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小學一年級美術《我們身邊的線條》教案
《我們身邊的線條》
教 學 理 念
中小學美術教學大綱的修訂,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它為學校美術教育拓展了博大的空間,為中小學美術教育指明了方向, 美術課堂教學正朝著多元化的趨勢發展。我的教學設計理念是以大綱精神為指導,以學科理論為依據,在教學實踐中突出對孩子的興趣培養引導孩子從生活中去發現美、感受美,重視創新意識與實踐能力的培養,把審美教育貫穿於課堂中,發揮美育輔德益智的功效。教師想要獲得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就要對課堂教學的結構予以合理的組織與精心設計,使其充分發揮各教學環節的作用,把握住每一個教學環節,充分地調動孩子學習的積極性和創作的熱情,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以下是我的整個教學設計理念:
1、豐富視覺和觸覺經驗
幫助孩子了解美術基本語言和知識,在設計本課過程中,利用工藝品、繪畫作品、多媒體課件使孩子們通過多種感官接觸物質和形象世界,從中體驗、感受線的美感及表現力,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
(1)通過折折手中的電線,找找身邊的線、摸摸工藝品上的線,觀察課件中的自然物水波紋、山石線、動物身上的斑紋……,體驗人文環境中的線:建築、服裝,使孩子在游戲中認識各種各樣的線,並初步感受線的美感,培養他們的觀察習慣。
(2)創設情境。全體師生共同舞動綵帶,使孩子們充分體驗曲線給人的自由活潑的美感,再次利用易彎曲變形的電線使每人分別體驗、折線的堅硬、直線的挺拔嚴肅等不同感受。
(3)通過四幅典型的藝術作品,引導孩子進一步感受藝術作品中線的美感及表現力,初步了解線的表現方法,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
2、體驗美術學習活動的快樂,培養美術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習美術的基本動力。課堂中應充分發揮美術教學特有的魅力,學習多樣的表現形式,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並使這種興趣轉化為長久的情感態度。教師採用多種形式引導孩子們感受美術學習的輕松與情趣,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通過折一折(電線)、找一找(身邊的線)、摸一摸(工藝品)、玩玩(綵帶)、看看(藝術作品)、聽聽(故事)說說、畫畫等一系列教學活動,使孩子們初步感受,認識線的美感及表現力——迫切嘗試用線去表達自己的情感——興趣勃勃地向同伴們介紹自己線畫的作品。在這一過程中,激發了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慾,培養孩子的興趣,滿足審美需要,使課堂成為孩子們自由揮灑的天地,最大限度地激發他們學習、創作的慾望;同時他們還體驗了美術學習活動的快樂與成功,進一步激發他們產生新的心理需要。
3、為孩子提供創造的空間
「我的夢」既激發了孩子的表現慾望,又為孩子提供了想像、創造的空間。孩子在「最感興趣的夢境」中,思路開闊,充分發揮了每個人的創造才能。在此基礎上,用不同的工具、材料表現出自己的所想所思,使作業 形式、內容體現出個性化的表現。
4、美術與其它學科相聯系,發展綜合學習能力
鍛煉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貫穿了整節課,特別是在講述「我的夢」時與語文學科更是緊密相聯。小結過程中,通過展示其他同學聽音樂過程中表現的線描作品,引導孩子將美術與音樂相聯系,以形成更大的知識背景,發展綜合學習能力,使素質教育落在實處。
教 學 方 案
[課題]
《我們身邊的線條》 選自人美版小學美術第二冊第13課。
[課型]
繪畫課
[課時]
一課時
[教學目的]
1、引導孩子從生活中發現線條、認識線條、感受線條,培養孩子從生活中表現美、體驗美、感受美的能力,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
2、初步培養孩子運用線條進行表現的能力,提高他們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3、培養孩子的觀察習慣及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情感,激發他們對美術活動的興趣。
[教學重點]
發現生活中、藝術品中線條的美感,並初步嘗試其表現方法。
[教學難點 ]
線的組織及變化
[作業 要求]
用各種各樣的線畫一幅自己感興趣的故事情節,可自己想像,要求表現出線的疏密變化又有秩序。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新課,認識線的種類(4分鍾)
1、心情導入 新課
老師折電線
師:你們知道老師此時的心情嗎?
生:緊張、亂……
師:老師現在心情平靜了應怎樣表現?請每個小朋友拿起電線把老師的心情表現出來。
生齊折電線並展示
師:誰能變出更多的心情?你能叫出這些線的名字嗎?
