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藝術教案 > 大班美術端午粽子教案

大班美術端午粽子教案

發布時間:2021-01-06 15:42:17

1. 幼兒園端午節的教案

哄小孩的玩意

2. 幼兒園大班古詩《端午》教案

活動目標: 1、懂得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小事。 2、使幼兒從小有關心、愛自己家人的情感。 3、學習有次序的做事,並體驗勞動的快樂。 活動准備: 兔子頭飾若干、電話一部、草地、相應物品、場景等。

3. 學前教育大班關於端午節的教案怎麼寫

活動設計背景
端午節對中班幼兒來說,比較陌生。再過幾天就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了,班裡的劉彩萍從家裡帶來了粽子,其他孩子圍著她轉,只聽見她說:「這是我媽媽自己包的粽子,不是買的,很好吃的。另一個說:「要蘸白糖才好吃」、「蜜糖也行」……孩子們七嘴八舌地議論開了。
本活動設計,讓幼兒初步感知一些中國民俗文化,從而激發幼兒對民族文化的興趣和情感,又因為中國民族的文化源遠流長,而中班幼兒的認知特點具體直觀形象,故本活動設計通過包粽子、看圖片、采艾草、做龍舟、賽龍舟等,使孩子有一些感性的認識,從而使幼兒熱愛祖國的情感。
活動目標
1、知道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
2、了解端午節有掛艾草以驅毒避蟲的習俗,有賽龍舟的習俗,還有許多傳說、故事、兒歌,如:有關屈原的傳說等。
3、端午節有特別的食品——粽子,它是多種形狀、多種口味的。
4、參與端午節活動,萌發對民族文化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1. 了解民俗民風。
2. 自製自玩龍舟
活動准備
粽子,做龍舟的材料,賽龍舟的錄像或圖片。
活動過程
講講來歷 包粽子、看圖片 采艾草 製作 玩劃 學讀《過端午》 ( 延伸)
------- ─→ ------------- ─→? ─→? ─→? 畫畫
故事兒歌 生 活 龍舟 龍舟 賽龍舟
A、師讀兒歌、講講端午節的來歷
(1)師讀:五月五,過端午。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賽龍舟,喜洋洋。老師講屈原的故事。
(2)介紹端午節兩項主要慶祝活動:包粽子、劃龍舟。
B、包粽子、看圖片
(1)向幼兒介紹包粽子的材料,(粽葉,糯米,線)。示範包法,幼兒用紙片折「粽子」。
(2)幼兒看圖片,引導幼兒體會粽子的獨特口味。
(3)知道粽子是中國的特色點心,各地方包的形狀各異,有三角粽,有長條粽。口味不同,有紅棗餡,有肉餡,有無餡的。
(4)吃粽子時,我們習慣蘸蜂蜜糖,或者白糖,這樣吃起來更香。
C、采艾草、用途
(1)師出示艾草,讓小朋友們觀看。在我們農村地區,艾草通常是長在田野邊。(2)它的作用是驅蚊,辟邪。把它插在門上。
D、製作龍舟
(1)讓幼兒欣賞龍舟大賽的錄像和圖片,激起幼兒自製自玩的興趣。
(2)製作龍舟。
將布圍在用兩根竹竿做成的船身上。貼上各種彩色紙條。
畫一個龍頭,製作龍的頭飾。
E、劃龍舟
組織幼兒進行「龍舟大賽」。船頭的幼兒頭帶龍的頭飾,其餘兒童排成一隊坐在龍舟里,按鑼鼓節拍作劃船動作。也可兩舟之間開展競賽,哪隊動作整齊哪隊為勝。
F、延伸
通過學念《過端午》,畫畫《賽龍舟》來增強過端午節的感受。最後,請小朋友們表演朗讀端午節的兒歌。:五月五,過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賽龍舟,喜洋洋。
教學反思
1.本課是一節社會課,我把這一節課的重點放在讓幼兒通過了解端午節的傳統習俗,萌發對民族文化的興趣。引導幼兒通過學習以多種表現形式創造端午節氣氛。在教案的設計上,整個教學內容安排緊湊也有一定的條理,首先我有針對性地選取了幼兒的兒歌作為課題切入點,一開始就給幼兒創造美好的情境。在課堂中我設計了以多種形式表現端午節來開闊幼兒眼界,增加幼兒的學習熱情,比如,包粽子,做龍舟,劃龍舟等。
2. 但是,在教學過程中也存在了很多不足的地方。如在感受「做龍舟」的環節中,由於一些需要活動內容設計不全面,幼兒感受的過程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分析原因主要是因為教師的示範不夠;另外,幼兒視覺感受的第一資料.圖片的製作上也有一些缺點。這首兒歌簡潔押韻,琅琅上口,深得孩子們的喜歡,他們津津樂道的是吃粽子,賽龍舟,以及門上插起來的艾草。但是對端午節的來歷,對屈原這樣一個歷史人物並不感興趣。意識到孩子們的不足,我要給幼兒講述屈原愛國的故事,還要通過音像資料,圖片,加深孩子們對屈原的認識。
3.如果讓我重新上這節課,我會更加多方位地去了解孩子的認知以及知識上的儲備,為孩子們量身定做,製作合理的教學計劃,促建孩子的發展。

