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幼兒園中班手工折小船教案
目的要求
1、引導幼兒製作各種各樣的船,在活動中為幼兒提供各種各樣的紙,還有各種各樣的作畫材料,啟發幼兒在做完各種各樣的小船後,再運用剪貼、繪畫等組合方法來進行,讓大部分能力較強的幼兒有創作的空間。
2、在折一折、做一做、玩一玩中,訓練幼兒手、眼、腦協調並用的能力。
准備各種圖片、錄象帶。糖紙、廢舊報紙、各種顏色、形狀的紙。各種繪畫材料、水等。
活動過程:
一、認識各種各樣的船。
1、先讓幼兒通過觀看圖片、錄象和現實生活中的船,讓他們系統淺顯地觀察了解小船的外部特徵。
2、讓幼兒說說小船的特徵,還有用處。
3、激發幼兒對製作小船的興趣。
4、先讓幼兒用紙折最簡單的小船。
5、評價。
二、折紙小船 。
1、先出示各種小船,引起幼兒的興趣。 2、出示折紙示意圖,讓幼兒看折,學慣用對折、三角折等方法折成小船。 3、培養幼兒折紙興趣和初步的相互合作能力。 4、評價。
三、折紙美麗的船 1、出示各種各樣的小船,引起幼兒對製作小船的興趣,運用折疊、塗色塊的方法來表現不同的小船。
2、讓幼兒發展想像力、創造力。最主要是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 3、評價作品四、玩小船 。1、先讓通過折一折,折出各種各樣的小船,然後讓幼兒把小船放在水中玩一玩,訓練幼兒手眼腦協調並用的能力。 2、讓幼兒了解小船在水中的一些沉浮現象。 3、讓幼兒講講你折的小船在水中怎樣了? 4、評價。
2. 中班美術《船兒水上飄》教案
(一)激發來幼兒製作船帆的自興趣和願望
1、(幼兒圍坐在「大海」背景旁)師:「小朋友看,這是什麼地方?大海上有什麼?
2、啟發幼兒觀察周圍的帆船,說說帆船上少了什麼?(部分船沒有帆)
3、師:「帆船沒有帆能航行嗎?為什麼?那怎麼辦呢?」
(二)引導幼兒共同討論船帆的製作方法
1、鼓勵幼兒自由討論船帆的製作方法。
3. 中班幼兒科學教案(簡案)《船為什麼會浮在水面》
活動目標: 1.了解船前進的不同動力來源。 2.體驗投票表決的過程。 3.與同伴合作進行小實驗。 活動重點:了解船前進的方法。 活動難點:了解一些船不下沉的原因。 活動准備: 1.幼兒用書人手一份:船兒向前行。 2.自製實驗記錄表(參考附) 3.船的圖片、模型、玩具,相關的書籍,對開書面紙、蠟筆。 ...4.臉盆或透明保鮮盒、油泥、彈珠、碗、小石頭。 活動過程: 1.一一拿出船的圖片,請幼兒仔細觀察,說一說: (1)這是什麼船? (2)它是做什麼用的? (3)它靠什麼來行駛呢?(如:帆船靠風力行走、竹筏靠人力劃動、游輪或快艇則靠電力行駛等) 2.將介紹過的船的圖片張貼在書面紙上,請幼兒投票選出最受歡迎的海上工具,並一起分享投票結果。 3.參考幼兒用書第15頁做小實驗:船為什麼能浮在水面上? (1)將油泥、彈珠、碗、小石頭放進裝有水的臉盆里。看看哪些東西會浮起來,哪些東西會沉下去。 (2)仔細觀察會浮起來的東西和沉下去的東西有什麼不一樣(外形、大小、材料等) (3)把油泥捏成像碗一樣的形狀當作船,放入水中,看看油泥船和剛才的情形是否一樣,是浮還是沉。 (4)在油泥船上放上彈珠或小石頭,看看油泥船能裝多少東西而不會沉下去。 4.請教師協助幼兒用繪畫的方式把實驗的結果記錄下來,張貼在主題展示區。 活動評價: 1.能說出船前進的不同方式。 2.能參與投票表決的過程。 3.能享受與同伴合作進行實驗的快樂。 活動延伸:提供各種小船,讓幼兒繼續進行探索活動。
4. 大船來了中班繪畫教案
活動目標復:
1、引導幼兒學習表現制輪船各個部分的結構關系,學會合理布局畫面。
2、引導幼兒感受美術活動的樂趣
准備活動:
輪船圖片、幼兒繪畫工具、範例等。
活動過程:
一、引起幼兒興趣。
小朋友坐過船嗎?大河裡有什麼船呢?誰來說說?鼓勵幼兒積極發言。
二、老師示範講解。
1、教師播放輪船圖片,小朋友看看這條大河裡的船是什麼船?(輪船)它是由哪幾個部分組成的呢?