生用電線變出直線、折線、曲線……相互交流,並歸納。
師投影直線 、折線 、曲線 、交叉線
[上課時隨機設置這樣一個環節,使孩子原本不安份的心一下子被老師手中的電線吸引了,激發了他們的好奇心,從而注意力得以集中,並初步認識了幾種線。繪畫是情感的表達,低年級的兒童雖然不要求刻意去表現,但這種感覺可以從最初時潛移默化地培養]。
2、做找線游戲並揭題
(1)師:看準能找到我們身邊哪兒有這些線?誰能找出最多。
生自由走動在教室內尋找(地板、黑板、桌椅、風扇、服裝、頭上、窗外……)
(2)在他們發現身邊的線後美術字揭題——《我們身邊的線條》
[在孩子們認識各種各樣的線後採用游戲法設置情境,懸念可以激發他們的學習動興趣,促進師生情感交流,同時也很自然地導入 新課。精緻的課題吸引了孩子的注意,把他們好奇、興奮地狀態迅速引入下一個教學環節中。無形中也培養了孩子欣賞美術字的能力,為美術字教學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授新課——線的美感及表現力(17分鍾)
1、感受生活中的線
師:我們一起來找一找本組課桌上擺放的工藝品上的線,摸一摸、看一看、想一想、找一找,這上面有些什麼線?
師生共同找出各類線
2、看課件:自然物和人造物中的線
引導孩子觀察並思考:這些線給我們什麼感受?
師生共同討論,談談各自的感受。
3、線的情感性
師生一起用綵帶、電線分別體驗曲線、直線、折線給人的不同感受。
師:剛才各種不同的線分別給我們什麼感受?
小組討論、記錄,回答。
師投影部分詞彙(活潑、快樂、堅硬、挺拔、嚴肅、安詳、溫暖、興奮、感動、驚奇、贊嘆)。小結:線也能表達各種感情。
[通過找工藝品上的線,觀察課件中的自然物水波紋、山石線、動物身上的斑紋……,體驗人文環境中的線:建築、服裝,使孩子在游戲中認識各種各樣的線,在游戲中初步感受線的美感,逐步培養他們的觀察習慣。全體師生共同舞動綵帶,使孩子們充分體驗曲線給人的自由活潑的美感,再次利用易彎曲變形的電線使每人分別體驗折線的堅硬、直線的挺拔嚴肅等不同感受。]
4、線的運用和表現
(1) 欣賞課件中中外畫家的幾幅線造型藝術,感受美感
(2) 賞析賴利的《洪流》和克利的《奔流》
師:小組討論這兩幅畫給我們什麼感受?為什麼?
全班分組討論,小組代表回答:……
師總結:波狀弧線,整體又規律性的層次橫跨畫面,造成律動的幻覺,給我們強烈而又刺激的感覺。
(3)賞析線畫《緬甸仰光大金塔》
師:比較這幅畫和剛才兩幅有什麼區別?
生討論:以直線為主,表現了嚴肅、庄嚴的氛圍。
師:畫家用不同種類的線表現不同的情感,我們國家對線的研究更為精深。從古代就非常重視用線造型。
(4)賞析李公麟白描人物畫
師:這幅畫在線的運用中有什麼變化?
