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藝術教案 > 蛇健康教案

蛇健康教案

發布時間:2021-01-06 03:52:21

1. 小班雙語蛇教案怎麼寫

設計意圖:
《小蛇多多》是一篇富有童趣、語言生動形象的故事,它以小蛇多多看見各種水果為線索,引出了故事的主題,雖然不具備太強的文學藝術性,但卻擁有吸引幼兒的趣味性、以及引發幼兒思考的邏輯性。因此,我把這一故事作為激發幼兒大膽講述的載體,開展活動設計,並對故事進行了加工,使之更好地為教學目標服務。
本活動主要通過情境引導和思維引導兩大策略推進。一方面通過教具、問題等情境,努力為幼兒創設「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的支持性語言環境。另一方面通過漸進式的思維引導:從「物——形」觀察講述的正向思維,轉接由「形——物」猜測游戲的逆向思維,再過渡到「肚子里的水果都飛出來」的跳躍思維,把活動引向高潮。
活動目標:
1、能用恰當的詞彙描述物體的顏色、形狀等,感知物和形的匹配。
2、通過欣賞故事,感受小蛇吃水果的有趣情景,懂得好吃的東西不能吃得太多。
重點、難點:能用恰當的詞彙描述物體的顏色、形狀等。
活動准備:香蕉、葡萄、蘋果各一個,《小蛇多多》ppt,小蛇教具。
活動過程: 聽 課 感 言
(一)創設情境,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
教師演示小蛇教具: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一位新朋友,讓我們大聲說:「朋友朋友快出來!」我就把它請出來……
小蛇多多想到外面去玩,於是跟媽媽打了招呼,它就出發了。
(二)引導幼兒講述故事前半部分:(重點)
1、播放PPT,引導幼兒大膽猜測、講述
1)走著走著,小蛇多多看見了什麼?

