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湖南文藝出版社出版的音樂教案五年級下冊``那裡有下載的
http://www.zhaojiaoan.com/soft/sort01/sort0317/sort0327/down-1736.html
湘教版五年級下冊音樂教案
第一課 春光好
教學目標 1、能用流暢柔和回的聲音演唱春風,用輕巧答明亮的聲音演唱布穀鳥,並能注意到兩種聲音合在一起時的和諧。
2、能用歡快、親切的是聲音演唱歌曲《小鳥、小鳥》的第一段。
3、能認真聆聽小提琴獨奏《新疆之春》,感受音樂的情緒與意境,並能將樂曲的幾個樂段用不同的圖形或動作表現出來。
教學重難點 1、二聲部合唱的和諧、統一。
2、准確感受《新疆之春》的情緒,並能用不同的圖象、動作或節奏來表現。
教具准備 教學過程 一、美麗的春天
1、說一說
師:同學們,在春天裡,你們看到了怎樣的美景呢?
(引導學生說說字看到的及感受到的。)
2、聽一聽
......【全文請下載】
② 誰有最新湘教版 五年級音樂下教案
第一課 春光好
教學目標
1、能用流暢柔和的聲音演唱春風,用輕巧明亮的聲音演唱布穀鳥,並能注意到兩種聲音合在一起時的和諧。
2、能用歡快、親切的是聲音演唱歌曲《小鳥、小鳥》的第一段。
3、能認真聆聽小提琴獨奏《新疆之春》,感受音樂的情緒與意境,並能將樂曲的幾個樂段用不同的圖形或動作表現出來。
教學重難點
1、二聲部合唱的和諧、統一。
2、准確感受《新疆之春》的情緒,並能用不同的圖象、動作或節奏來表現。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美麗的春天
1、說一說
師:同學們,在春天裡,你們看到了怎樣的美景呢?
(引導學生說說字看到的及感受到的。)
2、聽一聽
師:讓我們一起到田園隨著音樂感受一下春天。
(展示春天的美景,播放《春風與布穀鳥》。)
師:在剛才的歌聲中,你們聽到了什麼聲音?
(聽到春風的聲音和布穀鳥的聲音。)
師:布穀鳥是報春的使者,春天即將來臨的時候,它們就會非到田間地頭,用美麗的歌聲提醒人們:春天來了,「割麥插稞」的時候到了,所以人們又把它們叫做催耕鳥。
3、唱一唱
(1)布穀鳥的歌聲:
師:在歌曲中,布穀鳥的聲音是怎樣的?
(布穀鳥的歌聲: 3 3 3 1 0)割 麥 插 稞
師:誰能來模仿一下?(學生模仿布穀鳥的歌聲。)
(2)春風的旋律:
師:在歌曲中,春風是怎樣歌唱的呢?(春風的旋律:lu)
師:誰能來模仿一下?(學生模仿春風的旋律。)
(3)春風與布穀鳥:
師:大家覺得春風和布穀鳥的歌聲合在一起好聽嗎?讓我們用自己的歌聲來體會春風與布穀鳥那美妙的合唱吧。
(師生共同學廠歌曲旋律,並分春風與布穀鳥兩聲部演唱。鼓勵學生自己選擇喜歡的聲部參加演唱。)
①說一說歌曲的特點:
A布穀鳥的歌聲總是出現在每一個樂句的開始部分(即第一、第二拍)。
B布穀鳥的聲音很有 (引出三連音的唱法)。
②說一說歌曲的情緒:
師:誰能說一說:春風吹拂時,它的聲音是怎樣的?
(春風吹拂時,像媽媽的手輕輕地滑過我的臉龐,在演唱春風時,應以輕柔、流暢的聲音演唱。)
師:布穀鳥的各聲,在春風中又要如何表現呢?
(與柔和的春風相比,布穀鳥的歌聲是清脆、明亮的。)
③春風和布穀鳥的合唱。
師:現在讓我們用自己的歌聲來感受春風與布穀鳥的合唱。
第二課時:二、春天裡歡樂的小鳥
1、聽一聽
師:大家的歌聲引來了更多的小鳥,它們也忍不住唱起來了,讓我們一起來聽聽。(歌曲《小鳥、小鳥》)
2、動一動
(1)師:歌曲中,小鳥在明媚的春光里干什麼呢?(飛翔。)
(2)師:讓我們隨著小鳥的歌聲一起來模仿一下小鳥飛翔的樣子。
(讓學生隨著音樂模仿小鳥的飛行,感受6/8拍子的節奏特點。)
3、唱一唱
(1)小鳥與孩子們的歌(合唱部分):
師:小鳥的舞姿很美妙,歌聲更動聽。你聽:(出示高聲部旋律,並播放小鳥的歌聲。)
師:哪些同學想學學小鳥的歌呢?(一部分同學學唱高聲部。)
師:小鳥的歌聲剛落,又傳來孩子們的歌聲,我們一起來唱一唱。
師:孩子們與小鳥都是春天裡最快樂的精靈,讓我們大家一起歌唱吧!(全體合唱二聲部。)
(2)歌唱春天的美景(齊唱部分):
師:剛才我們和小鳥一起歌唱。現在,有誰能說一說歌曲中描繪的春天的景色是怎樣的呢?
(春天裡有燦爛的陽關,樹林里有芬芳的花香,田野上有綠油油的草地,在湖邊的山崗上,小鳥和我們一起歌唱春天。)
師:小鳥與孩子們的合唱和歌曲中美麗的春色有什麼不同?
(讓學生體會到合唱是舒展的,像在飛行著。)
(3)我們的歌聲。
師:讓我們一起來完整地演唱這首歌曲。(完整演唱歌曲。)
第三課時:三、春天裡的新疆
1、聽賞〈新疆之春〉
師:剛才大家用歌聲描繪了美麗的春天,老師也為大家帶來了一首非常好聽的歌曲,請大家一起來聽賞吧。
(播放小提琴獨奏曲〈新疆之春〉,並配合新疆風俗民情的畫面。)
2、賞析〈新疆之春〉
師:大家能聽出這首樂曲是哪個民族的音樂嗎?(新疆。)
師:這首樂曲的名字叫做〈新疆之春〉。新疆,位於祖國的西北邊陲,是我國面積最大的自治區。這里主要聚居這維吾爾族的人民。他們能歌善舞。通過剛才的聆聽,同學們,在音樂中體會到了什麼?
(讓學生自主說出樂曲的風格特點,即這首樂曲濃郁的維吾爾族民間音樂風格和熱情奔放的性格特徵。)
師:現在讓我們仔細聽賞樂曲。(樂曲的第一樂段和第二樂段。)
師:和你身邊的同學一起來說一說,樂曲中的第一樂段和第二樂段向大家描繪了什麼樣的美麗景色,它表現了什麼樣的情緒呢?
(組織學生討論,說出歌曲的第一樂段和第二樂段所表現的情緒。樂曲的第一樂段主題強勁有力,音樂活潑、跳躍。第二樂段以具有強烈的舞蹈性節奏的節奏,表現了人們跳起歡樂的手鼓舞的情景。)
3、表現〈新疆之春〉
師:新疆的春天真的很美。同學們,你們想不想自己來表現?
