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五年級音樂我怎樣長大教案
一、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
(一)指導思想
《音樂課程標准》審議稿明確指出:完整而充分的聆聽作品,在音樂整體體
驗和感受中,享受審美過程的愉悅;恰當的運用觀察、比較和練習等方法,進行
藝術模仿,積累感性經驗。教師應引導學生正確理解歌詞內容、音樂特徵、歌曲
意境,而後再用恰當的速度、力度、音色、表情去表現歌曲的情感。在此基礎上
本課教學設計重視和加強合唱教學,
使學生感受多聲部音樂的豐富表現力,
讓學
生充分享受和表現合唱的藝術美。
(二)理論依據
基於這樣的指導思想,
本節課教學設計力求體現在學習過程中以情感體驗為
主線,
培養學生表現能力。
合唱的音樂表現力比齊唱要豐富的多。
兩聲部間的制
約,
和聲的織體,
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聽覺,
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和立體音樂思維
能力。
學生通過二聲部歌唱的訓練,
親自參與體驗了兩聲部的和諧,
感受到和聲
的優美,可以培養學生豐富的情感以及群體意識和合作精神。
二、教學背景
(一)教學內容分析
《我怎樣長大》是影片《燭光里的微笑》的一首插曲。歌曲曲調優美抒情,
詞意簡練,它借「小樹」這一形象抒發了孩子們不怕風吹雨打、幸福成長的真切
情感。這是一首兩段體結構的歌曲。
2/4
拍,宮調式。第一樂段共有四個樂句,
第一句曲調平穩,
並以親切的語氣借物抒情,
表現了孩子天真可愛的形象。
第二
樂句以弱起進入曲中的八度大跳,更增強了孩子們快快長大的那種急切的願望。
第三、四樂句是前面兩個樂句的旋律模。
第二樂段是歌曲的合唱部分,
曲調舒展,
與前段形成了對比。
旋律基本以平
行三度和聲進行,
特別是句中音程大跳,
生動形象的表現了成長中堅忍不拔的精
神面貌,
突出了主題。
最後是歌曲的擴充部分,
再重復了第四樂句後旋律更加平
感。
(二)學生情況分析
全班共有學生
38
名。學生都喜歡上音樂課,並且能積極主動的參與歌曲的
情感體驗,
大多數學生能夠用正確的聲音演唱,
具備了用和諧的音色表現歌曲的
能力。學生唱歌的狀態好,但音色一般,大多數學生對音樂學習興趣很濃,但又
由於自身條件或其他原因,
歌唱技能有待進一步提高。
少部分學生音準不佳,
視
譜不會等。老師根據具體情況因材施教,在課上多鼓勵多表揚,尋找閃光點,培
養他們對音樂的興趣。
(三)教學方式與手段說明
教學方式:體驗與表現
體驗:
教學中以情感體驗為主線。
讓學生在一次次聆聽中感受、
體驗歌曲的情感,
積極主動的去完成教學任務。
表現:
在學習合唱的過程中讓學生通過表現來理解音樂,
更好地表現歌曲的情感。
教學手段:視唱法
、對比法、模仿法
(四)技術准備
1
、
TT
軟體製作的歌曲曲譜(教師自己製作)
2
、范唱、伴奏錄音、課件
三、教學目標
1
、演唱歌曲《我怎樣長大》
,學生能夠用自己的歌聲抒發不怕困難、幸福
成長的情感。
2
、通過對比法、講授法等掌握歌曲旋律及歌詞
3
、掌握歌曲中的弱起節奏、比較准確的演唱合唱部分
教學重點:能自然、有表情地演唱歌曲,用自己的歌聲抒發不怕困難、幸
福成長的情感。
教學難點:大跳音程和長音的音準。
四、教學過程
(一)合唱訓練,導入歌曲
