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藝術教案 > 世界建築主題美術教案

世界建築主題美術教案

發布時間:2021-01-03 08:41:00

⑴ 1.列舉世界美術名家名作(繪畫、雕塑、建築各10項目 作者+作品)

繪畫

塞尚-《果盤》、《玩紙牌者》、《聖維克圖瓦內山》、《女浴者》

莫奈-《睡蓮》、《魯昂大容教堂》、《勒·阿費爾附近海濱的平台》、《帆船》、《倫敦風景》、《花園里的女人們》

雕塑

米開朗琪羅-《摩西》《奴隸》《大衛》《晨》《幕》《晝》《夜》

羅丹-《青銅時代》、《思想者》、《雨果》、《加萊義民》和《巴爾扎克》

建築

埃菲爾鐵塔〔法國巴黎〕
悉尼歌劇院〔澳大利亞悉尼〕
倫敦塔橋〔英國倫敦〕
希爾斯大廈〔美國芝加哥〕
泰姬陵〔印度新德里亞穆納河南岸〕
吳哥古城〔柬埔寨暹粒〕
克萊斯勒大廈〔美國紐約〕
比薩斜塔〔義大利羅馬〕
羅馬競技場〔義大利羅馬〕
雅典衛城〔希臘雅典〕
巴黎凱旋門〔法國巴黎香舍利謝大道〕
白宮〔美國華盛頓賓西法尼亞大街〕

⑵ 對世界建築藝術和園林藝術或繪畫藝術,雕塑藝術選擇其二進行分析

「造型藝術」是指運用一定的物質材料 ( 如顏料、紙張、泥石、木料等) ,通過塑造靜態的視覺形象來反映社會生活與表現藝術家思想情感。它是一種再現性空間藝術,也是一種靜態的視覺藝術。它主要包括繪畫、雕塑、攝影藝術、書法藝術等。
造型藝術與實用藝術二者之間既有聯系,又有區別。
聯系:它們都屬於空間藝術,並且都是以平面或立體的方式,用物質材料創造出靜態的藝術形象,使人們憑借視覺感就可以直接感受到。由於二者的聯系如此緊密,有時人們又常把它們歸為一類,乾脆將它們統統稱之為美術,或者稱之為視覺藝術。

區別:造型藝術 ( 繪畫、雕塑、攝影、書法) 的基本特徵是造型性,通過再現和塑造外部形象來體現內在的精神世界,它的表現性潛藏於再現性之中,因而,這類藝術屬於再現性空間藝術。實用藝術 ( 建築、園林、工藝美術與現代設計) 的基本特徵卻是表現性,通過美的形式來表現藝術家的思想情感和豐富的文化內涵,它並不直接模擬或再現客觀對象,因而,這類藝術屬於表現性空間藝術。除此之外,二者之間還有一個重要區別,即造型藝術主要具有審美功能,滿足觀賞者的精神需要;實用藝術兼有實用功能與審美功能,同時滿足人們的物質需要和精神需要。因此,將其分為兩大類別。

( 1 )繪畫藝術。繪畫是造型藝術中最主要的一種藝術形式。它是一門運用線條、色彩和形體等藝術語言、通過構圖、造型和設色等藝術手段,在二度空間 (即平面) 里塑造出靜態的視覺形象的藝術。繪畫種類繁多,范圍廣泛。從體系來劃分,繪畫分為東方繪畫和西方繪畫兩大體系。從使用的材料、工具和技法來劃分,則分為中國畫、油畫、版畫、水彩畫、水粉畫、粉筆畫等等。從題材內容來劃分,又可以分為肖像畫、風景畫、風俗畫、靜物畫、歷史畫、宗教畫、動物畫等體裁。從作品形式的不同來劃分,還可以分為壁畫、年畫、連環畫、宣傳畫、漫畫等樣式。
中國畫,簡稱國畫,在世界美術領域中自成體系,獨具特色,成為東方繪畫體系的主流。其特點:

第一,表現在工具材料上,往往採用中國特製的毛筆、墨或顏料,在宣紙或絹帛上作畫。因此,中國畫又可稱之為「水墨畫」或「彩墨畫」。
第二,在構圖方法上不受焦點透視的束縛,多採用散點透視法 ( 即可移動的遠近法),使得視野寬廣遼闊,構圖靈活自由,畫中的物象可以隨意列置,沖破了時間與空間的局限。中國畫營造的空間多種多樣,但其中最主要的有三種,即:全景式空間、分段式空間和分層式空間。
第三,繪畫與詩文、書法、篆刻四者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相互補充,交相輝映,形成了中國畫獨特的內容美和形式美,也形成了中國畫特有的詩、書、畫、印交相輝映的特色。
第四,中國畫的特點來源於中華民族悠久的傳統文化和豐富的美學思想。中國畫的傳統畫法有工筆畫,也有寫意畫。前者用筆細致工整,結構嚴謹,無論人物或景物都刻畫得十分具體入微;後者筆墨簡練,高度概括,灑脫地表現物象的形神和抒發作者的感情。不管是工筆畫,還是寫意畫,在處理形神關系時都要求「神形兼備」,在造型和意境的表達上都要求「氣韻生動」。中國畫總體上的美學追求,不在於將物象畫得逼真、肖似,而是通過筆墨情趣抒發胸臆、寄託情思。

