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急需一篇中班音樂欣賞教案,最好帶音樂,,,,
您好,很高興幫您解決這個問題。
中班的小孩對童話故事是比較感興趣的。例如這首歌《小兔子乖乖》。可以讓孩子們邊做邊演。
1、首先唱一遍給孩子們聽
2、分角色
小兔子乖乖這個故事大概是這樣
兔媽媽有三個孩子,一個叫紅眼睛,一個叫長耳朵,一個叫短尾巴。
一天,兔媽媽對孩子們說:「媽媽到地里去拔蘿卜,你們好好看著家,把門關好,誰來叫門都別開,等媽媽回來了再開。」
兔媽媽拎著籃子,到地里去了。小兔子們記住媽媽的話,把門關得牢牢的。
過了一會兒,大灰狼來了,他想闖進小兔子的家,可是小兔子把門關得緊緊的,進不去啊!
大灰狼坐在小兔子家門口,眯著眼睛,在想壞主意,突然看見兔媽媽回來了,他連忙跑到一棵大樹後面躲起來。
兔媽媽走到家門口,推了推門,門關得緊緊的,就一邊敲門,一邊唱:
「小兔子乖乖,
把門兒開開!
快點兒開開,
我要進來。」
小兔子一聽是媽媽的聲音,一齊叫起來:
「媽媽回來啦!媽媽回來啦!」他們給媽媽開門,搶著幫媽媽拎籃子。嗬,媽媽拔了這么多紅蘿卜!
兔媽媽親親紅眼睛,親親長耳朵,又親親短尾巴,誇他們是好孩子。
那隻大灰狼躲在大樹後面,偷偷地把兔媽媽唱的歌記住了。他得意地想,這回我有辦法了。
第二天,兔媽媽到樹林子里去采蘑菇,小兔子們把門關好,等媽媽回來。過了一會兒,大灰狼又來了。他一邊敲門,一邊捏著鼻子唱:
「小兔子乖乖,
小兔子乖乖把門兒開開!
快點兒開開,
我要進來。」
紅眼睛一聽,以為媽媽回來了,高興地叫著:「媽媽回來啦,媽媽回來啦!」
短尾巴也以為媽媽回來了,一邊跑,一邊說:「快給媽媽開門,快給媽媽開門!」
長耳朵拉住紅眼睛和短尾巴說:「不對,不對!這不是媽媽的聲音。」
紅眼睛和短尾巴往門縫里一看:「不對,不對!不是媽媽,是大灰狼。」
小兔子們一齊說:
「不開,不開,我不開,
媽媽沒回來,
誰來也不開。」
大灰狼著急了說:「我是你們的媽媽,我是你們的媽媽!」
「我們不信,我們不信!要不,你把尾巴伸進來讓我們瞧一瞧。」
「好啦,我就把尾巴伸進去,讓你們瞧一瞧。」 小兔子乖乖
小兔子把門打開一點兒,大灰狼就把自己的尾巴伸了進來。嘿,一條毛茸茸的大尾巴。一,二,三,嘭——小兔子一齊使勁,把門關得緊緊的,大灰狼的尾巴給夾住了。
大灰狼疼得哇哇叫:「哎喲,哎喲,疼死我了。放了我,放了我!」
這時候,兔媽媽回來了,她放下籃子,撿起一根木棍,朝大灰狼的腦袋狠狠地打。
大灰狼受不了啦,使勁一掙,把尾巴掙斷了。他拖著半截尾巴逃到山裡去了。
兔媽媽這才鬆了一口氣,扔下木棍,拎起籃子,一邊敲門,一邊唱:
「小兔子乖乖,
把門兒開開!
快點兒開開,
我要進來。」
小兔子們聽見媽媽的聲音,搶著給媽媽開門,搶著幫媽媽拎籃子。嗬,媽媽采來了這么多蘑菇!
歌詞大概是這樣的:
小兔子乖乖,把門兒開開,
小兔子乖乖快點兒開開,我要進來。
不開不開,我不開,
媽媽沒回來,誰來也不開。
小兔子乖乖,把門兒開開,
快點兒開開,我要進來。
就開就開,我就開,
媽媽回來了,我就把門開。
Ⅱ 孔雀東南飛教案高中音樂
1、 了解「樂府」和「樂府詩」,了解《孔雀東南飛》在文學史上的地位。
2、 積累基本的文言知識點,指出「相」的用法。
3、 分析人物形象。
4、 學習鋪陳排比的手法。
5、 分析本詩開頭和結尾的特點。
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
古今中外,有許多可歌可泣、優美動人的愛情故事,不知道同學們有沒有聽過一些愛情傳說或故事呢?請同學們起來講述一下自己所知道的愛情故事……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個關於焦仲卿和劉蘭芝的盪氣回腸、催人淚下的愛情故事。
【介紹《孔》和「樂府」、「樂府詩」】
1、《孔》,見課文P95注釋①,另增加:全詩353句,1785字,被清代王世貞在《藝苑卮言(卮zhī言——卮,小酒杯。卮言,酒後之言,無稽之言)》中稱為「長詩之聖」。
2、注釋②上說《孔》是古樂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那麼,什麼是「樂府」呢?
