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小班防溺水安全教案
活動目標:
1.提高安全意識,學習溺水安全的有關知識,在學習中增強與同學的合作交流意識。
2.初步了解溺水安全的有關內容,要求每一個幼兒都要提高安全意識。
3.自己能改變生活中不遵守溺水安全的不良習慣,提高對生活中違反安全原則的行為的辨別能力。
活動准備:
事先了解有關溺水安全的有關內容 課件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入
1、小朋友,現在是什麼季節?什麼季節我們可以穿短袖、短褲了?
2、天氣漸漸變得很熱了,你們熱了怎麼辦?可是有些小朋友因為熱就悄悄去河裡、池塘里洗澡,你們想知道他們去洗澡發生了什麼事嗎?告訴你們,有好幾個小孩下河洗澡被淹死了,他們再也見不到自己的爸爸媽媽了。老師很傷心,他們的爸爸媽媽也很傷心。(出示課件)
二、防溺水教育
1、小朋友們,我們怎樣使自己不會發生溺水事故呢?
2、教師先向幼兒講幾點防溺水的知識要點
教師小結:(1)教育幼兒周末、節假日、寒暑假嚴禁到江河、池塘、無蓋的水井邊等處戲水、游泳。不能獨自或結伴到池塘邊釣魚、游泳、玩水。
(2)教育幼兒在來園、離園的途中千萬勿去玩水,下江游泳。
(3)我們是幼兒園的小朋友,很多小朋友都不會游泳,如果發現有幼兒不慎掉進江河、水庫、池塘、水井裡等,我們不能擅自下水營救,應大聲呼喚成年人前來相助或撥打「110」。
3、教師談談事例,並由幼兒扮演
幾名幼兒到河邊釣魚玩,有兩名幼兒不慎溺水死亡。這個悲慘的事實告訴我們了什麼?
這幾個小朋友做的對不對?我們應該怎麼幫他改正過來呢?(幼兒討論)
4、說一說
說說日常生活中應該怎麼防範溺水事故的發生。
三、小結:
(1)通過這個活動,你懂得了什麼?
(2)教師小結: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幸福快樂掌握在你的手裡,希望你們通過這個活動,你們要學會珍惜生命,養成自覺遵守溺水安全原則的好習慣。
⑵ 安全教育教案小班玩玩具注意什麼
平衡木:走時來要排隊,不能源推,眼睛不能東張西望。
走吊橋:手要抓穩,腳要踩穩,不能推前面的小朋友,要一個跟著一個走。
蹦蹦床:一次不能上太多的人,要分組,不要踩著別人。
城堡:不能跑,注意不要碰著頭,不能推人。
拓展資料
重要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幼兒玩大型運動器具時要隨時提醒幼兒,對不遵守規則的小朋友要及時批評糾正,引導幼兒正確地玩各種運動器械,對家長也要同樣的要求,逐步在活動中培養幼兒的安全意識。
⑶ 小班安全教育教案地面濕滑不要跑
首先寫教學目標,現在是課改階段上課要有新的理念分三部分:知識、能力、情感內態容度價值觀。 然後分析教材:重點和難點 三 教具 四 教學方法 五 教學過程,可分詳案和簡案,詳案要設想每句話怎麼講比較麻煩,簡案只要寫一下時間安排,和每部分教師的活動和學生的活動 六 板書提綱 七 教學反饋 這樣的教案就比較完整,也能及時地總結問題。 我認為寫教案最重要的是先確立教學理念,也就是第一部分,千萬不能小看了這部分,否則上課就會漫無目的,效果比較差。
⑷ 小班台風天安全教育的教案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觀察日常生活中不同的風
2.對台風的形成及危害有初步的了解
3.掌握基本的自保方法
4.能夠用不同形式大膽的表達自己對台風的看法
活動准備:
氣球、風鈴、電風扇等實物、圖片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教師逐一出示物品:氣球、風鈴,風箏然後教師請出一位神秘的朋友,看它來了,知道它是誰嗎?引出風
1.、引導幼兒觀察這些物體的變化都是因為風來了
2.、引導幼兒思考風是怎麼樣的呢?突出風是看不見,摸不著,抓不住的東西師可是我們可以用眼睛看到風的蹤跡,用身體感受到風,(如沒風用電扇)
二、引出不同種類的風,了解風知識,知道台風是怎樣形成的?