西方繪畫藝術也是源遠流長,品種繁多,尤其是油畫藝術更可以說是世界繪畫藝術中最有影響的畫種。油畫是西洋畫的主要畫種,它是用油質顏料在布、木板或厚紙板上畫成,其特點是油畫顏料色彩豐富鮮艷,能夠充分表現物體的質感,使描繪對象顯得逼真可信,具有很強的藝術表現力。同時,油畫顏料又有較強的覆蓋力,易於修改,為畫家提供了藝術創作的便利條件。西方繪畫的審美趣味,在於真和美。西洋畫追求對象的真實和環境的真實。為了達到逼真的藝術效果,十分講究比例、明暗、透視、解剖、色度、色性等科學法則,運用光學、幾何學、解剖學、色彩學等作為科學依據。概括地講,如果中國繪畫尚意,那麼西方繪畫則尚形;中國繪畫重表現、重情感,西方繪畫則重再現、重理性;中國繪畫以線條作為主要造型手段,西方繪畫則主要是由光和色來表現物象;中國繪畫不受空間和時間的局限,西方繪畫則嚴格遵守空間和時間的界限。

總之,西方繪畫注重再現與寫實,同中國繪畫注重表現與寫意,形成鮮明差異,成為世界美術領域中的兩大體系。
( 2 )雕塑藝術。雕塑是一種重要的造型藝術。雕塑是立體(三度空間)的空間藝術和視覺藝術,它是用一定的物質材料製作出具有實體形象的藝術品,由於製作方法主要是雕刻和塑造兩大類,故被稱為雕塑。
雕塑的種類、體裁和樣式繁多。從製作工藝來看,它可以分為雕和塑兩大類。事實上,雕塑工藝十分復雜,如果進一步細分,還可以再將其分為刻、鏤、塑、鑿、琢、鑄等各種技藝和手法。
從體裁來區分,雕塑又可以分為紀念性雕塑,如著名的巴黎歌劇院周圍有三十多座雕塑;有城市園林雕塑,如北京市街道和公園里均有不少美化城市景觀的雕塑;有宗教雕塑,如敦煌、麥積山等處的大量彩塑;有陵墓雕塑,如陝西興平霍去病墓前的著名大型石刻《馬踏匈奴》;還有陳列性雕塑,如室內架上雕塑、展覽館室內雕塑等。
從樣式區分,雕塑還可以分為頭像、胸像、半身像、全身像、群像等。

從表現手法和形式來區分,雕塑一般又可分為圓雕、浮雕和透雕三類。圓雕,又稱「渾雕」,是不附在任何背景上,可以從四面觀賞的立體雕塑。圓雕的特點是立於空間中的實體形象,在創作時必須考慮它的體積感與厚重感,在塑造形象時還必須照顧到人們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觀賞。浮雕,又稱「凸雕」,是在平面上雕出凸起的藝術形象。根據表面凸起程度的不同,浮雕又分為高浮雕( 高低起伏大,凸起程度深) 和淺浮雕 (高低起伏小,凸起程度淺) 。透雕,則界乎圓雕和浮雕之間,它是在浮雕的基礎上,將其背景部分鏤空製作而成,但又不脫離平面,猶如一件附著在平面背景上的圓雕。

正是由於雕塑藝術具有以上與其它藝術不同的基本特徵,因而雕塑特別強調服從形式美的規律。雕塑藝術應當更加凝練,更加集中,更加概括。
西方雕塑藝術源遠流長,作品繁多。一般認為,西方雕塑史上有四個最為輝煌的高峰期。

西方雕塑史上第一個高峰是古希臘羅馬時期,雕塑藝術便已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公元前 5 至公元前 4 世紀的希臘雕刻藝術的繁榮時期,出現了米隆、菲狄亞斯等一批傑出的雕塑家。米隆的代表作《擲鐵餅者》和菲狄亞斯的名作《命運三女神》,都是舉世矚目的佳作。約作於公元前一二世紀的古希臘雕刻著名作品《維納斯像》,也稱《米洛斯的阿芙羅狄特》,因 18 20 年發現於愛琴海中的米洛斯島而得此名,巴黎羅浮宮將它和該館收藏的《米洛斯的阿芙羅狄特》、達?芬奇的《蒙娜麗莎》並稱為羅浮宮三寶。

歐洲文藝復興時期,可以稱得上是西方雕塑藝術的第二高峰。被稱為義大利文藝復興「三傑」之一的米開朗基羅,就是成就斐然的雕塑家、畫家和建築師,米開朗基羅的成名作《哀悼基督》取材於基督被害後,聖母對兒子的殉難表示深切哀悼的宗教故事,由於米開朗基羅完成這件作品時只有 25 歲,許多人不相信這是出自一位年輕雕刻家之手,為此他不得不把自己的姓名刻在聖母胸前的衣帶上,這就是為什麼唯獨這件作品留下了雕刻家姓名的緣故。此外,他為故鄉佛羅倫薩創作的大理石雕像《大衛》,成為文藝復興時代英雄的象徵,他為美弟奇教堂設計的大理石雕刻《晨》、《暮》、《晝》、《夜》是一組寓意深刻的作品,他的其他作品如《摩西》等,也都是世界雕刻史上的不朽作品。

西方雕塑藝術史上的第三個高峰,當屬19世紀法國雕塑。其代表人物為呂德,為巴黎凱旋門創作了巨形浮雕《馬賽曲》;現實主義流派大師羅丹更是以《巴爾扎克像》、《思想者》、《地獄之門》等一大批優秀作品,將西方雕塑藝術推向新的高峰。
西方雕塑藝術史上的第四個高峰,是20世紀西方雕塑,代表人物有法國著名雕塑家馬約爾,以及現代主義雕塑家、法國的阿爾普和英國的亨利.摩爾等為代表,他們拓展了雕塑的觀念,探索新的雕塑語言。

