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藝術教案 > 書寫美術教案的基本要求

書寫美術教案的基本要求

發布時間:2021-01-09 04:35:24

美術教案怎麼寫

基本格式和寫作要求:
一、活動名稱
題目格式應為:x班xxxx活動設計:xxxxxxxxx(註明年齡段、活動設計的領域和名稱)
活動名稱要簡潔明了,如果是綜合活動、主題活動或半日活動,也要註明。

二、設計意圖
扼要闡述活動設計主題內容選材、生成的背景,對整個教學活動設計的思路等。

三、活動目標
目標的制定要符合綱要的精神,符合幼兒的認知水平和情感需要,從幼兒發展的角度書寫目標,可用「能」「會」「掌握」「學會」「明白」「懂得」等詞語;目標不宜籠統,要具體明確,出現具體的經驗,可操作,可衡量;目標數量不宜過多,重點呈現新的經驗和需要重復的重要經驗。以2-3條為宜;目標應直接、明確呈現經驗,不需要先呈現途徑和方式,(如「通過……」或「在……過程中」,)還要避免直接敘事,不直接呈現經驗,(如,「讓幼兒做一個小小航海家」);目標的書寫按照活動經驗獲得的相對先後順序排列。

四、活動准備
包括物質准備和心理准備。
物質准備包括圍繞教學內容為幼兒提供支持其學習的活動環境、活動材料等,必要的教玩具名稱,有場地布置的教學活動,需畫出場地布置示意圖。如需要幼兒用書,放在活動准備的最後一條。材料也不宜過多過雜,要從目標和環節的實際需要出發。
心理准備根本活動需要制定,如需要心理准備就寫上。

五、活動過程
教師能根據教學內容和幼兒實際選擇有效的教學策略,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體現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體驗式的學習方式,使課程的基本理念得到充分的貫徹和落實;教學過程要層次分明,重難點突出,充分體現師幼互動。
活動環節中應說明教師干什麼,引導幼兒干什麼,每一個環節一定要有幼兒,教師的言行以調動幼兒學習為目的。
准備的材料應該環節中用上,活動中使用的材料應在准備中有交代;任何自編自創的游戲、操節、紙工等,必須說明玩法,有故事的需要附故事原文。

六、活動延伸 (不需要延伸的,可以不寫這個環節)
根據具體活動的情況,決定是否需要活動延伸;活動可向區域活動、生活活動及家庭中延伸;活動延伸可以包括重復強調和後續拓展兩種類型;說明向哪裡延伸、做什麼和怎麼做,可鞏固什麼經驗或讓幼兒得到什麼新經驗。

七、活動反思:分析教學活動中的成功與不足,並提出有效對策

⑵ 中小學美術課教案怎麼寫

說說主要部分吧。教學過程要分步驟寫,每一步要寫的准確,要做什麼,怎樣做,最好還要分清教師要做的,學生要做的等等。學生實踐部分要談清楚教師的輔導要點!

⑶ 美術教案包括哪些要素

1、教學目的
2、教學方法
3、教學過程
4、課堂小結
5、作業布置

⑷ 美術教案如何寫

1,教學內容和目標
2,教學重點與難點
3教學活動設計:(1)導入:了解石膏幾何體的結回構特點,了答解光線給石膏的影響(2)怎樣利用直線起大形(3)如何上色調,色調直線的長短與立體感的關系(4)最後完善處理
4,石膏幾何體比較枯燥,應注意講授過程中的趣味性