師生共同體會線的疏密變化產生的節奏美感。
[通過以上四幅典型的藝術作品,引導孩子進一步感受藝術作品中線的美感及表現力,初步了解線的表現方法,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
(5)小游戲
師:每人手中都持有一小張黑卡,現在請大家在黑卡上畫用自己喜愛的工具和色彩畫一根線,然後各組談談每張畫給人不同感受。
生畫出並討論
師:不同色彩、不同工具材料表現出來的線能表現出不同的美感。
小結:線有豐富的表現力,古今中外大師、畫家、小朋友都在用不同的工具、不同種類、不同粗細、疏密變化的線表達自己的情感,創作出了一幅幅優秀的美術作品。
[課堂中應充分發揮美術教學特有的魅力,學習多樣的表現形式,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並使這種興趣轉化為長久的情感態度。一年級的學生好動,還不是很適應學校生活,40分鍾對他們來說顯得漫長,在教學過程 中設計一個輕松的環節至關重要。教師採用游戲的方法讓孩子們體驗了美術學習活動的快樂與成功,最大限度地激發他們學習、創作的慾望]
三、布置作業 (3分鍾)
1、講述「我的夢」(語言描述)
引導孩子們回憶自己的夢,請一位語言表達能力較強的學生講述自己記憶最深最感興趣的夢。
2、請大家把最感興趣的部分用線畫出來,可以加入自己的想像。
3、作業 要求:可自己創作,也可自由組合共同完成。選擇適合自己所畫內容的紙、筆把它通過不同種類、不同粗細、不同疏密變化的線表現出來。
[只要大膽地創設課堂教學情境,變苦學為樂學,才能充分激發孩子們的創作激情。「我的夢」既激發了孩子的表現慾望,又為孩子提供了想像、創造的空間。合作創新、動手實踐,讓每個孩子都能體會到繪畫的樂趣,給他們創設寬闊的舞台,讓他們盡情地發揮創造力,從感性到理性有了一個飛躍。]
四、學生作畫(12分鍾)
教師巡視輔導(選擇輕松、愉快的鋼琴曲作為背景音樂、創設愉快樂的氛圍。)
1、巡視作業 中構圖情況及線的組織。
2、作畫中間集中輔導:針對作業 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教師進行具體指導。
3、分組指導:針對小組個別問題及時輔導。
4、對孩子進行個別差異指導。
五、作品評價,課外延伸(4分鍾)
1、展示各組的繪畫作品
(1) 各組同學之間互相介紹自己的作品,互評,推選出一名代表;
(2) 請各組代表到前面展示自己的作品。選兩、三名向全班同學介紹自己的作品,從構思、線的組織、工具、材料的使用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3) 師進行客觀評價。
[讓孩子學會自評、互評,學會學習和自我教育,成為可持續發展的學習者。教師的觀念要適應時代需求,不應以「成人化」的眼光去要求孩子,更不應以「成人化」的標准來衡量他們,要鼓勵他們自由表現、大膽創造、勇於嘗試。]
2、總結延伸:展示幾幅用線表現自己對這段背景音樂感受的作品。
師:音樂與美術是姐妹藝術。
我們回家聽一段音樂,用線表現自己對這段音樂的感受,體會音樂與美術有什麼聯系。
畫完後可以與父母共同欣賞,裝飾自己的作品,裝飾自己可愛的家。
[強調美術與其它學科相互聯系,引導孩子將美術與音樂相聯系,以形成更大的知識背景,發展綜合學習能力,使素質教育落在實處。學會創新與探究,學會讓自己的東西變得實用,生活化起來,同時學會讓親人分享自己的勞動成果,又增進了親情
B. 小學美術興趣班教案
本學期我任3-5年級美術,在新的學期里,我將在參考學校開學工作意見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教學改革力度,加強教學研究工作,按照課程標準的要求,既做到面向全體學生,又要培養美術尖子生。本期教學工作中我將認真學習,加強內功修養:
1、加強學習,提高認識,認真學習當代教學論讀本,用理論解決教學中的實際問題,自覺接受新觀念,更新思想,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以適應新的教育形勢,培養跨世紀人才的需要。
2、努力鑽研業務,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教師的責任是培養一代又一代的「四有」新人,教師業務能力、教學水平的高低直接關繫到祖國的千秋大業,民族的興衰,只有高素質的教師才能培養出高素質的人才。因此,我將認真鑽研業務,學好《課程標准》吃透教材,讀透學生,寫好教案,上好課,耐心輔導學生,做到面對全體學生,教好書,育好人,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3、勇於探索搞科研,大膽實踐出成果。教學應不斷創新,不斷改革,不斷前進,有所發展,才能給學生不斷注入新知識,擴大知識面,教學本身就是一個培養人的科研課題。本學期力爭在廣闊的教學領域中去探索教育教學的奧秘,總結出新的教學經驗,促進自身教學教育能力不斷提高。
