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考駕駛證一共有幾個科目
考駕駛證現在一共有四個科目。
一、考試科目:
科目一: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和相關知識考試科目,考試題庫的結構和基本題型由公安部制定,省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結合本地實際情況建立本省(自治區、直轄市)的考試題庫。
科目二:場地駕駛技能考試科目,考試項目包括:倒車入庫、坡道定點停車與起步、直角轉彎、曲線行駛、側方停車。
科目三:道路駕駛技能考試科目,考試基本項目包括:上車准備、起步、直線行駛、變更車道、通過路口、靠邊停車、通過人行橫道線、通過學校區域、通過公共汽車站、會車、超車、掉頭、夜間行駛。
科目四:安全文明駕駛常識,考試項目:安全文明駕駛相關知識。
二、科目一科目四可不限次預約考試
科目一和安全文明駕駛常識考試沒有預約次數的限制。安全文明駕駛常識考試必須在科目三道路駕駛技能考試合格後才能參加,考試不合格的,可以直接申請補考,之前已通過的道路駕駛技能考試合格成績有效。
三、考試沒通過預約考試不能超5次
駕駛技能准考證明有效期內,科目二和科目三道路駕駛技能考試的預約次數各不得超過五次(即各有十次考試機會)。第五次預約考試仍不合格的,已考試合格的其他科目成績作廢,學員需要重新從科目一開始考試。
(1)山區道路安全駕駛教案擴展閱讀:
合格標准
1.交通法規及相關知識(科目一)——筆試,100分為滿分,90分以上為合格(包括90分)。
2.場地駕駛(科目二)——場內,實車。只分合格和不合格。倒車入庫、側方位停車、S彎、直角拐彎、坡道定點起步與停車,這五項必考且依次進行。100分為滿分,80分以上為合格(包括80分)大型客車、中型客車、大型貨車90分以上為合格(包括90分)。
3.道路駕駛(科目三)——公路或模擬場地,實車。100分為滿分,90分以上為合格(包括90分)
4.安全文明駕駛相關知識(科目四)——筆試,100分為滿分,90分以上為合格(含90分)
⑵ 山區道路駕駛應如何安全行車呢
行車前應先檢查腳剎、手剎是否正常、有效,然後檢查四個輪胎的胎壓是否正常,如果近期調換過輪胎,再檢查一下螺栓是否有松動。清理後備箱的雜物,不用的物品將其卸載,其餘物品最好裝在一個紙箱或容器內,以免車輛顛簸物品亂竄或發出響聲。山區道路行駛,最好用一擋起車,但如果不是上坡的路段,如需要也可以臨時用二擋起車。
行車時要提前觀察前方路況和車輛通行情況,上坡時應根據其坡度選擇合適的檔位行進,為了保險起見,當坡度較陡時應採用較低的擋位擋,勻速前進。盡量避免由於動力不足造成上坡過程中的降擋操作。下坡時如果前方的道路不是很直很長,建議不要增擋,用原擋位來牽制車輛的行駛速度,未遇見特殊情況盡量不要踩剎車以防側滑。用油門的大序待速來控制行車速度,嚴禁踩下離合空擋滑行或熄火行進,因為熄火後剎車助力和轉向助力就都沒有了,非常危險。
山區道路行駛需要泊車時,盡量在平坦和視野良好的路段停車,如果在坡路停車,踩剎車後應大力將手剎拉緊,然後熄火將變速竿放入一擋以防溜車。遇到半填半挖的路段時,有交通標志線的要按線行駛,無標志線的靠山一側的應盡量靠里行駛,以給對面車輛讓出足夠的空間。靠外側的車輛要鎮定自如穩速行進,在條件容許的路況下,盡量不要太向里靠,以給對方車輛通過提供方便。