⑶ 關於世界建築的介紹,建築的美

悉尼歌劇院(Sydney Opera House)

悉尼歌劇院不僅是悉尼藝術文化的殿堂,更是悉尼的靈魂,來自世界各地的觀光客每天絡繹不絕前往參觀拍照,清晨、黃昏或星空,不論徒步緩行或出海遨遊,悉尼歌劇院隨時為遊客展現不同多樣的迷人風采。
悉尼歌劇院的外型猶如即將乘風出海的白色風帆,與周圍景色相映成趣。悉尼歌劇院是從50年代開始構思興建,1955年起公開徵求世界各地的設計作品,至1956年共有32個國家233個作品參選,後來丹麥建築師Jorn Utzon的設計屏雀中選,共耗時16年、斥資1200萬澳幣完成建造,為了籌措經費,除了募集基金外,澳洲政府還曾於1959年發行悉尼歌劇院彩券。
建造過程中,因為改組後的澳洲新政府與Jorn Utzon失和,使得這位建築師憤而於1966年離開澳洲,從此再未踏上澳洲土地,連自己的經典之作都無法親眼目睹。之後的工作由澳洲建築師群合力完成,包括Peter Hall、Lionel Todd與David Littlemore等三位,悉尼歌劇院最後在西元1973年10月20日正式開幕。
悉尼歌劇院另一項傳奇是他的第一場演出。當然,正式的首演貴客盈門,開幕式(1973年10月)更邀請了英國女王依莉莎白二世親臨現場,但也有人認為悉尼歌劇院的第一場演出是1960年由PAUL ROBESON為工作者獻唱的那次。這位黑人歌手當時爬上了還在興建中的鷹架引吭高歌。巧的是,他的生日與丹麥建築師Jorn Utzon竟然是同一天。一切都太巧了。但關於悉尼歌劇院的種種幕後故事還不只這些。由於興建過程中的風風雨雨實在太肥皂了,有克服不了的技術難關、有拂袖而去的建築師,還有差點讓政府破產的超高工程費以及一隻在首演綵排時跑來插花的臨時演員─負子鼠(Posum),後來有人將這些寫成了一出歌劇,名字是:世界第八奇景(Eighth Wonder)。
每年在悉尼歌劇院舉行的表演大約3000場,約二百萬觀眾前往共襄盛舉,是全界最大的表演藝術中心之一。歌劇院白色屋頂是由一百多萬片瑞典陶瓦鋪成,並經過特殊處理,因此不怕海風的侵襲,屋頂下方就是悉尼歌劇院的兩大表演場所─音樂廳(Concert Hall)和歌劇院(Opera Theater)。
音樂廳是悉尼歌劇院最大的廳堂,共可容納2679名觀眾,通常用於舉辦交響樂、室內樂、歌劇、舞蹈、合唱、流行樂、爵士等多種表演。此音樂廳最特別之處,就是位於音樂廳正前方,由澳洲藝術家Ronald Sharp所設計建造的大管風琴(Grand Organ),號稱是全世界最大的機械木連桿風琴(Mechanical tracker action organ),由10,500個風管組成,此外,整個音樂廳建材使用均為澳洲木材,忠實呈現澳州自有的風格。
歌劇院較音樂廳為小,擁有1547個座位,主要用於歌劇、芭蕾舞和舞蹈表演;另外悉尼歌劇院還有一個小型戲劇廳(Drama Theater)和劇場(Playhouse),分別可容納544與398名觀眾,通常用於戲劇、舞蹈、或講座和會議的舉行。另一個Broadwalk Studio在重新整修後,即將於1999年重新啟用,適於音樂和實驗劇場使用。

