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對幼兒進行節奏訓練
音樂是人類社會精神生活的基本組成部分,對幼兒實施音樂教育是促使幼兒和諧發展、健康成長的一種重要手段。節奏和旋律是構成音樂的基本要求,培養和訓練幼兒的節奏感是幼兒園音樂活動的主要內容之一,也是幼兒學習音樂基本技能、技巧的基礎。節奏被稱作音樂的骨骼,是音樂情緒和風格的重要表現手段。培養幼兒的節奏感,是使...幼兒能體驗感受節奏在音樂藝術中的情緒,感受節奏美,並能准確地再現節奏的能力。但培養和訓練幼兒的節奏感,並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幼兒因其年齡特點,大腦及身體動作的節律對音樂節奏的感受不能相互協調,所以節奏感差。因此, 老師要循序漸進地通過一些簡便而又富有趣味的方法對幼兒進行訓練。 通過多元智能課程,讓我摸索和嘗試了以下節奏訓練方法: 一、 發現和理解節奏 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充滿節奏,如下雨的嘩啦聲,動物的叫聲,走路的篤聲,拍球的咚咚聲等。在活動中,我告訴幼兒,這些有規律的聲音叫做節奏,並讓幼兒自己去尋找節奏,幼兒對此非常感興趣,很快就舉出各種各樣的節奏:火車的隆隆聲,啪啪的打槍聲,鬧鍾滴答聲等,每當幼兒發現一種新的有節奏的聲音,就感到特別興奮,常會自豪的說:這是我聽出來的。「由此,主動地到周圍生活中去尋找各種節奏的興趣更濃了。我將這些聲音組成各種不同的節奏型,用拍手和敲擊物體的形式表現出來,讓幼兒反復傾聽,感受和理解,使他們形成節奏意識。 二、 用語言通過歌詞培養節奏感 在幼兒對節奏有了一定的感受和理解後,可組織他們用語言來表現節奏。 幼兒歌曲的歌詞具有一定的韻律性,讀起來朗朗上口,易於幼兒節奏的表現。因此,在開始時,我選了一句歌詞。 如:我是小雞嘰嘰嘰嘰嘰,我先讓幼兒任意說,用不同的方式說,好多幼兒都是雷同,於是,我來做一個示範,一邊說,一邊用手打出節奏, x x x x xx xx x x x x x x xx x x 我 是小 雞 嘰嘰嘰嘰嘰 我 是 小 雞 嘰 嘰嘰 嘰 嘰 孩子們也不約而同的跟著模仿,並露出極大的興趣,這時,我便變換節奏,我說幼兒來打,如:1.x x x x x xx x x |; 2.x x x x x x xx x |這樣, 老師和幼兒在你說我拍或我說你拍的游戲中感受音樂的節奏。那麼怎樣用小音符把這些節奏演示出來並讓幼兒感知呢?在教學中,我用小動物作比喻。如認識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即一個動物表示一拍,用一個四分音符來表示,用手拍出它的節奏就是 x |,一個小動物表示半拍,用一個八分音符來表示,兩個小動物加在一起是一拍,用兩個八分音符來表示,那麼它的節奏要快一點,即 xx |。通過這些形象的比喻,幼兒不僅認識了小音符,又學會了看節奏譜打節奏。每出示一張卡片,幼兒馬上就能感受到它的節奏,並能用手拍出來。我還採用「搶椅子」的游戲,讓幼兒自願組合,(每張椅子最多坐兩個人),組成幾組不同的節奏,通過這種形式,還可認識休止符,即椅子上沒人時,就用休止符來表示。這樣,又形成了許多組新節奏。 在這個游戲中,幼兒始終處於積極主動的狀態,他們通過自己動手,自身參加,不僅獲得了情感上的滿足,有一種成就感,而且利於幼兒自信心的培養。 