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藝術教案 > 小竹笛音樂教案

小竹笛音樂教案

發布時間:2021-01-09 10:14:05

『壹』 音樂老師教案範文

作者單位:北京海淀實驗小學 馮琳

年級:二年級1班

課題:《阿細跳月》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生舉例說明哪些民族是我們所熟悉的,從中使學生了解我國是多民族的國家。

2、從視覺上使學生了解彝族這一民族的風格特徵。

3、從聽覺上使學生深入了解彝族民歌《阿細跳月》的樂型,掌握五拍節奏的特點及我國特色民族樂器的認識。

教學重點:深入了解彝族民歌的特性,掌握民樂合奏《阿細跳月》所帶來的旋律,介紹樂曲是由哪些民族樂器所演奏的。

教學難點:5/8節拍的掌握及民族樂器的分辨。

學生分析:

創造學生的想像空間,使學生的想像思維大於生活中固有的一切事物。發揚我國傳統民間

樂器的知識與文化,是小學音樂課程重要的因素之一,讓學生查閱和搜集有關我國五十六民族的文化特徵,使學生在課堂中充分自我展示。

教材分析:

《阿細跳月》又叫跳月歌,流行於雲南彌勒西山彝族阿細人之中。在節日或農閑的月夜裡,阿細人喜歡在松林或空曠草坪上舉行「跳月」。參加者多為男女青年。小夥子們手拿高音笛、低音笛、月琴、小三弦、中三弦、大三弦等樂器,邊奏邊舞;姑娘們則隨著音樂,邊拍手邊舞,至興高采烈時唱《跳月歌》。《跳月歌》很有特點,全曲由do、mi、sol三個音組成,採用5/8節拍。演唱時,在每小節的第四、五拍的前半拍由舌的兩旁吸氣。旋律活潑跳盪,富於動感,特色鮮明。作曲家秦鵬章就採用了彝族「跳月」的這一具有濃郁民族特色的歌舞曲,寫成了這民樂合奏曲。

教學准備:「哈利·波特」 的魔杖、音樂課件、演奏的樂器、彝族服飾

教學設計:

1、由「哈利·波特」的魔杖引發了同學們的討論,設計用有趣的魔杖給予學生神秘的暗示並激發學生的興趣,「請根據魔杖的提示尋找哈利·波特想了解中國民族音樂知識的線索,看看同學們誰的運氣最好,在准備的民族知識中和哈利想得是一致的。」

2、教師提前藏在學生教室里一些提示,讓學生趕快找到並揭開謎底,學生找到一些提示卡片,如:「樂器、音樂、舞蹈、服飾、民族」等,找到教師提早准備的彝族素材。並讓學生展示自己課前准備的民族知識。

3、通過音樂使學生了解到彝族民歌《阿細跳月》的旋律,並進行詳細的段落分析,樂曲開始是彈撥樂、鑼鼓的輕輕敲奏的短小引子,表現了男女青年在聚集。跳月就要開始了,竹笛領奏出熱情奔放、歡騰跳躍的主題:這段主題在第一部分中由高音笛、彈撥樂、弦樂及全奏多次反復出現,表現了多變的舞蹈姿態。第二部分作者將主題樂段作了移調處理,並進行幾次反復,與前面調性形成鮮明對比,好像健壯的小夥子們跳起了粗放的舞步。第三部分音樂又轉回原調,由高音笛演奏旋律後,整個樂隊全奏,樂曲進入高潮,在樂隊全奏中展現了宏大的舞蹈場面,彷彿狂歡中的人們忘記了疲勞。最後的短小尾聲,是採用了主題樂段的最後兩拍 擴充發展的,在漸強中結束全曲。

4、通過樂器使學生了解這首旋律活潑跳盪的《阿細跳月》,是由哪些樂器演奏的,教師准備一樣實物樂器,其餘的樂器可用課件代替,准備的樂器可以讓學生輕輕地用手嘗試,使學生體驗拿到實物的樂趣。

5、通過服飾使學生了解彝族的文化特色。並延續「哈利·波特」的魔杖使學生在教室找到關於彝族的服飾及裝物品,以便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6、通過舞蹈使學生掌握5拍節奏型,先可以用簡單的手來表示,123拍不動,45拍拍手;然後加上腳,123用腳來表示,1左2右3左45拍手;逐步較強難度。

7、結束,同學們安靜的等待和傾聽彝族舞曲的旋律「火把節之夜」,教師用「哈利·波特」的魔杖變出篝火放在教室中間,請同學們聽著《阿細跳月》的旋律,穿著彝族服飾,跳著彝族特有的舞蹈步伐,請一位同學代表「哈利·波特」也和大家跳起來,融入到我們團結的大家庭里。