2. 中班社會會爬樹的蛇教案

主題的產生
春的來臨,使大地萬物復甦,春暖花開。孩子們開始收集自然角了,最近每天都有孩子帶來各種自然角的物品,如:水果、乾果、盆景等等。一個星期一的早上,黃灝小朋友手裡拎著一個飼養盒興沖沖的來到了教室,大聲的喊著:「老師、老師,我帶來了一條蛇」。他的喊聲吸引了許多孩子,他們一起擠著看這條蛇。有幾個女孩子似乎比較膽小,抱著雙臂說:「我最怕蛇了,會咬人的」。但好奇心又驅使著她們追隨著看熱鬧,我悄悄的走過去,傾聽著孩子們的議論,曹振飛說:「蛇的舌頭和我們人的舌頭是不一樣的」。劉景超說:「我看過動物世界,有的蛇有毒,有的蛇沒有毒的」。黃銘均說:「蛇身上的花紋是不一樣的」。王中天說:「聽說蛇還會脫皮呢」。徐雨航說:「蛇沒有腳它怎麼走的呢?」。周祖豪說:「我還吃過蛇肉呢」等等。我從孩子這些談話中對他們的經驗有了一定的了解,在獲取這些信息的基礎上,初步擬訂了一個關於蛇的主題網路圖,圖中實線部分是孩子們實際活動內容,虛線為教師預定內容。
場景一:蛇的趣聞
確定蛇的主題後,我開始與孩子們一起收集有關蛇的資料,短短的幾天里孩子們通過自己的方法收集到了一些有關蛇書籍和VCD,還從網上下載了一些有關蛇的資料,其中黃銘均帶的一本書《有趣的蛇》最受孩子們的關注了,他們沒想到蛇與人類有如此密切的關系,書上記載著有一種雙頭蛇、會唱歌的蛇、會跳舞的蛇、會看門的蛇、會當保姆的蛇、會滅火的蛇、還可以用活蛇做耳環、做門簾等等。孩子們真是太激動了,他們迫不及待的想用自己的方式方法表現出來,有的孩子選擇了用泥工捏各種各樣有趣的蛇,有的借用廢舊材料、積木等拼搭蛇洞、蛇橋等,選擇最多的是繪畫,許多孩子一邊畫一邊嘴裡嘮叨著,忽而沉思,忽而又揮舞著手中的畫筆。不一會,一幅幅生動有趣的畫,呈現在了我的面前。下面是部分孩子作品的解讀。
王中天:有一條蛇,它想去爬樹可是爬不上去,後來兩條蛇一起爬了上去,房子的門簾也是許多蛇串成的」。
夏炎:許多蛇在一起比賽誰跑的快,「預備起」它們一起跑了起來,跑的一條條累的伸長了舌頭,有一條蛇跑不動了,就停下來休息。
王炎:有一天,有一個小朋友要過河,沒有橋,怎麼辦呢?一條蛇看見了就遊了過來架在河上變成了一座橋,小朋友就過河了。還有條蛇盤在那兒曬太陽。
周秋妤:這是一條毒蛇,它在吃草,吃飽了在草叢里了生了5個蛇蛋。
俞琦涵:有一天太陽下山了,蛇也要回家了,在散步時聽見蛇寶寶在蛋里哭,它們就在旁邊保護它們了。
劉明玉:這個人家養了兩條蛇,看見下雨了,地上有水就變成一條路,讓大家從它身上過去,另一條蛇站在門口看門,等著主人回家。
在解讀孩子們的作品時,我始終被孩子們的作品深深地感動著,彷彿自己走進了孩子那童話般的世界,與孩子們一起成長著、快樂著,對一切充滿了美好的遐想。
場景二:蛇的疑問
孩子們對研究蛇的熱情越來越高,從各處找來的資料中又發現了有毒蛇與無毒蛇的區別,於是我和孩子一起找到了有毒蛇和無毒蛇的圖片,仔細研究起來,通過觀察比較,孩子們發現無毒蛇的頭一般較小,呈橢圓型,嘴裡沒有長牙,尾巴較細。而有毒蛇的頭呈三角形,頭部有毒腺,嘴裡有兩顆對稱的長長的毒牙,背部花紋較深,尾巴較粗。在觀看VCD後,孩子們還了解到最小的蛇只有5厘米左右,如蚯蚓那麼大。最大的蛇是蟒蛇,超過12米,一口能吞下一頭豬。蛇的頸部沒有骨頭能吞下比它大的食物,孩子們一邊看一邊不斷地向我提問題,思維非常活躍,我把他們的問題記錄了下來。
田懿仁:蛇為什麼要脫皮呀?
沈彤:蛇都是卵生的嗎?媽媽說也有蛇是胎生的,是嗎?
龔曉楠:響尾蛇為什麼能發出聲音呢?張彥華:有毒蛇和無毒蛇吃的東西一樣嗎?