四、春天裡的感悟
師:春天是一年中最重要的季節,是一年中最美麗的季節。今天我們歌唱了祖國美麗的春天,感受了新疆的美麗春天。讓我們珍惜這美好的春天,為創造祖國更美的春天努力吧。
(學生隨著小鳥的歌聲走出教室。)
第二課、校園里
教學目標
1、能用深情、柔美的聲音演唱歌曲《在我和你之間》。
2、能模仿《我們學校亞克西》的,以本班的好人好事為主題填詞,並唱出來,從中體驗創編活動的樂趣。
教學重點:學會唱《在我和你之間》這首歌曲。
教學難點:模仿原歌詞填詞並唱出來。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一、在我和你之間
(學生在歌曲〈在我和你之間〉的音樂聲中進教室。)
1、導入
師:在里,每天都發生著很多事情,請你們看看其中的幾件。
出示畫面:
(1)甲同學跑步時摔到了,乙同學馬上去扶他。
(2)甲同學不會做題目,乙同學耐心教他。
(3)下課時,幾個同學在一起快樂地打乒乓球。
師:你剛才看到了什麼畫面?
這些事情表達了同學之間怎樣的感情?
你能說說你與同學之間感人的友誼嗎?
學生交流,教師歸納並揭題:〈在我和你之間〉。
師:咱們來學習一首表達同學之間友誼的歌曲〈在我和你之間〉。
播放錄音范唱,學生初步感受歌曲。
設計意圖:用校園里常見的好人好事引出課題,感受濃濃的友誼氛圍,使學生進入歌曲的情境,也為後面〈我們學校亞克西〉的創編歌詞活動做了鋪墊。
2、友誼的旋律
將全曲按樂句製成四張「友誼旋律卡」
全班分成四個小組,每組以合作學習的方式視唱一條旋律。
各組交流展示視唱學習情況,找出難點,教師指導視唱或生生互助突破難點,然後老師彈奏旋律,以接龍的方式分組接唱旋律,比一比,評一評,哪組唱得最好。全班跟琴劃拍視唱旋律。
設計意圖:歌曲的旋律不難,盡量讓學生自主視唱,找出難點後互助交流學習,在學習歌曲的過程中體會同學知己那的友誼。
3、友誼的歌聲
(1)出示歌詞,請學生深情次齊聲朗讀歌詞。
播放范唱歌曲,學生輕聲跟唱,找出難唱部分,隨琴聲視唱,解決難點。
採用齊唱、男女對唱等方式,鞏固熟悉歌曲。
(2)感情處理
請學生探討歌曲的情感處理及表演形式,然後分組交流展示,互相評價。
師歸納:第一樂句用mf的力度,深情的情緒演唱。第二樂句用較歡快的情緒,表現同學之間的團結友愛。第三樂句力度漸強,用富有激情的聲音歌頌友誼。第四樂句用深情的歌聲結束全曲。
學生用分組接龍唱、領唱、對唱等多種延長形式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設計意圖:在掌握旋律的基礎上,讓學生隨樂唱詞,很容易就能唱好。整首歌的幾哦啊學都是以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為主,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第二課時:二、我們學校亞克西
1、導入
師:我們再來聽一首好聽的歌曲,試一試,看你能聽出是哪個民族的歌曲嗎?你理解歌曲中「亞克西」的含義嗎?
播放歌曲〈我們學校亞克西〉。
學生交流上述問題,老師講解「亞克西」的含義。
2、聽賞與跟唱
再次播放歌曲〈我們學校亞克西〉,學生隨音樂跟唱歌詞。
師:你學會了哪一句?
學生唱,教師指導難唱準的地方。教師彈奏旋律,學生跟琴唱詞。
3、自主設計
師:你能在「亞克西」的地方設計身勢動作為歌曲伴奏嗎?學生自主設計並展示身勢動作,比一比,評一評,誰的動作最漂亮。
教師出示鈴鼓,串鈴等新疆風味的打擊樂器,請學生為歌曲選擇打擊樂伴奏。
播放〈我們學校亞克西〉的伴奏音樂,部分學生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其餘學生用自創的身勢動作邊唱邊表演。
4、創編新歌詞。
師:這首歌真好聽,你能為它配上更多更好的詞嗎?剛才新疆小朋友唱的是老師「亞克西」,你覺得在學校里還有什麼人和事「亞克西」呢?學生自由發言。
師:請用這些人和事為歌曲填上新的歌詞,在創作歌詞時,保留原歌曲中的「亞克西」。
三、總結: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幾首有關校園的歌曲,希望你們在學校里能和同學友好相處,好好學習,開心地度過每一天!
第三課 鄂豫皖小曲
教學目標1、能較准確地把握《手拿碟兒敲起來》哀怨憂傷的情緒,並深情地演唱這首歌,邊唱邊表演「敲碟兒」。
2、能比較聽賞〈手拿碟兒敲起來〉和〈鳳陽花鼓〉,在細膩的情感體驗中區別,學會讀譜演唱〈鳳陽花鼓〉。
3、了解與歌曲有關的鄂、皖相關文化。
教學重難點 用淡淡哀怨的情緒演唱湖北小曲〈手拿碟兒敲起來〉,並參與表演。「敲碟兒」的表演活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了解鄂、皖的地理位置及簡稱
1、提問:(出示中國地圖)
指導學生觀看地圖,找到湖南省的位置。湖南簡稱什麼?
分別了解湖北、安徽省的地理位置及簡稱。
學生:湖南簡稱為「湘」。從地圖上看,湖北在湖南的北面,簡稱「鄂」,安徽簡稱「皖」。
2、師小結。
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民歌,都有自己獨特的音樂特色。今天我們一起來了解湖北和安徽民歌的音樂風格。
二、展開
1、了解湖北民歌
走近「湖北小曲」——《手拿碟兒敲起來》
師演唱湖北民歌〈綉荷包〉、〈龍船調〉等歌曲片段。
師:湖北是楚尾花的法院地,具有豐厚的民族民間文化職員,民歌更是湖北的強項。不僅《綉荷包》、《龍船調》等民歌家喻戶曉,《洪湖水,浪打浪》、《纖夫的愛》等現代歌曲也傳唱大江南北。
2、影片欣賞
(1)課件播放影片畫面:戰火彌漫,人民四處乞討流浪。影片背景音樂《手拿碟兒敲起來》。
師:從影片里,你了解到什麼?你聽清楚了哪幾句歌詞?
(2)課件播放影片《洪湖赤衛隊》中的插曲《手拿碟兒敲起來》和畫面:街頭賣唱的父女倆。
學生認真觀看影片,並隨樂輕輕律動。學生描述畫面、歌詞內容,各抒己見。
3、學學「敲碟兒」
(1)師簡單介紹歌劇《洪湖赤衛隊》的劇情。
(2)問:誰能「敲碟子」?