2、出示範畫,我們看看這艘大船是怎樣畫的,先畫一條長直線做大船的底,然後在線條的兩端向上畫兩條斜線,船頭是尖尖的,船尾是彎彎的,船體有好幾層,每層船艙周圍都有欄桿,有門窗,還可以在船上掛上彩旗使船更漂亮。還可以畫些人在甲板玩耍。
四、幼兒作畫,老師巡迴指導。
提醒幼兒把船畫大些,畫清楚船的各個部分的合理布局。
五、總結評價,結束活動。
展示幼兒作品,讓幼兒互相欣賞,說說誰的輪船畫的好,好在什麼地方?
5. 中班命題畫:輪船詳細教案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1、認識不同用途、不同特點的船,初步了解船的發展歷程。
2、能抓住船的結構特點,大膽地表現自己心目中的大船。
3、通過探究、表現等活動,使學生領悟人與自然的關系,以及科技和文化在社會中的作用。
二、教學重點:抓住船的結構特點,大膽表現自己心目中的大船。
三、教學難點:探究過程中立意和構思,生動畫出船的狀態。
四、教學准備:師生共同收集有關船的圖片及圖像資料,查找有關船的發展及科技方面的故事。
學生:繪畫工具、剪刀、膠水
教師:代表大海的藍色大紙
五、教學過程:
1、談話導入揭題
2、感知與啟示
分小組展示學生收集來的有關船的圖片和資料,並選擇小組集體認為最好的圖片資料向全班展示。
師問:①你知道這艘船叫什麼船嗎?為什麼?
②還有其它種類的船嗎?(全體同學欣賞圖片並議論)
3、了解船的發展歷程,學生根據收集來的有關資料議論教師提出的問題。
①師問:誰知道最初的船兒是怎樣的?(就是根木頭浮在水面上)
②師:這樣的船造型真簡單,老師也能馬上想到幾種,你們看,這塊西瓜皮就可以成為一艘船。別看它小,至少可以裝載幾百、幾千隻螞蟻。像這樣造型簡單又很實用的「船」,小朋友們還能想出幾艘嗎?(撐開的傘、香泡皮、瓶蓋等)
③師:接著又出現了用木頭做成的月亮型的船。有的造船師傅還在船上叉上風帆,就成了帆船,然後便出現了鐵皮船、氣墊船、快艇等。(課件出示相關船的圖片)
4、設計創作
①師問:看了這么多的船,你能畫出你心目中的大船嗎?
②學生自由創作,教師巡視指導。
5、作業展評:
師:讓我們的大船到海中去航行吧!
① 用剪刀將自己畫的大船按外輪廊剪下來,貼在老師准備的藍色大紙上。
② 學生自評——互評——教師總結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1、認識發現有關浮力的知識,認識各種能浮在水面上的材料。
2、能利用各種廢舊材料製作小船,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3、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
二、教學重點:利用身邊的廢舊材料設計製作成造型美觀,能浮於水面上的船。
三、教學難點:設計製作造型美觀,能浮於水面上的有創意的小船。
四、教學准備:同學——收集身邊的各種廢品。
教師——用廢品製作的范船,水盆若干個(四人小組各一個)。
五、教學過程:
(一)游戲篇
1、折紙船
同學們,你們會折紙船嗎?下面我們就用桌上的彩紙來折一隻好看的紙船。
2、玩紙船
不知你們的船能航行嗎?現在我們將它們放入水盆中試一試。
玩法指導:①用各種方式讓紙船在水中前進。
②可以在船身邊放置物品,檢測紙船的承載能力。
(二)研究篇
1、問:為什麼紙船能浮在水面上?(因為水有浮力)什麼是浮力?(物體在液體中受到的向上托的力就叫浮力)
師:那麼除了紙外,還有哪些材料能浮在水中?(請學生將收集的廢品放入手中試試)
2、小結:除了紙張外,有塑料類的物品,如塑料瓶、碗、袋、蓋子、乒乓球、臉盆、玩具等,還有泡沫板、樹葉、氣球、水果皮……都能浮在水面上。
3、進行環保教育
(三)創作篇
1、創作要求,選擇收集來的廢品進行加工,製作一艘造型美觀、能浮在水面上的船。
2、學生自由創作,教師巡視指導。
3、展評 ①將製作成的船放入水盆中游戲。
②從造型特點、功能及創意等方面介紹自己的船。
③學生互評,教師總結。
札記:不少孩子在創作時,聯想到了以前在幼兒園學過的紙折船,在我的鼓勵下,他們用廣告宣傳紙折出了立體的船,並畫了小孩剪下來貼到小船上,再把小船貼到風景畫片做成的背景上。形成了一件美麗的小擺設。
6. 中班語言教案《月牙船》
設計背景
在一次活動中 ,我發現本班幼兒對月亮和星星非常感興趣,為了讓幼兒感受晴朗夜空的美麗,生發熱愛大自然的情感,激起幼兒探索宇宙奧秘的興趣,培養好奇心,設計了一個這樣的活動。
活動目標
1、理解詩歌內容,能用輕柔、優美的聲音朗誦詩歌。
2、根據提示仿編兒歌。
3、培養想像力、創造力和嘗試精神。
重點難點
重點:培養幼兒幼兒漢語口語表達能力。
難點:認識月亮,知道月亮的樣子,用語言描述月亮的形態。
活動准備
1、一個小朋友坐在月亮上的圖片。
2、自製的大月亮道具一個。(可以坐下一個人)
3、輕音樂、教學音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出示自製的月亮道具。
播放輕音樂,教師:小朋友,老師手裡拿的什麼?(月亮)
教師:月亮是什麼樣子?