徐雨航:蛇的身體為什麼要盤起來呢?
蔣豐聰:如果被蛇咬傷了怎麼辦呢?
從這些問題可以看出,孩子們的觀察十分細致,思考的問題也開始漸趨深入,涉及的面也越來越廣,有的問題我真是回答不上來,怎麼辦?我鼓勵孩子自己尋找答案,一起討論,一起分享。
場景三:蛇的妙用
一天早上,曹振飛從家裡拿來了一瓶洗發精,他神秘地告訴大家:「這洗發精是用蛇膽做出來的」,好幾個孩子睜大了眼,張大了嘴,「啊!蛇膽還可以做洗發精呀?真是第一次聽說呢」。可見,孩子們的興趣上來了,現在他們想知道的是蛇的用途,我沒有直接告訴他們,而是微笑著對他們說:「是啊,蛇的用處可大了,今天老師布置一個任務,大家一起回家問一問,找一找蛇的用途,明天來比一比誰知道的最多,好嗎」?第二天早上,各種蛇製品,及一些網上下載的資料,讓我和孩子們欣喜若狂。
徐晨顥:蛇膽可以止咳,我咳嗽的時候就吃過。
劉景超:我爺爺喝的酒里有一條蛇,叫蛇酒。
俞琦涵:我媽媽臉上擦的粉也蛇膽做的。
王致一:我們家還有蛇油呢,蚊子咬了以後一擦就好。
周祖豪:我爸爸有一隻皮夾子是用蛇皮做的。
潘蓮泓:我阿姨是開手機店的,有的手機套也是蛇皮做的。
沈彤:我媽媽還有一隻蛇皮做的包和一雙皮鞋呢。
聽著孩子們七嘴八舌地談論著蛇的妙用,我在一邊默默地分享著他們的收獲和快樂,沒想到一瓶小小的洗發精,引來了孩子們如此大的興趣,並使他們執著地去探索、去釋疑,從而碰撞出了智慧的火花。
場景四:智力大賽
當「蛇」的主題接近尾聲時,大家經過討論,一致決定舉行一場大獎賽,在大獎賽中,孩子們大膽參與的熱情又讓我身受感染。大獎賽分為兩輪,抽簽題和搶答題,孩子們分為紅、黃、藍三隊,規則有孩子自己制定,部分題目也有孩子自己決定,答對一道題得一顆星,竟爭非常激烈。尤其是大家一向認為最調皮的張煥凱在這次大獎賽中表現尤為突出,一個人獲得了五顆星,他所在的組獲得了冠軍組,本人也被評為「能幹寶寶獎」。部分題目摘錄如下:
1、被毒蛇咬傷怎麼辦?
2、有毒蛇與無毒蛇有什麼區別?
3、什麼是響尾蛇?
4、電視劇《白蛇傳》里的白蛇叫什麼名字?
5、你能說出三種蛇產品嗎?
6、蛇是怎樣生小寶寶的?
7、蛇能幫助人做什麼事?8、蛇可分為哪兩大類?
9、蛇皮有什麼用?
10、蛇能吃比它嘴巴大的食物嗎?
11、蛇為什麼要盤起來?
12、蛇能浸酒嗎?
13、蛇為什麼要脫皮?
14、毒蛇的頭一般呈什麼形狀?無毒蛇的頭呈什麼形狀?
15、蛇屬於什麼動物?
反思:
1.「蛇」的探索活動開展,由於符合孩子們的興趣,反映他們的心聲,因此小朋友的參與面之廣,熱情之高,是大大超出我預想的。孩子們不僅在活動中積極參與,而且在活動之後主動與父母一起收集資料,從資料可以看出,家長的知識是多種多樣的,這大大豐富了幼兒在園內所學不到的知識,讓孩子們開了眼界,增長了知識,充分調動他們探索自然的科學性、積極性。不僅讓家長接受幼兒園先進的教育理念,產生了共同參與的願望,同時,也讓家長認識到,只有從孩子的興趣出發,讓他們自主學習,在實踐操作中獲得知識經驗,才能讓孩子自覺地學、愉快地學。
2.讓我認識到探索型主題活動,實際上是問題教學,每個問題、每個發現不是來源於成人,而是直接來源於孩子的內心深處。開放的、寬松的環境,使孩子能夠通過自己的方式去嘗試解決他們感興趣的問題,開始時,我還擔憂中班孩子會不會是一時的興趣?他們會自己去尋找答案嗎?參與了孩子們的活動,我的擔憂開始被徹底消除了,我覺得幼兒有這樣的能力,雖然他們是中班孩子,只要抓住他們的興趣點,同樣能做的很出色,這大概就是方案教學活動的魅力所在吧!

