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幼兒園歌曲大全
1.娃哈哈 2.小小少年 3.馬蘭花 4.丟手絹 5.哆來咪 6.小喇叭 7.英文字母歌 8.泥娃娃英文版 9.學習雷鋒好榜樣 10.泥娃娃 1 1.童年 1 2.找朋友 1 3.雪絨花 英文版 1 4.健康歌 1 5.祝你生日快樂 1 6.幸福拍手歌 1 7.魯冰花 1 8.媽媽的吻 1 9.祝你聖誕快樂 20.閩南語童謠系列 2 1.小蜜蜂 2 2.搖籃曲 2 3.讀書郎 2 4.聰明的一休 2 5.我的果汁分你一半 2 6.打電話兒歌 2 7.小草 2 8.蝸牛與黃鸝鳥 2 9.家庭稱呼歌 30.快樂的節日 3 1.春天在哪裡 3 2.葫蘆娃 3 3.蟲兒飛 3 4.生日歌 3 5.遊子吟 3 6.夜靜思 3 7.Where has My Little Dog Gone 3 8.鵝詠 古詩 3 9.一分錢 40.金兔大拜年 4 1.新年好 4 2.響叮當(英文版) 4 3.少年司馬光 4 4.小白兔乖乖 4 5.洗澡歌 4 6.布娃娃彈琴 4 7.一個師傅仨和尚 4 8.白雪公主 4 9.我的糖果在哪裡 50.時尚新版聖誕歌 5 1.一代豬俠 5 2.我愛洗澡 5 3.三隻小貓 5 4.做早操歌 5 5.26個字母歌 5 6.搖籃曲 5 7.趕海的小姑娘 5 8.白龍馬 5 9.小白兔乖乖 60.爸爸媽媽聽我說 6 1.花仙子之歌 6 2.小老鼠上登台 6 3.捉泥鰍 6 4.數鴨子 6 5.賣報歌 6 6.學英文歌 6 7.小白兔過小橋 6 8.可愛的藍精靈 6 9.小燕子 70.小毛驢 7 1.小紅帽 7 2.拔蘿卜 7 3.少年英雄小哪吒[2] 7 4.上學歌 7 5.小海螺 7 6.世上只有媽媽好 7 7.新年好 7 8.三個和尚 7 9.兩只老虎 80.小兔子乖乖 8 1.采蘑菇的小姑娘 8 2.十二生肖歌 8 3.吉祥三寶 8 4.我的好媽媽 8 5.機器貓 8 6.Five_Big_Dump_Trucks 8 7. Good Night 8 8.豬都笑了 8 9.恭喜你 90.洗刷刷 9 1.稍息立正好 9 2.大千時間真奇妙 9 3.八榮八恥歌 9 4.十個兵 9 5.大家來勞動 9 6.種太陽 9 7.秋天秋天多麼美 9 8.法國號 9 9.如果感到快樂 100.歌聲與微笑[3-5]
B. 幼兒園音樂課螞蟻搬家活動效果分析
活動設計背景
孩子的好奇心是不可磨滅的,每當教師拿著剪刀的時候,他們總圍在旁邊好奇觀看,由於幼兒年齡較小,孩子的手指靈活性和操作能力還比較欠缺,本次活動就是為滿足幼兒的好奇心,並發展其操作能力而設計的,同時也提供孩子學習使用剪刀的機會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對繪畫的興趣 。
2、使幼兒學會欣賞歌曲《螞蟻搬豆》。
3、要求幼兒學會團結友愛、互相幫助。
教學重點、難點
1、和小朋友學會團結友愛,互相幫助
2、學習如何使用剪刀
活動准備
剪刀、鉛畫紙、彩色紙、水彩筆、油畫棒、漿糊、紙制螞蟻模板(一大一小)。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
(出示兩個螞蟻模板)冬天到了,螞蟻爸爸造了一間新房子,看看是什麼樣的?(出示畫有較大圓形的彩色紙)螞蟻一家住在這里可舒服啦!小螞蟻一天天長大,有一天,它對爸爸媽媽說:「我已經長大了,我想一個人住一間房間。」 螞蟻爸爸同意了
二、老師示範
1、 我們幫小螞蟻把房子隔開來,變成了兩個房間。(教師在圓內畫波浪線)
2、幼兒操作用彎彎的線把小螞蟻的家分成兩個房間。
三、觀察演示,幼兒操作
1、 設疑:這幾天老是下雨,小螞蟻的房子就要淹沒了,怎麼辦呢?(我們一起來幫小螞蟻搬家)
2、學習使用剪刀
⑴ 示範用剪刀沿線條剪,剪一點,轉一轉。(先剪出圓形,再沿著波浪線把圓形一分二。)
⑵ 幼兒學剪,教師觀察指導:
① 指導幼兒拿剪刀的方法。
② 觀察幼兒能否沿著輪廓線,剪一點,轉一轉。
3、學習粘貼
搬呀搬,搬到哪兒去呢?這里有一塊空空的地方。(出示鉛畫紙)
⑴ 示範粘貼
先把小螞蟻住的小房間搬過來。再搬爸爸媽媽住的大房間,彎彎的地方是房間的門,兩間房間門對門,中間留出一條路,它們就可以走來走去,相互關心。(教師示範把彎彎的波浪線間隔一定距離粘貼。)
⑵ 幼兒粘貼,觀察指導
觀察幼兒能否對應地並間隔一定距離地粘貼。
四、音樂活動
1、展示幼兒作品,相互欣賞。
2、 音樂欣賞《螞蟻搬豆》
教學反思
本課是以螞蟻搬家