(3)師示範幾種最基本的敲法。
(4)學生自主聯系「敲碟子」的技法。(背景音樂《手拿碟兒敲起來》。)
學生躍躍欲試,都想來敲一敲。學生積極參與模仿,並自由練習。
三:深入
唱一唱《手拿碟兒敲起來》
1、學唱歌曲
(1)全班一起隨樂演唱歌曲。(2)歌曲難點的掌握:
A倚音的唱法。B附點節奏。C連線音的唱法。
2、情緒的掌握
師:你覺得這首歌曲應該用什麼樣的情緒來演唱?為什麼?
A組用活潑歡快的情緒演唱。B組用憂傷哀怨的情緒演唱。
帶著淡淡憂傷、哀怨的情緒,完整地演唱《手拿碟兒敲起來》,邊唱邊表演「敲碟子」。
學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邊唱邊表演「敲碟子」。
師小結:小曲好唱口難開,「聲聲唱不盡人間苦」。《手拿碟兒敲起來》這首歌,歌詞古樸平實,旋律溫婉、流暢。平靜中流溢著淡淡的哀怨,彷彿又把人帶回到那艱難遷徙的歷程。這就是湖北小調給我們留下的印象。
四、拓展
聽賞與讀譜《鳳陽花鼓》1、聽賞安徽民歌《鳳陽花鼓》
師:聽聽這首歌曲,說說你對樂曲的感受。
師簡單介紹:鳳陽花鼓是安徽的一個曲種,屬於民歌中小調的范疇。
2、讀譜延長《鳳陽花鼓》
(1)請對照歌譜自由地唱一唱。學生隨樂自由哼唱。
(2)師用琴示範。(注意情緒的把握。)隨琴認真讀譜。
(3)解決難點:
重點指導學生解決節奏難點:1?235|和3?56ⅰ|兩處附點節奏。
3、比較《鳳陽花鼓》和《手拿碟兒敲起來》在音樂風格上的相同之處。
學生:與「小曲好唱口難開」、「聲聲唱不盡人間苦」描寫的生活相同。
學生討論得出答案:兩首都是民歌,都給人親切感,都是反映老百姓貧苦生活的曲子……
師:從歌中你常常會聽到「說鳳陽,道鳳陽……身背花鼓走四方」這樣的唱詞。它與《手拿碟兒敲起來》中哪句歌詞描寫的生活畫面相同?
師小結:這兩首曲子都屬於民歌中的小調,流暢上口,有著鮮明的地域特色。而它們相近的歷史背景,又帶給我們一樣憂傷、哀怨的情緒。
第四課 沙漠之旅遊
教學目標 1、能與同學合作,學會用活潑、富有情趣的聲音演唱二聲部歌曲《我跟阿爹拉駱駝》。
2、能積極參與模仿、合唱、伴奏等音樂活動,體驗歌曲小主人公「我」的樂觀和快樂。
教學過程
一、走進沙漠
新疆的風土人情、物產等。背景音樂(維吾爾族歌曲)。
師:同學們,這個美麗的地方是哪兒?有什麼特色?
出示中國地圖。背景音樂(歌曲《我跟阿爹拉駱駝》的旋律)。
師:同學們,你能在地圖上找到新疆嗎?地圖上這一部分是黃色,表示什麼?連綿不斷的起伏線代表著什麼?
生:新疆地區。黃色表示沙漠。起伏線表示天山。
師:天山上終年積雪,氣候惡劣,但在這條邊界線上卻常年駐扎著一群人,你知道他們是誰嗎?為什麼守衛在這里?
師:是啊,新疆人民的美好生活離不開邊防軍。雖然,邊防軍叔叔的生活非常艱苦,但是他們的內心並不寂寞,因為,當地的新疆維吾爾族人民總會帶來火一樣的熱情,他們拉著駱駝,從遠處的沙漠中走來。聽,那駝鈴聲又響起來了——
二、沙漠中的駝隊
1、遠處的駝鈴聲
播放:沙漠中的駝隊。背景音樂(歌曲低聲部旋律)。
(1)熟悉低聲部旋律、節奏。
師:誰能用鈴鼓來模仿駝鈴聲?
(學生隨著低聲部音樂用駝鈴模擊節奏2/4 x x x x x |或 xxxx x x | 等。)
(2)模仿駱駝的腳步,熟悉低聲部旋律。
師:模仿駱駝的腳步,熟悉低聲部旋律。
師:誰來學學駱駝行進的步伐?可以邊走邊用「蹦」或「當」來哼唱。
(學生隨音樂模仿駱駝行進的步伐,並哼唱低聲部旋律。)
2、拉駱駝的小阿哥
師:伴著駱駝聲,傳來拉駱駝的小阿哥的聲音——
播放:小阿哥和駝隊的畫面。背景音樂(歌曲低聲部旋律)。
(1)教師演唱小阿哥的歌聲。
(隨著學生演唱的低聲部旋律,教師演唱高聲部旋律。)
(學生演唱低聲部旋律的同時,聆聽教師演唱的小阿哥的歌聲,即高聲部旋律。)
(2)學唱高聲部旋律。
師:這是一位怎樣的小阿哥。
師:請B組同學扮演熱心、快樂的小阿哥。(生演唱小阿哥的歌聲。)
3、駱駝聲和小阿哥
師:駝鈴、小阿哥給這支沙漠中的駝隊增添了許多色彩,讓我們一塊兒來扮演他們。
(學生分為A、B兩組,A組學生表演小阿哥,演唱高聲部;B組學生表演駝鈴聲,演唱低聲部,並用打擊樂器伴奏,進行二聲部合唱。)
三、沙漠中的歌聲
1、沙漠中的歌
師:在寂靜的沙漠上,鋼當鋼當的駝鈴就像一首動聽的歌,別有一番風情。
播放:《我跟阿爹拉駱駝》歌曲及相關圖片。
師:我們帶著對邊防軍叔叔的無限崇敬,也來當一回送糧食的快樂小阿哥。
(學生朗讀歌詞,並完整學唱歌曲。)
2、歌聲獻給邊防軍
師:這首歌表達了維吾爾族人民對邊防軍的深厚情誼。我們把它唱給邊防軍叔叔聽吧,他們一定會為我們感到自豪。大家說說怎麼唱才能表達我們的感情?
師:維吾爾族音樂很有特點,你能模仿歌中的一、兩句嗎?
師:我們試著唱一唱前面的兩個樂句。
(學生表演唱前兩個樂句。)
師:小阿哥的歌聲伴著駝鈴,形成了一道沙漠風景。你想怎樣表現駝鈴?吵雜還是清脆?從小阿哥的歌聲中,你體會到了什麼?請你試一試。
(學生有感情地演唱二聲部歌詞,一部分同學用打擊樂器伴奏。)
師:同學們,准備好了嗎?冰山上的邊防軍在傾聽我們的歌——
(學生按歌曲處理要求完整演唱歌曲。)
四、告別沙漠之旅
師:我們的駝隊走過了遙遠的沙漠,終於到達高高的雪山,把糧食送到邊防軍叔叔手中。如果你是那位小阿哥,你想對邊防軍叔叔說些什麼?在今天的沙漠之旅中,你有什麼收獲?
