全世界各處都有。阿Q的精神勝利法,在不少人身上都有反映。我的太太有時就說我是阿Q……」所以在當今世界「越來越小」,人們的行動范圍和思想天地「越來越大」的情況下,阿Q正走出國門,走向世界,他的身上折射著全人類的某些共同特性。這種深刻、豐富的內涵,是普通形象所不具備的。
典型形象展示了鮮明獨特的個性。個性就是特徵性,作家筆下的形象個性是普遍見到的,但典型形象的個性要求更高,就像一束奪目的強光一樣,吸引讀者的注意,給讀者留下永久的印象,正如恩格斯所說:「每個人都是典型,但同時又是一定的單個人,正如老黑格爾所說的,是一個『這個』,而且應該是如此。」(《致敏·考茨基》)這樣的「單個人」的個性應該是立體的、透徹的、全面的,而不是局部的、單薄的,是金聖嘆評論《水滸傳》所說的:「所敘一百零八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氣質,人有其形狀,人有其聲!」
例如魯迅筆下的孔乙己,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東西俯拾即是,他有奇特的名字,「替他取下一個綽號,叫作孔乙己」;他有奇特的外表,「一部亂蓬蓬的花白的鬍子」,所穿長衫「似乎十多年沒有補,也沒有洗」;他有奇特的語言,「總是滿口之乎者也」,「竊書不能算偷……」「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他有奇特的行為動作,「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惟一的人」,「用指甲蘸了酒,想在櫃上寫字」,「伸開五指將碟子罩住」,「坐著用這手慢慢走去了」;他有奇特的命運,「原來也讀過書」,「愈過愈窮,弄到將要討飯了」,「再到年關也沒有看見他」,「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可以說孔乙己的樣樣品行都獨特,他的獨特性使他成為真正的典型形象,這樣的典型形象在世界文學人物畫廊里找不到第二個。
典型形象具有獨特的審美價值。作者既發現和創造典型形象,又對典型形象進行審美觀照,這一過程是按照藝術邏輯、美的規律來進行,按照性格規律如統一律、矛盾律、發展律來展示人物的性格歷史的。那些美好的人性得以張揚,顯得更加美好;丑惡的人性得以暴露、受到懲戒,顯出美的反面教訓,也是審美的結果。
典型形象在敘事類作品中指典型人物或人物典型,人物形象的典型性,通常是以性格的典型性為特徵的。但這樣理解典型性似乎有點狹隘,還有些人物,我們看不到像阿Q或孔乙己這樣的鮮明獨特的性格,可是他們照樣有典型性,如《祝福》中的祥林嫂,魯迅對她的描寫主要是命運的描寫,給讀者以情感震盪的她的悲慘命運,以致於我們常把「祥林嫂式的命運」作為一個種特別的說法,用來形容某些災難深重的人,尤其是苦難的婦女。因此,不妨說這類人物的典型性表現在命運上,就像稱阿Q和孔乙己是性格典型一樣,我們可以稱祥林嫂這樣的人物為命運典型。
典型形象在現代派作品是否可以見到?如果我們承認人物形象的典型性還包括人物命運和人物的心理狀態的話,那麼典型理論同樣適用於現代派作品。例如奧地利作家卡夫卡的小說《變形記》,講述了一個奇怪的故事,描寫了一個奇怪的人物,你看作品的開頭:
一天早晨,格里高爾·薩姆沙從不安的睡夢中醒來,發現自己躺在床上變成了一隻巨大的甲蟲。他仰卧著,那堅硬得像鐵甲一般的背貼著床,他稍稍一抬頭,便看見自己那穹頂似的棕色肚子分成了好多塊弧形的硬片,被子在肚子尖上幾乎待不住了,眼看就要完全滑落下來。比起偌大的身軀來,他那許多條腿真是細得可憐,都在他眼前無可奈何地舞動著。
人變成甲蟲,奇特之至!本來一家人靠他掙錢過日子,祈望他病情好轉,可是他的「蟲性」不斷強化,好轉無望,便反過來歧視他,把他當作全家「一切不幸的根源」,甚至詛咒他,殘害他。他受了家人的殘害,躲在地板的角落裡,孤獨、憂郁地死去。盡管他作為人已經完全「蟲化」、異化,但我們仍可以視他為現實生活中某些小人物的代表,他的命運仍然具有深刻的社會意義,誰也不能懷疑格里高爾·薩姆沙的形象具有典型性。
那麼虛幻的人物,如孫悟空算不算典型形象?答案應該是肯定的。首先,他的外表形象奇特,獨一無二;言行也特別,具有奇才異能;命運也特別,歷經無數災難而修成正果……其次,他的身上寄託著作者和社會公眾的理想願望,若干年前他成為造反英雄,甚至是農民起義領袖的隱喻形象,現在他成為社會正義的象徵,或者是人類征服自然之力的象徵,甚至是東方人修煉、修行,追求圓滿和超越的信念、意志的象徵。
創造典型形象是作家們共同的願望和畢生的追求,但不是每一個文學形象都是典型形象,也不是每一部作品都創造了典型形象,人物形象多如牛毛,典型形象稀如牛角。據統計《紅樓夢》描寫了林林總總五百多個人物形象,但真正稱得上典型形象的只有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王熙鳳、晴雯、賈璉等,是少數中的少數,精華中的精華。
三、典型環境和普通環境有什麼不同?