課前我先讓學生聽故事,孩子們分角色扮演小螞蟻,教師扮演螞蟻媽媽。通過螞蟻的王國故事的導入和分角色的扮演,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接下來的環節打下了很好的基礎。老師和學生的參與也融合了新課標中學生主導教師為輔的精神。 的故事為題材引導學生進行繪畫創作的,在這一課中通過創設情境滲透德育意識,培養學生集體協作精神的典型課例。通過對昆蟲外形特徵的描繪,激發學生對昆蟲的喜愛和探究興趣。天真的孩子會憑借自己的觀察、體驗和豐富的想像進行無拘無束的表達。
其中最大的不足就是孩子在活動扮演中沒有達到原先預設的團結合作的目的,而是各扮演自己的,另外一點就是在使用剪刀時,有很多孩子還沒學會正確使用剪刀的方法,我想這可能是我在教學中還存在很多欠缺和經驗的不足,我會認真思考並改正,爭取下次做得更好。
C. 幼兒園教案小班語言領域《小螞蟻搬豆豆》怎麼寫
1、小螞蟻搬豆豆教案活動內容:兒歌《螞蟻搬豆》活動目標: 理解兒歌《螞蟻搬豆》的內容,提高學習兒歌的興趣. 通過活動,懂得人多力量大的道理. 通過幼兒的表演,增加幼兒的自信心. 活動准備: 1,每人一個螞蟻頭飾. 2,布置三個螞蟻洞穴,並用小墊子和綠布制... 類別:小班語言教案 大小: 1.36 KB 日期:2010-12-27 [查看詳細] 2、小班語言教案螞蟻搬豆活動目標: 1、通過情境化的游戲,理解兒歌的內容,提高學習兒歌的興趣。 2、初步懂得人多力量大的道理。 3、感受游戲的樂趣。 活動准備: 1、螞蟻頭飾各幼兒一隻(分紅、藍兩色)。 2、螞蟻洞穴一個,用布做的很大的豆兩粒、糖... 類別:小班語言教案 大小:2.15 KB 日期:2010-11-28 [查看詳細] 3、音樂:《螞蟻搬豆》教案音樂教案:《螞蟻搬豆》活動目標: 1、能用好聽的聲音演唱歌曲,並能用動作表現歌曲情節,發展幼兒的音樂表現力。 2、能在游戲中體會到同伴之間友好交往、友好相處的快樂。活動准備:音樂磁帶,課件,小螞蟻頭飾若干,豆... 類別:小班藝術教案 大小:1 1.6 KB 日期:2009-10-14 [查看詳細] 4、社會活動《小螞蟻搬豆》目標: 1、通過觀看啞劇表演,理解故事內容、含義,懂得團結就是力量的道理。 2、嘗試用各種方式學習互助與合作的技能,體驗團結互助的成功和喜悅。 3、初步萌發集體主義情感,培養集體主義精神。准備:1、《螞蟻搬豆》故事的桌面教具... 類別:大班社會教案 大小:2.73 KB 日期:2008-11-26 [查看詳細] 5、幼兒園中班音樂教案:螞蟻搬豆幼兒園中班音樂教案:螞蟻搬豆[設計思想]通過本次活動幫助幼兒知道如何與同伴友好相處,初步理解一個人的力量小,有困難要找同伴幫忙,用音樂培養幼兒的道德品質。讓幼兒能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體會到幫助別人的快樂,以此來促...
D. 幼兒園期末匯報課教案
幼兒園期末匯報方案一 主題:學期教學成果及特色展示 地點:小班教室 分工:xxx負責主持活動,xxx負責音樂活動展示、音樂播放或彈奏,xxx負責禮品、物品的發放及家長簽到。 著裝: 幼兒:本期新園服; 老師:T恤園服。 目標: 1.以競賽形式向家長展示幼兒本期的學習成果。 2.讓家園聯系更密切,增進家園交流及親子感情。 准備: 1.音樂活動 2.題目卡(幼兒的節目單)、鼓、花、打擊樂器 3.幼兒歌舞節目及個別家長節目 4.幼兒禮物、幼兒教材、家園聯系本、幼兒發展評估表 流程: 1.集體舞蹈:數鴨子(幼兒分兩組入場) 2.以競賽形式展示所學歌舞及特色音樂活動 3.親子游戲:擊鼓傳花 4.頒發禮品、本期幼兒教材及家園聯系本 附幼兒節目單 小組歌表演: 《小娃娃》、《大西瓜》、《兩只小小鴨》、《刷牙歌》、《小豬》、《愛哭的孩子不是我》、《小小蛋兒把門開》、《我家有幾口》、《我是一隻小茶壺》 集體舞: 《數鴨子》、《找朋友》、《拉拉手》、《哈哈笑》 兒歌及弟子規: 《我家有幾口》、《數一數》、《炊事員》、《朋友越多越快樂》、《綠色的世界》、《畫一畫》、《弟子規》 幼兒園期末匯報方案二 活動內容:綜合活動 活動名稱:大比拼 活動目的: 1、復習所學知識。 2、通過自選節目表演,提高幼兒活動的興趣和積極性,讓每個幼兒都能主動、愉快地參與活動。 3、通過表演活動,培養幼兒的表演慾望和才能,讓幼兒能大膽地在大家面前表現自己,展現自己在園所學的各方面技能。 活動准備: 識字卡、英語圖片、數字卡、樂器、視頻展示儀 活動過程: 1、開始:我們XX班的小朋友通過這一學期的幼兒園學習生活,又增長了許多本領,今天我們就來展示這學期所學的本領吧! 2、放音樂:老師帶領小朋友邊唱歌曲邊跳舞,進入活動室。 3、給3組幼兒編上序號:幼兒按序號入座 4、展示活動: 活動一:幼兒集體舞蹈表演 活動二:識字+英語:展示幼兒這學期所學的部分詞彙及英語單詞、歌曲和舞蹈 活動三:幼兒展示部分兒歌和禮儀兒歌 活動四:搶答題目 活動五:兩位故事大王表演講故事 活動六:每位幼兒折物品,如船、房子、大象、鬱金香、衣服,看誰折得多 活動七:幼兒繪畫《我愛我的幼兒園》 教師點評:對幼兒學習情況進行小結,表揚部分幼兒,並發小紅花鼓勵 幼兒園期末匯報方案三 時間:上午9:00——10:30 地點:XX教室 參加人員:全體幼兒及家長 活動主持人:XXX 班級布置、活動准備:各種表演及操作用具 活動內容: 一、教師介紹本次活動流程。 