教師小結,學生在音樂聲中離開教室。
第五課 彼得與狼
教學目的:
1. 復習木管樂器的知識,了解各種樂器的音色及其塑造的各種音樂形象。
2. 鞏固和運用醫學過的樂器知識,提高他們對音樂的理解能力,並發展他們對音樂的聽覺及想像力。
3. 使學生懂得只要我們團結起來,勇敢機制的斗爭,就能戰勝凶惡的敵人。
教學難點與重點:
聽辨各種樂器的音色及所表現的音樂形象。
教學准備: 錄音機、磁帶、多媒體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 師:同學們,大家好,歡迎你們來到音樂教室。
二、 師:上節課我們認識了西洋樂器中的木管樂器,請同學們想一想,木管樂器中都包括那些樂器?
(長笛、短笛、單簧管、雙簧管、大管)
教師用大屏出示木管樂器的圖片。
師:他們都有哪些共同點?
(管狀按鍵的吹奏樂器,長笛、短笛為金屬制,單簧管、雙簧管、大管為木製)
師:在音色上都有哪些特點?
(長笛音色甜美,高音輕快活潑,人們把它比作樂隊中的女高音;短笛、雙簧管音色柔和、清悠最適合表現田園風光的旋律;單簧管音色光輝華麗,表現力極為豐滿,善於演奏流暢、快速的樂曲;大管是低音樂器,適合表現詼諧、滑稽,塑造丑角形象。)
三、 教師總結:
同學們說得很准確,不同的樂器有不同的表現力。在管弦樂隊中不同的樂器演奏不同的音樂主題來代表不同的人物,也是根據它們的屬性來表現的。今天我們就來欣賞一首用樂器表現性格特徵的故事------《彼得與狼》。
文學上把植物、動物擬人化手法的故事叫什麼形式?(童話)音樂上把用樂器表現人物的故事叫交響童話。
教師板書:
交響童話 彼得與狼 普羅柯菲耶夫
交響童話:就是通過管弦樂器演奏音樂來敘述的童話故事。《彼得與狼》是一部小型管弦樂隊演奏的作品,它的作者是前蘇聯傑出的鋼琴家、作曲家普羅柯菲耶夫。交響童話《彼得與狼》寫於1936年春天,是世界上第一部交響通話。故事裡的每個人物都是用樂器來表現的,下面我們欣賞。
教師放樂曲(用多媒體播放課件),並提問:
1. 小鳥為什麼要用長笛而不用大管哪?
2. 貓為什麼用單簧管而不用提琴?
3. 鴨子走路用什麼特點?
4. 老爺爺講話有什麼特徵?用什麼樂曲表現老爺爺性格最好?
5. 小彼得的性格有什麼特點?聽到這段音樂以後你的情緒怎樣?
6. 狼的本性是什麼?為什麼用圓號的不和諧和弦表現?
7. 聽了用圓號的不和諧和弦你的感覺怎樣?
8. 這首交響童話給了你哪些啟示?
欣賞完樂曲後教師小結:只要團結起來,勇敢機智的斗爭,就能戰勝敵人。少先隊員應該不怕苦困難,敢於和壞人壞事作斗爭。
教師出示圖片請同學們填寫他們的性格特點:
小鳥… 輕快、活潑
鴨子 搖搖擺擺
貓 機智
老爺爺 嚴肅、嘮叨
彼得 勇敢、聰明
狼 陰險、凶惡
獵人 堅定
第六課 眾人合夥力量強
教學目標 1、能學會用優美、和諧的聲音,有地方韻味地演唱歌曲《一根竹竿容易彎》。
2、能積極參與演唱、聽賞等音樂教學活動,體會到「眾人合夥力量強」的內涵,增強合作的意識。
教學過程 一、聽音樂進教師
二、啞劇導入
循環播放《一根竹竿容易彎》主旋律音樂。
師:今天,我給大家表演一個小啞劇,然後請同學們猜一猜它說明了什麼道理。
師表演:拿一根小竹竿,輕輕折斷,又拿一把竹竿,用很大的勁也折不斷。
拿一根小麻紗,輕輕折斷,再拿三縷麻紗,用很大的勁也扯不斷。
師總結出哲理一:「一根竹竿容易彎,三縷麻紗扯脫難。」
三、新課學習
1、聽賞與學唱歌曲主旋律
(1)聽賞。何紀光演唱版《一根竹竿容易彎》
師:有一首歌正唱出了這個道理。請聽《一根竹竿容易彎》。邊聽邊想:這是哪裡的民歌,你是從哪一點聽出來的?生:……
師總結:這是一首由著名男高音歌唱家何紀光先生演唱的湖南民歌,它具有濃郁的湖南地方特色。歌曲內容告訴我們團結合作是多麼重要。在我們的生活、學習中,處處需要團結合作。
師:今天,我們正式舉辦這次比賽。這次比賽目的是:在音樂河中體驗怎樣合作。
宗旨:是友誼第一,比賽第二。
首先,全班分成兩個隊:猛虎隊和蛟龍隊,每隊兩條小船。大家先推選各自的隊長。大家可以選擇與自己合作最默契的夥伴組成龍舟隊。但是各隊的人數要一致。請兩位隊長來協調。
循環播放童聲版單聲部歌曲《一根竹竿容易彎》。
(2)主旋律模唱。
播放《一根竹竿容易彎》伴奏音樂。
師:哎,龍舟賽就要開始了,大家快快准備,把船劃到比賽地點去。猛虎隊上路咯。這段音樂河的旋律真美,讓我用二胡把它演奏出來。
(A)生用「dang」模唱主旋律,師用二胡伴奏,生邊唱邊用竹竿模仿師拉琴,幫助自己找到旋律的流暢感。
師:看,蛟龍隊也出發了,讓我們來享受音樂河柔美的清風。
(B)師帶生「lü」模唱主旋律(和伴奏音樂唱)
(C)學生視唱曲譜(師用鍵盤伴奏)。
(唱之前出示1 2 3 4 5 6 7七個音符)。
師:(唱完後答)最多的是6 1 3 ,沒有4 7兩個音。
師總結:這首歌曲採用民族五聲羽調式,由6、1、2、3、5五個音組成,骨幹音為6、1、3。
(3)唱單聲部歌詞。
師:聽,拉拉隊在用歌聲歡迎我們呢。快用歌聲告訴他們,我們馬上就到了。
(A)跟唱歌詞。
播放童聲版單聲部歌曲《一跟竹竿容易彎》。
(B)試唱歌詞(師及時糾正學生唱錯的地方)。
師:快到了,大家把我們的龍虎精神展示出來,一起唱歌來答謝熱情的拉拉隊吧。
(C)齊唱單聲部歌詞。播放《一跟竹竿容易彎》伴奏音樂。
師:到了,哪個隊先為自己拉票,爭取更多拉拉隊員的支持?各隊先秘密商量一下,用什麼樣的方式來唱歌拉票。
(D)分組討論,比賽。(虎隊唱完;龍隊唱完。)
師:看來你們現在的支持率是勢均力敵,難分高下。
2、學唱第一二樂句的第二聲部並練唱這部分合唱
師:龍隊虎隊注意,賽前我們先試一下船,蛟龍隊長,把鼓搬到中間來。(蛟龍隊長試搬,搬不動。師指導請幾生幫忙。)並對其他學生說:我們來加油!