夜間會車時應減速並暫時將大燈關掉。轉彎時不僅要減速、鳴喇叭還要閃動大燈以提示對方車輛注意。在視野不好的非直線路段盡量減少超車次數,如實在需要超車建議先仔細確認前方路況,再行超車,最好採用原擋位超車,情況容許也可採用增擋超車。遇雪天、雨天、霧天應將前後霧燈打開並要降低擋位低速行駛,盡量不要緊急制動,適當減少剎車的次數以確保安全。
底盤較低的車,遇到坑窪路段應使兩輪盡量騎在高處行走,遇到橫溝或橫台應提早減速,平穩路過,防止將車顛起。該車尺寸稍寬,右倒車鏡小有盲區,轉彎或超車時一定要左右察看,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再行操作。山區道路一般綠化較好,有時樹的枝葉會低垂路面,切不可為了躲避刮噌,隨意打方向變車道,應減速緩行。
⑶ 車輛在山區道路跟車行駛時,應適當縮小安全距離。
應該是錯的吧,在山區道路視線不好,安全距離應該更大才好。
⑷ 山區道路行車前應進行哪些安全檢查
山區道路多為依山傍水,臨崖靠澗,盤山繞行,穿洞過棧,路幅狹窄,坡多彎急,崎嶇起伏,視線受阻,山體落石,天氣變化無常。汽車在山區道路行駛,應注意以下事項:
(一)山區行車,要對車輛的轉向、制動、照明等裝置進行檢查,確保技術狀況完好,並攜帶防雨、防滑、頂車等用具,了解氣候變化,選擇最佳行駛路線。
(二)如前方通視良好,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盡量沿道路中間或靠山一側按規定車速行駛;注視點側重於道路交通情況及信號,不要探視懸崖、深澗,防止產生眩暈或緊張;在路邊設有石樁、石牆的,通常都是急彎、臨崖等危險部位,要特別注意。
(三)道路轉彎對面不能通視時,要降低車速,多鳴喇叭,注意觀察交通信號或反射鏡。如左轉彎時,左側要留出對方車輛行駛的通道,謹慎前進,待前方無妨礙時,及時駛向靠山一側。
(四)山區行駛,應根據坡度的陡坦和長度,選擇合適檔位,通常選用中低速檔,加檔時機稍推遲,減檔時機要提前,以保持車輛行駛慣性和發動機的足夠動力。切記不要空檔滑行,不要在轉彎過程中同時進行換檔操作。
(五)下長坡時應多減一個檔,充分利用發動機制動控制車速,腳制動只作為輔助方式間歇踩踏,以防止車輪制動器發熱,駛入轉彎和懸崖處禁止緊急制動。
(六)跟車行駛時,要加大縱向間距,時刻注意觀察前車動態,遇有運輸超長物件車輛、放牧人和挑擔人等要特別注意他們的特殊變化。
(七)會車時,靠山一側的車輛應主動靠右,讓對方車輛先行,雙方互選路幅較寬、安全的地點交會。坡陡時禁止超車。
(八)遇有山體易出現落石的路段,要提高警惕,觀察懸石動態和地面有無散落石塊,此路段險情可能隨時發生,尤其風雨天氣更要特別小心,此路段不能停車,趁交通情況允許時,快速通過。
(九)山路行車發動機冷卻液和車輪制動器的溫度容易升高,應適時選擇安全地點停車休息,使其降溫恢復正常工作狀態。
(十)下坡行駛遇制動失靈時,首先要控制住方向,盡快逐級搶掛低檔,用發動機牽阻力降低車速後,均勻拉起手制動。如車輛再無法控制,為防止墜入山谷,可利用車身側面刮擦山體等障礙物強制車輛降速和停止。
⑸ 山區車輛行駛安全距離是多少米
、山區大霧天氣行車
大霧天氣行駛應及時打開防霧燈和近光燈,降低速度,嚴格遵守靠右通行的原則,車輛之間要保持充分的安全距離,尤其是通過村莊、路口及轉彎處時,應仔細觀察周圍情況,適時鳴喇叭,以引起行人和車輛注意,做好避讓停車的准備,以免發生碰撞和刮擦,濃霧能見度非常低時,應及時靠邊選擇安全地點停車,並打開小燈、尾燈或示寬燈,待濃霧散後再繼續行駛。
