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學前教育大班關於端午節的教案怎麼寫
活動設計背景
端午節對中班幼兒來說,比較陌生。再過幾天就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了,班裡的劉彩萍從家裡帶來了粽子,其他孩子圍著她轉,只聽見她說:「這是我媽媽自己包的粽子,不是買的,很好吃的。另一個說:「要蘸白糖才好吃」、「蜜糖也行」……孩子們七嘴八舌地議論開了。
本活動設計,讓幼兒初步感知一些中國民俗文化,從而激發幼兒對民族文化的興趣和情感,又因為中國民族的文化源遠流長,而中班幼兒的認知特點具體直觀形象,故本活動設計通過包粽子、看圖片、采艾草、做龍舟、賽龍舟等,使孩子有一些感性的認識,從而使幼兒熱愛祖國的情感。
活動目標
1、知道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
2、了解端午節有掛艾草以驅毒避蟲的習俗,有賽龍舟的習俗,還有許多傳說、故事、兒歌,如:有關屈原的傳說等。
3、端午節有特別的食品——粽子,它是多種形狀、多種口味的。
4、參與端午節活動,萌發對民族文化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1. 了解民俗民風。
2. 自製自玩龍舟
活動准備
粽子,做龍舟的材料,賽龍舟的錄像或圖片。
活動過程
講講來歷 包粽子、看圖片 采艾草 製作 玩劃 學讀《過端午》 ( 延伸)
------- ─→ ------------- ─→? ─→? ─→? 畫畫
故事兒歌 生 活 龍舟 龍舟 賽龍舟
A、師讀兒歌、講講端午節的來歷
(1)師讀:五月五,過端午。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賽龍舟,喜洋洋。老師講屈原的故事。
(2)介紹端午節兩項主要慶祝活動:包粽子、劃龍舟。
B、包粽子、看圖片
(1)向幼兒介紹包粽子的材料,(粽葉,糯米,線)。示範包法,幼兒用紙片折「粽子」。
(2)幼兒看圖片,引導幼兒體會粽子的獨特口味。
(3)知道粽子是中國的特色點心,各地方包的形狀各異,有三角粽,有長條粽。口味不同,有紅棗餡,有肉餡,有無餡的。
(4)吃粽子時,我們習慣蘸蜂蜜糖,或者白糖,這樣吃起來更香。
C、采艾草、用途
(1)師出示艾草,讓小朋友們觀看。在我們農村地區,艾草通常是長在田野邊。(2)它的作用是驅蚊,辟邪。把它插在門上。
D、製作龍舟
(1)讓幼兒欣賞龍舟大賽的錄像和圖片,激起幼兒自製自玩的興趣。
(2)製作龍舟。
將布圍在用兩根竹竿做成的船身上。貼上各種彩色紙條。
畫一個龍頭,製作龍的頭飾。
E、劃龍舟
組織幼兒進行「龍舟大賽」。船頭的幼兒頭帶龍的頭飾,其餘兒童排成一隊坐在龍舟里,按鑼鼓節拍作劃船動作。也可兩舟之間開展競賽,哪隊動作整齊哪隊為勝。
F、延伸
通過學念《過端午》,畫畫《賽龍舟》來增強過端午節的感受。最後,請小朋友們表演朗讀端午節的兒歌。:五月五,過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賽龍舟,喜洋洋。
教學反思
1.本課是一節社會課,我把這一節課的重點放在讓幼兒通過了解端午節的傳統習俗,萌發對民族文化的興趣。引導幼兒通過學習以多種表現形式創造端午節氣氛。在教案的設計上,整個教學內容安排緊湊也有一定的條理,首先我有針對性地選取了幼兒的兒歌作為課題切入點,一開始就給幼兒創造美好的情境。在課堂中我設計了以多種形式表現端午節來開闊幼兒眼界,增加幼兒的學習熱情,比如,包粽子,做龍舟,劃龍舟等。
2. 但是,在教學過程中也存在了很多不足的地方。如在感受「做龍舟」的環節中,由於一些需要活動內容設計不全面,幼兒感受的過程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分析原因主要是因為教師的示範不夠;另外,幼兒視覺感受的第一資料.圖片的製作上也有一些缺點。這首兒歌簡潔押韻,琅琅上口,深得孩子們的喜歡,他們津津樂道的是吃粽子,賽龍舟,以及門上插起來的艾草。但是對端午節的來歷,對屈原這樣一個歷史人物並不感興趣。意識到孩子們的不足,我要給幼兒講述屈原愛國的故事,還要通過音像資料,圖片,加深孩子們對屈原的認識。