1
、音階練習
2
、三度構唱
1 3 2 4 3 5 4 6
Ⅱ 我可愛的「家」教案
教材分析抄:
《可愛的家》選自歌劇《襲克拉麗》,也譯作《甜蜜的家》。是一首家喻戶曉的英國歌曲。很多人認為它是一首民歌,實際上它是19世紀英國作曲家亨利。羅里。比肖普和美國詩人佩恩合作,於1823年為歌劇《克拉麗》寫的主題曲。
課本歌曲為D大調4/4拍,一段體結構,除第五樂句之外,其他的均為弱起小節,並且第一、二樂句旋律基本相同,只是在樂句的最後一個音下移了一個三度,第六樂句的旋律則是第四樂句的重復。學生在歌唱時很容易就記住這悠揚流暢、略帶傷感的曲調。歌曲表現了作者對家的思念,對寧靜家庭生活的嚮往。
Ⅲ 幼兒園可愛的藍精靈音樂教案
男性藍精靈:
開始的時候,除542歲長一臉漂亮白鬍子的老施通福穿紅衣服外(沒有藍媽媽回也是比較奇答怪,不知道藍爸爸是怎麼搞出這一堆藍精靈來的?),其他的小人長得都一模一樣:藍色的身子,圓圓的腦袋,四個手指,屁股上還長個尾巴根兒,身高約三個蘋果,住在蘑菇形房子里。人們只能根據他們的特點、愛好、舉止或者待人接物的態度加以區分。如戴眼鏡的整天要訓戒人(聰聰?),愛打扮的老是在照鏡子(藍妹妹),愛開玩笑的經常把一包不傷人的炸葯放在禮品盒裡分送給別人(樂樂要不是就是鬧鬧);好埋怨的不論發生什麼事,他總是說:「我討厭這樣。」(厭厭)
女性藍精靈:
當時,所有的施通福都是男性。由於畫家妻子提出指責,於是佩約就命令巫師格格梅爾去做一個女性的。巫師用了許多種不同配料,其中有蝰蛇的舌粉和鱷魚的三滴眼淚創造出褐發、輕飄專橫的饒舌女人,然後再把她變成一個討人喜歡的金發施通福。這就是藍妹妹,她有一頭誇張的金色卷發,以及超厚的鮮紅嘴唇,而且,她穿高跟鞋。
Ⅳ 中班藝術教案秋天多可愛(歌唱)
這里是關於秋天的幼兒園教案,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幼兒園教案:秋天多麼美
教師:屈老師
活動設計背景:
由於近年來農村經濟發展很快,耕地越來越少,幼兒園的孩子與農田接觸不多,秋收時帶孩子到外面去體會秋天豐收的情景,幼兒感到很新鮮,也很興奮,同時細心地觀察到秋天大自然的變化,樹葉變黃了,莊稼豐收了,孩子們高興地說:"秋天真好!"發出了對秋天的贊美之情,抓住孩子贊美的情感,我想在藝術中會得到更好的升華。因此,回幼兒園之後,我設計了本節活動《秋天多麼美》,讓孩子的情感在音樂中得以渲瀉。
活動目標:
1、讓幼兒感受優美的樂曲,並能用自然的聲音唱出來。唱時要表現出喜悅輕快、活潑的情緒。
2、通過歌曲教學加深幼兒對秋天的認識。
3、激發幼兒的創造慾望。
教學重點、難點:
本次活動的重點應放在通過對優美樂曲的感受,讓孩子加深對秋天的認識,同時發自內心的贊美秋天的美麗。
難點是在歌曲演唱時符點音符、跳音的正確演唱,及它們在歌曲感情處理中的作用。
活動准備:
棉花、高梁、水稻對於幼兒園的孩子來說十分陌生,活動前搜集實物,讓幼兒看到植物真實的外部特徵,加深對植物的印象,同時加深對秋天的認識。製作多媒體課件,通過聲、形、色各種感官的結合,讓幼兒加深對藝術作品的理解,體會作品的內涵。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秋天的序曲教師同幼兒一起隨《秋天多麼美》的音樂進活動室。
師:棉桃寶貝們咧開你們的小嘴,跟棉桃姐姐跳起來,讓我們一起走進今天的音樂殿堂。
二、基本部分
1、感受秋天師:看來,小寶貝們對秋天的認識可真不少,下面就讓我們一起隨歌聲走進秋天去感受一下秋天的美麗,請寶貝們欣賞歌曲《秋天多麼美》。