三.用身體動作來表現節奏 用身體動作表現節奏,也就是幼兒在有音樂或無音樂伴奏的情況下,把自己對節奏的感受和理解用優美的動作表現出來。動作由幼兒根據自己對音樂的體會自己表演,比較自由、靈活,而不是由教師一招一式地教。但教師必須加以引導、啟發,循序漸進地幫助幼兒用他們自己的動作表現節奏。如在訓練x x x x x x xx x 節奏型時,開始時我讓幼兒隨意用自己身體 的任何部位來打節奏,只要卡准節拍就行,漸漸的我要求幼兒四分音符用手拍,八分音符用腳來代替,並將此節奏型變成各種形式讓幼兒進行訓練,如:x x x x xx xx x ; x x x x x xx x x ; x x x x xx x xx |等等。 孩子們的興趣都很高漲,很多幼兒都能看著節奏譜,手腳並用打出旋律,除此以外我還讓幼兒比較分析那些兒歌和歌曲節奏與他們學過的那些節奏型相同。這樣,不僅訓練了幼兒打擊節奏的能力,同時還訓練他們聽辯節奏的能力。 每個幼兒都或多或少的具有音樂的潛能,我認為在節奏教學活動中,
B. 幼兒園音樂教案中弱起拍子怎麼教
適合的年齡:7-12個月 怎麼做:6個月的小語言家已經能給他表演了,因此當你敲擊時模仿他的聲音,「叭、叭、叭」和「嗎、嗎、嗎」。在你們倆面前放一隻鼓或是塑料容器,並且給寶寶一把勺子。用手打拍子,說「1、2、1、2,或一邊說「叭、叭」,一邊用另一隻勺子
C. 如何在幼兒園音樂教學中開展節奏教學
一、日常生活中尋找節奏,激發幼兒對音樂節奏的興趣 讓幼兒感受不同長短和強弱的音,可以這樣做:1、模仿動物的叫聲:小雞 |嘰嘰 |嘰- |;小貓 |喵— |喵— |;青蛙 |呱呱呱呱 呱 |„..2、自然界的聲音:下雨了, |淅瀝瀝— |;刮風了, |呼啦呼啦;3、交通工具;火車,嗚— |嗚— |;汽車,嘀嘀嘀嘀等等。通過老師的引導,孩子們會找到身邊各種各樣的聲音,比如,老人,年輕人和小孩走路的腳步,故事《三隻羊》里大羊、中羊、小羊上山的腳步聲,通過模仿,幼兒極易對節奏產生興趣。 二、引導幼兒用耳傾聽 音樂是聽覺藝術,幼兒的音樂節奏能力與他們的聽覺發展有密切的聯系。活動中,一定要引導幼兒傾聽節奏,發現節奏。如:媽媽切菜時的「噠噠」聲;走路時的「踏踏」聲;在幼兒感知聲音節奏的基礎上,引導幼兒聽辨節奏。如在學習二拍子,三拍子,四拍子的樂曲時,讓幼兒一邊聽音樂一邊拍手,一邊拍手一邊唱,一邊跺腳一邊唱。 三、用身體動作表現節奏 在教學中,用身體動作表現節奏也是一種很好的辦法。一首樂曲,讓幼兒根據自己的體會用動作表演出來,然後通過動作鞏固節奏,在課堂上,啟發幼兒用拍手,拍頭、跺腳、捻指等動作表現節奏。身體的大肌肉運動是感知音樂節奏的最重要媒介。伴隨樂曲或歌曲的身體動作按其難易程度可分為以下幾種。 1.自由節奏。這種活動一般適合於小班上半學期,指讓幼兒自由的用自己感到最舒服的節奏來表現動作,這種動作和節奏沒有規律,沒有限制。可以拍手、拍肩,跺腳;一拍拍一下、還可以一拍拍兩下或三四下,只要身體的某個部分在動,就和節奏有關系,這就是自由節奏。 2.均勻節奏。這種活動一般只適合小班或中班。指按照樂曲的拍號,要求幼兒一拍一次或兩拍一次用動作均勻的打出節奏。這種節奏沒有變化,始終如一。 樂曲或歌曲編排的節奏。這種節奏比前兩種稍復雜些,適合中班下半學期和大班幼兒。相比較而言,這種節奏用身體動作表現出來,更具有趣味性。