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畢業紀念冊 《初中美術》教案
一、展示各種有抄紀襲念冊的圖片或真實紀念冊。簡單說明畢業紀念冊的用途和作用。
二、分析紀念冊結構:1、封面和封底2、內容
三、設計:
(一)封面封底:
1、封面主題:自己擬定,要求字體稍大且明顯並積極向上。可平面也可立體
2、圖案:要求和主題內容要統一。
(二)內容:可根據自己的情況設計以下幾個單元:
1、集體照和集體簽名,照片部分可進行裝飾,畫或者粘貼漂亮的粘貼紙
2、老師留言部分:簡單在角落處裝飾
2、同學留言部分:可以多設計環節,例如:照片、生日、留言、聯系電話等,可適當裝飾。
(三)整理
四、學生設計實踐,教師巡輔。
注意:1、設計新穎3、環節清晰有序2、工整干凈
五、展評
六、總結
⑵ 幼兒園大班《紙的變形藝術》教案
活動一:學習內容是用紙團、紙繩粘貼出一幅裝飾畫。類似這樣的裝飾藝術很多,教材左下角之圖例是一種立體裝飾藝術品,這是法國第六十七屆檸檬節最引人注目和極具創意的展品。本課作業可單獨用紙繩或紙團表現或同時使用,參見教材圖例。不同的作業方式其要求也就不同: 1.採用紙團粘貼,應讓幼兒掌握紙團的製作方法和巧妙組拼成形的方法步驟。紙團貯存達到一定的數量,要把握好時間,提高工作效率。設計製作裝飾畫時,注意利用「小紙團一點點排成線,一點點連成片」的方法,使畫面形式美感增強。 2.採用紙繩粘貼,應讓幼兒掌握紙繩的搓捏製作方法和粘貼設計成裝飾畫的步驟、方法。注意在造型設計時巧妙利用紙繩的松緊使畫面的線條出現粗細變化。 3.綜合採用紙團、紙繩粘貼成畫,應同時掌握紙團、紙繩的製作方法,並根據畫面中點、線、面的呈現方式,巧妙利用材料進行設計。 教學目標: 1、掌握紙團、紙繩粘貼畫的方法技能,能製作一幅裝飾畫。 2、了解單個物體組拼成圖案的形式美法則及淺顯的藝術規律。 3、 能運用卷、折、壓、扭等基本方法、技能,製作一件紙條工藝品。 養成精心製作的良好習慣和一絲不苟的工作作風 教學設想: 本課學習空間相容性很強,拼貼的主題可以是人物、動物、風景等。教學設計中先讓幼兒了解材料屬性和創作方法,再考慮在粘貼過程中幼兒的即時獲得。教學過程的安排: 引導——探究——欣賞——表現——遷移。備好材料上課,先拿出范圖引導幼兒欣賞,感受材質美感,接著師生共同討論製作方法、步驟,穿插小組的合作互動,節省製作紙團、紙繩的時間,再排除製作障礙。幼兒作業採用小組合作的方式完成。作業評價讓幼兒感受成功的喜悅。學習遷移提供一部分裝飾藝術品的圖片與實物,將美術與生活聯系起來,感受相似的美學原理,提高幼兒審美能力。 教學過程: 1.欣賞運用紙團、紙繩製作好 2.教師根據幼兒回答板書課題:紙品樂陶陶 3.幼兒嘗試將皺紋紙製作成紙繩或紙團。(師生共同探究) 4.師生交流解決製作問題。 5.教師規定時間,幼兒合作準備材科。 6.幼兒為幾幅作品提出評價。 (1)紙團排列鬆散,形象不突出。 (2)未注意紙團、紙繩與底紙的色彩搭配。 7.教師講解製作方法步驟 (1)構思畫草圖:內容可以是簡單的動物、植物、人物等,形象簡潔鮮明。 (2)塗膠(貼雙面膠):注意點線面的不同運用。 8.幼兒根據出示的草圖討論,什麼地方可用紙團,什麼地方可用紙繩。 9.教師引導幼兒談談自己創作的設想。 10.小組合用材科,用紙繩、紙團製作一幅粘貼畫。 11.幼兒自評、互評作業。 12.拓展延伸:藝術作品欣賞,可選用不同的材料為背景媒介做裝飾。 教學反思 : 本課從課題到內容趣味性教強,富有新意,符合新課標的理念。它屬於「造型~表現」領域的內容,將皺紋紙製成紙繩、紙團,利用點、線進行簡單的造型。本課重要的是將生活中觀察到的美,經過自己的再創造運用到生活中去。用美裝點生活,在生活中創造美。大班幼兒已經具有一定的審美能力和美術素養。在美術活動上,除了掌握基本知識技法,最重要的就是培養幼兒的觀察習慣,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但在實際操作中,幼兒沒能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在作品創作過程中有瓶頸現象,有了想法不敢實踐。但這不要緊,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教師在活動中不斷訓練幼兒發現美,欣賞美,感受美的能力後,相信幼兒會用自己更獨特的方式表現出更美妙的五彩世界。在今後的美術教學中,我會更注重美術的表達,無論是口頭的評述還是,還是外化的美術創作表現,都多鼓勵幼兒要有自己的想法,同時還要講求時效性。
⑶ 幼兒園中班美術教案折紙變變變的活動准備