⑸ 如何寫好一篇美術教案

一、研讀分析教材
毋庸置疑,教案是根據教材來進行撰寫的,所以認真的鑽研教材尤為重要,但是針對教材要靈活處理。教案可以說是對教材的二次開發,但是教材是死的,教學是活的,所以在撰寫教案時要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在講授知識點的同時更加應該注重教學方法與學生的學習的方法。
當然,美術教材不像其他學科的教材一樣文字知識點那麼明確,尤其是小學的教材。所以針對此方面要充分利用僅有文字的同時,還要學會從作品中讀取信息,總結本節課的知識點。
二、教學要素要全面
教案的形式不拘一格,內容詳略也不一,在考試中由於時間的限制,一般要求寫簡案,但是教案的基本要素卻是必須全面體現的,主要包括:課題、課時、課型、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准備、教學過程、板書設計、課後反思。
所謂教學目標是指教師在教學中學生所要達到的目標,只有明確了目標,教學才能有的放矢。根據新課程標准在書寫教案時必須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來進行。
教學重難點則是貫穿本節課教學結構最基本的內容,所以在撰寫教案時要重點突出,難點明確。
三、教學過程要「新鮮」
教學過程即用於指導和規范教師課堂活動的步驟。此部分可以說是考官最看重的一部分,分數的高低也就決於此了。設計教學過程,關鍵是恰當地選擇教學方法,使之與教學內容相統一,是一篇教案的靈魂。當然設計教學過程時最重要的就是教學環節完整,即:導入新課、新課教學、鞏固提高、小結作業。
1.導入要新穎
課堂導語是門藝術,它是教與學的紐帶,是讓學生走進教材、掌握教材的橋梁,並且也是使考官眼前一亮的機會。因此,教師應該根據課題精心設計一個新穎的導入,以此來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課堂學習中。

⑹ 美術說課教案怎麼寫

一般說課的基本程序是這樣的:
首先說教材,然後說教法和學法,最後說教學程序。下面是例子,希望能幫到你。

教材分析

《秋天來了》是蘇少版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美術教科書第一冊第十二課。這是一節造型•表現的課,教材中的范作以奪目的秋色給予學生視覺上的美感,用同齡人的范作向學生展示了創作表現方法的多樣性,讓學生感知秋天,表現秋天,變日常生活的體驗為手中的作品,它為以後學習第三冊《難忘的夏天》和原蘇少版《冬日印象》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教學目標

⑴通過本課的學習,讓學生了解秋天的來臨和季節的變化是一種自然現象,全方位的感知秋天。

⑵鼓勵學生大膽地、有個性地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去表現「秋天」,敢於用美術語言去表達自己的感受。

⑶培養學生注意發現生活美的良好習慣,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喚起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命的美好情感。

在本節課中引導學生去感知「秋」表現「秋」是重點,在感知「秋」的基礎上能拓寬學生的視野,表現「秋」的同時,培養學生獨到的審美視角,個性的繪畫表達方式又是本課的難點。

教法和學法

一年級學生天真好動、活潑可愛、思維獨特、個性鮮明,在教學中只有充分運用各種教學手段創設一定的情境,激發他們的求知慾,並讓他們時時體驗成功的樂趣,從而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1、小學美術課是培養學生審美的眼睛,表現美的能力,在美術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緊扣審美核心,創設美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在良好的情境中感受美、創造美,達到塑造審美心靈,培養審美情操的目的,我採用情境教學發貫穿始終。

⑴展示情鏡,引導學生感知美。

⑵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體驗美。

⑶融入情境,引導學生創造美。

2、新的美術課程提出要特別注意對學生個性和創造精神的培養,教師應該在充分相信並尊重每位受教育者的基礎上培養良好的審美觀,幫助學生建立符合各自個性天賦的視覺思維方式和體驗,這決定著學生有可能具有豐富而自由的創造力。因此,我引導學生運用了探究學習法: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以一些簡單的問題為導向,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經驗,消除學生的依賴心理,激發學生主動參與,解決創造過程中的問題。

教學程序

我的教學程序是這樣設計的:

課前教師帶領小朋友參觀校園,找一找秋天,「秋天來了,你知道它在哪兒嗎?仔細觀察樹、花、草、同學、老師都有什麼樣的變化?」 「樹葉落了,菊花開了,小草換上黃衣服了,我們穿毛衣了,大雁往南飛了。」