3. 中班健康教案叢林中的蛇

是什麼←_←??

4. 幼兒音樂律動《小小蛇歷險記》的教案

案例不僅要說明教學的思路,描述教學的過程,還要交待教學的結果--某種教學措專施的即時效果,包屬括學生的反應和教師的感受,解決了哪些問題,未解決哪些問題,有何遺憾、打算、設想等。以「問題」為主線,有矛盾、沖突甚至「懸念」,能引起讀者興趣和深入思考。

5. 小班青蛙與蛇教案附故事

教案
【活動設計】
故事《森林裡的餅屋》以童話的口吻,選擇孩子們生活中所熟悉與喜愛的動物形象,採用反復的手法給孩子們講述了小貓分別給小老鼠、小綿羊、大象製作不同造型的餅乾的故事,情節清楚,對話簡單。小班幼兒詞彙貧乏,說話不完整,常常不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在平時的日常生活和游戲中不會合理使用文明、禮貌的話進行交流。而這個故事中反復的情節、簡單的對話為幼兒提供了學習說話的機會,因此,我覺得它非常適合在小班開展。
【活動目標】
根據幼兒園語言領域「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結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語言發展水平,我預設的目標有:
認知目標:理解故事內容,嘗試用語言、動作表現故事中小貓做餅的過程。
能力目標:學習故事中的對話,樂意在游戲情境中運用禮貌用語進行對話。
情感目標:在體驗故事的童真童趣的基礎上,體驗分享、共享的樂趣。
【活動准備】
多媒體課件、各種餅干。

6. 幼兒園大班體育教案 蛇脫殼的教案及反思

幼兒園游戲教案 活動目標: 1、能初步理解故事的內容,熟悉角色內的出場順序。
2、能認容真觀看大班幼兒表演,並簡單模仿拔蘿卜動作。
3、讓幼兒知道人多力量大的道理,並體驗獲得成功的歡快情感。 活動准備:幼兒准備:已熟悉拔蘿卜的音樂 活動過程。

7. 跪求小班公開課(好餓的小蛇)的教案。請知道的朋友幫幫忙。

《好餓的小蛇》教案
一、引出課題

教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好聽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好餓的小蛇》。(觀察圖片。)提問:這條小蛇長什麼樣?看看,它在什麼地方?猜猜,它會干什麼呢?

二、欣賞課件,熟悉故事趣味內容。

1、圖片1:哎呀!小蛇怎麼變成這個樣子了?小蛇吃了什麼呀?

圖片2:師:誰來說說,你看到的蘋果是什麼樣子的?

師:蘋果是紅紅的、圓圓的、吃起來是甜甜的、脆脆的。

學生模仿小蛇吃蘋果的動作。

指導:小蛇「啊…嗚」一口,「咕嘟」一下,把蘋果吞下去了……

(集體學說短句:啊嗚、啊嗚——咕嘟、咕嘟,啊,真好吃。)

師:鼓勵張開大嘴巴,把嘴巴張得圓圓、大大的,模仿小蛇「吞」蘋果的動作。

2、 第二天,好餓好餓的小蛇又出去散步了,它扭呀扭呀,看看小蛇變成這樣了,你能猜出它吃了什麼呢?

師:誰告訴我,香蕉是什麼樣子的?

師:香蕉是黃黃的、彎彎的、吃起來甜甜的、軟軟的。

學生模仿小蛇吃香蕉的體態動作。

指導:小蛇「啊…嗚」一口,「咕嘟」一下,把香蕉吞下去了……

(集體復習短句:啊嗚、啊嗚——咕嘟、咕嘟,啊,真好吃。)

師:想像香蕉是長長的,所以要把嘴巴張圓圓的,把長長的香蕉慢慢吞進小蛇的肚子里。

3、 第三天,好餓好餓的小蛇又出去散步了,它扭呀扭呀,瞧,這一次,小蛇變成什麼樣了?多奇怪的小蛇呀?猜猜,小蛇到底吃了什麼東西才變成這樣奇怪的樣子呀?

師:誰知道,菠蘿是什麼樣子的?菠蘿的頭上是什麼樣子的?菠蘿的身體又象什麼?