⑷ 世界上的著名的建築藝術有哪些

1.埃及金字塔。
金字塔是古代埃及國王為自己修建的陵墓。埃及的吉札金字塔被譽為古代世界七大奇跡之一。在埃及的大小金字塔,絕大多數都建築於埃及第三到第六王朝。這些有4000多年歷史的金字塔主要分布在首都開羅及尼羅河上游西岸吉薩等地。吉札金字塔左邊屬於卡夫拉王,右邊屬於庫夫王,附近連著一座獅身人面像.主要建材為石灰岩,部分為花崗岩。
埃及共發現金字塔八十座,其中最壯觀的一座金字塔是在公元前2600年左右建成的吉札金字塔,全部都是由人工建成。古代埃及人如何把坎石塊雕薹刻及砌成陵墓,陵墓內部的信道和陵室的布局宛如迷宮,古代埃及人是用甚麼方法設計它呢?
2.希臘宙斯神像。
宙斯是希臘眾神之神,為表崇拜而興建的宙斯神像是當時世上最大的室內雕像,宙斯神像所在的宙斯神殿則是奧林匹克運動會的發源地,部份奧運項目就曾經在此舉行。遺址位於希臘西岸奧林比亞(Olympia)的古城中。
宙斯神殿建於公元前470年,於公元前456年完工,由建築師Libon設計,宙斯神像則由雕刻家Pheidias負責。神殿是以表面鋪上灰泥的石灰岩建成,殿頂則使用大理石興建而成,神殿共由三十四條約高17米的科林斯式(Corinthian)支柱支撐著,神殿的面積達41.1 米乘107.75米。
3.埃及法洛斯燈塔。
法洛斯燈塔興其餘六個奇觀絕對是與別不同,因為它並不帶有任何宗教色彩,純粹為人民實際生活而建,法洛斯燈塔的燈光在晚上照耀著整個亞歷山卓港,保護著海上的船隻,另外,它亦是當時世上最高的建築物。
位置:在埃及(Egypt)的亞歷山卓港(Alexandria)附近的法洛斯島(island ofPharos)上。
在亞歷山大大帝(Alexander the Great )死後不久,他的手下之一Ptolemy Soter 便稱霸埃及,並建都於亞歷山卓,有鑒於亞歷山卓港附近的海道十分危險,Ptolemy Soter便下令由建築師Sostratus及亞歷山卓圖書館(Alexandria Library/Mouseion)合作興建法洛斯燈塔,燈塔於公元前290年竣工。
4.巴比倫空中花園。
巴比倫空中花園與羅得斯島巨像一樣,考古學家至今都未能找到空中花園的遺跡,事實上,不少在自己著作中提到空中花園的古人也只是從別人口中聽回來,並沒有真的看過,到底空中花園是否純粹傳說呢?
空中花園位於Euphrates河東面,伊拉克首都巴格達以南50里外左右,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巴比倫中。巴比倫的空中花園當然從來都不是吊於空中,這個名字的由來純粹是因為人們把原本除有「吊」之外,還有「突出」之意的希臘文「kremastos」及拉丁文「pensilis」錯誤翻譯所致。一般相信空中花園是由Nebuchadnezzar王(公元前604 - 公元前562)為了安慰患上思鄉病的王妃安美依迪絲(Amyitis),仿照王妃在山上的故鄉而興建了空中花園。
5.希臘阿提密斯神殿。
阿提密斯是希臘的狩獵女神,阿拉伯人稱她Lat,埃及人稱她依西斯(Isis),而羅馬人則稱她為黛安娜(Diana),在古代的希臘阿提密絲女神深受敬仰,因此興建了七大奇觀之一阿提密絲神殿。
提密斯神殿遺址估計位於古城愛菲索斯(Ephesus)中,約在土耳其的Izmir (Smyrna)南面50公里。
6.希臘羅得斯島巨像。
羅得斯島巨像是十大奇觀中最神秘的一個,因為它只在短短五十六年間便倒下了,考古學家甚至連它的確實位置及外觀都未能確定。
羅得斯島巨像位於希臘羅得斯島(island of Rhodes)通往地中海(Mediterranean Sea) 的港口。在公元前305年羅得斯島聯邦和馬爾他(Malta)的安帝哥尼斯(Antigonids) 發生了一場戰爭,戰勝的羅得斯島聯邦得到大批戰利品,為了記念這場勝仗,他們便變賣戰利品來建造羅得斯島巨像。
7.毛索洛斯墓廟。
毛索洛斯墓廟位於哈利卡納素斯,在土耳其的西南方,底部建築為長方形,面積是40米(120呎)乘30米(100呎),高45米(140呎),其中墩座牆高20米,柱高12米,金字塔高7米,最頂部的馬車雕像高6米建築物被墩座牆圍住,旁邊以石像作裝飾.頂部的雕像是四隻馬拉著一架古代雙輛戰車.此墓廟著名之處除了它的建築外,還有那些雕塑.毛索洛斯墓廟的雕塑由四名著名的雕刻家Bryaxis, Leochares, Scopas,和 Timotheus製造,每人負責墓廟的其中一邊
