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藝術教案 > 高一音樂課漢族民歌教案

高一音樂課漢族民歌教案

發布時間:2021-01-09 01:04:41

『壹』 想聽小學音樂課本中漢族民歌「簫」哪裡有

gggg,zi ji zhao!

『貳』 音樂《御風萬里》中漢族民歌的主奏是什麼樂器

小小竹排是歌吧?還沒聽過樂器演奏版-。 - 聽過薩克斯版本的月亮河,不知道你要找的是她么

『叄』 漢族民歌的起源與民俗的關系

樓主你現在覺得漢族民歌是什麼樣的呢?

民歌起源和民俗有著密切聯系,是版反映人們生活權,社會,自然等各種事物的重要藝術表現形式。詩經就是一部最早的漢族民歌集,反映了當時的習俗,文化,祭祀,風景等各種人類及自然活動
由於漢族分布廣泛,歷史悠久,所以每個地區的民歌風格都不盡相同。
整體來說《踏歌》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漢民族傳統歌舞。踏歌是古時勞動人民休閑時的一種歌舞。一邊用腳踏出舞步,一邊唱歌。是一種雅俗共賞的民族歌舞,由於踏歌產生於田間,所以與當時的社會民俗有著牢不可分的關系。

再說說東北漢族的秧歌,秧歌的歷史很短,但是來頭不小。 眺秧歌時穿的大紅大綠的服裝並不是很符合漢人的審美特徵。 這是因為由於東北漢人居住的地方是多民族聚集區, 秧歌的起源就是北方一些信仰薩滿教民族的儺舞。 是他們祭神時所跳的舞。
所以跳秧歌時的服裝獨具一格。

民歌的內容也是了解一個地區一個時代的可靠的資料。

『肆』 漢族民歌有哪幾類有些什麼特點

民歌是我國民抄族民間音樂體裁的一種襲,它是勞動人民長期在社會實踐中集體創造的,也是人民群眾在口傳心授中不斷再創造、再加工形成的。都凝結了無數人民群眾的心血和智慧。我國漢族民歌中,有東北民歌、陝北民歌、江北民歌等,雖然都是漢族民歌,但由於地區的不同和風俗、語言等的差別,音樂風格也有相當大的差異。漢族民歌的體裁多種多樣,通常分為勞動節號子、山歌小調三大類。

『伍』 漢族民歌的體裁和音樂特點

體裁劃分依據:社會生活條件、歌唱場合、社會作用以及音樂表現方法和音專樂特徵。﹡屬分類:族民歌劃分為勞動號子、山歌、小調三種。 勞動號子:搬運號子、工程號子、農事號子、作坊號子、船漁號子。

山歌:放牧山歌、田秧山歌、一般山歌[信天游、花兒、山曲、爬山調、 神歌])小調:1.由明清俗曲演變而來的小調(孟姜女調、鮮花調、綉荷包調、剪靛 花調)2. 地方性小調。3. 歌舞性小調(花鼓調、燈調、花燈調、採茶調、秧歌調、跑旱船)

民歌類別:

漢族,由於人口較多,文化發展歷史一般也較長,從全國角度來看,是有其特殊地位的。

(5)高一音樂課漢族民歌教案擴展閱讀:

民歌相關:

江淮民歌:

包括淮河流域的蘇中、蘇北、安徽大部、西面以大別山與江漢民歌區為界。使用江淮方言。民歌以田歌、小調突出、山歌次之。聞名的曲目有《茉莉花》、《楊柳青》、《鳳陽花鼓》、《彼根蘆柴花》等。


江浙平原民歌:

包括江蘇南部、上海、以及浙江大部,乃古代的吳、越之地。使用方言為吳語。民歌以小調為主,聞名的曲目有《紫竹調》、《無錫景》、《茉莉花》、《哭七七》、《對鳥》等。

『陸』 漢族民歌的民歌體裁

中國民族音樂基本上由宮廷音樂、文人音樂、宗教音樂、民間音樂四部分構成。
漢族民間音樂分為民間歌曲,民間歌舞音樂,說唱音樂,戲曲音樂,民間器樂5部分。
漢族民歌的體裁(哪幾類?劃分依據?各自特點)
體裁劃分依據:社會生活條件、歌唱場合、社會作用以及音樂表現方法和音樂特徵。﹡分類:族民歌劃分為勞動號子、山歌、小調三種。 勞動號子:搬運號子、工程號子、農事號子、作坊號子、船漁號子。
山歌:放牧山歌、田秧山歌、一般山歌[信天游、花兒、山曲、爬山調、 神歌])小調:1.由明清俗曲演變而來的小調(孟姜女調、鮮花調、綉荷包調、剪靛 花調)2. 地方性小調。3. 歌舞性小調(花鼓調、燈調、花燈調、採茶調、秧歌調、跑旱船)
(一)勞動號子的種類:搬運號子,江蘇北部《挑擔不怕扁擔彎》四川《板車號子》工程號子,四川《打夯歌》湖南《打硪歌》農事號子,浙江海寧《車水號子》涪陵《圓場號》作坊號子,四川自貢《人工號子》漁船號子, 陝北《黃河船夫曲》四川《川江船夫號子》
(二)勞動號子的特徵:1.音樂性格.表現方法:堅實有力、粗擴豪邁的.自然朴實的。2.歌詞:實詞,領唱者。虛詞,幫腔。 3.節奏:固定的,周期反復。4.歌唱形式:以一領眾和為主,也有獨唱、對唱、齊唱。5.曲式結構:短小簡朴,重復性。
(一)山歌的種類 A;1.放牧山歌、2.田秧山歌略。3、一般山歌 :
.信天游[名詞解釋:信天游主要流行在陝西北部和寧夏、甘肅的東部,高亢奔放、深沉質朴,反映了黃土高原人民的精神風貌;以歌唱愛情,歌唱生活的艱辛和離愁別緒者為多。特點:上下句結構(七字句較多),上句喜用比興,下句點主題,句尾押韻。《腳夫調》《槐樹開花》《藍花花》《我的哥哥當了紅軍].花兒[寧夏,甘肅、青海。「花兒會」,定情歌。《上去高山望平川》《一對鴿子虛空里飛》.山曲(酸曲)[山西西北,陝西。走西口。特點:內心痛楚、凄切的深情。《人家都在你不在》(山西河曲).神歌[川南宜賓地區、重慶市郊縣和川西崇慶縣等地。神歌神歌歌詞含蓄、文學性較強,感情細膩深厚,四句體結構較多。《槐花幾時開》、《郎打哨子應過溝》。
B.山歌按不同的歌唱方法分為:高腔山歌,平腔山歌,矮腔山歌。
(二)山歌的特徵
山歌歌詞:反映了農村生活的方方面面,即興創作,歌詞以七字句為主,較多使用襯詞,山歌中最多使用語氣襯詞,語氣襯詞與自由延長音或拖腔的結合,形成山歌獨有的特徵。
山歌音樂:奔放、嘹亮。廣泛使用自由延長音與拖腔。自由延長音與曲首、曲尾的呼喚性襯詞結合形成前腔或後腔,為山歌所獨有的特徵。
歌唱形式:獨唱居多,另有對唱,數人接唱、齊唱、一領眾和等。
曲式結構:大部分短小單純、多樣化。密集性與抒情性相結合。南方的山歌中四樂句單樂段較多。a''b''
三、小調﹡概念:又稱小曲、俚曲、俗曲等。一般指休閑娛樂時演唱的歌曲。
作用:詠嘆心情、消遣助興
(一)小調的分類:(由明清俗曲演變而來的小調。地方性小調。歌舞性小調)1.由明清俗曲演變而來的小調:[孟姜女調(善於表達凄苦哀怨、婉轉動人之情。多徵調式及起、承、轉、合的句體單樂段)鮮花調(部分都是茉莉花原詞)綉荷包調、剪靛 花調]2.地方性小調。2.歌舞性小調(花鼓調、燈調、花燈調、採茶調、秧歌調、跑旱船)
(二)小調的特點:1,結構較為嚴謹、即興性少。轉向定型化,藝術上較成熟。2,旋律性強、曲調流暢而優美。有著曲折、多樣的旋法。3,節奏、節拍多規整、均衡。南方小調節奏較平穩、北方小調常見切分和弱起節奏。歌詞比較固定,4,演唱形式有獨唱、對唱、一領眾和等。常有樂器伴奏。5,常見的曲式結構是對應式和起承轉合式。

『柒』 按漢族民歌的社會功能、藝術特點可分為哪幾類

勞動號子、山歌、小調三類。

勞動號子:勞動號子簡稱「號子」,北方常稱「吆號子」,南方常稱「喊號子」。號子是直接伴隨體力勞動,並和勞動節奏密切配合的民歌。它產生於勞動過程中,直接為生產勞動服務,真實地反映勞動狀況和勞動者的精神面貌,其音樂形象粗獷豪邁、堅實有力,是某些體力勞動中不可缺少的有機部分。勞動號子是產生並應用於勞動的民間歌曲,具有協調與指揮勞動的實際功用。在勞動過程中,尤其是集體協作性較強的勞動,為了統一步伐,調節呼吸,釋放身體負重的壓力,勞動者常常發出吆喝或呼叫。

山歌:山歌是指人們在田野勞動或抒發情感時即興演唱的歌曲。它的內容廣泛,結構短小,曲調爽朗、情感質朴、 高亢 、節奏自由 。山歌,主要集中分布在高原、內地、山鄉、漁村及少數民族地區。流傳極廣,蘊藏極豐富。山歌是中國民歌的基本體裁之一。泛指流傳於高原、山區、丘陵地區,人們在行路、砍柴、放牧、割草或民間歌會上為了自娛自樂而唱的節奏自由、旋律悠長的民歌。近些年有音樂家和學者認為,草原上牧民傳唱的牧歌、贊歌、宴歌,江河湖海上漁民唱的漁歌、船歌,南方一些地方婚儀上唱的"哭嫁歌",也都應歸屬於山歌。

小調:小調,中國漢族民歌體裁類別的一種。一般指流行於城鎮集市的漢族民間歌舞小曲。經過歷代的流傳﹐在藝術上經過較多的加工﹐具有結構均衡﹑節奏規整﹑曲調細膩﹑婉柔等特點。漢族民間俗稱很多﹐如小曲﹑俚曲﹑里巷歌謠﹑村坊小曲﹑市俗小令﹑俗曲﹑時調﹑絲調﹑絲弦小唱等﹐小調是晚近才通用的一種統稱。

閱讀全文

與高一音樂課漢族民歌教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