通過學生有目的的觀察,讓學生感知秋天的來臨和季節的變化,在尋找中發現生活美、自然美,培養學生有意識的發現生活美的良好習慣;同時,我充分挖掘校本資源,找出學校中特有的人文景和自然景觀,對學生進行愛校、愛家鄉的教育和環境保護的教育。雖然秋天的景色每個人都見過,但真正去留心觀察,記在心中的有太少了,這樣的生活體驗對學生是很鮮活的,它豐富了學生的經驗,鍛煉了學生良好的觀察、記憶習慣,又激發他們的創作慾望和表現生活的熱情。

接著在美術教室中教師布置了有關秋天的各種景物為學生創設一個優美的環境,使學生一進教室就能沉浸在美術的氣氛中,將思想和情緒立即轉移到課堂教學中。

有了這樣的基礎,課堂教學我是這樣安排的:

一、創設情境、感知「秋天」

一上課教師語言導入「小朋友們,還有更多秋天的景色的圖片,我們看看去。」用多媒體課件出示多幅有關秋天的圖片(秋天的果園、秋天的森林、秋天的草原……),

伴以優美的輕音樂,接著讓學生交流搜集到的秋天的圖片,感受秋天的色彩美、氣韻美,拓寬他們的視野,同時大大激發他們進一步了解秋天,表現秋天的慾望。

欣賞完後,教師針對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給出具體的便於回答的並列式的問題:「剛剛看到那麼多美麗的風景,給你印象最深的是什麼?用你最美的語言說給大家聽,或者用你的歌聲和舞蹈表現給大家看」。學生在回答的過程中學生進一步將感受的秋天變成了自己的經驗,留在了心裡;賞美景、說美言,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良好的審美習慣。

二、討論交流,啟發思維

在剛才討論的基礎上,我又適時提出「這么美的秋色中,我們可以干什麼呢?」此時小朋友們迫不及待的說出自己的想法:坐在那把椅子上欣賞周圍的美景,在湖邊釣魚,打銀杏,撿落葉,跳舞等等,課堂氣氛出現一個高潮。學生的思維空前活躍,這時緊接著問「怎樣去表現呢?」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和大家交流:用水彩筆畫,用水墨畫表現,剪貼等等。

教師其實已為學生在桌上准備了彩色卡紙和皺紋紙等材料,同時學生也帶來的許多廢舊畫報,摸一摸這些材質,說說他們有什麼不同?可以怎樣利用他們?學生會根據自己的認識去判斷、聯想,進行回答。

三、了解技法、個性創作

學生對這些材質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後,我安排了以下環節。用課件展示教材中的表現秋天的作品,首先讓學生欣賞湯姆森的油畫作品《秋天》感受大師風采,同時教材大量出現了同齡人的作品,增強了學生的創作的自信心,也讓學生欣賞到美術語言表現的多樣性。

蘇少版非常注意把美術素質的培養和技法的學習相結合,體現了美術課程的綜合性。

撕紙貼畫,對學生來說是一個全新的方法,大家都會感到新鮮有趣,激發了學生將創作意願變為實際行為,剛才欣賞到的圖片也讓學生了解到了怎樣將生活中的物象變成作品,這些是這一節課的重點和難點。

如果說其他課程是讓學生學會創造性的思維,那麼美術還有一個重要功能就是可以讓學生獲取創造性表現才能。學生通過找一找秋天的景色,說一說秋天的故事,評一評秋天的畫,感受到了秋天的美,了解到了秋天的特點,掌握了表現技法,同時也體現了美術學科與其他學科的綜合。此時要學生創作出一幅和其他小朋友不一樣的作品來,水到渠成。於是我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材料和方法進行創作,還可以和好朋友一起合作,主動探究,同時播放背景音樂,提供相關圖片,給學生創造一個快樂寬松的情境,學生也會在素材中獲得一定的創作靈感,我巡迴時充分了解學生的創作意圖給予一定的引導和幫助,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及時機遇幫助鼓勵。