比如《小毛驢》「我有 一隻 小毛 驢我 從來 也不 騎 |、,„„」通過身體動作一拍一次的「跺腳、拍腿、拍手、捻指」幼兒很容易記住歌詞,並掌握四四拍節奏;比如《柳樹姑娘》通過一拍一次地拍腿、拍手、拍手讓幼兒感受三四拍子的強弱和旋律的優美。 3.雙聲部節奏。就是兩個聲部同時進行的節奏。這種節奏可以獨立完成,也可以合作完成。如一個聲部拍曲調的節奏,另一個聲部均勻的一拍一次的打拍子,即頑固節奏。獨立完成是一個人同時完成兩個聲部的動作,即又拍手又跺腳。合作完成是指一部分幼兒做拍手聲部,一部分幼兒做跺腳聲部,兩個聲部同時完成。 4.用打擊樂器拍打節奏。這是幼兒最喜歡的拍打節奏的方式。適合大班幼兒演奏。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樂器,三角鐵、碰鈴、沙錘、圓舞板、鈴鼓等等,將幼兒分組藉助節奏圖譜來完成節奏練習。比如一個蘋果表示一拍,半個蘋果表示半拍,幼兒一次就能記住,而且不會忘。節奏樂《木瓜恰恰恰》,用蘿卜—圓舞板,西瓜—三角鐵,西紅柿—碰鈴,一籃水果—齊奏,這種圖形譜具體形象,易於理解,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 在演奏中,一方面,幼兒需要探索何種樂器演奏時發出的聲音與圖形譜相匹配,另一方面,幼兒在不知不覺中將演奏效果相似的樂器進行了歸類。如碰鈴、大鼓、鈸演奏時都有拖音,圓舞板、木魚、演奏時聲音很乾脆等。可見,圖形譜的利用可以自然降低教師對幼兒學習的干預程度,同時也能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5.創編節奏。幼兒掌握了一些節奏後,可以引導幼兒來創編節奏,這時就需要老師提供一些必要的道具來啟發幼兒,也可以藉助身體動作來完成,一些簡單的圖形符號也可以幫助幼兒完成創編。如節奏樂《鮮花開》我就為幼兒提供各種各樣的花,讓幼兒進行創編節奏,幼兒可以按花朵的大小來編節奏,按花的位置高低來編節奏,按花的顏色來編節奏,按花辨的多少來編節奏。所以同樣是一朵花,按其不同,有的把它當作四分音符,有的把它當作八分音符符,信號各異,百花齊放,幼兒積極主動地創編出了自己喜歡的節奏。 音樂是一門藝術。學前期的節奏教學,不但使幼兒的音樂節奏感,音樂表現力大幅度提高,也使幼兒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全面發展。節奏是一種最有力的音樂快樂的源泉,我們在生活中可能多少都有過這種感受與體驗,走步時忽然聽見了輕快的音樂聲,自己的步履也隨之變得矯健起來,當圍著圓圈集體跳舞時,會因動作的一致,合拍的感到集體的力量與歡樂,這正是因為人們的動作是在有節奏的音樂聲中進行的,動作與音樂的節拍同步了。由此可見,節奏能力的提高,不斷能培養幼兒表現美,感受美的能力,更有助於促使幼兒身心的和諧發展。
D. 三拍子的音樂適合小班嗎有附點的音樂適合中班嗎怎麼判斷一首音樂是適合哪個年齡段的幼兒
沒什麼固定的標准,一般看曲子的復雜程度還有一定參考價值,沒有太多修飾音符及符號的比較適合初學,一般適合幼兒的還是兒歌
E. 如何讓小班幼兒感受四三拍的音樂