就像形象分一般形象和典型形象一樣,環境也分一般環境和典型環境。
典型環境,簡要地說就是典型人物成長和活動的環境。這種環境包含兩方面的內容,一是大的背景,如特定的社會思潮、歷史事件、文化氛圍等;一是人物所處的小環境,如自然環境、具體的生活場所。這樣的環境應該是典型的,也就是人物活動的小環境有著鮮明的特點,比如有地域特點、人群特點、場景特點,給讀者深刻的印象;同時小環境中還蘊含深刻的社會意義,讓人看出歷史事件、時代思潮的影響。例如阿Q的環境就是一個典型環境,地點是江南農村未庄,時間是在辛亥革命前後,我們既能看到江南水鄉特色鮮明的風土人情,也能看到一場現代革命對基層農村的影響。
不過,不能對典型環境作狹隘的理解,環境描寫不等於具體的景物描寫和場景描寫,不僅歷史事件、社會變革和風土人情可以成為環境要素,甚至人際關系也可以成為人物的生存環境和社會關系之「網」,人物即是網上的一個個「結」。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具有相對性,他人成為你的環境,你也成為他人環境中的一部分。例如咸亨酒店裡的掌櫃、小伙計「我」、短衣幫、鄰居眾小孩,還有未露面的丁舉人,都是孔乙己的環境;另一方面,就像孔乙己成為眾人的笑料一樣,他也成為別人的環境的一部分,互為襯托。
四、典型人物與典型環境的關系如何?
關於典型人物與典型環境的關系,恩格斯在《致瑪·哈克奈斯》的信中,評論對方的小說《城市姑娘》時說道:
據我看來,現實主義的意思是,除細節的真實外,還要真實地再現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您的人物,就他們本身而言,是夠典型的;但是環繞著這些人物並促使他們行動的環境,也許就不是那樣典型了。
「真實地再現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是現實主義文學和其他文學的最重要的准則之一。它要求做到:環境與人物相匹配,與人物之間具有共生性、互動性;人物性格的形成和發展由環境決定,並由環境得以解釋;環境以人物為基礎,以人物為中心,並提供人物行動的動機。很難設想,會有脫離環境的典型人物存在,光描寫人物不描寫環境,人物勢必像脫離了土地的草木一樣枯萎;也很難設想,會有脫離人物的典型環境存在,沒有人物活動的環境就像沒有草木生長的土地,這樣的土地有何生氣?
那麼,典型環境與典型人物的共生互動是不是完全順應一致?也不是,常見的情況甚至是相反,人物與環境不和諧!阿Q從生到死都與未庄環境格格不入,祥林嫂是被她周圍的環境逼向死路的,孔乙己也是被人群鬨笑著排擠出象徵人生舞台咸亨酒店的,格里高爾·薩姆沙竟然被自己的家人殘害致死……
如何理解典型人物與環境之間的「不和諧」現實?水不平則流,物不平則鳴,人不平則起來行動。與環境格格不入,才有「戲」可演;人物性格必須在矛盾沖突中才得到充分展示,才碰撞出耀眼的光芒。
五、典型化的一般方法有哪些?