4、加強校本研究,初步形成我校的地方文藝教學資料集,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學地方教材。
具體教學工作計劃如下:
二月份:
1、學好課程標准,訂好計劃,寫好教案,接受教導處的檢查。
2、加強課堂常規教育,熱愛教育對象,培養良好行為習慣,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3、抓好課外活動的訓練。
4、配合學校教導處的教研活動全面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三四五月份:
1、日常教學工作
2、梁平竹簾興趣組的組建及培訓
六月份:
1、協作準備慶「六、一」文娛節目。
2、舉辦一期一度的期末作品展及竹簾作品展。
4、做好情況分析及情況反饋,資料收集整理工作。
5、寫好教學工作總結,經驗文章、心得體會和教育科研文章,並交1--2份給學校教導處。
6、完善各種資料、總結、並認真反思。
C. 3到6歲兒童美術教案
吾幼不懂你知道不,3-6歲兒童美術教育是小孩子想像力發展的啟蒙,因此需要更加註重。
D. 七年級美術教案
人美版美術七年級上冊全套教案,內容很多,這里無法全部復制,你到我們網站去下載吧
第1課 在美術世界中遨遊
一、教學目標
本課不是從傳統的角度介紹各個畫種,而是以材料來區別不同的畫種,力求使學生明白畫種的不同,是因為畫家使用的材料的不同。本課還希望通過對一些現代藝術的介紹使學生明白隨著時代的前進,美術材料也在不斷地出現新的變化,新的材料會帶來新的審美觀念。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一)重點:欣賞課本的圖片,並引導學生回憶在小學時欣賞過的圖片,進行美術作品製作材料的分析。
(二)難點:學生能夠獨立、正確地從美術作品的材料的角度認識美術作品的門類。
三、課前准備
(一)教師准備一些不同畫種的材料實物,如油畫顏色、木刻刻刀、油墨及各種繪畫用紙等給學生傳看。
(二)教師講課、學生練慣用的多媒體課件,師生均應准備一些畫作印刷品、幻燈片或錄像等以補充課本內容。
四、教學設計
學習內容 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
對美術不同種類的了解。了解材料與畫種的關系,向學生展現出美術世界的廣闊,使他們能對美術種類有一個正確的判斷。
同時,使學生對各個美術門類,其中包括現代美術設計的特點、功能、材料有初步的認識。 通過欣賞、感受、體驗美術作品,對美術的種類有初步的了解。對美術材料與畫種的關系有初步的認識。
以分組討論的形式,進行探究性學習,要特別強調學生進行研究。要為學生創設一種學習、探究的氛圍。本節課的探究題目為:「是什麼決定了美術門類的不同?」 請學生觀看錄像及圖片資料。組織學生分組討論「是什麼決定了美術門類的不同?」 引導學生查找資料。
教師應抓住材料與畫種的關系,使學生對美術種類有一個正確的判斷。對各個美術門類,其中包括現代美術設計的特點、功能、材料有初步的認識。
教學過程設計
(一)用探究性學習方式學習
探究性學習要特別強調學生進行研究。要為學生創設一種學習、探究的氛圍,要有探究的課題。這節課的探究題目就可以確定為:「是什麼決定了美術門類的不同?」
1.教師放映幻燈或者錄像片,向學生展示美術世界的豐富多彩,為學生創設一種置身於美術作品之中的氛圍,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觀察作品的細部,讓學生看出不同畫種的效果,甚至能夠看出不同的材質。
2.回到課本上的圖片,具體地分析每幅作品由於材質的不同,使得美術作品效果截然不同(以學生的自行探討為主,教師適當地加以補充)。如將《父親》和《秋瑾》對照,同樣是畫人物,它們有什麼不同?(可以從色彩、光線、立體感等方面相小對照)
3. 如果有條件,教師給學生准備一些不同畫種的材料實物,像油畫顏色、各種繪畫用紙等給學生傳看。