在15世紀初哈利卡納素斯被侵佔,新的統治者為了建一座巨大的城堡,因此在1494年將毛索洛斯墓廟的一些石頭用作建築材料.時至今日,有不少的雕塑仍然倖存,並存放在英國倫敦的博物館內.自從19世紀開始,毛索洛斯墓廟一直有進行考古學的挖掘,這一些挖掘提供不少有關毛索洛斯墓廟的資料,令我們對毛索洛斯墓廟的形狀和外觀有更多的認識。
8.中國的萬里長城。
我國古代偉大的工程之一。始建於春秋戰國(公元前770~476),今存者為明代所修建。西起甘肅嘉峪關,東到遼寧丹東鴨綠江畔的虎山口,橫亘甘肅、寧夏、陝西、山西、蒙古、河北、遼寧等地。沿線險要或交通要沖都設有關口,如山海關、居庸關、娘子關等。簡稱為長城。最初修築長城的是戰國時代的燕、趙等國,目的是為了防禦北方異族的侵襲。
秦始皇後來將這些斷斷續續的長城連接起來。據說當時動用了三十萬的兵士和數百萬的人民與奴隸。不過,長城並不能達到完全防止異族入侵的效果。因為長城完成之後,北方異族依然常跨越長城,偷襲中國邊境的村落,搶奪農作物或家畜。
長城是有史以來唯一在太空中可見到的三度空間建築物。以現代科技來修築都不容易,而我國竟能建築於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代,實在難得。長城的建材系就地取材,各地頗不相同。漢代以泥和蘆葦修築長城。長城體積也各不相同,以居庸關一帶來說,高約8.5公尺,下部寬8.5公尺,上部寬約5公尺。每隔 70~100公尺有一堡寨(相當於城樓),高約12.3公尺,多數堡寨是一重的,要害之地則置兩、三重。
長城東段經過山地或丘陵地,古稱「塹山堙古」、「用險制塞」,起伏蜿蜒,形式雄偉;中段、西段都在乾燥區域,人煙稀少,僅色荒涼。如果登臨其間的雁門關、居庸關、古北口或山海關,遙望我國山川的偉大形勢,將令人嘆服先民開疆拓土的艱難,而激起無限的壯志雄心。
9.法洛斯燈塔外傳之亞歷山卓港
公元前 332 年,馬其頓 (Macedonian) 帝國的亞歷山大大帝 (Alexander the Great) 於埃及尼羅河口西面建立一個古城--亞歷山卓 (Alexandria),亞歷山大大帝死後,埃及托勒密 (Ptolemy) 王朝開始興起,亞歷山卓便成為托勒密王朝的首都並因此而繁榮起來,再加上亞歷山卓位於亞洲,非洲及歐洲三個洲的接合位置,亦能通往尼羅河及地中海的港口,可以想像到亞歷山卓是如何繁榮,世界的通商是如何發達,而且亞歷山卓內的法洛斯島 (Pharos) 更擁有世界七大奇觀之一的法洛斯燈塔 (The Pharos light house) 照耀著港口。此地亦有一些神殿和埃及國王宮殿等大量建築物遺跡。雖然亞歷山卓擁有如此繁榮,但到了今天,亞歷山卓已面目全非,科學家認為由於在公元四世紀的一次大地震,這些建築絕大部分已倒下.科學家在亞歷山卓港進行過多次的挖掘工程,其中於 1996 年的一次挖掘中,法國的專家聲稱在亞歷山卓港的海底發現了大規模的古代遺跡,同時亦發現出古代的道路及鋪設道路的鋪石痕跡。調查人員發現於古代時沉入海中的雙耳長頸瓶 (Amphora),這是古希臘的一種壺,壺上有兩個手把,用作運送葡萄酒等交易貨品。調查隊亦發現了法老雕像的頭部,工作人員以金屬器具先固定法老的頭部,再運用汽球將雕像送上水面,而這次調查是在法洛斯燈塔的可能所在位置進行,只要將雕像的頭部與旁邊的工作人員相比,就可以想像到此雕像的巨大。隨著這一些的發現外,多次的調查已經發掘出數以千計的遺跡,而發掘出來的遺跡大多有幾噸至幾十噸重,從這些遺跡中,我們慢慢可以想像到神秘的法洛斯燈塔的外觀。由於亞歷山卓的繁榮,以及古代行船定向技術的落後,可以想像到照耀著整個港口的法洛斯燈塔對於保衛古代船員的生命佔了一個極重要的地位。後世的人類能否對法洛斯燈塔有更清楚的認識,全在於政府及專家會否重視對亞歷山卓港的發掘。如果亞歷山卓港的發掘能有進一步的發展,就可以把更多的建築物特色重現。
10.中國西安秦始皇兵馬俑。
外國元首、學者參觀秦俑博物館後認為,秦俑坑的發現,不僅在中國,而且也是世界考古史上的一次重大發現,可以說是世界第八個奇跡,它可以同埃及金字塔和古希臘雕塑相媲美,公認它是世界人類文化的寶貴財富。
震驚中外的考古發現 1974年,中國考古工作者把沉睡千年的7000多件陶捅發掘出土,被認為是古代的奇跡,是本世紀最壯觀的考古發現。秦兵馬俑,無論在數量上、質量上,還是在考古發現上,都是世界上所罕見,它對於深入研究公元前二世紀秦代的軍事、政治、經濟、文化、科學和藝術等提供了極為珍貴的實物材料。它既是中國人民的藝術珍品,又是世界人民的共同文化遺產。
古代泥塑藝術的寶庫 秦始皇兵馬俑是以現實生活為題材而塑造的,藝術手法細膩、明快,手勢、臉部表情神態各異,具有鮮明的個性和強烈的時代特徵,顯示出泥塑藝術的頂峰,為中華民族燦爛的古老文化增添光彩,給世界藝術史補充了光輝的一頁。