3.如果讓我重新上這節課,我會更加多方位地去了解孩子的認知以及知識上的儲備,為孩子們量身定做,製作合理的教學計劃,促建孩子的發展。
Ⅱ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五彩的端午節》
今天是「端午節」我為了讓幼兒了解端午節的由來,給幼兒講了屈原的故事,引出了過端午節吃粽子的習俗,讓幼兒動手包粽子,為孩子准備好包粽子的材料,因此,每個幼兒都興致勃勃的動起手來,讓孩子感受辛勤的勞動能換來美食。 活動目標 1、讓幼兒了解端午節傳說和習俗; 2、 了解粽子的外形特徵,知道粽子有不同風味; 3、 願意動手嘗試,初步了解包粽子的方法。體驗動手操作的快樂。 重點難點 重點:讓幼兒認識粽子 難道:讓幼兒嘗試自己包粽子 活動准備 糯米、粽葉、粽子繩、配料、豆沙、大棗、鹹肉、果脯、五綵線等 活動過程 1、 老師講端午節的傳說,然後給小朋友帶上五綵線; 2、 老師帶著小朋友進入廚房,認識包粽子的各種材料; 3、 請炊事員為幼兒做示範怎樣包粽子,用粽繩紮好,重點示範卷粽葉和取、包、捆、扎的方法; 4、 幼兒親自動手嘗試著包粽子,教師及廚房工作人員協助幼兒卷葉、捆紮,也可以讓幼兒兩人一組共同包成,在幼兒需要時,教師或炊事員可手把手的教幼兒包粽子; 結束:粽子煮好後讓幼兒把自己包的粽子,解開系粽子的繩子,打開粽葉,觀察粽子裡面有什麼顏色的。 延伸:老師讓幼兒吃粽子,說一說自己吃的是什麼味道的粽子。
Ⅲ 小班手工《彩色粽子》教案
活動目標:
1.知道粽子是端午節的節日食品,通過觀察,了解粽子是由粽版葉、糯米等包成的。權
2.喜歡吃粽子,通過品嘗活動進一步感受節日的愉快。
活動准備:
1.粽葉、糯米、棉線。
2.煮熟的粽子、生粽子人手一隻。
活動過程:
1.觀察粽子,知道粽子是端午節的節日食品,激發活動興趣。
2.進一步觀察粽子的外形、氣味等特徵。
★指導語:粽子是什麼樣子的?聞起來有什麼味道?
3.觀察包粽子的材料,了解粽子的製作過程。
(1)知道材料的名稱,了解其用途。
★指導語:包粽子需要哪些材料呢?怎麼包?
(2)觀察老師包粽子、煮粽子的過程。
4.品嘗粽子,體驗快樂。
(1)探索剝粽子的方法。
(2)品嘗粽子,與同伴說說自己吃的粽子的口味及自己吃粽子的心情。
Ⅳ 快樂的端午節教案
龍舟競渡又稱「賽龍舟」、「劃龍船」、「龍船賽會」等,是一種具有濃郁的民俗文化色彩的群眾性娛樂活動,同時也是一種有利於增強人民體質,培養勇往直前、堅毅果敢精神的體育運動。因此,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運動委員會於1984年5月16日作出決定,將龍舟競渡列為正式比賽項目。當年10月,在廣東佛山舉行了全國首屆屈原杯龍舟賽。1985年6月6日,中國龍舟協會在湖北省宜昌市宣告成立。1985年7月,第二屆屈原杯龍舟賽在葛洲壩三江航道舉行,觀眾多達十餘萬。這樣的龍舟競渡至今已舉行了幾十屆。近年來的龍舟競渡,賽制趨於完善,規模也越來越大,並向國際性賽事進展。龍舟競渡需要寬而深的江海湖泊,水域淺小浮不起船的地方就競渡不成了。於是,淺水地的人們就做成「旱龍舟」,在街市、高台、場地上遊走,俗稱「迎鬼船」。江西一帶有這樣的風俗,時間亦在端午節。龍舟競渡前一般都要舉行隆重的祭祀儀式。如在屈原投水的汨羅江畔,每年龍舟競渡前,都要先祭屈子廟。來自四面八方的男女老幼,抬著龍頭,一批一批地匯聚在屈原像下,叩拜、弔唁、以粽子、包子、酒水等祭奠。然後由主祭人將一條紅綢繫到「頭龍」的頭上,由「頭橈」將龍頭扛到江邊洗澡,洗完後將龍頭安於船首,這才開始賽龍舟。地域不同,講究不同。有的地方出龍前數日,要祀神演試一番,名曰「下水」。上岸送神,稱作「撥龍頭」。競渡的組織者,年前率眾位游手,將一根帶葉竹竿豎立橋頭,以便來年「出龍認色」,其名曰「鑽五」;月朔互相往來,名曰「拜客」,等等。有的地方還流行「做勝會」——即由看船上的遊客買土罐或鴨子,擲入水中,由參與競渡的龍舟,入水爭奪以為娛樂。龍舟就是船上畫著龍的形狀或做成龍的形狀的船。賽龍舟是中國民間傳統水上體育娛樂項目,已流傳兩千多年,多是在喜慶節日舉行。是多人集體劃槳競賽。史書記載,賽龍舟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興起的。由此可見,賽龍舟不僅是一種體育娛樂活動,更體現出人們心中的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