4.教師設計一些類似智力測驗式的思考題,看學生是否能夠將藝術作品和材質正確地「掛鉤」,一邊看作品,一邊正確地找出作品使用的材料。課前,師生均應准備一些畫作印刷品、幻燈片或錄像等以補充課本內容。像學生甲指版畫《秋瑾》,學生乙找出版畫用的材料;學生甲出示卡片——「浮雕」,學生乙就要指出書上圖片中的浮雕;學生甲出示「水彩畫」的卡片,學生乙就要從課本外找出一張水彩畫的作品。
5.為了檢驗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還可以從課本之外找一些圖片,讓他們做出分析和答案。
6.找出一些圖片留給學生作課外的探索。如設計領域的廣告,就有不同的材質。如版畫中的銅版畫、石版畫都可以讓學生了解,但不要在課上花費太多的時間。通過課外的探討活動,使學生進一步地學習知識,為他們創造探究性學習的實踐機會。
五、教學點評(教學反思)
讓美術學習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鏈接,在現代教育中是非常值得提倡的。傳統的美術欣賞課容易上成以教師為主角的灌輸式授課,教師一般對美術的概念、種類,作品的內容、形式等角度全面分析作品,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在許多的教師眼裡,作品的意義、表現手法在美術史中有了一些定論,學生沒有必要再進行參與。新的課程標准帶來了新的教育觀念,提倡感受和體驗,提倡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在欣賞課上,就一定要有與之相適應的學習方式。當前,教師的一個重要責任就是在貫徹實施新課程標準的過程中,努力進行教學實踐,把教育新理念落到欣賞教學的實處。
本課強調學生通過探究性的學習方式進行研究學習。要為學生創設一種學習、探究的氛圍,要有探究的課題。教師要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向學生展示美術世界的豐富多彩,為學生創設一種置身於美術作品之中的氛圍,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本課還應強調學生通過對美術作品直接的感受和體驗自主學習,引導學生觀察作品的細部,讓學生看出不同畫種的效果,甚至能夠看出不同的材質。使學生能夠獨立、正確地從美術作品按工具材料分類的角度認識美術作品的門類。
E. 美術班教案
一般針對幼兒的美術班主要課程是簡筆畫和硬筆書法,也有開國畫、書法的,其中簡專筆畫和硬筆書屬法的教學入門相對較低,找老師的話也好找,自己有基礎的話自己教也好教。
一般幼兒美術班都開設簡筆畫課程,你可以查查簡筆畫相關的內容,但我覺得,你如果想開美術班的話,應該不會介意買幾本書吧?網上的東西很零散,真正教學的話是要求有從簡入深、由易入難的系統性的。
教簡筆畫的參考書真的很多,你去書店找吧。
建議你可以前半節教勾線畫形,後半節教上色,我有一陣子給我小姨子在外面的書畫學校代課時,發現那裡的教案就是這樣的。
另,教小朋友過程一般是,先教鉛筆畫形,然後黑記號筆勾邊,上色用蠟筆比較經濟,孩子家長也願意買。紙張一般用A3大小的素描紙就OK,你可以領著在黑板上畫。
小孩子很可愛,但也很吵鬧 =。=
F. 求一份幼兒創意美術的教案
名字入畫 教學目的: 鼓勵學生的創新精神,培養學生發散思維能力。 培養學生的獨特的審美個性。 教學重點: 如何運用名字來展開大膽的想像。 創新但不亂、怪、異,而是具有一定的藝術性。 作畫時名字上線條的變化和構圖要飽滿,名字作畫具有獨創性,唯一性,鼓勵學生大膽設計出新穎的,與眾不同的作品 教具准備: 學生方面:各種形狀的彩色紙(如綠樹葉,紅心形、藍白雲等),繪畫用具(記號筆,油畫棒)。 教師方面:課件(新穎、個性簡練的畫面。) 各種形式的名字畫。 作業要求:用一節課左右的時間通過啟發談話,引導學生欣賞或借鑒各種案例,以及通過自己獨特的順其自然的線條,將自己的名字入畫。並及時展示(從構圖、色彩、創意)出來。或集體創作完成一幅畫長條屏的畫,教師隨機補畫,完成一幅不錯的塗鴉作品。 教學過程: A:開場 美術游戲:變幻表情或青蛙變王子(備註:在實物投影下,用記號筆操作。) B引導出自我介紹:教師姓周,看到同學們玩得很高興,我也很高興,畫出一個面帶笑容的周字。[注意卡通人物的各種表情。] 從而,引導出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課題: 《名字入畫》。[名字太多,只教方法,不模仿]。 名字,是我們每個人獨有的符號,父母給我們的名字總是寓意美好。 中國的漢字是由筆劃組成,即線條。畫畫的基本語言也是線條,兩者就有相通的地方。