⑸ 西方建築的各國藝術

羅曼建築是10~12世紀,歐洲基督教流行地區的一種建築風格。羅曼建築原意為羅馬建築風格的建築,又譯作羅馬風建築、羅馬式建築、似羅馬建築等。羅曼建築風格多見於修道院和教堂。
羅曼建築的典型特徵是:牆體巨大而厚實,牆面用連列小券,門宙洞口用同心多層小圓券,以減少沉重感。西面有一、二座鍾樓,有時拉丁十字交點和橫廳上也有鍾樓。中廳大小柱有韻律地交替布置。窗口窄小,在較大的內部空間造成陰暗神秘氣氛。樸素的中廳與華麗的聖壇形成對比,中廳與側廊較大的空間變化打破了古典建築的均衡感。
隨著羅曼建築的發展,中廳愈來愈高。為減少和平衡高聳的中廳上拱腳的橫椎力,並使拱頂適應於不同尺寸和形式的平面,後來創造出了哥特式建築。羅曼建築作為一種過渡形式,它的貢獻不僅在於把沉重的結構與垂直上升的動勢結合起來,而且在於它在建築史上第一次成功地把高塔組織到建築的完整構圖之中。
羅曼建築的著名實例有:義大利比薩主教堂建築群、德國沃爾姆斯主教堂等。 文藝復興建築是歐洲建築史上繼哥特式建築之後出現的一種建築風格。十五世紀產生於義大利,後傳播到歐洲其它地區,形成帶有各自特點的各國文藝復興建築。義大利文藝復興建築在文藝復興建築中佔有最重要的位置。
文藝復興建築最明顯的特徵是揚棄了中世紀時期的哥特式建築風格,而在宗教和世俗建築上重新採用古希臘羅馬時期的柱式構圖要素。
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師和藝術家們認為,哥特式建築是基督教神權統治的象徵,而古代希臘和羅馬的建築是非基督教的。他們認為這種古典建築,特別是古典柱式構圖體觀著和諧與理性,並同人體美有相通之處,這些正符合文藝復興運動的人文主義觀念。
但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代的建築師絕不是食古不化的人。雖然有人(如帕拉第奧和維尼奧拉)在著作中為古典柱式制定出嚴格的規范 。不過當時的建築師,包括帕拉第奧和維尼奧拉本人在內並沒有受規范的束縛。
他們一方面採用古典柱式,一方面又靈活變通,大膽創新,甚至將各個地區的建築風格同古典柱式融合一起。他們還將文藝復興時期的許多科學技術上的成果,如力學上的成就、繪畫中的透視規律、新的施工機具等等,運用到建築創作實踐中去。
在文藝復興時期,建築類型、建築形制、建築形式都比以前增多了。建築師在創作中既體現統一的時代風格,又十分重視表現自己的藝術個性。總之,文藝復興建築,特別是義大利文藝復興建築,呈現空前繁榮的景象,是世界建築史上一個大發展和大提高的時期。
一般認為,十五世紀佛羅倫薩大教堂的建成,標志著文藝復興建築的開端。而關於文藝復興建築何時結束的問題,建築史界尚存在著不同的看法。有一些學者認為一直到 十八世紀末,有將近四百年的時間屬於文藝復興建築時期。另一種看法是義大利文藝復興建築到十七世紀初就結束了,此後轉為巴洛克建築風格。
義大利以外地區的文藝復興建築的形成和延續呈現著復雜、曲折和參差不一的狀況。建築史學界對其它各國文藝復興建築的性質和延續時間並無一致的見解。盡管如此,建築史學界仍然公認 ,以義大利為中心的文藝復興建築,對以後幾百年的歐洲及其他許多地區的建築風格都產生了廣泛持久的影響。 浪漫主義建築是18世紀下半葉到19世紀下半葉,歐美一些國家在文學藝術中的浪漫主義思潮影響下流行的一種建築風格。
浪漫主義在藝術上強調個性,提倡自然主義,主張用中世紀的藝術風格與學院派的古典主義藝術相抗衡。這種思潮在建築上表現為追求超塵脫俗的趣味和異國情調。
十八世紀60年代至十九世紀30年代 ,是浪漫主義建築發展的第一階段,又稱先浪漫主義。出現了中世紀城堡式的府邸,甚至東方式的建築小品。十九世紀30~70年代是浪漫主義建築的第二階段,它已發展成為一種建築創作潮流。由於追求中世紀的哥特式建築風格,又稱為哥特復興建築。 古典復興建築是十八世紀60年代到十九世紀流行於歐美一些國家的,採用嚴謹的古希臘、古羅馬形式的建築,又稱新古典主義建築。
當時,人們受啟蒙運動的思想影響,崇尚古代希臘、羅馬文化。在建築方面,古羅馬的廣場、凱旋門和記功柱等紀念性建築成為效法的榜樣。當時的考古學取得了很多的成績,古希臘、羅馬建築藝術珍品大量出土,為這種思想的實現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採用古典復興建築風格的主要是國會、法院、銀行、交易所、博物館、劇院等公共建築和一些紀念性建築。這種建築風格對一般的住宅、教堂、學校等影響不大。
法國在十八世紀末、十九世紀初是歐洲資產階級革命的中心,也是古典復興建築活動的中心。法國大革命前已在巴黎興建萬神廟這樣的古典建築,拿破崙時代在巴黎興建了許多紀念性建築,其中雄師凱旋門、馬德蘭教堂等都是古羅馬建築式樣的翻版。
英國以復興希臘建築形式為主,典型實例為愛丁堡中學、倫敦的不列顛博物館等,德國柏林的勃蘭登堡門,申克爾設計的柏林宮廷劇院和阿爾塔斯博物館也都是復興希臘建築形式的;勃蘭登堡門以雅典衛城的山門為藍本。
美國獨立以前,建築造型多採用歐洲式樣,稱為「殖民時期風格」。獨立以後,美國資產階級在擺脫殖民統治的同時,力圖擺脫建築上的「殖民時期風格」,藉助於希臘、羅馬的古典建築來表現民主、自由、光榮和獨立,因而古典復興建築在美國盛極一時。
美國國會大廈就是一個典型例子。它仿照巴黎萬神廟,極力表現雄偉,強調紀念性。希臘建築形式在美國的紀念性建築和公共建築中也比較流行,華盛頓的林肯紀念堂即為一例。

⑹ 世界優秀建築都是科學技術與藝術的完美結合,我知道的建築有( )等,其中我最喜歡的是( ),因為()

世界優秀建築都是科學技術與藝術的完美結合,我知道的著名建築有(
比賽斜塔
,埃菲爾鐵塔
)等,其中我最喜歡的是(
埃菲爾鐵塔
),因為(
它很壯觀
)。

⑺ 世界聞名的建築藝術

如果是說藝術形式,復最主要制的是以下五種:
一:巴洛克建築
二:法國古典主義建築
三:哥特式建築
四:古典復興建築
五:古羅馬建築
如果是說建築實例,那麼世界公認的是如下五種:
埃及金字塔、獅身人面像、雅典衛城、古羅馬圖拉真廣場、北京故宮
希望能幫到你

