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在學前兒童音樂欣賞活動課堂中營造寬松的氣氛
一、教態是促成良好課堂氣氛的首要條件。
二、游戲是活躍課堂氣氛的添加劑。
三、動手操作是調動課堂氣氛的必要活動。
四、創設懸念是引發課堂氣氛的重要措施。
B. 大班音樂欣賞活動教案:小紅燭
活動目標:復
1、 學習吟唱制兒歌,喜愛妙趣橫生的小鴨形象。
2、 了解鴨子的外形、動作、情態等特徵。
活動准備:
1、 准備鴨子的形象圖一張及錄有兒歌《矮矮的鴨子》的錄音帶。
2、 帶一隻鴨子到班上讓幼兒觀察,以「可愛的鴨子」為主題讓幼兒談談自己的感受。
活動過程:
1、 讓幼兒猜謎:「吃小魚,吃小蝦,嘴巴扁扁嘎嘎嘎」是什麼動物。以猜謎的形式導入活動,讓幼兒知道鴨子的基本特徵。
2、 以形聲並茂的朗誦介紹兒歌給幼兒,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3、 逐段練習,逐段分析,逐段讀熟後再串起來反復吟唱,讓幼兒回味到一種無窮妙趣。
4、 請幼兒根據自己對作品的感受,選用自己喜歡的形式將鴨子的特徵畫出來。
5、 將幼兒的畫展示,互相欣賞,大聲朗讀《矮矮的鴨子》,進一步感受作品的藝術美。
活動結束:
語言區中讓幼兒邊念兒歌邊表演《矮矮的鴨子》。
C. 急需一篇中班音樂欣賞教案,最好帶音樂,,,,
您好,很高興幫您解決這個問題。
中班的小孩對童話故事是比較感興趣的。例如這首歌《小兔子乖乖》。可以讓孩子們邊做邊演。
1、首先唱一遍給孩子們聽
2、分角色
小兔子乖乖這個故事大概是這樣
兔媽媽有三個孩子,一個叫紅眼睛,一個叫長耳朵,一個叫短尾巴。
一天,兔媽媽對孩子們說:「媽媽到地里去拔蘿卜,你們好好看著家,把門關好,誰來叫門都別開,等媽媽回來了再開。」
兔媽媽拎著籃子,到地里去了。小兔子們記住媽媽的話,把門關得牢牢的。
過了一會兒,大灰狼來了,他想闖進小兔子的家,可是小兔子把門關得緊緊的,進不去啊!
大灰狼坐在小兔子家門口,眯著眼睛,在想壞主意,突然看見兔媽媽回來了,他連忙跑到一棵大樹後面躲起來。
兔媽媽走到家門口,推了推門,門關得緊緊的,就一邊敲門,一邊唱:
「小兔子乖乖,
把門兒開開!
快點兒開開,
我要進來。」
小兔子一聽是媽媽的聲音,一齊叫起來:
「媽媽回來啦!媽媽回來啦!」他們給媽媽開門,搶著幫媽媽拎籃子。嗬,媽媽拔了這么多紅蘿卜!
兔媽媽親親紅眼睛,親親長耳朵,又親親短尾巴,誇他們是好孩子。
那隻大灰狼躲在大樹後面,偷偷地把兔媽媽唱的歌記住了。他得意地想,這回我有辦法了。
第二天,兔媽媽到樹林子里去采蘑菇,小兔子們把門關好,等媽媽回來。過了一會兒,大灰狼又來了。他一邊敲門,一邊捏著鼻子唱:
「小兔子乖乖,
小兔子乖乖把門兒開開!