1.讓孩子大膽的說出台風來時的感受用聲音表情動作來表現物體在台風中的情景。同時誦讀一段文字內容為:台風來了,台風來了,它捲起的飛沙走石像瘋狂的野獸到處破壞,到處毀滅,房上的瓦片飛了,窗上的玻璃破了,大樹被高高捲起又狠狠的摔下。
2.讓幼兒觀看錄像,與孩子一起說說說說感受
3.及時教授孩子在台風中保護自己的方法
三、傳授繪畫方法:引導孩子用圖畫表現自己眼中的台風,並展示孩子的作品。
活動延伸:
1.在區角增設其它氣象災害引導幼兒探索不同的氣象災害
2.指導能力強的幼兒進行安圖標設計並進行作品展示
⑸ 幼兒園小班安全教育教案
需要哪方面的安全主題?
⑹ 小班安全教案隱私權
設計意圖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明確提出:「密切結合幼兒的生活和活動進行安全、保健等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幼兒的自我保護能力。」隨著社會的日益開放,兒童與社會的接觸日益廣泛,近年來,兒童性騷擾這個問題已逐漸浮出水面,女孩會遇到,男孩也可能遇到,此類報道也經常見諸媒體。據專家介紹,雖然一般性的兒童性騷擾不至於嚴重到性侵害的地步,但是各種形式的性騷擾會使兒童受到長期乃至終身的心靈傷害。幼兒身體隱私部位的自我保護,是典型的幼兒安全、保健教育問題。如何在大班開展相應的活動,讓幼兒知道身體的哪些部位是隱私部位,如果遇到有人試圖要摸你的隱私部位怎麼辦,筆者經過認真思考,設計了這一健康教育活動。
活動目標
1.了解身體的隱私部位,知道要保護自己並尊重別人的隱私。
2.掌握保護隱私部位的方法,增強自我保護意識。
活動准備
1.多媒體課件:《幼兒畫報》中紅袋鼠自護系列故事《不許摸》、幼兒安全自護圖片四幅、知識競賽題卡等。
2.操作材料:男女孩卡通人體圖、固體膠、「小花」貼圖。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1.師幼隨著音樂律動自然地玩「碰一碰」的游戲。
師:小朋友,我們來玩一個「碰一碰」的游戲吧。
2.引導幼兒說一說碰了身體的哪些部位。
師:剛才你和好朋友碰了身體的哪些部位?(頭、手、膝蓋、腳)
(評析:活動開始,在游戲碰一碰、玩一玩中,將幼兒帶入情境,並為自然過渡到下一環節做好鋪墊。)
二、感知理解,操作體驗
1.說一說。
(出示、操作卡通人體圖片)引導幼兒與旁邊的夥伴自由交流,說一說身體的哪些部位不能給別人隨便看、隨便摸。
師:小朋友們知道嗎?我們身體的有些部位是不能讓別人隨便看,看了很難為情,更不能讓人隨便摸的,你們猜猜看是哪些部位?
2.貼一貼。
每組一張人體卡通圖片,引導幼兒在自主討論的基礎上進行小組合作,將不能讓別人隨便看、隨便摸的部位用「小花」遮蓋起來。
師:小朋友的身體是屬於自己的,有些部位是不能露出來,不能讓別人隨便看、隨便摸的,我們用「小花」把這些部位遮蓋起來吧。
(評析:先討論再操作,避免了幼兒操作的盲目性與隨意性。幼兒貼「小花」遮蓋的過程,其實也就是幫助他們認識身體的隱私部位,並建立保護隱私部位概念的過程。)
3.辨一辨。
展示操作結果,幼兒觀察、思辨、糾錯,自我完善操作結果。
(1)教師藉助電子白板的拖拉功能,將幼兒操作中共同的遮蓋部位,如人物圖片上的胸部、屁股、生殖器等部位用「小花」遮蓋起來。
(2)對於幼兒操作中出現的有「異議」的身體遮蓋部位,引導他們觀察、思辨、糾錯。
師:你們為什麼要把這些部位遮蓋起來呢?