播放多媒體課件:《秋天多麼美》mtv,讓幼兒視聽結合,感受秋天的美麗及歌曲的演唱情緒。聽完後讓幼兒交流對歌曲的感受。(優美抒情)
2、聆聽秋天師:棉桃寶貝們這首歌這么好聽,棉桃姐姐也想唱了,小寶貝們聽完後要告訴棉桃姐姐,我的歌里都唱到了什麼?由老師范唱,幼兒捕捉歌詞裡面唱到了哪些植物?(秋風、棉桃姐姐、稻花姐姐、高梁姐姐)教師與幼兒一起認識棉桃、高粱、水稻三種植物。
3、朗誦秋天師:秋風一吹,棉桃姐姐的嘴都笑咧了,你們看他笑的多開心啊,我們要使出小寶貝們的絕活--說兒歌,把開心的棉桃姐姐說出來。
(1)教師邊彈旋律,邊說歌詞,幼兒跟教師一起有節奏的朗誦歌詞。
(2)讓幼兒發揮想像,通過自己的肢體語言來表示強弱,為兒歌伴奏。
4、輕頌秋天師:小寶貝們說得這么好了,棉桃姐姐聽了更高興了,棉桃姐姐想請你們把她開心地唱出來,看看誰唱得最好!讓幼兒隨音樂小聲哼唱第一段,以自學為主,教師給予適當引導幫助。
5、贊美秋天(歌曲的感情處理)
(1)"秋風秋風輕輕吹,"應唱得輕柔。
(2)跳音的正確演唱及對歌曲感情處理的幫助。
(3)"秋風吹黃了莊稼,吹得人們大豐收"應唱的高興喜悅。播放多媒體課件《收獲的秋天》讓幼兒欣賞。
6、舞蹈秋天師:寶貝們唱得這么高興,下面讓我們站起來放鬆一下,我們來跳一段豐收舞。讓幼兒自己創編舞蹈,自由發揮,給幼兒創作的空間。
7、歌頌秋天師:寶貝們這么高興,棉桃姐姐建議我們來開一個大班的專場演出,每一位寶貝都要參加,讓我們齊心協力,把最好的歌,最美的舞,最棒的樂隊獻給今天在場的所有老師!棉花舞蹈隊,稻花合唱隊,高梁小樂隊同台展示。
三、結束部分
美麗的秋天秋天是豐富多彩的,讓我們一起到操場上去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踩一踩、聽一聽,一起感受秋天的美麗吧!師幼隨《秋天多麼美》音樂離開活動室。(讓幼兒真正走進秋天,觀察秋天的變化、秋天的美麗。)四、活動延伸小寶貝小寶貝要記牢,秋天是一個收獲的季節,農民伯伯田裡忙收獲,高興背後也有辛勞。幼兒通過背誦古詩《憫農》總結不能浪費糧食。
【更多幼兒園教案盡在:屈老師教案網】
Ⅳ 中班音樂教案感覺自己萌萌噠教案
寫教案的具體內容包括以下十項:
一.課題(說明本課名稱版)
二.教學權目的(或稱教學要求,或稱教學目標,說明本課所要完成的教學任務)
三.課型(說明屬新授課,還是復習課)
四.課時(說明屬第幾課時)
五.教學重點(說明本課所必須解決的關鍵性問題)
六.教學難點(說明本課的學習時易產生困難和障礙的知識點)
七.教學過程(或稱課堂結構,說明教學進行的內容、方法步驟)
九.板書設計(說明上課時准備寫在黑板上的內容)
十.教具(或稱教具准備,說明輔助教學手段使用的工具)
在教案書寫過程中,教學過程是關鍵,它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一)導入新課
1.設計新穎活潑,精當概括。
3.提問那些學生,需用多少時間等。
(二)講授新課
1.針對不同教學內容,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
(三)鞏固練習
1.練習設計精巧,有層次、有坡度、有密度。
(四)歸納小結
(五)作業安排
布置那些內容,要考慮知識拓展性、能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