引導幼兒用詩歌中的語句回答,如:彎彎的月兒,兩頭尖,好像一隻小小的船。
二、基本部分
2、通過談話和互動,理解詩歌內容。
教師:什麼時候月亮才會出來?月亮出來的時候你還會看到什麼?
引導幼兒知道晚上的時候月亮才會出來,晚上還可以看到星星。
教師:彎彎的月亮像一個「搖籃」,誰想在「搖籃」裡面坐一坐?
請幼兒有秩序的在「月亮」道具上面坐一坐,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教師:今天我們要來學習一首葉聖陶先生寫的關於月亮的詩歌,寫得很美,猜一猜是什麼詩歌?
3、學習詩歌。
播放教學音帶,引導幼兒仔細傾聽,體會是歌的意境美。
教師:大聲告訴老師,這首詩歌的名字叫什麼?(小小的船)
教師:彎彎的月兒像什麼?(小小的船)
小小的船兒兩頭怎樣?(兩頭尖)
我在小小的船里坐,看到了什麼?(只看到閃閃的星星藍藍的天)
教師:聽了這首歌,你是什麼樣的感覺?
請幼兒大膽表達自己對詩歌的感受。
播放輕音樂,教師有感情的朗誦一遍詩歌,傳達給幼兒美的感受。
三、結束部分
4、幼兒朗誦詩歌。
播放輕音樂,鼓勵幼兒大膽朗誦詩歌,引導幼兒有感情的朗誦詩歌。
出示自製的月亮,請幼兒邊朗誦,邊做動作。
活動延伸:開展「奇妙的天空」美術活動,鼓勵幼兒大膽想像天空的事物,並用繪畫的形式體現出來。
教學反思
1、幼兒初步認識了天空中的事物,知道了月亮的大概特徵。
2、活動的成功之處在於,活動的開始有正確的引導,激發了幼兒對活動的興趣,活動中的道具也非常重要,使幼兒能夠感受到這個有些抽象的東西是什麼樣的。
3、應選擇一個晴朗的夜晚,讓給幼兒在夜晚觀察夜空,有助於幼兒更好地理解。、
7. 中班整合《劃呀劃小船》教案
活動意圖:
孩子們特別愛玩水的游戲,把折的小船放到水中玩時,經常會回有小船很快被水沾答濕不能漂浮在水面上。為了讓幼兒真正了解為什麼有的小船能長時間漂在水面,而有的小船則迅速沉入水裡,我開展了此次活動。幫助幼兒了解由於紙吸水快慢不同而導致小船下沉速度不同的科學現象,啟發幼兒利用已有的科學經驗和科學知識更好地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活動目標:
1、了解不同質地的紙船在水中下沉速度的不同。
2、學慣用語言描述自己的發現。
3、有分工合作的意識和能力。
活動准備:
1、物質准備:宣紙、報紙、紙折的小船若於只、水盆每組一個、托盤每組一個、記錄筆每名幼兒一支、集體記錄表格、小組記錄表格。
2、經驗准備:認識生活中常見的幾種紙,並知道紙能夠吸水。
活動重點:
能夠認真觀察紙吸水時的細微變化,並能用語言描述自己的發現。
8. 中班安全教案安全乘船要牢記
活動目標:知曉安全乘車的道理,掌握一些必要的自我保護的方法。
活動准備:教學掛圖《乘車安全要牢記》
活動過程:1、提出問題:
——「過幾天 ,我們要去春遊了,路上需要乘車。那麼,乘車時要注意哪些安全問題呢?」
1、感知討論:
出示反映有關兒童乘車時不安全行為的圖片,引起幼兒關注討論:
——「大家看,圖片上的小朋友做的對不對?為什麼?有什麼危險?」
圖片1(把頭探出車窗)。
圖片2(把手伸出窗)。
圖片3(車開動時在車廂內走跑)。
圖片4(反向跪坐在車位上)。
圖片5(坐在開動的車內吃帶棒的食物)。
圖片6(從車中望窗外吐痰或扔廢物)。
2、歸納總結:
——「在乘車時怎樣做才是安全的呢?」
出示反映有關兒童乘車時安全行為的圖片。
組織幼兒討論,鼓勵幼兒想辦法。
3、延伸活動:
幼兒帶著圖片到小班幼兒處進行宣傳活動。
建議與提示:
1、可結合外出活動,讓幼兒在生活情景中學習、了解安全乘車。
2、活動以後,教師可將圖片貼在教室的牆上,作為宣傳用。
活動反思:在活動中,幼兒的積極性很高,因為很貼近幼兒的生活經驗。在討論中幼兒也能大膽的回答問題,只是語言表達能力不是很完整,在老師的提醒下,有部分幼兒能將話說完整。在老師互動方面不是很明顯,需要進一步的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