樂府:原是西漢武帝劉徹設立的專管音樂的官署,它的具體任務是制定樂譜,培訓樂工,搜集歌詞,以備朝廷祭祀或宴會時演奏之用。「樂府詩」是指這個機構為配製樂曲而由文人製作或從民間採集的詩歌,這些詩歌主要是用來入樂的,但並不全部入樂。魏晉時期開始把「樂府詩」簡稱為「樂府」,於是「樂府」也由機構名稱演變為一種帶有音樂性詩體的名稱。中國文學自《詩經》楚辭後,繼之而起的就是兩漢樂府詩歌,而《孔》是其中最傑出的代表。
【介紹小序】
交代了時間、地點、人物、事件、成詩經過。序中的「遣」「逼」二字集中地體現了故事的矛盾沖突,全詩也圍繞著這兩個字展開情節。
【生字詞、文言基本知識點】(見課本,其中特別強調「相」字)
【內容介紹】
1、用5分鍾時間快速看看每一段對話各是哪個人物說的,然後請同學起來分角色朗讀,要求能切合人物性格特徵(如時間不夠,就不用分角色朗讀)。
2、內容結構(為節約時間,教師直接劃分段落並介紹內容結構,不用學生做)
起興(首兩句) 蘭芝被遣 開端 夫妻誓別 發展
蘭芝抗婚 發展 雙雙殉情 高潮 告誡後人 尾聲
【分析人物形象】(重點分析劉蘭芝,其他人物一筆帶過,點到為止)
把全班同學分成四個組分別分析劉蘭芝、焦仲卿、焦母、劉兄的人物形象,要求找出描寫這四個人物的段落或句子,然後根據這些段落和句子分別分析各自的性格特徵。
★劉蘭芝:美麗大方、才貌雙全、勤勞賢惠、果敢剛強、從容鎮定、重情重義、堅貞執著、不慕榮華富貴。
「十三能織素……及時相遣歸」
師:十三……,十四……,十五……,這叫什麼手法?
花這么多筆墨寫,突出了劉蘭芝的什麼?
劉蘭芝在十三歲時只學習了織絹,十四歲時只學習了裁剪衣服,十五歲只學習了彈箜篌,十六歲時只學習了誦詩書嗎?這叫什麼手法?
本段用了鋪陳排比、互文的手法,按時間順序進行縱向的鋪陳。羅列數字,是交叉表述,並非她在具體的那年裡只做了一件事情。突出蘭芝多才多藝、有教養的特點,後面的描寫突出了她的勤勞賢惠、果敢剛強。
「雞鳴外欲曙……精妙世無雙」
師:請用本段中一個詞概括本段內容(嚴妝)
本段用了什麼手法?此時此刻的蘭芝為何要嚴妝?(蘭芝是在什麼情況下嚴妝的?按一般的邏輯推理,在這種情況下本該是怎樣的表現?而蘭芝卻是怎樣做的,表現了什麼?)嚴妝時又為何要「事事四五通」?
用鋪陳排比的手法詳寫蘭芝離家的打扮,由足至頭、至腰、至耳、至指、至口、至步,一連串誇張性的鋪陳,旨在描寫她的美,更表現她的從容鎮定。「事事四五通」表明了她欲去卻又不忍遽去的矛盾心理和無奈,故意拖延時間。
「媒人下床去……鬱郁登郡門」
師:這段描寫對刻畫劉蘭芝的形象有何好處?(提示郡守家富有嗎?那麼蘭芝對這富有的郡守感興趣嗎?蘭芝想做什麼——心思依然在焦身上。所以這段鋪張的場面突出了蘭芝的什麼?)
用鋪陳排比手法寫太守辦喜事豪華場面,顯示蘭芝不為富貴所動的情操,也形成了太守家的喜和蘭芝、仲卿的悲之對照,強化了悲劇性。
總結:本詩鋪陳排比有利於塑造人物形象,也為詩歌帶來了聲律和色彩之美。
人物對話塑造性格:
1、和家婆的對話——「受母錢帛多,不堪母驅使」——不卑不亢,舉止得體。
2、和小姑的對話——有禮有節。
3、和焦仲卿的對話——對愛情的忠貞。
4、和家兄的對話——「處分適兄意,那得任自專」——外柔內剛。
★焦仲卿:忠於愛情、消極反抗、忍辱負重、是非分明。
★焦母:蠻橫無理、獨斷專行,對兒子軟硬兼施。
★劉兄:性行暴戾,趨炎附勢,尖酸刻薄,冷酷無情。
總結: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1、富有個性化的對話和語言 2、簡潔的人物行動刻畫(分析焦母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