快點兒開開,
我要進來。」
紅眼睛一聽,以為媽媽回來了,高興地叫著:「媽媽回來啦,媽媽回來啦!」
短尾巴也以為媽媽回來了,一邊跑,一邊說:「快給媽媽開門,快給媽媽開門!」
長耳朵拉住紅眼睛和短尾巴說:「不對,不對!這不是媽媽的聲音。」
紅眼睛和短尾巴往門縫里一看:「不對,不對!不是媽媽,是大灰狼。」
小兔子們一齊說:
「不開,不開,我不開,
媽媽沒回來,
誰來也不開。」
大灰狼著急了說:「我是你們的媽媽,我是你們的媽媽!」
「我們不信,我們不信!要不,你把尾巴伸進來讓我們瞧一瞧。」
「好啦,我就把尾巴伸進去,讓你們瞧一瞧。」 小兔子乖乖
小兔子把門打開一點兒,大灰狼就把自己的尾巴伸了進來。嘿,一條毛茸茸的大尾巴。一,二,三,嘭——小兔子一齊使勁,把門關得緊緊的,大灰狼的尾巴給夾住了。
大灰狼疼得哇哇叫:「哎喲,哎喲,疼死我了。放了我,放了我!」
這時候,兔媽媽回來了,她放下籃子,撿起一根木棍,朝大灰狼的腦袋狠狠地打。
大灰狼受不了啦,使勁一掙,把尾巴掙斷了。他拖著半截尾巴逃到山裡去了。
兔媽媽這才鬆了一口氣,扔下木棍,拎起籃子,一邊敲門,一邊唱:
「小兔子乖乖,
把門兒開開!
快點兒開開,
我要進來。」
小兔子們聽見媽媽的聲音,搶著給媽媽開門,搶著幫媽媽拎籃子。嗬,媽媽采來了這么多蘑菇!
歌詞大概是這樣的:
小兔子乖乖,把門兒開開,
小兔子乖乖快點兒開開,我要進來。
不開不開,我不開,
媽媽沒回來,誰來也不開。
小兔子乖乖,把門兒開開,
快點兒開開,我要進來。
就開就開,我就開,
媽媽回來了,我就把門開。
D. 幼兒園大班音樂欣賞藍色多瑙河教案
教學內容:欣賞《藍色多瑙河圓舞曲》。
教學目標:
1、欣賞《藍色多瑙河圓舞曲》,能夠區分樂曲的段落,記憶樂曲中第一圓舞曲的旋律主題。
2、感受這首充滿活力、抒情優美的樂曲。
3、通過本課的學習,了解世界多元文化,豐富情感體驗。
教學過程:
1、導入。
播放教師自製的錄像片段,畫面是春天來臨的景色,背景音樂是《藍色多瑙河圓舞曲》。
問:什麼季節?表現了什麼?背景音樂有誰聽過?
2、新授內容。
(1)初聽:歌曲表現了什麼內容?
(2)出示曲名:《藍色多瑙河圓舞曲》。
(3)復聽:歌曲是幾拍子的?
(4)分段欣賞。
聽賞第一圓舞曲。
第一圓舞曲的速度、旋律有什麼特點?
聽賞第二圓舞曲。
速度、旋律有什麼變化?表現了怎樣的情景?給這段舞曲起個名字。
聽賞第三圓舞曲。
這段旋律的音區發生了什麼變化?表現了怎樣的情景?給這段圓舞曲起個名字。
聽賞第四圓舞曲。
這段旋律的節奏與第三圓舞曲相比較發生了什麼變化?表現了怎樣的情景?給這段圓舞曲起個名字。
聽賞第五圓舞曲。(方法同上。)
3、介紹曲作者。
4、對比欣賞管弦樂曲《藍色多瑙河圓舞曲》。
5、拓展。
6、小結。
教學隨筆:學生能在聽賞的過程中積極主動地提出問題並尋找問題的答案。
E. 淺談幼兒教師如何指導幼兒的音樂欣賞活動
蓓蕾幼兒園 袁德玲摘要 學前兒童的音樂欣賞,是指兒童通過傾昕對作品進行感受、理解、和初步鑒賞的一種審美活動。音樂欣賞不僅可使幼兒接觸更多的優秀音樂作品,開闊他們的眼界.豐富他們的音樂經驗.發展他們的想像、記憶、和思維,而且還能在音樂的欣賞過程中培養兒童聽覺的敏感性和良好的傾聽習慣.培養兒童對音樂穩定而持久的興趣以及初步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既然音樂欣賞對幼兒各方面的發展有這么重要的作用,那麼,幼兒教師應該如何指導他們的音樂欣賞活動才能使它對幼兒的身心發展起著最大程度的推動作用呢?