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藝術教案 > 八年級美術中國畫教案

八年級美術中國畫教案

發布時間:2021-01-06 18:39:21

A. 中考美術中國畫主要考什麼

中考的美術一般要求不需要太高·只要畫出自己平時畫的比較嫻熟的東西就差不多了·一般風景畫比較容易把握點·

B. 中國畫是否屬於美術的一種

漢族傳統繪畫形式是用毛筆蘸水、墨、彩作畫於絹或紙上,這種畫種被稱內為「中國畫」,簡稱「容國畫」。我國傳統繪畫(區別於「西洋畫」)。工具和材料有毛筆、墨、國畫顏料、宣紙、絹等,題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鳥等,技法可分工筆和寫意,它的精神內核是「筆墨」。中國畫的說法主要是從地域上來說的,區別於其他繪畫,可以說是一種繪畫體系。既然繪畫屬於美術,那中國畫也就屬於美術。

C. 求高中美術「中國現代美術」教案,謝謝各位

一、 教材分析:
中國現代人物畫的時間界定為20世紀上半葉,指1911年辛亥革命至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高中美術教案:中國現代人物畫在這期間,中國的社會發生了巨大的變革。恰恰在這段動盪的歷史轉折時期,中國的現代美術也處在發展階段,即從傳統到現代的轉變,形成了中國現代美術的特點,中國畫的改革和油畫的民族問題。高中美術教案:中國現代人物畫在30至40年代,產生了許多優秀作品。所以,在這節課中,結合中國畫的變革和油畫的民族化,賞析一些優秀作品,分析其藝術特色,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同時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二、教學目的
1、知識目標:通過對中國現代優秀繪畫作品的欣賞,初步了解我國20世紀上半葉繪畫藝術的偉大成就。
2、能力目標: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和感受,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提高鑒賞美的能力,引導學生正確理解作品內涵。
3、思想目標: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和民族自豪感,學習我國著名畫家關系社會、關系人民、為人生而藝術,勇於探索的精神。審美教育中滲透德育教育。
三、教學方法 高中美術教案:中國現代人物畫
講述法、引導法、啟發法相結合
四、學生情況分析
欣賞是一種能力,是欣賞者對作品內涵意義及其價值的認識,但不是每個人都能夠在較高層次上欣賞藝術作品,欣賞是需要一定的知識和修養的。同時,欣賞允許欣賞者對作品有某種主觀態度,需要情感和藉助想像。而這些對於一個高一學生來說,還顯得較有難度。如何引導學生學會正確地去欣賞作品,讀懂、理解特定歷史時期作品地內涵實則也是重點。這樣,也才能漸漸提高學生感受美、鑒賞美地能力,達到啟迪智慧、開闊視野,促進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目的。
五、教學設計 高中美術教案:中國現代人物畫

教學步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程 從欣賞一組同一時期的作品導入,引出今天的課題。
新授

今天,我們將要欣賞的是現代繪畫,既然說現代,也就意味著它不再傳統,那麼,首先,請同學們欣賞一幅描繪中國古代神話傳說的中國畫《愚公移山》,請一個同學來說一說你是如何來欣賞這幅畫的?(期間,教師提示,欣賞現代人物畫關鍵一點要結合當時的歷史背景。)

那麼,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20世紀上半葉中國社會是怎樣的面貌?(提問學生或一起分析當時社會狀況),為了進一步了解歷史,感受現實,讓我們來看一段真實的片斷。(課件展示、影視資料),我想,同學們已經感受到了當時中國社會貧窮、落後,受著帝國主義的侵略這一個歷史事實。(引出)而中國現代美術也正處在發展變化階段,那麼如何發展?怎樣變化?即從傳統——現代的轉變?