2、雨天行車
大雨天氣山區道路易出現塌方、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質災害,行車過程中要認真觀察,切勿在可疑地段停車,若遇到前方路段突然坍塌,應立即停車、後倒避讓,如有碎石落在車上或車旁時,切勿停車察看,應加速前進一段路程,選擇安全地點停車處理,遇到塌方嚴重、短時無法排除時,應及時調頭迂迴,找安全場地停車等待,切勿強行通過。
3、會車
會車時,右側是山體可緊靠右行,給對方讓出比較安全的空間,右側是山澗時,不要緊靠右行,而是在自己車輛的右側留出足夠的安全空間,如果道路的寬度不允許兩車同時通過,而對方又無禮讓意識,可讓對方先行。
4、傍山道路行車
在傍山道路上行車時,要注意觀察靠山一邊的路面,盡量選擇道路中間或靠山的一側謹慎駕駛,不要探視崖下深澗,以免精力分散和產生恐懼心理。
5、山區彎道行車
山區道路彎道較多,在連續彎道行駛時,應將車速放慢,注意行車距離,山路行車距離應比一般水平道路要大一些,兩車之間距離應不少於30米,車輛在接近轉彎處時要先鳴喇叭,以通知對方可能來車或行人靠道路右側行駛。
6、避免坡道停車
在山區道路中行駛時,應避免在坡道上停車,不得已在坡道上停車時,應選擇坡度較緩、視線良好的路段,停車時一定要拉緊駐車制動,最好還用石塊墊在車輪後,並在靠右側路邊遠距離放置隨車三角警示牌。
7、下坡
下坡行駛時,要嚴格控制車速,在運用發動機和低速檔位的牽阻作用控制車速的同時,合理使用制動器穩定車速,嚴禁熄火、空檔或踏下離合器踏板滑行。
8、上坡
上坡行駛時,應提前將汽車換入中、低速檔,穩速行駛,當動力不足時,應迅速減檔,以防拖檔熄火,如錯過換檔時機,可越級減檔,如果遇到換不進檔或發動機熄火的情況,應使用行車制動器與駐車制動器強行停車,防止車輛後溜,然後重新起步。
9、山區道路超車
在山區道路超車時,應選擇寬闊上坡路段超越,車輛在下陡坡時,不得超車。
以上就是關於山區道路如何安全行車的介紹,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⑹ 駕駛汽車在山區道路怎樣安全會車
駕駛汽車在山區道路轉彎下陡坡路段遇對面來車怎樣行駛?A、轉彎前減速
B、進入彎道後加速
C、靠路右側行駛
D、掛空擋滑行
答案:AC
陡坡不能掛空擋,過彎道不能加速。
⑺ 在山區道路行駛,下坡路段的安全距離應比平坦路段小,對嗎
錯誤。下坡時由於慣性會出現加速現象,若兩車間距過小,而前車降速更加縮短間距,則兩車相撞。因此下坡路段的安全距離應該比平坦路段大。
⑻ 交警支隊支隊長深入到臨汾西部山區調研雨雪道路安全通行狀況
近日,臨汾市公安局黨委委員、交警支隊支隊長高嶺一行深入到臨汾西部山區調研雨雪道路安全通行狀況。
臨近2020年春運,針對近日連降大雪,道路安全受到嚴重影響,臨汾市公安局交警支隊按照冬季道路交通事故預防措施,提前啟動惡劣天氣道路交通事故預防應急預案,高嶺同志先後來到國道G520堯都區山區道路土門段、一平垣段、蒲縣等地,現場調研道路安全通行狀況,並對沿途蒲縣蒲城鎮荊坡村交通安全勸導站警保聯動工作進行了指導。