2/4 ||:x o xo | xo x o | x o ox | x o :||
師:總結出哲理二:看,本領再強的人也會遇到一個人無法解決的困難,這時如果沒有別人幫助,就會是「猛虎落在平陽地,蛟龍無水困沙灘」。所以,一個隊試船時另一個隊要為他們加油。大家先來練習加油歌。
(1)學習一二樂句第二聲部(生視唱歌詞,師擊鼓助威)。
師:龍隊試船,虎隊加油,龍隊邊用竹竿劃邊唱主旋律,虎隊面向龍隊站起來邊用竹竿巧擊節奏邊唱第二聲部。
(2)練習第一二樂句合唱。
師:合唱得好不好,為什麼?(學生自評)。
師:龍舟賽上鼓點起什麼作用?(鼓勁,統一劃船節奏。)
我們的加油聲也就是起到鼓點的作用。
師:輪到龍隊試船,虎隊加油了。
師總結出哲理三:「不怕力小怕孤單,眾人合夥金不換。」所以,只要大家有信心,能團結合作,就一定行。
師:看,這段音樂河波光粼粼,非常美,我們來唱一唱。
(1)齊唱過渡句及第三樂句(鍵盤伴奏)。
師:我們就從這個河段開始比賽吧。今天的比賽將借鑒足球比賽的規則進行。來,兩個隊長先猜幣,猜中的一隊先一步出發,看哪個隊能搶佔先機?為統一本隊劃船的步伐,各隊隊長站在本隊船前搖旗指揮。先來試一試,看各隊能不能統一步伐。
(2)慢速練習輪唱部分。
師:真是你追我趕,勝負難分啊。那隻好來一次加時賽了,這次就換一隊先出發。
(3)換聲部練唱。
師:看哪個隊在這個時候最齊心,爆發力大,最後還能越劃越有勁,那就一定能贏。
(4)學唱尾聲。
(A)慢速視唱曲譜(師鍵盤伴奏),換聲部練習。
(B)加入力度處理mp<f。
師:用你優美的歌聲緩解一下大家賽前緊張的心情。(對大家)我們把船劃回起點去。
4、完整試唱整首歌曲(師指揮)
四、小結
師:希望大家加強合作意識,學習各種有效的合作方法,成為優秀的人才。
(師生道別,在自己演唱的優美歌聲中走進教室。)
③ 五年級下冊音樂教案
第一單元 北國之春
一、教學內容:
欣賞《北京的孩子逛北京》;唱歌《美麗的家鄉》;欣賞《馴鹿》《冬獵》;為音樂伴奏
二、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北京的孩子逛北京》《馴鹿》《冬獵》,讓學生感受北國的美好風光,了解月琴、柳琴的基本音色和表現手法。
2.用充滿歡快、喜悅的聲音演唱歌曲《美麗的家鄉》,注意旋律的行進特點以及二聲部的和諧。
三、教學准備:
(一)教具
鋼琴、錄音機或VCD機、有關樂譜及卡片。
(二)圖片、音像資料
月琴、柳琴的樂器圖片或實物、歌曲錄音帶或伴奏帶、樂曲錄音帶或VCD光碟。
四、重點和難點:
本單元重點:1、用歡快喜悅的聲音演唱歌曲《美麗的家鄉》,注意旋律的進行以及二聲部的和諧。 2、熟悉月琴、柳琴的音色、表現手法。
本單元難點:在演唱歌曲《美麗的家鄉》二聲部合唱時,聲部要准確,聲音要和諧。
第一課時
授課時間:
教學內容:欣賞歌曲《北京的孩子逛北京》。
教學目標:通過欣賞這首歌曲,使學生感受北京的生活氣息,培養學生熱愛北京的情感。
教學過程:
1、導入:學生在《北京的孩子逛北京》的音樂聲中走進教室。
2、初聽歌曲,啟發學生介紹自己對作品的感受,並歸納出歌曲中描繪了哪些北京景觀。
3、再次聆聽歌曲,引導學生關注歌曲中不同段落旋律的不同特點。
4、播放錄音,讓學生跟著錄音哼唱第一段旋律並朗讀第二、三段歌詞。
5、組織簡短的討論,讓學生談談「自己印象最深的部分」「自己認為最好聽的部分」,並說出原因,教師總結。
6、請學生跟著錄音進行歌表演,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教學反思:學生通過學習本首歌曲感受到了北京的生活氣息。
第二課時
授課時間:
教學內容:學唱歌曲《美麗的家鄉》。
教學目標:
1、學生能夠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2、演唱二聲部時能做到音準到位,聲音和諧。
教學過程:
1、播放歌曲錄音,導入教學。可讓學生談談自己對這首作品的感受。
2、教師介紹歌曲的出處。簡要介紹歌劇《傲蕾一蘭》的主要內容,並播放歌劇片段,讓學生深刻感受歌曲的意境。
3、播放范唱錄音或教師范唱。
4、讓學生跟著錄音或在鋼琴伴奏下輕聲哼唱第一段歌譜,要注意唱准附點音符、十六分音符以及重音的位置。
5、唱熟第一段曲譜後,填詞演唱。
6、教師教唱第二段曲譜,依次學習兩個聲部,唱熟後,可用鋼琴彈一個聲部唱一個聲部。
7、教師可將全班分為兩個部分,分別演唱兩個聲部並互換聲部練習。練習時要注意音準以及聲音的和諧。
8、教師伴奏,請學生完整地演唱歌曲。
9、可組織學生表演唱,並作評價。
教學反思:學生能夠有表情的演唱本歌曲。
第三課時
授課時間:
教學內容:欣賞《馴鹿》《冬獵》。
教學目標:通過欣賞這兩首作品,了解月琴、柳琴的音色、演奏特點、表現手法以及樂曲所描繪的北方少數民族多姿多彩的生活。
教學過程:
1、播放北方少數民族生活的錄像片段,導入教學。
2、介紹這兩首作品的出處、作者。
3、欣賞《馴鹿》
(1)播放錄音,讓學生談談樂曲描繪了怎樣的情景以及用什麼樂器演奏的?教師總結。
(2)展示月琴的樂器圖片或實物,向學生介紹月琴的音色、演奏方式以及表現手法。
(3)再次播放錄音,並播放鄂溫克族人的生活片段,讓學生身臨其境地體會音樂。
(4)請學生拍手或拍腿,用× ×× × × │ × ×× 0× × │的節奏為A段音樂伴奏。
4、欣賞《冬獵》
(1)播放錄音,讓學生談談樂曲描繪了怎樣的情景以及用什麼樂器演奏的?教師總結。
(2)展示柳琴的樂器圖片或實物,向學生介紹柳琴的音色、演奏方式以及表現手法。
(3)再次播放錄音,並播放鄂倫春人的生活片段,讓學生身臨其境地體會音樂。
(4)讓學生談談書上所列兩段主題分別是以什麼樣的速度、情緒演奏的,分別表現了怎樣的情景。
5、將這兩首作品連起來欣賞,請學生談談這兩首作品有何異同,並比較月琴與柳琴的演奏方式有何不同。教師總結。
6、請學生自選一首作品創編舞蹈動作進行表演,並作評價。
教學反思:通過欣賞這兩首作品,學生了解了月琴、柳琴的音色、演奏特點、表現手法以及樂曲所描繪的北方少數民族多姿多彩的生活。
第二單元 五十六朵花
一、教學內容:
學唱《吹起羌笛跳鍋庄》 ;欣賞《瑤族舞曲》 ;學唱《阿嘍嘍》
二、教學目標:
1、能用歡快活潑的情緒演唱《吹起羌笛跳鍋庄》和幽默風趣的情緒演唱《阿嘍嘍》。