(以下講述法)因素:1、社會的文化環,2、人的觀念,3、美術的功能,4、內容與形式等;使中國現代美術經歷了新舊交替、中西文化的沖撞和融合,形成現代美術的特色:(1)中國畫的改革,(2)油畫的民族化問題。

(闡述)1、中國畫的改革

中國畫是中國傳統的繪畫形式,畫面意境體現了中國傳統的審美觀,然而,隨著人的思想的變化,觀念的轉變,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人們對中國傳統繪畫有了新的認識,所以進行了改革,而改革之後的中國畫是適應現代人的審美需求(即不再傳統),《愚公移山》這幅中國畫,我想同學們現在應該不難看出這幅畫的內涵。

從故事反映的精神和表達的主題,可知畫的主題思想,表現了一種鍥而不舍,持之以恆,堅持到底就能取得勝利的精神。(作品創作於抗日戰爭最艱苦的1940年),作者試圖借愚公移山的故事來表達中國人民抗戰到底的決心,這就是這幅畫的內涵和主題。

然而對於這幅畫,我們更要了解的是它的技法,——中國畫的改革體現在哪裡呢?同學們一定有所感覺了,這幅畫已不是傳統意義上的中國畫可,對不對?那麼它在技法上有什麼改變呢?(引導)

欣賞方法
技法:1、線描—明暗(中西結合),中國畫的改革,表現人物的體積和力量;
2、裸體形式表現中國古代傳說,這是一種創新,突出了力量與氣勢。
內容:移山
主題:抗戰到底的決心
(師生互動)

同樣使抗戰時期的作品,讓我們再來看看蔣兆和的《流民圖》又是通過怎樣的形式來表現的呢?(課件展示)這是一幅描寫中國人民苦難生活的歷史畫卷,我想請同學們看了作品之後,體會作品中人物的情緒和境遇,(一分鍾討論)哪位同學來說一說?

(通過學生描繪畫中人物形象,從而感受到民族的苦難)師:難道當時的中國真的就變成難民營了嗎?如果再不起來戰斗,中國就完全被侵略了。這幅畫創作於1943年,當時日本侵略者已經踐踏了我國的半壁江山,中國人民正處於水深火熱的境地,民族的苦難激發起了畫家畫了這幅畫。主題也由此得出,希望全國人民能夠團結起來,參加戰斗,堅持抗戰到底一定能夠取得勝利。(整個欣賞過程在教師的不斷引導職能夠展開並深入)

欣賞方法:
技法:線描+素描(改革了中國畫)
內容:難民
主題:抗戰到底
(有了第一幅作品的審美經驗,學生可以得出此欣賞過程)欣賞完兩幅作品可比較其異同點。(題材一樣,表現方法不同)

20世紀上半葉也是反帝反封建時期,除了帝國主義的侵略,還有國內封建勢力的存在。同學們請看這幅畫表現了什麼呢?欣賞:王式廓的《血衣》(油畫素描稿)。

這是一幅描寫土地革命時期農民鬥地主的場面。(請學生分析,通過分析畫中幾個主要典型形象的心理,來理解作者所要表達的主題思想,優秀的藝術作品是靠典型來塑造角色的)。
可提問:作品的主題思想式通過什麼形式體現出來的?(從感受農民的情緒起伏變化,由低潮到高漲過程)

欣賞方法:
技法:素描
內容:鬥地主
主題:人民當家做主人(土改的必要性)
(這里學生應該可以自主學習了,基本上自己可以理解作品)

欣賞董希文的油畫《開國大典》,這是一幅深受中國人民喜歡的革命歷史畫。這幅畫重點感受油畫的民族化體現在哪裡?
具體過程:
1、同學們一定沒有看過「開國大典」,那麼讓我們一起去看看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盛況,感受一下當時的宏偉場面以及這一令人難忘的時刻!(播放一段影視資料)
2、(一分鍾思考或討論)說一說這幅畫的藝術特色。
師:……紅旗、紅燈籠、紅柱子。紅地毯與藍天白雲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符合中國人的審美情趣,又採用了西方油畫的寫實手法描繪人物場景——油畫的民族化。
油畫是西方的 傳統繪畫形式,以素描為基礎。中國人在欣賞西方繪畫的時候,往往受傳統文化、思維方式和審美需求的局限,而存在差異(看不懂、看不慣),那麼,如何讓更多的中國人能接受西方的傳統繪畫,使它更豐富,則必定有一個國有化的過程,即民族化,(如印度佛教傳入中國後的本土化就是一個典型例證),使其具有中國特色。使西方的油畫技法與我們民族的審美觀相適應,這就是油畫的民族化。