——以中班歌曲欣賞《小寶寶睡著了》為案例 林旭幼育可苑園 陳歡娣節奏是音樂的脈搏,節奏是音樂的精髓,是組成音樂的核心要素之一,是音樂生命力的泉源,沒有節奏就沒有音樂。一切音樂活動離不開節奏,節奏感是音樂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提高孩子的音樂素質和能力,掌握音樂節奏感是十分必要的。節奏是體驗音樂美感的重要來源,它充滿生命、感情和意義,它不僅僅是一種教學關系。下面我以中班歌曲欣賞《小寶寶睡著了》為例談談如何掌握三拍子節奏。音樂節奏要通過形體的動作來感受音樂的節奏。動作在幼兒感受音樂節奏活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音樂主要靠聲音的高低、快慢、強弱等表現手段來表達。但要讓幼兒感受這些表現手段所表達的內容,單靠聽覺是難以完成的,因此,在掌握節奏感時,需要有身體動作的參與,引導幼兒觀察人體本身的許多動作中包含著強烈的節奏,感受形體動作能表現節奏。《小寶寶睡著了》是三拍子節奏的歌曲,對於中班幼兒來說三拍子的節奏掌握還是有難度的,如何讓幼兒在搖籃曲安靜、祥和、溫馨的意境和氛圍中掌握三拍的節奏則是這節課的難點。在一研中,我們通過讓幼兒觀察我是怎麼哄寶寶睡覺的?從而引出我是拍寶寶睡覺的,那我是怎麼拍的呢?引導幼兒觀察拍寶寶的動作是不同的,有的高有的低,那高的時候拍幾下,低的時候又拍幾下呢?通過一系列的提問引導幼兒掌握三拍子節奏的強弱弱、重輕輕的節奏特點。在二研中我們發現拍寶寶睡覺時,始終在一個地方拍過於單一。為了提高幼兒學習的興趣,我們設計了這樣的提問:「拍寶寶睡覺除了拍背還能拍哪」,引導幼兒從不同的位置拍寶寶,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孩子們拍過寶寶的背,又開始拍寶寶的小腳、小胳膊...,這樣一邊探索,一邊練習,孩子開心極了。多種形式的三拍節奏練習,即激發幼兒探索和參與活動的興趣,同時又鞏固了孩子對三拍子節奏的掌握。在收獲的同時又出現了新的問題:幼兒在掌握三拍子的節奏後,由於過於強調三拍子節奏的特點,而沒有傾聽音樂,導致幼兒跟音樂相脫節,只顧著拍寶寶了,遠離了讓幼兒感受欣賞音樂溫馨、安靜意境的初衷。如何讓幼兒在傾聽優美的搖籃曲的同時掌握三拍子的節奏呢?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幼兒最感興趣的活動是游戲,所以,把節奏感融入到游戲當中用游戲化的方法和手段來激發孩子的興趣,其效果是不言而喻。雖然孩子本身對「節奏」並不理解,但是他們已能在模仿中感受並理解節奏,對節奏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從而為進一步掌握節奏感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在三研中我們通過讓幼兒觀看課件,引導幼兒觀察星星是怎麼睡覺的?孩子回答:「星星是慢慢閉著眼睛睡覺的」。這時通過小手游戲讓幼兒掌握三拍的節奏,「現在我們的小手當星星,你們看看他是怎麼睡覺的「?讓幼兒跟學。當幼兒基本掌握了用手錶現節奏後,引導他用身體的各個部位來表現節奏。在用形體動作表現節奏時,一定要注重讓孩子自由發揮,切忌不要讓孩子一味模仿,如果孩子出現動作不協調等現象應及時引導進行自我調整,以達到形體與節奏的協調統一。在幼兒掌握三拍子的節奏後,我們又通過扮演「爸爸媽媽」的角色,讓幼兒在音樂聲中哄寶寶睡覺,讓幼兒隨著音樂用形體動作來體驗感受節奏的快慢和強弱變化,要求動作與音樂的快慢一致、和諧。節奏是為了學習音樂服務的,光靠節奏是無法將音樂的美升華的,所以讓幼兒掌握音樂節奏感時讓節奏和歌曲結合在一起,既能提高幼兒對歌曲速度的理解,也能加強了樂感的理解及體驗。可見,節奏能力提高了,孩子表現美,感受美的能力也就加強了,更有助於促使孩子身心的和諧。