⑻ 世界著名建築的美學的賞評

巴黎聖母院(Cathedral of Notre Dame,Paris)
法國天主教大教堂。位於巴黎塞納河中城島的東端,始建於1163年,1320年落成。該教堂以其哥特式的建築風格,祭壇、迴廊、門窗等處的雕刻和繪畫藝術,以及堂內所藏的13~17世紀的大量藝術珍品而聞名於世。
巴黎聖母院坐落於巴黎市中心塞納河中的西岱島上,始建於1163年,是巴黎大主教莫里斯·德·蘇利決定興建的,整座教堂在1345年才全部建成,歷時180多年。
巴黎聖母院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教堂,之所以聞名於世,主要因為它是歐洲建築史上一個劃時代的標志。聖母院的正外立面風格獨特,結構嚴謹,看上去十分雄偉庄嚴。它被壁柱縱向分隔為三大塊;三條裝飾帶又將它橫向劃分為三部分,其中,最下面有三個內凹的門洞。門洞上方是所謂的「國王廊」,上有分別代表以色列和猶太國歷代國王的二十八尊雕塑。1793年,大革命中的巴黎人民將其誤認作他們痛恨的法國國王的形象而將它們搗毀。但是後來,雕像又重新被復原並放回原位。「長廊」上面為中央部分,兩側為兩個巨大的石質中欞窗子,中間一個玫瑰花形的大圓窗,其直徑約10米,建於1220—1225年。中央供奉著聖母聖嬰,兩邊立著天使的塑像,兩側立的是亞當和夏娃的塑像。教堂內部極為樸素,幾乎沒有什麼裝飾。大廳可容納9000人,其中1500人可坐在講台上。廳內的大管風琴也很有名,共有6000根音管,音色渾厚響亮,特別適合奏聖歌和悲壯的樂曲。
曾經有許多重大的典禮在這里舉行,例如宣讀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的贊美詩,又如1970年法國總統戴高樂將軍的葬禮等。巴黎聖母院是一座石頭建築,在世界建築史上,被譽為一級由巨大的石頭組成的交響樂。雖然這是一幢宗教建築,但它閃爍著法國人民的智慧,反映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與嚮往。
盧浮宮
盧浮宮位於巴黎市中心的賽納河北岸,是巴黎的心臟。它的整體建築呈「U」形,佔地面積為24公頃,建築物佔地面積為4.8公頃,全長680米。是世界上最著名、最大的藝術寶庫之一,是舉世矚目,藝術殿堂和萬寶之宮。同時,盧浮宮也是法國歷史上最悠久的王宮。曲折歷史盧浮宮有著非常曲折復雜的歷史,而這又是和巴黎以至法國的歷史錯綜地交織在一起的。人們到這里當然是為了親眼看到舉世聞名的藝術珍品,同時也是想看盧浮宮這座建築本身,因為它既是一件偉大的藝術傑作,也是法國近千年來歷史的見證。這里曾經居住過50位法國國王和王後,還有許多著名藝術家在這里生活,他們有的在這里壽終正寢,有的被謀殺,死於非命,血濺盧浮宮。盧浮宮始建於1190年,當時只是菲利普·奧古斯特二世皇宮的城堡。在十字軍東征時期,為了保衛北岸的巴黎地區,菲利普二世於1200年在這里修建了一座通向塞納河的城堡,主要用於存放王室的檔案和珍寶,同時也存放他的狗和戰俘,當時就稱為盧浮宮。查理五世時期,盧浮宮被作為皇宮,因而使它成為完全不同的一座建築物了。在以後的350年中,隨著王室貴族們越來越高的尋歡作樂的要求,他們不斷增建了華麗的樓塔和別致的房間。然而在其後的整整150年間,盧浮宮卻並無國王居住。 16世紀中葉,弗朗西斯一世繼承王位後,便把這座宮殿拆毀了。他下令由建築師皮爾萊斯科在原來城堡的基礎上重新建築一座宮殿。弗朗西斯還請當時著名的畫家為他畫肖像,他崇拜義大利派的畫家,購買了當時義大利最著名的畫家法埃洛的繪畫。包括《蒙娜麗莎》等珍品。弗蘭西斯一世的兒子亨利二世即位後,把他父親毀掉的部分重新建造起來。亨利喜愛法國文藝復興時期建築藝術的裝飾,義大利式的建築並不感興趣。他沿襲了父親的嗜好,但卻沒有他父親一樣的審美觀。亨利四世在位期間,他花了13年的功夫建造了盧浮宮最壯觀的部分――大畫廊。這是一個長達300米的華麗的走廊,走廊非常長,亨利在這里栽滿了樹木,還養了鳥和狗,甚至在走廊中騎著馬追捕狐狸。路易十四是法國歷史上著名的國王,他被稱為太陽國王。他登基時只有5歲,在盧浮宮做了72年的國王――法國歷史上最長的時代。路易十四把盧浮宮建成了正方形的庭院,並在庭院外面修建了富麗堂皇的畫廊。他購買了歐洲各派的繪畫,包括卡什代、倫勃朗等人的作品。他一生迷戀藝術和建築,致使法國的金庫空虛。路易十六在位期間,爆發了著名的1789年大革命,在盧浮宮「競技場」院子里建立了法國革命的第一個斷頭台。1792年5月27日,國民議會宣布,盧浮宮將屬於大眾,成為公共博物館。這種狀況一直延續了6年,直到拿破崙一世搬進了盧浮宮。拿破崙在這座建築的外圍修建了更多的房子,並增強了宮殿的兩翼,還在競技場院里修建了拱門,拱門上的第一批雕刻馬群是從威尼斯的聖馬可教堂上取下來的。