小結:通過這節課的欣賞,同學們也許積累了一些審美經驗,也看得出同學們從先前不會欣賞到能自己理解作品的內涵,這就是審美能力的提高,當然。這不是說就一節課同學們的審美能力就可以提高多少,但至少體現了一個過程,這就是審美的過程。
課件展示

先一個學生講,然後可再請2-3個持有不同觀點的學生進行補充。

學生討論或「七嘴八舌」的發言

分組討論允許「自說自話」

(課件展示)學生欣賞在教師的引導下展開

(教師引導學生說)在這一作品中,描繪了因戰爭背井離鄉,流離失所的形形色色的難民,他們中有農民、工人、市民、知識分子,有老有小,有男有女,通過每個人不同的動態、表情,反映出不同的身份和經歷

學生討論、分析人物心理,從而得出畫的主題思想(師生互動)

感性—理性

學生暢所欲言,發表觀點,展開了激烈的討論

學生總結回顧欣賞過程
感受作品的時代特徵,從而找到一種正確地欣賞方法。
同學們地觀點肯定是眾說紛紜,但不一定就能說得正確。

對這幅看似簡單卻有著深刻內涵的作品。體現學生的主體性。

這是在教師的講述過程中使學生理解作品內涵,因為學生的審美能力雖是建立在一定的理性經驗基礎上的,但這種理性經驗在高中美術欣賞教學中還有賴於教師的講述,從而使學生把握作品的內涵。

通過層層理解作品內涵,激發學生愛國主義情感

鼓勵學生大膽想像,及時肯定學生的回答

通過這一過程,無形中增強了學生對優秀藝術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了解學生學習效果,及時鞏固學生所學知識

