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班美術手工教案大全
活動目標
1、 給紙杯塗色,鍛煉幼兒的塗色能力。
2、 按規律給紙杯剪"花瓣",鍛煉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3、 粘貼眼睛、嘴巴等器官,發展幼兒的審美能力。
4、 培養幼兒廢物利用的意識。
5、 培養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活動准備
紙杯、蠟筆、剪刀、膠棒若干,即可貼(眼睛、嘴巴若干) ,音樂磁帶《我是一朵小花》,"太陽花" 作品一幅 ,背景圖畫一幅。
活動過程
一、 活動導入:請幼兒欣賞作品,激發幼兒活動興趣。
畫面內容:花園里開滿了五顏六色的"太陽花",有紅的、有黃的、有白的、還有粉的。[.來源屈.老師教案網]提問:花朵好看嗎?你們知道那麼漂亮花朵是怎麼做的嗎?
小結:我們要善於發現周圍許多廢物都有再利用的價值。
二、幼兒操作,教師講解示範。
1、 小朋友任意挑選自己喜歡的紙杯給它塗上顏色。
2、 在紙杯上剪出各種有規律的圖案。如:長條、尖條、圓條等。
3、 把剪好的紙杯放在桌上打開就變成一朵美麗的"太陽花"了。
4、 給紙杯花貼上眼睛和嘴巴就變成可愛的"太陽花娃娃"了。
小結:注意不要剪斜、剪斷,要按照一定的規律剪。剪下的材料要及時收拾清理。
三、展示背景圖畫,請幼兒把做好的"太陽花"粘到上面。
1、幼兒共同欣賞,相互評價。
2、教師和幼兒一起表演舞蹈《我是一朵小花》。
小結:請小朋友們思考,生活中還有哪些可以利用的廢物。如:紙盒、飲料瓶、塑料袋等。
活動結束
大家把美麗的"太陽花"作品貼到牆上展覽,裝飾班級,共同迎接新年的到來!
② 中班美術教案,甜甜的梨,棉簽點畫
一、活動目標
1. 通過觀察了解蘋果、梨、香蕉等水果的外形特點,理解各種水果之間的重疊關系。
2. 運用繪畫表現觀察到的水果,並嘗試表現各種水果重疊的關系。
二、活動准備
1.蘋果、梨、香蕉、柿子、石榴等水果實物。
2.課件PPT 一藍水果。
3.繪畫好籃子的圖畫紙一張、蠟筆、勾線筆人手一份。
三、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主題。
師:你們知道秋天有哪些水果?
(二)觀察討論,了解水果的外形及其重疊的關系。
1.教師出示水果實物,請幼兒觀察外形特點。
2.再次觀察,發現水果之間重疊的關系。
(1)看看這些水果哪個最大?哪個最小?
(2)看一看,想一想老師是怎麼放這些水果的?哪個在前面哪個在後面?你們覺得這樣放好看嗎?為什麼好看?
(三)學習繪畫一籃水果。
1.教師示範繪畫。
2.教師介紹繪畫要求。
(1)先畫在前面的水果,再畫後面的水果,依次由近到遠。後面的水果一部分看不到的就不用畫,從看得到的地方開始畫。
(2)畫好水果外形後再塗色。
(3)塗色的時候注意從左往右塗。
3.幼兒繪畫,教師指導。
(1)提醒幼兒要把水果畫在籃子里,先畫前面的水果,後面看不到的部分不用畫。
(2)指導幼兒畫出水果的外形特徵。
(3)提醒幼兒認真仔細塗色,保持畫面干凈、整潔。
(4)幫助個別能力弱的幼兒進行繪畫。
(四)欣賞、講評。
1.請幼兒展示自己的作品。
2.交流、講評。
師:你們喜歡哪一幅作品?為什麼?