二、匯報各領域部分知識點: (一)英語方面時間9:00——9:10 1、所學的英語單詞 2、所學的英語兒歌歌曲。 (二)音樂方面時間9:10——9:20 1、節奏表演 2、歌曲《小烏鴉愛媽媽》、《蝴蝶花》、《玩泥巴》、《樹苗苗》、《小鳥醒來了》、《香蜜寶貝》 (三)珠心算時間9:25——9:45 (四)數學方面(作業單操作、個人或小組):時間9:50——10:15 1、數字認讀——100以內的數字 2、聽寫數字——聽寫20以內的數字 3、分解組成——6以內的分解組成 4、添數——10以內的添數 5、我會算——5以內的加減法 6、唱數 (五)語言方面時間10:15——10:30 1、漢字、短句、短文閱讀比賽 2、識字寶寶兒歌背誦 3、互動分享故事講述 (六)素質教育方面:健康、安全、文明禮貌展示 老師提問: 1、早上起床要自己做什麼?(刷牙)要做到早睡早起。 2、早上見到老師同學要主動說什麼?(早上好)見人要怎樣打招呼?(你好) 3、飯前飯後要做什麼?(洗手、漱口、擦嘴) 4、小朋友怎樣過馬路是正確的?(在路上不可以玩耍、打鬧,過馬路要看紅綠燈、要走斑馬等) 5、放假在家有陌生人敲門能不能開?(不能) 家長會: 1、活動小結及家長工作的相關事項,總結本學期班務工作。 2、全園集中開總結大會,給優秀老師發放榮譽證書。 幼兒園小班期末匯報方案四 開場白 各位家長朋友,上午好!非常感謝你們一學期對我們工作的支持和厚愛,我園在XXX的帶領下,以良好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讓孩子們在XXX幼兒園這塊土地上開發智能,健康成長。他們能在舞台上自信的表演,在游戲中大膽的探索,這就是XXX幼兒園所要培養的孩子。今天在這里,我們的寶寶們將與家長們一起聯歡。XX班《快樂成長、我心飛翔》期末素質匯報現在開始! 1.舞蹈《加油》(集體) 師:非常感謝孩子們給我們帶來的歡樂舞蹈。我們的寶貝不僅跳舞棒,而且還會許多的藝術口才表演呢?對不對? 幼兒:對! 2.喊口號 師:好那我們先一起來喊喊口號: 藝術口才班:棒極了! 藝術口才班:給我們騰飛的翅膀! 藝術口才班:棒棒棒,真棒! 藝術口才班:強強強,最強! 3.快板 師:有請花朵組的小朋友出場。 幼兒:(主持)小快板,噠噠響;練節奏,朗讀棒;小朋友們快快來,打起快板來數棗。請欣賞小快板《打栆》。 師:棒棒棒,真棒!我們的陽光組也忍不住要上來表演表演。 幼兒:(主持)小快板,噠噠響;我們的快板也不錯,你們也來瞧一瞧,瞧一瞧。請欣賞小快板《老虎拜師》。 師:小朋友的快板打得真好,爸爸媽媽給點掌聲鼓勵一下吧! 4.正音朗讀 幼:藝術口才基本功,正音朗讀小課本,普通話真好聽,給點掌聲就表演。 師:哇,今天才藝大比拼,就讓寶貝們來比一比,正音朗讀《九九和舅舅》、《虎大王照相》、《蝸牛出門》、《夏天》、《老鼠打電話》、《迎春花》。 5.故事表演《虎大王打嗝》 師:我們的小寶貝真是多才多藝呢,通過藝術口才的訓練,孩子不但能說會道,還會故事表演呢! 幼A:你們都知道大老虎最壞了。 幼B:是呀!他總是騙可愛的小動物。 幼C:今天小動物都來幫忙了。 一起:請欣賞故事《虎大王打嗝》(教師當旁白) 6.故事表演《歌唱比賽》 幼A:不得了了,今天森林裡可熱鬧啦! 幼B:發生什麼事啦? 幼C:聽說森林裡的小動物都來參加唱歌比賽了! 一起:接下來請欣賞故事表演《唱歌比賽》。 7.繞口令《念六別念漏》 幼兒:(主持)藝術口才,繞口令少不了,請聽我們念一念。 第一遍表演,第二遍拿出快板念或拍手念。 8.手指游戲 完後,其他組小朋友都跑上來說:「哇塞,你們真不錯。」然後一起表演手指游戲《請你猜猜有幾顆》、《ABC》、《高高高》
E. 如何更好地讓幼兒在音樂活動中進行角色表演
在重視素質教育的當今社會,越來越多的幼兒園意識到藝術教育對開發孩子的智力、陶冶孩子的情操、激發孩子的自信、鍛煉孩子的意志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我們也清楚地認識到藝術對一個人生理和心理的調節,受益於終身的好處。因此我們有必要嘗試通過對孩子的藝術啟蒙來教育孩子,發展孩子,使之健康、和諧、全面地成長。新《綱要》提出藝術的目標在於豐富幼兒的情感,培養初步的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和能力。而現實教學中真是如此的在開展嗎,我將以觀察到的現實音樂教學做以探討。
一、幼兒園音樂活動中的有效性以及音樂活動的重要性。