(評析:這一反問,將「球」拋給幼兒,達到「欲擒故縱」的效果,並水到渠成地引出下面的小結。)
師幼小結:圖片上遮蓋起來的像胸部、腿、屁股、生殖器等部位,都不能隨便露出來,不能讓別人隨便看、隨便摸,它們都是小朋友身體的隱私部位。
三、拓展經驗,豐富認識
師:小朋友都知道了身體的隱私部位,那怎樣保護我們的隱私部位呢?
1.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的已有經驗大膽地發表看法。
2.播放課件《不許摸》,了解故事中小羊是如何保護隱私部位的。
師:大灰狼和狐狸想要干什麼?(想摸小羊的隱私部位)小羊同意了嗎?它是怎麼說的?我們來學一學。(引導幼兒學一學小羊大聲拒絕的話:「不許摸、不許摸!」「如果再要摸,我就喊大人!」……)
師:如果是你,你會怎麼辦?
(評析:師幼一起分析小羊的做法,自然地將幼兒遷移到現實生活中,引導他們想辦法。)
師幼小結:我們要學會保護自己的隱私部位,如果有人要摸你的隱私部位,不許他摸、大聲地喊大人、趕快離開。
3.幼兒觀察、比較圖片中小朋友的做法,進一步豐富保護自己和尊重別人隱私的經驗。
師:小朋友知道要保護自己的隱私部位,那別人的隱私部位我們要不要保護和尊重呢?
我們來看看圖片上的這四個小朋友的表現,他們誰做得對?為什麼?
(評析:在小組討論的基礎上,讓幼兒分辨出一些正確的保護隱私部位的方法和尊重別人隱私的行為。利用白板的拖拉功能,給在圖片上做得正確的小朋友送上「大拇指」,從而強化正面行為。)
師幼小結:我們要保護好自己的隱私部位,平時注意穿好衣服,在上公共廁所的時候要隨手把門關上。同時,我們還要學會尊重別人的隱私,在別人換衣服、上廁所時,我們不要故意去看。
四、遷移經驗,鞏固提升
師:紅袋鼠還帶來了一些問題想考考我們呢。
幼兒分為四隊(菠蘿隊、蘋果隊、西瓜隊、草莓隊),進行相關的知識搶答。每答對一題,就在課件的「星星榜」中得一顆「★」。
知識搶答部分包括:如果有人要摸你的隱私部位,怎麼辦?如果有人摸了你的隱私部位,是藏在心裡還是及時地告訴家人或老師?如果有人想帶你去沒人的角落或屋子,你去嗎?別人的隱私部位,我能不能隨便看、隨便摸呢?什麼情況下,你的隱私部位可以給人摸的?(爸媽幫小朋友洗澡時;醫生檢查身體時)……
(評析:這一環節中,針對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設計知識搶答,幫助他們進一步鞏固和提升保護隱私部位的經驗。這樣既增強了幼兒的自護意識,同時又培養了他們的團隊合作和競爭意識。)
活動延伸
1.在區域活動中,引導幼兒將保護隱私部位的經驗用自己的方法把它們記錄下來,並裝進自製的系列《自我保護小畫冊》。
2.在大帶小活動中,將自製的《自我保護小畫冊》講給小、中班的小朋友聽,讓他們一起分享有關自我保護的經驗。
(評析:幼兒自我保護方面涵蓋著很多內容,自我保護意識的增強和能力的提高,也並非開展一兩次活動即可實現,所以,我們在「關於幼兒自我保護能力培養的研究」課題研究過程中開展了初步探索,並引導幼兒自製了系列的《自我保護小畫冊》。)
活動反思
活動設計中,執教者就如何促進活動目標的有效達成,如何使教師的「導」更好地服務於幼兒的「學」等導學策略做了一些思考,可用四個關鍵詞進行概括。