8、弘揚民族文化精神。

『貳』 菏澤音樂藝術專修學院《竹笛》教學曲目

第一學年
(一)教學要求
1、在氣、指、唇、舌技法上進行扎實的基本功訓練,從理性上認識音準、節奏、音質、音色、音量在樂器表演藝術中的重要性。
2、從理性到感性理解風門、口勁、口風、呼吸在竹笛演奏中的相互作用和各自的特定作用。實踐中能吹奏出宏亮、飽滿、輕松、圓潤的音質、音色,提高對音準、音色的鑒別力。
3、掌握胸腹式呼吸法,明確胸式、腹式呼吸法在個別情況下的應用。
4、訓練指的靈活性及相互配合的能力。顫音要手指放鬆、抬高、按實進而達到迅速、准確、有力。
5、舌的訓練在技術方法上要求鬆弛有彈性。單吐、雙吐的發音清楚有耐力。
6、有較好的音樂表現。
(二)教材內容
1、基本訓練:a、長音 b、顫音 c、單吐 d、雙吐
2、練習曲:a、笛子練習曲(曲祥、曲廣義編)第三部分第66—79條
3、樂曲:(上學期)
傍妝台 民間樂曲
○卡門序曲 比才曲
○希望的田野 施光南曲、蔡敬民改編
挑擔歌 蔡敬民曲
百鳥朝鳳 民間樂曲
備用:一錠金 黃金成整理
冷月 塗傳耀曲
下學期:鄂爾多斯的春天 李鎮曲
○D大調協奏曲第一樂章 莫扎特曲
○水鄉贊 蔡敬民曲
阿里山你可聽到我的笛聲 杜茨文曲
備用:馬刀舞曲 哈查圖良曲
梅花三弄 民間樂曲 譚謂裕編
註:有○為考試曲目(以下同)

第二學年
(一)教學要求
1、音準、音量、音質、音色控制技藝的理性認識與感性認識達到更高要求。
2、牢固地、科學地掌握胸腹式呼吸法。
3、增強指的靈活性訓練,提高顫音的頻率與持久力,疊、打、滑、歷、花舌等技藝的訓練,效果上達到自然靈活,滑、剁技藝在指與氣的關繫上要緊密配合。
4、吐音技術上要求發音飽滿、干凈、有彈性、顆粒性強、有持久力,有剛、柔、響、輕上的色彩變化。
5、音樂表現再提高一步,要特別注重韻味。
(二)教材內容
1、練習曲:a、笛子練習曲(曲祥、曲廣義編)第73—90條
b、新竹笛教程(六)
2、樂曲:(上學期)
雙聲恨 詹永明曲
油田的早晨 王鐵錘曲
天山春舞 吳旋曲
打虎上山 京劇《智取威虎山》選段 蔡敬民移植
春綠江南岸 蔡敬民曲
備用:嚮往 曲祥曲
大海一樣深情 劉文金曲、蔡敬民編曲
雙合風 傳統樂曲 蔣永荷編

下學期:○三五七 趙松庭編曲
南詞 塗傳耀曲
奔前方 蔡敬民編曲
○秦川抒懷 馬迪曲
牧笛 劉森編曲
備用:春到湘江 寧保生曲

第三學年
(一)教學要求
1、氣、指、唇、舌技法繼續進行與提高,按樂曲表現運用自如。
2、呼吸運用上根據樂曲感情需要富於變化。
3、音量控制大幅度變化。
4、具有更高的表現力,要非常有韻味。
(二)教材內容
1、練習曲:笛子高級練習曲(曲祥、曲廣義編)
2、樂曲:(上學期)
雨花之歌 蔡敬民曲
○秋湖月夜 俞遜發曲
○交城山水美 山西民歌 蔡敬民編曲
霍拉舞曲 羅馬尼亞民間樂曲
聽泉 詹永明曲
備用:南韻 張維良曲
滿懷深情望北京 秦詠城曲 蔡敬民編
下學期:○幽蘭逢春 趙松庭曲
○三峽隨想曲 黃虎威、王其交曲
好啊,新疆 王澍曲
妝台秋思 古曲 杜茨文改編
備用:流浪者之歌 (西)薩拉薩蒂曲 曲廣義移植
萬年歡 馮子存編

『叄』 笛子入門

一、本人音樂學院竹笛專業大四學生,最初接觸竹笛也是因為愛好,沒想到一學就是十年,最開始我也是從小學的教學樂器豎笛入手,其實竹笛的指法和豎笛是一樣的,開始入門我建議吹中音笛,即調不要偏高也不要偏低,大約E 或者F 即可,因為太大的笛子(調低)耗費氣息且指控間距離比較遠,不容易掌握,太小的笛子(調高)需要很好的風門(嘴巴)控制力,如果沒有專業指導有可能會養成嘴唇緊張的小毛病,所以最好吹F或者E,個人建議E,因為E調的曲子還是很多的,比如《牧民新歌》、《春到湘江》、《親傳抒懷》、《秦川情》等,F調的相對較少。確定笛子是什麼調,在笛子右側第三孔處會有標注。
二、關於指法,初學者可以從筒音作5,或者筒音作1開始學起,個人建議筒音作5,因為基本上所有的教學用書都是從筒音作5開始的,之後可以解除筒音作2這個指法。「筒音作5」又稱「全按作5」,顧名思義,就是六個指孔全部按住發出的音為5.
三、關於教學視頻或者音頻,中國最大的兩個民族音樂網站,一個是「華音網」,一個是「中國古曲網」,相關的視頻音頻下載量是所有網站最多的,我們專業的藝術生也基本上是從上面獲取資料的,關於網站不做過多介紹,免得有做廣告的嫌疑,O(∩_∩)O~
四、關於具體的練習曲,我就不做介紹了,剛開始的練習曲不過分兩類,一類是聯系指法的,比如活指調,用來靈活手指,另一類是樂曲,培養調性概念隱音樂感覺,這兩類在教科書中都有介紹,推薦許國屏的《青少年學竹笛》,裡面的曲子不是很深奧的,可以提高初學者學竹笛的積極性。有問題可以繼續追問。O(∩_∩)O~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肆』 小班教案笛曲姑蘇行