F. 如何對幼兒進行節奏訓練
音樂是人類社會精神生活的基本組成部分,對幼兒實施音樂教育是促使幼兒和諧發展、健康成長的一種重要手段。節奏和旋律是構成音樂的基本要求,培養和訓練幼兒的節奏感是幼兒園音樂活動的主要內容之一,也是幼兒學習音樂基本技能、技巧的基礎。節奏被稱作音樂的骨骼,是音樂情緒和風格的重要表現手段。培養幼兒的節奏感,是使幼兒能體驗感受節奏在音樂藝術中的情緒,感受節奏美,並能准確地再現節奏的能力。但培養和訓練幼兒的節奏感,並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 幼兒因其年齡特點,大腦及身體動作的節律對音樂節奏的感受不能相互協調,所以節奏感差。因此,老師要循序漸進地通過一些簡便而又富有趣味的方法對幼兒進行訓練。 通過多元智能課程,讓我摸索和嘗試了以下節奏訓練方法: 一、 發現和理解節奏 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充滿節奏,如下雨的嘩啦聲,動物的叫聲,走路的篤聲,拍球的咚咚聲等。在活動中,我告訴幼兒 ,這些有規律的聲音叫做節奏,並讓幼兒自己去尋找節奏, 幼兒對此非常感興趣,很快就舉出各種各樣的節奏:火車的隆隆聲,啪啪的打槍聲,鬧鍾滴答聲等,每當幼兒發現一種新的有節奏的聲音,就感到特別興奮,常會自豪的說:這是我聽出來的。「由此,主動地到周圍生活中去尋找各種節奏的興趣更濃了。我將這些聲音組成各種不同的節奏型,用拍手和敲擊物體的形式表現出來,讓幼兒反復傾聽,感受和理解,使他們形成節奏意識。 二、 用語言通過歌詞培養節奏感在幼兒對節奏有了一定的感受和理解後,可組織他們用語言來表現節奏。 幼兒歌曲的歌詞具有一定的韻律性,讀起來朗朗上口,易於幼兒節奏的表現。因此,在開始時,我選了一句歌詞。 如:我是小雞嘰嘰嘰嘰嘰,我先讓幼兒任意說,用不同的方式說,好多幼兒都是雷同,於是,我來做一個示範,一邊說,一邊用手打出節奏, x x x x xx xx x x x x x x xx x x 我 是小 雞 嘰嘰嘰嘰嘰 我 是 小 雞 嘰 嘰嘰 嘰 嘰 孩子們也不約而同的跟著模仿,並露出極大的興趣,這時,我便變換節奏,我說幼兒來打,如:1.x x x x x xx x x |; 2.x x x x x x xx x |這樣,老師和幼兒在你說我拍或我說你拍的游戲中感受音樂的節奏。那麼怎樣用小音符把這些節奏演示出來並讓幼兒感知呢?在教學中,我用小動物作比喻。如認識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即一個動物表示一拍,用一個四分音符來表示,用手拍出它的節奏就是 x |,一個小動物表示半拍,用一個八分音符來表示,兩個小動物加在一起是一拍,用兩個八分音符來表示,那麼它的節奏要快一點,即 xx |。通過這些形象的比喻, 幼兒不僅認識了小音符,又學會了看節奏譜打節奏。每出示一張卡片, 幼兒馬上就能感受到它的節奏,並能用手拍出來。我還採用「搶椅子」的游戲,讓幼兒自願組合,(每張椅子最多坐兩個人),組成幾組不同的節奏,通過這種形式,還可認識休止符,即椅子上沒人時,就用休止符來表示。這樣,又形成了許多組新節奏。 