2、通過欣賞管弦樂合奏《瑤族舞曲》,熟記音樂主題,劃分段落,並能用課堂樂器演奏樂曲的主要主題。
3、在唱、奏、舞諸項音樂活動中,能人人參與,大膽投入,相互配合。
三、教學准備:
(一)教具
鋼琴、錄音機或VCD機,有關樂譜及卡片、課堂打擊樂器。
(二)圖片、音像資料
羌族、瑤族人民服飾圖、跳鍋庄的圖片或錄像,羌笛的圖片,歌曲《吹起羌笛跳鍋庄》、《阿嘍嘍》的演唱帶、伴奏帶,《瑤族舞曲》的錄音帶。
四、重點和難點
本單元重點:用舞蹈參與歌曲的表現,用演奏參與音樂欣賞。
本單元難點:在讀譜教學中學習《阿嘍嘍》的歌譜,用五線譜教學的班級學習l=bE的首調唱名法。
第一課時
授課時間:
教學內容:學唱歌曲《吹起羌笛跳鍋庄》,為歌曲伴奏,隨歌聲舞蹈。
教學目標:
1、加深學生對少數民族善良、朴實、豪放、能歌善舞的特點的認識。
2、學會歌曲《吹起羌笛跳鍋庄》。
3、在唱歌、伴奏、跳鍋庄舞諸項音樂活動中能大膽投入、熱情表現。
教學過程:
1、導入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歌曲是《吹起羌笛跳鍋庄》,老師首先向大家介紹一下羌族。
2、學唱歌曲《吹起羌笛跳鍋庄》
(1)欣賞歌曲范唱錄音(兩遍),請同學們說說聽後的感受。
(2)集體朗讀歌詞。
(3)隨錄音輕聲哼唱歌詞。
(4)學唱前16小節歌譜,引導學生「發現」後面8小節與前面8小節基本相同。
(5)背唱第一段歌詞,並隨伴奏帶放聲歌唱。
3、用課堂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
(1)由學生討論選用四種課堂打擊樂器作伴奏,聲音相似的可只選其中一種,例如三角鐵與碰鈴、舞板與木魚。
(2)前16小節的基本節律是「× × │ ×× × │」,後8小節的基本節律是「××× │ ×× × │ × × │ ×× × │」,最後3小節可與旋律的節奏相同。
(3)由部分學生(約15人左右)演奏,其餘學生隨伴奏帶歌唱,再依次換部分學生演奏。
4、學習幾個鍋庄舞的動作,歡快起舞
(1)根據錄像或圖片,隨教師學會一兩個鍋庄舞的動作。
(2)隨錄音做動作。
(3)邊唱邊跳。
(4)男女同學各站一排,隨歌聲起舞,男女同學動作可以不同。
(5)部分學生用打擊樂器伴奏,其餘學生圍成一個大圓圈,隨歌聲歡快地跳起鍋庄舞。
5、小結:我們已經初步感受到了跳鍋庄舞帶給我們的歡樂,也初步了解了羌族,但這僅僅是開始,請同學們在課外收集羌族和鍋庄舞的有關資料並互相交流。
教學反思:學會演唱本歌曲,在音樂活動中能大膽投入、熱情表現。
第二課時
授課時間:
教學內容:
欣賞管弦樂合奏《瑤族舞曲》、用課堂樂器演奏《瑤族舞曲》主題,並用打擊樂器伴奏。
教學目標:
1、能專心欣賞、聽出《瑤族舞曲》三個部分速度和音樂情緒的不同,並能順利完成課本上的填寫練習。
2、能背出《瑤族舞曲》的主要主題,並能用課堂樂器演奏。
3、能隨《瑤族舞曲》的主題音樂做聲勢練習。
教學過程:
1、導入
上節課我們去了羌寨,這節課我們要去瑤寨訪問。
瑤族的服飾非常漂亮,也是一個善於歌舞的民族,我們今天要欣賞的管弦樂合奏《瑤族舞曲》就是由瑤族民歌《瑤族長鼓舞歌》改編而成的。
瑤族遍布我國的南方,在廣西、湖南、雲南、廣東、海南等省區都有瑤族的身影,他們大多住在山區,因此,被稱為山地民族。
瑤族雖沒有自己的文字,但有自己的語言,不過,他們在與外人交往時,都使用漢語。瑤族以農業為主,精於織染和刺綉。他們本民族的節日也很多,瑤族人民特別尊敬祖先,吃飯前都要念祖先的名字數遍,表示祖先嘗過後子孫才能受用。
讓我們來看看瑤族人民的服飾(出示圖片)和他們載歌載舞歡度節日的情景(出示圖片)。
2、欣賞管弦樂合奏《瑤族舞曲》
(1)《瑤族舞曲》描寫在節日之夜,瑤族人民載歌載舞盡情狂歡的情景。樂曲分為三個部分,課本中列出的是第一部分中的兩個主題,主題A非常優美動聽,主題B矯健活躍。現在我們先來學唱主題A。
學生隨教師琴聲輕聲歌唱,反復多次,要求邊學唱邊記憶。
(2)欣賞樂曲的第一部分
這一部分先有一個簡短的引子,隨即主題A多次出現,描寫身著盛裝的瑤族姑娘們翩翩起舞,氣氛逐漸熱烈。主題B進入後,速度加快,剛強矯健,描寫小夥子們也加入到歌舞的隊伍中。
請學生靜靜欣賞樂曲的第一部分,提示兩個不同主題的進入。
(3)欣賞樂曲的第二部分
這一部分樂曲調性發生了轉變,拍子也變成四三拍子,旋律安寧,深情委婉,與瑤族特有的柔美舞姿結合起來,很有詩情畫意,彷彿是人們在親切地交談。
學生欣賞樂曲的第二部分,教師可用微小的指揮動作提示這是三拍子的輕柔舞曲。
(4)欣賞樂曲的第三部分
這一部分是第一部分的重現,但氣氛越來越熱鬧,並加了一個結尾,結尾的音樂速度更快,力度更強,表現歌舞達到高潮,全曲在熱烈歡暢的情緒中結束。
學生欣賞樂曲的第三部分。
(5)完整地聽賞一遍《瑤族舞曲》
教師可用指揮提示音樂情緒的轉換,也允許學生在欣賞時身體有所反應,甚至輕聲哼唱。
3、用主題A作聲勢練習
(1)引導學生仔細觀察課本上的圖示:●跺腳、△捻指、×拍手、 搖手。
(2)先隨音樂練前8小節,只用跺腳(左腳)和拍手兩個動作。
(3)再練後8小節。前4小節,學生在手腕上套上自製的手鈴套(需在課前准備好)搖手,使手鈴發出清脆的響聲。最後一小節是最難的,搖手、捻指與跺腳三個動作同時出現,其中搖手要持續兩拍的時間,但只要稍加練習,也就不難做到了。
(4)將整個練習連起來做幾遍,其中也可穿插小組或個人做。
4、用課堂樂器演奏主題A
(1)再將主題A背唱幾遍,在此基礎上,學習演奏,注意調高要改成l=C。如用口琴演奏可使用手震音的技法。
(2)在多次練習的基礎上,由教師指揮,全體學生齊奏,力求節奏整齊、音色優美,使學生陶醉在自己演奏的音樂聲中。
(3)加入課堂打擊樂器。
(4)部分學生演奏,部分學生用打擊樂器伴奏,部分學生做聲勢,氣氛一定很熱鬧。
5、小結:這節課我們不但欣賞了優美動聽的《瑤族舞曲》,還親自演奏了樂曲的主題,相信這一優美的主題將永遠留在同學們的腦海之中。
教學反思:能順利完成本課內容要求。
第三課時
授課時間:
教學內容:歌曲《阿嘍嘍》。
教學目標:
1、能富有表情地演唱歌曲《阿嘍嘍》。
2、初步學會這首歌曲的歌譜。
3、能為歌曲設計多種演唱形式。
教學過程:
1、導入
這節課,我們要到貴州的彝鄉去走一走了!