3.教師根據幼兒的介紹進行總結。
③ 中班行為實踐 串彩鏈 教案
活動描述:
組織幼兒開展手工剪紙《貝殼彩鏈》的活動中,我首先以故事的形式引出課題,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用人魚姑娘的口吻說:「我要去參加舞會,但是,缺少一條項鏈,該怎麼辦呢?人魚姑娘買不起大海里的珍珠,請小朋友們幫忙想一想可以用大海里的什麼來做項鏈?(引導幼兒大膽地想出各種辦法)接著,幼兒們很快地就想到了利用貝殼來做項鏈的好辦法。於是,教師馬上出示圖示,引導幼兒觀察(貝殼)製作材料,讓幼兒初步了解(貝殼)材料的兩邊是對稱的,進一步學習對稱剪紙的方法,並結合兒歌《對稱剪》,使幼兒能更加直觀地掌握對稱剪紙的技能技巧。當幼兒剪貼貝殼的時候,由於有情景的貫穿,孩子們都很積極地想快一點給人魚姑娘戴上項鏈,如:容容興奮地說:「老師,我又做好了一個貝殼」。文文連忙搶著說:「我也剪好一個大貝殼了」。「謝謝大家,為我准備項鏈」。我隨機地以人魚姑娘的口吻說。大約又過了五分鍾左右,瑤瑤、拉拉等幾名幼兒的興趣有點減弱,我連忙說:「小朋友們,加油!人魚姑娘的項鏈還差幾個貝殼呢?」這時,亮亮急沖沖地走過來說:「老師,我剪好了」。就這樣,一個個大大小小的貝殼不斷地黏在一起。突然,澤宇大聲叫了起來:「貝殼項鏈太長了呀!」我靈機一動說::「給人魚姑娘當腳鏈、手鏈吧。」澤宇點點頭,最後,我以人魚小姐的口吻「謝謝小朋友們」,愉快地結束了活動。
活動分析:
教師在進行手工活動中,能從幼兒的實際發展和需要出發,在選擇教材方面考慮到了幼兒的年齡特點及本班幼兒的動手能力,以情景貫穿整個教學活動,站在幼兒的角度,尊重幼兒的興趣,把幼兒放在了主體地位這個新理念。
當預設的材料過多時,教師能隨機應變地說:「就將做好的項鏈給人魚小姐當手鏈、腳鏈吧!」而不是「追求」過程的圓滿,追求作品的最佳效果,而忽視了突發事件發生後的引導,這是教師實際教學中處理較好的地方,以婉轉的口吻過渡而延伸下去,至始整個教學得以成功地結束,孩子們也非常高興地感到自己為人魚姑娘做了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到結束他們還不斷地欣賞著自己製作的貝殼項鏈。
活動反思
教育觀念的更新,促使我深刻地認識到幼兒主體性地位的重要性。新《綱要》明確指出: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和反映,敏感地察覺他們的需要,及時以適當的方式應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但在具體的實踐教學中,許多觀念只是停留在比較浮淺的層面上,以幼兒為中心,並不意味著教師責任的減輕和作用的降低。相反,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教學內容應源於生活,源於興趣。
《綱要》強調:教育活動內容的選擇應體現「既適合幼兒的現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戰性,」的原則。我根據幼兒的這一特點,選擇了此次活動,它既是幼兒熟悉的,又是基於幼兒生活經驗的,只要動手做了,就會有體驗,有收獲。
興趣的發生是以一定的需要為基礎的。有什麼樣的需要就會對什麼樣的對象發生興趣。在需要基礎上產生的興趣和需要是人類認識活動必不可少的前提。幼兒的活動更會受到興趣和需要的直接影響,他們會以極大的熱情積極地探索和認識他們感興趣,感到好奇和有需求的事物。
要使幼兒成為主動的學習者,幼兒的興趣和需求必須得到足夠的尊重。在剪紙活動中,當幼兒全身心地投入到情景里,專注地為人魚姑娘做貝殼項鏈時,幼兒內心的情感得到了充分的滿足,以為人魚姑娘做項鏈為主線周圍教學的生長點。
2.活動目標應著眼於發展,注意整合。
在本次活動中,我沒有將對稱剪的剪法直接告訴幼兒,而是變知識傳授為幼兒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培養,變機械模仿學習為引導幼兒主動參與、探索實踐,提高幼兒的創新能力。我將該活動的目標定為:(1)鞏固幼兒看圖示的能力,繼續學習對稱剪出各種不同的樹葉。(2)激發幼兒對剪紙活動的興趣。這些目標是顯性的,但這個活動所實現的不僅僅是這些,還有隱性的目標,它們有機地整合在手工活動之中。如:教師讓幼兒「說說如何幫助人魚姑娘?」是滲透了語言領域的目標;引導幼兒「積極主動地參與剪紙活動,感受成功的樂趣,喚起自信心」。則是社會領域的目標。
④ 中班數學《串珠卡片》教案
活動目標:
1、初步嘗試運用觀察、推理等方法准確判斷物體的數量,完成購物任務。
2、體驗幫助他人解決生活中問題的快樂。
活動准備:
1、 Ppt、購物單等。
幼兒經驗准備:有購物的經驗,初步了解10以內的組成。
⑤ 幼兒園中班美術手工《昆蟲大集合》教案
目的:引導幼兒運用畫畫、剪剪、貼貼的技能製作成各種動物。 材料介紹: 1、材料提供:沒用的碟片、各色卡紙、剪刀、雙面膠、範例作品 2、材料使用:先構思做什麼動物,接著畫出動物的五官,然後剪下來粘貼在碟片的相應位置上,最後說說動物的基本特徵。 3、教育功能: (1)充分發揮幼兒的想像力。 (2)不斷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指導要點: (1)幼兒創作有困難時,可以啟發幼兒參考老師的範例,並且幫助幼兒完成作品。 (2)鼓勵能力強的幼兒製作出與眾不同的動物。
⑥ 中班美術小雨傘穿新衣的教案
案例不僅要說明教學的思路,描述教學的過程,還要交待教學的結果--某種教學措施的即時效果,包括學生的反應和教師的感受,解決了哪些問題,未解決哪些問題,有何遺憾、打算、設想等。以「問題」為主線,有矛盾、沖突甚至「懸念」,能引起讀者興趣和深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