本文就從五個方面入手,探索了這個問題,算是淺嘗輒止吧。關鍵詞 幼兒教師 音樂欣賞活動 一、幼兒的音樂欣賞活動的特點及簡要現狀 目前,幼兒音樂教育仍然側重於「雙基"教學,在音樂教學中較注重培養幼兒學唱歌學樂器的能力,忽略了對孩子音樂欣賞能力的培養。傳統的音樂教育模式,使我們的孩子感到音樂課較為枯燥,對幼兒的個性發展及創造力的培養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今音樂教育提倡適應兒童個性,擴展創造性經驗的音樂欣賞教育。美國音樂教育家穆塞爾提出:「音樂教育就是欣賞教育,就是為了欣賞而進行的教育。"這種新的教學理念給予我們極大的啟示。而我們知道音樂欣賞是一種聽覺藝術,它不但能給人以美的享受,而且能開啟人的智慧,凈化人的心靈,提高幼兒各方面的綜合素質。根據這一特點和新的課改要求,我們有意識地在音樂欣賞教育中進行探索性的策略研究,引導幼兒領悟到音樂作品的形象、感情和意境,培養幼兒的想像力,自信心和創造意識,達到整體提高幼兒素質的目的。 二、幼兒教師指導幼兒進行音樂欣賞活動的幾種方法 (一)增強故事性,激發幼兒傾聽的慾望 增強故事性,以有趣的藝術形象激發幼兒感覺音樂在音樂欣賞前,先以樂曲的故事情節來感染幼兒,激發幼兒欣賞音樂的興趣,引起幼兒對音樂作品的注意,實驗證明是非常可取的。舉器樂曲《小鳥與大象》為例,我們知道這是一首由不同的樂器演奏,代表不同的音樂形象的三段樂曲。在欣賞這個樂曲前,我首先把樂曲所描繪的故事情節完整地講了一遍,激發了幼兒想聽音樂的急切慾望。在這種心態下進行欣賞,孩子們精力特別集中,並且在老師的啟發下,准確地分辨出了兩種不同特徵的動物形象,孩子們理解了音樂,再「施教於樂"就會獲得積極的效果。 (二)「音畫合壁"開拓音樂視野。 黑格爾在《美學》一書中言簡意賅地說出了音樂和繪畫的關系:「音樂和繪畫有較密切的親族關系,兩門藝術里內心生活的表現都占較大比重,繪畫可以越過邊境進入音樂的領域。"這充分說明了繪畫是凝固的音樂,音樂是繪畫的能力。繪畫與音樂這兩者可以相互促進,相互發展。l.在音畫轉換中培養幼兒的想像力 例如,在《百鳥朝風》欣賞教學中,我們採用「音畫轉換」的方法來施教,:我們先不急於告訴幼兒欣賞的主題,而是放錄音讓幼兒閉目想像,然後讓他們「畫音樂",把聽到和想到的東西畫出來。由於聽得真切,想得奇妙,有的幼兒畫出了小鳥和太陽:有的幼兒畫出了兇猛的獅子和鱷魚:有的幼兒畫出了兩個翩翩起舞的少女:還有的異想天開,竟畫了一幅小兔拉著大象的鼻子,熊貓站在象身上的動物聯歡圖……他們的畫畫都維妙維肖地展示了一個富有詩意的音樂會場景。幼兒豐富的想像著實讓人吃驚,也充分說明了自由想像是在對樂曲的音響感知和情感體驗中產生的,在音樂欣賞的基礎上培養幼兒的想像力.增添某些獨特的感受。 2.藉助簡筆畫的翅膀,培養幼兒的創造力 音樂的聲音是通過人的思維活動創造出來的非自然的聲音。音樂語言所描述的音樂形象還常帶有模糊性.正是這種模糊性給幼兒提供了自由而廣闊的想像空間,想像是刨造的先導,是從模仿到刨造的階梯。愛因斯坦認為:「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的源泉。」創造需要想像.想像又是創造的前提。如果在音樂欣賞中巧妙結合簡筆畫,不僅能激起幼兒學習的興趣,還能幫助幼兒理解、感受音樂,培養幼兒的創新能力。 