四、游戲評價、課後拓展

在學生作業完成之後,教師和學生一起將作業布置在教室四周的牆壁上的「果樹」上,其實是一個形象的作業欄,再次創設一個絢爛的「秋天」的情境,先請學生說說自己的畫,再讓學生自由欣賞,由學生在欣賞評議的過程中可以取他人之長,補己之短。同時也鍛煉了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培養了學生善於挖掘真、善、美的良好個性,在學生評價的基礎上,我也對他們的作品進行點評,關注每個學生,關注每幅作品,以鼓勵為主讓孩子們體驗到成功的樂趣。接著給每位學生一枚即時貼製成的「小果實」,告訴小朋友:「在你最喜歡的的畫下帖上小果實,老師在喜歡的畫下帖上大果實。」由果實的個數最後評出最受大家喜愛的畫,送給小作者秋娃娃的頭飾。

我留給小朋友問題:「小螞蟻、大雁、蟈蟈等動物在秋天會干什麼呢?我們該向誰來學習呢?」要求小朋友回家問問爸爸媽媽或自己到書上、到生活中尋找答案,設計這一環節的目的是讓學生關注身邊的每一件事,每一個生命,同時要做一個勤勞、善良的人,最後在《小蘋果》的音樂聲中結束這一課。

⑺ 美術課游戲教案怎麼寫

寫教案的具體內容包括以下十項:
一.課題(說明本課名稱)
二.教學目的(或稱教版學要求權,或稱教學目標,說明本課所要完成的教學任務)
三.課型(說明屬新授課,還是復習課)
四.課時(說明屬第幾課時)
五.教學重點(說明本課所必須解決的關鍵性問題)
六.教學難點(說明本課的學習時易產生困難和障礙的知識點)
七.教學過程(或稱課堂結構,說明教學進行的內容、方法步驟)
九.板書設計(說明上課時准備寫在黑板上的內容)
十.教具(或稱教具准備,說明輔助教學手段使用的工具)
在教案書寫過程中,教學過程是關鍵,它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一)導入新課
1.設計新穎活潑,精當概括。
3.提問那些學生,需用多少時間等。
(二)講授新課
1.針對不同教學內容,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
(三)鞏固練習
1.練習設計精巧,有層次、有坡度、有密度。
(四)歸納小結
(五)作業安排
布置那些內容,要考慮知識拓展性、能力性。

⑻ 怎麼寫大班美術教案

大班美術教案:豐富多彩的賀卡
活動目標:
1、探索嘗試設計賀卡,充分想像畫出與眾不同的自己喜歡的畫面。
2、掌握賀卡的製作的技能,能用不同的力度和色彩表現畫面的主次層次。
3、在學會製作不同類型的賀卡的基礎上,讓幼兒創造性的裝飾各種圖案,發展幼兒的創新能力。
活動准備:油畫棒、試塗顏色的砂紙、人手一件半成品砂紙賀卡、作品展示區 各種賀卡彩筆 各種紙卡
活動流程:
一)欣賞各種賀卡,進行發散思維:
看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什麼禮物?
1、擴散思維:了解賀卡的種類:生日卡、賀年卡、畢業卡、聖誕卡、節日卡……、
問:你在哪裡見過賀卡?它們都是什麼形狀的?這些賀卡有什麼用處?讓幼兒知道:賀卡可以傳達友誼,表示相互祝福之情。
2、發散思維:為不同的賀卡分類:(根據材料、形狀、內容、圖案不同進行分類)
3、一點向多點發散思維:了解賀卡的演變:
樹葉賀卡——紙賀卡——電子賀卡(幼兒根據賀卡的不同進行討論,說說自己賀卡的種類。)
二)創新製作賀卡:
1、幼兒觀察砂紙的特點,砂紙和白紙的不同之處。砂紙和白紙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引導幼兒大膽講述砂紙與白紙的不同之處。
(白紙光滑、塗上顏色鮮艷,砂紙底色深、粗糙、上面有小沙礫、對油畫棒的著色力較好。)
2、畫畫時用什麼樣的方法塗色呢?師幼共同用手指撫摸手背的方法感受力度的輕重。(塗底色時用油畫棒平貼在砂紙上輕輕的掃過。畫主要景物時要用力,象手指重重的按在手背上。)
3、你喜歡什麼顏色?
引導幼兒大膽在砂紙上試塗各種顏色,探索發現適合砂紙畫選用的顏色。(白色、粉色、黃色、天蘭色、桃紅色、淺綠色、紫羅蘭等一些色彩艷麗的顏色,還可以讓幼兒試用先塗白色打底,再塗紅色、深藍、綠色等顏色。)
4、引導幼兒大膽講述賀卡准備送給誰?(這么美麗的砂紙畫賀卡你想送給誰?)
從畫面的主次層次表現情況、顏色的選擇、內容的表現的情況。問幼兒你在賀卡裡面畫些什麼內容?鼓勵幼兒大膽講述想要送給什麼人。
三)郵寄賀卡
利用周末請家長幫忙把自己製作的賀卡郵寄給你最喜歡的人。並把結果反饋給老師。
八、 活動反思
1、活動層層遞進,孩子的感受層層深入。
本次活動由搜集賀卡、欣賞賀卡、設計賀卡等組成一系列的活動,在整個活動中孩子們通過看看、畫畫、貼貼、寫寫、剪剪這樣由淺入深地進行了探索,他們的感受也應該是層層遞進的。孩子們從最初的搜集到欣賞再到設計和郵寄,是一個極其自然而流暢的過程,每一次活動都是下一次活動的基礎和鋪墊,這與老師的精心預設與隨時生成是密不可分的,因為老師要根據孩子每次的經驗水平和現實表現進行調解,才會使孩子在每次的活動中都有所收獲