優秀教學設計 中班美術活動:折紙「漂亮的小魚」 北關中心幼兒園 曾金花 活動目標: 1.導幼兒學習看折紙步驟圖,用中心對折的方法折出小魚。 2.在教師的引導下,能用簡單的語言表述步驟圖中折紙的方法,感受輕松的學習折紙的樂趣。 3.加強對幼兒同情心教育,使幼兒學會主動的幫助別人。 活動准備: 准備輕音樂的磁帶、背景圖、圖解、幼兒用的彩紙若干、範例。 活動過程: 一、出示範例,創設情景,引出課題。 1. 「小朋友,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位小客人,小朋友想不想知道它是誰?」(教師出示範例小魚) 2. 「小朋友,看她是誰?」「對!小魚。這條小魚它叫小魚貝貝,生活在無邊的大海里。(教師將範例貼到背景圖上) 3.她獨自一人生活在這么大的海洋里,會有怎樣的感受?(引導幼兒說出小於生活孤單、寂寞等) 4.是呀,小魚生活在海洋沒有朋友陪它玩,很孤單,他想叫小朋友來幫助它。小朋友願意幫助它嗎?」那你想怎樣來幫助它?」(提問幼兒導入活動) 二、出示步驟圖,引導幼兒探索折紙的方法。 提問: 1. 「小朋友剛才想的辦法太好了,小魚聽了非常高興,那誰能告訴老師折小魚一共需要幾步?」(教師出示圖解) 2.誰來告訴大家著小魚用的是什麼形狀的紙?第一步應該怎樣折?誰想來試一試教教小朋友?」(教師提問幼兒,引導幼兒說出「沿中心線對折」,並提醒試折的幼兒沿摺痕用力壓平)依次探索嘗試其餘三步的折法。(教師重點引導幼兒看第三步用相同的方法向後反折的方法) 3.小魚折好後還需要做什麼?(引導幼兒說出怎樣裝飾小魚) 三、幼兒折紙,教師巡視指導。 1.以小魚的口吻提出折紙的要求 「在折之前小魚貝貝還要給小朋友提三點要求: (1)要沿摺痕將紙壓平,折得平整漂亮。 (2)小魚很需要朋友,他希望我們能快點折。 (3)小朋友在折小魚的時候,想一句要跟小魚說的悄悄話。小魚貝貝提向小朋友一定要記得這三點要求,好下面我們一起來幫小魚貝貝找朋友吧!」 3.教師放輕音樂組織幼兒進行折紙(對活動中出現困難的幼兒教師重點要指導幼兒看圖解完成作品)。 四、展示作品,組織評價。 1.幫助幼兒將折好的小魚粘在背景圖上。 2.引導幼兒進行評價 小朋友,你們折了這么多的小魚,老師看了非常的喜歡,小朋友,你們也喜歡嗎?那誰來告訴老師你喜歡哪一條小魚?為什麼?」(引導幼兒從折的平整、添畫眼睛的位置,魚鱗規則程度等等方面進行評價)「這是誰折的小魚,你說說剛才跟小魚說的什麼悄悄話?(教師提問個別的幼兒) 3. 教師評價 從作品的平整程度、添畫魚的眼睛、魚鰭、魚鱗等方面進行評價。 五、以參加舞會的形式結束活動 「剛才小朋友幫小魚找了那麼多得好朋友又說了那麼多安慰小魚的話,小魚現在可開心了,有了這么需朋友它再也不孤單寂寞了。他還說要謝謝小朋友,還誇我們小朋友是有愛心、愛幫助別人的好孩子。為了要謝謝小朋友,它還邀請小朋友去參加他們的節日舞會呢,現在我們一起學小魚游的動作去參加小魚的節日舞會吧!」(教師組織幼兒一起模仿小魚游的動作離開活動室)
⑷ 如何上好初中美術手工課
一、做好課前准備
課前准備的充分與否與手工課的成敗密切相關,所以課前准備對於手工課來說尤為重要。只有作好了充分的准備,才能更好地實施教學工作。
1、教師的准備: (1)、教師自身方法和技能准備。教師平時應多收集一些手工製作的創意和製作方法,了解一些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技巧,教師課前也應做好樣品、范作等,通過製作,能提高教師操作的基本功,掌握操作過程中的技能、技巧,了解操作中應注意的地方,預測學生在實踐中可能出現的一些問題,尋找製作中的難點,找到解決難點的有效方法,這樣有助於教師示範動作規范、熟練,指導到位。(2)、教師在課前必須明確本節課的教學目標要求,了解學生是否具備學習本課應具備的基本技能,如果學生的年齡、認知水平還不夠成熟,不但會影響本課的教學進程,更不利於學生完成技能學習目標。
2、學生的准備: 手工的對象十分豐富,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指導學生到生活中去尋找材料,培養他們尋找發現材料的能力,讓他們在周圍的世界中找到用於創作表現的各種材料,例如:各種紙張(包括廢舊的報紙 掛歷紙 畫報 廣告紙等等)、樹頁 、蛋殼、 羽毛、廢舊的瓶子 、瓶蓋、 紙盒 、紙杯 、廢舊的電線 、鐵絲……這些材料經過學生自己去收集,去發現,不但能使學生懂得材料的再利用再創造,還能培養學生自己愛物惜物的好品質。課前材料准備充分,課上製作才能得心應手。
二、課堂教學重啟發創新:
在傳統的手工製作課中,教師一般只注重於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觀察能里,讓學生學會怎麼做成一個手工作品,照著教師或課本上的樣子來做,這樣的作品往往千篇一律,缺乏創意。其實手工課上常用的手工基本技法:「折」、「剪」、「刻」、「縫」、「染」、「綉」、「鏤」、「撕」等,這些技法學生在小學階段已經基本掌握。而對初中學生來說,最困難的是製作創意。想像力和創造力是學生通過想像將所感知的形象材料加以分析、綜合、加工、改造、創造新形象的心理素質及能力。藝術貴在創新,因此在有限的初中美術課堂時間里,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偏重啟發學生的創意思維,技法的講述和演示時間可適當減少。例如,教學《紙板的聯想-坐椅的設計》,我先展示一些製作好地有創意的作品激發學生興趣,再花比較多的時間引導學生從字母,花,小動物等等形象開聯想,啟發他們打破對椅子的固有思維,設計有創意椅子。而對技法的講解,只花較少的時間提示學生回憶上學期《紙浮雕》《紙雕塑》兩課時用過的技法,或一邊講解一邊做一些簡單的演示,並在學生的製作過程中根據實際情況給予適當的指導就可以了。學生根據自己的想法製作的作品才會豐富多彩,表現學生的個性特徵。在教學中,尊重學生的個性,發揮學生的創作能力, 使作品具有鮮明的個性特徵和獨特風格,才能達到創新的目的。
三、充分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進步,計算機、幻燈、投影儀等各種電教媒體步入課堂,電教媒體在信息傳遞中具有迅速性、直觀性、感染性和再現性,在導入新課、引導啟發、示範指導、創設情境、反饋評價等教學環節都有重要作用,不僅豐富了教師的教學手段,而且,恰當地使用各種電教媒體進行教學,可以加深學生對手工製作方法及技巧的理解。特別是一些細小、復雜、時間較長示範環節,應用電教媒體不僅可以擴大能見度,還可以節省示範時間。另外,還可用視頻展示儀來展示學生的剪紙、手工作品等並組織學生進行評價和反饋。
四、手工課存在的問題和策略:
1、材料帶不齊:首先,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在上課的前一個星期可以在課堂上指導學生提前預習教材,明白下節課要帶的材料有哪些,提前通知他們帶齊工具材料。材料盡量用到學生身邊有的,比較容易找的,如廢紙杯、飲料瓶等,這樣學生不會為找不到材料而失去興趣,再則又進行了環保宣傳,變廢為寶。還可以採用小組合作的形式,沒帶材料的學生和材料帶齊的學生組成一小組,共同使用材料,並完成手工創作。這樣不但能增進同學間的友誼,而且還能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
2、喜歡照葫蘆畫瓢:手工課的創作過程中,經常看到有的學生模仿書中的范作製作手工。結果,完成的作業有一半左右是大同小異的。針對這種狀況教師就要多啟發學生創新,讓學生欣賞范作,以此激發他們的創作靈感,特別是同齡人的作品,他們會更感興趣,並對有創意的學生及時給予鼓勵和表揚。
總之,手工製作課作為初中美術課的重要課型,只要充分做好課前准備,注意興趣導入,努力做好示範講解,正確指導學生想像創造、仔細操作,就能使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有所形成。
⑸ 中班美術撕紙的詳細教案
活動內容:娛樂活動:意願撕紙畫活動目標:1、通過游戲發展小版肌肉的動作及手眼協調能力權2、學習在游戲中提高動手操作能力、想像力及欣賞力。3、知道不亂丟碎紙,提高環保意識。活動准備:物質准備:各種撕貼材料若干(掛歷紙、白乳膠、白紙);用舊掛歷紙做成的半成品示範,撕紙畫若干指導要點:1、趣味導入:師:影子公司為我們寄來了新禮物(出示撕紙畫),大家看這是什麼?撕紙畫影子公司呀,專門將各種影子的形狀留在紙上,然後撕下來,就成了很漂亮的撕紙畫,我們大家一起來學一學。2、示範撕紙①出示已畫好的形象,沿著邊撕紙,邊撕可邊講解要點(撕的時候要沿著畫好的邊撕,慢慢撕,不可撕得太快)②示範將紙對折,在折邊畫半個人像順輪廓撕下③將撕好的作品組合,形成撕紙畫3、提出撕紙要求:①不亂丟碎紙,保持地面的干凈。②要節約用紙,想好了再撕。③使用白乳膠時,要注意保持衣服,桌面的整潔。4、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並鼓勵幼兒大膽創作,幫助能力較弱的幼兒,5、請幼兒介紹自己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