國道G520堯都區一平垣路段、蒲縣黑龍關路段部分路面積雪過厚,尤其是彎道下坡背陰路面出現結冰層,給道路交通帶來極大安全隱患。對此,高嶺同志下達了交通安全管制命令,要求堯都和蒲縣公安交警無縫隙對接,進行聯合管控,同時,對行駛在道路上的車輛進行安全分流,杜絕交通事故的發生。
在蒲縣蒲城鎮荊坡村交通安全勸導站,高嶺同志就「兩站兩員」警保聯動工作進行調研,並與執勤民警、輔警和交通安全勸導員進行了親切交流,對交通安全勸導站工作人員勸導和勸返機動車不系安全帶、未安裝防滑鏈以及摩托車不帶頭盔,並幫助機動車安裝防滑鏈等辛苦工作給予肯定,該站交通安全勸導員孫艷玲隨口說出:「只要村裡鄰里鄰居都安全,我們遭點罪都沒啥」。
高嶺同志代表市局黨委、交警支隊領導班子全體向全市奮戰在工作崗位和一線的民警、輔警、交通安全勸導員及家屬,送上平安的祝福和美好的祝願!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⑼ 科目二,打卡滿幾小時可以約考的
以C1為例,復科目二打卡滿16小時可以制約考的。科目二要完成 16小時的學習後才可以約考,但每天打卡練習時間不能超過2小時,所以學習時間就要五天半了,學夠時間後約考。所以最快的時間是七天。
總的過程:報名拿學員卡→打理論卡,每天8小時→理論考試(科目一)→拿上車單上車練習1-3天→到訓練場進行倒樁學習(科目二),包括倒車,移庫,單邊橋,陡坡起步,連續障礙,S路,直角轉彎,側方停車每天打卡4個小時,總計33個小時→科目二考試→道路駕駛練習(科目三)→打卡,每天4小時,總計22小時→科目三考試→拿證。
(9)山區道路安全駕駛教案擴展閱讀:
根據《機動車駕駛培訓教學大綱》的規定:C1駕照總學時是62學時。包括:
科目一——12學時——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和相關知識
科目二——16學時——場地駕駛技能
科目三——24學時——道路駕駛技能
科目四——10學時——安全文明駕駛常識
1個學時時長60分鍾,其中有效教學時間不少於45分鍾,每天理論和上車均不能超過4學時。按照要求,每個科目必須學滿規定的學時,由道路運輸管理部門審驗合格,然後傳輸到公安交管互聯網服務平台,學員才能預約考試。
⑽ 在山區應採取哪些措施來預防交通事故的發生
道路交通事故是在一定條件下發生的動態過程,具有很大的隨機性和偶然性。道路上發生的交通事故往往並不是人、車、路、環境等因素中某一因素單獨所致,而是各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預防道路交通事故,提高車輛運行的安全性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從人的交通教育、提高車輛的安全性、不斷改善道路條件和優化道路交通安全環境等四個方面綜合考慮,理清思路,抓住主體,不斷建立預防道路交通事故的長效機制。
(一)針對人力因素引發交通事故的預防措施
在交通事故預防的諸多因素中,人是處在核心地位的。強化對人的教育和管理,是從源頭上有效預防交通事故,特別是重特大交通事故發生的主要措施之一。