大班美術教案:紙杯掛表
教學目標:
1、學慣用一次性紙杯製作掛表,培養幼兒剪、塗、固定的動手能力。
2、認識表上數字的意義及認識區分時針和分針。
3、通過用廢舊的一次性紙杯來進行創作變廢為寶,增強幼兒的環保意識。
教學准備:
廢舊的一次性紙杯數個、剪刀數把、水彩筆數套、繩子數根、膠帶一卷、大掛表一隻、圖釘一盒、卡紙做的分針時針數套。
教學過程:
一、開始部分
出示大掛表,請幼兒觀察,提問:它的作用是什麼?表上面都有什麼?它們各自的作用是什麼?幼兒討論回答。
教師總結:表是用來掌握時間的,一天共有24個小時,白天12個小時,晚上12個小時,表上面有1—12的數字,有兩個表針,長的是分針,短的是時針,時針跑兩個數字間一個空格是一個小時,分針跑一周是一個小時。今天我們自己做一個掛表如何?
二、基本部分
1、出示紙杯,這是一隻廢舊的紙杯要丟掉的,為了減少對地球的污染,保護我們生活的家園,我們可以將它變廢為寶,你們想想可以做些什麼呢?發揮幼兒的想像進行討論,教師加以引導。現在,我要把紙杯做一隻小掛表來裝飾我們的活動室,你們覺得如何?
2、介紹示範製作過程
(1)用剪刀從杯口向下至杯底隨意剪成數條。 、
(2)把剪好的條條從杯底向外壓成象一盛開的太陽花狀,把條條塗上自己喜歡的顏色或花紋進行裝飾。
(3)用膠帶在其中一片花瓣上粘上繩子,用黑水筆在杯底粘繩子的花瓣正下方寫上數字12,其餘1-11的數字如掛表數字一樣填寫一周。
(4)將分針時針用圖釘固定在杯底中心位置,針頭用膠泥堵上防止扎傷,就這樣一隻漂亮的紙杯掛表就做好了。
3、交待注意事項
(1)使用剪刀時,不要把剪刀頭對准別人或自己,防止扎傷。
(2)把紙杯剪成條條時,盡量剪勻稱,以免影響視觀效果。
(3)在填寫數字12時,先拎起繩子找准正上方。
(4)在固定時針分針時注意保護自己,防止扎傷。
4、分發製作材料,請幼兒自己動手製作,教師巡迴指導,適時協助個別幼兒,鼓勵幼兒堅持獨立完成作品。
三、結束部分
1、展示幼兒作品,讓幼兒相互欣賞並評價同伴的作品,最後教師總結評價幼兒作品。
2、教師把幼兒的作品分別掛起來裝飾活動室,給孩子以成功感,鼓勵孩子在家也做一些變廢為寶的作品帶給同伴一起分享。