1.有效性的開展,在個體音樂活動中的外部顯示特徵是指本活動是否與教學目標達成一致,而教學目標的重點又是否正確科學,有沒有體現對孩子的樂趣培養。
2.所謂有效性在教育上的必要性,就要先知道音樂活動的重要性,幼兒從中可以發展情感和美感,促進認知能力的發展,當幼兒參與表演和動手實踐體驗時實現了自己的藝術想像,培養了幼兒的人際交往能力也發展了幼兒的基本音樂能力。既然音樂教育對幼兒健康發展有著這么多的作用。那麼教師組織的每個音樂活動就要打動孩子的心,引起孩子情感上的共鳴,積累孩子的音樂技能,培養孩子的藝術情操,有利於其它能力的培養,因此,我們提出音樂活動要有效的開展,讓幼兒樂於學習,自由發揮想像和創造。
二、幼兒園音樂活動存在嚴重滯後現象。
音樂教育是愉悅孩子身心的教育,它的教育不像語言表白那樣直接而是像春雨點點滴滴滲透到兒童的內心情感、心靈深處,起著熏陶、感染的教育作用。可是教育跟不上新理念,還停留在「教他學教他做」的現象處處可見。
現象1.音樂教學活動中,教師只是關心幼兒會不會唱歌曲,樂隊的節奏是否整齊,舞蹈動作跟教師教的是否一致。但大多數的結果都是在教第一遍時,幼兒還有點興趣,第二遍就開始嘻嘻哈哈,注意力已經分散,原因就在於:教師沒有真正成為幼兒自主進行音樂活動的積極者,支持者,發掘者,只是個命令者,指揮者,監督者,教師較少去考慮如何幫助幼兒在活動中獲得成功感,增強自信心,激發興趣,及幫助形成良好的、正確的自我概念。 教師不了解幼兒,也不觀察幼兒的需要,只一味的牽引著小朋友,小朋友始終處於被動地位。
現象2.選擇音樂題材忽視幼兒的身心發展和實際需要 ,忽視慎重篩選。 如一首《大中國》,不加修改的讓小朋友學唱,孩子唱的歇斯底里,也不知在哪兒換氣只見個個氣噓喘喘。看到這兒我真為這群孩子痛心啊。 很多教師片面的認為兒童音樂應緊跟現代步伐 。因此,在選擇兒童音樂時,不考慮所選音樂是否適合孩子,音樂的音域是否適合孩子,即使選擇了音樂內容也不會處理以何種類型為主進行教學。如果這首《大中國》以欣賞和打擊樂形式教學未必不可。
現象3.教學目標設定不能體現幼兒主體性。長期以來, 我國幼兒音樂教育主要採用目標教學模式, 目標在課程的選擇、組織、實施和評價中起著向導的作用,支配整個教學過程。而音樂教育的內容分為唱歌、律動舞蹈、音樂游戲、欣賞活動、打擊樂教學等 , 容易造成重點教學邏輯不清晰, 教師自然圍繞單項技能訓練來進行教學。由於教學方法較單一、刻板,音樂教育的審美功能便難以得到體現,而實際上幼兒在音樂活動中感受到什麼, 是怎樣去體驗音樂美卻往往被忽視。這抑制了幼兒的審美情感。幼兒情感得不到自由的表達, 其審美的主動性、創造性也必然喪失殆盡,忽視幼兒學習過程,不重視幼兒創新能力的培養 。
現象4.「重頭輕尾」的音樂,許多老師在執教時重視情境化的導入,開始部分非常吸引人,教具准備新穎奇特,活動繼續開展就會突然脫節,道具利用率底,前後沒有關聯。
三、如何體現音樂活動中的有效性。
音樂活動中,教材的選擇是否符合年齡特徵,音樂活動內容側重的學習要科學合理安排,每項音樂題材如韻律、歌唱、欣賞、游戲等音樂類型的開展要同其它學科有機滲透,各項類型也可互相結合學習,一切的原理都離不開幫助孩子的全面發展。
1.活動前,要選擇適合幼兒學習的教學內容。
現今的音樂教材種類較多,這就給教師的選擇提出了難題,而本市園內使用的幼兒教材中音樂題材也極其豐富,這就需要教師多搜集查找適合幼兒園大中小各年齡段的教材,在使用《幼兒園建構式課程指導》、《幼兒園課程指導》和省編教材。 教師選中一個音樂活動時,首先要熟透它,做出教案分析,將學習側重點的安排一定要科學。可以參考許卓婭老師主編的《幼兒音樂教育活動叢書——歌舞活動》和《欣賞音樂》《打擊樂器演奏活動》《韻律活動》及許老師的其它音樂活動書,和美國《妙事多音樂花園》的3-6歲音樂。那裡有許多適合現今幼兒愛玩愛想像的天性這已特點。自由的展現自己,更和諧地融入音樂中去,如《太陽出來了》它非常能調動幼兒的肢體動作,讓幼兒在表演中自然的獲得了歌唱的興趣,體驗了表演的樂趣,此歌曲又能較好的成為音樂活動的准備歌曲,因為前因關系的歌詞和四四指的穩定性讓幼兒能較自然和喜悅進入角色。而《妙事多音樂花園里》的音樂節奏感強且生活化,能融入幼兒的生活經驗和發揮創造力,從中選出合適的教學內容。還可以從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國音樂里選些適合幼兒的音樂。進行有效整理,把韻律活動、欣賞、打擊、歌唱活動歸類,每一年齡段每一學期合理安排。將各項教學內容結合主題開展,但也不能為主題教學而約束,在適合主題教育的情況下要注重它能否給幼兒帶來興趣和快樂。
2.教學目標要體現以幼兒為主體, 注重興趣的培養。
目標的制定要在活動過程中具體施展,教師要給他們充分自由的活動空間, 重視幼兒的主動性、積極性,調動幼兒的表現慾望,讓他們在自編、自創中探索,產生自信感,獲取表演的樂趣和學習的興趣。
