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小班美術顏色魔術師公開課
活動過程:
(一)以變魔術的游戲形式導入,激發幼兒興趣。
1、老師打扮成魔術師的樣子對孩子們說:「我是神奇的魔術師,我能變出很多很多的東西,看我變變變」。(邊說邊轉一圈,從袖子里拿出三角形)。
提問:
(1)我變出了什麼?
(2)三角形有幾條邊?(伸出手點數)
(3)你見過什麼東西是三角形形狀的?
2、用同樣方法,從左兜里變出正方形,提問相似問題。
3、用同樣方法,從右兜里變出圓形,提問相似問題。
(二)進行游戲:圖形娃娃找家
1、以魔術師的身份變出圖形娃娃,送給孩子們。
師:我的本領可大了,還能把你們變成圖形娃娃,看我變變變(從隱蔽的地方拿齣卡通圖形娃娃掛飾,讓幼兒辨認形狀),你喜歡哪一個,就自取一個掛在脖子上,自己摸一摸,看一看你是什麼形狀的娃娃?
2、變出「圖形媽媽」
(1)師:圖形娃娃也有自己的媽媽,你們願意和自己的媽媽一起做游戲嗎?媽媽在哪呢?看我變變變(從屏風後面拉出頭戴三角形頭飾,身上粘有三角形標志的「媽媽」)
圖形媽媽:我是三角形娃娃的媽媽,我的孩子們,你們在哪呢?(三角形寶寶跑到媽媽這,大聲地說:我在這里)
(2)用同樣方法變出「正方形媽媽」,引導幼兒找自己的媽媽。
(3)用同樣方法變出「圓形媽媽」,引導幼兒找自己的媽媽。
3、「圖形媽媽」帶幼兒找自己的家,介紹游戲規則。
「圖形媽媽」:今天咱們一起玩一個「圖形娃娃找家」的游戲,先來看看咱們的家在哪呢?(帶幼兒找和自己形狀相同的標志牌)
介紹規則:孩子們聽音樂跳舞,自己隨意表現,音樂一停,就去找自己的家,看哪個寶貝找得又快又准。
4、進行游戲,游戲時可隨意變換標志牌的位置,老師注意觀察孩子們的興趣,隨時結束。
(三)結束:
師:孩子們和自己的媽媽一起玩真高興,我還能給你們變出一個「小商場」,看我變變變,商場在哪呢?請娃娃們到外面看一看。(帶幼兒到戶外)
「圖形媽媽」:孩子們,媽媽帶你們到商場買東西,你們每人去商場買一件和自己形狀相同的東西帶回家,看哪個寶寶又聰明又能幹。(幼兒自取和自己形狀相同的物品)
Ⅱ 小班藝術活動色彩謠教案反思
活動目的: 1、幼兒在自己動手操作的過程中,發現顏色的奇 妙變化,激發幼兒對調色的興趣。 2、 在幼兒動手操作的基礎上,教幼兒學念兒歌,理解兒歌內容,並引導幼兒進行一定的創編。 活動准備:1、在每張桌子上放紅、黃、藍三種顏料,並給每 人准備一隻毛筆,一隻小碗,一張白紙。 2、 老師准備各種顏色的東西(橘子、小草、茄子、輪子等) 活動過程: 一、 引起興趣 小朋友,魔術表演你們看過嗎?你們覺得魔術師的本領大不大?今天老師想讓我們班級的小朋友也來當一回魔術師,你們願意不願意? 二、 幼兒進行調色操作 1、 教師簡單引導 現在,我們每張桌子上都放了2種或3種顏色的顏料,你們看看都有些什麼顏色?接下來請小朋友來做魔術師,把桌子上的幾種顏色調在一起,看看能調出哪些漂亮的顏色來? 2、 教師提出調色的要求 調色的兩種顏料不要蘸的太多,放在自己的小碗里調。調好後,把你變出來的新的顏色畫在自己的紙上,老師來看哪位魔術師的本領最大。 3、 幼兒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調色操作 4、 教師根據每個小組變出來的不同顏色,作簡單的提問:「你變出了什麼顏色?是用哪兩種顏料調出來的?我們可以用這種顏色來畫什麼?」然後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將事先准備的各種顏色的東西出示在黑板上。 5、教師小結 我們小朋友的本領真大,一下子變出了這么多好看的顏色。現在,老師把這些顏色是怎樣變出來的,編成一首兒歌,兒歌的名字叫《色彩謠》 三、幼兒學習兒歌 1、 教師完整地朗誦一遍 2、 教師依次提問 什麼顏色和什麼顏色手拉手,變出什麼顏色畫橘子(葉子、茄子、輪子) 3、幼兒跟著老師朗誦1—2遍 4、 全體幼兒完整朗誦一遍 四、 詩歌創編 引導:這些好看的顏色除了能畫黑板上的這些東西以外,還能畫什麼?(幼兒自由發言) 教師根據他們的發言,幫助他們進行詩歌的創編。 五、 結束部分 這些顏色還能畫許多漂亮的東西,請小朋友回家後在想想,編出新兒歌,明天告訴老師,好不好? 《色彩謠》反思: 《綱要》中指出:「引導幼兒接觸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並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本次活動採用了游戲法、觀察法、視聽講結合等多種教學方法,綜合語言、操作探索等活動,優化教學過程,在活動中培養創新思維品質,幼兒有自主思維的空間、時間,充分體現幼兒在活動中的主體地位。 