http://www.5ykj.com/Health/gaomei/25197.htm

D. 小學美術國畫教學要教什麼內容

中國畫是悠久歷史和優良傳統的民族繪畫,並有著燦爛輝煌的藝術成就。國畫作品可以與西方任何時代的作品相媲美,越來越為當今世界各國所矚目。常言道:越是民族的也就越有世界性。中國畫作為中國一個具的強烈民族性的傳統繪畫,在中西方文化融合滲透的今天,正以其獨特的意境和方式發展變化著,為人們展示著它的獨特魅力。為此,國畫教學,在小學美術教育體系中佔有重要地位,有效地開展國畫教學對於小學生認識中國畫,傳承中國傳統文化具有重要意義。
一、國畫教學現狀
在小學國畫教學中,存在著很大問題
(一)當今社會科技突飛猛進,高科技的工具是接踵而來,今天的中小學生,是"漢堡、牛奶"與"卡通、漫畫"的時代,利用電腦進行繪畫,古老的書畫藝術有時常難以讓學生理解和接受,而且繪畫技法和調色等方面的能力嚴重受到制約。對於學生不熟悉的事物,教師講解起來困難大增,學生是否感興趣,還要靠教師積極引導。
(二)由於歷史文化的影響,以及傳統教學模式長期作用下,小學國畫教學還是以臨摹范畫,或教師畫一筆學生練習一筆的現象,講完後全班完成同一幅畫。陳章良教授曾經說過:"創新教育從某一角度來說,應是鼓勵學生發展他們有個性,有一種創新的意識,千萬別把孩子們變成像一個'模子'里鑄出來的人。"
(三)家長的不支持,不投資不為學生購買國畫用具,我們要做大量的思想工作,還有家長的不理解,教師和學生家長在評價學生作品時,是與教師范畫是否相近為標准,不必說,自然是成人化,模式化的內容,學生為適應教師和家長的評價標准而把表現潛能嚴重扼殺掉。
在這種教育現狀下,我們的國畫教學首先要激發學生學習國畫的興趣,學的有成績了,就會慢慢得到認可,這就要求教師有很好的教學方法。
二、激發學生學習國畫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讓孩子在剛接觸中國畫時便在筆墨游戲中感受到無窮的樂趣,使之對國畫學習充滿期待並在每一次學習中保持愉悅的心情對學生在將來的中國畫學習中取得成就至關重要. 小學生具有旺盛的求知慾和強烈的好奇心,激發和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可以引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一)從玩中讓學生熟悉中國畫,並培養其樂趣。在學生尚未接觸到中國畫課時,對水墨畫十分地生疏,若以傳統模式機械地要求學生臨摹,學生易產生厭煩。此時,我巧妙地利用了"玩","玩是孩子的天性",我引導學生通過玩墨、玩筆,讓其發現筆的運用。結果學生們隨心所欲,畫的是千奇百怪,我為他們的畫取名為-美麗的夢,因為夢是虛無飄渺的,形態怪異的,他們的畫也是如此,對我起的名字他們很滿意。
(二)採用多種表現方法激發興趣。如採用揉紙法、點染法、暈色法、平塗法、擦染法、拓印法等等,使學生利用各種表現手法來對心中的事物進行描繪,使之能獲得成功感,增強創作熱情。
(三)教學中運用風趣的語言,提高學習興趣。在小學教學中,教師的語言是極為重要的,因為孩子不同於成人,因此教師的語言要兒童化,風趣化,盡量接近孩子們的生活,這樣他們才能夠易於接受,也會使教師的工作得以順暢進行。
(四)講名人軼事引發興趣。中國畫歷史悠久,名人輩出,名人軼事很多,如"吳帶當風,曹衣出水"、齊白石的"不倒翁"等故事,可以讓學生感受中國畫藝術的博大精深,以及各種不同的表現方法和筆墨的巧妙之處,讓他們感受到學國畫的樂趣。
三、探索新的國畫教學模式
美國教育家勒溫費爾特說過:"兒童只要給予充足的時間、幫助、獲得與創造性材料接觸的機會,而不被強迫接受成人的模式和規范,那麼每個兒童都能成為藝術創造的能手。學生對於學國畫有了一定的興趣,就要看教師的教學模式了,當務之急就是改變現存的傳統的國畫教學模式。我在從事小學美術中國畫教學過程中,發現了一些問題,嘗試著拋棄傳統的方法,探索新的教學方法,使我的教學成績更上一層樓。
(一)欣賞中國畫,從感受到領悟國畫的藝術魅力。在名畫欣賞中感受美術作品本身蘊含的對生活、大自然的熱愛和審美意識。中國畫,講究"寓情於景"、"情景交融"。 因此,美術作品欣賞就是讓學生從感受作品到漸漸領悟美術作品的藝術語言及藝術家的思想感情。
(二)、深入生活,擴展學生表現面。在兒童水墨畫教學中,擴展學生表現的內容是十分重要的,傳統的教學不外乎臨摹、寫生、創作三體合一,這是歷代畫家實踐證明的一條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內容也是常規的花鳥、山水等,而目前相當數量的兒童國畫班,也實行依樣畫葫蘆的教學模式,此現象已引起眾多美術界有識之士的憂慮。瑞士著名心理學家皮亞傑曾指出:"教師不應企圖將知識硬塞給兒童,而應找出能引起兒童興趣、刺激兒童好奇心的材料,然後讓兒童自己去解決問題。
(三)學生課堂活動貼近"最近發展區"。利用寫字的游戲讓學生在玩的過程中鍛煉中,側、逆、頓鋒的應用以及色彩知識的掌握。即,讓學生用平時寫字的方法在宣紙上用墨寫上字,可以把字拆開、疊加、拼合等方法進行書寫,寫時也可用各種運筆方法,然後在不同的空間填上顏色。通過訓練學生對各種用筆、色彩間的關系、疏密關系等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這樣,學生的主動性很強,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發揮的餘地。這也是我們中、小學生的美術教育的要求,是讓每個受教育的學生都能獲得"最近發展區"的發展或"跳一跳,吃蘋果"的潤澤和成長的完善化教育。
(四)寫生感受式教學。寫生,是美術學習、繪畫入門的基礎,"外師造化,中得心源",中國畫學習與創作也是離不開寫生的。但在中國畫課堂教學中,安排什麼樣的寫生內容,怎樣進行教學,怎樣由寫生到創作表現,也是值得我們實踐探索的問題。
任何教學模式都是有其優缺點的,面對不同特點和年齡的學生,在教學中我們應依據實際情況靈活運用。教學中我們不能以偏概全,因為學生畢竟不是教師個人的產品,學生是有個性與靈性的人,我們應給學生多方面的知識和影響。