貴州是一個多山的省份,彝族人民有不少居住在山區,那裡有不少的梯田,過去都是靠人力挑水或用水車來澆灌梯田,現在呢?大家看一看《阿嘍嘍》的歌詞,「流水上山坡」!流水為什麼會上山坡呢?(學生回答:用抽水機將低處的水抽上來或是電力灌溉)。同學們說得很好,改革開放以來,貴州省建起了好多中小型的水電站,山鄉有了電,就能引水上山了。今天我們要學唱的歌曲《阿嘍嘍》就是從兒童們的角度歌唱這一山鄉巨變的。
2、學唱歌曲《阿嘍嘍》
(1)聽賞范唱錄音數遍,使學生對歌曲有初步的印象。
(2)討論歌詞,理解歌詞,特別要理解歌詞中「它是我指路,它聽我的話」中「我」字的含義,這個「我」不是指一個人,而是指整個彝鄉的人民。
(3)跟著范唱錄音輕聲學唱歌詞。
(4)跟著伴奏帶放聲歌唱,要求唱出自豪、熱情的感情,但要控制好聲音,防止喊唱。學生演唱時教師可以指揮來提示速度和強弱。
3、學唱歌譜
4、為歌曲設計演唱形式
這首歌曲活潑風趣,曲調也有豐富的變化和對比,這就為設計多種演唱形式提供了可能,例如可將領唱(包括男聲或女聲領唱)、女齊、男齊、齊唱穿插起來演唱。下面是方案之一,供參考,教師應啟發學生設計出多種方案,通過對比演唱,確定最佳方案。
教學反思:學會演唱本歌曲,能有表情的表現本歌曲。能為歌曲設計多種演唱形式。
第三單元 母親河
教學內容:
欣賞《長江之歌》;學唱歌曲《長江我的家》;欣賞《黃河船夫曲》;學唱歌曲《保衛黃河》;欣賞《黃河大合唱》中的第六樂章;歌曲《長江我的家》《保衛黃河》;音樂活動《黃河與長江》。
教學目標:
1、能富有感情地演唱《長江我的家》和《保衛黃河》。
2、初步了解人民音樂家冼星海。
3、在音樂活動《黃河與長江》中展現自己的創造、協作精神。
教學准備:
(一)教具
鋼琴、歌曲《長江我的家》和《保衛黃河》的范唱帶及伴奏帶、《黃河船夫曲》和《長江之歌》(管弦樂合奏、合唱)、《保衛黃河》的錄音帶。
(二)圖片、音像資料
壺口瀑布、黃河船夫、三峽、長江大橋等圖片,有關黃河、長江的詩詞和繪畫作品的圖片。
重點和難點:
1、深情地演唱《長江我的家》;激昂地演唱《保衛黃河》;積極主動地參與音樂活動《黃河與長江》。
2、音樂活動《黃河與長江》的創造性、豐富多樣性。
第一課時
授課時間:
教學內容:學唱歌曲《長江我的家》、欣賞管弦樂合奏和合唱《長江之歌》。
教學目標:
1、初步學會歌曲《長江我的家》。
2、在欣賞《長江之歌》時能體會旋律線的起伏與歌曲表現的內容之間的聯系。
3、在演唱和欣賞音樂過程中激發學生熱愛母親河的感情,豐富有關長江的相關文化知識。
教學過程:
1、導入
這一單元的內容非常豐富,除了唱歌和欣賞外,還有冼星海創作的《黃河大合唱》的連環畫和音樂活動《黃河與長江》。因此,我們要用四節課的時間來學習這一單元。本節課我們的目標是要學會演唱歌曲《長江我的家》和欣賞歌曲《長江之歌》。
2、欣賞《長江之歌》
現在我們比較熟悉的《長江之歌》是可以唱的歌曲,但是最早的《長江之歌》是管弦樂合奏,是電視系列片《話說長江》的主題曲。這首樂曲既氣勢磅礴又委婉秀麗,形象地描繪了長江的雄姿。
欣賞管弦樂合奏《長江之歌》。
下面我們來欣賞合唱《長江之歌》,這是一首先有曲後有詞的「填詞」歌曲,所填歌詞與曲調完全吻合,具有較高的藝術性,請同學們朗讀一遍歌詞。
3、學唱歌曲《長江我的家》
(1)欣賞范唱錄音。
(2)與學生共同討論歌詞的含義:「我」主要是指港、澳、台和海外僑胞的小朋友們,「長江」已經不是單純指長江,而是指整個祖國了。所以才有「心裡裝著媽媽的愛,走遍天涯想著家」的詞句。
(3)隨錄音輕聲學唱歌詞。
(4)這首歌較難唱,一是大跳音程較多,音準不易掌握好;二是節奏較為復雜,有不少切分節奏;三是有幾處相同的詞句譜以相似的旋律,容易混淆。請同學們特別注意。
(5)再隨錄音學唱兩遍歌詞。
(6)隨教師琴聲學唱歌詞。
3、學唱歌曲的學習效率。
教學反思:初步學會本歌曲,在演唱和欣賞音樂的過程中感受母親河的偉大。
第二課時
授課時間:
教學內容:
學唱歌曲《保衛黃河》、欣賞陝西民歌《黃河船夫曲》。
教學目標:
1、初步學會歌曲《保衛黃河》,並嘗試進行輪唱。
2、在欣賞《黃河船夫曲》時能體會民歌與勞動的關系以及民歌的質朴、形象和感染力。
3、在演唱和欣賞音樂過程中激發熱愛母親河的感情,豐富有關黃河的相關文化知識。
教學過程:
1、導入
上節課我們歌頌了長江,這節課我們要歌頌黃河,黃河是我國的第二大河,同學們知道哪些有關黃河的情況嗎?請說一說。
學生從各個方面描述黃河,教師稍加總結。
2、欣賞陝西民歌《黃河船夫曲》
(1)這是一首船夫號子,是船工們搖或撐竿時所唱,在黃河上有兩類船夫,一類是運貨物的船工,他們要長途跋涉在黃河上運送貨物,常要與驚濤駭浪作斗爭;另一類是擺渡的船夫,是為了方便兩岸人民過河的,他們的勞動環境比較穩定,這首《黃河船夫曲》就是擺渡的船工們所唱,其中有一句旋律重復了五次,我們來學一下: (學生隨教師用「嚕」哼唱)
(2)欣賞男聲獨唱《黃河船夫曲》
同學們注意到了歌詞中唱到「黃河有九十九道灣」,這是民歌中的誇張手法,也有的歌中唱出「天下黃河十八灣」,「九曲黃河」。總之,黃河的彎多,所以比較驚險。
(3)跟錄音輕聲哼唱,並初步學會這首歌曲。
3、學唱歌曲《保衛黃河》
(1)大家可能已經比較熟悉這首歌曲了,這首誕生於抗日戰爭年代的歌曲,已經歷六十多年的時光,如今仍在華夏大地上傳唱不衰,給了中國人民以巨大的精神力量。讓我們先來欣賞一遍。