在這個游戲中, 幼兒始終處於積極主動的狀態,他們通過自己動手,自身參加,不僅獲得了情感上的滿足,有一種成就感,而且利於幼兒自信心的培養。 三.用身體動作來表現節奏 用身體動作表現節奏,也就是幼兒在有音樂或無音樂伴奏的情況下,把自己對節奏的感受和理解用優美的動作表現出來。動作由幼兒根據自己對音樂的體會自己表演,比較自由、靈活,而不是由教師一招一式地教。但教師必須加以引導、啟發,循序漸進地幫助幼兒用他們自己的動作表現節奏。如在訓練x x x x x x xx x 節奏型時,開始時我讓幼兒隨意用自己身體 的任何部位來打節奏,只要卡准節拍就行,漸漸的我要求幼兒四分音符用手拍,八分音符用腳來代替,並將此節奏型變成各種形式讓幼兒進行訓練,如:x x x x xx xx x ; x x x x x xx x x ; x x x x xx x xx |等等。 孩子們的興趣都很高漲,很多幼兒都能看著節奏譜,手腳並用打出旋律,除此以外我還讓幼兒比較分析那些兒歌和歌曲節奏與他們學過的那些節奏型相同。這樣,不僅訓練了幼兒打擊節奏的能力,同時還訓練他們聽辯節奏的能力。
G. 幼兒園音樂教案夏季用品小店課後反思
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三拍子的旋律,用愉快的情緒學唱三拍子歌曲,注意唱出強拍。 2.藉助圖譜來理解,記憶歌詞。 3.能創編歌詞,通過問答接唱的形式體驗夏天的快樂。 活動准備: 1.圖譜一張,歌詞圖片若干。 2.多媒體課件、歌曲磁帶。 3.已開展《快樂的夏天》主題活動,幼兒已初步解了夏天的主要特徵。 4.幼兒事先有對唱的經驗。 活動重點: 能看圖譜,理解歌詞內容,用歡快活潑的聲音演唱歌曲。 活動難點: 通過不同的身體動作,感受三拍子歌曲的強弱節奏。 教學過程: 一.導入活動,激發幼兒的興趣。 1.出示課件,引導幼兒談話。教師:你們看到了些什麼?聽到了什麼?( 幼兒:看到了荷花、荷葉、桃子、西瓜、青蛙、知了……)(幼兒:聽到青蛙的叫聲,下雨打雷的聲音,還有知了的叫聲……) 2.教師:什麼季節到了?(幼兒:夏天到了。) 二.學唱新歌。 1.教師有感情的范唱歌曲。 2.出示相應的歌詞圖片,幫助幼兒理解和記憶。 3.幼兒在琴聲的伴奏下有節奏的念歌詞。 4.幼兒熟悉旋律和歌詞後,在老師的引導下學唱歌曲。 三.用不同的身體動作感受三拍子的強弱。 1.鼓勵幼兒用拍一下手和兩下腿的動作來表現三拍子的節奏,感受強弱。 2.隨歌曲旋律創編三拍子節奏動作。(提示:我們還可以用什麼動作來表示呢?如:拍一下手拍兩下肩膀、拍一下手聳兩下肩、拍一下手轉兩下手腕……) 3.鼓勵幼兒創編動作,大家共同學習。 活動延伸: 引導幼兒創編歌詞內容,擴展幼兒的經驗。 教學反思: 《夏天到》是一首三拍子的歌曲,旋律活潑歡快、內容形象生動,問答式的歌詞描繪了一幅極富童趣的夏天場景。歌詞內容淺顯易懂,音樂情緒活潑歡快,比較貼近幼兒生活,符合小班幼兒年齡特點及認知特點,適合小班幼兒演唱。想一下子學會有點困難,但讓孩子在熟悉音樂後,唱出自己最喜歡的一句並不難。根據幼兒活潑好動的年齡特點,我採用游戲對唱的方式,在這環節中,我先採用老師與幼兒問答對唱的方式,再請幼兒自由分組進行對唱,隨後請個別幼兒與集體對唱……讓幼兒在不同的演唱過程中體驗歌曲愉快的情緒,以及三拍子的強弱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