典型化,就是作家將生活中的素材進行藝術加工,包括篩選、提煉、集中、分解、綜合、想像、誇張、潤色……簡單地說,就是把通常所見的形象變成典型形象,把通常所見的環境變成典型環境。作為虛構的小說、戲劇,藝術加工的成分較大;作為紀實性的小說和報告文學,藝術加工主要地不在於虛構,而是篩選、提煉、集中。後者同樣稱作典型化。
典型化的方法大概有三種。
1.原型加工法。作家以現實生活中某一真實人物為基礎,添加其他人物的習性、事件和細節,以達到典型人物的更高要求。這樣的原型往往已經具備鮮明的個性,而且這個性又聯系著社會眾人的共性,或者他的命運映現出社會的動態、變遷。用魯迅的話說就是:「專用一個人,言談舉動,不必說了,連細微的癖性,衣服的式樣,也不加改變。」(《且介亭雜文末編·〈出關〉的「關」》)
例如魯迅《狂人日記》中的狂人形象實有其人,就是魯迅的表兄弟,原在西北生活,後逃到北京來向魯迅求救,說同事要謀殺他;住在當時北京客棧,深夜聽見樓上地板腳步聲,以為殺人者已經設下埋伏;再換房間,又聽到隔壁有異樣聲音,以為是他們同夥,他感到絕望了;魯迅留他在會館住,大清早來敲門找魯迅,說今天要被殺了,說話聲好不悲慘;帶他去看醫生,路上看見背槍警察,驚惶失色,以為當即要死。(事料見周遐壽《魯迅小說里的人物》)其人其事,就是魯迅寫作《狂人日記》的基礎,當然從現實到小說還需要有一個藝術加工的過程,經過加工後的狂人更具有藝術性、審美性。
2.合成加工法。不是以現實生活中某一真實人物為基礎,而是雜取了耳聞目睹、道聽途說的各個人物的事件、細節,拼成一個「無中生有」的人物。用魯迅的話說就是:「雜取種種,合成一個。」他還說「我是一向取後一法的」,「向來不用一個單獨的模特兒」(《且介亭雜文末編·〈出關〉的「關」》),這就是取用合成法。「所寫的事跡,大抵有一點見過或聽到過的緣由,但決不全用這事實,只是採取一端,加以改造,或生發開去,到足以幾乎完全發表我的意思為止。人物的模特兒也一樣,沒有專用過一個人,往往嘴在浙江,臉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個拼湊起來的腳色。」(《南腔北調集·我怎麼做起小說來》)
例如魯迅筆下的孔乙己,是現實生活中的「孟夫子」和另一個書生「四七」的形象拼湊而成的,孔乙己愛喝酒,偷書被打,後用蒲包墊著,用手撐著走路到酒店喝酒,這些事都是取自「孟夫子」;而穿一種又破又臟的長衫,能寫一手好字,這些事又是取自「四七」。魯迅筆下的祥林嫂,也是現實生活中的多個人拼湊而成的,她臨死前的形象,取自作者遠房的伯母;有關再嫁婦女死後被鋸成兩半的傳說,以及捐門檻之事,與一個叫單媽媽的女人相關;阿毛被狼吃掉的事,則是作家本家某看墳人的經歷。可見,小說雖然虛構,卻都有來歷。
3.集中強化法。是以現實生活中某一真實人物為模特,不改造,不虛構,但是進行選擇、提煉、概括,從生活真實到藝術真實基本上不變形,只是以寫真摹實的藝術化手法,使得藝術形象比生活形象的美麗的一面更加美麗,善良的一面更加善良,深刻的一面更加深刻。著名報告文學作家理由將真實性的典型化方法闡述得具體而微:「報告文學需要從文學的河流里引來多樣化的表現方法與藝術技巧,如提煉、剪裁、描摹、比興、工筆刻劃、重筆渲染,以及精選角度、截取斷面、調動語言……」(《報告文學的寫作》)當然,集中強化法不只是適用於報告文學,也適用於紀實小說、寫人散文等。