3.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
(1) 運用生動活潑的語言介入。
當適合幼兒的音樂內容確定後,教師如何有效地在活動中開展呢。涉及到的有教師的教學方法是否生動,是否合理和趣味性等問題。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運動生動活潑的語言方法,馬上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隨之進入情景生活化的場景,如小班《大拇指》歌,教師先妙趣橫生的介紹手指的成員,口氣幽默嫻趣,沒有任何輔助道具,使用誇張的語言打動孩子,知道大拇指藏起來了,太有意思了,抓住了幼兒的心靈再進行動聽清唱:大拇指,大拇指,你在哪裡?然後大拇指慢悠悠的出來,唱:我在這里,我在這里,不好。活動進行到這里,教師的教學語言的感染力是很強的,它有時能賽過一些色彩鮮艷的圖片及可愛的教具。所以在音樂活動中教師們運用生動活潑的言語機率要多些,它將帶給你教學上無窮的輕松,也能給幼兒的音樂學習帶來積極性,主動性。
(2) 給幼兒想像、創造的空間和機會。
音樂活動中盡量讓每位幼兒有動起來的機會,身體的運動是孩子的本能,如果這個音樂很動聽很感人,孩子有肢體動作的慾望,如果教師不安排肢體的創作將會抹殺孩子的天性,有一次我去聽課,一個新老師上《柳樹姑娘》,這是首優美動聽的三拍子歌曲,當幼兒欣賞完歌曲時,教師出示圖譜幫助幼兒理解歌詞和記憶歌詞,雖然這位新老師一味的強調這首曲子的美,而整個活動過程下來呈現給大家的是:整個圖譜設計獨特幫助孩子記住了歌詞,教師讓幼兒分男女生唱,自由選擇唱等形式開展,沒有任何的肢體語言,看上去孩子們的學習興趣乏乏,雖然活動結果顯示孩子會唱這首歌,但是這樣的教學能有利於孩子音樂能力的培養嗎?結果我到那班裡進行調查,沒有一位小朋友在活動後享受自唱《柳樹姑娘》,聽完這個活動後,我在自己班裡用同一內容同一圖譜開展了音樂活動,不同的是,利用完圖譜幫孩子熟悉歌詞後我充分的讓孩子想像柳樹姑娘會怎麼展現自己的美,讓每位幼兒動起來。在自創動作中再次感覺《柳樹姑娘》的優美,活動結束後小朋友不自禁的唱著「柳樹姑娘,辮子長長……」,這些對比雖說不是非常的科學,但基本上能說明在音樂活動中,教師要善於創作肢體的動作或善於鼓勵幼兒的動作表現,這樣將大大提升教學有效性,在韻律活動,欣賞活動中,肢體動作的加入是必須的,最怕在歌唱中,教師會忽視它的魅力,而在實際教學中許多教師都會將之大扣,要知道活動中運用動靜交替,情景交融表現音樂的全過程是孩子享受活動的全過程。
我們要遵循幼兒的動作參與學習的規律,因為幼兒是從動作中學習的,帶有節奏韻律和歡快情緒的音樂活動增強了動作的趣味性和愉快感受,而動作又促進了音樂能力的發展,所以說在音樂活動中可以創設身體動作部分,做為教師應積極地引導幼兒一起動起來。達爾克羅茲的體態律動理論就是側重通過動作對音樂進行體驗和感受身體的運動和表現使得抽象的音樂要素成為了可以看得見的身體活動。
(3) 注重傾聽的重要,注重節奏感的學習。
許多音樂活動都要注重對音樂的節奏感受和旋律感受,給孩子一定時間傾聽音樂,感受樂曲的機會,通過自身的感悟,體驗音樂最先給予自己的感覺,如打擊樂活動《快樂的羅嗦》,只有在對音樂有一定的理解才能讓幼兒自創出合適的打擊樂器來演奏,那麼傾聽音樂就是活動開展的必經之路。新教歌唱《風兒找媽媽》,它是一首非常動聽且能打動人的音樂,在傾聽教師動人的清唱後,幼兒對其中的歌詞和樂曲風格的感受就更准確了,歌唱活動中,准確歌唱能力的培養對大多數孩子來說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正如我前面說到的聽到眾多孩子唱跑調的現象,既然這種現象普遍存在,我認為音樂活動中是否缺失了有效的傾聽部分,借用聽覺去理解和享受音樂美,無論是鋼琴、磁帶伴奏或是師幼唱,都要讓孩子們去積極地欣賞,如同在給孩子過生日時,全體小朋友給小壽星唱起《生日快樂》歌,但卻唱出了三四個不同的音高,這時教師讓孩子們靜下來聆聽個別小朋友唱一唱,孩子們馬上覺察到其中的症結,於是 教師讓孩子們一個跟著一個唱,慢慢地,大家就在一個調兒上了,可見,聆聽別人的聲音在音樂能力的培養中起著極大的作用,每位教師且不可忽略它的能耐。