(2)聽賞歌曲錄音。
(3)隨范唱錄音輕聲學唱歌詞。
(4)與學生共同討論課本中提出的問題(第一個★處),特點是節奏富有推動力,休止符處凝聚了巨大的力量,以「 」為基點,從1到2、3不斷向上擴展,表現了人民武裝的不斷壯大和抗日浪潮的不斷高漲。
(5)欣賞《黃河大合唱》中的《保衛黃河》(輪唱)。
(6)啟發和引導學生聽出歌曲中運用了「輪唱」的演唱形式,並能領悟到採用輪唱是為了更形象地表現抗日浪潮遍布中華大地、此起彼伏的壯觀場面。
(7)學生嘗試用二部輪唱的形式來演唱(可採用男女聲二部輪唱)。
要讓學生知道輪唱中的二聲部要相互配合,而不是你追我趕,千萬不能相互比速度、比音量。
為了使兩個聲部同時結束,先唱的聲部可以將「保衛華北」重復一次,也可將「保衛全中」重復一次。
第三課時
授課時間:
教學內容:
復習歌曲《長江我的家》和《保衛黃河》,欣賞輪唱曲《保衛黃河》,冼星海創作《黃河大合唱》的故事。
教學目標:
1、初步了解人民音樂家冼星海及其不朽作品《黃河大合唱》,對作曲家表示敬仰之情。
2、更熟練、更富有表情地演唱《長江我的家》和《保衛黃河》。
3、為下節課的音樂活動《黃河與長江》做好動員。
教學過程:
1、導人
我們上節課學唱的歌曲《保衛黃河》是誰作的曲呢?(學生回答:冼星海。)冼星海短暫的一生創作了250餘首歌曲,四部大合唱,兩部交響曲,還有管弦樂、歌劇、器樂曲等,尤其是他在延安時創作的《黃河大合唱》,熔思想性與藝術性於一爐,生動地反映了中國人民的偉大抗日救亡運動,成為我國音樂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
下面讓我們來看一看課本上的連環畫,《黃河大合唱》是怎樣創作出來的。
2、師生共同閱讀課本上的連環畫:了解一下冼星海與《黃河大合唱》。
為了使學生較為深刻地理解這一連環畫的內容,有必要簡述當時的時代背景。當時,抗日戰爭已進入第三個年頭,南京已經淪陷,中華半壁江山已被日軍佔領,抗日戰爭處於艱苦時期。而在延安這一革命根據地,卻呈現出生機盎然的景象,成為全國人民抗日斗爭的中心,光未然的長詩《黃河吟》就是在這一歷史背景下誕生的。
光未然是偉大的革命詩人,真名叫張光年,湖北人,被稱為「長江的兒子,黃河的歌手」。除《黃河大合唱》外,他還寫過《五月的鮮花》和《三門峽大合唱》等歌詞。他不僅是位詩人,還是位文藝評論家,長期擔任中國作家協會的領導工作以及全國人大的顧問。
按照課本上的要求,請學生找到《黃河大合唱》的錄音資料,在課外活動時與同學們一起聽賞。
3、復習歌曲《長江我的家》
(1)隨范唱錄音帶歌唱。
(2)隨歌曲伴奏帶歌唱。
(3)隨教師琴聲歌唱。
(4)隨琴聲學習前16小節歌譜,學會 的節奏。
(5)按課本上的規定,用領唱和齊唱的形式隨伴奏帶歌唱,領唱可先由教師擔任,後由學生擔任。
4、復習歌曲《保衛黃河》
(1)再次欣賞輪唱曲《保衛黃河》。
(2)隨伴奏帶齊唱幾遍。
(3)隨琴聲唱二部輪唱。
(4)如有條件,可加入大軍鼓和小軍鼓、鈸。
5、音樂活動《黃河與長江》動員
下節課,我們就要進行本單元的總結、拓展性的音樂活動《黃河與長江》。
請同學們看課本,上面有哪些提示呢?(學生回答:「請分組收集長江、黃河的有關資料,准備參加『擂台賽』吧!」還有「黃河的發源地在哪裡?你知道為什麼把黃河、長江稱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長江的發源地在哪裡」、「你還知道哪些表現黃河、長江的藝術作品,請與同學們交流。」)
音樂活動《黃河與長江》,當然應以音樂作品為主,但為了拓展視野,也應貫通美術、文學、攝影甚至舞蹈作品。我們應從哪些方面做好下節課的准備呢?
(1)今天課後各小組召開一次小組會,商議你們小組出幾個節目、用什麼形式,例如齊唱、表演唱、朗誦(詩歌或散文)、舞蹈、美術作品或攝影作品評價等,我們要求每個小組至少要出三個節目。
(2)各小組要將任務分好工,落實到每位同學,要求每位同學都能有參加節目表演的機會。
(3)針對課本上提出的問題,各小組都要有所准備,下節課上要進行搶答。
第四課時
授課時間:
教學內容:
音樂活動《黃河與長江》。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組織、協調、合作的能力。
2、通過對音樂姐妹藝術的收集、欣賞、交流,拓展學習視野。
教學過程:
1、這一活動是充分發揮師生創造性的極好時機,可用多種方式來進行,例如小組擂台賽、游藝會、班級文藝節目展演等。
2、這一活動除可由教師主持外,也可由幾名學生來主持,師生要共同參與,盡量讓每位學生都有表現的機會,大多節目應採用小組共同表演的形式,但也可有幾個由個人表演的節目。
3、還更加提倡小組間的合作表演,例如一個小組舞蹈,另一小組伴唱,一個小組朗讀詩文,另一小組配音,男生唱歌,女生伴舞,一些學生表演書法、繪畫,一些學生為之操琴伴奏等。總之,要盡量組織得豐富多彩,在音樂活動進行過程中,還要將課本上的問題及時、巧妙地插入其中。還應該重視利用課本中的詩詞、插圖(照片)等教學資源,充分發揮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