「名字」這時已失去了符號的意義,而著重體現的是線條的美和韻律美。如何用它來畫畫呢?我們不妨來欣賞一下其它同學的作品,看能不能給你一點啟示。[出示課件或實物圖片] 太多的作品,以及各種形式的畫畫,可能把同學們開糊塗了吧,其實,畫畫也是有一定的規律可尋的。我用坐標來表示也可以。 大體方面有: 書法,象形方面:日字的變化,月字的變化。八大山人、近代的北京奧運會的標志。 字母、塗鴉式:外國塗鴉作品,同學們的課桌亂畫畫面。 抽象式; 卡通式 如名種火柴棍式的人物,組合式,花鳥字。 現在漢字的筆畫,變成美術課里的造形的線條。同一姓還可以共同設計。大膽展出來吧。 課件展示如梵谷的點線畫,新表現主義畫家等。並伴著音樂。 說出學生的三不:1,要富於想像,一切皆可入畫。2、不要使用橡皮,讓線條順其然,畫到最後說不定有意外的收獲呢!3、畫大不畫小(構圖飽滿) 學生作業,教師巡視輔導。 展示評價,你喜歡自己設計作品中的哪一部分,創意、色彩、線條、你給自己的作品打多少分。你的名字你作主。(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鼓勵學生的自信,說出你和別人的不同之處。) 線描稿,可以送給老師,單調一點的,可以加上豐富的色彩。 集體活動中結束本課: 今天,同學們都成為了真正的大師,每個人都有獨一無二的,讓我們再一次用上你個性化的名字,共同????/一幅畫吧! 教師補畫,突出一定的主題性。我們用好自己的名字,畫出一幅美好的未來吧! 拓展:1。電腦繪畫出更多有創意的作品出來。 2.作品類型種類豐富。如,沙畫、T恤等。 3.紙張的變化富與想像。
G. 中小學美術教案如何寫
初中美術教案範例:
第二單元《春天的暢想》
第一課:感受春光,了解春天
一、教學課時:1課時(本課為第一課時)
二、學習領域:欣賞•評述
三、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引導學生通過欣賞與評析,體會自然美和藝術美共同的美感與不同表現方式。
2、能力目標:結合學生自己的觀察、發現,大膽地想像和聯想,幫助學生感受藝術家以不同角度、不同形式對春天的贊美,同時抒發自己對春天的感受,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和繪畫創作表現能力。
3、情感目標:
激發學生對美的發現與追求,對生命與自然的親近,加深學生對人與自然和諧共處、保護自然就是保護人類自己的體會。培養學生積極參與交流意識,感受成功的體驗。
四、教學重點:理解自然美和藝術美的相關知識及其間的關系。
五、教學難點:
讓學生能以討論與合作、比賽的方式,自己分析出作品中藝術家對春天贊美的角度與形式。通過對藝術家的作品與審美價值的了解、探究和體驗,理解不同藝術的不同表現形式。
六、教學准備:
1、 教師准備:多媒體課件(其中包括有關春天的文學作品、音像資料、圖片、音樂)
2、學生准備:課前預習本課,在課前通過上網、去圖書館查閱等途徑收集、摘錄描寫春天的文學作品片段與詩詞;中外藝術家表現春天的作品圖片;表現春天的攝影圖片及歌曲等。
七、教學過程:
(一)引導階段
1、創設情境,揭題引趣:
師:春天是自然界萬物復甦、生命萌動的季節,更是人們辛勤耕耘、播種希望的季節。在春風的吹拂下,春天的一切都充滿了活力,百草吐綠,百花爭艷,百鳥歡鳴,它孕育著生機,萌生著希望。下面,讓我們首先伴隨著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和一組表現春的攝影圖片一起來感受春光,了解春天吧!(板書課題)
課件展示:散文《春》的朗誦錄音和配景攝影圖片
2、分組討論,闡述春天的特點與美感:
問題(1):自然界的哪些現象向我們傳達了春天的信息?春天到了,可以組織哪些課外活動?
生(1):萬物復甦、鳥語花香、春意盎然、春柳葉綠、百花盛開……
生(2):春遊、寫生、植樹……
問題(2):結合課件和自己收集中的詩歌、圖片、音樂用一句話談談你對春天的感受或春天給人一種怎樣的美感?
3、探究、分析春天的象徵意義和表現形式:
問題(1):在一年一度傳統的春節中,有哪些風俗習慣向我們傳達了春天即將到來的信息?
生:貼春聯、掛燈籠、放鞭炮……
課件展示:春節時的民俗、生活圖片、民樂合奏《春節序曲》
問題(2):人們為什麼要在春節時貼春聯、掛燈籠、放鞭炮呢?春天象徵著什麼呢?
生:貼春聯、掛燈籠、放鞭炮這些風俗習慣寄託著人們對新的一年美好的憧憬,人們總是把春天作為一個美好的象徵,用春天來比喻新的開始和美好的青春。比如形容新生事物蓬勃萌發為「雨後春筍」……
問題(3):還可以用哪些形式來表現春天?