達爾克羅茲的體態律動理論認為,節奏是音樂中最強有力的要素。柯達伊提出,節奏是幼兒園音樂教育中感知和學習的主要方面,在學習音樂節奏時,總會與平時的生活經驗結合,模仿各種動物的聲音或生活中的各種有規律的聲音,如歌謠《踩高蹺》表現的是正月里過新年的熱鬧景象,幼兒體驗節日歡樂氣氛的同時,用各種小動物也來過新年導入來進行固定節奏型×× ×/×× ×/和×× ××/×× ××/×× ×/的叫聲或動作練習,即加強了對音樂學習的趣味性,又提高了幼兒對節奏的熟練程度。如二聲部合唱《大鍾和小表》活動中,兩者的節奏關系對比鮮明,幼兒如何更好地掌握兩者的節奏型,大鍾×○×○ / ×○ ×○ / 和小表×× ×× / ×× ×× / ×× ×× / ×× ××/ 的節奏型,讓幼兒用身體動作配合嘴巴聲音,大鍾當當,小表嘀嘀嗒嗒的聲音,結合小朋友想到的機器人或小木偶等形象造型生動得獲得了節奏的練習,對學習二聲部合唱打下重要的化解難度基礎,所以說在音樂活動中教師要有掌握判斷的能力,根據教學內容,合理安排教學過程,自然地將這些要素滲入學習中,將會讓孩子在音樂活動中有效的學習,並樂在其中學。
(4) 重視音樂情境游戲化的開展。
幼兒園音樂活動的設計,教師往往都喜歡較情景生活游戲化進行。這樣的設計實踐證明有利於提高幼兒的興趣,增強音樂的趣味性,從而促進幼兒對音樂要素的感知和音樂能力的提高,如歌曲《蝸牛》適合小班幼兒練習節拍,而游戲性也較強,請小朋友拉手成圓圈對應一二段,慢慢向中心移動,慢慢蜷縮,擠在一起體驗快樂,慢慢後退,老師帶隊緊縮圓圈,走成蝸牛狀,非常形象的游戲輔助歌唱,加大了音樂對幼兒的感染力度,小班孩子就會不知疲憊的享受音樂的樂趣。如大班的音樂游戲《套圈》活動,它的三個樂段,能充分展現三位幼兒之間的合作能力,套圈中唱出自己和同伴的名字,幼兒在游戲中很快地對歌唱有了理解和認識。而許多歌曲中也能加入游戲創作,如《迷路的小花鴨》、《螞蟻搬豆》等歌曲,教師都可以安排游戲場景幫助幼兒有效學習和理解歌曲。
幼兒園的音樂教學活動中教師能精心分析教學內容,巧妙設計教學,注重動靜交替,從幼兒的實際喜好出發,引導幼兒想像創作,並及時鼓勵幼兒的積極參與,提高幼兒的學習熱情,在學習興趣的帶動下各項學習都會其樂融融。如果一線教師能在選材、制定目標、教學時都能以孩子的興趣為出發點,尊重孩子的創作成果,不讓孩子對音樂活動失去興趣。
F. 怎樣利用傳統游戲方式指導幼兒進行音樂游戲活動
在重視素質教育的當今社會,越來越多的幼兒園意識到藝術教育對開發孩子的智力、陶冶孩子的情操、激發孩子的自信、鍛煉孩子的意志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我們也清楚地認識到藝術對一個人生理和心理的調節,受益於終身的好處。因此我們有必要嘗試通過對孩子的藝術啟蒙來教育孩子,發展孩子,使之健康、和諧、全面地成長。新《綱要》提出藝術的目標在於豐富幼兒的情感,培養初步的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和能力。而現實教學中真是如此的在開展嗎,我將以觀察到的現實音樂教學做以探討。
一、幼兒園音樂活動中的有效性以及音樂活動的重要性。
1.有效性的開展,在個體音樂活動中的外部顯示特徵是指本活動是否與教學目標達成一致,而教學目標的重點又是否正確科學,有沒有體現對孩子的樂趣培養。
2.所謂有效性在教育上的必要性,就要先知道音樂活動的重要性,幼兒從中可以發展情感和美感,促進認知能力的發展,當幼兒參與表演和動手實踐體驗時實現了自己的藝術想像,培養了幼兒的人際交往能力也發展了幼兒的基本音樂能力。既然音樂教育對幼兒健康發展有著這么多的作用。那麼教師組織的每個音樂活動就要打動孩子的心,引起孩子情感上的共鳴,積累孩子的音樂技能,培養孩子的藝術情操,有利於其它能力的培養,因此,我們提出音樂活動要有效的開展,讓幼兒樂於學習,自由發揮想像和創造。
二、幼兒園音樂活動存在嚴重滯後現象。
音樂教育是愉悅孩子身心的教育,它的教育不像語言表白那樣直接而是像春雨點點滴滴滲透到兒童的內心情感、心靈深處,起著熏陶、感染的教育作用。可是教育跟不上新理念,還停留在「教他學教他做」的現象處處可見。
現象1.音樂教學活動中,教師只是關心幼兒會不會唱歌曲,樂隊的節奏是否整齊,舞蹈動作跟教師教的是否一致。但大多數的結果都是在教第一遍時,幼兒還有點興趣,第二遍就開始嘻嘻哈哈,注意力已經分散,原因就在於:教師沒有真正成為幼兒自主進行音樂活動的積極者,支持者,發掘者,只是個命令者,指揮者,監督者,教師較少去考慮如何幫助幼兒在活動中獲得成功感,增強自信心,激發興趣,及幫助形成良好的、正確的自我概念。 教師不了解幼兒,也不觀察幼兒的需要,只一味的牽引著小朋友,小朋友始終處於被動地位。
現象2.選擇音樂題材忽視幼兒的身心發展和實際需要 ,忽視慎重篩選。 如一首《大中國》,不加修改的讓小朋友學唱,孩子唱的歇斯底里,也不知在哪兒換氣只見個個氣噓喘喘。看到這兒我真為這群孩子痛心啊。 很多教師片面的認為兒童音樂應緊跟現代步伐 。因此,在選擇兒童音樂時,不考慮所選音樂是否適合孩子,音樂的音域是否適合孩子,即使選擇了音樂內容也不會處理以何種類型為主進行教學。如果這首《大中國》以欣賞和打擊樂形式教學未必不可。