教師以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的身份,科學地設計了趣味游戲、操作、探索、直觀、嘗試、討論等多種教學形式,創造條件,使幼兒主體潛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得到發展。設計「玩色」游戲置於學習詩歌之前,讓幼兒以「魔術師」的身份參與游戲,激發幼兒參與游戲活動興趣。 引導幼兒積極主動地參與操作探索,感受、體驗各種顏色混合後的奇妙變化,為幼兒學習、理解兒歌奠定基礎。由於班上的孩子是初步學習仿編,感到比較困難,因此我通過對話、示範、討論等方法,引導幼兒仿編,突破難點,但還是有一部分幼兒不能很好地掌握。
Ⅲ 小班美術顏色魔術師教案
活動目標:
1、認識三原色。
2、知道如何使用三原色配製出其他的顏色。
3、通過變色游戲,讓幼兒對美麗的顏色產生濃厚的興趣。
活動准備:
透明礦泉水瓶若干、一次性透明水杯若干、紅、黃、藍三色顏料、顏色卡、盆、擦手毛巾等。
活動過程:
(一)教師變魔術,吸引幼兒注意力。
師:老師今天給大家變個魔術,請小朋友認真看。
老師搖晃瓶子,依次把紅、黃、藍三色變出來。
(二)老師向幼兒介紹這三種顏色。
師:紅、黃、藍三種顏色叫做三原色。這三種顏色是有魔力的。這三種顏色兩兩相加可以調制出許多的顏色,但是其他的顏色調不出三原色。
請一位幼兒上前選擇自己喜歡的兩種顏色進行調配。讓其他幼兒猜一猜會變出什麼顏色。
(三)為幼兒准備操作材料,讓幼兒嘗試調配。
幼兒人手一個一次性透明水杯,四人為一組,每組有三瓶裝有三原色的礦泉水瓶。
師:現在老師為你們准備了三原色水和杯子,請你們把自己喜歡的兩種顏色合在一起,看看會變出哪種顏色。
告訴幼兒在操作時要有秩序的進行,不把顏色水灑到桌子上,如果灑在桌子上要及時用抹布擦掉。
(四)讓幼兒說一說自己是用哪兩種顏色配出X色的。
活動延伸:老師在美工區為你們准備了紙和油畫棒,你們可以到美工區製作美麗的色環或圖畫。
Ⅳ 小班美術顏色魔術師教案
活動目標:來
1、觀察自己的手,用自描畫的方法畫出手的輪廓。
2、創造性地描畫不同的手形,體驗小手變變變的樂趣。
活動准備:
繪畫前組織幼兒做各種手影游戲,豐富相關經驗,幼兒活動材料《美術》第12頁,蠟筆。
活動過程
一、小手變魔術。
1、我們有一雙能乾的手,你的小手會干什麼呢?老師的手還會變魔術,邊念兒歌,邊用雙手造形:我有兩只手,左手和右手,變呀變呀變,變成……
2、引導幼兒觀察手的不同造型,想像手變成了什麼,像什麼。(山、樹枝、仙人掌、花等)
3、師幼共同游戲,體會用手造形的多種可能。
二、畫一畫小手的魔術。
1、引導幼兒討論:怎麼樣把小手變的魔術畫下來?
2、教師示範描畫的方法:把左手放在紙上,右手拿起蠟筆靠在手的邊緣。從手腕開始畫,沿著手掌到小指、無名指、中指、食指、大拇指,再沿著手掌另一邊畫到手腕。
3、幼兒作畫,教師巡迴指導。提醒幼兒沿手的邊緣描畫,描畫時放在紙上的手不能動。鼓勵幼兒大膽想像,用小手變換出不同的造形。
4、引導能力強的幼兒進行添畫,增加趣味性和情景性,鼓勵動作快的幼兒進行塗色。
三、結束活動。
1、請個別幼兒說一說,做一做自己的小手魔術,引導其他幼兒進行模仿。
Ⅳ 小班美術教案小手魔術師的說課稿
活動目標:
1、觀察自己的手,用描畫的方法畫出手的輪廓。
2、創造性地描畫不同的手形,體驗小手變變變的樂趣。
活動准備:
繪畫前組織幼兒做各種手影游戲,豐富相關經驗,幼兒活動材料《美術》第12頁,蠟筆。
活動過程
一、小手變魔術。
1、我們有一雙能乾的手,你的小手會干什麼呢?老師的手還會變魔術,邊念兒歌,邊用雙手造形:我有兩只手,左手和右手,變呀變呀變,變成……
2、引導幼兒觀察手的不同造型,想像手變成了什麼,像什麼。(山、樹枝、仙人掌、花等)
3、師幼共同游戲,體會用手造形的多種可能。
二、畫一畫小手的魔術。
1、引導幼兒討論:怎麼樣把小手變的魔術畫下來?
2、教師示範描畫的方法:把左手放在紙上,右手拿起蠟筆靠在手的邊緣。從手腕開始畫,沿著手掌到小指、無名指、中指、食指、大拇指,再沿著手掌另一邊畫到手腕。
3、幼兒作畫,教師巡迴指導。提醒幼兒沿手的邊緣描畫,描畫時放在紙上的手不能動。鼓勵幼兒大膽想像,用小手變換出不同的造形。
4、引導能力強的幼兒進行添畫,增加趣味性和情景性,鼓勵動作快的幼兒進行塗色。
三、結束活動。
1、請個別幼兒說一說,做一做自己的小手魔術,引導其他幼兒進行模仿。