生:春聯、繪畫、音樂、雕塑、歌曲……
(二)發展認知階段
1、欣賞感受自然美與藝術美及其相互關系:
A、欣賞國畫《春》(現代) 王成喜
課件展示:攝影《梅花》與國畫《梅花》、毛澤東詩詞《卜運算元•詠梅》的書法與朗誦錄音
師:「春為一歲首,梅佔百花魁。」通過對比以上兩組圖片,談談畫家為什麼要用梅花來表現春天,傳遞春的信息?是怎樣把自然美和生命活動聯系起來的?
師:梅花有敢為天下先的勇氣一探春光,其它的百花也不甘示弱紛紛趕來向春姑娘報道。大自然為我們創造的春天可以說是一個百花園,生機盎然。大家現在可以一邊欣賞一組花卉圖片一邊構思:如果讓你們用這些花卉為題材表現春天,你准備怎樣表現呢?
課件展示:一組表現春天花卉的攝影圖片和門德爾松的鋼琴曲《春之歌》
板書:自然美——客觀世界中自然物、自然現象的美。
B、課件展示:攝影風景圖片《灕江》與畫家白雪石的國畫作品《灕江春》等。
問題:同樣是表現桂林山水的題材,自然美與藝術美有何不同?什麼是藝術美?自然美與藝術美又具有哪些共同的美感?
板書:藝術美——藝術作品呈現的美。二者關系——藝術美來源於現實美又高於現實美。
2、造型藝術作品與文學作品表現春天的不同特色和特點:
A、欣賞墨彩畫《溪》和國畫《初春》
課件展示:攝影圖片《春柳》與國畫《溪》、《初春》、童聲音樂《春》
師:「寒雪梅中盡,春風柳上歸」。冬雪消融,小溪潺流,碧綠清澈,在微風的吹拂下漾起道道波紋,嫩柳生機萌動,這一切都傳遞著春的消息。湖濱春柳吐綠,魚民在美好的春光里忙忙碌碌,魚舟來來往往,一片繁榮景象。多麼富有詩意的畫面呀!
B、欣賞國畫《梅石溪鳧圖》 (宋) 馬遠
課件展示:Flash動畫《梅石溪鳧圖》、蘇軾《惠崇春江晚景 》朗誦錄音和解析
教學設計:Flash動畫演示梅花怒放、群鴨戲水場景,點擊梅花、群鴨局部放大,對比攝影梅花、鴨子進一步認識自然美與藝術美的關系,感受文學與藝術不同的特點。
課件展示:一組自然界蜂蝶、小鳥、昆蟲迎春、鬧春的攝影圖片和音樂《鳥鳴》、女生合唱《春遊》。
C、欣賞國畫《春雨江南圖》 (現代) 李可染
師:每逢看到春雨,農民伯伯總是說:「春雨貴如油」!我們要說,春雨美如畫!而江南的雨景,無論是在畫家的畫中,還是在詩人的筆下,都別有一番情趣,意境深邃幽遠。宛如蘇軾《望江南》詞意「半壕春水一城花,煙雨暗千家」的寫照。
課件展示:一組表現春雨的攝影圖片、杜甫《春夜喜雨》朗誦錄音和背景音樂《春遊》
D、欣賞雕塑《春風》 (現代) 張德峰
課件展示:雕塑《春風》、音樂《望春風》、艾青散文《春姑娘》的朗誦錄音
師:散文中描寫的「春風」與雕塑《春風》表現的春風有何不同?
生:散文是以「春風」寫「春風」,雕塑《春風》則是將無形春風、春天有形化、具體化,刻畫成三位青春少女,像春姑娘一樣飄然而至,似乎看得見、摸得著,但也同樣充滿了美妙的詩意感受。
(三)課堂練習
請學生挑選自己熟悉的有關描寫春天的詩詞,簡短交流、思考後,用語言描述自己如果用繪畫來表現的畫面效果。例如:一樹春風千萬枝,嫩如金色軟於絲。雨前初見花間蕊, 雨後全無葉底花。蜂蝶紛紛過牆去,卻疑春色在鄰家。等等。
(四)結束延趣、課堂小節階段
課件展示:一組畫家描繪的有關春天的作品背景音樂《湖上春來水沉碧》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在一起感受了春光,暢想了春天,同時也放飛了理想與希望。「一年之計在於春」。我們不僅要珍惜自然的春天,更要珍惜人生的春天,把握青春,振奮精神,鼓足干勁去學習、去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