大班美術教案:會變的嘴巴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在觀察、講述嘴巴的基礎上用線描的方式畫出嘴巴的基本特徵與不同造型,發展幼兒細致的觀察力。
2、啟發幼兒通過置換、方位轉換等方式在嘴巴原型上進行創造想像,發展想像力、創造力及美術表現力。
3、在活動中培養幼兒與同伴協商、合作的能力。
活動准備:多媒體課件(不同的嘴巴照片、有代表性的幼兒作品);8張白紙、16隻勾線筆;背景音樂;投影儀。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題。
師: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張嘴巴。嘴巴有什麼用?(說話、吃東西)
(二)觀察嘴巴。
1、師:嘴巴確實是人身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嘴巴到底是什麼樣的呢?請你們觀察一下旁邊的小朋友,然後來告訴大家。(幼兒相互觀察後回答嘴巴的基本特徵,如2片嘴唇、唇線形狀等。)
指導語:
(1)看看嘴巴有哪幾部分組成?(幼兒回答後請出朋友指給大家看,下同)
(2)上唇線和下唇線的線條一樣嗎?上唇線看起來是什麼線條?下唇線呢?
(3)嘴唇上有什麼線條?是短的線還是長的線?
(4)顯示多媒體,師小結:嘴巴有上下2片嘴唇,上嘴唇象一條波浪線,中間凹進去形成一個三角。下嘴唇由一條長的弧線組成。嘴巴輕輕地閉合,當中可以再畫一條線將上下兩片嘴唇分開。
2、師:嘴巴可神奇了。我們的心情不一樣,嘴巴的形狀也會不一樣。(播放第一張嘴角向上翹的微笑嘴巴)這是一張怎麼樣的嘴巴?嘴巴里露出了什麼?
3、繼續播放照片,依次有撅起的(生氣)嘴巴、歪嘴巴、吐舌頭的嘴巴、舔舌頭的嘴巴、舌頭歪一邊的嘴巴、掛下來的(哭)嘴巴、成圓形的嘴巴、張開的(哈哈大笑或打哈欠)大嘴巴等,請幼兒一起學一學,然後說一說這是一張怎麼樣的嘴巴?猜猜他在干什麼或心情怎麼樣?個別嘴型是怎麼樣的?
師:原來人的表情不一樣,嘴巴也會有不一樣的造型。
(三)寫生畫嘴巴。
1、師:嘴巴真的很神奇,可以變出不同的造型。我們也來變一變。(幼兒變造型)我覺得你們的嘴巴也很有趣,很想把你們的嘴巴畫下來。教師請出其中一人當嘴巴模特。他的嘴巴是什麼樣子的?
2、師用線描的方法將它畫下來,邊畫邊講述觀察的方法。
3、師:請你們也來畫一畫小朋友的嘴巴,好嗎?前後2人成為一組,一人當嘴巴模特,一人當小畫家,畫下模特的嘴巴,好嗎?(請模特到前面來擺好嘴巴造型,堅持住。)
4、幼兒分工作畫。(背景音樂起)
5、作品展出。師:先謝謝模特。請小畫家將8幅作品貼到黑板上。師選取其中2—3張作品問一下:你畫的是誰的嘴巴?請模特上來對比一下,適當提出不足。
(四)想像畫嘴巴。
1、師拿出其中一張畫:你們覺得它象什麼?可以變成什麼?(幼兒想像講述)然後師將畫翻轉方向想像。
2、師取出不一樣的一幅畫,用同樣方法引導幼兒想像講述可以變什麼。
3、師:這里有幾張大一班小朋友的作品,看看他們把嘴巴變成了什麼。(欣賞作品,學習不同的畫法)
4、師:接下來我們就將嘴巴變變變,變成各種有趣的東西,好嗎?同樣是2個人合作,這回是兩個人一起畫,不過畫之前兩人要想好可以變什麼,然後用最快的速度將它畫下來。看看哪一組想法特別奇妙,合作得最好,還要畫得快。
6、幼兒將畫取回想像添畫。(背景音樂起)
7、作品在投影儀上展出。請個別幼兒講述作品內容。
8、總結:這么小的一張嘴巴都可以變成這么多有趣的東西,看來我們的生活中、大自然中還有很多細小的事物都可以拿來畫一畫、變一變,對嗎?