E. 初中中國畫美術教案

原本還很安靜的人群,突然變得狂躁起來,女生們激情澎湃地尖叫著吶回喊著,就好像答害怕他們聽不見一般!
「筱悅,你看,是金流楓耶!」紫芸激動地抓住我的胳膊,一個勁兒地搖晃著我。
我沒有理會她,只是獃獃地看向離我們不遠的那一輛車。
隨後下車的是一身冰冷氣息的蘇翎野,金色的短發在清晨的陽光照耀下,帶著些許的朦朧感,左耳上的紅色耳釘,更是將他襯托得妖冶。
「是蘇翎野!翎野!I Love You!!」

F. 鑒賞一幅中國畫,並指出從哪幾方面說中國畫在世界美術領域中自成體系、獨具特色

鑒賞一幅中國畫卻沒說鑒賞哪幅中國畫,所以這個問題沒法回答。哪幾方面說中國畫回在世界美術領域自成答體系,獨具特色,則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下筆潤色:
一、中國畫意重於形,抓形服務於寫意,是世界繪畫史最早步入抽象概念的繪畫;
二、在注重寫形基礎上強調筆墨美,把書法基礎上發展衍變的筆墨情趣發揮的淋漓盡致;
三、用色強調裝飾性,在反映物體基本色基礎上把意表放在了首位,提高了寫意的表現手法;
四、更廣闊的透視角度,以地平線為依據的高遠、深遠、平遠為主軸的自由透視法,擺脫了定點透視的束縛,從而大大開拓了繪畫視野。
呵呵,另外對古人的各種表述,樓主盡可以自由選擇摘引。如此一來,文章頗有深度了哦。

G. 小班繪畫《新鮮的水果》教案

教學內容與目標
1.顯性內容與目標 人美版第七冊美術教案 第11課 畫水果
應知:初步了解中國畫的藝術形式,感受、體驗中國畫用筆、用墨和用色的基本方法和藝術特色。
應會:嘗試採用中國畫干濕、濃淡的畫法,表現一組水果靜物。人美版第七冊美術教案 第11課 畫水果
2.隱性內容與目標
使學生了解祖國優秀的傳統藝術,從而提高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
(四)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通過對作品的欣賞、分析,以及教師的演示和師生互動,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感受、體驗中國畫用筆、用墨和用色的基本方法和藝術特色。
難點:如何用濃、淡、於、濕表現物象的特徵,以及畫面的構圖。
(五)學習材料
毛筆、墨、中國畫顏料、宣紙、調色盤、各種水果等。
l組織教學
2引入新課
(I)展示出不同表現方法的水果繪畫作品。
提出問題:
這幾幅作品有哪些地方是相同的,有哪些是不同的?
今天我們就學慣用中國畫的方法來畫水果。
(2)出示課題:畫水果。
3.新授課
(1)學生分組欣賞。
① 用國畫的方法表現水果與用其他繪畫方法表現水果有什麼不一樣?
②嘗試著用紙筆
畫一畫。
提出問題:
A嘗試用筆:中鋒、側鋒。
B嘗試用色:濃、淡、干、濕。
(2)教師可在學生初次探究的基礎上做示範。
(3)請個別學生示範,其他學生看書欣賞其他學生的美術作業。
(4)打開書,欣賞。
①看草莓、葡萄的步驟圖,研究其畫法。(學生臨摹畫法。)