4.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五彩的端午節》

今天是「端午節」我為了讓幼兒了解端午節的由來,給幼兒講了屈原的故事,引出了過端午節吃粽子的習俗,讓幼兒動手包粽子,為孩子准備好包粽子的材料,因此,每個幼兒都興致勃勃的動起手來,讓孩子感受辛勤的勞動能換來美食。 活動目標 1、讓幼兒了解端午節傳說和習俗; 2、 了解粽子的外形特徵,知道粽子有不同風味; 3、 願意動手嘗試,初步了解包粽子的方法。體驗動手操作的快樂。 重點難點 重點:讓幼兒認識粽子 難道:讓幼兒嘗試自己包粽子 活動准備 糯米、粽葉、粽子繩、配料、豆沙、大棗、鹹肉、果脯、五綵線等 活動過程 1、 老師講端午節的傳說,然後給小朋友帶上五綵線; 2、 老師帶著小朋友進入廚房,認識包粽子的各種材料; 3、 請炊事員為幼兒做示範怎樣包粽子,用粽繩紮好,重點示範卷粽葉和取、包、捆、扎的方法; 4、 幼兒親自動手嘗試著包粽子,教師及廚房工作人員協助幼兒卷葉、捆紮,也可以讓幼兒兩人一組共同包成,在幼兒需要時,教師或炊事員可手把手的教幼兒包粽子; 結束:粽子煮好後讓幼兒把自己包的粽子,解開系粽子的繩子,打開粽葉,觀察粽子裡面有什麼顏色的。 延伸:老師讓幼兒吃粽子,說一說自己吃的是什麼味道的粽子。

5. 關於小班端午節包粽子、做龍舟的教案

活動名稱:快樂端午 (一)活動目標:
1.知道端午節的日期,了解端午節的一些風俗和來歷。 2.喜歡和老師、小朋友一起玩玩、嘗嘗,共享節日的快樂。 (二)活動准備:
粽子、雞蛋、艾蒿、荷包、五綵線、端午圖片 (三)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引出端午的由來。
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農歷五月初五是什麼節日嗎?(端午節)你們知道端午節的由來嗎?那我們一起來聽聽端午節的由來,好嗎? 2.引導幼兒觀察周圍環境的變化,談談端午的習俗。
師:小朋友今天我們班的門上掛的是什麼呀?(菖蒲)那為什麼要掛艾蒿呢?(因為端午節要到了,掛艾蒿是端午節的習俗)小朋友們,你們知不知道端午節還有哪些習俗呢?
(1)掛艾葉菖蒲:艾草和菖蒲中都含有一種叫芳香油的東西,可以用來殺蟲防病蟲害,它的香氣可以起到凈化環境、驅蟲祛瘟的作用。
(2)賽龍舟:屈原投湖自殺的時候呢,有許多人劃船去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可是卻沒有能夠把屈原就上來,後來每年五月五日就用劃龍舟來紀念這件事。 吃粽子:屈原死了之後,人們怕河裡的魚蝦把他的屍體吃掉,就將糯米包在粽葉中,投到河裡喂魚。
(3)佩香包:端午節的時候小朋友們都要戴上香包,驅邪之意,香包裡面放了很多想香料,聞起來香香的,香包有各種各樣的形狀和顏色,可以掛在脖子上,也可以帶在手腕上,好看極了!
(4)五彩繩:在端午節人們編各種彩色的帶子掛在手上,很好看又有吉祥的意思。
3.學習兒歌《五月五》。
師:現在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關於端午節的兒歌——《五月五》。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蒿,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4.吃粽子
(1)觀察粽子的外形和顏色。

師:今天老師也為小朋友帶來了很多的粽子,請你拿一個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你手裡拿的粽子像什麼?並用一句完整的話來說一說。 小結:粽子的形狀真有趣! (2)認識粽葉。
師:粽子的形狀真有趣,我們來聞一聞,香嗎?你們知道這陣清香,來自哪兒?是從粽子外面的這片葉子上散發出來的,它叫粽葉。 (3)幼兒品嘗。
師:你們吃過粽子嗎?你吃過哪些粽子?今天老師也為你們准備了很多的粽子,我們來吃吃看,跟你吃過的一樣嗎? (4)幼兒講述粽子的餡及它的味道。 小結:原來粽子的品種這么豐富啊! (四)活動延伸:
請小朋友共同品嘗端午食品。

6. 小班手工《彩色粽子》教案

活動目標:
1.知道粽子是端午節的節日食品,通過觀察,了解粽子是由粽版葉、糯米等包成的。權
2.喜歡吃粽子,通過品嘗活動進一步感受節日的愉快。
活動准備:
1.粽葉、糯米、棉線。
2.煮熟的粽子、生粽子人手一隻。
活動過程:
1.觀察粽子,知道粽子是端午節的節日食品,激發活動興趣。
2.進一步觀察粽子的外形、氣味等特徵。
★指導語:粽子是什麼樣子的?聞起來有什麼味道?
3.觀察包粽子的材料,了解粽子的製作過程。
(1)知道材料的名稱,了解其用途。
★指導語:包粽子需要哪些材料呢?怎麼包?
(2)觀察老師包粽子、煮粽子的過程。
4.品嘗粽子,體驗快樂。
(1)探索剝粽子的方法。
(2)品嘗粽子,與同伴說說自己吃的粽子的口味及自己吃粽子的心情。

閱讀全文

與大班美術端午粽子教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