拿破崙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裝飾盧浮宮,他把歐洲其他國家所能提供的最好的藝術品搬進了盧浮宮。拿破崙不斷地向外擴張,並稱雄於歐洲,於是幾千噸的藝術品從所有被征服的國家的殿堂、圖書館和天主教堂運到了巴黎。拿破崙將盧浮宮改名為拿破崙博物館,巨大的長廊也布滿了他掠奪來的藝術品。在盧浮宮里,拿破崙的光彩持續了12年,一直到滑鐵盧戰役的慘敗。拿破崙來,每一幅天才的作品都必須屬於法國。這樣的觀點是德國人、義大利人、西班牙人和荷蘭人所不能接受的。拿破崙失勢後,他們來到盧浮宮,約有5000件藝術品物歸原主。但由於法國人的外交手段及法國人的服力,仍然有許多他掠奪的藝術品被留在了盧浮宮。拿破崙三世是一位野心勃勃的皇帝,他是盧浮宮建造以來所遇到的投資最多的「建築人」,5年內的建築比所有的前輩在700年內修建的還要多。3個世紀以前想到的宏偉的設計圖留給了拿破崙三世來完成,當它竣工後,盧浮宮變成了皇家慶祝活動的場所,富麗堂皇是拿破崙三世修建任何東西的特點。這樣,直到拿破崙三世時,盧浮宮整個宏偉建築群才告以完成,前後將近600年。各館簡介據統計,目前盧浮宮宮殿共收藏有40多萬件來自世界各國的藝術珍品。法國人將這些藝術珍品根據其來源地和種類分別在六大展館中展出,即東方藝術館、古希臘及古羅馬藝術館、古埃及藝術館、珍寶館、繪畫館及雕塑館。其中繪畫館展品最多,佔地面積最大。盧浮宮區有198個展覽大廳,最大的大廳長205米。顯然,用一天兩天的時間根本無法欣賞全部的稀世珍品。因此,如果你要參觀盧浮宮,得先制訂一個計劃,逐個參觀六大展館,切忌倉促地走馬觀花。如果時間充裕的話,可細細口味;如果時間較緊的話,可選擇有代表性的藝術展品觀賞。東方藝術館東方藝術館建於1881年,共有24個展廳,3500件展品。這些展品主要來自西亞和北非地區,包括敘利亞、黎巴嫩、巴基斯坦、伊朗等國。這些展品出自十分久遠的年代,如公元前2500年的雕像、公元前2270年的石刻、公元前2000年燒制的泥像等。其中帶翅膀的牛身人面雄偉雕像(公元前8世紀)最為有名,曾在杜爾·沙魯金(現為伊拉克赫爾沙巴德)守衛過亞述國王薩爾貢二世的宮殿大門。這些巨大的牛身人面像來到法國經歷過一段曲折的歷史。1843年,法國人保羅-埃米爾·博塔發現了這些雕像,冒著各種危險將它們運到巴黎。其中兩個雕像於1847年陳列在盧浮宮內的世界上第一個亞述博物館中,第三個雕像在淺鹽湖的船舶失事中倖免於難,於1856年運到巴黎。第四個雕像則沉入湖底,是用石膏塑像替代的,第五個雕像是惟一的一頭頭部轉向參觀者的公牛。在「東方古文博物館」第四廳,有一件我們比較熟悉的文物《漢謨拉比法典》,該法典出自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巴比倫,共282條,以鍥形文字刻在一塊黑色玄武岩上。玄武岩高2.5米,中部為282條法令全文,上部的人物像是坐著的司法之神向站著的漢謨拉比國王親授法律,國王則右手致答謝,以示神授的法律表示尊敬。古埃及藝術館古埃及藝術館建立於1826年,早於東方藝術館,共有23個展廳,收藏珍貴文物達350件。這些文物包括古代尼羅河西岸居民使用的服飾、裝飾物、玩具、樂器等。這里還有古埃及神廟的斷牆、基門、木乃伊和公元前2600年的人頭塑像等。
悉尼歌劇院設備完善,使用效果優良,是一座成功的音樂、戲劇演出建築。那些瀕臨水面的巨大的白色殼片群,象是海上的船帆,又如一簇簇盛開的花朵,在藍天、碧海、綠樹的襯映下,婀娜多姿,輕盈皎潔。這座建築已被視為世界的經典建築載入史冊。
悉尼歌劇院的外觀為三組巨大的殼片,聳立在一南北長186米、東西最寬處為97米的現澆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基座上。第一組殼片在地段西側,四對殼片成串排列,三對朝北,一對朝南,內部是大音樂廳。第二組在地段東側,與第一組大致平行,形式相同而規模略小,內部是歌劇廳。第三組在它們的西南方,規模最小,由兩對殼片組成,裡面是餐廳。其他房間都巧妙地布置在基座內。整個建築群的入口在南端,有寬97米的大台階。車輛入口和停車場設在大台階下面。

⑼ 建築與世界時尚藝術融合的例子

世界時尚藝術融合的例子比較多,你看一看

⑽ 世界著名的建築藝術

世界代表國家的著名建築有:中國的長城、天安門城樓,美國的自由女神,法國版的埃權菲爾鐵塔、凡爾賽宮、凱旋門,丹麥的悉尼歌劇院,埃及的金字塔,古羅馬的大斗獸場,古希臘雅典衛城的帕特農神廟,印度的泰姬陵,柬埔寨的吳哥窟,瑞士的聖加倫修道院大教堂等等。

閱讀全文

與世界建築主題美術教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