笛子曲《姑蘇行》採用崑腔曲牌結合江南絲竹音樂,具有濃郁的江南韻味。整首樂曲溫文典雅、空靈流暢,表現了姑蘇清秀恬美的江南水鄉風光和蘇州園林的樓台亭閣、小橋流水,表達了人們游覽姑蘇時的愉悅心情。在演奏手法上,採用了南派曲笛的演奏風格:華麗的裝飾技法,多用疊音、打音、顫音、贈音,基本上不用舌尖上的技巧,把每個音符表現的玲瓏剔透、玉潤珠圓。即使在快板段里,我們也能感受到每個音符的柔美滑潤,真的是把南派的笛風演繹的淋漓盡致。聽來如同品味春雨後的西湖龍井,清馨甘美。
曲子分為三段,引子是舒緩的散板,當笛聲響起的時候,出現在我們眼前的一定是一派煙雨江南的水墨畫,多少樓台在煙雨中若隱若現,更有那煙籠霧罩小橋流水、楊柳湖岸……正因為曲子的江南特色,在很多表現江南水鄉的影視作品中或多或少的採用了姑蘇行的旋律,以至於我們聽到這首曲子,在腦海中就會顯現出這樣的畫面。
接下來是第一段抒情的行板,猶如旭日東升後盪漾的春風,它是那麼的清新亮麗,迎面撲進了我們的心裡,我們感受到了笛聲表達的歡快、喜悅,也使我們產生了對美景的嚮往。這段行板描寫的是遊人「行」於姑蘇城的美景之中,在盡情的觀賞精巧秀麗的姑蘇園林。因為蘇州的園林小巧精緻,善於以小見大,在空間的組織上多採用借景、對景、分景、隔景等種種手法,造成「步移景換」的效果,可以說是人在畫中游,每一步都可以看到一個美的畫面。我們在笛聲中「看」到了遊人們的「行」確是「三步一住,五步一停」的徐徐而行,那笛子在吹奏時氣口的巧妙安排所形成的節奏,恰到好處的表現了遊人游覽蘇州園林時的行行停停和那種興致盎然、悠然自得的意態。
中段的小快板,並非是描寫遊人急匆匆的行走。而是描寫了遊人目睹美景後喜形於色、情溢於外的感慨非常。此時刻,如是古人,當是吟之誦之、舞之蹈之,非此不以暢懷;而今人則是紛紛拿出相機、DV,或獨照、或合影,留此存照,非此不以寄情。此一段在演奏風格上更顯崑曲特色,旋律流暢而不失強弱起伏變化,速度快而不急,且圓潤富有彈性,就如同是舞台上崑曲里的且舞且唱,將曲子領入高潮。
末段舒緩而稍加變化的旋律再現了主題,速度較之一段稍慢,更感旋律婉轉動聽,此段描寫了斜陽夕照下,遊人沉浸在美景中,流連忘返,游興未盡不忍離去的感情。而我們聽者從再起的旋律中再次回味著濃濃的江南風情,說不定一曲未了,你就打定了主意,要一游姑蘇了。
《姑蘇行》的作者是著名笛子曲作家、演奏家江先謂先生,他在民族樂器演奏方面是位多面手,因竹笛而名揚,他對江南絲竹音樂演奏風格的掌握尤其精道。。上世紀六十年代,他採用江南民歌和崑曲音調為素材,創作並演奏了《姑蘇行》和《腳踏水車唱山歌》笛子曲,並因此而享譽笛壇。《姑蘇行》一經問世,就成了一首深受大家喜愛的經典名曲,也是每一個吹笛者的必學曲目,但是此曲要吹好、吹出味道實屬不易。聽《姑蘇行》我較喜歡俞遜發的演奏,他的演奏玉潤珠圓、空靈飛動,崑腔味道濃郁,還喜歡他演奏的崑曲曲牌的笛子曲,好聽的很。你要是喜歡民樂,喜歡笛子,不妨聽一聽。

『伍』 怎樣在音樂課堂中教小學生吹響笛子

-
小學生學習樂器適合吹6孔豎笛——

豎笛不用貼膜,隨便可以吹響。初步讓他們回學會筒音答5指法,先學習中音七個音階

1234567,再學習低音567,最後學習高音123,總共13個音階,熟練掌握以後,

可以吹奏任何歌曲,當然需要會唱樂譜——

閱讀全文

與小竹笛音樂教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