Ⅳ 教師節中班美術課教案
活動准備
物質准備:油性筆及瓷磚每幼兒人手一份。
知識准備內:帶幼兒觀察柳樹容,觀察其枝條和葉子的特徵。
活動目標
培養幼兒認真觀察和大膽表現的能力。
學慣用弧線畫柳條,用點畫的方法畫春天柳條上的嫩葉。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觀察柳樹,說說枝條和葉子的的特徵。
2.教師示範柳條的畫法。
3.提出作畫要求:先畫枝條再畫柳葉;大膽作畫。
4.幼兒作畫,教師重點指導柳枝的畫法。
5.展示幼兒作品並評價。
Ⅵ 小學美術中秋節詳細教案怎麼寫
您好,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字數限制,後面的發圖,可以用文字掃描得到上面的文字。
詳細教案:
一、活動目的:
1、中秋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通過中秋節讓學生初步理解中國傳統節日中所蘊涵的文化內核,真正了解節日,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幫助青少年增強科學節日文化理念,弘揚創新節日文化。
2、介紹中秋節的來歷,了解中國各地過中秋的風俗。
3、增強學生愛父母愛家鄉愛祖國的感情,讓節日真正給我們帶來快樂與幸福。
二、活動時間:2018年9月25日
三、活動准備:蘇軾的《水調歌頭》ok帶、中秋燈謎、圖畫、月餅
四、活動地點:八班教室
五、活動過程:
老師導入:中秋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從去年開始,國家把這個節日定為法定節日,休息一天。從而可以看出,中國逐漸對傳統文化和民俗越來越重視。今天我們一起來走進中秋佳節,一起來感受中秋佳節。
一 、中秋節的來歷和風俗
1、 中秋節的由來
老師:同學們,每當天氣晴朗的夜晚,天空上有什麼,月亮像什麼,
出示圓形月餅,讓學生比較。
老師:月亮在最圓的時候是什麼日子,
說中秋節的由來。
老師:誰知道中秋節的來歷,
小結:同學們都說得很好,八月十五中秋節的時候月亮圓滿,象徵團圓,所以也叫團圓節。它起源於魏晉時期,在唐朝初年成為我們國家固定的節日,這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傳統節日。中秋的另一個說法是:農歷八月十五這一天剛好是稻子成熟的時刻,每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是秋報的遺俗。
2、中秋節的傳說與民間故事
老師引:中秋節在我們中國人眼裡,可是非常重要的佳節。「月圓人團圓」,
那是一個溫馨和諧、及富詩情畫意的節日。中秋節最有名的傳說故事就是嫦娥奔月了
老師:有誰能來講講有關中秋節的傳說,中秋節的起源及一些民間故事, 生:嫦娥奔月:
指名講述嫦娥奔月的故事。
引導學生講述不同版本的傳說,吳剛伐桂;玉兔搗葯等等。
老師:看來中秋節是最有人情味、最詩情畫意的一個節日。
3、學生介紹中秋節的習俗
老師引:好,聽了我給你們講的故事,你們一定意猶未盡吧。現在我們請嫦娥姑娘來給我們介紹中秋節有趣的傳統習俗。
Ⅶ 幼兒園美術線描畫:賽龍舟的教案與反思
1. 學慣用大月牙形畫龍舟的外形. 2. 學慣用水平線、垂直線、斜線、波浪線螺旋線和弧線裝飾龍舟。 活動准備: 1.幼兒看過龍舟的形象。 2.龍舟的各種形象圖片。 3.油畫棒、勾線筆、黃色紙各人手一份。 4.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1.請幼兒欣賞龍舟的形象圖片,觀察龍舟的外…… 1. 學慣用大月牙形畫龍舟的外形. 2. 學慣用水平線、垂直線、斜線、波浪線螺旋線和弧線裝飾龍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