現象3.教學目標設定不能體現幼兒主體性。長期以來, 我國幼兒音樂教育主要採用目標教學模式, 目標在課程的選擇、組織、實施和評價中起著向導的作用,支配整個教學過程。而音樂教育的內容分為唱歌、律動舞蹈、音樂游戲、欣賞活動、打擊樂教學等 , 容易造成重點教學邏輯不清晰, 教師自然圍繞單項技能訓練來進行教學。由於教學方法較單一、刻板,音樂教育的審美功能便難以得到體現,而實際上幼兒在音樂活動中感受到什麼, 是怎樣去體驗音樂美卻往往被忽視。這抑制了幼兒的審美情感。幼兒情感得不到自由的表達, 其審美的主動性、創造性也必然喪失殆盡,忽視幼兒學習過程,不重視幼兒創新能力的培養 。
現象4.「重頭輕尾」的音樂,許多老師在執教時重視情境化的導入,開始部分非常吸引人,教具准備新穎奇特,活動繼續開展就會突然脫節,道具利用率底,前後沒有關聯。
三、如何體現音樂活動中的有效性。
音樂活動中,教材的選擇是否符合年齡特徵,音樂活動內容側重的學習要科學合理安排,每項音樂題材如韻律、歌唱、欣賞、游戲等音樂類型的開展要同其它學科有機滲透,各項類型也可互相結合學習,一切的原理都離不開幫助孩子的全面發展。
1.活動前,要選擇適合幼兒學習的教學內容。
現今的音樂教材種類較多,這就給教師的選擇提出了難題,而本市園內使用的幼兒教材中音樂題材也極其豐富,這就需要教師多搜集查找適合幼兒園大中小各年齡段的教材,在使用《幼兒園建構式課程指導》、《幼兒園課程指導》和省編教材。 教師選中一個音樂活動時,首先要熟透它,做出教案分析,將學習側重點的安排一定要科學。可以參考許卓婭老師主編的《幼兒音樂教育活動叢書——歌舞活動》和《欣賞音樂》《打擊樂器演奏活動》《韻律活動》及許老師的其它音樂活動書,和美國《妙事多音樂花園》的3-6歲音樂。那裡有許多適合現今幼兒愛玩愛想像的天性這已特點。自由的展現自己,更和諧地融入音樂中去,如《太陽出來了》它非常能調動幼兒的肢體動作,讓幼兒在表演中自然的獲得了歌唱的興趣,體驗了表演的樂趣,此歌曲又能較好的成為音樂活動的准備歌曲,因為前因關系的歌詞和四四指的穩定性讓幼兒能較自然和喜悅進入角色。而《妙事多音樂花園里》的音樂節奏感強且生活化,能融入幼兒的生活經驗和發揮創造力,從中選出合適的教學內容。還可以從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國音樂里選些適合幼兒的音樂。進行有效整理,把韻律活動、欣賞、打擊、歌唱活動歸類,每一年齡段每一學期合理安排。將各項教學內容結合主題開展,但也不能為主題教學而約束,在適合主題教育的情況下要注重它能否給幼兒帶來興趣和快樂。
2.教學目標要體現以幼兒為主體, 注重興趣的培養。
目標的制定要在活動過程中具體施展,教師要給他們充分自由的活動空間, 重視幼兒的主動性、積極性,調動幼兒的表現慾望,讓他們在自編、自創中探索,產生自信感,獲取表演的樂趣和學習的興趣。
3.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
(1) 運用生動活潑的語言介入。
當適合幼兒的音樂內容確定後,教師如何有效地在活動中開展呢。涉及到的有教師的教學方法是否生動,是否合理和趣味性等問題。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運動生動活潑的語言方法,馬上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隨之進入情景生活化的場景,如小班《大拇指》歌,教師先妙趣橫生的介紹手指的成員,口氣幽默嫻趣,沒有任何輔助道具,使用誇張的語言打動孩子,知道大拇指藏起來了,太有意思了,抓住了幼兒的心靈再進行動聽清唱:大拇指,大拇指,你在哪裡?然後大拇指慢悠悠的出來,唱:我在這里,我在這里,你好不好。活動進行到這里,教師的教學語言的感染力是很強的,它有時能賽過一些色彩鮮艷的圖片及可愛的教具。所以在音樂活動中教師們運用生動活潑的言語機率要多些,它將帶給你教學上無窮的輕松,也能給幼兒的音樂學習帶來積極性,主動性。
(2) 給幼兒想像、創造的空間和機會。
音樂活動中盡量讓每位幼兒有動起來的機會,身體的運動是孩子的本能,如果這個音樂很動聽很感人,孩子有肢體動作的慾望,如果教師不安排肢體的創作將會抹殺孩子的天性,有一次我去聽課,一個新老師上《柳樹姑娘》,這是首優美動聽的三拍子歌曲,當幼兒欣賞完歌曲時,教師出示圖譜幫助幼兒理解歌詞和記憶歌詞,雖然這位新老師一味的強調這首曲子的美,而整個活動過程下來呈現給大家的是:整個圖譜設計獨特幫助孩子記住了歌詞,教師讓幼兒分男女生唱,自由選擇唱等形式開展,沒有任何的肢體語言,看上去孩子們的學習興趣乏乏,雖然活動結果顯示孩子會唱這首歌,但是這樣的教學能有利於孩子音樂能力的培養嗎?結果我到那班裡進行調查,沒有一位小朋友在活動後享受自唱《柳樹姑娘》,聽完這個活動後,我在自己班裡用同一內容同一圖譜開展了音樂活動,不同的是,利用完圖譜幫孩子熟悉歌詞後我充分的讓孩子想像柳樹姑娘會怎麼展現自己的美,讓每位幼兒動起來。在自創動作中再次感覺《柳樹姑娘》的優美,活動結束後小朋友不自禁的唱著「柳樹姑娘,辮子長長……」,這些對比雖說不是非常的科學,但基本上能說明在音樂活動中,教師要善於創作肢體的動作或善於鼓勵幼兒的動作表現,這樣將大大提升教學有效性,在韻律活動,欣賞活動中,肢體動作的加入是必須的,最怕在歌唱中,教師會忽視它的魅力,而在實際教學中許多教師都會將之大打折扣,要知道活動中運用動靜交替,情景交融表現音樂的全過程是孩子享受活動的全過程。