第一,對機動車駕駛人的教育管理。首先,申請辦理駕駛證的人員,要到正規培訓學校按教學大綱接受培訓和操作,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門按交通法規、機械常識、樁考、路考進行考試,考試合格後實習,實習期滿半年以上的,方可領取正式駕駛證。對於不能正確掌握安全駕駛技能或其它原因不能保證安全因素的人員,堅決不能核發正式駕駛證。其次,國家應增設機動車駕駛人適應性檢測機構,統一標准,對駕駛人的道德倫理、生理和心理三個方面進行測試。明確規定,必須經過駕駛人適應性檢測部門的檢測合格後,才能申請辦理駕駛證手續,該檢測表存入駕駛人檔案備查。同時必須規定,如果駕駛人在今後駕駛中發生重大以上交通事故時,須到駕駛人適應性檢測部門重新檢測並調出原檢測單實行責任倒查。再次,對從事危險化學物品和旅客運輸的駕駛人,應在其原有駕駛技術的基礎上,進行專門的危險化學物品運輸和客運安全行車方面的特殊培訓。最後,要切實抓好機動車駕駛人的繼續教育工作。對不同年齡階段的駕駛人,應區別對待,因人施教。對年輕駕駛人應著重培訓和訓練,單獨駕車2至3年後,要不斷地進行安全教育、職業道德教育和肇事原因教育,使他們遵紀守法,禮貌行車;對30歲以上的駕駛人應在提高理論技術和心理素質上下功夫,使他們熟知交通法規,熟練掌握駕駛技術和操作技巧;對40歲以上的駕駛人應總結他們安全行車的經驗和出事的教訓,讓他們現身說法,以親身感受和體驗教育年輕駕駛人;對50歲以上的駕駛人應重點教育他們注意休息、防止疲勞、少加班、少跑長途車,不能逞能不服老,更不能跟年輕駕駛人比「英雄」氣概;對60歲以上的駕駛人主要是做好勸退工作。
第二,對全社會人員的教育管理。內容主要分為學校教育管理和社會教育管理。一是教育部門要堅持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從孩子抓起,將之作為九年制義務教育的必修課程,並在中考、高考中適當增加這方面的內容。二是利用一切新聞媒體和宣傳手段對全社會進行交通安全教育和交通法規宣傳,加強和提高人們的交通安全意識和交通法制觀念。
(二)針對車輛因素引發交通事故的預防措施
良好的車輛技術性能是保證安全駕駛的物質基礎。分析表明,在一些車毀人亡的特大交通事故中,車輛制動、轉向部件的失效或效能不良佔有較大比例。盡管當今世界上的車輛性能已有很大改善,但車輛方面的原因仍是引發交通事故的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
一是要加強對汽車安全技術性能的檢測,確保汽車轉向、制動、燈光等機件符合安全標准,減少因機械故障而引發交通事故。
二是大力推行客運車輛「門檢」制度,即:客車出站前,由各客運公司門檢中心工作人員對車輛安全技術狀況進行檢查,發現和糾正事故隱患,防止「病車」上路危及乘客生命安全。此外,駕駛人日常應對自己的車輛勤於保養和維護,出車前應仔細檢查轉向系和制動系,及時消除隱患,保證車況良好。
三是嚴格機動車報廢制度。機動車本身部件嚴重缺陷或已達到報廢年限仍在投入運營,由於車況本身不良極易發生交通事故,必須嚴格防止這類車輛上路行駛。一方面要嚴格機動車年度檢驗制度,另一方面必須嚴格執行車輛報廢制度,避免因車況不良造成交通事故和環境污染。
四是推廣安裝汽車新型安全裝置。近年來,各汽車製造廠陸續推出了各種新型安全裝置,如車載防撞系統、打瞌睡或注意力不集中的報警系統、輪胎氣壓過低警報系統、視覺警報系統等。這些安全裝置的應用使車輛進一步實現了智能化,能對駕駛人及乘客提供安全保障。公安交通管理部門要積極引導運輸企業安裝使用汽車行駛記錄儀或GPS衛星定位系統,凡未安裝記錄儀或GPS的,禁止參加春運或旅遊等高峰季節的運輸。
(三)針對道路因素引發交通事故的預防措施
