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藝術教案 > 小兔子乖乖音樂表演游戲教案

小兔子乖乖音樂表演游戲教案

發布時間:2021-01-08 11:48:57

① 藍天幼兒園小班第十周周計劃

二、預設活動總目標:
1、激發幼兒扮演角色的興趣和玩表演游戲的興趣。
2、在老師的幫助下,初步能按文學作品中的主要情節和角色對話、動作開展表演游戲。
3、通過與同伴共同玩表演游戲,感受與同伴共同游戲的樂趣。
4、學習並遵守游戲規則,學會收拾表演用具。
5、讓孩子學習在集體中大膽表現。
表演游戲:
小兔乖乖(一)
一、活動目標:
1、知道故事的名稱,熟悉故事情節。
2、初步掌握故事角色的對話。
3、感受與同伴共同游戲的樂趣。
二、活動准備:
1、了解孩子對故事「小兔乖乖」中故事情節和對話的熟悉程度。
2、故事的圖片、磁帶等。
三、活動指導:
1、以孩子比較熟悉的「小兔乖乖」的旋律引出故事「小兔乖乖」。
2、欣賞故事「小兔乖乖」,通過圖片讓孩子了解故事的主要內容。
3、通過提問,學習故事中的角色對話,知道故事中有幾個角色,它們都說了些什麼?
4、引導孩子想想、學學小兔、兔媽媽和大灰狼的對話應該是什麼樣的?
四、觀察與反思:
孩子們對故事「小兔乖乖」的情節比較熟悉,知道故事中有幾個角色,老師在講述故事時孩子們能很專心地聽著,呼應著,有的孩子還不時地做出開心、害怕的表情,聽到兔媽媽回來一邊敲門一邊唱歌時,會高興地唱起「小兔子乖乖,把門開開,……。」聽到大灰狼來敲門時,會用粗粗的聲調來表示;還會學小兔拒絕開門的歌聲:「不開不開我不開,媽媽沒回來,誰來也不開!」。但對角色的其它對話還不夠熟悉,與故事「拔蘿卜」一樣,對故事的講述部分不感興趣,只對唱歌部分感興趣。對故事中三隻小兔的名字,只有心琪小朋友能說出三隻小兔子的名字――長耳朵、短尾巴、紅眼睛。此外,孩子們還不善於表演,不會自己做出一些表演動作。在下次的游戲中,要讓孩子掌握角色的其它對話,初步學會角色的一些表演動作和表情,還要注意孩子傾聽習慣的培養。

② 小班表演小兔子給家人。表演小兔子給家人什麼意思,咋做了這題

二、預設活動總目標:
、激發幼兒扮演角色的興趣和玩表演游戲的興趣。
2、在老師的幫助下,初步能按文學作品中的主要情節和角色對話、動作開展表演游戲。
3、通過與同伴共同玩表演游戲,感受與同伴共同游戲的樂趣。
4、學習並遵守游戲規則,學會收拾表演用具。
5、讓孩子學習在集體中大膽表現。
表演游戲:
小兔乖乖(一)
一、活動目標:
1、知道故事的名稱,熟悉故事情節。
2、初步掌握故事角色的對話。
3、感受與同伴共同游戲的樂趣。
二、活動准備:
1、了解孩子對故事「小兔乖乖」中故事情節和對話的熟悉程度。
2、故事的圖片、磁帶等。
三、活動指導:
1、以孩子比較熟悉的「小兔乖乖」的旋律引出故事「小兔乖乖」。
2、欣賞故事「小兔乖乖」,通過圖片讓孩子了解故事的主要內容。
3、通過提問,學習故事中的角色對話,知道故事中有幾個角色,它們都說了些什麼?
4、引導孩子想想、學學小兔、兔媽媽和大灰狼的對話應該是什麼樣的?
四、觀察與反思:
孩子們對故事「小兔乖乖」的情節比較熟悉,知道故事中有幾個角色,老師在講述故事時孩子們能很專心地聽著,呼應著,有的孩子還不時地做出開心、害怕的表情,聽到兔媽媽回來一邊敲門一邊唱歌時,會高興地唱起「小兔子乖乖,把門開開,……。」聽到大灰狼來敲門時,會用粗粗的聲調來表示;還會學小兔拒絕開門的歌聲:「不開不開我不開,媽媽沒回來,誰來也不開!」。但對角色的其它對話還不夠熟悉,與故事「拔蘿卜」一樣,對故事的講述部分不感興趣,只對唱歌部分感興趣。對故事中三隻小兔的名字,只有心琪小朋友能說出三隻小兔子的名字――長耳朵、短尾巴、紅眼睛。此外,孩子們還不善於表演,不會自己做出一些表演動作。在下次的游戲中,要讓孩子掌握角色的其它對話,初步學會角色的一些表演動作和表情,還要注意孩子傾聽習慣的培養。

閱讀全文

與小兔子乖乖音樂表演游戲教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