以《大海和小溪》為例,因為這首樂曲是用鋼琴和豎琴演奏,整首樂曲旋律親切,優美,富有歌唱性,像潺潺流水在流動,很有詩意。目的是通過欣賞使幼兒能感受並區別兩種不同的音樂情緒,但對幼兒來說,理解大海的「洶涌澎湃」和小溪的「柔和舒展」兩種音樂情緒有一定的難度。這時,我們就引導幼兒運用聽音樂畫旋律圖譜的方法來理解:通過聽和畫,幼兒把「洶涌澎湃」畫成一群大魚,把「柔和舒展"畫成飄動的水草,每一個音符.每一條旋律,每一句歌詞在孩子們的手中變成了看得見、有內容的畫面,簡筆畫幫助幼兒更充分地理解了音樂的內涵。在音樂欣賞中,通過簡筆畫的加入,不僅提高了幼兒的音樂感受力,而且能讓幼兒藉助簡筆畫的翅膀飛翔,培養幼兒的創造力,使他們的繪畫作品越來越具有個性化。 (三)「音語合壁"把聲音變成音樂 l.喚起共鳴,自由感受,培養幼兒的自信心 著名音樂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說:「音樂教學的超級任務是培養幼兒對音樂的興趣。」因為音樂教育不純粹是音樂方面的教育,不僅僅是讓每個學生在音樂上得到發展,它肩負著培養和發現其他方面的潛能。音樂是種聽覺藝術,在欣賞活動中讓幼兒聽音樂,用自己的聲音、動作來表達自己的感受和內心的體驗,幼兒將自己的感受,內心體驗通過語言自由的表達出來,投入音樂的情感之中進行自由想像。我們不斷地鼓勵幼兒說出自己的想法,肯定他們的看法,從而激起孩子們「說」的慾望,達到培養自信心的目的。如在欣賞《搖籃曲》中,搖籃曲的旋律起伏不大,長於抒情,節奏均衡,略有搖盪感,速度徐緩,力度較弱,音樂形象親切而溫存。於是我們先讓幼兒昕音樂感受「你感覺怎麼樣?在夢里你們見到了什麼?"然後請幼兒閉上眼睛欣賞,每聽完一次讓幼兒將感受說出來,「我看見媽媽抱著我,在月亮上飛啊飛。"「我做了個美妙的夢,有甜甜的冰淇淋,美麗的糖果屋……"。我們鼓勵幼兒自由地說出自己奇妙的想法並與周圍的夥伴相互交流相互分享,因為同樣的音樂,不同的幼兒會有不同的感受。他們會按自己不同的想像隨音樂進行創造性表現。不同年齡的幼兒發展的個體差異也會使幼兒的藝術表現出差異。通過一段時間的欣賞活動,在我們的鼓勵、肯定下,平時不愛開口的幼兒或者缺乏自信心的幼兒都能逐步參與其中,喚起共鳴,自由感受。2.直觀激發,自由創作,培養幼兒的創造性。 音樂欣賞包括欣賞性和刨造性。我們在音樂欣賞中盡量放手給幼兒一個充分自由發揮的空間。使每個幼兒都能根據自己的理解、喜好、特長、原有的程度來進行自由想像、自由的表現和自由的刨作。我們應該理解創造動作,表現音樂幼兒是天性好動的,他們在「動」中認世界,獲得知識,在「動"中活躍思維,產生想像。因而欣賞音樂除了藉助圖畫、語言外,還得依賴動作的幫助來加深幼兒對音樂的感受。 如《小鳥與大象》中,當出現優揚歡快的三拍節奏時,孩子們情不自禁地前腳掌踮步,輕輕地走小碎步,雙臂上下輕柔地擺動,合著音樂節奏,作起了鳥飛的動作。當緩慢低沉的樂曲出現時,他們又模仿}jj了大象甩著鼻子慢慢走步的動作。接著,教師又因勢利導,要求幼兒模仿表演結尾部分小鳥與大象嬉戲的動作情節。結果.每個孩子的感覺、動作與音樂形象和性質都十分吻合。 又例如,在欣賞歌曲《兩只老虎》之後,引導幼兒按照音樂的旋律,仿編歌詞。有的幼兒編出:「兩只兔子,兩只兔了,蹦蹦跳,一個采蘑菇,一個在旁玩耍.真可愛。」有的幼兒編得離奇,充滿童趣:「兩只螃蟹.兩只螃蟹.。橫著爬,一隻變成石頭, ~一隻變成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