一是科學設計新修道路線形。道路線形分為平面線形和縱斷面線形。平面線形設計必須從汽車行駛力學特性出發,保證汽車行駛時的安全、迅速、舒適,符合交通心理和視覺特性。平面線形應直接、連續、均衡,並與地形、地物相適應,與周圍環境相協調。各級公路的轉角應鋪設為半徑較大的圓曲線,轉角過小時,應設法調整平面線形,兩同向曲線間應設有足夠長度的直線相連。曲線線形應特別注意技術指標的均衡性與連續性,應避免連續急彎的線形,可在曲線間插入足夠長的直線或迴旋線。斷面線形應與地形相適應,設計成視覺連續、平順而圓滑的線形,避免在短距離內出現頻繁起伏,避免能看見近處和遠處而看不見中間凹處的線形。
二是不斷改善現有道路狀況。在這方面,要將國道、省道、縣道等主幹道路作為重點加以改善。嚴格按照(JT001-97)《公路工程技術標准》,改善道路縱斷面線形、降低縱坡及增大豎曲線半徑;改善平面線形、裁彎取直、消除瓶頸、消除路邊障礙物,確保交叉口和彎道的視距;提高路面的粗糙度及排水能力,改善路面防滑性能。特別是要提高平面交叉路口的燈控率及完善主幹道路的隔離設施。
三是堅持不懈地開展危險路段排查整改工作。據美國非營利機構信息項目「TRIP」(the road information program)研究表明,「採取施劃道路標線,將路肩變寬,增加隔離帶等措施可以減少交通事故死亡人數。」
(四)針對環境因素引發交通事故的預防措施
一是充分運用高科技手段及時查處交通違法行為,排除事故隱患,並按有關法規從嚴管理。在一些超速現象嚴重的路段定點設崗,運用酒精測試儀對酒後駕車的嫌疑對象進行測試,用雷達測速儀對超速車輛進行查處;做好交通標志、標線、交通信號及可變信息牌的設置工作,如有損壞應及時補上;在事故多發路段,以及橋梁、急轉彎、立交橋、匝道等路面復雜或積水地點設置警告牌。在雨、霧、雪天等災害氣候條件下應制定交通管制預案,合理控制交通流量,疏導好車輛通行;在城市道路,應實現人車分流,進行合理的交通渠化,科學控制道路進、出口;在交通量超過道路通行能力的路段,可以通過限制交通流量的方法來保證交通安全,同時路段的管理者在流量調整階段,要向車主和駕駛人發布分流信息,提供最佳繞行路線。
二是要努力構建和諧的道路景觀。良好的道路景觀不僅會給交通參與者帶來美的享受、心情愉悅、不易疲勞,而且還可起到良好的視線誘導作用,有利於行車安全。景觀設計不合理,對交通安全不利。因此,路旁建築物不能過於擁護,樹木不能過於濃密或靠近道路,路塹邊坡不能過大,否則,都會使駕駛人產生壓抑感,容易造成疲勞。種植或修剪樹木不應掩蔽交通信號、交通標志、視線誘導標志等,否則,易引發交通事故。此外,對廣告牌、標語牌、霓紅燈等易與交通信號和交通標志相混雜,產生干擾作用的要堅決清除。總之,單調、蕭索的路旁景觀,會對駕駛人心理上產生催眠作用,導致疲勞駕駛。和諧的道路景觀會產生視覺上的和諧性與連續性,使乘客和駕駛人在路上感受到環境優美,提高道路交通系統安全性。
三是在國道設立道路交通安全服務站和強制休息點,專司客車安全檢查工作。各服務站一律實行24小時輪流值班制度,對過境客車,做到逢車必查,堅持做到「一查二問三囑咐四登記」,即查行駛證、駕駛證、保險證、防滑防凍設施和防車匪路霸器材;詢問乘客,了解駕駛人是否存在超員等交通違法行為;囑咐駕駛人安全行車;登記客運車輛和駕駛人有關信息。對外籍長途客車駕駛入連續駕駛超過4小時的,一律強制休息20分鍾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