順水推舟 本次活動的目標之一是要讓幼兒知道身體的「隱私部位」。隱私部位跟身體其他器官的認知不一樣,比如說小班的「小手和小腳」中,可以讓幼兒拍拍手或跺跺腳,中班「妙妙鼻」中,可以引導幼兒摸一摸、嗅一嗅鼻子,而隱私部位顯然是不便用這些手段來讓孩子們認識的。所以,活動中採用卡通的人體圖片,當圖片出示時,有些幼兒就捂住眼睛,嘴裡還在輕輕地說「真難為情」,這就順水推舟地引出:身體的有些部位是不能暴露在外面的,趕快把它們遮起來吧。這樣既認識了隱私部位,同時又為順利過渡到下一環節「保護隱私部位」做好鋪墊。這里,教師的「導」不留痕跡、巧妙自然,真正地順應了幼兒的學情,做到「以學定教」。
將錯就錯 心理學家蓋耶認為:「誰不考慮嘗試錯誤,不允許犯錯誤,誰就將錯過最有成效的學習時刻。」活動中幼兒出錯是很正常的事,關鍵在於如何利用好這些錯誤,把錯誤演繹成美麗的錯誤。如,幼兒在用小花遮蓋隱私部位的過程中,有些孩子把不該遮蓋的部位也遮起來了,活動時我故意對他們的錯誤「視而不見」,並採取「將錯就錯」的策略,對有異議的遮蓋部位,引導幼兒思辨、糾錯,實現自我完善。這一過程不僅加深了對身體隱私部位的認識,同時還提高了幼兒的思辨力。
拋磚引玉 在拋出「如何保護隱私部位」的話題時,藉助課件中「小羊"的做法,通過提問「如果是你,你會怎麼辦呢」,自然而然地引出幼兒更多的關於保護隱私部位的方法,教師的「導」收到了拋磚引玉的效果。
點石成金 通過課件的播放,圖片的觀察、討論和操作,幼兒已積累了一些對隱私部位的保護經驗,如何使他們的經驗得到更好的提煉、鞏固和升華,活動最後的「知識搶答」環節,對整個活動目標的達成起到了「點石成金」的作用。
⑺ 小班安全教育《我該怎麼辦》教案
一.教學目標
1能完整地講述做家務事的經過。
2願意從自己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學會用心體貼長輩。
二.教學重點、難點
1.大面積訓練,說做家務事的經過。
2.從小事做起,學會用心體貼長輩。
三.課前准備
課件、各種學慣用具、抹布、衣服(若干件)。
四.教學過程
(一). 激趣導入
同學們,你們在家裡做過家務事嗎?
你為什麼沒做過?能給大家說說當時的情況嗎?
(學生說一說父母不讓他們做家務事的情況)
(二).展示畫面,口語交際
1創設情景一
(1)(出示課件:故事)星期一,爸爸出差了,家裡只剩下媽媽和小明,媽媽又要上班又要照顧小明,還要做許多的家務事,小明就想幫媽媽做一些家務事,可媽媽說小明還小,不會做。
小朋友們,他該怎麼辦?誰來幫他出出主意?
(2)討論交流。
這位小朋友非常需要大家的幫助,你們願不願意幫他想想辦法?
四人小組討論交流。
媽媽為什麼不讓小明做家務?
怎樣才能勸說小明的媽媽,讓他做家務呢?
我們能做哪些家務事?我們之前學過的課文中小朋友是怎麼做的?
小組內表演。
小組內的幾個同學分別扮演媽媽、孩子、同學等角色,表演勸說的過程。說服「媽媽」後,請「媽媽」談談,為什麼接受了「孩子」的要求。
(3)上台表演。
小組上台表演。
評一評「最佳口才獎」。
看看哪組能在最短的時間內用最好的方法說服「媽媽」。
2創設情景二
剛才有幾位同學都說做過家務,那誰來給大家說說為什麼要幫爸爸媽媽做家務?你是怎麼做的?
(1)說說你為什麼要幫爸爸媽媽做家務?
(2)個別說說做家務事的經過(要求口齒清楚,普通話標准)
(3)全班交流。
其他同學補充認為說得不完整的地方,在同一件家務事上,他們的做法又是怎樣做的?
3創設情景三
通過剛才的交流,老師發現同學們個個都是能乾的孩子,那你們想不想把自己能乾的一面展現給大家看呢?那我們就來一個「小能手」爭奪賽吧!