⑼ 寫美術教案要注意哪些問題,該怎麼寫

給你一篇實例你初中美術教案範例:
第二單元《春天的暢想》
第一課:感受春光,了解春天
一、教學課時:1課時(本課為第一課時)
二、學習領域:欣賞•評述
三、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引導學生通過欣賞與評析,體會自然美和藝術美共同的美感與不同表現方式。
2、能力目標:結合學生自己的觀察、發現,大膽地想像和聯想,幫助學生感受藝術家以不同角度、不同形式對春天的贊美,同時抒發自己對春天的感受,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和繪畫創作表現能力。
3、情感目標:
激發學生對美的發現與追求,對生命與自然的親近,加深學生對人與自然和諧共處、保護自然就是保護人類自己的體會。培養學生積極參與交流意識,感受成功的體驗。
四、教學重點:理解自然美和藝術美的相關知識及其間的關系。
五、教學難點:
讓學生能以討論與合作、比賽的方式,自己分析出作品中藝術家對春天贊美的角度與形式。通過對藝術家的作品與審美價值的了解、探究和體驗,理解不同藝術的不同表現形式。
六、教學准備:
1、 教師准備:多媒體課件(其中包括有關春天的文學作品、音像資料、圖片、音樂)
2、學生准備:課前預習本課,在課前通過上網、去圖書館查閱等途徑收集、摘錄描寫春天的文學作品片段與詩詞;中外藝術家表現春天的作品圖片;表現春天的攝影圖片及歌曲等。
七、教學過程:
(一)引導階段
1、創設情境,揭題引趣:
師:春天是自然界萬物復甦、生命萌動的季節,更是人們辛勤耕耘、播種希望的季節。在春風的吹拂下,春天的一切都充滿了活力,百草吐綠,百花爭艷,百鳥歡鳴,它孕育著生機,萌生著希望。下面,讓我們首先伴隨著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和一組表現春的攝影圖片一起來感受春光,了解春天吧!(板書課題)
課件展示:散文《春》的朗誦錄音和配景攝影圖片
2、分組討論,闡述春天的特點與美感:
問題(1):自然界的哪些現象向我們傳達了春天的信息?春天到了,可以組織哪些課外活動?
生(1):萬物復甦、鳥語花香、春意盎然、春柳葉綠、百花盛開……
生(2):春遊、寫生、植樹……
問題(2):結合課件和自己收集中的詩歌、圖片、音樂用一句話談談你對春天的感受或春天給人一種怎樣的美感?
3、探究、分析春天的象徵意義和表現形式:
問題(1):在一年一度傳統的春節中,有哪些風俗習慣向我們傳達了春天即將到來的信息?
生:貼春聯、掛燈籠、放鞭炮……
課件展示:春節時的民俗、生活圖片、民樂合奏《春節序曲》
問題(2):人們為什麼要在春節時貼春聯、掛燈籠、放鞭炮呢?春天象徵著什麼呢?
生:貼春聯、掛燈籠、放鞭炮這些風俗習慣寄託著人們對新的一年美好的憧憬,人們總是把春天作為一個美好的象徵,用春天來比喻新的開始和美好的青春。比如形容新生事物蓬勃萌發為「雨後春筍」……
問題(3):還可以用哪些形式來表現春天?
生:春聯、繪畫、音樂、雕塑、歌曲……
(二)發展認知階段
1、欣賞感受自然美與藝術美及其相互關系:
A、欣賞國畫《春》(現代) 王成喜
課件展示:攝影《梅花》與國畫《梅花》、毛澤東詩詞《卜運算元•詠梅》的書法與朗誦錄音