H. 初中美術說課稿模板

《傲雪梅花》說課稿
一、教學結構與內容簡析
(一)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傲雪梅花」是初中美術第七冊第四課的內容,這一課內容屬於中國畫范疇中的一些基本的知識。作為學習中國畫的入門課,學習本課知識能使學生初步了解中國畫的分類、技法以及中國畫是怎樣運用筆墨進行作畫的。為以後學習、欣賞中國畫打下基礎。使學生能了解古代文人怎樣以物詠志抒發自己的情懷。
(二)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熟悉中國畫工具、材料、了解用線的表現方法,體會筆墨的韻味。 能整體把握畫面的虛實關系,嘗試水墨的表現技法。
2、能力目標:能發展有個性的表現能力,領會中國畫所寄託的人格精神。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的愛國熱情、民族精神和審美情感。
(三) 教學重點、難點: 中國畫是通過筆、墨之間的關系來表現畫面關系,從而達到以物詠志抒發情懷。所以把筆、墨的表現方法作為本課的重點內容。古人是通過筆墨的表現來抒發情懷,展現個性。每一幅大師的作品都是他們人格的寫照。但是怎樣通過筆墨來表現個性又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因而把「有個性的表現筆墨的關系」作為本課的難點。
二、教學方法和手段:
1、採用討論的方式來解決「問題」,這樣體現了重教學過程,輕結論的教學理念。
2、運用計算機輔助教學的手段,利用課件進行教學。 課件中使用大量的圖片進行直觀教學。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通過教師演示調動他們積極參與討論課堂中出現的問題。 三、學法指導: 要求學生善於觀察,積極討論,勤於思考。培養學生在課堂中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習慣。
四、教學思路及設想:
整個教學過程以欣賞、筆墨嘗試到創作表現為線索逐步展開。
第一課時:介紹中國畫發展史、表現題材、技法分類。演示用筆用墨的方法。
第二課時:選用梅花的詩歌及圖片設置情境導入,然後介紹梅花外型及所蘊含的寓意、及象徵精神,接著示範畫法及技法講解、學生分析和嘗試。
第三課時學生自主進行練習、創作。

教學中始終貫徹美術教學的目的——培養學生的美術素質,而不是培養畫家。
即學生只要知道怎麼畫、為什麼這樣畫,並不要求「他們」一定會畫的方針。
教學中教師應把握得出問題的過程,注重使用學生討論(教師參與其中)這一方法得出結論。
五、教學程序:(教學環節設計)
①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②探索求進,學習新知
③教師示範,引導觀察
④展開討論,激發思維
⑤學生體驗,鞏固提高
以上教學環節設計的依據是:學生感性到理性的認識發展規律;
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相統一;
傳授知識與增進民族情感相統一;
掌握知識與形成能力相統一等教學規律。
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通過王維的詩(謎語)引出新課,使學生認識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培養他們的愛國熱情,增進民族自豪感。 探索求進,學習新知
1、運用課件進行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講解中國畫的發展史,增加學生的知識面。
3、通過大量的圖片展示,提高學生美術的素養。
教師示範,引導觀察 教師(示範)畫一張花鳥畫,讓學生觀察中國畫的用筆用墨。通過演示既可以讓學生感受中國畫是怎樣畫的,又可以通過觀察教師作畫,進行思考,進而領會中國畫的筆墨韻味。
展開討論,激發思維 讓學生討論教師演示時使用的筆法和墨法,通過合作、探究的形式得出結論。從而激發學生的思維,體現重視解決問題的過程的教學方法。(學生自己通過探索總結的結論,比教師告訴的結果印象會更深,掌握的時間會更長。利於學生將來能自主的學習,利於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
學生體驗,鞏固提高 現今的美術教育的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的美術素質,並不是培養畫家。因此,本環節,只要學生能大膽的用手中的畫筆在宣紙上塗、抹、甚至亂畫都行。
學生在體驗筆墨韻味的同時,他們(小組)之間會互相學習,學生自己會發覺誰「塗」得好、誰的不夠好。而這些體驗教師是無法直接告訴學生的。
本緩解教師應該給予學生鼓勵與贊揚,進一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通過體驗,學生能把掌握的知識轉化為技能或技巧。

I. 河北美術出版社八年級上冊第五課學畫中國畫教案

河北美術出版社八年級上冊第五課學畫中國畫教案。急需

閱讀全文

與八年級美術中國畫教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