我們要遵循幼兒的動作參與學習的規律,因為幼兒是從動作中學習的,帶有節奏韻律和歡快情緒的音樂活動增強了動作的趣味性和愉快感受,而動作又促進了音樂能力的發展,所以說在音樂活動中可以創設身體動作部分,做為教師應積極地引導幼兒一起動起來。達爾克羅茲的體態律動理論就是側重通過動作對音樂進行體驗和感受身體的運動和表現使得抽象的音樂要素成為了可以看得見的身體活動。
(3) 注重傾聽的重要,注重節奏感的學習。
許多音樂活動都要注重對音樂的節奏感受和旋律感受,給孩子一定時間傾聽音樂,感受樂曲的機會,通過自身的感悟,體驗音樂最先給予自己的感覺,如打擊樂活動《快樂的羅嗦》,只有在對音樂有一定的理解才能讓幼兒自創出合適的打擊樂器來演奏,那麼傾聽音樂就是活動開展的必經之路。新教歌唱《風兒找媽媽》,它是一首非常動聽且能打動人的音樂,在傾聽教師動人的清唱後,幼兒對其中的歌詞和樂曲風格的感受就更准確了,歌唱活動中,准確歌唱能力的培養對大多數孩子來說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正如我前面說到的聽到眾多孩子唱跑調的現象,既然這種現象普遍存在,我認為音樂活動中是否缺失了有效的傾聽部分,借用聽覺去理解和享受音樂美,無論是鋼琴、磁帶伴奏或是師幼唱,都要讓孩子們去積極地欣賞,如同在給孩子過生日時,全體小朋友給小壽星唱起《生日快樂》歌,但卻唱出了三四個不同的音高,這時教師讓孩子們靜下來聆聽個別小朋友唱一唱,孩子們馬上覺察到其中的症結,於是 教師讓孩子們一個跟著一個唱,慢慢地,大家就在一個調兒上了,可見,聆聽別人的聲音在音樂能力的培養中起著極大的作用,每位教師且不可忽略它的能耐。
達爾克羅茲的體態律動理論認為,節奏是音樂中最強有力的要素。柯達伊提出,節奏是幼兒園音樂教育中感知和學習的主要方面,在學習音樂節奏時,總會與平時的生活經驗結合,模仿各種動物的聲音或生活中的各種有規律的聲音,如歌謠《踩高蹺》表現的是正月里過新年的熱鬧景象,幼兒體驗節日歡樂氣氛的同時,用各種小動物也來過新年導入來進行固定節奏型×× ×/×× ×/和×× ××/×× ××/×× ×/的叫聲或動作練習,即加強了對音樂學習的趣味性,又提高了幼兒對節奏的熟練程度。如二聲部合唱《大鍾和小表》活動中,兩者的節奏關系對比鮮明,幼兒如何更好地掌握兩者的節奏型,大鍾×○×○ / ×○ ×○ / 和小表×× ×× / ×× ×× / ×× ×× / ×× ××/ 的節奏型,讓幼兒用身體動作配合嘴巴聲音,大鍾當當,小表嘀嘀嗒嗒的聲音,結合小朋友想到的機器人或小木偶等形象造型生動得獲得了節奏的練習,對學習二聲部合唱打下重要的化解難度基礎,所以說在音樂活動中教師要有掌握判斷的能力,根據教學內容,合理安排教學過程,自然地將這些要素滲入學習中,將會讓孩子在音樂活動中有效的學習,並樂在其中學。
(4) 重視音樂情境游戲化的開展。
幼兒園音樂活動的設計,教師往往都喜歡較情景生活游戲化進行。這樣的設計實踐證明有利於提高幼兒的興趣,增強音樂的趣味性,從而促進幼兒對音樂要素的感知和音樂能力的提高,如歌曲《蝸牛》適合小班幼兒練習節拍,而游戲性也較強,請小朋友拉手成圓圈對應一二段,慢慢向中心移動,慢慢蜷縮,擠在一起體驗快樂,慢慢後退,老師帶隊緊縮圓圈,走成蝸牛狀,非常形象的游戲輔助歌唱,加大了音樂對幼兒的感染力度,小班孩子就會不知疲憊的享受音樂的樂趣。如大班的音樂游戲《套圈》活動,它的三個樂段,能充分展現三位幼兒之間的合作能力,套圈中唱出自己和同伴的名字,幼兒在游戲中很快地對歌唱有了理解和認識。而許多歌曲中也能加入游戲創作,如《迷路的小花鴨》、《螞蟻搬豆》等歌曲,教師都可以安排游戲場景幫助幼兒有效學習和理解歌曲。
幼兒園的音樂教學活動中教師能精心分析教學內容,巧妙設計教學,注重動靜交替,從幼兒的實際喜好出發,引導幼兒想像創作,並及時鼓勵幼兒的積極參與,提高幼兒的學習熱情,在學習興趣的帶動下各項學習都會其樂融融。如果一線教師能在選材、制定目標、教學時都能以孩子的興趣為出發點,尊重孩子的創作成果,不讓孩子對音樂活動失去興趣。
G. 幼兒園小班都學什麼歌曲
《我愛我的幼兒園》
《粉刷匠》
《螞蟻搬豆》
《小鴨小雞》
《小蜜蜂》
《小星星》
《蝴蝶》
這些歌曲旋律相對簡單,不是太高,比較適合小班幼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