師:「春為一歲首,梅佔百花魁。」通過對比以上兩組圖片,談談畫家為什麼要用梅花來表現春天,傳遞春的信息?是怎樣把自然美和生命活動聯系起來的?
師:梅花有敢為天下先的勇氣一探春光,其它的百花也不甘示弱紛紛趕來向春姑娘報道。大自然為我們創造的春天可以說是一個百花園,生機盎然。大家現在可以一邊欣賞一組花卉圖片一邊構思:如果讓你們用這些花卉為題材表現春天,你准備怎樣表現呢?
課件展示:一組表現春天花卉的攝影圖片和門德爾松的鋼琴曲《春之歌》
板書:自然美——客觀世界中自然物、自然現象的美。
B、課件展示:攝影風景圖片《灕江》與畫家白雪石的國畫作品《灕江春》等。
問題:同樣是表現桂林山水的題材,自然美與藝術美有何不同?什麼是藝術美?自然美與藝術美又具有哪些共同的美感?
板書:藝術美——藝術作品呈現的美。二者關系——藝術美來源於現實美又高於現實美。
2、造型藝術作品與文學作品表現春天的不同特色和特點:
A、欣賞墨彩畫《溪》和國畫《初春》
課件展示:攝影圖片《春柳》與國畫《溪》、《初春》、童聲音樂《春》
師:「寒雪梅中盡,春風柳上歸」。冬雪消融,小溪潺流,碧綠清澈,在微風的吹拂下漾起道道波紋,嫩柳生機萌動,這一切都傳遞著春的消息。湖濱春柳吐綠,魚民在美好的春光里忙忙碌碌,魚舟來來往往,一片繁榮景象。多麼富有詩意的畫面呀!
B、欣賞國畫《梅石溪鳧圖》 (宋) 馬遠
課件展示:Flash動畫《梅石溪鳧圖》、蘇軾《惠崇春江晚景 》朗誦錄音和解析
教學設計:Flash動畫演示梅花怒放、群鴨戲水場景,點擊梅花、群鴨局部放大,對比攝影梅花、鴨子進一步認識自然美與藝術美的關系,感受文學與藝術不同的特點。
課件展示:一組自然界蜂蝶、小鳥、昆蟲迎春、鬧春的攝影圖片和音樂《鳥鳴》、女生合唱《春遊》。
C、欣賞國畫《春雨江南圖》 (現代) 李可染
師:每逢看到春雨,農民伯伯總是說:「春雨貴如油」!我們要說,春雨美如畫!而江南的雨景,無論是在畫家的畫中,還是在詩人的筆下,都別有一番情趣,意境深邃幽遠。宛如蘇軾《望江南》詞意「半壕春水一城花,煙雨暗千家」的寫照。
課件展示:一組表現春雨的攝影圖片、杜甫《春夜喜雨》朗誦錄音和背景音樂《春遊》
D、欣賞雕塑《春風》 (現代) 張德峰
課件展示:雕塑《春風》、音樂《望春風》、艾青散文《春姑娘》的朗誦錄音
師:散文中描寫的「春風」與雕塑《春風》表現的春風有何不同?
生:散文是以「春風」寫「春風」,雕塑《春風》則是將無形春風、春天有形化、具體化,刻畫成三位青春少女,像春姑娘一樣飄然而至,似乎看得見、摸得著,但也同樣充滿了美妙的詩意感受。
(三)課堂練習
請學生挑選自己熟悉的有關描寫春天的詩詞,簡短交流、思考後,用語言描述自己如果用繪畫來表現的畫面效果。例如:一樹春風千萬枝,嫩如金色軟於絲。雨前初見花間蕊, 雨後全無葉底花。蜂蝶紛紛過牆去,卻疑春色在鄰家。等等。
(四)結束延趣、課堂小節階段
課件展示:一組畫家描繪的有關春天的作品背景音樂《湖上春來水沉碧》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在一起感受了春光,暢想了春天,同時也放飛了理想與希望。「一年之計在於春」。我們不僅要珍惜自然的春天,更要珍惜人生的春天,把握青春,振奮精神,鼓足干勁去學習、去創造看看

閱讀全文

與書寫美術教案的基本要求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