師:菠蘿的頭上是綠綠的,長著許多長長的葉子;菠蘿的身上是黃的、摸上去刺刺的,菠蘿吃起來酸酸甜甜的。

師:小蛇吃菠蘿的時候,因為菠蘿身上刺刺的,小蛇吃菠蘿的時候嘴巴張得更大了,「啊…嗚」一口,「咕嘟」一下,把整個大菠蘿一口吞下去了……

(集體說出短句:啊嗚、啊嗚——咕嘟、咕嘟,啊,真好吃。)

指導:鼓勵幼兒想想刺刺的菠蘿的樣子,把雙手在嘴角處打開,表示把嘴巴張得大大的,慢慢地吞菠蘿。

4、 第四天,好餓好餓的小蛇又出去散步了,瞧,這一次,小蛇變得更有趣了,誰來猜一猜,這一次小蛇到底吃了什麼東西呀?

師:我們寶寶都吃過葡萄,誰來告訴我,你吃過什麼樣的葡萄呢?你知道葡萄都有哪些顏色呢?

歸納:葡萄是紫紫的,是圓圓的。葡萄酸酸的、甜甜的。

模仿小蛇吃葡萄的體態動作。

指導:小蛇吃葡萄的時候,因為一個一個很多,小蛇的嘴巴要張得大大的,「啊…嗚」一口,「咕嘟」一下,把一大串的葡萄都吞到肚子里……

(集體說短句:啊嗚、啊嗚——咕嘟、咕嘟,啊,真好吃。)

指導:一手模仿拎著一大串葡萄,仰著腦袋,張大嘴巴,從下往上一口把葡萄吞進肚子里。

5、 你們瞧!小蛇怎麼了?發生什麼事情了?小蛇到底吃了什麼東西才會變成這樣的呀?(教師引導仔細觀察畫面上的小蛇,找一找小蛇到哪裡去了?小樹怎麼變成小蛇的樣子了呢?)

呦,好餓好餓的小蛇,怎麼把小樹也吃下去了呀?小蛇真調皮。老師覺得很奇怪,小蛇是怎麼把小樹吃下去的?

模仿小蛇吃小樹的動作。

師:小蛇真調皮,它扭來扭去,扭來扭去,爬上小樹,爬到高高的上面,張開大嘴巴,「啊………………………嗚」一口,「咕嘟」一下,把整棵小樹都吞了下去,變成了一棵奇怪的小蛇樹。哈哈!

師:哎呀!小蛇吃的肚子好飽啊!我們來摸摸自己的小肚子,幫助小肚子消化消化。

師:你覺得這個故事裡面,什麼地方很有趣?大家來說一說。

教師小結:寶寶講得真好,故事裡的小蛇……原來,好餓好餓的小蛇看見什麼吃什麼,吃了什麼形狀的東西,肚子就變成什麼形狀,真好玩,真有趣。

四、引導孩子,學習吃東西的正確方法。

1、你們覺得小蛇這樣吃東西好嗎?為什麼?

2、教師歸納小結:我們小朋友吃東西的時候,一定要細嚼慢咽,千萬不能學習小蛇,啊嗚一口吞下去,小肚皮要撐壞的。

8. 母雞和蛇的教案小班

活動目標抄:
1、襲 在聽聽玩玩的過程中感受音樂,理解內容,初步學唱歌曲
2、 在活動過程中體會母雞生蛋的愉快情緒
活動准備:
1、經驗准備:知道母雞的本領以及它生蛋的叫聲
2、母雞頭飾、用作草窩的墊板、母雞生蛋和捉蟲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練聲活動:
1、老師戴上母雞頭飾,提問:我是誰?我要來找找我的小雞,練聲:「小雞小雞在哪裡」。
2、你們知道母雞有什麼本領呢?(會生蛋、會捉蟲)我們把母雞的本領唱現出來好嗎?
1 2 3 4| 5 ——| 5 4 3 2| 1——|
母 雞 真 能 干 母 雞 會 捉 蟲(會生蛋)
母 雞 怎 樣 叫 咕 達 咕 咕 達
二、新授歌曲:
1、母雞是怎麼叫的呢?(咕 咕 達 | 咕 咕 達)
我們一起來學一學母雞的叫聲。(老師出示圖譜)

閱讀全文

與蛇健康教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