(1)分成幾個小隊,如蘋果隊、香蕉隊等,每隊都做不一樣的家務(如疊衣服、抹桌子、整理書桌等),全班學生分別到各個小隊去做家務。
(2)每個小組挑選一名代表上台爭奪「小能手」,看誰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把書桌上的東西整理得井井有條。
(3)進行做家務比賽,做得好的評為「小能手」並獎小紅花。
總結:
通過這一節課,大家有些什麼想說的?(學生交流)剛才同學都說了這么多,這說明大家是孝敬長輩、愛勞動的好孩子,那我們以後天天都要做爸爸媽媽的好幫手,好不好?
請欣賞《我有一雙勤勞的手》。
⑻ 幼兒園安全教育教案 打雷下雨怎麼辦
幼兒園安全教育教案 遇到打雷下雨該如何做: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預防雷電傷害的意識。 2、了解避免雷電傷害的基本知識。 3、早鞏固幼兒原有經驗的基礎上引導幼兒了解雷電的危害性。 4、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的自我保護意識,掌握防止雷電傷害的基本經驗。 活動准備: ... 1、打雷下雨的錄音。 2、教學掛圖和幼兒用書。 3、事先師生、家長共同收集有關雷電知識的資料。 4、教師製作的幻燈片。 活動過程: 1、聽打雷下雨的錄音,導入活動。 教師:請小朋友聽一聽,這是什麼聲音?小朋友遇見過打雷、閃電的天氣嗎?雷電大多在什麼時候出現?誰能學一學打雷的聲音?打雷危險嗎?為什麼? 2、出示教學掛圖,幫助幼兒了解在野外遇到打雷的自我保護方法。 (1)教師:大家在野外郊遊,忽然下了很大的雨,雷聲轟隆隆、轟隆隆的響個不停。打雷這么危險,他們怎麼辦呢? (2)教師:我們一起來看看圖片上,他們怎麼保護自己的。 教師:打雷的時候,要遠離大樹。因為野外很空曠,高高的大樹更容易遭到雷電的襲擊,站在樹下躲雨是非常不安全的,小朋友們千萬千萬不能站在大樹下躲雨。 教師:當感覺到身體的汗毛和頭發都豎起來、皮膚麻麻的時候,雷電就很近了,這個時候千萬不能隨意跑動,要下蹲低頭,抱緊雙膝,盡量將身體和頭放的更低,像圖上的人的做法,這樣做可以保護自己。現在小朋友和老師一起來做一下這個動作。(引導幼兒正確做出雷電將要襲擊時的自我保護動作。) 教師:郊外有很多高大的鐵架,上面有很多條電線。他們有時會被很大的雷電擊中,非常危險。在那附近的人,遇到這樣的情況,最好的保護方法就是像圖中的阿姨這樣,雙腿並攏,蹦跳著離開電線和高高的鐵架。我們一起來演示一下。(教師帶領幼兒做雙腿並攏蹦跳的動作。) 教師:還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在野外,遇到雷雨天,最好摘下身上的金屬物品,比如金屬手錶、項鏈、手鐲等,因為這些金屬物品容易導電,讓人們更容易遭受雷電的襲擊。還要注意,不能使用傘柄是金屬質地的雨傘哦,它也會導電,最好使用塑料質地的雨具。還要提醒身邊的大人,最好不要使用手機,要把手機關掉。 (3)教師:在野外時,如果碰到雷雨天氣,應該怎麼做才安全,大家都記住了嗎?請大家和老師做個游戲,教教老師,遇到不同的情況,老師應該怎麼做。 (4)教師表演自己在野外遊玩時,碰到了雷雨天氣。提出不同情況的問題,請幼兒說說相應的做法。比如,教師說:「下雨打雷了,快,找個地方躲躲雨。去大樹下行嗎?」幼兒對此作出判斷。 3、展示掛圖,簡要說明在室外碰到雷雨天氣的正確做法。 教師:在野外空曠的地方,碰到雷雨天氣時要注意安全,在室外碰到雷雨天氣時也要注意安全。要趕緊到房子里避雨,不能站在樹下。回到家以後,最好不要開電視,可以玩其他的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