請看著名的報告文學《哥德巴赫猜想》中描寫科學家陳景潤的片段:
當他已具備了充分依據,他就以驚人的頑強毅力,來向哥德巴赫猜想挺進了。他廢寢忘食,晝夜不舍,潛心思考,探測精蘊,進行了大量的運算。一心一意地搞數學,搞得他發呆了。有一次,自己撞在樹上,還問是誰撞了他?他把全部心智和理性通通奉獻給這道難題的解題上了,他為此而付出了很高的代價。他的兩眼深深凹陷了。他的面頰帶上了肺結核的紅暈。喉頭炎嚴重,他咳嗽不停。腹脹、腹痛,難以忍受。有時已人事不知了,卻還記掛著數字和符號。他跋涉在數學的崎嶇山路,吃力地邁動步伐。在抽象思維的高原,他向陡峭的巉岩升登,降下又升登!善意的誤會飛入了他的眼簾。無知的嘲諷鑽進了他的耳道。他不屑一顧;他未予理睬。他沒有時間來分辯;他寧可含垢忍辱。餐霜飲雪,走上去一步就是一步!他氣喘不已;汗如雨下。時常感到他支持不下去了。但他還是攀登。用四肢,用指爪。真是艱苦卓絕!多少次上去了摔下來。就是鐵鞋,也早該踏破了。人們嘲笑他穿的鞋是破了的:是通風透氣不會得腳氣病的一雙鞋子。不知多少次發生了可怕的滑墜!幾乎粉身碎骨。他無法統計他失敗了多少次。他毫不氣餒。他總結失敗的教訓,把失敗接起來,焊上去,作登山用的尼龍繩子和金屬梯子。吃一塹,長一智。失敗一次,前進一步。失敗是成功之母,功由失敗堆壘而成。他越過了雪線,到達雪峰和現代冰川,更感缺氧的嚴重了。多少次堅冰封山,多少次雪崩掩埋!他就像那些征服珠穆朗瑪峰的英雄登山運動員,爬啊,爬啊,爬啊!而惡毒的誹謗,惡意的污衊像變天的烏雲和九級狂風。而熱情的支持為他撥開雲霧,明朗的陽光又溫暖了他。他向著目標,不屈不撓;繼續前進,繼續攀登。戰勝了第一台階的難以登上的峻峭,出現在難上加難的第二台階絕壁之前。他只知攀登,在千仞深淵之上;他只管攀登,在無限風光之間。一張又一張運算的稿紙,像漫天大雪似的飛舞,鋪滿了大地。數字、符號、引理、公式、邏輯、推理,積在樓板上,有三尺深。忽然化為膝下群山,雪蓮萬千。他終於登上了攀登頂峰的必由之路,登上了(1+2)的台階。
這是作品集中描寫陳景潤攀登哥德巴赫猜想「(1+2)的台階」的情景。有真實的描寫,如「他廢寢忘食,晝夜不舍,潛心思考,探測精蘊,進行了大量的運算」,「有一次,自己撞在樹上,還問是誰撞了他」,「他的兩眼深深凹陷了。他的面頰帶上了肺結核的紅暈。喉頭炎嚴重,他咳嗽不停。腹脹、腹痛,難以忍受」;還有虛擬景象的描寫,即寫陳景潤攀登科學高峰時的情狀。真實描寫較為粗略,沒有顯出精彩生動的特點,顯然是不敢或不願有虛構的細節描寫,而且只寫與科學研究相關的事情,其他事情一概省略,可以見出作者求真務實的原則,以及選擇、裁剪和融會的用心;虛擬描寫則放開筆墨,用虛擬的「攀登者」比喻陳景潤的典型形象,用虛擬的「數學的崎嶇山路」比喻陳景潤科學難題的典型環境,展示了作者藝術加工的高妙。

⑻ unity2d游戲人物與環境場景3d模型合輯用什麼軟體做

MHOL所有武器的招式和技能,全部都是上手直接就可以全部使用的,沒有所謂的職業、門派,這里全部叫獵人,是通過掌握不同的武器去體驗不同的技能

閱讀全文

與美術人物與環境教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